CN219575870U - 串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串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5870U
CN219575870U CN202320324489.2U CN202320324489U CN219575870U CN 219575870 U CN219575870 U CN 219575870U CN 202320324489 U CN202320324489 U CN 202320324489U CN 219575870 U CN219575870 U CN 219575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line
accommodating cavity
locking
seri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244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志华
陆凯民
王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an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n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n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n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244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5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5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5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串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串联连接器包括主体、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主体设有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与第一收容腔连通的第一穿孔和与第二收容腔连通的第二穿孔;第一连接组件收容在第一收容腔内,并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一连接部,输电线穿过第一穿孔并与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组件收容在第二收容腔内,并包括第二连接端和第二连接部,输电线穿过第二穿孔并与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设备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与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第二导电件与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串联连接器能够与两条输电线连接,减少了储能系统中串联连接器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储能系统的成本。

Description

串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串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的崛起,人们越来越注重电能的存储以及传输,储能系统通过在电池包上安装连接器,以实现若干个电池包之间的串联或并联,以对电能进行存储或释放。
现有的储能系统中,连接器通常只能与一条线缆进行连接,若想要实现多个电池包的串联,则要在电池包上设置多个连接口,相邻两个电池包在连线时,工作人员容易错接,导致电池包无法使用;与此同时,增加了连接器的使用数量,使得储能系统的成本较高;此外,在电池包上设置多个连接器,也会使得储能系统的布线杂乱。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出一种串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只能与一条线缆连接、相邻两个电池包之间容易接错线以及储能系统成本较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串联连接器,用于与至少两根输电线配合,实现至少两个设备的串联,所述串联连接器包括:
主体,设有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
第一连接组件,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腔内,并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一连接部,所述输电线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
第二连接组件,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腔内,并包括第二连接端和第二连接部,所述输电线能够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并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
所述设备包括用于传输正极电流的第一导电件和用于传输负极电流的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以使得所述设备与所述串联连接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包括隔板,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设于同一直线,并通过所述隔板进行分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还设有锁线槽和位于所述锁线槽内的弹性部,所述锁线槽远离所述隔板设置,所述输电线部分收容在所述锁线槽内,并与所述弹性部抵接,以实现对多余输电线的收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电件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导电件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收容腔内设有第一扣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扣接部相配合,以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限位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二收容腔内设有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扣接部相配合,以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限位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通的第一观察孔,以观察所述输电线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内的位置;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通的第二观察孔,以观察所述输电线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内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还设有对插式公头,所述输电线上套设有相对应的对插式母头,以使得所述输电线与所述主体插接固定,所述输电线包括第一输电线和第二输电线,所述第一输电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紧密连接,所述第二输电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紧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还设有锁紧式外接端,所述串联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锁紧式外接端相匹配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套设于所述输电线的外侧,以将所述输电线固定于所述主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串联连接器还设有锁紧件,所述输电线包括第一输电线和第二输电线,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通的第一锁紧孔,以便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第一锁紧孔与所述第一输电线抵接,将所述第一输电线限制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内;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通的第二锁紧孔,以便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第二锁紧孔与所述第二输电线抵接,将所述第二输电线限制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若干个电池包和若干个前述的串联连接器,所述串联连接器安装在对应的电池包上,以将若干个电池包进行串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串联连接器通过在主体内设置分别与输电线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使得串联连接器能够与两条输电线连接,提高了串联连接器的实用性,减少了储能系统中串联连接器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储能系统的成本,同时简化了储能系统内的布线方式;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分别与设备的正极和负极进行连接,通过输电线与相邻设备的正负极连接,以实现相邻两个设备的串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串联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串联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串联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1中串联连接器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串联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中串联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10是图9中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8中串联连接器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储能系统100,串联连接器200/200’,输电线300,电池包400,第一连接组件1,第一连接端11,第一连接部12,第一卡接部13,第一观察孔14,第一缺口15,第一锁紧孔16,第二连接端21,第二连接部22,第二卡接部23,第二观察孔24,第二缺口25,第二锁紧孔26,主体3,第一收容腔31,第一扣接部311,第二收容腔32,第二扣接部321,隔板33,第一穿孔34,第二穿孔35,外接端36,对插式外接端361,对插式公头362,对插式母头363,锁紧式外接端364,锁紧端365,锁线部37,锁线槽371,弹性部372,第一弹片373,第二弹片374,凸部375,固定孔38,锁紧组件4,密封件41,第一过孔411,挤压件42,第二过孔421,锁紧件5/5’,第一输电线7,第二输电线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7、图8和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储能系统100,用于存储或释放电能。储能系统100包括若干个电池包400、若干个串联连接器200/200’和若干个输电线300,串联连接器200/200’用于与至少两根输电线300配合,实现至少两个电池包400的串联,具体的,串联连接器200/200’安装于电池包400上并与电池包400电性连接,多个串联连接器200/200’通过输电线300进行连接,以将多个电池包400串联。
本技术方案中,以储能系统100为例对串联连接器200/200’的应用进行说明,故,设备即为电池包4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技术方案中的串联连接器200/200’可以用于其它系统,即设备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用电器,通过串联连接器200、输电线300和设备的相互配合,以实现其它系统中若干个用电器的串联连接,此处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串联连接器200包括主体3、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其中,主体3包括第一收容腔31、第二收容腔32、第一穿孔34和第二穿孔35,第一穿孔34与第一收容腔31连通,第二穿孔35与第二收容腔32连通;第一连接组件1收容在第一收容腔31内,并包括第一连接端11和第一连接部12,输电线300能够穿过第一穿孔34并与第一连接端11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组件2收容在第二收容腔32内,并包括第二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部22,输电线300能够穿过第二穿孔35并与第二连接端21电性连接;电池包400包括用于传输正极电流的第一导电件(未图示)和用于传输负极电流的第二导电件(未图示),第一导电件与第一连接部12电性连接,第二导电件与第二连接部22电性连接,以使得电池包400与串联连接器200电性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组件1连接第一导电件和输电线300,第二连接组件2连接第二导电件和输电线300,以实现串联连接器200与电池包400电性连接,进一步的,串联连接器200通过输电线300将该电池包400的正极与相邻电池包400的负极连接,同时将该电池包400的负极与相邻电池包400的正极连接,以实现该电池包400与相邻电池包400的串联。
优选的,第一连接端11和第二连接端21为连接孔,以便于输电线300收容在第一连接端11以及第二连接端21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11和第二连接端21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与输电线300连接,例如,焊接、铆接等,此处不做限制。
具体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第一收容腔31与第二收容腔32设于同一直线上,主体3还包括隔板33,通过隔板33将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32进行分隔,避免收容在第一收容腔31内的第一连接组件1与收容在第二收容腔32内的第二连接组件2接触,导致电池包400短路,第一穿孔34与第一收容腔31远离隔板33的一端连通,第二穿孔35与第二收容腔32远离隔板33的一端连通。具体的,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32均自主体3的一侧边向内凹陷,且分别设于主体3同一侧边的两端,第一穿孔34和第二穿孔35相对的设置于主体3的两个顶角处,使得输电线300能够穿过第一穿孔34进入第一收容腔31内与第一连接组件1电性连接,以及输电线300能够穿过第二穿孔35进入第二收容腔32内与第二连接组件2电性连接。
具体请参阅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连接端11的延伸方向,第一导电件收容于第一连接部12并与第一连接部12螺纹连接,第二连接部2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连接端21的延伸方向,第二导电件收容于第二连接部22并与第二连接部22螺纹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2设于第一连接组件1朝向第一收容腔31开口方向的一侧,使得第一导电件能够伸入第一收容腔31内并与第一连接部12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22设于第二连接组件2朝向第二收容腔32开口方向的一侧,使得第二导电件能够伸入第二收容腔32内并与第二连接部22电性连接。
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均包括锁紧件5和导电环,导电环设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远离电池包400的一端,使得锁紧件5能够分别与对应的导电环可拆卸连接,锁紧件5具体为螺钉,第一连接部12内设有螺纹,连接时,锁紧件5穿过对应的导电环并与第一连接部12螺纹锁紧连接,以将导电环限制在锁紧件5和第一连接组件1之间,提高了第一导电件与第一连接组件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理,第二连接部22内也设有螺纹,锁紧件5与第二连接部22螺纹连接,并将第二导电件上的导电环限制在锁紧件5与第二连接组件2之间,以提高第二导电件与第二连接组件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远离电池包400的一端也可以设有螺纹,使得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直接与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22螺纹连接,此处不作限制。
第一连接组件1还包括第一缺口15,第一缺口15自第一连接组件1靠近隔板33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连接部12设于第一缺口15内并自第一缺口15的底部向内凹陷以形成螺纹孔,且第一缺口15的尺寸大于第一连接部12的尺寸,使得第一导电件先进入第一缺口15,随后与第一连接部12连接;第二连接组件2还包括第二缺口25,第二缺口25自第二连接组件2靠近隔板33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二连接部22设于第二缺口25内并自第二缺口25的底部向内凹陷以形成螺纹孔,且第二缺口25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部22的尺寸,使得第二导电件先进入第二缺口25,随后与第二连接部22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缺口15和第二缺口25,一方面能够实现第一导电件与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导电件与第二连接部22的定位连接,另一方面降低了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的成本。
请参阅图3和图5所示,第一收容腔31内设有第一扣接部311,第一连接组件1上设有第一卡接部13,第一卡接部13与第一扣接部311相配合以将第一连接组件1限位收容在第一收容腔31内;第二收容腔32内设有第二扣接部321,第二连接组件2上设有第二卡接部23,第二卡接部23与第二扣接部321相配合以将第二连接组件2限位收容在第二收容腔32内。
具体的,第一扣接部311自第一收容腔31的侧壁朝向第一收容腔31内延伸,第一扣接部311设有两个且相对的设于第一收容腔31的两侧壁上,第一卡接部13自第一连接组件1的外侧壁向内凹陷,使得当第一连接组件1收容在第一收容腔31内时,第一卡接部13能够与第一扣接部311抵接,以将第一连接组件1限位收容在第一收容腔31内;第二扣接部321也自第二收容腔32的侧壁朝向第二收容腔32内延伸,第二扣接部321设有两个且相对的设于第二收容腔32的两侧壁上,第二卡接部23自第二连接组件2的外侧壁向内凹陷,使得当第二连接组件2收容在第二收容腔32内时,第二卡接部23能够与第二扣接部321抵接,以将第二连接组件2限位收容在第二收容腔32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1的具体结构和第二连接组件2的具体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可以通过连接胶或其它装置分别与主体3限位连接,只要能够实现将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限位收容在主体3内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均与输电线300呈挤压式连接,其中,输电线300包括第一输电线7,第一输电线7收容在第一连接端11内,并使得第一输电线7与第一连接端11紧密连接;输电线300包括第二输电线8,第二输电线8收容在第二连接端21内,并使得第二输电线8与第二连接端21紧密连接。具体的,在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对第一输电线7施加外力,使得第一输电线7在外力的作用下向第一连接端11内挤压,使得第一输电线7与连接组件紧密贴合,增强了输电线300与第一连接组件1的连接稳定性,同理,第二输电线8与连接组件也实现紧密贴合,完成输电线300与第二连接组件2的稳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输电线300与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连接,例如铆接、螺纹连接、焊接等,此处不做限制。
第一连接组件1上还设有与第一连接端11连通的第一观察孔14,以观察输电线300在第一连接端11内的位置;第二连接组件2上还设有与第二连接端21连通的第二观察孔24,以观察输电线300在第二连接端21内的位置。具体的,第一观察孔14和第二观察孔24均呈圆形设置,且第一观察孔14和第二观察孔24的开设方向与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32凹陷的方向相同,使得当第一连接组件1/第二连接组件2收容在第一收容腔31/第二收容腔32内且与输电线300连接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观察孔14/第二观察孔24查看输电线300的插入位置,以提高输电线300与第一连接组件1/第二连接组件2的咬合深度,同时提高了连接稳定性。
主体3还包括外接端36,用于便捷连接主体3和输电线300,本实施例中,外接端36为对插式外接端361,对插式外接端361包括对插式公头362和/或对插式母头363,输电线300上套设有相对应的对插式母头363和/或对插式公头362,以使得输电线300与主体3插接固定。具体的,主体3上设有两个对插式外接端361,分别为一个对插式公头362和一个对插式母头363,且两个对插式外接端361相对设置于主体3的两侧,并使得两个对插式外接端361分别与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32相对应,两个穿孔分别设于两个对插式外接端361内并贯穿两个对插式外接端361;相对应的,输电线300上套设与主体3上设置的外接端36相匹配的对插式公头362或对插式母头363,以实现输电线300与主体3的卡扣连接,提高了组装的便捷性,同时提高了输电线300与主体3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对插式外接端361可以都为对插式母头363,也可以都为对插式公头362,还可以为其他形式的连接器,只要能够实现输电线300与主体3便捷连接的目的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具体请参阅图1、图2和图6所示,主体3上还设有锁线部37,用于收容输电线300,锁线部37设于主体3远离第一收容腔31的一端,即,锁线部37和第一收容腔31分别设于主体3的两侧边,避免输电线300在储能系统100中的排布杂乱,使得储能系统100中的布线美观。
锁线部37包括锁线槽371和位于锁线槽371内的弹性部372,锁线槽371远离隔板33设置,输电线300部分收容在锁线槽371内,并与弹性部372抵接,以将多余的输电线300限制在锁线槽371内,实现对多余输电线300进行收纳。具体的,锁线槽371呈直线形设置,并自主体3远离电池包400的一侧朝向电池包400方向凹陷,便于串联连接器200在安装至电池包400后与输电线300连接,锁线槽371的形状与尺寸与输电线300相匹配,使得输电线300能够从锁线槽371的槽口进入并收容在锁线槽371内。
本实施例中,锁线部37设于本体的一侧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线部37可以设于本体的对角线处,此时,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32分设于主体3对角线的两端,此处不做限制。
弹性部372包括第一弹片373、第二弹片374和凸部375,第一弹片373和第二弹片374均设于锁线槽371内,并相对的设于锁线槽371两侧,第一弹片373和第二弹片374的一端与锁线槽37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弹片373和第二弹性均具有弹性。其中,凸部375至少设有两个,以分别设于第一弹片373和第二弹片374远离锁线槽371底部的一端,具体的,其中一个凸部375自第一弹片373朝向第二弹片374延伸,另一个凸部375自第二弹片374朝向第一弹片373延伸。
本实施例中,弹性部372设有两个,分别设于锁线槽371的两端,以对输电线300进行稳定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部372可以仅设有一个,此时,弹性部372设于锁线槽371的中部位置;弹性部372也可以设有三个或多个,此时,三个或多个弹性部372均匀分布于锁线槽371上,以提高本体与输电线300的连接稳定性,此处不做限制。
具体请参阅图1、图4并结合图7所示,电池包400上设有连接口(未图示),第一导电件(未图示)和第二导电件(未图示)均收容在连接口内并与电池包400内的电池电性连接,串联连接器200罩设在连接口处,使得第一导电件能够收容在第一连接端11内并与第一连接组件1电性连接,第二导电件能够收容在第二连接端21内并与第二连接组件2电性连接,以通过串联连接器200向电池包400内输入电能或将电池包400内的电能向外输出。
具体的,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32均自主体3的一侧向内凹陷,串联连接器200与电池包400组装,并使得主体3设有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32的一侧面与电池包400的侧壁抵接,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32设于电池包400和主体3之间,通过电池包400的侧壁遮盖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32,进一步实现对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的遮盖密封,避免灰尘进入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32。
储能系统100包括密封条(未图示),密封条设于主体3与电池包400之间,以密封连接串联连接器200和电池包400。具体的,密封条的形状与主体3的形状相似,并使得密封条设于主体3边框的中间位置,主体3与电池包400抵接并挤压密封条,以实现主体3和电池包400之间的密封防水。
主体3还包括固定孔38和固定件,固定孔38在主体3上开设有四个,且均匀的分布于主体3上,固定件与固定孔38相匹配,以穿过固定孔38并与电池包400固定,以将串联连接器200固定在电池包40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串联连接器200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电池包400进行连接,此处不做限制。
具体请参阅图8至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串联连接器200’与电池包400的配合关系、串联连连接器的部分结构及各部分结构之间的配合关系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串联连接器200大致相同,区别点在于:输电线300与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的连接关系以及外接端36的具体结构,以下说明书内容将针对该区别点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请参阅图9和图10所示,外接端36为锁紧式外接端364,串联连接器200包括与锁紧式外接端364配合的锁紧组件4,锁紧组件4套设于输电线300的外侧,以将输电线300固定于主体3,具体的,锁紧式外接端364设有结构相同的两个,两个穿孔分别贯穿两个锁紧式外接端364以分别与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32连通。
锁紧式外接端364远离主体3的一端为锁紧端365,锁紧端365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穿孔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缩小穿孔的尺寸,以限制输电线300移动。锁紧组件4包括挤压件42和密封件41,其中,密封件41的形状和尺寸与穿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且密封件41上设有供输电线300穿过的第一过孔411,密封件41套设在输电线300的外侧并收容在穿孔内,以实现外接端36与输电线300的密封;挤压件42上设有供输电线300穿过的第二过孔421,且挤压件42的尺寸与锁紧端365相匹配,使得挤压件42能够套设在该端,并能够沿该端移动,以缩小穿孔的尺寸。优选的,锁紧端365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挤压件42设有内螺纹,以实现挤压件42与锁紧端365螺纹连接,通过挤压件42挤压锁紧端365,使得穿孔的尺寸缩小并使得锁紧端365挤压密封件41,以实现输电线300和主体3之间的锁紧密封。
具体请参阅图9和图11所示,串联连接器200’还包括锁紧件5’,第一连接组件1还设有与第一连接端11连通的第一锁紧孔16,以便锁紧件5’穿过第一锁紧孔16并与第一输电线7抵接,将第一输电线7限制于第一连接端11内;第二连接组件2还设有与第二连接端21连通的第二锁紧孔26,以便锁紧件5’穿过第二锁紧孔26与第二输电线8抵接,将第二输电线8限制于第二连接端21内。具体的,第一锁紧孔16和第二锁紧孔26内均设有螺纹,锁紧件5’的外壁上也设有螺纹,使得锁紧件5’能够分别与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螺纹连接,增强了连接组件与第一输电线7和第二输电线8的连接稳定性。
第一锁紧孔16和第二锁紧孔26平行设置,且开孔方向与第一收容腔31的开口方向相同,第一锁紧孔16设于第一观察孔14远离第一连接部12的一端,第二锁紧孔26设于第二观察孔24远离第二连接部22的一端,在输电线300分别与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连接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第一观察孔14查看第一输电线7在第一连接端11内的位置,以提高输电线300与第一连接组件1的咬合度,进一步提高输电线300与第一连接组件1的连接稳定性;同理,操作人员通过第二观察孔24能够提高输电线300与第二连接组件2的咬合度,进一步提高输电线300与第二连接组件2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阅图7和图12所示,在储能系统100中,一个电池包400上设置一个串联连接器200/200’,串联连接器200/200’中的第一连接组件1与该电池包400内的正极连接,第二连接组件2与该电池包400内的负极连接,使得串联连接器200/200’的两个外接端36中存在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并将该电池包400的正极外接端36与相邻电池包400上的串联连接器200/200’的负极外接端36连接,同时,将该电池包400的负极外接端36与相邻电池包400上串联连接器200/200’的正极外接端36连接,以实现相邻电池包400的串联连接,同理,即可实现若干个电池包400的串联连接,在串联连接器200/200’安装连接完毕后,将最后一个电池包400未进行连接的输电线300安装于若干个串联连接器200/200’的锁线部37的锁线槽371内,使得该输电线300能够形成回路,以便于该储能系统100与外界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串联连接器200/200’通过在主体3内设置分别与输电线300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使得串联连接器200/200’能够与两条输电线300连接,提高了串联连接器200/200’的实用性,减少了储能系统100中串联连接器200/200’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储能系统100的成本,同时简化了储能系统100内的布线方式;通过在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之间设置隔板33,以避免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接触,造成电池包400短路;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分别与设备的正极和负极进行连接,通过输电线300与相邻设备的正负极连接,以实现相邻两个设备的串联;通过将外接端36设为对插式外接端361和锁紧式外接端364,以适应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连接器类型,提高串联连接器200/200’的兼容性;通过在主体3上设置分别与第一连接端11和第二连接端21相对应的穿孔,使得串联连接器200/200’与输电线300的连接方式简单便捷,提高了组装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串联连接器,用于与至少两根输电线配合,实现至少两个设备的串联,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连接器包括:
主体,设有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
第一连接组件,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腔内,并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一连接部,所述输电线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
第二连接组件,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腔内,并包括第二连接端和第二连接部,所述输电线能够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并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
所述设备包括用于传输正极电流的第一导电件和用于传输负极电流的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以使得所述设备与所述串联连接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隔板,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设于同一直线,并通过所述隔板进行分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设有锁线槽和位于所述锁线槽内的弹性部,所述锁线槽远离所述隔板设置,所述输电线部分收容在所述锁线槽内,并与所述弹性部抵接,以实现对多余输电线的收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电件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导电件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设有第一扣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扣接部相配合,以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限位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二收容腔内设有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扣接部相配合,以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限位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通的第一观察孔,以观察所述输电线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内的位置;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通的第二观察孔,以观察所述输电线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内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设有对插式公头,所述输电线上套设有相对应的对插式母头,以使得所述输电线与所述主体插接固定,所述输电线包括第一输电线和第二输电线,所述第一输电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紧密连接,所述第二输电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紧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设有锁紧式外接端,所述串联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锁紧式外接端相匹配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套设于所述输电线的外侧,以将所述输电线固定于所述主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连接器还设有锁紧件,所述输电线包括第一输电线和第二输电线,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通的第一锁紧孔,以便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第一锁紧孔与所述第一输电线抵接,将所述第一输电线限制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内;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通的第二锁紧孔,以便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第二锁紧孔与所述第二输电线抵接,将所述第二输电线限制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内。
10.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电池包和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联连接器,所述串联连接器安装在对应的电池包上,以将若干个电池包进行串联。
CN202320324489.2U 2023-02-27 2023-02-27 串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Active CN219575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4489.2U CN219575870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串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4489.2U CN219575870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串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5870U true CN219575870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48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24489.2U Active CN219575870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串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58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50086802A (ko) 이차전지 팩
WO2023103778A1 (zh) 一种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CN115051185A (zh) 插接箱和母线系统
CN217740824U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组件
JP6039490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組電池
CN115843402A (zh) 位置保证装置、连接器组件、电池和用电装置
US9114763B2 (en) Battery pack
CN219575870U (zh) 串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CN116073080A (zh) 串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CN217740822U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及封装盖
CN219575876U (zh) 并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CN219575867U (zh) 组合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CN214043818U (zh) 组合式电池箱及电池包
CN116207450A (zh) 组合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CN115954621A (zh) 并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WO2014162889A1 (ja) コネクタ
CN107871973B (zh) 光伏连接器及使用光伏连接器的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7406489U (zh) 光伏接线盒组件
CN221041342U (zh) 续航电源
CN218770455U (zh) 电力轨道连接件和电力轨道系统
KR101777333B1 (ko)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팩과 전력 저장 장치
CN218783161U (zh) 一种堆叠式电池系统
CN214100038U (zh) 连接器壳体及电源连接器
CN217983819U (zh) 一种双芯连接器
CN217485881U (zh) 一种圆形模块化网络控制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