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3427U - 测试工装 - Google Patents

测试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3427U
CN219573427U CN202223583232.3U CN202223583232U CN219573427U CN 219573427 U CN219573427 U CN 219573427U CN 202223583232 U CN202223583232 U CN 202223583232U CN 219573427 U CN219573427 U CN 219573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lumn
bottom plate
connecting body
support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832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强
张红宝
许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832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3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3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3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工装,包括:底板;支撑组件,设置在底板上,支撑组件为两组,两组支撑组件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其中,每组支撑组件包括沿底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通过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支撑待测工件;每组支撑组件还包括辅助支撑柱,辅助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振动测试工装的刚度较低且重复利用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测试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振动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燃料电池的过程中,需要对燃料电池系统进行各种振动、冲击等多项测试验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现有的燃料电池振动测试工装,大多通过四根立柱对燃料电池进行支撑,质量大,刚度低,在测试过程中载荷分布不均匀,重复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振动测试工装的刚度较低且重复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工装,包括:底板;支撑组件,设置在底板上,支撑组件为两组,两组支撑组件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其中,每组支撑组件包括沿底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通过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支撑待测工件;每组支撑组件还包括辅助支撑柱,辅助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辅助支撑柱呈三角形布置;或,辅助支撑柱位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靠近底板的端部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孔,通过定位孔与待测工件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连接本体,连接本体为镂空结构,连接本体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辅助支撑柱分别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本体,第一连接本体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底板分别连接;第二连接本体,与第一支撑柱、辅助支撑柱和底板分别连接;第三连接本体,与第二支撑柱、辅助支撑柱和底板分别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还包括:第四连接本体,盖设在第一连接本体、第二连接本体和第三连接本体之间的中空腔室上,并与第一连接本体、第二连接本体和第三连接本体分别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本体、第二连接本体、第三连接本体和第四连接本体分别为镂空结构。
进一步地,每组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肋板,设置在底板上,第一加强肋板分别与底板和第一支撑柱连接;第二加强肋板,设置在底板上,第二加强肋板分别与底板和第二支撑柱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柱为棱柱状,第一加强肋板与第一支撑柱的棱边连接;和/或,第二支撑柱为棱柱状,第二加强肋板与第二支撑柱的棱边连接。
进一步地,每组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加强肋板,第三加强肋板与第一支撑柱的侧面和底板分别连接;第四加强肋板,第四加强肋板与第二支撑柱的侧面和底板分别连接。
进一步地,测试工装还包括:加强横梁,设置在底板上并与底板连接,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支撑组件连接;其中,加强横梁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加强横梁沿底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加强纵梁,设置在底板上并与底板连接,加强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测试工装包括底板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在底板上,支撑组件为两组,两组支撑组件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其中,每组支撑组件包括沿底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通过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支撑待测工件;每组支撑组件还包括辅助支撑柱,辅助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这样当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对待测工件进行支撑并测试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会通过连接部传递至辅助支撑柱上,进而分载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受到的载荷,均匀的将载荷扩散传导至底板上,进而避免了整个测试工装发生刚性破坏,提高了测试工装的耐用性以及重复利用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工装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工装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底板;2、支撑组件;21、第一支撑柱;210、定位孔;22、第二支撑柱;23、辅助支撑柱;24、第一加强肋板;25、第二加强肋板;26、第三加强肋板;27、第四加强肋板;3、连接部;30、连接本体;31、第一连接本体;32、第二连接本体;33、第三连接本体;34、第四连接本体;4、加强横梁;5、加强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工装,包括:底板1;支撑组件2,设置在底板1上,支撑组件2为两组,两组支撑组件2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其中,每组支撑组件2包括沿底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通过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支撑待测工件;每组支撑组件2还包括辅助支撑柱23,辅助支撑柱23与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之间通过连接部3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工装,包括底板1和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设置在底板1上,支撑组件2为两组,两组支撑组件2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其中,每组支撑组件2包括沿底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通过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支撑待测工件;每组支撑组件2还包括辅助支撑柱23,辅助支撑柱23与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之间通过连接部3连接。这样当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对待测工件进行支撑并测试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会通过连接部3传递至辅助支撑柱23上,进而分载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所受到的载荷,均匀的将载荷扩散传导至底板1上,进而避免了整个测试工装发生刚性破坏,提高了测试工装的耐用性以及重复利用率。
具体地,第一支撑柱21、第二支撑柱22和辅助支撑柱23呈三角形布置;或,辅助支撑柱23位于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靠近底板1的端部的一侧。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孔210,通过定位孔210与待测工件连接。其中,辅助支撑柱23的高度低于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这样设置利用第一支撑柱21、第二支撑柱22和辅助支撑柱23这三个点位均匀的承载载荷,同时通过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上的定位孔210对待测工装进行定位并与待测工装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连接部3包括:连接本体30,连接本体30为镂空结构,连接本体30与第一支撑柱21、第二支撑柱22和辅助支撑柱23分别连接。通过连接本体30将第一支撑柱21、第二支撑柱22和辅助支撑柱23,使力在这三者之间均匀传导。
进一步地,连接部3包括:第一连接本体31,第一连接本体31与第一支撑柱21、第二支撑柱22和底板1分别连接;第二连接本体32,与第一支撑柱21、辅助支撑柱23和底板1分别连接;第三连接本体33,与第二支撑柱22、辅助支撑柱23和底板1分别连接。连接部3还包括:第四连接本体34,盖设在第一连接本体31、第二连接本体32和第三连接本体33之间的中空腔室上,并与第一连接本体31、第二连接本体32和第三连接本体33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本体31、第二连接本体32、第三连接本体33和第四连接本体34分别为镂空结构。
通过在第一支撑柱21、第一连接本体31、第二支撑柱22、第二连接本体32、辅助支撑柱23、第三连接本体33和第四连接本体34之间形成封闭受力盒,且将各个本体设置为镂空结构,减轻结构重量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刚度和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每组支撑组件2还包括:第一加强肋板24,设置在底板1上,第一加强肋板24分别与底板1和第一支撑柱21连接;第二加强肋板25,设置在底板1上,第二加强肋板25分别与底板1和第二支撑柱22连接。第一支撑柱21为棱柱状,第一加强肋板24与第一支撑柱21的棱边连接;和/或,第二支撑柱22为棱柱状,第二加强肋板25与第二支撑柱22的棱边连接。每组支撑组件2还包括:第三加强肋板26,第三加强肋板26与第一支撑柱21的侧面和底板1分别连接;第四加强肋板27,第四加强肋板27与第二支撑柱22的侧面和底板1分别连接。
通过第一加强肋板24、第二加强肋板25、第三加强肋板26和第四加强肋板27,分别对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进行辅助支撑,以提高工装的结构强度。优选地,第一加强肋板24、第二加强肋板25、第三加强肋板26和第四加强肋板27上分别设置有镂空结构,且第一加强肋板24、第二加强肋板25、第三加强肋板26和第四加强肋板27分别设置为类似三角形结构,以提高支撑强度。
进一步地,测试工装还包括:加强横梁4,设置在底板1上并与底板连接,加强横梁4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支撑组件2连接;其中,加强横梁4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加强横梁4沿底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底板1的中部具有通孔,加强横梁4和支撑组件2沿通孔的周向布置,这样设置增加底板1的结构刚度,防止底板1自身在吊装过程弯曲变形。
进一步地,测试工装还包括加强纵梁5,设置在底板1上并与底板1连接,加强纵梁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连接。其中,每组支撑组件2中的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之间均通过加强纵梁5连接,以提高对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的支撑强度,同时增加底板1的结构刚度。
本申请的测试工装,第一加强肋板24、第二加强肋板25与辅助支撑柱23之间形成类似W型传力结构,均匀的将载荷扩散传导至底板1上,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之间的连接部3,分散传力,提高了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刚度。
在对燃料电池进行振动测试时,将装载有燃料电池的电池支架与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上的定位孔210连接,在测试过程中,第一加强肋板24、第二加强肋板25与辅助支撑柱23之间形成类似W型传力结构,均匀的将载荷扩散传导至底板1上,提高了测试工装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了测试工装的重复利用率。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工装,包括底板1和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设置在底板1上,支撑组件2为两组,两组支撑组件2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其中,每组支撑组件2包括沿底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通过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支撑待测工件;每组支撑组件2还包括辅助支撑柱23,辅助支撑柱23与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之间通过连接部3连接。这样当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对待测工件进行支撑并测试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会通过连接部3传递至辅助支撑柱23上,进而分载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所受到的载荷,均匀的将载荷扩散传导至底板1上,进而避免了整个测试工装发生刚性破坏,提高了测试工装的耐用性以及重复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支撑组件(2),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支撑组件(2)为两组,两组所述支撑组件(2)沿所述底板(1)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
其中,每组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沿所述底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柱(21)和第二支撑柱(22),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柱(21)和所述第二支撑柱(22)支撑待测工件;
每组所述支撑组件(2)还包括辅助支撑柱(23),所述辅助支撑柱(23)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和所述第二支撑柱(22)之间通过连接部(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1)、所述第二支撑柱(22)和所述辅助支撑柱(23)呈三角形布置;或,
所述辅助支撑柱(2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1)和所述第二支撑柱(22)靠近所述底板(1)的端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柱(21)和所述第二支撑柱(22)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孔(210),通过所述定位孔(210)与所述待测工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包括:
连接本体(30),所述连接本体(30)为镂空结构,所述连接本体(30)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所述第二支撑柱(22)和所述辅助支撑柱(23)分别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包括:
第一连接本体(31),所述第一连接本体(31)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所述第二支撑柱(22)和所述底板(1)分别连接;
第二连接本体(32),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所述辅助支撑柱(23)和所述底板(1)分别连接;
第三连接本体(33),与所述第二支撑柱(22)、所述辅助支撑柱(23)和所述底板(1)分别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还包括:
第四连接本体(34),盖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本体(31)、所述第二连接本体(32)和所述第三连接本体(33)之间的中空腔室上,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本体(31)、所述第二连接本体(32)和所述第三连接本体(33)分别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本体(31)、所述第二连接本体(32)、所述第三连接本体(33)和所述第四连接本体(34)分别为镂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撑组件(2)还包括:
第一加强肋板(24),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一加强肋板(24)分别与所述底板(1)和所述第一支撑柱(21)连接;
第二加强肋板(25),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二加强肋板(25)分别与所述底板(1)和所述第二支撑柱(2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1)为棱柱状,所述第一加强肋板(24)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棱边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柱(22)为棱柱状,所述第二加强肋板(25)与所述第二支撑柱(22)的棱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撑组件(2)还包括:
第三加强肋板(26),所述第三加强肋板(26)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侧面和所述底板(1)分别连接;
第四加强肋板(27),所述第四加强肋板(27)与所述第二支撑柱(22)的侧面和所述底板(1)分别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工装还包括:
加强横梁(4),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并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加强横梁(4)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支撑组件(2)连接;
其中,所述加强横梁(4)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加强横梁(4)沿所述底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加强纵梁(5),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并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加强纵梁(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和所述第二支撑柱(22)连接。
CN202223583232.3U 2022-12-30 2022-12-30 测试工装 Active CN219573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3232.3U CN219573427U (zh) 2022-12-30 2022-12-30 测试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3232.3U CN219573427U (zh) 2022-12-30 2022-12-30 测试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3427U true CN219573427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52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83232.3U Active CN219573427U (zh) 2022-12-30 2022-12-30 测试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3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6900B (zh) 约束作用下的轴向拉压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JP2013174592A (ja) 構造体内に軸応力を与えるための試験装置
CN219573427U (zh) 测试工装
CN109839306B (zh) 一种跨索斜拉桥试验加载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13008575B (zh) 一种模拟工程车车架弯曲工况的试验台架及方法
CN106240840A (zh) 一种弯扭受载形式的机翼盒段试验装置
CN113109170B (zh) 一种复合材料长梁强度试验装置
CN104215445A (zh) 一种加筋壁板压缩试验装置
CN112763347A (zh) 一种飞机机翼垮肋大开口加筋壁板剪切试验设备及方法
CN109339466B (zh) 大截面扭曲钢箱梁组装胎架、装配推顶装置及加工方法
CN212780327U (zh) 一种钢桥面板u肋与横隔板焊缝疲劳试验的工装装置
CN215715347U (zh) 一种建筑基坑围护用的预应力连接结构
CN214173695U (zh) 一种用于电池振动测试的振动工装
CN213812838U (zh) 一种风电叶片主承载结构及其部件级测试工装
KR102231499B1 (ko) 3축 조정이 가능한 하중 시험용 시험치구
CN209961582U (zh) 一种可拆卸反力架
CN211855653U (zh) 粱端水平约束力的测试装置
CN210037206U (zh) 类弹性地基梁式内力自平衡千斤顶静载试验台
CN210293597U (zh) 一种可调节式墙板振动冲击试验夹具
CN209858228U (zh) 一种悬架测试装置
CN214703084U (zh) 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缩尺试验模型加载装置
CN112903475A (zh) 工字型长桁试验件弯扭强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8067057U (zh) 一种建筑结构梁柱边节点拟静力抗震试验加载装置
CN108760288A (zh) 异形类零部件加载装置
CN114135001B (zh) 一种超高层拉索结构建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