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7631U - 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7631U
CN219567631U CN202320238746.0U CN202320238746U CN219567631U CN 219567631 U CN219567631 U CN 219567631U CN 202320238746 U CN202320238746 U CN 202320238746U CN 219567631 U CN219567631 U CN 219567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planting
layer
oyster shell
plant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87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云珍
吕昕宇
夏春华
马振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7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7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包括吸附架主体、第一吸附种植层、第二吸附种植层,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第二吸附种植层均包括从上往下的第一渔网层、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第三层营养基质层、海沙层,第一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端开口的第一种植箱中,第二吸附种植层的海沙层下方设置有第二渔网层且第二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下端均开口的第二种植箱中;第一种植箱、第二种植箱均可拆卸安装于吸附架主体的上且第一种植箱位于第二种植箱上方。本实用新型形成了两个吸附种植层,可有效地对海域进行净化。两个吸附种植层上设有所需要种植海草的营养和环境,可有效地保证海草能较好地生长,能吸附净化海域。

Description

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首先,牡蛎壳的成分主要以碳酸钙为主,内部具有一定大小的孔隙,其具备较强的吸附、交换和催化分解能力,成为各种污染物降解和净化的场所和媒介。经过一定加工制作后,牡蛎壳的外层可产生不同的孔穴结构,可吸附一定的污染物;牡蛎壳中的某些成分可与某些污染物产生反应,产生稳定难溶的沉淀或络合物,以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然而所产生新的固体废物仍需要二次处理,否则将成为新的污染。部分海域存在氮磷匀速超标问题提,但当前不存在针对海域氮磷超标问题而设计的牡蛎壳吸附装置,无法满足其不用回收牡蛎壳就可以长期持续性吸附氮磷需求。
现有技术中如一种利用废牡蛎壳制造兼具吸附剂和微生物功能的多孔体的方法,以用于环境友好的净化流和废水。组成: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洗涤和干燥后,将废牡蛎壳粉碎至小于30目大小;将100重量份的牡蛎壳粉与20至35重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添加剂混合;并在100至150℃下模制混合物。这种就是利用牡蛎壳与其他材料相结合用于净化的作用。
但是当前最常用的水体净化材料就是牡蛎壳,牡蛎壳与其他材料相结合,虽然具有极高的吸附能力,但是直接除氮磷时,生成难溶性的沉淀物,形成的污泥会导致水体二次污染,面对大面积水域时材料很难回收,因此牡蛎壳装置应解决牡蛎壳处理污水使用量大及牡蛎壳净化生成沉淀后回收难的问题。其次牡蛎壳的净化大部分是吸附作用,但是其净化能力具有饱和性,可利用海草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氮磷的速率不高,不能完全吸收增加的氮磷含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净化处理的缺点,提供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架主体、第一吸附种植层、第二吸附种植层,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第二吸附种植层均包括从上往下的第一渔网层、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第三层营养基质层、海沙层,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端开口的第一种植箱中,所述第二吸附种植层的海沙层下方设置有第二渔网层且第二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下端均开口的第二种植箱中;所述第一种植箱、第二种植箱均可拆卸安装于吸附架主体的上且第一种植箱位于第二种植箱上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第二吸附种植层均包括从上往下的第一渔网层、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第三层营养基质层、海沙层的设置,形成了两个吸附种植层,可有效地对海域进行净化。同时两个吸附种植层上设有所需要种植海草的营养和环境,这样可有效地保证海草能较好地生长,能很好地吸附净化海域。同时海草种植在第三层营养基质层上,上方设有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解决牡蛎壳处理污水使用量大及牡蛎壳净化生成沉淀后回收难及其净化能力具有饱和性的问题,也解决了海草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氮磷的速率不高的现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海草更好地更好成长。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端开口的第一种植箱中,所述第二吸附种植层的海沙层下方设置有第二渔网层且第二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下端均开口的第二种植箱中;所述第一种植箱、第二种植箱均可拆卸安装于吸附架主体上且第一种植箱位于第二种植箱上方的设置,使得第二吸附种植层上的海草的根可以扎根于海底,提高海洋的生态系统。同时可拆卸设置便于更换和安装。
优选地,所述吸附架主体包括左右两个吸附架单元组成,两个吸附架单元通过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或可拆卸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架主体包括左右两个吸附架单元组成,两个吸附架单元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连接的设置,这样便于拆装以及更换。且通过两个吸附架单元从左右两个方向合并成吸附架主体,便于快速拆装以及放置第一种植箱、第二种植箱。当然,两个吸附架单元通过固定连接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接缝提高强度,具体结构如何设置,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优选地,所述吸附架主体上设有若干导流片,若干导流片均匀上下分布于吸附架主体上。所述吸附架主体上设有若干导流片,若干导流片均匀上下分布于吸附架主体上的设置是为了控制水流流向,进而保护放置于吸附架主体上的下部也就是第二种植箱内的种植区内海草生长,同时削弱水流速度,将海底营养盐和沉积的有机物带至上层,增加水域的肥沃度。
优选地,所述吸附架主体位于第一种植箱位置处的外侧环绕有用于保护第一种植箱的隔板。吸附架主体位于第一种植箱位置处的外侧环绕有用于保护第一种植箱的隔板的设置,是为了保护第一种植箱内的第一吸附种植层上的海草,阻止外部风浪冲击吸附架主体上部分的第一种植箱内的第一吸附种植层上的海草。
优选地,所述吸附架主体位于第二种植箱位置处的外侧设有用于保护第二种植箱的防浪板。防浪板的设置是为了保护第二种植箱内的第二吸附种植层中的海草。也就是说,由于吸附架主体下方是第二种植箱,在下部分设置防浪板,阻止强风浪直接冲击第二吸附种植层中的海草。优选地,防浪板的高度为4cm~7cm。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高度既可以保护第二吸附种植层中的海草,避免被冲击,同时又不至于太高,便于海水中的营养物质流入第二种植箱,有利于海草的生长。
优选地,所述隔板、防浪板均与吸附架主体可拆卸固定连接或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所述隔板、防浪板均与吸附架主体可拆卸固定连接的设置,是便于拆装和更换,这样可以在隔板或防浪板被损坏,可以更换新的,从而使得整个牡蛎壳吸附装置的寿命得以延长,提高其耐用性。当然,隔板13、防浪板14均与吸附架主体1固定连接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接缝提高强度。当然具体结构如何设置,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优选地,所述第一渔网层上的网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3cm~5cm、或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3cm~5cm;所述第二渔网层上的网孔也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0.5cm~2cm、或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0.5cm~2cm。所述第一渔网层上的网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3cm~5cm、或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3cm~5cm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海沙、营养基质、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被海浪冲刷,保证海草能够健康生长。所述第二渔网层上的网孔也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0.5cm~2cm、或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0.5cm~2cm的设置,能够在保证海草既可以深入海底,同时又避免孔太大会发生海沙、营养基质、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发生往下遗漏得情况,因为第二渔网层相当于第二吸附种植层的底部,由于第二种植箱是上下端开口也就是无底的,第二渔网层设置较小的孔就是防止重力原因导致海沙、营养基质、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下层被海浪从孔中冲走,因此给第二渔网层设置较小的孔。
优选地,所述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的材料包括高温煅烧牡蛎壳粉、水泥、活性炭、水,所述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上设有若干径向直径分别为2mm~60mm的圆形颗粒。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其材质主要为高温煅烧牡蛎壳粉、水泥、活性炭、自来水构成,制成2mm~60mm的不规则圆形小球,模拟适合海草生长砂砾的大小,有利于海草的生长。
优选地,所述吸附架主体下方设有若干支撑杆。若干支撑杆可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可插入海底使第二吸附种植层内海草的根部能够稳扎海底,避免强风浪冲击装置,从而提高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吸附架主体材料由钢筋、硫铝酸盐水泥、海沙和固废物共同构成,所述导流片包括9片~15片。吸附架主体材料为钢筋、硫铝酸盐水泥、海沙和固废物(如冶金渣、粉煤炭),吸附架主体长期浸泡在海水中可释放有利于海洋生物附着的铁离子;固废物可填充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提高密度、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吸附架主体可成为海洋部分生物的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有利于营造适合海草的生境条件,提高海草的成活率。所述导流片包括9片~15片,优选地,吸附架主体上设置12根导流片,控制水流流向,进而保护下部种植区内海草生长,同时,削弱水流速度,将海底营养盐和沉积的有机物带至上层,增加水域的肥沃度。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片的12片的片数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可以根据需要选定导流片的片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第二吸附种植层均包括从上往下的第一渔网层、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第三层营养基质层、海沙层的设置,形成了两个吸附种植层,可有效地对海域进行净化。同时两个吸附种植层上设有所需要种植海草的营养和环境,这样可有效地保证海草能较好地生长,能很好地吸附净化海域。同时海草种植在第三层营养基质层上,上方设有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解决牡蛎壳处理污水使用量大及牡蛎壳净化生成沉淀后回收难及其净化能力具有饱和性的问题,解决了海草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氮磷的速率不高的现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海草更好地更好成长。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端开口的第一种植箱中,所述第二吸附种植层的海沙层下方设置有第二渔网层且第二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下端均开口的第二种植箱中;所述第一种植箱、第二种植箱均可拆卸安装于吸附架主体上且第一种植箱位于第二种植箱上方的设置,使得第二吸附种植层上的海草的根可以扎根于海底,提高海洋的生态系统。同时可拆卸设置便于更换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牡蛎壳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吸附种植层与第一种植箱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吸附种植层与第二种植箱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架主体1、第一吸附种植层2、第二吸附种植层3,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2、第二吸附种植层3均包括从上往下的第一渔网层5、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6、第三层营养基质层7、海沙层8,第一吸附种植层2放置于上端开口的第一种植箱21中,第二吸附种植层3的海沙层8下方设置有第二渔网层31且第二吸附种植层3放置于上下端均开口的第二种植箱32中;所述第一种植箱21、第二种植箱32均可拆卸安装于吸附架主体1的上且第一种植箱21位于第二种植箱32上方。
另外,优选地,如图4、图5所示,第一吸附种植层2、第二吸附种植层3分别与第一种植箱21、第二种植箱32尺寸匹配,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吸附种植层2、第二吸附种植层3分别可靠地放置与第一种植箱21、第二种植箱32内。
其中,吸附架主体1包括左右两个吸附架单元11组成,两个吸附架单元11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或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架主体包括左右两个吸附架单元组成,两个吸附架单元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连接的设置,这样便于拆装以及更换。且通过两个吸附架单元从左右两个方向合并成吸附架主体,便于快速拆装以及放置第一种植箱21、第二种植箱32。当然,两个吸附架单元也可以通过固定连接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接缝提高强度。当然具体结构如何设置,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另外,吸附架主体1上设有若干导流片12,若干导流片12均匀上下分布于吸附架主体1上。所述吸附架主体上设有若干导流片,若干导流片均匀上下分布于吸附架主体上的设置是为了控制水流流向,进而保护放置于吸附架主体上的下部也就是第二种植箱内的种植区内海草生长,同时削弱水流速度,将海底营养盐和沉积的有机物带至上层,增加水域的肥沃度。
其中,吸附架主体1位于第一种植箱21位置处的外侧环绕有用于保护第一种植箱21的隔板13。吸附架主体位于第一种植箱位置处的外侧环绕有用于保护第一种植箱的隔板的设置,是为了保护第一种植箱内的第一吸附种植层上的海草,阻止外部风浪冲击吸附架主体上部分的第一种植箱内的第一吸附种植层上的海草。
另外,吸附架主体1位于第二种植箱32位置处的外侧设有用于保护第二种植箱32的防浪板14。防浪板的设置是为了保护第二种植箱内的第二吸附种植层中的海草。也就是说,由于吸附架主体下方是第二种植箱,在下部分设置防浪板,阻止强风浪直接冲击第二吸附种植层中的海草。优选地,防浪板14的高度为4cm~7cm。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高度既可以保护第二吸附种植层中的海草,避免被冲击,同时又不至于太高,便于海水中的营养物质流入第二种植箱,有利于海草的生长。
其中,隔板13、防浪板14均与吸附架主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或固定连接一体成型。隔板13、防浪板14均与吸附架主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的设置,是便于拆装和更换,这样可以在隔板或防浪板被损坏,可以更换新的,从而使得整个牡蛎壳吸附装置的寿命得以延长,提高其耐用性。当然,隔板13、防浪板14均与吸附架主体1固定连接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接缝提高强度。当然具体结构如何设置,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另外,第一渔网层5上的网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3cm~5cm、或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3cm~5cm;第二渔网层31上的网孔也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0.5cm~2cm、或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0.5cm~2cm。所述第一渔网层上的网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3cm~5cm、或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3cm~5cm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海沙、营养基质、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被海浪冲刷,保证海草能够健康生长。所述第二渔网层上的网孔也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0.5cm~2cm、或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0.5cm~2cm的设置,能够在保证海草既可以深入海底,同时又避免孔太大会发生海沙、营养基质、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发生往下遗漏得情况,因为第二渔网层相当于第二吸附种植层的底部,由于第二种植箱是上下端开口也就是无底的,第二渔网层设置较小的孔就是防止重力原因导致海沙、营养基质、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下层被海浪从孔中冲走,因此给第二渔网层设置较小的孔。
其中,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6的材料包括高温煅烧牡蛎壳粉、水泥、活性炭、水,所述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6上设有若干径向直径分别为2mm~60mm的圆形颗粒。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其材质主要为高温煅烧牡蛎壳粉、水泥、活性炭、自来水构成,制成2mm~60mm的不规则圆形小球,模拟适合海草生长砂砾的大小,有利于海草的生长。
实施例二
如图1至5所示为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吸附架主体1下方设有若干支撑杆15。若干支撑杆可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可插入海底使第二吸附种植层内海草的根部能够稳扎海底,避免强风浪冲击装置,从而提高稳定性。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5所示为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吸附架主体1材料由钢筋、硫铝酸盐水泥、海沙和固废物共同构成,导流片包括9片~15片。吸附架主体材料为钢筋、硫铝酸盐水泥、海沙和固废物(如冶金渣、粉煤炭),吸附架主体长期浸泡在海水中可释放有利于海洋生物附着的铁离子;固废物可填充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提高密度、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吸附架主体可成为海洋部分生物的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有利于营造适合海草的生境条件,提高海草的成活率。导流片包括9片~15片,优选地,吸附架主体1上设置12根导流片,控制水流流向,进而保护下部种植区内海草生长,同时,削弱水流速度,将海底营养盐和沉积的有机物带至上层,增加水域的肥沃度。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片的12片的片数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可以根据需要选定导流片的片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架主体(1)、第一吸附种植层(2)、第二吸附种植层(3),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2)、第二吸附种植层(3)均包括从上往下的第一渔网层(5)、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6)、第三层营养基质层(7)、海沙层(8),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2)放置于上端开口的第一种植箱(21)中,所述第二吸附种植层(3)的海沙层(8)下方设置有第二渔网层(31)且第二吸附种植层(3)放置于上下端均开口的第二种植箱(32)中;所述第一种植箱(21)、第二种植箱(32)均可拆卸安装于吸附架主体(1)上且第一种植箱(21)位于第二种植箱(32)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架主体(1)包括左右两个吸附架单元(11)组成,两个吸附架单元(11)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或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架主体(1)上设有若干导流片(12),若干导流片(12)均匀上下分布于吸附架主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架主体(1)位于第一种植箱(21)位置处的外侧环绕有用于保护第一种植箱(21)的隔板(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架主体(1)位于第二种植箱(32)位置处的外侧设有用于保护第二种植箱(32)的防浪板(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3)、防浪板(14)均与吸附架主体(1)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渔网层(5)上的网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3cm~5cm、或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3cm~5cm;所述第二渔网层(31)上的网孔也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0.5cm~2cm、或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0.5cm~2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6)的材料包括高温煅烧牡蛎壳粉、水泥、活性炭、水,所述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6)上设有若干径向直径分别为2mm~60mm的圆形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架主体(1)下方设有若干支撑杆(15)。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架主体(1)材料由钢筋、硫铝酸盐水泥、海沙和固废物共同构成,所述导流片(12)包括9片~15片。
CN202320238746.0U 2022-12-28 2023-02-16 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 Active CN2195676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49873 2022-12-28
CN202223594987 2022-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7631U true CN219567631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53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8746.0U Active CN219567631U (zh) 2022-12-28 2023-02-16 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7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40094B (zh)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US1126111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ollutants in basin water resources cycling utilization in agricultural activity areas
CN103864220B (zh) 一种阶梯式水体生态净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WO2019091178A1 (zh) 基于生物质循环的人工湿地及其污染物强化去除方法
US20220074157A1 (en) Novel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with efficient water purification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improvment method
CN109650547B (zh) 一种利用桉树控制水域蓝藻生长的方法
CN110064370B (zh)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山废水处理的吸附基质及其生物栅
CN111233145A (zh) 一种新型无机-有机材料协同速分生化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69837B (zh) 一种多功能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74329A (zh) 微电解强化型生态浮床耦合光催化的地表水生态修复装置
CN219567631U (zh) 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
CN106430598B (zh) 一种黑臭水体修复治理生态护坡
CN108147564B (zh) 用于河道中的曝气净化器
KR101002696B1 (ko) 미생물 서식 생태블록
CN107935357B (zh) 一种疏浚底泥就地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9231696A (zh) 太阳能曝气人工浮岛水体净化系统
CN114477355B (zh) 一种可提升河岸净污能力的增氧与吸附耦合的渗透反应墙及应用
CN210915756U (zh) 宽浅河道水质原位净化系统
CN212714783U (zh) 水体净化生态滤坝
CN112851037B (zh) 多级拦截净化水体中颗粒物的草坪
CN213803395U (zh) 一种无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槽装置
CN212770083U (zh) 一种无动力的水质净化装置
CN211445210U (zh) 一种aba式多层水处理拦截箱
CN111233156B (zh) 一种硬底质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方法及种植载体
CN110127940B (zh) 水环境生态修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