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2859U - 一种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2859U
CN219562859U CN202320560648.9U CN202320560648U CN219562859U CN 219562859 U CN219562859 U CN 219562859U CN 202320560648 U CN202320560648 U CN 202320560648U CN 219562859 U CN219562859 U CN 219562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base
piston rod
groove
connec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06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英强
林宏伟
朱必多
陈宗涛
李朋
陈思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hangzhilin Aviat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DALIAN CHANGZHIL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hangzhilin Aviat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Dalian C&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hangzhilin Aviat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Dalian C&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hangzhilin Aviat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606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2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2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2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包括夹具底座,夹具底座连接在上夹具内部,底部与上活塞杆连接,内部用于安装下弹性夹,夹具底座顶部设置有凹槽结构,下弹性夹安装在凹槽结构中;夹具底座的底部开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挡圈,挡圈具有收缩和扩张功能,连接孔与上活塞杆轴向连接配合,上活塞杆插入至连接孔中,并通过挡圈进行定位及连接,上活塞杆带动夹具底座进行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对弹性夹施加挤压力,从而实现将金属导管与管接头之间连接装配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底座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
背景技术
飞机液压系统中,管系连接非常复杂,连接形式和接头种类繁多,鉴于飞机复杂的工作条件,管路系统的连接处通常是整个液压系统的结构薄弱处,往往会有泄漏、破坏等风险,长期服役时需要进行定期对液压管系的局部进行维修、更换,然而飞机管路系统的设计复杂、空间紧凑,因此对液压管系的管路连接处的装配连接形式、安装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径向挤压式管接头的问世,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管路连接形式即管接头产品与金属导管预先在地面环境进行装配后再安装使用的弊端,实现了可以满足在机身上安装的要求,可以快速对液压管系进行装配连接和维修更换。随着径向挤压式接头的广泛应用,对安装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需要对管接头整个圆周方向上进行径向挤压,使其在常温环境下发生塑性变形,这就要求安装设备具有较小体积的条件下可以提供足够大的压接力,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现有结构夹具底座的通过预先加工的螺纹盲孔与钢珠紧定螺钉装配在一起使用,因螺纹孔尺寸规格小,导致加工难度大,效率低及废品率较高等弊端;同时夹具底座在反复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挤压变形,导致挤压行程变大,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将会导致挤压变形量增大,影响压接效果,影响产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设计的夹具底座,从而对弹性夹施加挤压力,从而实现将金属导管与管接头之间连接装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包括夹具底座,所述夹具底座连接在上夹具内部,底部与上活塞杆连接,内部用于安装下弹性夹,所述夹具底座顶部设置有凹槽结构,下弹性夹安装在凹槽结构中;
所述夹具底座的底部开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挡圈,挡圈具有收缩和扩张功能,连接孔与上活塞杆轴向连接配合,上活塞杆插入至连接孔中,并通过挡圈进行定位及连接,上活塞杆带动夹具底座进行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结构包括中部的弧形凹槽以及连接在弧形凹槽两侧的平面结构,平面延伸至夹具底座的上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的中间位置加工有内环槽,连接孔的下底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开口槽,挡圈通过开口槽放置于内环槽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槽的深度延伸至内环槽的上边缘,开口槽的外边缘与内环槽的边缘平齐或超过内环槽的直径;所述内环槽的直径大于连接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挡圈为具有缺口的半圆形挡圈,保证挡圈在使用过程中可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和扩张量;上活塞杆顶部外壁开设有外圆弧槽,上活塞杆插入至连接孔内后,挡圈嵌入至外圆弧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挡圈的外径小于内环槽的直径且大于连接孔的直径,挡圈的内径大于上活塞杆的外圆弧槽的直径且小于活塞杆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底座的两侧设置有盲孔,盲孔内放置有定位珠,上夹具上对应盲孔位置的内壁开设有定位槽;使用过程中,定位珠嵌入至定位槽内,保证夹具底座在上活塞杆的推力或拉力作用下沿定位槽上下运动,同时防止前后窜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具的下边缘与夹具底座的上边缘采用偏心设计,即当夹具底座在上活塞杆的推动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最大位置,夹具底座的啮合面Ⅱ与上夹具的啮合面Ⅰ贴合时,下边缘与上边缘之间具有间隙。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对弹性夹施加挤压力,从而实现将金属导管与管接头之间连接装配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通过连接孔与上活塞杆轴向连接配合,上活塞杆插入连接孔后,通过挡圈定位及连接,从而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上活塞杆向下退回时可以带动夹具底座联动。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夹具底座设置的定位珠与上夹具的定位槽配合使用,可以保证夹具底座在上活塞杆的推力或拉力作用下可以上下运动,同时不会前后移动,影响收紧效果。采用标准件定位珠进行定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可以取消攻螺纹工序。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挡圈为有缺口的半圆形挡圈,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挡圈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和扩张量。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在装配时,预先将挡圈通过开口槽放置于内环槽的内部,然后再将上活塞杆插入至连接孔的内部,上活塞杆先通过挡圈,撑开挡圈,穿过后挡圈收缩至原始状态,并镶嵌在上活塞杆的外圆弧槽位置,此时与上活塞杆在挡圈轴向连接配合的作用下实现联动。同时因为挡圈具有一定的扩张量,上活塞杆也可以很方便的与夹具底座拆开分离。这种连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及拆卸方便的优点。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上夹具的下边缘与夹具底座的上边缘采用偏心设计,偏心结构设计便于确认上夹具与夹具底座的使用寿命,确保压缩量在合理的范围内。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液压系统的管系连接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夹具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夹具底座的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具底座与上夹具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径向挤压工装中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活塞杆的外圆弧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夹具;2、夹具底座;3、上活塞杆;4、液压缸缸体;7、下活塞杆;11、隔板;12、底座;19、上弹性夹;20、下弹性夹;21、挡圈;22、定位珠;
1-1、下边缘;1-2、啮合面Ⅰ;1-3、定位槽;2-1、上边缘;2-2、啮合面Ⅱ;2-3、盲孔;2-4、内环槽;2-5、开口槽;2-6、连接孔;2-7、间隙;2-8、弧形凹槽;2-9、平面;3-1、外圆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现场快速压接用径向挤压工装的压接夹头,它可以对弹性夹施加挤压力,从而实现将金属导管与管接头之间连接装配的目的。
参考图1给出了该结构形式夹具底座座体的结构示意图,该夹具底座2的顶部形成有弧形凹槽2-8,弧形凹槽2-8的两侧为与弧形凹槽2-8连接的倾斜平面2-9结构,平面2-9延伸至夹头上边缘2-1。夹具底座2的底部开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孔2-6,连接孔2-6内设置有挡圈21;连接孔2-6与上活塞杆3轴向连接配合,上活塞杆3插入连接孔2-6后,通过挡圈21定位及连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上活塞杆3向下退回时可以带动夹具底座2联动。夹具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定位珠22,定位珠22与上夹具1的定位槽1-3配合使用,可以保证夹具底座2在上活塞杆3的推力或拉力作用下可以上下运动,同时不会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夹具底座2与上活塞杆3通过挡圈21轴向连接配合使用。如图1所示,夹具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2-6;在连接孔2-6的中间位置加工有内环槽2-4,内环槽2-4的直径大于连接孔2-6的直径,在连接孔2-6的下底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开口槽2-5(如图2所示),开口槽2-5的深度延伸至内环槽2-4的上边缘,两开口槽2-5的外边缘与内环槽2-4的边缘平齐或超过内环槽2-4的直径。挡圈21为有缺口的半圆形挡圈,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挡圈21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和扩张量;挡圈21的外径小于内环槽2-4的直径且大于连接孔2-6的直径;挡圈21的内径大于上活塞杆3的外圆弧槽3-1的直径且小于活塞杆3的直径。在装配时,预先将挡圈21通过开口槽2-5放置于内环槽2-4的内部,然后再将上活塞杆3插入至连接孔2-6的内部,上活塞杆3先通过挡圈21,撑开挡圈21,穿过后挡圈21收缩至原始状态,并镶嵌在上活塞杆3的外圆弧槽3-1位置,此时与上活塞杆3在挡圈21轴向连接配合的作用下实现联动。同时因为挡圈21具有一定的扩张量,上活塞杆3也可以很方便的与夹具底座2拆开分离。这种连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及拆卸方便的优点。
如图3和图4所示,上夹具1的下边缘1-1(即上夹具1内壁上靠近夹具底座2的位置)与夹具底座2的上边缘2-1(即夹具底座2顶部侧边靠近上夹具1内壁的位置)采用偏心设计,即当夹具底座2在上活塞杆3的推动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最大位置,即夹具底座2的啮合面Ⅱ2-2与上夹具1的啮合面Ⅰ1-2贴合时,上夹具1的下边缘1-1与夹具底座2的上边缘2-1之间仍然存在间隙2-7。间隙2-7的宽度数值在压缩量的偏差范围要求范围内。因为在反复的使用过程中上夹具1的啮合面Ⅰ1-2与夹具底座2的啮合面Ⅱ2-2在压接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磨损及变形,所以偏心结构设计的目的是方便确认上夹具1与夹具底座2的使用寿命,确保压缩量在合理的范围内,即上夹具1的下边缘1-1与夹具底座2的上边缘2-1之间的间隙2-7消失时,上夹具1与夹具底座2的达到最大使用寿命,如果继续使用,会因压缩量过大,而影响管接头与金属管的压接效果。
如图1、图3、图6和图7所示,夹具底座2的两处设置有盲孔2-3,用于放置标准件定位珠22,使用过程中,定位珠22会嵌入上夹具1的定位槽1-3内,可以保证夹具底座2沿定位槽1-3上下运动,同时防止上夹具1前后窜动,影响收紧效果。采用标准件定位珠22进行定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可以取消攻螺纹工序。
如图5所示给出了径向挤压工装(压接工具)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夹具底座2安装在该压接工具组件中配合使用。具体地,该压接工具组件包含一个上夹具1、液压缸缸体4、夹具底座2、上弹性夹19和下弹性夹20,液压缸缸体4与上夹具1相连,夹具底座2安装在上夹具1内部,上弹性夹19连接在上夹具1内部上方,下弹性夹20连接在夹具底座2上方。其中,液压缸缸体4内部主要包含上活塞杆3、下活塞杆7、底座12、隔板11等零件,隔板11连接在底座12顶部,上活塞杆3置于隔板11顶部,下活塞杆7置于底座12中部凹槽中,下活塞杆7插入隔板11中部通孔中且顶部与上活塞杆3接触连接,上活塞杆3的顶部穿出液压缸缸体4上方中部通孔与夹具底座2相连,底座12底部开设有进油孔,下活塞杆7的中部开设有与进油孔相连通的液压油连通孔。下活塞杆7下方与底座12之间形成液压缸腔体Ⅰ,下活塞杆7上方、底座12和隔板11之间形成液压缸腔体Ⅱ,隔板11与上活塞杆3下方之间形成液压缸腔体Ⅲ。液压缸缸体各零件之间通过密封垫圈实现密封作用。液压油经进油孔进入液压缸腔体Ⅰ,推动下活塞杆7向上运动;与此同时,液压油经液压油连通孔进入液压缸腔体Ⅲ,推动上活塞杆3向上运动,同时上活塞杆3带着夹具底座2和下弹性夹20向上运动;下活塞杆7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推动上活塞杆3向上运动,从而使上活塞杆3同时受两级液压力的作用,液压油缸可以在较小的外形尺寸条件下提供较大的输出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包括夹具底座(2),所述夹具底座(2)连接在上夹具(1)内部,底部与上活塞杆(3)连接,内部用于安装下弹性夹(2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底座(2)顶部设置有凹槽结构,下弹性夹(20)安装在凹槽结构中;
所述夹具底座(2)的底部开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孔(2-6),连接孔(2-6)内设置有挡圈(21),挡圈(21)具有收缩和扩张功能,连接孔(2-6)与上活塞杆(3)轴向连接配合,上活塞杆(3)插入至连接孔(2-6)中,并通过挡圈(21)进行定位及连接,上活塞杆(3)带动夹具底座(2)进行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包括中部的弧形凹槽(2-8)以及连接在弧形凹槽(2-8)两侧的平面(2-9)结构,平面(2-9)延伸至夹具底座(2)的上边缘(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2-6)的中间位置加工有内环槽(2-4),连接孔(2-6)的下底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开口槽(2-5),挡圈(21)通过开口槽(2-5)放置于内环槽(2-4)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2-5)的深度延伸至内环槽(2-4)的上边缘,开口槽(2-5)的外边缘与内环槽(2-4)的边缘平齐或超过内环槽(2-4)的直径;所述内环槽(2-4)的直径大于连接孔(2-6)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21)为具有缺口的半圆形挡圈,保证挡圈(21)在使用过程中可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和扩张量;上活塞杆(3)顶部外壁开设有外圆弧槽(3-1),上活塞杆(3)插入至连接孔(2-6)内后,挡圈(21)嵌入至外圆弧槽(3-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21)的外径小于内环槽(2-4)的直径且大于连接孔(2-6)的直径,挡圈(21)的内径大于上活塞杆(3)的外圆弧槽(3-1)的直径且小于活塞杆(3)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底座(2)的两侧设置有盲孔(2-3),盲孔(2-3)内放置有定位珠(22),上夹具(1)上对应盲孔(2-3)位置的内壁开设有定位槽(1-3);使用过程中,定位珠(22)嵌入至定位槽(1-3)内,保证夹具底座(2)在上活塞杆(3)的推力或拉力作用下沿定位槽(1-3)上下运动,同时防止前后窜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具(1)的下边缘(1-1)与夹具底座(2)的上边缘(2-1)采用偏心设计,即当夹具底座(2)在上活塞杆(3)的推动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最大位置,夹具底座(2)的啮合面Ⅱ(2-2)与上夹具(1)的啮合面Ⅰ(1-2)贴合时,下边缘(1-1)与上边缘(2-1)之间具有间隙(2-7)。
CN202320560648.9U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 Active CN219562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0648.9U CN219562859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0648.9U CN219562859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2859U true CN219562859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67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0648.9U Active CN219562859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28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9615B (zh) 一种带气密检测的后拉式自定心液压夹具
EP1627175B1 (en) Straight thread adjustable port end
US5341566A (en) Conduit attachment
US4621796A (en) Airspring with pneumatic fitting
CN219562859U (zh) 一种径向挤压工装用夹具底座工装
CN117823079B (zh) 一种用于油田井口防泄漏的超高压套管头
CN217463352U (zh) 一体式节流泄压阀及包括其的压缩机
CN217302069U (zh) 一种自锁式液压管道接头
US4715107A (en) Method of forming an airspring with pneumatic fitting
CN219562081U (zh) 一种现场快速压接用径向挤压工装
CN115012869A (zh) 一种石油开采用封隔器
KR101846215B1 (ko) 유체압 실린더
US6971150B1 (en) Method of positioning a seal in a groove of a bore in a housing
CN201129453Y (zh) 塑料管材耐压、爆破试验用密封装置
CN221703810U (zh) 一种内燃机用油道密封结构
CN109612709B (zh) 一种超高压试验自预紧夹具
CN214093222U (zh) 液压阀组的多级密封结构、液压阀组和工程机械
CN221504254U (zh) 一种用于油管组合的接头连接结构
CN219933295U (zh) 一种高压油管自锁接头结构
RU174566U1 (ru) Цилиндр компрессора
CN211082444U (zh) 一种特殊油缸装配的工装
CN209761682U (zh) 一种高气密性汽车空调压缩机缸体
CN219093159U (zh) 一种金刚石耐高温拉丝模具
CN113324115B (zh) 一种供水设备用管道微量伸缩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17519279U (zh) 一种液压系统流量控制用阀套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22 Fuquan North Road, Dal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116600

Patentee after: Dalian Changzhil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Chengdu changzhilin Aviation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2 Fuquan North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lia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16000

Patentee before: DALIAN C&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changzhilin Aviation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