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0541U - 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0541U
CN219560541U CN202320294993.2U CN202320294993U CN219560541U CN 219560541 U CN219560541 U CN 219560541U CN 202320294993 U CN202320294993 U CN 202320294993U CN 219560541 U CN219560541 U CN 219560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assembly
battery cell
code scann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949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辉
胡剑华
邱度金
尹林华
王志怀
郑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uay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Huay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Huay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Huay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949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0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0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0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包括依次衔接设置的电芯输送线、分档工位、下料工位和料仓工位,电芯输送线上设有扫码组件,分档工位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一吸取组件,下料工位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和第二吸取组件,分档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设有无动力通道组件,第一移动组件位于所述电芯输送线的出料端,第二移动组件与第一移动组件分别位于无动力通道组件的两端,第一吸取组件吸取电芯输送线上的电芯后由第一移动组件带动移动至无动力通道组件中对应档位的无动力通道上,第二吸取组件吸取无动力通道上的电芯后由第二移动组件带动移动至料仓工位中的对应料仓内。本实用新型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具有结构分布合理,占用空间小,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上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电芯分档、下料、入仓多是采用单独的电芯分档机、电芯下料机等构成,其由多个单机设备,多个单机设备分别分布在电芯输送线上的相应工位处,该种采用多个单机设备生产加工电芯,不仅设备成本高,而且整体占用空间大,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结构分布合理,占用空间小,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的电芯分档入仓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包括依次衔接设置的电芯输送线、分档工位、下料工位和料仓工位,还包括与上述各工位中的电子元器件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电芯输送线上设有用于扫描电芯码的扫码组件,所述分档工位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固定在第一移动组件上的第一吸取组件,所述下料工位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和固定在第二移动组件上的第二吸取组件,所述分档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设有无动力通道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位于所述电芯输送线的出料端,且与电芯输送线呈垂直分布,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第一移动组件呈并行分布,且分别位于所述无动力通道组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吸取组件用于吸取电芯输送线上的电芯,由第一移动组件带动第一吸取组件移动,将吸取的电芯移送至无动力通道组件中对应档位的无动力通道上,所述第二吸取组件用于吸取无动力通道上的电芯,由第二移动组件带动第二吸取组件移动,将吸取的电芯移送至料仓工位中的对应料仓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芯输送线、分档工位、下料工位以及料仓工位的依次衔接设置,具体地,电芯输送线上设置有扫码组件,分档工位中的第一移动组件与电芯输送线呈垂直分布,下料工位中的第二移动组件与分档工位中的第一移动组件呈并行分布,即分档工位和下料工位分别位于电芯输送线的同侧,同时,分档工位与下料工位之间设置了无动力通道组件,下料工位的另一侧设置了料仓工位。该技术方案一方面结构分布合理,有效减少了电芯输送线的长度,进而减小了产线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在电芯输送线的端部设置分档工位,分档工位对电芯输送线上扫码输送的电芯进行分档后移送至分档工位与下料工位之间的无动力通道上,下料工位再从无动力通道的出料端进行吸取电芯并移送至料仓内进行电芯入仓,整个电芯扫码、分档、下料、入仓过程全自动完成,自动化程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输送线上还设有等离子清洗组件和测试针组件,所述等离子清洗组件和测试针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扫码组件的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在扫码组件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用于清洗电芯两端面的等离子清洗组件,和用于测试电芯的测试针组件,采用等离子清洗组件对电芯两端面进行污物清洗,其是采用气固相干式反应,操作简便、成本低、绿色环保、无污染,而且其是在等离子清洗污物后由吸尘系统将清洗掉的污物吸走,其清洗效果好;测试针组件的设置,在经清洗、扫码后的电芯,通过测试针组件对其进行电压及电阻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反馈至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根据测试结果将良品电芯继续向前输送,不良电芯排出到NG通道进行回收或返工,确保流入分档工位的电芯均为良品电芯,进而确保最终电芯成品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等离子清洗组件包括第一等离子清洗机、第二等离子清洗机和吸尘管,所述第一等离子清洗机和第二等离子清洗机分别位于所述电芯输送线的两侧,所述吸尘管位于所述电芯输送线的上方,所述吸尘管与吸尘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等离子清洗机和第二等离子清洗机分别设置于电芯输送线的两侧,用于同步对电芯两端的污物进行清理,吸尘管设置在所述电芯输送线的上方,在电芯两端污物被清理后,吸尘器通过吸尘管及时将电芯污物吸走,大大提高清洗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扫码组件包括扫码升降架,所述扫码升降架的底层板上安装有扫码顶升气缸,所述扫码顶升气缸的驱动端与扫码升降架的上层板连接,所述上层板上安装有旋转扫码组件,所述扫码顶升气缸驱动上层板带动旋转扫码组件上下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扫码组件中扫码升降架及扫码顶升气缸的设置,用于调整扫码组件的高度,使扫码组件能适用不同高度的电芯输送线,提高扫码组件的广度和适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扫码组件包括旋转扫码固定架,所述旋转扫码固定架包括并行分布在电芯输送线两侧部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均设有多个与电芯相配合的电芯放置槽,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下部设有扫码驱动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上部设有一组呈多个均匀分布用于旋转扫码的扫码件,所述扫码件的下方设有用于相对分布的两个第一张紧轮,所述扫码件、第一张紧轮和扫码驱动件通过皮带传动式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转扫码固定架采用并行分布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设置,并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用于放置电芯的电芯放置槽,使电芯输送线将电芯输送至扫码组件后,电芯进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的电芯放置槽内;第二固定件上扫码驱动件和多个扫码件的设置,在扫码驱动件的驱动件,多个扫码件由皮带带动对位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的电芯进行扫码,并将扫码信息传送至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针组件包括位于电芯输送线下方的测试顶升架和分置于电芯输送线两侧的测试固定架,所述测试顶升架的顶部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芯的电芯放置槽,所述测试顶升架的下方设有测试顶升气缸,所述测试顶升气缸的顶部驱动端与所述测试顶升架连接;每个测试固定架上均设有测试针箱,所述测试针箱内设有测试针驱动件和测试针固定板,所述测试针驱动件与测试针固定板连接,所述测试针固定板上设有多个与电芯相对应的测试针。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芯输送线上方的测试顶升架的设置,用于与电芯输送线接驳,测试顶升架的顶部多个电芯放置槽的设置,用于电芯被输送至测试针组件时放置电芯;在电芯被输送至测试顶升架上的电芯放置槽后,测试顶升架下方的测试顶升气缸启动,驱动测试顶升架带动其上电芯上移至与测试针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启动分置于电芯输送线两侧的测试固定箱内的测试针驱动件,所述测试针驱动件通过测试针固定板带动测试针向电芯端部移动至接触并导通,对电芯进行电压和电阻的性能测试,并将测试后的结果传送到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均为丝杆模组,所述第一吸取组件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移动组件中的丝杆螺母座连接,所述第二吸取组件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移动组件中的丝杆螺母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均采用丝杆模组,丝杆模组为常见的直线移动模组,其技术成熟,移动的稳定性好,精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取组件包括第一吸取连接板和第一吸取架,所述第一吸取架内设有多个第一磁吸气缸,所述第一磁吸气缸的驱动端与第一磁吸件连接,所述第一吸取架的底座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第一磁吸件的第一磁吸孔;所述第一吸取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吸取上下气缸,第一吸取连接板的底部设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吸取上下气缸的驱动端与第一活动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一端通过第一吸取转轴件与第一吸取架转动连接,第一活动板的另一端设有与退磁气缸,所述第一吸取架上设有与退磁气缸相配合的连接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吸取组件中第一吸取连接板的设置,一方面用于固定第一活动板,通过第一活动板与第一吸取架连接,然后将第一吸取架与第一移动组件连接在一起,并沿第一移动组件上的第一移动导轨移动;第一吸取架底部采用设置第一磁吸孔,并在其内放置第一磁吸件的方式,且第一磁吸件与第一磁吸气缸连接,需要吸取电芯时,第一吸取上下气缸启动驱动第一活动板沿第一吸取转轴件转动,使第一活动板端部的退磁气缸与第一吸取架内的多个第一磁吸气缸连通,此时,多个第一磁吸气缸启动,带动第一磁吸块吸取电芯,待第一吸取架吸取电芯后,第一移动组件启动,带动第一吸取连接板和第一吸取架一起沿第一导轨移动至相应档位的无动力通道所在位置,此时,第一吸取上下气缸驱动第一活动板转动,使第一活动板上的退磁气缸与第一吸取架上的多个第一磁吸气缸断开,第一磁吸件上的磁力消失,电芯从第一磁吸件上脱离进入下方的无动力通道中,由无动力通道自上至下无动力传送至底部,供下料工位中的第二吸取组件吸取并传送至料仓。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工位还包括并行分布在第二移动组件两端的两个横移架,所述横移架上设有横移模组,所述第二移动组件通过第三滑块与横移模组中的丝杆螺母座连接;所述第二吸取组件包括第二吸取架和第二吸取上下气缸,所述第二吸取架的吸取底板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吸取上下气缸安装在所述吸取底板上,所述第二吸取上下气缸的顶部驱动端与第二吸取驱动板连接,所述第二吸取驱动板通过第二吸取导杆与位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下方的第二吸取活动板连接,所述第二吸取活动板的一端通过第二吸取转轴件与所述第二吸取架的顶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吸取架的顶板上固定有第二吸磁气缸,所述第二吸磁气缸的驱动端与第二磁吸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磁吸底座内设有多个与电芯相配合的磁吸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料工位中横移架上横移模组的设置,用于带动第二吸取组件沿横移模组移动,第二吸取组件中第二吸取上下气缸设置在横移模组上方,第二吸取件设置在横移模组的下方,第二吸取上下气缸的顶端连接有第二吸取驱动板,第二吸取驱动板通过第二吸取导杆与下方的第二吸取活动板连接,该种将驱动件和吸取件分别设置于横移模组上方和下方的设置,结构分布合理,有效减少了第二吸取组件的占用空间,使下料工位整体结构分布更紧凑。
进一步地,所述料仓工位包括多个料仓组件,每个料仓组件均包括料仓盒体和盒体固定座,所述料仓盒体设有仿形块,所述仿形块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芯的仿形槽,所述仿形块的底部通过料仓导杆与料仓活动板连接,所述料仓活动板与料仓顶升组件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料仓盒体内仿形块的设置,用于放置电芯,并使电芯随仿形块一起上下移动,具体地,仿形块的底部通过料仓导杆与料仓活动板连接,由料仓顶升组件驱动料仓活动板沿料仓导杆移动,料仓活动板进而带动其上仿形块上下移动储存更多电芯。
本实用新型电芯分档入仓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电芯分档入仓机构中电芯输送线、分档工位、下料工位以及料仓工位的依次衔接设置,具体地,电芯输送线上设置有扫码组件,分档工位中的第一移动组件与电芯输送线呈垂直分布,下料工位中的第二移动组件与分档工位中的第一移动组件呈并行分布,即分档工位和下料工位分别位于电芯输送线的同侧,同时,分档工位与下料工位之间设置了无动力通道组件,下料工位的另一侧设置了料仓工位。该技术方案一方面结构分布合理,有效减少了电芯输送线的长度,进而减小了产线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在电芯输送线的端部设置分档工位,分档工位对电芯输送线上扫码输送的电芯进行分档后移送至分档工位与下料工位之间的无动力通道上,下料工位再从无动力通道的出料端进行吸取电芯并移送至料仓内进行电芯入仓,整个电芯扫码、分档、下料、入仓过程全自动完成,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芯分档入仓机构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芯分档入仓机构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电芯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电芯输送线上扫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电芯输送线上扫码组件不含传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电芯输送线上测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分档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分档工位中第一吸取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1中下料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第二移动组件和第二吸取组件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料仓工位中单个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芯分档入仓机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包括依次衔接设置的电芯输送线100、分档工位200、下料工位300和料仓工位400,还包括与上述各工位中的电子元器件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电芯输送线100上设有用于扫描电芯码的扫码组件120,所述分档工位200包括第一移动组件210和固定在第一移动组件210上的第一吸取组件220,所述下料工位300包括第二移动组件310和固定在第二移动组件310上的第二吸取组件320,所述分档工位200和下料工位300之间设有无动力通道组件500,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10位于所述电芯输送线100的出料端150,且与电芯输送线100呈垂直分布,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10与第一移动组件210呈并行分布,且分别位于所述无动力通道组件500的两端,所述第一吸取组件220用于吸取电芯输送线100上的电芯,由第一移动组件210带动第一吸取组件220移动,将吸取的电芯移送至无动力通道组件500中对应档位的无动力通道510上,所述第二吸取组件320用于吸取无动力通道510上的电芯,由第二移动组件310带动第二吸取组件320移动,将吸取的电芯移送至料仓工位400中的对应料仓内。本实施例中,电芯输送线100、分档工位200、下料工位300以及料仓工位400的依次衔接设置,具体地,电芯输送线100上设置有扫码组件120,分档工位200中的第一移动组件210与电芯输送线100呈垂直分布,下料工位300中的第二移动组件310与分档工位200中的第一移动组件210呈并行分布,即分档工位200和下料工位300分别位于电芯输送线100的同侧,同时,分档工位200与下料工位300之间设置了无动力通道组件500,下料工位300的另一侧设置了料仓工位400。该技术方案一方面结构分布合理,有效减少了电芯输送线100的长度,进而减小了产线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在电芯输送线100的端部设置分档工位200,分档工位200对电芯输送线100上扫码输送的电芯进行分档后移送至分档工位200与下料工位300之间的无动力通道510上,下料工位300再从无动力通道510的出料端150进行吸取电芯并移送至料仓内进行电芯入仓,整个电芯扫码、分档、下料、入仓过程全自动完成,自动化程度高。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电芯输送线100上还设有等离子清洗组件110和测试针组件130,所述等离子清洗组件110和测试针组件130分别位于所述扫码组件120的两侧。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扫码组件120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用于清洗电芯两端面的等离子清洗组件110,和用于测试电芯的测试针组件130,采用等离子清洗组件110对电芯两端面进行污物清洗,其是采用气固相干式反应,操作简便、成本低、绿色环保、无污染,而且其是在等离子清洗污物后由吸尘系统将清洗掉的污物吸走,其清洗效果好;测试针组件130的设置,在经清洗、扫码后的电芯,通过测试针组件130对其进行电压及电阻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反馈至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根据测试结果将良品电芯继续向前输送,不良电芯排出到NG通道进行回收或返工,确保流入分档工位200的电芯均为良品电芯,进而确保最终电芯成品质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等离子清洗组件110包括第一等离子清洗机111、第二等离子清洗机112和吸尘管113,所述第一等离子清洗机111和第二等离子清洗机112分别位于所述电芯输送线100的两侧,所述吸尘管113位于所述电芯输送线100的上方,所述吸尘管113与吸尘器(图中未示出)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等离子清洗机111和第二等离子清洗机112分别设置于电芯输送线100的两侧,用于同步对电芯两端的污物进行清理,吸尘管113设置在所述电芯输送线100的上方,在电芯两端污物被清理后,吸尘器通过吸尘管113及时将电芯污物吸走,大大提高清洗效率。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扫码组件120包括扫码升降架121,所述扫码升降架121的底层板1211上安装有扫码顶升气缸122,所述扫码顶升气缸122的驱动端与扫码升降架121的上层板1212连接,具体地,所述上层板1212通过扫码导杆导套结构1213与底层板1211活动连接,所述上层板1212上安装有旋转扫码组件120,所述扫码顶升气缸122驱动上层板1212带动旋转扫码组件120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扫码组件120中扫码升降架121及扫码顶升气缸122的设置,用于调整扫码组件120的高度,使扫码组件120能适用不同高度的电芯输送线100,提高扫码组件120的广度和适用性。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旋转扫码组件120包括旋转扫码固定架123,所述旋转扫码固定架123包括并行分布在电芯输送线100两侧部的第一固定件1231和第二固定件1232,所述第一固定件1231和第二固定件1232上均设有多个与电芯相配合的电芯放置槽,所述第二固定件1232的下部设有扫码驱动件124,所述第二固定件1232的上部设有一组呈多个均匀分布用于旋转扫码的扫码件125,所述扫码件125的下方设有用于相对分布的两个第一张紧轮126,所述扫码件125、第一张紧轮126和扫码驱动件124通过皮带传动式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多个扫码件125的传动更稳定,在所述扫码件125的上方设有一排第二张紧轮127,多个第二张紧轮1127与多个扫码件125呈间隔分布,用于在皮带传送过程中,对皮带进行张紧,进而确保扫码125的旋转稳定。本实施例中,旋转扫码固定架123采用并行分布的第一固定件1231和第二固定件1232的设置,并在第一固定件1231和第二固定件1232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用于放置电芯的电芯放置槽,使电芯输送线100将电芯输送至扫码组件120后,电芯进入第一固定件1231和第二固定件1232上的电芯放置槽内;第二固定件1232上扫码驱动件124和多个扫码件125的设置,由扫码驱动件124通过第一张紧轮126和皮带驱动扫码件125旋转,具体地,多个扫码件125由皮带带动对位于第一固定件1231和第二固定件1232之间的电芯进行扫码,并将扫码信息传送至控制系统。
参照图1、图2和图6,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测试针组件130包括位于电芯输送线100下方的测试顶升架131和分置于电芯输送线100两侧的测试固定架132,所述测试顶升架131的顶部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芯的电芯放置槽,所述测试顶升架131的下方设有测试顶升气缸133,所述测试顶升气缸133的顶部驱动端与所述测试顶升架131连接;每个测试固定架132上均设有测试针箱134,所述测试针箱134内设有测试针驱动件135和测试针固定板136,本实施例中,所述测试针驱动件135优选为气缸,当然,也可以选择其它直线驱动件作为测试针驱动件135,进一步地,所述测试针驱动件135与测试针固定板136连接,所述测试针固定板136上设有多个与电芯相对应的测试针137。本实施例中,电芯输送线100上方的测试顶升架131的设置,用于与电芯输送线100接驳,测试顶升架131的顶部多个电芯放置槽的设置,用于电芯被输送至测试针组件130时放置电芯;在电芯被输送至测试顶升架131上的电芯放置槽后,测试顶升架131下方的测试顶升气缸133启动,驱动测试顶升架131带动其上电芯上移至与测试针137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启动分置于电芯输送线100两侧的测试固定箱内的测试针驱动件135,所述测试针驱动件135通过测试针固定板136带动测试针137向电芯端部移动至接触并导通,对电芯进行电压和电阻的性能测试,并将测试后的结果传送到控制系统。
参照图1、图2和图7至图10,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10和第二移动组件310均为丝杆模组,所述第一吸取组件220通过第一滑块230与第一移动组件210中的丝杆螺母座(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第二吸取组件320通过第二滑块330与第二移动组件310中的丝杆螺母座(图中未示出)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组件210和第二移动组件310均采用丝杆模组,丝杆模组为常见的直线移动模组,其技术成熟,移动的稳定性好,精度高。
参照图1、图2、图7、图8,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第一吸取组件220包括第一吸取连接板221和第一吸取架222,所述第一吸取架222内设有多个第一磁吸气缸2221,所述第一磁吸气缸2221的驱动端与第一磁吸件2222连接,所述第一吸取架222的底座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第一磁吸件2222的第一磁吸孔2223;所述第一吸取连接板221上设有第一吸取上下气缸223,第一吸取连接板221的底部设有第一活动板224,所述第一吸取上下气缸223的驱动端与第一活动板224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224的一端通过第一吸取转轴件226与第一吸取架222转动连接,第一活动板224的另一端设有与退磁气缸225,所述第一吸取架222上设有与退磁气缸225相配合的连接管227。本实施例中,第一吸取组件220中第一吸取连接板221的设置,一方面用于固定第一活动板224,通过第一活动板224与第一吸取架222连接,然后将第一吸取架222与第一移动组件210连接在一起,并沿第一移动组件210上的第一移动导轨移动;第一吸取架222底部采用设置第一磁吸孔2223,并在其内放置第一磁吸件2222的方式,且第一磁吸件2222与第一磁吸气缸2221连接,需要吸取电芯时,第一吸取上下气缸223启动驱动第一活动板224沿第一吸取转轴件226转动,使第一活动板224端部的退磁气缸225与第一吸取架222内的多个第一磁吸气缸2221连通,此时,多个第一磁吸气缸2221启动,使第一磁吸块上磁,第一吸取上下气缸223继续驱动第一活动板224上移,此时,第一活动板224带动第一吸取架222一起下移至使第一磁吸块吸取电芯,待第一吸取架222吸取电芯后,第一移动组件210启动,带动第一吸取连接板221和第一吸取架222一起沿第一导轨移动至相应档位的无动力通道510所在位置,此时,第一吸取上下气缸223驱动第一活动板224转动,使第一活动板224上的退磁气缸225与第一吸取架222上的多个第一磁吸气缸2221断开,第一磁吸件2222上的磁力消失,电芯从第一磁吸件2222上脱离进入下方的无动力通道510中,由无动力通道510自上至下无动力传送至底部,供下料工位300中的第二吸取组件320吸取并传送至料仓。
参照图1、图2、图9、图10,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下料工位300还包括并行分布在第二移动组件310两端的两个横移架340,所述横移架340上设有横移模组341,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10通过第三滑块(图中未示出)与横移模组341中的丝杆螺母座(图中未示出)连接,具体地,通过横移模组341带动第二移动组件310及其上第二吸取组件320沿横移模组上的横移导轨移动;所述第二吸取组件320包括第二吸取架321和第二吸取上下气缸322,所述第二吸取架321的吸取底板324通过第二滑块330与第二移动组件310连接,所述第二吸取上下气缸322安装在所述吸取底板324上,所述第二吸取上下气缸322的顶部驱动端与第二吸取驱动板325连接,所述第二吸取驱动板325通过第二吸取导杆326与位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10下方的第二吸取活动板327连接,所述第二吸取活动板327的一端通过第二吸取转轴件328与所述第二吸取架321的顶板32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吸取架321的顶板3211上固定有第二吸磁气缸323,所述第二吸磁气缸323的驱动端与第二磁吸底座329连接,所述第二磁吸底座329内设有多个与电芯相配合的第二磁吸块(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下料工位300中横移架340上横移模组341的设置,用于带动第二吸取组件320沿横移模组341移动,第二吸取组件320中第二吸取上下气缸322设置在横移模组341上方,第二吸取件323设置在横移模组341的下方,第二吸取上下气缸322的顶端连接有第二吸取驱动板325,第二吸取驱动板325通过第二吸取导杆326与下方的第二吸取活动板327连接,该种将驱动件和吸取件分别设置于横移模组341上方和下方的设置,结构分布合理,有效减少了第二吸取组件320的占用空间,使下料工位300整体结构分布更紧凑。
参照图1、图2、图11,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料仓工位400包括多个料仓组件,每个料仓组件均包括料仓盒体410和盒体固定座420,所述料仓盒体410设有仿形块430,所述仿形块430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芯的仿形槽431,所述仿形块430的底部通过料仓导杆440与料仓活动板450连接,所述料仓活动板450与料仓顶升组件46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料仓顶升组件460中的驱动件为料仓顶升气缸461。本实施例中,所述料仓盒体410内仿形块430的设置,用于放置电芯,并使电芯随仿形块430一起上下移动,具体地,仿形块430的底部通过料仓导杆440与料仓活动板450连接,由料仓顶升组件460驱动料仓活动板450沿料仓导杆440移动,料仓活动板450进而带动其上仿形块430上下移动储存更多电芯。
参照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电芯分档入仓机构的工作过程或原理:
电芯输送:电芯由上工序移送至电芯输送线100上的输入端后,由电芯输送线100向前输送电芯至等离子清洗组件110所在位置,由等离子清洗组件110对电芯的两端部污物进行清洗;经等离子清洗组件110清洗后的电芯,由电芯输送线100继续向前输送至扫码组件120所在位置,此时,由扫码组件120对电芯进行一一扫码,并将扫码结果传送至控制系统;经扫码后的电芯,由电芯输送线100继续向前输送至测试针组件130所在位置,此时,启动测试针组件130,使位于电芯两端的测试针分别与电芯的两端部接通,对电芯的电压和电阻性能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传送至控制系统,测试后的良品电芯继续向前传送,测试后的不良电芯流至NG通道进行回收或返工处理。
电芯分档:待电芯传送至电芯输送线100上与电芯分档工位200所对应的输出端位置时,分档工位200上的第一移动组件210驱动第一吸取组件220移动至电芯输送线100的输出端上方,由第一吸取上下气缸223驱动第一吸取组件220中的第一吸取架222下移,使第一吸取组件220同步吸取多个电芯,待第一吸取组件220吸取电芯后,第一移送组件再驱动第一吸取组件220移动至无动力通道组件500中相对应档位的无动力通道510所在位置,第一吸取组件220松开电芯,电芯落入相对应档位的无动力通道510,并在无动力的作用下自上至下移动至无动力通道510的底端。
电芯下料入仓:电芯下料工位300上的第二移动组件310驱动第二吸取组件320移动至无动力通道510的出料端150的上方,由第二吸取上下气缸322驱动第二吸取组件320中的第二吸取架321下移,使第二吸取组件320同步吸取多个电芯,待第二吸取组件320吸取电芯后,第二移送组件再驱动第二吸取组件320移动至料仓工位400中相对应档位的料仓上方,第二吸取组件320松开电芯,电芯落入相对应档位的料仓中,完成电芯的输送、分档和下料入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 “上”、“下”、“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包括依次衔接设置的电芯输送线、分档工位、下料工位和料仓工位,还包括与上述各工位中的电子元器件连接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输送线上设有用于扫描电芯码的扫码组件,所述分档工位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固定在第一移动组件上的第一吸取组件,所述下料工位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和固定在第二移动组件上的第二吸取组件,所述分档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设有无动力通道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位于所述电芯输送线的出料端,且与电芯输送线呈垂直分布,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第一移动组件呈并行分布,且分别位于所述无动力通道组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吸取组件用于吸取电芯输送线上的电芯,由第一移动组件带动第一吸取组件移动,将吸取的电芯移送至无动力通道组件中对应档位的无动力通道上,所述第二吸取组件用于吸取无动力通道上的电芯,由第二移动组件带动第二吸取组件移动,将吸取的电芯移送至料仓工位中的对应料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输送线上还设有等离子清洗组件和测试针组件,所述等离子清洗组件和测试针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扫码组件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清洗组件包括第一等离子清洗机、第二等离子清洗机和吸尘管,所述第一等离子清洗机和第二等离子清洗机分别位于所述电芯输送线的两侧,所述吸尘管位于所述电芯输送线的上方,所述吸尘管与吸尘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组件包括扫码升降架,所述扫码升降架的底层板上安装有扫码顶升气缸,所述扫码顶升气缸的驱动端与扫码升降架的上层板连接,所述上层板上安装有旋转扫码组件,所述扫码顶升气缸驱动上层板带动旋转扫码组件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扫码组件包括旋转扫码固定架,所述旋转扫码固定架包括并行分布在电芯输送线两侧部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均设有多个与电芯相配合的电芯放置槽,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下部设有扫码驱动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上部设有一组呈多个均匀分布用于旋转扫码的扫码件,所述扫码件的下方设有用于相对分布的两个第一张紧轮,所述扫码件、第一张紧轮和扫码驱动件通过皮带传动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针组件包括位于电芯输送线下方的测试顶升架和分置于电芯输送线两侧的测试固定架,所述测试顶升架的顶部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芯的电芯放置槽,所述测试顶升架的下方设有测试顶升气缸,所述测试顶升气缸的顶部驱动端与所述测试顶升架连接;每个测试固定架上均设有测试针箱,所述测试针箱内设有测试针驱动件和测试针固定板,所述测试针驱动件与测试针固定板连接,所述测试针固定板上设有多个与电芯相对应的测试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均为丝杆模组,所述第一吸取组件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移动组件中的丝杆螺母座连接,所述第二吸取组件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移动组件中的丝杆螺母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取组件包括第一吸取连接板和第一吸取架,所述第一吸取架内设有多个第一磁吸气缸,所述第一磁吸气缸的驱动端与第一磁吸件连接,所述第一吸取架的底座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第一磁吸件的第一磁吸孔;所述第一吸取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吸取上下气缸,第一吸取连接板的底部设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吸取上下气缸的驱动端与第一活动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一端通过第一吸取转轴件与第一吸取架转动连接,第一活动板的另一端设有与退磁气缸,所述第一吸取架上设有与退磁气缸相配合的连接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工位还包括并行分布在第二移动组件两端的两个横移架,所述横移架上设有横移模组,所述第二移动组件通过第三滑块与横移模组中的丝杆螺母座连接;所述第二吸取组件包括第二吸取架和第二吸取上下气缸,所述第二吸取架的吸取底板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吸取上下气缸安装在所述吸取底板上,所述第二吸取上下气缸的顶部驱动端与第二吸取驱动板连接,所述第二吸取驱动板通过第二吸取导杆与位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下方的第二吸取活动板连接,所述第二吸取活动板的一端通过第二吸取转轴件与所述第二吸取架的顶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吸取架的顶板上固定有第二吸磁气缸,所述第二吸磁气缸的驱动端与第二磁吸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磁吸底座内设有多个与电芯相配合的磁吸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分档入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工位包括多个料仓组件,每个料仓组件均包括料仓盒体和盒体固定座,所述料仓盒体设有仿形块,所述仿形块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芯的仿形槽,所述仿形块的底部通过料仓导杆与料仓活动板连接,所述料仓活动板与料仓顶升组件连接。
CN202320294993.2U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 Active CN219560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4993.2U CN219560541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4993.2U CN219560541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0541U true CN219560541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56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94993.2U Active CN219560541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0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6167B (zh) 一种五金塑胶件组装机
CN112007868A (zh) 一种芯片电容器检测设备
CN215248106U (zh) 芯片自动测试设备
CN212180932U (zh) 电容自动测试装置
CN111495786B (zh) 电容自动测试装置
CN114420489A (zh) 一种键盘按键的剪刀脚自动组装机
CN219560541U (zh) 一种电芯分档入仓机构
CN208140899U (zh) 一种电源自动化组装综合测试机
CN116231035A (zh) 一种电池包pack生产线
CN219519641U (zh) 一种电芯上料分选设备
CN115849084B (zh) 一种电子纸烧录检测一体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7404490U (zh) 锂电池ocv自动检测台
CN115504241A (zh) 一种适用于圆棒状零件的自动下料排坯机
CN213862915U (zh) 一种用于奶粉加工的罐体输送装置
CN212863141U (zh) 一种送料装置
CN211860690U (zh) 一种pcb线路板除尘装置
CN211191062U (zh) 一种自动测试设备
CN216707284U (zh) 一种转盘机测试结构
CN220323664U (zh) 一种焊盘自动化清洁设备
CN110976321A (zh) 一种自动打码测试机
CN220821882U (zh) 一种电池注液口擦拭机的布料回收设备
CN219767321U (zh) 一种滚轮自动组装装置
CN218947885U (zh) 一种双工位分板机
CN221115962U (zh) 一种el测试机
CN219600738U (zh) 一种玻璃印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