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7210U - 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和洗碗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和洗碗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57210U CN219557210U CN202320952316.5U CN202320952316U CN219557210U CN 219557210 U CN219557210 U CN 219557210U CN 202320952316 U CN202320952316 U CN 202320952316U CN 219557210 U CN219557210 U CN 2195572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enser
- section
- flow
- exhaust
- dishwash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Washing And Drying Of Tablewa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和洗碗机,冷凝器具有进气口、排气口和相互连通的冷凝段和排气段,进气口连通冷凝段和洗碗机的洗涤腔,排气口连通排气段和外部空间;其中,冷凝器还具有混流口,混流口位于冷凝段和排气段之间且连通冷凝段和排气段中的每一个与洗涤腔,冷凝器包括风机,风机设于冷凝段和排气段之间,用于引导洗涤腔内的空气分别从进气口和混流口进入冷凝器内并从排气口排出,该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能够减少排气口处排出的气体中水蒸汽的含量,避免了排气口处产生冷凝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和洗碗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洗碗机通常通过安装在门上或侧壁的透气器向外排出湿热气体,透气器排出湿热气体的速度慢,并且由于气体遇冷会在排气口处产生大量冷凝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该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能够减少排气口处排出的气体中水蒸汽的含量,避免了排气口处产生冷凝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的洗碗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具有进气口、排气口和相互连通的冷凝段和排气段,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凝段和所述洗碗机的洗涤腔,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排气段和外部空间;其中,所述冷凝器还具有混流口,所述混流口位于所述冷凝段和所述排气段之间且连通所述冷凝段和所述排气段与所述外部空间,所述冷凝器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冷凝段和所述排气段之间,用于引导所述洗涤腔内的空气分别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混流口进入所述冷凝器内并从所述排气口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该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能够减少排气口处排出的气体中水蒸汽的含量,避免了排气口处产生冷凝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器还包括:冷凝管,所述冷凝管限定出所述冷凝段;风机壳,所述风机壳限定出风机腔和排气段,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风机腔内;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与所述冷凝管套设布置且与所述风机壳连接;其中,所述混流口设于所述安装管,所述安装管还设有过流口以连通所述冷凝段和所述排气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管的上端与所述冷凝管的下端套设布置,所述混流口设于所述安装管的下端,所述过流口设于所述安装管的管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壳包括:底座和盖体,所述盖体设于所述底座的一侧且与所述底座限定出所述风机腔和所述排气段;其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管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管分别单独成型且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段的内表面具有第一凸部和/或第一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凸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凸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冷凝段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凹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凹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冷凝段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管还限定出导流段,所述导流段连通在所述冷凝段的下方;其中,所述导流段的壁面包括导流面、位于所述导流面一侧的汇流面,所述导流面具有多个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导流凸筋,所述导流凸筋沿靠近所述汇流面的方向朝下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流口与所述导流段的下端连通,所述导流段的至少一部分的通流截面面积由上至下渐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面由上至下向靠近所述导流段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段的壁面还包括冷凝面,所述冷凝面设于所述导流面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汇流面相对设置,所述冷凝面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凸部和/或第二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面与所述汇流面之间的距离在远离所述导流面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器还包括:排气壳,所述排气壳与所述风机壳连接且限定出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排气段连通;其中,所述排气通道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横向上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壁面具有扰水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水部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扰水凸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水凸筋沿所述横向延伸,多个所述扰水凸筋在纵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纵向垂直于所述横向或者相对于所述横向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扰水凸筋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的上壁面和下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位于所述上壁面的多个所述扰水凸筋与位于所述下壁面的多个所述扰水凸筋在所述纵向上交错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气通道还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横向上的另一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流道沿靠近所述第二流道的方向朝下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器还具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连通在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之间,所述储水槽的槽底壁低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下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洗碗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内胆且所述内胆限定出具有敞开口的洗涤腔;门体,所述门体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机体,用于开闭所述洗涤腔的敞开口;上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固定设置在所述门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碗机的冷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管的剖面图;
图6是图5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管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器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在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碗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碗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碗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图15在E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机体2000,门体组件1000,冷凝器100,主体10,过流通道101,
冷凝管1,冷凝段11,第一凸部111,第一凹部112,第三凹部113,第三凸部114,
导流段12,冷凝面121,导流面122,导流凸筋123,汇流面124,过流口125,排气段102,混流口103,
风机壳104,底座1041,盖体1042,安装管105,
排气壳20,排气通道201,第一流道21,扰水部22,扰水凸筋23,第二流道24,储水槽25,排气口26,分隔筋27,风机30,进气管40,进气通道401,
门本体5,面板6,限位部71,限位配合部72,限位面73,导向面74,握持部7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现有技术中,洗碗机通常通过安装在门上或侧壁的透气器向外排出湿热气体,透气器排出湿热气体的速度慢,并且由于气体遇冷会在排气口处产生大量冷凝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了一种连通洗碗机的洗涤腔和外部空间的冷凝器100,冷凝器100内设有用于引导洗涤腔内的空气依次流经冷凝段11和排气段102并排至外部空间的风机30,洗碗机通过冷凝器100向外排出湿热气体,冷凝器100排出湿热气体的速度快,并且,在冷凝段11和排气段102之间还设置有混流口103,经过冷凝段11的经过冷凝降湿的湿热气体在风机30上游处能够与从混流口103进入的干冷气流进一步混合,进一步降低经过风机30的气体的温度与湿度,进而降低排气口26处排气的温度与湿度,避免排气口26处产生冷凝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参考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100。
如图1和图2所示,冷凝器100具有进气口、排气口26和相互连通的冷凝段11和排气段102,其中,冷凝段11的进口与进气口连通,排气段102的进口与冷凝段11的下游连通,排气段102的出口与排气口26连通。进气口连通冷凝段11和洗碗机的洗涤腔,排气口26连通排气段102和外部空间。
冷凝段11和排气段102用于连通洗碗机的洗涤腔和外部空间,洗碗机的洗涤腔内的湿热气体能够通过冷凝器100排出到洗碗机的外部空间,以实现洗涤腔的快速干燥与降温。湿热气体流经冷凝段11的过程中,能够与外界低温气体充分换热,由此,冷凝水形成在冷凝段11处,通过其他出口排出,减少了到达排气口26处的气体的水蒸汽的含量,避免了排气口26处产生冷凝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冷凝器100还具有混流口103,混流口103位于冷凝段11和排气段102之间且连通冷凝段11和排气段102与外部空间。外部空间的干冷气流能够在风机30的驱动下进入到冷凝器100内,并在风机30的上游与从进气口进入冷凝器100且经过冷凝段11,并在冷凝段11经过冷凝降温降湿的气流混合,混合后的气流经过风机30通过排气段102再从排气口26排出。
通过设置混流口103,能够进一步降低排气口26处气流的温度与湿度,避免排气口26处产生冷凝水,确保排气口26处不会产生冷凝水滴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冷凝器100包括风机30,风机30设于冷凝段11和排气段102之间,用于引导洗涤腔内的空气分别从进气口和混流口103进入冷凝器100内并从排气口26排出,风机30用于引导洗涤腔内的空气快速流经冷凝段11,并引导从混流口103进入到冷凝器100的干冷气流与经过冷凝段11的湿热气流混合,并驱动混合后的气体流经排气段102并排至外部空间。风机30能够加快洗碗机的洗涤腔内的湿热气体通过冷凝段11以及排气段102排出到洗碗机的外部空间的速度,进而加快干燥速度,提高洗碗机的洗碗效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100,该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100能够减少排气口26处排出的气体中水蒸汽的含量,避免了排气口26处产生冷凝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0和图12所示,冷凝器100还包括:冷凝管1、安装管105和风机30壳104,安装管105与冷凝管1套设布置且与风机30壳104连接。冷凝管1限定出冷凝段11,风机30壳104限定出风机30腔和排气段102,安装管105与冷凝管1套设布置且与风机30壳104连接。其中,风机30设于风机30腔内,混流口103设于安装管105,安装管105还设有过流口125以连通冷凝段11和排气段102。
具体地,风机30设于风机30腔内,使得风机30腔的上游产生负压,也即安装管105限定出的流道内产生负压。洗涤腔内的湿热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冷凝器100内,经过冷凝管1限定出的冷凝段11对应的流道内,经过冷凝降温降湿后,到达安装管105限定出的流道内。进一步,外部空间的干冷气流通过设于安装管105上的混流口103进入安装管105限定的流道内。外部空间的干冷气流与经过冷凝管1的湿热气流同时通过安装管105,并通过安装管105上开设的过流口125进入风机30腔内,在风机30腔内混合,再在风机30的驱动下通过排气段102排出。
参照图10和图12,安装管105的上端与冷凝管1的下端套设布置,由此,冷凝管1内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到安装管105内,混流口103设于安装管105的下端,从而使得进入到安装管105内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混流口103流出冷凝器100,也就是说,混流口103同时具有进气功能以及排水功能,一方面,外界的干冷气流能够通过混流口103进入冷凝器100,另一方面,冷凝器100内的冷凝水能够通过混流口103排出,混流口103的功能性更强,使得冷凝器100的整体结构紧凑,降低了冷凝器100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过流口125设于安装管105的管壁,由此,避免了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风机30壳104内,确保风机30不会受到冷凝水的侵蚀,避免排气口26处产生冷凝水。
如图12所示,风机30壳104包括:底座1041和盖体1042,盖体1042设于底座1041的一侧且与底座1041限定出风机30腔和排气段102,通过底座1041与盖体1042的分别设计能够便于风机30的安装与拆卸,便于风机30的检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41与安装管105一体成型,以确保风机30壳104与安装管105连接处的气密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41与安装管105分别单独成型且相连,以便于底座1041与安装管105的加工。
其中,冷凝段11的内表面同时或者分别具有第一凸部111和第一凹部112,无论是第一凸部111还是第一凹部112,都具有增大冷凝段11内表面的面积的效果,从而增大了湿热气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使得湿热气体能够与外界低温气体充分换热,减少了到达排气口26处的气体的水蒸汽的含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段11的内表面同时具有第一凸部111和第一凹部112,第一凸部111与第一凹部112交错设置,以使冷凝段11的内表面的面积更大,提高冷凝段11的冷凝效果,进一步减少了排气口26处排出的气体中水蒸汽的含量。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凸部11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凸部111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冷凝段1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以确保第一凸部111的布置能够更好的增大冷凝段11的内表面的面积,增大湿热气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湿热气体能够与外界低温气体充分换热,提高冷凝器100的冷凝效果,减少了到达排气口26处的气体的水蒸汽的含量的目的。
进一步,参照图5和图6,第一凹部11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凹部112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冷凝段1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以确保第一凹部112的布置能够更好的增大冷凝段11的内表面的面积,增大湿热气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湿热气体能够与外界低温气体充分换热,提高冷凝器100的冷凝效果,减少了到达排气口26处的气体的水蒸汽的含量。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凸部111和第一凹部112的数量均为多个,第一凸部111和第一凹部112分别沿冷凝段11的周向延伸,以使冷凝段11的整个外周都布置有第一凸部111或者第一凹部112,更好的达到增大冷凝段11的内外表面的面积的目的,尽可能的增大湿热气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使得湿热气体能够与外界低温气体充分换热,提高冷凝器100的冷凝效果,减少了到达排气口26处的气体的水蒸汽的含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凸部111之间限定出第一凹部112,第一凸部111与第一凹部112的结合能够更好的达到增大冷凝段11的内外表面的面积的目的,尽可能的增大湿热气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使得湿热气体能够与外界低温气体充分换热,提高冷凝器100的冷凝效果,减少了到达排气口26处的气体的水蒸汽的含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段11仅布置有第一凸部111或第一凹部112,同样能够达到增大冷凝段11的内外表面的面积的目的,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4、图5、图7、图9和图10所示,冷凝管1还限定出导流段12,导流段12连通在冷凝段11的下方,导流段12不仅能够进一步对气体中的水蒸汽进行冷凝,确保冷凝器100的冷凝效果,并且,导流段12能够对冷凝段11形成的冷凝水进行导流,避免冷凝水进入排气流道,确保冷凝水能够通过混流口103排出,避免排气口26处出现冷凝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导流段12的壁面包括导流面122,导流面122具有多个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导流凸筋123,在重力作用下,冷凝段11壁面上形成的冷凝水会沿着壁面流动到导流段12,其中与导流段12的导流面122相对应的壁面上的水在流动到导流段12上后,会在导流凸筋123的导流作用下流向与导流面122相邻的壁面。
进一步,导流段12包括位于导流面122一侧的汇流面124,汇集到导流面122的冷凝水最终都会被导向汇流面124,并顺着汇流面124向下流动,直至从混流口103排出。导流面122上的导流凸筋123沿靠近汇流面124的方向朝下倾斜延伸,以使导流面122壁面上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被导流凸筋123导流到汇流面124。
如图2和图8所示,混流口103与导流段12的下端连通,混流口103能够起到将冷凝器100中产生的冷凝水排出的作用。同时,混流口103与外部空间连通,通过混流口103进入冷凝器100内的气体为外部空间的干冷气体,该气体与冷凝段11内原有的经过冷凝后的湿热气体混合,能够进一步降低排气口26处气体的温度,降低排气口26处气体的水蒸汽含量,避免排气口26处形成冷凝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段12的至少一部分的通流截面面积由上至下渐缩,由此,能够汇集冷凝水,确保冷凝水能够稳定的通过混流口103排出冷凝器100。
一方面,导流段12的壁面由上至下向导流段12内延伸,能够降低冷凝水经过导流段12的速度,避免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沿着导流段12的壁面向下流动,影响导流效果。
另一方面,导流段12的通流截面面积由上至下渐缩能够减少导流段12占用的空间,确保风机30等结构具有足够的空间布置。
如图5、图9和图10所示,导流面122由上至下向靠近导流段12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一方面,通过使导流面122由上至下向靠近导流段12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能够使导流段12整体占用的空间靠后,有利于在前侧设置风机30等结构,另一方面,导流面122由上至下向靠近导流段12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能够降低冷凝水经过导流面122的速度,避免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沿着导流面122向下流动,影响导流面122的导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流段12的壁面还包括冷凝面121,通过冷凝段11的气体在到达导流段12时进一步与冷凝面121接触,与外界环境进行换热,实现水蒸汽的冷凝,水蒸汽附着在冷凝面121上,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为了便于冷凝器100的布置,导流段12的截面构造为三角形截面,三角形截面的一条边对应的壁面为导流面122,另一条边对应的壁面为汇流面124,再一条边对应的壁面为冷凝面121,冷凝面121设于导流面122的另一侧且与汇流面124相对设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段12的截面构造为多边形截面或者圆形截面,冷凝面121可以为导流段12的内壁的任意一个壁面,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面121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凸部和/或第二凹部,第二凸部与第二凹部的结合能够更好的达到增大冷凝面121的内外表面的面积的目的,尽可能的增大湿热气体与冷凝面121的接触面积,使得湿热气体能够与外界低温气体充分换热,提高冷凝器100的冷凝效果,达到了减少到达排气口26处的气体的水蒸汽的含量的目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冷凝面121为光滑壁面,以便于加工和导流。
参照图6,冷凝面121与汇流面124之间的距离在远离导流面12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使冷凝面121能够连接在导流面122与汇流面124之间。进一步,冷凝面121与汇流面124之间的距离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由此,确保了导流段12的截面面积由上至下渐缩。
冷凝器还包括:排气壳,排气壳20与风机壳104连接,排气通道201的进口与排气段102连通,排气通道201的出口形成排气口26且与外部空间连通,排气壳20限定出排气通道201。
也就是说,冷凝器100具有排气通道201和排气口26,冷凝器100在完成对洗涤腔内排出的气体的冷凝换热后形成的湿度较低的气体通过排气通道201再从排气口26排出。
排气通道201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流道21,第一流道21在横向上的一端与排气口26连通,也就是说,气体首先需要经过第一流道21,在第一流道21内经过进一步的冷却,并形成少量的冷凝水后再通过排气口26排出。由于第一流道21是横向延伸的,形成在第一流道21内的冷凝水无法在重力作用下向排气口26处流动并排出,避免了冷凝水通过排气口26排出后掉落在地面上,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并且,由于第一流道21是横向延伸的,因此第一流道21上游的流道处形成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汇聚在该流道的底部,而无法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流道21向排气口26流动并排出,进一步避免了冷凝水通过排气口26排出后掉落在地面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第一流道21的壁面具有扰水部22,扰水部22能将第一流道21内凝结的水珠摊开,使水珠附着在第一流道21的内壁上,降低水珠表面张力,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小第一流道21内形成的冷凝水珠体积,降低水珠掉落地面的几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2、图3、图10和图11,扰水部22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扰水凸筋23,扰水凸筋23能够将第一流道21壁面上凝结的水珠摊开,使得水珠能够附着在扰水凸筋23上,降低水珠表面的张力,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小第一流道21内形成的冷凝水珠体积,降低水珠掉落地面的几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3和图11所示,扰水凸筋23沿横向延伸,多个扰水凸筋23在纵向上间隔布置,纵向垂直于横向或者相对于横向倾斜设置。在第一流道21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沿横向流动,扰水凸筋23的延伸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同,由此,避免了扰水凸筋23的设置影响气流的正常流动,避免了水滴在扰水凸筋23与扰水凸筋23之间的间隙中汇聚,降低水珠掉落地面的几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3和图11所示实施例,多个扰水凸筋23设置在第一流道21的上壁面,以对形成在第一流道21的上壁面的冷凝水进行摊开处理,确保上壁面上不会形成大颗粒的水珠。
多个扰水凸筋23设置在第一流道21的下壁面,以对形成在第一流道21的下壁面的冷凝水进行摊开处理,确保下壁面上不会形成大颗粒的水珠。
通过将扰水凸筋23分别设置在上壁面和下壁面上,能够确保第一流道21内的上壁面和下壁面都不会产生大颗粒水珠,降低水珠掉落地面的几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3,位于上壁面的多个扰水凸筋23与位于下壁面的多个扰水凸筋23在纵向上交错设置,由此,上壁面上的水珠被位于上壁面上的扰水凸筋23分裂摊开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坠落并接触下壁面时,会再次被位于下壁面上的扰水凸筋23分裂摊开,在上壁面与下壁面上的扰水凸筋23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水珠体积更小,更有利于降低水珠掉落地面的几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0和图11所示,排气通道201还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二流道24,第二流道24与第一流道21在横向上的另一端连通,也就是说,气体首先需要经过第二流道24,再第二流道24内形成少量的冷凝水,再经过第一流道21,在第一流道21内经过进一步的冷却,并形成少量的冷凝水后再通过排气口26排出。由于第一流道21是横向延伸的,第二流道24处形成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汇聚在第二流道24的底部,该部分冷凝水无法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流道21向排气口26流动并排出,进一步避免了冷凝水通过排气口26排出后掉落在地面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流道21沿靠近第二流道24的方向朝下倾斜延伸,也就是说,形成在第一流道21内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向气体流动方向的逆方向流动,避免了该部分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流道21向排气口26流动并排出,进一步避免了冷凝水通过排气口26排出后掉落在地面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10和图11,冷凝器100还具有储水槽25,储水槽25能够储存少量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满溢,导致冷凝水通过排气口26溢出,避免了冷凝水通过排气口26排出后掉落在地面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储水槽25连通在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4之间,由此,第一流道21内形成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会汇集在储水槽25内,第二流道24内形成的冷凝水也会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在储水槽25内。由于储水槽25的槽底壁低于第一流道21的下壁面,确保了储水槽25具有足够大的容量用于储存冷凝水,储水槽25内的水不易过满而溢出,避免了冷凝水通过排气口26排出。
并且,由于气流流动过程中,不会经过储水槽25底部,避免了储水槽25内储存的冷凝水被气流裹挟并从排气口26排出,进一步提高了使用体验。
如图12所示,排气口26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竖向和横向的方向延伸,排气口26的长度大于排气口26的宽度。由于排气口26的布置位置要低于面板,排气口26形成为长扁形,排气口26凸出面板的长度更短,使得洗碗机外形更美观。
如图3所示,第一流道21内靠近排气口26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分隔筋27,分隔筋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流道21的上壁面和下壁面连接,分隔筋27的设置能够起到支撑上壁面与下壁面,避免上壁面与下壁面之间的距离在外力作用下缩小或者增大的作用,确保排气口26的结构稳定,确保冷凝器100能够稳定的排气。
参照图11,第一流道21的上壁面在横向上超出第一流道21的下壁面,以使排气口26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横向倾斜设置,由此,能够避免气流直吹,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洗碗机,如图1和图12所示,包括:上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100、机体2000和门体,机体2000包括内胆且内胆限定出具有敞开口的洗涤腔,冷凝器100适于将洗涤腔内的湿热气体排出到外部空间。门体可活动地设于机体2000,用于开闭洗涤腔的敞开口,冷凝器100固定设置在门体内,以便于冷凝器100的排气,便于洗碗机的布置,并且避免冷凝器100的布置占用洗碗机机体2000上其他部件的安装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碗机,通过采用上述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100,使洗碗机的性能更好,使用体验更佳。
下面结合图示附图描述洗碗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洗碗机包括机体和门体组件100,机体限定出具有前侧开口的洗涤腔。
门体组件1000包括:门本体5、面板6和冷凝器100。
面板6可拆卸地设于门本体5的外侧,对于不同的用户的不同的需求,洗碗机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安装不同的面板6,以使整体效果更美观。
进一步,冷凝器100位于面板6的内侧且安装在门本体5上,冷凝器100能够利用门本体5上的空间进行安装,避免了冷凝器100的布置占用洗碗机的内部空间,确保了洗碗机内用于洗涤的空间,洗碗机的整体结构紧凑。并且,冷凝器100设置在门本体5上还有利于湿热气体的排出。
其中,冷凝器100的高度可调以匹配不同高度的面板6,由于冷凝器100的排气口26的出气位置应当低于面板6的底部,对于用户安装的不同高度的面板6,可以通过直接调整冷凝器100的高度,使冷凝器100的排气口26的位置低于面板6的底部。由此,一个冷凝器100即可匹配不同高度的面板6,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用性更强,降低了冷凝器100的生产设计成本。
如图13所示,冷凝器100的排气口26的上边沿低于面板6的下边沿,也就是说,冷凝器100的高度需要调整到在面板6安装后排气口26的上边沿低于面板6的下边沿的位置处,由此,能够确保排气口26整体位于面板6下方,避免面板6的布置影响冷凝器100的正常排气。
冷凝器100包括:排气壳20、主体10和风机30。其中,主体10限定出过流通道101,用于连通洗碗机的洗涤腔和外部空间,洗碗机的洗涤腔内的湿热气体能够通过过流通道101排出到洗碗机的外部空间,以实现洗涤腔的快速干燥与降温。
排气壳20限定出排气通道201,排气通道201的进口与过流通道101的出口连通,排气通道201的出口形成排气口26且与外部空间连通,排气壳20限定出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4。
主体和排气壳20是一上一下布置的,主体或排气壳20竖向上的位置变化能够直接反馈为冷凝器100的整体高度变化。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和/或排气壳20的至少部分结构为可伸缩结构以使其自身高度可调,由此,通过拉长或者压缩该部分可伸缩结构,即可调整冷凝器100整体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面板6。
其中,可伸缩的结构沿竖向布置,且可伸缩结构的伸缩方向也为竖向。以使伸缩结构的伸长可以反馈为冷凝器100整体的高度增高,伸缩结构的缩短可以反馈为冷凝器100的整体高度减小。
进一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主体与排气壳20活动连接以使冷凝器100的自身高度可调,也就是说,主体与排气壳20活动连接可以改变主体与排气壳20的连接处的高度,主体与排气壳20的连接处的高度变化会反馈为冷凝器100整体的高度变化,在连接处的长度延长时可以反馈为冷凝器100整体的高度增高,在连接处的长度缩短时可以反馈为冷凝器100的整体高度减小。
具体地,主体与排气壳20活动连接,其中,主体和排气壳20中的一个上设有限位部71且另一个上设有多个限位配合部7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4-图16,主体上设置有多个限位配合部72,多个限位配合部72中的任意一个可以与设置于排气壳20上的限位部71配合,使主体与排气壳20固定连接,并使冷凝器100整体维持在一定的高度。
其中,多个限位配合部72在门本体5的高度方向上排布,限位部71适于与任意一个限位配合部72配合以将排气壳20固定在不同高度位置。当限位部71与位于高处的限位配合部72配合固定时,排气壳20的位置更高,排气口26的位置更高。当限位部71与位于低处的限位配合部72配合固定时,排气壳20的位置更低,排气口26的位置更低。
如图14-图16所示,主体与排气壳20插接布置,以确保主体与排气壳20的连接处的气密性,确保流道内的气流能够稳定的通过排气口26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71形成限位凸部,限位配合部72形成限位凹部,限位凸部与限位凹部配合,以将主体与排气壳20限位固定在一定的高度。
其中,限位凸部和限位凹部中的一个具有限位面73和导向面74,限位凸部与限位凹部的限位面73与限位面73配合时,限位凸部与限位凹部能够稳定的对主体和排气壳20进行限位,确保主体与排气壳20能够稳定的限位固定在一定的高度。
限位凸部与限位凹部的导向面74与导向面74配合时,限位凹部的导向面74能够对限位凸部的插接运动进行导向,确保主体稳定的与排气壳20进行插接。
进一步,限位面73和导向面74在插接方向上相对布置,以使排气壳20在插接到主体上的过程中仅能向插接方向运动,确保主体与排气壳20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限位面73与插接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导向面74与插接方向之间的夹角,以确保限位面73能够稳定的对限位凸部进行限位,导向面74能够对限位凸部的移动过程进行导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71包括多个且多个限位部71在一圆周方向上排布,以使各个限位部71的受力均匀,确保主体与排气壳20连接的稳定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71包括沿一圆周方向延伸的环形结构,以进一步提高主体与排气壳20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14-图16所示,排气壳20的外侧设有握持部75,用于驱动排气壳20发生变形以使限位部71与限位配合部72脱离配合。在插接过程中,主体与排气壳20只能相互靠近,而当需要主体与排气壳20之间相互远离时,会被限位面73限位,此时可以通过压迫握持部75的远端,使排气壳20的插孔变形,使限位部71与限位配合部72分开,再驱动排气壳20远离主体,直至到达一定位置后再放开握持部75,使得排气壳20的形状回复,使得限位部71与限位配合部72继续配合。
进一步,风机30设于主体10,用于引导洗涤腔内的空气流经过流通道101和排气通道201并排至外部空间,风机30能够加快洗碗机的洗涤腔内的湿热气体通过过流通道101排出到洗碗机的外部空间的速度,进而加快干燥速度,提高洗碗机的洗碗效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再进一步,过流通道101包括冷凝段11,湿热气体流经冷凝段11的过程中,能够与外界低温气体充分换热,由此,冷凝水形成在冷凝段11处,通过其他出口排出,减少了到达排气口26处的气体的水蒸汽的含量,避免了排气口26处产生冷凝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冷凝段11的内表面同时具有第一凸部111和第一凹部112,第一凸部111与第一凹部112交错设置,以使冷凝段11的内表面的面积更大,提高冷凝段11的冷凝效果,进一步减少了排气口26处排出的气体中水蒸汽的含量。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凸部11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凸部111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冷凝段1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以确保第一凸部111的布置能够更好的增大冷凝段11的内表面的面积,增大湿热气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湿热气体能够与外界低温气体充分换热,提高冷凝器100的冷凝效果,减少了到达排气口26处的气体的水蒸汽的含量。
进一步,参照图5和图6,第一凹部11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凹部112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冷凝段1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以确保第一凹部112的布置能够更好的增大冷凝段11的内表面的面积,增大湿热气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湿热气体能够与外界低温气体充分换热,提高冷凝器100的冷凝效果,减少了到达排气口26处的气体的水蒸汽的含量。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凸部111和第一凹部112的数量均为多个,第一凸部111和第一凹部112分别沿冷凝段11的周向延伸,以使冷凝段11的整个外周都布置有第一凸部111或者第一凹部112,更好的达到增大冷凝段11的内外表面的面积的目的,尽可能的增大湿热气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使得湿热气体能够与外界低温气体充分换热,提高冷凝器100的冷凝效果,减少了到达排气口26处的气体的水蒸汽的含量。
相邻两个第一凸部111之间限定出第一凹部112,第一凸部111与第一凹部112的结合能够更好的达到增大冷凝段11的内外表面的面积的目的,尽可能的增大湿热气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使得湿热气体能够与外界低温气体充分换热,提高冷凝器100的冷凝效果,减少了到达排气口26处的气体的水蒸汽的含量。
如图4、图5、图7、图9和图10所示,过流通道101还包括导流段12,导流段12连通在冷凝段11的下方,导流段12不仅能够进一步对气体中的水蒸汽进行冷凝,确保冷凝器100的冷凝效果,并且,导流段12能够对冷凝段11形成的冷凝水进行导流,避免冷凝水进入排气流道,确保冷凝水能够通过冷凝管1的混流口103排出,避免排气口26处出现冷凝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导流段12的壁面包括导流面122,导流面122具有多个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导流凸筋123,在重力作用下,冷凝段11壁面上形成的冷凝水会沿着壁面流动到导流段12,其中与导流段12的导流面122相对应的壁面上的水在流动到导流段12上后,会在导流凸筋123的导流作用下流向与导流面122相邻的壁面。
进一步,导流段12包括位于导流面122一侧的汇流面124,汇集到导流面122的冷凝水最终都会被导向汇流面124,并顺着汇流面124向下流动,直至从混流口103排出。导流面122上的导流凸筋123沿靠近汇流面124的方向朝下倾斜延伸,以使导流面122壁面上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被导流凸筋123导流到汇流面124。
导流段12的至少一部分的通流截面面积由上至下渐缩,由此,能够汇集冷凝水,确保冷凝水能够通过混流口103排出冷凝器100。一方面,导流段12的壁面由上至下向过流通道101内延伸,能够降低冷凝水经过导流段12的速度,避免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沿着导流段12的壁面向下流动,影响导流效果。另一方面,导流段12的通流截面面积由上至下渐缩能够减少导流段12占用的空间,确保风机30等结构具有足够的空间布置。
如图5、图9和图10所示,导流面122由上至下向靠近导流段12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一方面,通过使导流面122由上至下向靠近导流段12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能够使导流段12整体占用的空间靠后,有利于在前侧设置风机30等结构,另一方面,导流面122由上至下向靠近导流段12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能够降低冷凝水经过导流面122的速度,避免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沿着导流面122向下流动,影响导流面122的导流效果。
导流段12的壁面还包括冷凝面121,通过冷凝段11的气体在到达导流段12时进一步与冷凝面121接触,与外界环境进行换热,实现水蒸汽的冷凝,水蒸汽附着在冷凝面121上,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
如图9所示,为了便于冷凝器100的布置,导流段12的截面构造为三角形截面,三角形截面的一条边对应的壁面为导流面122,另一条边对应的壁面为汇流面124,再一条边对应的壁面为冷凝面121,冷凝面121设于导流面122的另一侧且与汇流面124相对设置。
如图10所示,冷凝面121为光滑壁面,以便于加工。
参照图6,冷凝面121与汇流面124之间的距离在远离导流面12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使冷凝面121能够连接在导流面122与汇流面124之间。进一步,冷凝面121与汇流面124之间的距离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由此,确保了导流段12的截面由上至下渐缩。
如图2-图5所示,主体10包括:冷凝管1,冷凝管1限定出冷凝段11和导流段12,冷凝管1的延伸方向为竖向,在竖向上,冷凝段11位于导流段12的上方。冷凝段11和导流段12在冷凝管1的延伸方向上排布。
冷凝管1的至少一部分管壁朝内凹陷设置以在冷凝管1的内壁面形成第一凸部111和第一凹部112,并在冷凝管1的外壁面形成与第一凸部111位置对应的第三凹部113,第三凹部113的布置确保了冷凝段11的外壁面的面积。并且避免了第一凸部111的布置影响外壁的壁厚,避免壁厚影响换热性能。
与第一凹部112位置对应的第三凸部114,第三凸部114的布置确保了冷凝段11的外壁面的面积。并且避免了第二凹部的布置影响外壁的壁厚,避免壁厚影响换热性能。
参照图2,过流通道101还包括排气段102,风机30位于导流段12和排气段102之间,风机30能够驱动导流段12限定出的过流通道101内经过干燥后的气体流动到排气段102限定出的过流通道101内。
进一步,导流面122下方对应的壁面上开设有过流口125,冷凝段11与排气段102之间通过过流口125连通,由此导流面122将冷凝水导引到汇流面124,能够避免冷凝水在重力作用相下直接流入过流口125。
排气通道201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流道21,第一流道21在横向上的一端与排气口26连通,也就是说,气体首先需要经过第一流道21,在第一流道21内经过进一步的冷却,并形成少量的冷凝水后再通过排气口26排出。由于第一流道21是横向延伸的,形成在第一流道21内的冷凝水无法在重力作用下向排气口26处流动并排出,避免了冷凝水通过排气口26排出后掉落在地面上,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并且,由于第一流道21是横向延伸的,因此第一流道21上游的流道处形成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汇聚在该流道的底部,而无法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流道21向排气口26流动并排出,进一步避免了冷凝水通过排气口26排出后掉落在地面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第一流道21的壁面具有扰水部22,扰水部22能将第一流道21内凝结的水珠摊开,使水珠附着在第一流道21的内壁上,降低水珠表面张力,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小第一流道21内形成的冷凝水珠体积,降低水珠掉落地面的几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2、图3、图10和图11,扰水部22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扰水凸筋23,扰水凸筋23能够将第一流道21壁面上凝结的水珠摊开,使得水珠能够附着在扰水凸筋23上,降低水珠表面的张力,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小第一流道21内形成的冷凝水珠体积,降低水珠掉落地面的几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3和图11所示,扰水凸筋23沿横向延伸,多个扰水凸筋23在纵向上间隔布置,纵向垂直于横向或者相对于横向倾斜设置。在第一流道21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沿横向流动,扰水凸筋23的延伸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同,由此,避免了扰水凸筋23的设置影响气流的正常流动,避免了水滴在扰水凸筋23与扰水凸筋23之间的间隙中汇聚,降低水珠掉落地面的几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3和图11所示实施例,多个扰水凸筋23设置在第一流道21的上壁面,以对形成在第一流道21的上壁面的冷凝水进行摊开处理,确保上壁面上不会形成大颗粒的水珠。
多个扰水凸筋23设置在第一流道21的下壁面,以对形成在第一流道21的下壁面的冷凝水进行摊开处理,确保下壁面上不会形成大颗粒的水珠。
通过将扰水凸筋23分别设置在上壁面和下壁面上,能够确保第一流道21内的上壁面和下壁面都不会产生大颗粒水珠,降低水珠掉落地面的几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3,位于上壁面的多个扰水凸筋23与位于下壁面的多个扰水凸筋23在纵向上交错设置,由此,上壁面上的水珠被位于上壁面上的扰水凸筋23分裂摊开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坠落并接触下壁面时,会再次被位于下壁面上的扰水凸筋23分裂摊开,在上壁面与下壁面上的扰水凸筋23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水珠体积更小,更有利于降低水珠掉落地面的几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0和图11所示,排气通道201还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二流道24,第二流道24与第一流道21在横向上的另一端连通,也就是说,气体首先需要经过第二流道24,再第二流道24内形成少量的冷凝水,再经过第一流道21,在第一流道21内经过进一步的冷却,并形成少量的冷凝水后再通过排气口26排出。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流道21沿靠近第二流道24的方向朝下倾斜延伸,也就是说,形成在第一流道21内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向气体流动方向的逆方向流动,避免了该部分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流道21向排气口26流动并排出,进一步避免了冷凝水通过排气口26排出后掉落在地面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10和图11,冷凝器100还具有储水槽25,储水槽25能够储存少量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满溢,导致冷凝水通过排气口26溢出,避免了冷凝水通过排气口26排出后掉落在地面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储水槽25连通在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4之间,由此,第一流道21内形成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会汇集在储水槽25内,第二流道24内形成的冷凝水也会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在储水槽25内。由于储水槽25的槽底壁低于第一流道21的下壁面,确保了储水槽25具有足够大的容量用于储存冷凝水,储水槽25内的水不易过满而溢出,避免了冷凝水通过排气口26排出。
并且,由于气流流动过程中,不会经过储水槽25底部,避免了储水槽25内储存的冷凝水被气流裹挟并从排气口26排出,进一步提高了使用体验。
如图12所示,排气口26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竖向和横向的方向延伸,排气口26的长度大于排气口26的宽度。由于排气口26的布置位置要低于面板,排气口26形成为长扁形,排气口26凸出面板的长度更短,使得洗碗机外形更美观。
如图3所示,第一流道21内靠近排气口26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分隔筋27,分隔筋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流道21的上壁面和下壁面连接,分隔筋27的设置能够起到支撑上壁面与下壁面,避免上壁面与下壁面之间的距离在外力作用下缩小或者增大的作用,确保排气口26的结构稳定,确保冷凝器100能够稳定的排气。
参照图11,第一流道21的上壁面在横向上超出第一流道21的下壁面,以使排气口26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横向倾斜设置,由此,能够避免气流直吹,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冷凝器100还具有混流口103,混流口103位于冷凝段11和排气段102之间且连通冷凝段11和排气段102与外部空间。外部空间的干冷气流能够在风机30的驱动下进入到冷凝器100内,并在风机30的上游与从进气口进入冷凝器100且经过冷凝段11,并在冷凝段11经过冷凝降温降湿的气流混合,混合后的气流经过风机30通过排气段102再从排气口26排出。
通过设置混流口103,能够进一步降低排气口26处气流的温度与湿度,避免排气口26处产生冷凝水,确保排气口26处不会产生冷凝水滴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风机30设于冷凝段11和排气段102之间,用于引导洗涤腔内的空气分别从进气口和混流口103进入冷凝器100内并从排气口26排出,风机30用于引导洗涤腔内的空气快速流经冷凝段11,并引导从混流口103进入到冷凝器100的干冷气流与经过冷凝段11的湿热气流混合,并驱动混合后的气体流经排气段102并排至外部空间。
如图10和图12所示,冷凝器100还包括:安装管105和风机壳104,安装管105与冷凝管1套设布置且与风机壳104连接。风机壳104限定出风机30腔和排气段102,安装管105与冷凝管1套设布置且与风机壳104连接。其中,风机30设于风机30腔内,混流口103设于安装管105,安装管105还设有过流口125以连通冷凝段11和排气段102。
具体地,风机30设于风机30腔内,使得风机30腔的上游产生负压,也即安装管105限定出的流道内产生负压。洗涤腔内的湿热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冷凝器100内,经过冷凝管1限定出的冷凝段11对应的流道内,经过冷凝降温降湿后,到达安装管105限定出的流道内。进一步,外部空间的干冷气流通过设于安装管105上的混流口103进入安装管105限定的流道内。外部空间的干冷气流与经过冷凝管1的湿热气流同时通过安装管105,并通过安装管105上开设的过流口125进入风机30腔内,在风机30腔内混合,再在风机30的驱动下通过排气段102排出。
参照图10和图12,安装管105的上端与冷凝管1的下端套设布置,由此,冷凝管1内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到安装管105内,混流口103设于安装管105的下端,从而使得进入到安装管105内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混流口103流出冷凝器100,也就是说,混流口103同时具有进气功能以及排水功能,一方面,外界的干冷气流能够通过混流口103进入冷凝器100,另一方面,冷凝器100内的冷凝水能够通过混流口103排出,混流口103的功能性更强,使得冷凝器100的整体结构紧凑,降低了冷凝器100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过流口125设于安装管105的管壁,由此,避免了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风机壳104内,确保风机30不会受到冷凝水的侵蚀,避免排气口26处产生冷凝水。
如图12所示,风机壳104包括:底座1041和盖体1042,盖体1042设于底座1041的一侧且与底座1041限定出风机30腔和排气段102,通过底座1041与盖体1042的分别设计能够便于风机30的安装与拆卸,便于风机30的检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41与安装管105一体成型,以确保风机壳104与安装管105连接处的气密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41与安装管105分别单独成型且相连,以便于底座1041与安装管105的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对于洗碗机的其它构造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洗碗机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具有进气口、排气口和相互连通的冷凝段和排气段,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凝段和所述洗碗机的洗涤腔,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排气段和外部空间;
其中,所述冷凝器还具有混流口,所述混流口位于所述冷凝段和所述排气段之间且连通所述冷凝段和所述排气段与所述外部空间,所述冷凝器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冷凝段和所述排气段之间,用于引导所述洗涤腔内的空气分别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混流口进入所述冷凝器内并从所述排气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还包括:
冷凝管,所述冷凝管限定出所述冷凝段;
风机壳,所述风机壳限定出风机腔和排气段,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风机腔内;
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与所述冷凝管套设布置且与所述风机壳连接;
其中,所述混流口设于所述安装管,所述安装管还设有过流口以连通所述冷凝段和所述排气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的上端与所述冷凝管的下端套设布置,所述混流口设于所述安装管的下端,所述过流口设于所述安装管的管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壳包括:底座和盖体,所述盖体设于所述底座的一侧且与所述底座限定出所述风机腔和所述排气段;
其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管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管分别单独成型且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段的内表面具有第一凸部和/或第一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凸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冷凝段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凹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凹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冷凝段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还限定出导流段,所述导流段连通在所述冷凝段的下方;
其中,所述导流段的壁面包括导流面、位于所述导流面一侧的汇流面,所述导流面具有多个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导流凸筋,所述导流凸筋沿靠近所述汇流面的方向朝下倾斜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口与所述导流段的下端连通,所述导流段的至少一部分的通流截面面积由上至下渐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由上至下向靠近所述导流段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的壁面还包括冷凝面,所述冷凝面设于所述导流面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汇流面相对设置,所述冷凝面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凸部和/或第二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面与所述汇流面之间的距离在远离所述导流面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12.根据权利要求2-4、7-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还包括:排气壳,所述排气壳与所述风机壳连接且限定出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排气段连通;
其中,所述排气通道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横向上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壁面具有扰水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水部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扰水凸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水凸筋沿所述横向延伸,多个所述扰水凸筋在纵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纵向垂直于所述横向或者相对于所述横向倾斜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扰水凸筋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的上壁面和下壁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壁面的多个所述扰水凸筋与位于所述下壁面的多个所述扰水凸筋在所述纵向上交错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还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横向上的另一端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沿靠近所述第二流道的方向朝下倾斜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还具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连通在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之间,所述储水槽的槽底壁低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下壁面。
20.一种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包括内胆且所述内胆限定出具有敞开口的所述洗涤腔;
门体,所述门体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机体,用于开闭所述洗涤腔的敞开口;
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固定设置在所述门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52316.5U CN219557210U (zh) | 2023-04-23 | 2023-04-23 | 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和洗碗机 |
PCT/CN2023/097582 WO2024108963A1 (zh) | 2022-11-22 | 2023-05-31 | 洗碗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52316.5U CN219557210U (zh) | 2023-04-23 | 2023-04-23 | 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和洗碗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57210U true CN219557210U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7658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52316.5U Active CN219557210U (zh) | 2022-11-22 | 2023-04-23 | 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和洗碗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57210U (zh) |
-
2023
- 2023-04-23 CN CN202320952316.5U patent/CN2195572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84606B (zh) | 用于洗碗机的干燥装置和具有其的洗碗机 | |
CN106551666B (zh) | 一种洗碗机用冷凝装置及安装有该冷凝装置的洗碗机 | |
CN108361957B (zh) | 一种上层接水盘及具有该接水盘的移动空调 | |
CN111912026B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7570115U (zh) | 接水盘及空调器 | |
CN106642635A (zh) | 一种移动空调的冷凝水处理系统及具有其的移动空调 | |
CN219557210U (zh) | 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和洗碗机 | |
CN202875279U (zh) | 具有冷凝干燥功能的洗碗机 | |
CN219557204U (zh) | 洗碗机的门体组件和洗碗机 | |
CN111912025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8830788A (zh) | 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和洗碗机 | |
CN209689031U (zh) |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 |
CN111912007B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9720618U (zh) | 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和洗碗机 | |
CN118844895A (zh) | 洗碗机的门体组件和洗碗机 | |
CN108784605A (zh) | 用于洗碗机的干燥装置和具有其的洗碗机 | |
CN105996949B (zh) | 洗碗机及洗碗机的控制方法 | |
CN219557211U (zh) | 用于洗碗机的冷凝器和洗碗机 | |
CN209537875U (zh) | 一种干衣机导风结构及具有该导风结构的干衣机 | |
CN107692946B (zh) | 一种洗碗机干燥系统 | |
CN208910144U (zh) | 用于洗碗机的干燥装置和具有其的洗碗机 | |
AU2022237195A1 (en) | Condenser for drying device, and drying device | |
CN208910143U (zh) | 用于洗碗机的干燥装置和具有其的洗碗机 | |
CN221205334U (zh) | 换气结构和清洁设备 | |
WO2024108964A1 (zh) | 洗碗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