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5129U - 无线耳机充电盒 - Google Patents

无线耳机充电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5129U
CN219555129U CN202320349283.5U CN202320349283U CN219555129U CN 219555129 U CN219555129 U CN 219555129U CN 202320349283 U CN202320349283 U CN 202320349283U CN 219555129 U CN219555129 U CN 219555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positioning
elastic
slo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492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巩宪波
刘洪波
宋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3203492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5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5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5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包括上壳、下壳和弹性夹持组件,下壳上形成有耳机插槽;当耳机在耳机插槽内插设到位时,弹性夹持组件产生弹性变形以对耳机施加径向夹持力使耳机固定在耳机插槽内,当耳机脱离耳机插槽后,弹性夹持组件恢复形变。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充电盒通过弹性夹持组件的弹性变形对耳机施加径向上的夹持力,来实现耳机在耳机插槽中的固定,固定可靠,且弹性夹持组件为机械结构件,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也不会影响使用磁场进行感应的器件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无线耳机充电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线耳机充电盒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无线耳机充电盒,比如TWS耳机充电盒,大多数是通过在充电盒下壳中设置磁铁,或者在充电盒下壳和耳机上分别设置磁铁,使充电盒下壳和耳机进行磁吸配合,进而使耳机较为稳固地定位放置在充电盒下壳中的耳机收纳腔中。
但是由于耳机充电盒通常体积较小,相应地,充电盒下壳中所能放置的磁铁的体积较小,则磁铁产生的磁吸力较小,使得耳机定位可靠性差,在剧烈活动下容易出现耳机晃动导致与充电盒接触不良、充不上电的情况,或者在用户不小心将充电盒跌落时耳机容易从充电盒中脱落,导致耳机损坏或丢失;如需保证较好的吸附效果,则使用的磁铁数量需增加,无疑会增加产品成本;且磁铁的使用会影响使用磁场进行感应的器件的灵敏度,比如霍尔传感器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增加磁铁数量来提高耳机放置稳固性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且影响使用磁场进行感应的器件的灵敏度的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包括:
上壳;
下壳,其上形成有耳机插槽,用于插设容置耳机;
弹性夹持组件,其设在所述耳机插槽处,当耳机在所述耳机插槽内插设到位时,所述弹性夹持组件产生弹性变形以对耳机施加径向夹持力使耳机固定在所述耳机插槽内,当耳机脱离所述耳机插槽后,所述弹性夹持组件恢复形变。
所述下壳包括下壳外壳和下壳内衬,所述下壳内衬固设在所述下壳外壳内部,所述下壳外壳与所述下壳内衬之间形成夹层空间,所述下壳内衬包括筒状部,所述筒状部围成所述耳机插槽。
所述弹性夹持组件包括悬臂卡扣和第一定位部件,所述悬臂卡扣一端固连于所述筒状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形成在所述悬臂卡扣的自由端上,所述耳机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部。
所述悬臂卡扣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筒状部的周向均匀布设。
所述弹性夹持组件还包括环形的辅助夹持部件,所述辅助夹持部件可产生径向伸缩形变,其套设在所述筒状部上且环绕所述悬臂卡扣;当耳机在所述耳机插槽内插设到位时,所述辅助夹持部件和所述悬臂卡扣相抵靠且均处于径向拉伸状态。
所述筒状部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辅助夹持部件在所述筒状部轴向上的自由度。
所述弹性夹持组件包括:
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筒状部上形成有容置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设在所述容置部内且可沿所述筒状部的径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可部分伸入所述耳机插槽或脱离所述耳机插槽,所述耳机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部;
弹性复位部件,所述弹性复位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的外侧,用于对所述第二定位部件提供复位弹力,进而对耳机施加径向夹持力。
所述第二定位部件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筒状部的周向均匀布设。
所述弹性复位部件呈环形,可产生径向伸缩形变,其套设在所述筒状部上且环绕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当耳机在所述耳机插槽内插设到位时,所述弹性复位部件处于径向拉伸状态。
所述筒状部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弹性复位部件在所述筒状部轴向上的自由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充电盒,其下壳的耳机插槽处设有弹性夹持组件,当耳机在耳机插槽内插设到位时,弹性夹持组件产生弹性变形以对耳机施加径向夹持力使耳机固定在耳机插槽内,当耳机脱离耳机插槽后,弹性夹持组件恢复形变;即通过弹性夹持组件的弹性变形对耳机施加径向上的夹持力,来实现耳机在耳机插槽中的固定,固定可靠,且弹性夹持组件为机械结构件,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也不会影响使用磁场进行感应的器件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C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下壳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耳机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下壳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省略弹性复位部件后下壳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B向视图。
附图标记:
1、无线耳机充电盒;100、上壳;200、下壳;210、耳机插槽;220、下壳外壳;230、下壳内衬;231、筒状部;232、连接部;233、贯通部;234、第一限位结构;235、容置部;236、第二限位结构;240、夹层空间;300、弹性夹持组件;310、悬臂卡扣;320、第一定位部件;330、辅助夹持部件;340、第二定位部件;350、弹性复位部件;
2、耳机;21、耳杆;22、头部;23、第一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1,包括上壳100、下壳200和弹性夹持组件300。
上壳100以其一侧边铰接于下壳200的对应侧边,二者具体可通过转轴铰接,实现上壳100的翻转式开合。
下壳200上形成有耳机插槽210,耳机插槽210顶端开放,耳机2经其开放端插设容置在耳机插槽210内,以便收纳和充电。耳机2插设在耳机插槽210内时,其耳杆21完全位于耳机插槽210内,其头部22位于耳机插槽210顶部外侧。
弹性夹持组件300设在耳机插槽210处,具体设在下壳200内部,当耳机在耳机插槽内插设到位时,弹性夹持组件300产生弹性变形以对耳机2施加径向夹持力使耳机2固定在耳机插槽210内,限制耳机2向脱离耳机插槽210的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以定位住耳机2,使耳机2不易晃动,且不容易从充电盒中脱落,保证耳机2放置稳固;当耳机在外力作用下克服弹性夹持组件300的夹持力而脱离耳机插槽210后,弹性夹持组件300恢复形变。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壳200包括下壳外壳220和下壳内衬230,下壳内衬230固设在下壳外壳220内部,下壳外壳220与下壳内衬230之间形成夹层空间240,夹层空间240至少用于安装充电盒的相关电气件,比如电路板等;下壳内衬230包括筒状部231,筒状部231围成耳机插槽210,即筒状部231的内部空间即为耳机插槽210,除筒状部231外,下壳内衬230还包括连接部232,其位于筒状部231的顶端,用于与下壳外壳220连接为一体,同时还作为耳机20的头部22的支撑部件,连接部232上形成有与头部22的下部相适配的仿形槽。
本实施例中弹性夹持组件300包括悬臂卡扣310和第一定位部件320,悬臂卡扣310一端固连于筒状部231,第一定位部件320形成在悬臂卡扣310的自由端上,耳机2上形成有与第一定位部件320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部23。
具体地,筒状部231上与悬臂卡扣310对应位置处避空设计,即形成贯通部233,悬臂卡扣310位于贯通部233内,悬臂卡扣310的顶端固连于贯通部233的顶壁,悬臂卡扣310的底端即为其自由端,悬臂卡扣310的自由端和左右两侧边均与贯通部233的对应侧内壁存在间隙,以保证悬臂卡扣310受外力时可弹性变形。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件320为球形或半球形凸起,其朝向耳机插槽210内部凸出,耳机2上的第一定位部23为形成在耳杆21周向侧面上的一圈弧形凹槽;当然,第一定位部件320也可以为弧形凹槽,相应地,耳机2上的第一定位部23为球形或半球形凸起。
在耳机2插设至耳机插槽210的过程中,第一定位部件320未与耳机2上的第一定位部23配合之前,第一定位部件320受到耳杆21的挤压,被耳杆21沿径向向外顶起,使悬臂卡扣310向外发生弹性变形;耳杆21随耳机2继续下移,第一定位部件320在悬臂卡扣310的弹性恢复力的挤压作用下嵌入耳杆21上的第一定位部23内时,使耳机2被第一定位部件320与第一定位部23的配合定位以及悬臂卡扣310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进行固定,实现耳机2装入后的固定。
耳机2被拔出时,由于耳杆21上的第一定位部23为弧形凹槽,同时第一定位部件320为球形或半球形凸起,均具有圆角导向,使得第一定位部件320能够顺利地从第一定位部23中脱离,使耳机2恢复沿耳机插槽210延伸方向的移动自由度,继续将耳机2向上拔出,实现耳机2的取出。
为提高弹性夹持组件300对耳机2的夹持可靠性,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悬臂卡扣310数量为多个,沿筒状部231的周向均匀布设,从而在耳机2的周向形成多点式径向夹持,提高耳机2的放置稳固性。同时,为兼顾生产成本和生产便利性,悬臂卡扣310的个数以3-4个为宜。
为进一步提高弹性夹持组件300对耳机2的夹持可靠性,本实施例中弹性夹持组件300还包括环形的辅助夹持部件330,辅助夹持部件330可产生径向的伸缩形变,即可被径向拉伸扩张或压缩,辅助夹持部件330套设在筒状部231上且环绕悬臂卡扣310;当耳机2在耳机插槽210内插设到位时,辅助夹持部件330和悬臂卡扣310相抵靠且均处于径向拉伸状态。辅助夹持部件330可以是硅胶圈、橡胶圈或塑胶圈等可以产生弹性变形的部件。
具体地,在耳机2插设至耳机插槽210的过程中,第一定位部件320未与耳机2上的第一定位部23配合之前,第一定位部件320受到耳杆21的挤压,被耳杆21沿径向向外顶起,使悬臂卡扣310向外发生弹性变形,进而使悬臂卡扣310对辅助夹持部件330施加径向向外的挤压力,使辅助夹持部件330产生径向拉伸扩张变形;耳杆21随耳机2继续下移,第一定位部件320嵌入耳杆21上的第一定位部23内时,此时悬臂卡扣310和辅助夹持部件330恢复部分形变,即不是恢复至完全自由状态,而是仍具有一定的径向拉伸变形,使得第一定位部件320能够在悬臂卡扣310以及辅助夹持部件330的弹性挤压作用下对耳杆21施加径向夹持力,实现耳机2装入后的固定,即耳机2在第一定位部件320与第一定位部23的配合定位作用下,以及悬臂卡扣310、辅助夹持部件330的弹力夹持力作用下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稳固性。
对于耳机2被拔出耳机插槽210后,此处辅助夹持部件330可仍具有一定的径向拉伸变形,从而使其稳固地套设在筒状部231上。
进一步地,筒状部231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以限制辅助夹持部件330在筒状部231轴向上的自由度,即有利于防止辅助夹持部件330上下窜动,从而防止其影响弹性夹持组件300对耳机2的夹持力。
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结构234为沿筒状部231的周向布设的多组限位筋,每组限位筋包括上下两个筋位,辅助夹持部件330夹持在上下两个筋位形成的限位槽内;或者,筒状部231的外壁上形成有一环形的限位槽,辅助夹持部件330嵌入该限位槽内实现定位。
实施例二:参照图7至图9,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弹性夹持组件300包括第二定位部件340和弹性复位部件350。
筒状部231上形成有容置部235,第二定位部件340设在容置部235内且可沿筒状部231的径向移动,以使第二定位部件340可部分伸入耳机插槽210或脱离耳机插槽210,耳机2上形成有与第二定位部件340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部;
弹性复位部件350位于第二定位部件340的外侧,用于对第二定位部件340提供复位弹力,进而对耳机2施加径向夹持力。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件340为一定位球,比如钢珠,容置部235为一碗状孔,由外向内内径渐缩;耳机2上的第二定位部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定位部23结构相同,也为形成在耳杆21周向侧面上的一圈弧形凹槽;第二定位部件340设在容置部235内,其一部分可经容置部235伸入耳机插槽210内。或者,第二定位部件340也可以为一定位柱,具有弧形内端,容置部235为沿筒状部231径向设置且开口朝向耳机插槽210的一容置槽,弹性复位部件350为弹簧,设在容置部235的封闭端处,第二定位部件340连接于该弹簧,挤压第二定位部件340时可驱使弹性复位部件350产生弹性变形,为第二定位部件340提供复位弹力。
下面以第二定位部件340为一定位球,容置部235为一碗状孔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弹性夹持组件300对耳机2的夹持固定原理。
具体地,耳机2未插设至耳机插槽210之前,第二定位部件340在弹性复位部件350的复位弹力作用下,第二定位部件340的一部分经容置部235伸入耳机插槽210内;在耳机2插设至耳机插槽210的过程中,第二定位部件340未与耳机2上的第二定位部配合之前,第二定位部件340的伸出部份受到耳杆21的挤压,被耳杆21沿径向向外顶起,使弹性复位部件350进一步向外发生弹性变形,即形变量增大,耳杆21随耳机2继续下移,第二定位部件340在弹性复位部件350的弹性恢复力的挤压作用下嵌入耳杆21上的第二定位部内,此时耳机2在第二定位部件340与第二定位部的配合定位以及弹性复位部件350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进行固定,实现耳机2装入后的固定。
耳机2被拔出时,由于耳杆21上的第二定位部为弧形凹槽,同时第二定位部件340为球形,均具有圆角导向,使得第二定位部件340能够顺利地从第二定位部中脱离,使耳机2恢复沿耳机插槽210延伸方向的移动自由度,继续将耳机2向上拔出,实现耳机2的取出。
进一步地,为提高弹性夹持组件300对耳机2的夹持可靠性,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件340数量为多个,如图9所示,沿筒状部231的周向均匀布设,从而在耳机2的周向形成多点式径向夹持,提高耳机2的放置稳固性。同时,为兼顾生产成本和安装便利性,第二定位部件340的个数以3-4个为宜。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部件350呈环形,可产生径向伸缩形变,其套设在筒状部231上且在第二定位部件340的外侧环绕第二定位部件340,当耳机2在耳机插槽210内插设到位时,弹性复位部件350处于径向拉伸状态,以对第二定位部件340提供弹性复位力,进而对耳机2提供径向夹持力;此外,弹性复位部件350还可以限制第二定位部件340脱离容置部235。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部件350可与实施例一中辅助夹持部件330结构相同,可以是硅胶圈、橡胶圈或塑胶圈等可以产生弹性变形的部件。
同样地,筒状部231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236,以限制弹性复位部件350在筒状部231轴向上的自由度,即有利于防止弹性复位部件350上下窜动,从而防止其影响第二定位部件340对耳机2的夹持力。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限位结构236为沿筒状部231的周向布设的多组限位筋,每组限位筋包括上下两个筋位,弹性复位部件350夹持在上下两个筋位形成的限位槽内;或者,筒状部231的外壁上形成有一环形的限位槽,弹性复位部件350嵌入该限位槽内实现定位。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壳;
下壳,其上形成有耳机插槽,用于插设容置耳机;
弹性夹持组件,其设在所述耳机插槽处,当耳机在所述耳机插槽内插设到位时,所述弹性夹持组件产生弹性变形以对耳机施加径向夹持力使耳机固定在所述耳机插槽内,当耳机脱离所述耳机插槽后,所述弹性夹持组件恢复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包括下壳外壳和下壳内衬,所述下壳内衬固设在所述下壳外壳内部,所述下壳外壳与所述下壳内衬之间形成夹层空间,所述下壳内衬包括筒状部,所述筒状部围成所述耳机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夹持组件包括悬臂卡扣和第一定位部件,所述悬臂卡扣一端固连于所述筒状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形成在所述悬臂卡扣的自由端上,所述耳机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臂卡扣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筒状部的周向均匀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夹持组件还包括环形的辅助夹持部件,所述辅助夹持部件可产生径向伸缩形变,其套设在所述筒状部上且环绕所述悬臂卡扣;当耳机在所述耳机插槽内插设到位时,所述辅助夹持部件和所述悬臂卡扣相抵靠且均处于径向拉伸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辅助夹持部件在所述筒状部轴向上的自由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夹持组件包括:
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筒状部上形成有容置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设在所述容置部内且可沿所述筒状部的径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可部分伸入所述耳机插槽或脱离所述耳机插槽,所述耳机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部;
弹性复位部件,所述弹性复位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的外侧,用于对所述第二定位部件提供复位弹力,进而对耳机施加径向夹持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部件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筒状部的周向均匀布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复位部件呈环形,可产生径向伸缩形变,其套设在所述筒状部上且环绕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当耳机在所述耳机插槽内插设到位时,所述弹性复位部件处于径向拉伸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弹性复位部件在所述筒状部轴向上的自由度。
CN202320349283.5U 2023-02-24 2023-02-24 无线耳机充电盒 Active CN219555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9283.5U CN219555129U (zh) 2023-02-24 2023-02-24 无线耳机充电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9283.5U CN219555129U (zh) 2023-02-24 2023-02-24 无线耳机充电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5129U true CN219555129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3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49283.5U Active CN219555129U (zh) 2023-02-24 2023-02-24 无线耳机充电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51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02093A (en) Button with flexible cantilever
JP5586583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5214413A (ja) 圧縮機の支持装置
US20140085781A1 (en) Butt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2750640B (zh) 电子设备及其外壳
CN105332115B (zh) 轴承组件
US20130255993A1 (en) Partition post used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10707457B2 (en) Battery case and robot having the same
JP5021446B2 (ja) モータ構造
CN219555129U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
JP5828724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2006324083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111508748A (zh) 一种分体式按键及电子设备、分体式按键的组装方法
CN115654423B (zh) 一种灯罩及电子设备
JP6559961B2 (ja) モータ
JP2013065067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112291671B (zh) 充电盒和耳机组件
CN210296184U (zh) 复位组件与按键结构
CN219802560U (zh) 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KR101537023B1 (ko) 조그 셔틀
WO2020084857A1 (ja) 取付部材
CN217355207U (zh) 一种转轴连接结构及传感装置
CN116647779A (zh) 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CN219437136U (zh) 耳机用按键结构及耳机
CN110383642A (zh) 用于电动马达的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