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2560U - 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 Google Patents

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2560U
CN219802560U CN202321388228.3U CN202321388228U CN219802560U CN 219802560 U CN219802560 U CN 219802560U CN 202321388228 U CN202321388228 U CN 202321388228U CN 219802560 U CN219802560 U CN 219802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earphone
cavity
box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882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er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e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er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e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882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2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2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2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该耳机盒包括:盒体,盒体上设有安装轴、放置槽和容置腔,放置槽用于放置电子器件;盖体,盖体安装在盒体上且盖体上设有套接槽,套接槽套设于安装轴,盖体可绕安装轴转动以选择性地遮挡或露出放置槽;开合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耳机盒的开合状态,开合检测机构包括检测件、触碰件、挤压件和弹性件,检测件位于盒体内,触碰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置腔内,挤压件位于容置腔内,挤压件连接于盖体并可随盖体转动,以挤压触碰件,令触碰件朝向检测件移动,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触碰件,另一端抵顶于容置腔的腔底壁。本实用新型耳机盒降低了检测成本,检测更加精准,提高了检测稳定性。

Description

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正在耳机市场中快速崛起,其借助蓝牙芯片,先将手机等设备与主耳机建立无线连接,再建立起主耳机和副耳机的无线通讯,从而完全摈弃了传统耳机间的线材连接,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TWS耳机通常配置有耳机盒,以通过耳机盒进行耳机的日常收纳、充电等。目前,耳机盒普遍采用翻盖方式进行打开或关闭,并且耳机盒的开合状态通常采用霍尔元件与磁铁配合检测,不仅检测成本高,而且稳定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盒,旨在解决现有的耳机盒开合检测成本高且稳定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盒,该耳机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安装轴、放置槽和容置腔,所述放置槽用于放置电子器件;
盖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盒体上且所述盖体上设有套接槽,所述套接槽套设于所述安装轴,所述盖体可绕所述安装轴转动以选择性地遮挡或露出所述放置槽;
开合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耳机盒的开合状态,所述开合检测机构包括检测件、触碰件、挤压件和弹性件,所述检测件位于所述盒体内,所述触碰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挤压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挤压件连接于所述盖体并可随所述盖体转动,以挤压所述触碰件,令所述触碰件朝向所述检测件移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触碰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挤压件具有与所述触碰件抵接的挤压面,所述挤压面上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具有为斜面或弧形面的槽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合检测机构还包括:
承接件,所述承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挤压件搭载于所述承接件上且可沿所述承接件的承接面转动;
其中,所述承接件的承接面与所述挤压件中的一者上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导向槽,另一者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定位部,所述导向槽具有为斜面或弧形面的导向面,用于在所述盖体转动时将所述定位部导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面包括第一导向面,用于在所述盖体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将所述定位部导出;和/或,
所述导向面包括第二导向面,用于在所述盖体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将所述定位部导出;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具有与所述导向面形成对位配合的导出面,用于在所述盖体转动时沿所述导向面移动以导出所述定位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外壳、下内壳和上内壳,所述下内壳装配于所述外壳且所述上内壳盖设于所述下内壳上;
所述容置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构造于所述上内壳上且所述挤压件和所述承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构造于所述下内壳上且所述触碰件和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碰件的一端构造有自其径向外延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与所述挤压件抵接的凸耳部,所述触碰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底壁以用于触碰所述检测件的触发部;
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触碰件,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凸台,另一端抵顶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侧壁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滑动部,其中另一者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以在所述触碰件移动时对其进行移动导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
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上形成有所述套接槽;
遮挡部,所述遮挡部连接于所述转动部且自所述转动部径向往外延伸,用于对所述放置槽遮挡或使所述放置槽露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无线耳机组件,该无线耳机组件包括耳机和如前述的耳机盒,所述耳机放置于所述耳机盒中。
本实用新型耳机盒采用旋盖的开关盒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盖体绕盒体上的安装轴转动,则可打开耳机盒,用户可从盒体的放置槽中取放电子器件,比如耳机;对应地,再将盖体绕盒体上的安装轴转动,则可关闭耳机盒。并且,采用开合检测机构检测耳机盒的开合状态,开合检测机构通过其检测件、触碰件、挤压件和弹性件配合以进行接触式检测,相较于目前非接触式的霍尔元件与磁铁配合检测方式,降低了检测成本,检测更加精准,提高了检测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爆炸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耳机盒的截面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盖体与开合检测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实施例中盖体与挤压件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实施例中挤压件与承接件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实施例中承接件与盒体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无线耳机组件,即耳机盒与无线耳机的组合体。其中,无线耳机通常包括左无线耳机和右无线耳机,无线耳机是将手机或平板等设备的声音,以数字信号形式经过蓝牙传递给耳机,耳机的解码器将数字信号转变成波形,波形使音圈做不同程度的振动,振膜振动产生空气波,从而被耳朵感知。而耳机盒则集耳机收纳、充电等功能于一体,也可称为耳机收纳盒、耳机充电盒等。当无线耳机不使用时,可放置于耳机盒中以进行收纳;而当需要使用无线耳机时,则可打开耳机盒,从耳机盒中取出无线耳机即可。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盒100,该耳机盒100包括:
盒体110,盒体110上设有安装轴111、放置槽110a和容置腔110b,放置槽110a用于放置电子器件;
盖体120,盖体120安装在盒体110上且盖体120上设有套接槽120a,套接槽120a套设于安装轴111,盖体120可绕安装轴111转动以选择性地遮挡或露出放置槽110a;
开合检测机构130,用于检测耳机盒100的开合状态,开合检测机构130包括检测件131、触碰件132、挤压件133和弹性件134,检测件131位于盒体110内,触碰件132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置腔110b内,挤压件133位于容置腔110b内,挤压件133连接于盖体120并可随盖体120转动,以挤压触碰件132,令触碰件132朝向检测件131移动,弹性件134的一端抵顶于触碰件132,另一端抵顶于容置腔110b的腔底壁。
如图1和图2所示,盒体110的外形形状可以为锥台、半球体或其它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放置槽110a形成于盒体110的外表面,用于放置电子器件,电子器件包括耳机200。除此以外,电子器件还可以是包括天线发射器等,对此不作限制。以下以放置槽110a放置耳机200为例,作为常规设计,放置槽110a可以设置两个,以用于对应放置一对耳机200,此仅为示例性的,并非限制性的。安装轴111从盒体110形成有放置槽110a的外表面穿出,可选地,安装轴111位于盒体110的中心轴线上,放置槽110a位于安装轴111的周侧。
如图1和图2所示,盖体120的外形形状可以为爪状等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盖体120安装在盒体110上,位于盒体110形成有放置槽110a的外表面。盖体120的套接槽120a的槽底壁开设有过轴孔,盒体110的安装轴111自过轴孔穿入套接槽120a,盖体120通过其套接槽120a套设于安装轴111并可绕其转动,以在绕安装轴111转动的过程中遮挡或露出放置槽110a,从而进行关盒或开盒。容易理解的是,正常放置状态下的耳机盒100,盖体120在上,盒体110在下,且盒体110上的盖体120可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动。其中,盖体120的正投影位于盒体110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可选地,套接槽120a位于盖体120的中心轴线上。盖体120绕安装轴111转动时,即以自身的中心轴线进行转动,可遮挡处于其转动路径上的放置槽110a,或露出当前所遮挡的放置槽110a。盖体120的转动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开合检测机构130用于检测耳机盒100的开合状态,其中,开合检测机构130包括检测件131、触碰件132、挤压件133和弹性件13,对应为接触式开关盒检测,具体地,将盖体120相对盒体110转动时,挤压件133随盖体120转动挤压触碰件132使其选择性地触发检测件131,以在盒体110的放置槽110a露出或遮挡时,检测件131对应输出开盒或关盒检测信号。比如,转动盖体120开盒时,挤压件133挤压触碰件132以使其朝向检测件131的触发部移动,当盖体120转动至开盒位置时,触碰件132对应接触检测件131的触发部,进而触发检测件131,检测件131随即输出开盒的检测信号,以确认耳机盒切换为打开状态。转动盖体120关盒时,挤压件133释放触碰件132,在弹性件134的弹性力作用下,触碰件132远离检测件131的触发部移动,当盖体120转动至关盒位置时,触碰件132与检测件131的触发部脱离,检测件131随即输出关盒的检测信号,以确认耳机盒切换为关闭状态。
其中,检测件131可采用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内部的结构紧凑,触点之间的间隙微小,能够快速传递作用力以进行动作,实现高灵敏度、精准性的检测,同时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可靠性高。挤压件133可为环状结构,挤压件133穿过安装轴111设置。挤压件133可与盖体120在轴向方向上插装配合,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盖体120朝向盒体11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插槽121a,挤压件133上设置有与第一插槽121a相适配的第一插装部133a,第一插装部133a对应插装于第一插槽121a中,以使挤压件133与盒体120在转动方向上相对固定,挤压件133可随盒体120转动。可选地,弹性件134采用弹簧。
本实用新型耳机盒100采用旋盖的开关盒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盖体120绕盒体110上的安装轴111转动,则可打开耳机盒100,用户可从盒体110的放置槽110a中取放电子器件,比如耳机200;对应地,再将盖体120绕盒体110上的安装轴111转动,则可关闭耳机盒100。通过开合检测机构130检测耳机盒100的开合状态,开合检测机构130通过其检测件131、触碰件132、挤压件133和弹性件134的配合以进行接触式检测,相较于目前非接触式的霍尔元件与磁铁配合检测方式,降低了检测成本,检测更加精准,提高了检测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挤压件133具有与触碰件132抵接的挤压面1331,挤压面1331上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1331a,凹槽1331a具有为斜面或弧形面的槽壁面。
具体地,正常放置状态下的耳机盒100,盖体120、挤压件133、触碰件132和检测件131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触碰件132的一端朝向挤压件133,触碰件132的另一端朝向检测件131的触发部,且触碰件132可竖直移动。挤压件133可通过其挤压面1331对触碰件132的一端进行挤压,使得触碰件132朝向检测件131的触发部移动,进而使得触碰件132的另一端接触检测件131的触发部。如图6所示,在沿挤压件133的周向方向上,挤压面1331具有多个凹槽1331a,多个凹槽1331a依次间隔设置,且每一相邻凹槽1331a之间的间隔角度相同,任意相邻两个凹槽1331a之间构成凸部1331b。其中,凹槽1331a的槽壁面为斜面或弧形面,以用于导入和/或导出触碰件132。转动盖体120以进行开关盒时,挤压件133随之转动,挤压件133的挤压面1331相对触碰件132的位置改变,当挤压面1331的凹槽1331a转动至触碰件132的位置时,对应释放触碰件132,弹性件134的弹性力作用使得触碰件132向上移动使其脱离检测件131的触发部;当挤压面1331的凸部1331b转动至触碰件132的位置处时,对应挤压触碰件132向下移动使其接触检测件131的触发部,进而触发检测件131。
其中,挤压面1331上凹槽1331a的设置数量,与开关盒时盖体120的转动角度相关,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比如,设置盖体120转动60°以进行开盒或关盒时,在沿挤压件133的周向方向上,挤压面1331上对应设置三个凹槽1331a,三个凹槽1331a依次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4、图7和图8,开合检测机构130还包括:
承接件135,承接件135设置于容置腔110b内,挤压件133搭载于承接件135上且可沿承接件135的承接面转动;
其中,承接件135的承接面与挤压件133中的一者上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导向槽1,另一者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导向槽1相适配的定位部2,导向槽1具有为斜面或弧形面的导向面11,用于在盖体120转动时将定位部2导出。
承接件135可为环状结构,以与挤压件133配合,实现耳机盒100的开盒定位和关盒定位。其中,承接件135可与盒体110插装配合,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承接件135朝向盒体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装部135a,盒体110上设置有第二插槽110c,第二插装部135a与第二插槽110c相适配且对应插装于第二插槽110c中,进而使得承接件135固定在盒体110上。
转动盖体120以进行开盒或关盒时,挤压件133随盖体120转动,进而沿承接件135的承接面转动,定位部2从当前的导向槽1中退出并卡入下一个导向槽1中。容易理解的是,在耳机盒100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时,定位部2卡入导向槽1中,以限制挤压件133及盖体120转动,盖体120在未受到人为转动等外力作用下,相对盒体110保持静止。其中,导向槽1的设置数量,与开关盒时盖体120的转动角度相关,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比如,设置盖体120转动60°以进行开盒或关盒时,导向槽1对应设置六个。
进一步地,转动盖体120过程中,盖体120带动挤压件133转动,定位部2可顺应沿导向槽1中的导向面11移动而快速移出,提升转盖操作的顺滑性,避免出现卡滞的情况。可选地,导向面11形成于导向槽1的槽侧壁,导向面11可以是斜面或弧形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可选地,承接件135上设置导向槽1,挤压件133上设置定位部2。进一步地,定位部2于挤压件133的外侧面凸出设置,承接件135套设于挤压件133之外。可选地,导向槽1与定位部2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定位部2对应卡入一个导向槽1中,通过多个定位部2与多个导向槽1一一卡合定位,可提升耳机盒100开关盒定位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导向面11包括第一导向面11a,用于在盖体12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将定位部2导出;和/或,导向面11包括第二导向面11b,用于在盖体12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将定位部2导出。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盖体120的转动形式可以设置为仅能单向转动(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或双向(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能转动。其中,第一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对应地,与第一方向的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
比如,盖体120设置为仅能沿第一方向转动,沿第一方向,导向槽1对应设置第一导向面11a,以在盖体12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对定位部2进行移动导向,使之沿第一方向退出导向槽1;沿第二方向,导向槽1对应设置限位竖直面,以阻挡定位部2沿第二方向退出导向槽1,进而限制盖体120沿第二方向转动。
又比如,盖体120设置为仅能沿第二方向转动,沿第二方向,导向槽1对应设置第二导向面11b,以在盖体12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对定位部2进行移动导向,使之沿第二方向退出导向槽1;沿第一方向,导向槽1对应设置限位竖直面,以阻挡定位部2沿第一方向退出导向槽1,进而限制盖体120沿第一方向转动。
还比如,盖体120设置为既能沿第一方向转动又能沿第二方向转动,沿第一方向,导向槽1对应设置第一导向面11a,以在盖体12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对定位部2进行移动导向,使之沿第一方向退出导向槽1;沿第二方向,导向槽1对应设置第二导向面11b,以在盖体12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对定位部2进行移动导向,使之沿第二方向退出导向槽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定位部2具有与导向面11形成对位配合的导出面21,用于在盖体120转动时沿导向面11移动以导出定位部2。
转动盖体120以进行开盒或关盒时,盖体120带动挤压件133转动,定位部2的导出面21对应沿导向槽1的导向面11移动,可使定位部2快速导出导向槽1,进一步提升定位部2的导出速度。结合前述实施方案,导向槽1的导向面11包括第一导向面11a时,定位部2的导出面21对应包括第一导出面21a,第一导出面21a与第一导向面11a对位配合;导向槽1的导向面11包括第二导向面11b时,定位部2的导出面21对应包括第二导出面21b,第二导出面21b与第二导向面11b对位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图8,盒体110包括外壳1101、下内壳1102和上内壳1103,下内壳1102装配于外壳1101且上内壳1103盖设于下内壳1102上;
容置腔110b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腔体110b1和第二腔体110b2,第一腔体110b1构造于上内壳1103上且挤压件133和承接件135位于第一腔体110b1内,第二腔体110b2构造于下内壳1102上且触碰件132和弹性件134位于第二腔体110b2内。
盒体110包括外壳1101、下内壳1102和上内壳1103的结构组成,下内壳1102与外壳1101组装对应形成内部腔体以容置电路板、电池等电子器件,上内壳1103则盖设于下内壳1102上与之贴合设置。其中,外壳1101、下内壳1102、上内壳1103之间可采用卡扣连接、螺丝连接等,以方便拆装。容置腔110b分为第一腔体110b1和第二腔体110b2,且第一腔体110b1和第二腔体110b2分别对应构造于上内壳1103和下内壳1102上,上内壳1103盖设于下内壳1102与其贴合时,第一腔体110b1与第二腔体110b2对应连通。开合检测机构130对应分为两部分以分别安装于容置腔110b的第一腔体110b1与第二腔体110b2中,第一腔体110b1与第二腔体110b2的腔体形状不同。其中,挤压件133和承接件135作为一部分安装于第一腔体110b1内,触碰件132和弹性件134作为另一部分安装于第二腔体110b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触碰件132的一端构造有自其径向外延的凸台1321,凸台1321上设有与挤压件133的挤压面1331抵接的凸耳部1321a,触碰件13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腔体110b2的腔底壁以用于触碰检测件的触发部;
弹性件134套设于触碰件132,且弹性件134的一端抵顶于凸台1321,另一端抵顶于第二腔体110b2的腔底壁。
转动盖体120的过程中,挤压件133的挤压面1331相对触碰件132的位置改变,当挤压面1331的凸位1331b转动至触碰件132的位置处时,对应挤压触碰件132一端的凸台1321的凸耳部1321a,使得触碰件132下移,触碰件132的另一端与检测件131的触发部接触,进而触发检测件131,与此同时,弹性件134被凸台1321进一步压缩而积聚弹性势能;当挤压面1331的凹位1341a转动至触碰件132的位置时,对应释放触碰件132一端的凸台1321的凸耳部1321a,弹性件134的弹性力作用使得触碰件132上移,触碰件132的另一端与检测件131的触发部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凸台1321与第二腔体110b2的腔侧壁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滑动部3,其中另一者上设有滑槽4,滑动部3与滑槽4滑动配合以在触碰件132移动时对其进行移动导向。
具体地,滑槽4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滑动部3插装于滑槽4中并可在滑槽4中移动。触碰件132在第二腔体110b2中移动时,滑动部3对应沿滑槽4移动,进而对触碰件132的移动进行导向,提升触碰件132的移动稳定性。滑动部3与滑槽4的导向结构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选地,凸台1321上设置滑动部3,第二腔体的腔侧壁设置滑槽4。并且,滑动部3与滑槽4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盖体120包括:
转动部121,转动部121上形成有套接槽120a;
遮挡部122,遮挡部122连接于转动部121且自转动部121径向往外延伸,用于对放置槽110a遮挡或使放置槽110a露出。
盖体120具有转动部121和遮挡部122,套接槽120a位于转动部121上,盖体120的转动部121套设于盒体110的安装轴111上,以与盒体110上的安装轴111通过转动机构130转动配合。可选地,转动部121位于盖体120的中心轴线上。遮挡部122与转动部121一体成型,遮挡部122从转动部121上延伸而出。当盖体120的转动部121绕安装轴111转动时,带动遮挡部122相应转动;当盖体120的转动部121相对安装轴111静止时,遮挡部122对应停止转动。遮挡部122可以是线状(比如直线状、波浪线状)结构、弧状结构、折弯状结构等,对于其外形构造不作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遮挡部122包括自转动部121延伸出的延伸段122a和与延伸段122a连接的折弯段122b,折弯段122b朝向盒体110折弯以对合于盒体110的边缘位置。具体地,盒体110上的放置槽110a位于遮挡部122的转动路径上,盖体120的转动部121在安装轴111上转动,遮挡部122相应转动切换位置,进而遮挡盒体110上的放置槽110a或露出盒体110上的放置槽110a。其中,容易理解的是,在遮挡部122遮挡住放置槽110a时,若放置槽110a中放置有耳机,遮挡部122则构成对耳机的限位,以使耳机固定放置于放置槽110a中,而当遮挡部122露出放置槽110a时,即可取放耳机。
其中,遮挡部1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并且,遮挡部122与放置槽110a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多种,比如,一个遮挡部122用于对应遮挡一个放置槽110a,或者用于对应遮挡两个放置槽110a,又比如,多个遮挡部122用于对应遮挡一个放置槽110a等,对此不作限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放置槽110a具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放置槽110a沿盒体110的周向间隔布置;以及遮挡部122具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遮挡部122围绕转动部121设置且每一个遮挡部122对应一个放置槽110a。盒体110上的至少两个放置槽110a沿其周向间隔布置,也即,多个放置槽110a环绕盒体110的中心轴线依次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放置槽110a在盒体110周向上的间隔角度相同。盖体120的至少两个遮挡部122对应盒体110的至少两个放置槽110a设置,每一个遮挡部122对应一个放置槽110a,任意相邻两个遮挡部122之间的夹角相同。在耳机盒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盖体120的至少两个遮挡部122对应遮挡盒体110上的至少两个放置槽110a,即每一个放置槽110a通过一个遮挡部122进行遮挡。通过转动盖体120以使各遮挡部122切换位置,此时,盖体120的至少两个遮挡部122对应错开盒体110上的至少两个放置槽110a,具体地,每一个遮挡部122对应从放置槽110a遮挡位置处移动至相邻两个放置槽110a之间的位置,进而错开放置槽110a以使得放置槽110a露出,耳机盒100处于打开状态。
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2所示,盒体110上的放置槽110a具有三个,三个放置槽110a沿盒体110的周向间隔布置,相邻放置槽110a之间在盒体110周向上间隔120°设置。具体地,三个放置槽110a中的两个放置槽110a分别放置耳机200,另外一个放置槽110a放置其它电子器件,比如天线发射器。盖体120上的遮挡部122具有三个,相邻遮挡部122之间的夹角为120°。耳机盒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盖体120的三个遮挡部122对应遮挡盒体110上的三个放置槽110a。通过转动盖体120以使各遮挡部122切换位置,当盖体120正向转动60°时,盖体120的三个遮挡部122对应错开盒体110上的三个放置槽110a,每一个遮挡部122对应从放置槽110a处移动至相邻两个放置槽110a之间的位置,进而错开放置槽110a以使得放置槽110a露出,耳机盒100打开。容易理解的是,当需要再次关闭耳机盒100时,将盖体120继续正向转动60°或反向转动60°即可,盖体120的三个遮挡部122会对应遮挡盒体110上的三个放置槽110a。其中,所描述的正向可以是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对应地,反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
可选地,遮挡部122的自由端(即遮挡部122远离转动部121的一端)与盒体110上对应每一放置槽110a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磁吸部件(未图示),磁吸部件可以包括磁铁、可与磁吸相磁吸的金属件等。如此,通过遮挡部122的自由端与盒体110磁吸部件之间的磁吸作用,耳机盒100在关闭状态时更加稳固,并且可在打开耳机盒100时为转动盖体120提供阻尼感,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无线耳机组件,参照图9,该无线耳机组件包括耳机盒100和放置在耳机盒100中的耳机200,耳机盒100为如前述实施例的耳机盒100。该耳机盒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无线耳机组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安装轴、放置槽和容置腔,所述放置槽用于放置电子器件;
盖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盒体上且所述盖体上设有套接槽,所述套接槽套设于所述安装轴,所述盖体可绕所述安装轴转动以选择性地遮挡或露出所述放置槽;
开合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耳机盒的开合状态,所述开合检测机构包括检测件、触碰件、挤压件和弹性件,所述检测件位于所述盒体内,所述触碰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挤压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挤压件连接于所述盖体并可随所述盖体转动,以挤压所述触碰件,令所述触碰件朝向所述检测件移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触碰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底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具有与所述触碰件抵接的挤压面,所述挤压面上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具有为斜面或弧形面的槽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检测机构还包括:
承接件,所述承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挤压件搭载于所述承接件上且可沿所述承接件的承接面转动;
其中,所述承接件的承接面与所述挤压件中的一者上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导向槽,另一者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定位部,所述导向槽具有为斜面或弧形面的导向面,用于在所述盖体转动时将所述定位部导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面包括第一导向面,用于在所述盖体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将所述定位部导出;和/或,
所述导向面包括第二导向面,用于在所述盖体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将所述定位部导出;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具有与所述导向面形成对位配合的导出面,用于在所述盖体转动时沿所述导向面移动以导出所述定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包括外壳、下内壳和上内壳,所述下内壳装配于所述外壳且所述上内壳盖设于所述下内壳上;
所述容置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构造于所述上内壳上,且所述挤压件和所述承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构造于所述下内壳上,且所述触碰件和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碰件的一端构造有自其径向外延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与所述挤压件抵接的凸耳部,所述触碰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底壁以用于触碰所述检测件;
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触碰件,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凸台,另一端抵顶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侧壁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滑动部,其中另一者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以在所述触碰件移动时对其进行移动导向。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
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上形成有所述套接槽;
遮挡部,所述遮挡部连接于所述转动部且自所述转动部径向往外延伸,用于对所述放置槽遮挡或使所述放置槽露出。
10.一种无线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盒,所述耳机放置于所述耳机盒中。
CN202321388228.3U 2023-05-31 2023-05-31 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Active CN219802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8228.3U CN219802560U (zh) 2023-05-31 2023-05-31 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8228.3U CN219802560U (zh) 2023-05-31 2023-05-31 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2560U true CN219802560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8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88228.3U Active CN219802560U (zh) 2023-05-31 2023-05-31 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2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69753B1 (ko) 가속도계를 이용하는 휴대용 청취 디바이스
CN109803071B (zh)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040173442A1 (en) Combined roller and push switch assembly
DK180836B1 (en) Case with magnetic over-center mechanism
CN219802560U (zh) 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CN116647779A (zh) 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CN109391865B (zh) 便携式音响设备
CN112333953A (zh) 电子设备
CN216600030U (zh) 一种通过霍尔开关实现咪杆机械转动时耳机静音的结构
CN219802557U (zh) 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CN111629296B (zh) 一种耳机
CN116887104A (zh) 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CN112911456B (zh) 蓝牙耳机及耳机套件
CN219555129U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
CN218415886U (zh) 一种充电座
JP2019160812A (ja) 押圧スイッチ付き回転式電子部品
CN210007870U (zh) 耳机及耳机收纳装置
CN212648112U (zh) 一种按压旋钮开关及照明设备
CN113876095B (zh) 耳机盒
CN219477647U (zh) 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