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2203U - 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 - Google Patents

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2203U
CN219552203U CN202320345168.0U CN202320345168U CN219552203U CN 219552203 U CN219552203 U CN 219552203U CN 202320345168 U CN202320345168 U CN 202320345168U CN 219552203 U CN219552203 U CN 219552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guide column
groove
pipeline
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451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允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bthink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bthink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bthink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bthink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451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2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2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2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属于气体透过测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导气柱和第二导气柱的设计,能够在不更换部件的情况下方便的测试不同厚度的试样,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通过各个密封件的配合,在管路对接时两个测试腔位置精度有微小偏差时也能保证管路对接正常。

Description

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透过率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包装材料气体透过率测试仪都至少有一个测试工位,每个测试工位都有两个相对应的测试腔。在进行测试时,试验气体经常需要加湿到较高湿度后进入到其中一个测试腔,为避免较高湿度的试验气体产生冷凝,通常将试验气体的湿度控制装置和气体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其中一个测试腔的内部。
发明人发现,试验气体从一个测试腔进入到另一测试腔时一般采用管路直接对接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只适用于固定厚度的试样,对于不同厚度的试样测试,只能通过更换测试腔来实现;而且,这种管路连接方式对两个测试腔对接时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两个测试腔位置一旦偏差就会导致管路连接失败,导致无法进行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能够在不更换部件的情况下,测试多种厚度的试样,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
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包括:第一测试腔体、第二测试腔体、第一导气柱和第二导气柱;
第一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第二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
第一测试腔体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分别位于第一凹槽的两侧;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中,且第一导气柱的外侧壁与第三凹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中,且第二导气柱的外侧壁与第四凹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密封件密封;
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三凹槽的内顶面连接,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第四凹槽的内顶面连接;
第一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二通气管路以及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管路,第二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四通气管路以及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三通气管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导气柱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侧壁上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内;
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二导气柱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侧壁上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内;
第二测试腔体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与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与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二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三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
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二通气管路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
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包括:第一测试腔体、第二测试腔体、第一导气柱和第二导气柱;
第一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第二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
第二测试腔体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分别位于第二凹槽的两侧;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中,且第一导气柱的外侧壁与第三凹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中,且第二导气柱的外侧壁与第四凹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密封件密封;
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与第一测试腔体接触,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与第一测试腔体接触;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三凹槽的内底面连接,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第四凹槽的内底面连接;
第一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一测试腔体的第五通气管路以及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管路,第二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一测试腔体内的第六通气管路以及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三通气管路;
第二测试腔体内开有与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二通气管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导气柱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侧壁上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内;
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连通;
第二导气柱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侧壁上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内;
第二测试腔体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
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与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与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二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三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
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二通气管路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
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包括:第一测试腔体、第二测试腔体、第一导气柱和第二导气柱;
第一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第二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
第一测试腔体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分别位于第一凹槽的两侧;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中;
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三凹槽的内顶面连接,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第四凹槽的内顶面连接;
第一导气柱内开有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二通气管路连通的第一通气管路,第一通气管路与第一测试腔体内的第五通气管路通过管件连通,第二导气柱内开有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四通气管路连通的第三通气管路,第三通气管路与第一测试腔体内的第六通气管路通过管件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导气柱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
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二导气柱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
第二测试腔体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通过布置于第三凹槽内的管路连通,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凹槽连通;
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通过布置于第四凹槽内的管路连通,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凹槽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三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
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二通气管路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
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包括:第一测试腔体、第二测试腔体、第一导气柱和第二导气柱;
第一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第二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
第一测试腔体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分别位于第一凹槽的两侧;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中;
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三凹槽的内顶面连接,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第四凹槽的内顶面连接;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与第三凹槽的内顶面之间设有用于形成第一密封空间的第一柔性密封罩,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与第四凹槽的内顶面之间设有用于形成第二密封空间的第二柔性密封罩;
第一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二通气管路以及第一密封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管路,第二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四通气管路以及第二密封空间连通的第三通气管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导气柱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
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二导气柱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
第二测试腔体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密封空间连通,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与第一密封空间连通;
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二密封空间连通,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与第二密封空间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三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
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二通气管路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透过率测试仪,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者第四方面所述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通过第一导气柱和第二导气柱的设计,能够在不更换部件的情况下方便的测试不同厚度的试样,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
2、本实用新型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通过各个密封件的配合,在管路对接时两个测试腔位置精度有微小偏差时也能保证管路对接正常。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测试腔体;2、第二测试腔体;3、第一密封件;4、第二密封件;5、第三密封件;6、第四密封件;7、第一导气柱;8、第二导气柱;9、第一通气管路;10、第二通气管路;11、第三通气管路;12、第四通气管路;13、第五通气管路;14、第六通气管路;15、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17、试样;18、气体湿度控制组件;19、气体流量控制组件;20、第一弹性元件;21、第二弹性元件;22、第二测试腔体通气孔;23、第三凹槽;24、第四凹槽;25、第一软管;26、第一软管接头;27、第二软管;28、第二软管接头;29、第一柔性密封罩;30、第二柔性密封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包括:第一测试腔体1(即测试上腔体)、第二测试腔体2(即测试下腔体)、第一导气柱7和第二导气柱8;
第一测试腔体1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15,第二测试腔体2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16,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17(试样17覆盖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第一测试腔体1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23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24,第三凹槽23和第四凹槽24分别位于第一凹槽15的两侧;
第一导气柱7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23中,且第一导气柱7的外侧壁与第三凹槽23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密封件3密封(第一密封件3嵌入在第一导气柱7的外侧壁或者第三凹槽23的内侧壁或者同时嵌入在第一导气柱7的外侧壁和第三凹槽23的内侧壁),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24中,且第二导气柱8的外侧壁与第四凹槽24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密封件4密封(第二密封件4嵌入在第二导气柱8的外侧壁或者第四凹槽24的内侧壁或者同时嵌入在第二导气柱8的外侧壁和第四凹槽24的内侧壁);
第一导气柱7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5与第二测试腔体2接触,第二导气柱8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6与第二测试腔体2接触;
第一导气柱7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20与第三凹槽23的内顶面连接(第一弹性元件20可以推动第一导气柱7在第三凹槽23内的移动),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21与第四凹槽24的内顶面连接(第二弹性元件21可以推动第二导气柱8在第四凹槽24内的移动);
第一导气柱7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9,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7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7的侧壁上被第一密封件3密封的第三凹槽23空间内;
第二测试腔体2内开有第二通气管路10,第二通气管路10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2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10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二导气柱8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11,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8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8的侧壁上被第二密封件4密封的第四凹槽24空间内;
第二测试腔体2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12,第四通气管路12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2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12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一凹槽15通过第一测试腔体1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13与第一密封件3密封的第三凹槽23空间连通,第一凹槽15通过第一测试腔体1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14与第二密封件4密封的第四凹槽24空间连通;
第二通气管路10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19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18。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3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二密封件4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三密封件5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6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20和第二弹性元件21均为弹簧;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具备弹性性质的弹性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工况进行选择,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柱7与第二导气柱8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7与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
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7与第二导气柱8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7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23中,第二导气柱8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24中。
可选的,第三凹槽23和第四凹槽24的纵向截面均为T型结构,第一导气柱7和第二导气柱8的纵向截面均为T型结构,以实现对第一导气柱7和第二导气柱8更好的限位。
本实施例中,试样17与第一测试腔体1和第二测试腔体2接触的面使用密封剂或密封件进行密封,密封剂可以是真空油脂、密封胶等等可以对试样进行密封的材料。
具体的工作方法,包括:
S1:试验气体进气过程
试验气体经过第二通气管路10中的气体湿度控制组件18,将试验气体的湿度控制在一定数值,然后试验气体经过气体流量控制组件19,将试验气体的流量控制在一定数值;
随后,试验气体通过第一通气管路9进入到第一导气柱7和第一测试腔体1之间被第一密封件3密封的空间内;
试验气体通过第一测试腔体1的第五通气管路13进入到第一测试腔体1的第一凹槽15内,部分试验气体通过试样17渗透到第二测试腔体2的第二凹槽16内,通过第二测试腔体通气孔22进入气体传感器进行检测。
S2:试验气体的出气过程
在第一测试腔体1的第一凹槽15中的试验气体通过试样17渗透到第二测试腔体2的第二凹槽16,剩余的试验气体依次通过第六通气管路14、第二密封件4密封的空间、第三通气管路11和第四通气管路12再排放到大气中。
或者,可选的,剩余的试验气体通过第一测试腔体1的另外的通气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或者,可选的,剩余的试验气体还可以一直滞留在第一测试腔体1的第一凹槽15内,不再排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工况进行选择,这里不再赘述。
S3:第一导气柱7和第二导气柱8运动以适应不同厚度的试样7,当第一测试腔体1和第二测试腔体2相对运动压紧试样17时,第一弹性元件20推动第一导气柱7,第二弹性元件21推动第二导气柱8,将第三密封件5和第四密封件6压紧在第二测试腔体2上,试样17的厚度不同,第一测试腔体1和第二测试腔体2的相对距离不同,第一弹性元件20和第二弹性元件21会改变压缩量来适应。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包括:第一测试腔体1、第二测试腔体2、第一导气柱7和第二导气柱8;
第一测试腔体1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15,第二测试腔体2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16,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17(试样17覆盖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第二测试腔体2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23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24,第三凹槽23和第四凹槽24分别位于第二凹槽16的两侧;
第一导气柱7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23中,且第一导气柱7的外侧壁与第三凹槽23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密封件3密封(第一密封件3嵌入在第一导气柱7的外侧壁或者第三凹槽23的内侧壁或者同时嵌入在第一导气柱7的外侧壁和第三凹槽23的内侧壁),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24中,且第二导气柱8的外侧壁与第四凹槽24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密封件4密封(第二密封件4嵌入在第二导气柱8的外侧壁或者第四凹槽24的内侧壁或者同时嵌入在第二导气柱8的外侧壁和第四凹槽24的内侧壁);
第一导气柱7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5与第一测试腔体1接触,第二导气柱8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6与第一测试腔体1接触;
第一导气柱7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20与第三凹槽23的内底面连接(第一弹性元件20可以推动第一导气柱7在第三凹槽23内的移动),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21与第四凹槽24的内底面连接(第二弹性元件21可以推动第二导气柱8在第四凹槽24内的移动);
第一导气柱7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9,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7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7的侧壁上被第一密封件3密封的第三凹槽23空间内;
第二测试腔体2内开有第二通气管路10,第二通气管路10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2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10的第二通气口与被第一密封件3密封的第三凹槽23空间连通;
第二导气柱8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11,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8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8的侧壁上被第二密封件4密封的第四凹槽24空间内;
第二测试腔体2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12,第四通气管路12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2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12的第二通气口与被第二密封件4密封的第四凹槽24空间连通;
第一凹槽15通过第一测试腔体1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13与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一通气口连通,第一凹槽15通过第一测试腔体1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14与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二通气管路10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19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18。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3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二密封件4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本实施例中,第三密封件5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6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20和第二弹性元件21均为弹簧;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具备弹性性质的弹性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工况进行选择,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柱7与第二导气柱8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7与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
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7与第二导气柱8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7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23中,第二导气柱8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24中。
可选的,第三凹槽23和第四凹槽24的纵向截面均为T型结构,第一导气柱7和第二导气柱8的纵向截面均为T型结构,以实现对第一导气柱7和第二导气柱8更好的限位。
本实施例中,试样17与第一测试腔体1和第二测试腔体2接触的面使用密封剂或密封件进行密封,密封剂可以是真空油脂、密封胶等等可以对试样进行密封的材料。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包括:第一测试腔体1、第二测试腔体2、第一导气柱7和第二导气柱8;
第一测试腔体1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15,第二测试腔体2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16,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17(试样17覆盖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第一测试腔体1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23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24,第三凹槽23和第四凹槽24分别位于第一凹槽15的两侧;
第一导气柱7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23中,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24中;
第一导气柱7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5与第二测试腔体2接触,第二导气柱8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6与第二测试腔体2接触;
第一导气柱7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20与第三凹槽23的内顶面连接(第一弹性元件20可以推动第一导气柱7在第三凹槽23内的移动),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21与第四凹槽24的内顶面连接(第二弹性元件21可以推动第二导气柱8在第四凹槽24内的移动);
第一导气柱7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9,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7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7的第一端;
第二测试腔体2内开有第二通气管路10,第二通气管路10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2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10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二导气柱8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11,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8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
第二测试腔体2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12,第四通气管路12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2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12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一测试腔体1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13的第一通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二通气口通过布置于第三凹槽23内的管路(第一软管25和第一软管接头26)连通,第一测试腔体1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13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凹槽15连通;
第一测试腔体1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14的第一通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二通气口通过布置于第四凹槽24内的管路(第二软管27和第二软管接头28)连通,第一测试腔体1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14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凹槽15连通。
第二通气管路10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19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18。
本实施例中,第三密封件5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6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20和第二弹性元件21均为弹簧;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具备弹性性质的弹性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工况进行选择,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柱7与第二导气柱8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7与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
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7与第二导气柱8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7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23中,第二导气柱8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24中。
可选的,第三凹槽23和第四凹槽24的纵向截面均为T型结构,第一导气柱7和第二导气柱8的纵向截面均为T型结构,以实现对第一导气柱7和第二导气柱8更好的限位。
本实施例中,试样17与第一测试腔体1和第二测试腔体2接触的面使用密封剂或密封件进行密封,密封剂可以是真空油脂、密封胶等等可以对试样进行密封的材料。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包括:第一测试腔体1、第二测试腔体2、第一导气柱7和第二导气柱8;
第一测试腔体1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15,第二测试腔体2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16,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17(试样17覆盖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第一测试腔体1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23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24,第三凹槽23和第四凹槽24分别位于第一凹槽15的两侧;
第一导气柱7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23中,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24中;
第一导气柱7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5与第二测试腔体2接触,第二导气柱8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6与第二测试腔体2接触;
第一导气柱7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20与第三凹槽23的内顶面连接(第一弹性元件20可以推动第一导气柱7在第三凹槽23内的移动),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21与第四凹槽24的内顶面连接(第二弹性元件21可以推动第二导气柱8在第四凹槽24内的移动);
第一导气柱7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9,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7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7的第一端;
第二测试腔体2内开有第二通气管路10,第二通气管路10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2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10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二导气柱8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11,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8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
第二测试腔体2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12,第四通气管路12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2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12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一导气柱7的第一端与第三凹槽23的内顶面之间设有用于形成第一密封空间的第一柔性密封罩29,第一通气管路9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密封空间连通,第一凹槽15通过第一测试腔体1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13与第一密封空间连通;
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与第四凹槽24的内顶面之间设有用于形成第二密封空间的第二柔性密封罩30,第三通气管路11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二密封空间连通,第一凹槽15通过第一测试腔体1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14与第二密封空间连通;
第二通气管路10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19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18。
本实施例中,第三密封件5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6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20和第二弹性元件21均为弹簧;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具备弹性性质的弹性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工况进行选择,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柱7与第二导气柱8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7与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
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7与第二导气柱8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7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23中,第二导气柱8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24中。
可选的,第三凹槽23和第四凹槽24的纵向截面均为T型结构,第一导气柱7和第二导气柱8的纵向截面均为T型结构,以实现对第一导气柱7和第二导气柱8更好的限位。
本实施例中,试样17与第一测试腔体1和第二测试腔体2接触的面使用密封剂或密封件进行密封,密封剂可以是真空油脂、密封胶等等可以对试样进行密封的材料。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气体透过率测试仪,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或者实施例4所述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试腔体、第二测试腔体、第一导气柱和第二导气柱;
第一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第二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
第一测试腔体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分别位于第一凹槽的两侧;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中,且第一导气柱的外侧壁与第三凹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中,且第二导气柱的外侧壁与第四凹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密封件密封;
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三凹槽的内顶面连接,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第四凹槽的内顶面连接;
第一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二通气管路以及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管路,第二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四通气管路以及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三通气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气柱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侧壁上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内;
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二导气柱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侧壁上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内;
第二测试腔体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与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与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
或者,
第一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二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或者,
第三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或者,
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
或者,
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
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中;
或者,
第二通气管路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
3.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测试腔体、第二测试腔体、第一导气柱和第二导气柱;
第一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第二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
第二测试腔体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分别位于第二凹槽的两侧;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中,且第一导气柱的外侧壁与第三凹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中,且第二导气柱的外侧壁与第四凹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密封件密封;
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与第一测试腔体接触,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与第一测试腔体接触;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三凹槽的内底面连接,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第四凹槽的内底面连接;
第一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一测试腔体的第五通气管路以及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管路,第二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一测试腔体内的第六通气管路以及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三通气管路;
第二测试腔体内开有与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二通气管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气柱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侧壁上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内;
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连通;
第二导气柱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侧壁上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内;
第二测试腔体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
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与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与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或者,
第一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二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或者,
第三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或者,
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
或者,
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
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中;
或者,
第二通气管路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
5.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测试腔体、第二测试腔体、第一导气柱和第二导气柱;
第一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第二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
第一测试腔体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分别位于第一凹槽的两侧;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中;
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三凹槽的内顶面连接,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第四凹槽的内顶面连接;
第一导气柱内开有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二通气管路连通的第一通气管路,第一通气管路与第一测试腔体内的第五通气管路通过管件连通,第二导气柱内开有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四通气管路连通的第三通气管路,第三通气管路与第一测试腔体内的第六通气管路通过管件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气柱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
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二导气柱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
第二测试腔体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通过布置于第三凹槽内的管路连通,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凹槽连通;
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通过布置于第四凹槽内的管路连通,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凹槽连通;
或者,
第三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或者,
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
或者,
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
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中;
或者,第二通气管路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
7.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测试腔体、第二测试腔体、第一导气柱和第二导气柱;
第一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第二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
第一测试腔体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分别位于第一凹槽的两侧;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中;
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三凹槽的内顶面连接,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第四凹槽的内顶面连接;
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与第三凹槽的内顶面之间设有用于形成第一密封空间的第一柔性密封罩,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与第四凹槽的内顶面之间设有用于形成第二密封空间的第二柔性密封罩;
第一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二通气管路以及第一密封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管路,第二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四通气管路以及第二密封空间连通的第三通气管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气柱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
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二导气柱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
第二测试腔体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
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密封空间连通,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与第一密封空间连通;
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二密封空间连通,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与第二密封空间连通;
或者,
第三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或者,
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
或者,
第二通气管路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
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中。
10.一种气体透过率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
CN202320345168.0U 2023-02-23 2023-02-23 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 Active CN219552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5168.0U CN219552203U (zh) 2023-02-23 2023-02-23 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5168.0U CN219552203U (zh) 2023-02-23 2023-02-23 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2203U true CN219552203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2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45168.0U Active CN219552203U (zh) 2023-02-23 2023-02-23 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2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93970Y (zh) 移动通信终端的气密性测试装置
CN105675231B (zh) 一种负压密封检测装置
WO2008086508A3 (en) System for detecting and sealing dry fit connections in a piping assembly
CN219552203U (zh) 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
CN102507421B (zh) 常压密闭多接口腐蚀实验装置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CN116067862A (zh) 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
CN214702664U (zh) 一种阀门生产用测试设备
CN117538217A (zh) 分析岩石中富氦天然气渗透、运移特征的装置及方法
CN110754012B (zh) 用于测量袋型电池的压力变化的组件及使用其测量的方法
CN210484828U (zh) 一种在线检测穿墙封装置
CN202420784U (zh) 高精度差压式气密性检漏仪
CN212658386U (zh) 电池壳与防爆阀连接处气密检测工装
CN212251623U (zh) 气体连通接头和检测设备
CN201207009Y (zh) 管类气密封性试验快速接口
CN111366522B (zh) 一种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数据的测试采集装置
CN220625617U (zh) 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8399134U (zh) 气控阀测试机构
CN103925385B (zh) 一种真空阀门和可切换流导真空阀门
CN219038320U (zh) 单向阀气密性测试工装
CN212621307U (zh) 一种汽车油箱注油口径向密封测试夹具
CN220018866U (zh) 一种连通件的气密检测装置
CN211205742U (zh) 一种微孔流量测试装置
CN219563173U (zh) 一种带有自动检漏装置的手套箱
CN219675381U (zh) 电池壳体气密性负压检测装置
CN217211311U (zh) 一种定子保压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