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1941U - 自动取样平台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取样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1941U
CN219551941U CN202320251560.9U CN202320251560U CN219551941U CN 219551941 U CN219551941 U CN 219551941U CN 202320251560 U CN202320251560 U CN 202320251560U CN 219551941 U CN219551941 U CN 219551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ing
needle
platform
support
sampling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15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富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515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1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1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1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取样平台,包括支撑平台、采样针装置、用于对装有样本的微量杯进行离心处理的离心装置、用于对所述采样针装置的采样针进行洗针处理的洗针装置、用于放置微量杯的取样位、用于放置样本杯的注液位;所述采样针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其采样针相对所述支撑平台可旋转;所述离心装置、洗针装置、取样位以及注液位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并排布在所述采样针的旋转路径上。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取样平台,将采样针装置、离心装置、洗针装置、取样位及注液位合理且紧凑布置在支撑平台,并使离心装置、洗针装置、取样位及注液位处于采样针装置的采样针的旋转路径上,采样针在各装置之间的移动,实现自动取样、洗针及注液操作。

Description

自动取样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分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取样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大多数末梢血采集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后,用微量采集吸管(毛细管)吸取血液,再打入到子弹头(微量离心杯)中进行血常规或者其他全血检测。第二种,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后,用采样管直接刮血。
然而,上述末梢血采集方法存在以下缺点:第一种方法采样程序复杂,采集容器不能直接离心,无法实现自动扫描条码和自动上机测试;第二种方法易造成上皮细胞和组织液的混入,在进行血常规或者其他全血检测易造成机器堵孔,同样不能直接离心,无法实现自动扫描条码和自动上机测试。
传统免疫对定量检测浓度准确性要求高的项目中,为了减少血细胞的干扰,一般会使用血清或者血浆检测,末梢血或微量血从临床常规采集容器加注到子弹头需要人工操作,并需要二次容器转移,对本来就较少的样本有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自动化取样的自动取样平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取样平台,包括支撑平台、采样针装置、用于对装有样本的微量杯进行离心处理的离心装置、用于对所述采样针装置的采样针进行洗针处理的洗针装置、用于放置微量杯的取样位、用于放置样本杯的注液位;
所述采样针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其采样针相对所述支撑平台可旋转;所述离心装置、洗针装置、取样位以及注液位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并排布在所述采样针的旋转路径上。
优选地,所述洗针装置、离心装置、取样位以及注液位在所述采样针的旋转路径上依次间隔排布。
优选地,所述采样针装置包括采样针、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采样臂、连接并驱动所述采样臂相对所述支架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所述采样针相对所述支架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采样针安装在所述采样臂上,所述采样针的针头端垂直向下。
优选地,所述洗针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洗针座;所述洗针座上设有洗针槽。
优选地,所述自动取样平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取样位上的第一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注液位上的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微量杯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样本杯的第二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取样位上的第一支柱; 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注液位上的第二支柱。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柱为金属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为金属支柱。
优选地,所述自动取样平台还包括与所述采样针装置电连接的液面探测装置;所述液面探测装置检测所述采样针装置的采样针的电容,所述采样针装置在所述采样针的电容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所述采样针下行吸取样本。
优选地,所述自动取样平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的电源控制装置;
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采样针装置、离心装置和洗针装置电连接,供电同时控制所述采样针装置、离心装置和洗针装置的启闭。
优选地,所述自动取样平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的液路装置;所述液路装置与所述洗针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采样针装置、离心装置、洗针装置、取样位及注液位合理且紧凑布置在支撑平台,并使离心装置、洗针装置、取样位及注液位处于采样针装置的采样针的旋转路径上,采样针在各装置之间的移动,实现自动取样、洗针及注液操作,从而无需进行二次容器转移,避免样本损耗。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取样平台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取样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取样平台,可包括支撑平台10、设置在支撑平台10上的采样针装置20、离心装置30、洗针装置40、用于放置微量杯的取样位50、用于放置样本杯的注液位60、电源控制装置70以及液路装置80。
其中,支撑平台10作为整个自动取样平台的底部承载结构,可形成在凝血分析仪等医疗分析仪器内。采样针装置20用于对装有样本的微量杯进行取样,并将所取的样本注入样本杯内,以便样本杯进行后续的检测分析工作。离心装置30用于对装有样本的微量杯进行离心处理,采样针装置20再对分层后的样本进行取样。洗针装置40用于对采样针装置20的采样针进行洗针处理,避免样本间的交叉污染等。
采样针装置20中,采样针21作为采样主体,由该采样针21进行取样和注入动作。
本实用新型中,采样针21相对支撑平台10可旋转,即可以在周向上进行转动。离心装置30、洗针装置40、取样位50以及注液位60排布在采样针的旋转路径上,这样采样针21可以在其旋转路径上实现取样、注入以及清洗等工序。
在图1、2所示实施例中,采样针21的旋转路径为一个圆圈或圆弧,洗针装置40、离心装置30、取样位50以及注液位60在采样针21的旋转路径上依次间隔排布。
具体地,采样针装置20在结构方面包括采样针21,还包括支架22、设置在支架22上的采样臂23以及第一驱动机构24。支架22可通过紧固组件或焊接等固定在支撑平台10上,采样针21安装在采样臂23上并以其针头端垂直向下。第一驱动机构24连接并驱动采样臂23相对支架22和支撑平台10旋转,采样针21随采样臂23旋转,从而可在洗针装置40、离心装置30、取样位50以及注液位60之间来回移动。
采样针装置20中,第一驱动机构24由电机、同步轮及同步带等构件配合形成。采样臂23进一步可包括垂直设置在支架22上的第一臂部、横向连接在第一臂部顶部的第二臂部;采样针21可平行第一臂部设置固定在第二臂部的端部上,并且垂直朝向支撑平台10。第一驱动机构24通过驱使第一臂部相对支架22旋转,带动第二臂部和采样针21进行同步旋转。
采样针装置20还可包括第二驱动机构25,该第二驱动机构25连接并驱动采样臂23相对支架22上下移动,进而驱使采样针21在取样时插入微量杯以及上移离开微量杯、插入样本杯以进行取样等。
第二驱动机构25同样由电机、同步轮及同步带等构件配合形成。为实现第一驱动机构24和第二驱动机构25在支架22上的配合,第一驱动机构24和采样臂23可设置在配合在支架22的支座上,第二驱动机构25驱使支座相对支架2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驱动机构24及采样臂23相对支架22上下移动;第一驱动机构24驱使采样臂23旋转。
采样针21可设置为内外双层结构,配合液面探测装置具有液面检测功能,其主要原理是根据采样针21与液体接触时发生电容变化,从而检测出液面。
对于液面探测装置(未图示),其与采样针装置20电连接设置。液面探测装置检测采样针装置20的采样针21的电容,当检测到的电容达到设定值时表明采样针21触碰到液面。采样针装置20在采样针21的电容达到设定值时控制采样针21下行吸取样本。
液面探测装置可包括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结合采样针21以电容信号实现液面探测。另外,液面探测也可以采用电压、电流、电阻等电信号实现。
离心装置30用于对微量杯进行离心处理,使微量杯内的样本(如血样)分层,便于采样针吸取上层样本。离心装置30具体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洗针装置40用于对采样针21进行清洗,洗去采样针21前一次采样后的样本残留。作为选择,洗针装置40可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洗针座;洗针座上设有洗针槽。通过液路装置80向洗针槽内提供流动的洗液,对采样针21进行更好的清洗效果。
在支撑平台10上,电源控制装置70分布在采样针装置20的旋转路径外,可靠近或位于支撑平台10的内角位置上。该电源控制装置70分别与采样针装置20、离心装置30和洗针装置40电连接,为该些装置供电同时控制采样针装置20、离心装置30和洗针装置40的启闭。
电源控制装置70可包括电源板卡(未图示)及定位组件271等,电源板卡通过定位组件271固定在支撑平台10上。
液路装置80同样分布在采样针装置20的旋转路径外,可靠近或位于支撑平台10的内角位置上。液路装置与洗针装置40连接,该液路装置通过其中的液泵启闭和阀门的启闭驱使洗液在液路装置80和洗针槽之间流动,以此为洗针槽提供流动的洗液。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取样平台还包括设置在取样位50上的第一支撑机构、设置在注液位60上的第二支撑机构。
第一支撑机构的顶部设有第一定位槽,用于放置微量杯。第一支撑机构将微量杯支撑在一定的高度上,配合采样针21的移动行程及旋转路径,实现精准地取样。
优选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垂直设置在取样位50上的第一支柱51,第一定位槽开设在第一支柱51的顶部。通过第一支柱51以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支柱实现,微量杯在其顶部的第一定位槽内时,微量杯的外周表面与第一定位槽的内壁相贴合,增加微量杯四周的电容,从而增强采样针液面检测灵敏度,即提高液面探测准确性,例如采样针21对取样位50的微量杯上层血清进行采样5ul-50ul。
第二支撑机构的顶部设有第二定位槽,用于放置样本杯。第二支撑机构将样本杯支撑在一定的高度上,配合采样针21的移动行程及旋转路径,实现精准地样本注入。
第二支撑机构可包括垂直设置在注液位60上的第二支柱61。通过第二支柱61以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支柱实现,微量杯在其顶部的第二定位槽内时,微量杯的外周表面与第二定位槽的内壁相贴合,增加微量杯四周的电容,从而增强提高采样针液面检测灵敏度。
可以理解地,在不需要液面探测功能时,第一支柱51和第二支柱61可采用金属支柱实现外,还可以是非金属材料形成、成本较低的其他材料形成的支柱。
结合第一支柱51和第二支柱61采用金属支柱以提高采样针液面检测灵敏度,上述采样针21的电容的设定值大于未设置金属支柱时探测到液面的电容值。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取样平台工作时:
将装有样本的微量杯放入离心装置30中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处理后,微量杯内的样本形成分层,例如血样分层后血清位于上层。
将离心后的微量杯放入取样位50,具体放在第一支柱51的顶部。
采样针移动至洗针装置40处进行洗针处理;完成后移动至取样位50进行取样。
取样后,采样针移动至注液位60进行样本注液,即:将所取样本注入第二支柱61顶部的样本杯内,得到血清样本。
最后,采样针21再移动至洗针装置40处进行洗针处理,从而完成一次取样注液操作或再进行下一次的取样及注液。
上述工作过程中,将微量杯放入或取出离心装置30、放入取样位50可由人工操作,也可由抓杯机构(如包括机械臂等)实现自动化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取样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采样针装置、用于对装有样本的微量杯进行离心处理的离心装置、用于对所述采样针装置的采样针进行洗针处理的洗针装置、用于放置微量杯的取样位、用于放置样本杯的注液位;
所述采样针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其采样针相对所述支撑平台可旋转;所述离心装置、洗针装置、取样位以及注液位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并排布在所述采样针的旋转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洗针装置、离心装置、取样位以及注液位在所述采样针的旋转路径上依次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针装置包括采样针、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采样臂、连接并驱动所述采样臂相对所述支架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所述采样针相对所述支架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采样针安装在所述采样臂上,所述采样针的针头端垂直向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洗针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洗针座;所述洗针座上设有洗针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取样平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取样位上的第一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注液位上的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微量杯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样本杯的第二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取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取样位上的第一支柱;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注液位上的第二支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取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为金属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为金属支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取样平台还包括与所述采样针装置电连接的液面探测装置;所述液面探测装置检测所述采样针装置的采样针的电容,所述采样针装置在所述采样针的电容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所述采样针下行吸取样本。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取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取样平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的电源控制装置;
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采样针装置、离心装置和洗针装置电连接,供电同时控制所述采样针装置、离心装置和洗针装置的启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取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取样平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的液路装置;所述液路装置与所述洗针装置连接。
CN202320251560.9U 2023-02-08 2023-02-08 自动取样平台 Active CN219551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1560.9U CN219551941U (zh) 2023-02-08 2023-02-08 自动取样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1560.9U CN219551941U (zh) 2023-02-08 2023-02-08 自动取样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1941U true CN219551941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5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1560.9U Active CN219551941U (zh) 2023-02-08 2023-02-08 自动取样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1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77563B (zh) 磁分离清洗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注液针管
US7186378B2 (en) Liquid sampling probe and cleaning fluidics system
US7700042B2 (en) Automated analyzer
CN103149125B (zh) 一种全血、血浆粘度及血沉、压积一机测定的方法及设备
EP0314448A2 (en) Injection systems for sample testing for luminometers
JP3295014B2 (ja) 液体試料中の成分物質の自動抽出装置および液体試料中の成分物質の自動濃度測定装置
CN112881367B (zh) 清洗模块及具有其的样本分析仪和清洗方法
US6890761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CN212301591U (zh) 一种双光子荧光免疫分析仪加样清洗运动装置
KR20070096779A (ko) 액체 크로마토그래피 자동 샘플 충전 기구 및 방법
CN111610340A (zh) 一种基于魏氏法的全自动动态血沉分析仪
CN219551941U (zh) 自动取样平台
CN106526211A (zh) 取样装置及电解质分析仪
CN213091272U (zh) 一种具备液位感应的自动穿刺真空采血管吸样装置
JP4013203B2 (ja) 血液等の試料サンプ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サンプリング方法
CN216987740U (zh) 一种可变间距的穿刺加样移液装置
CN217084982U (zh) 一种双流路液体检测系统及血气电解质分析仪
JP2000171470A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207366412U (zh) 一种带有卸料对接功能的分离式样本前处理装置
CN2814396Y (zh) 基于加样毛细管路的流体粘度测量装置
CN114167044A (zh) 一种双流路液体检测系统及血气电解质分析仪
CN219777704U (zh) 一种全自动血栓弹力图仪
JPH0240562A (ja) 液体分注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4065973A (en) Liquid sampler
JP2022506520A (ja) 非同心状の塊を使用してピペットを振動させることによって流体またはメディアを混ぜる装置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