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9372U - 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49372U CN219549372U CN202320661400.1U CN202320661400U CN219549372U CN 219549372 U CN219549372 U CN 219549372U CN 202320661400 U CN202320661400 U CN 202320661400U CN 219549372 U CN219549372 U CN 2195493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 movable rail
- groove
- wall
- slid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其包括梁座和滑台,该梁座上设置有滑槽,该滑台具有滑动部,该滑动部与滑槽配合安装并可相对滑动,所述滑动部上端面与滑槽的上内壁之间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第一活动轨;所述滑动部下端面与滑槽的下内壁之间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第二活动轨,通过该第一活动轨、第二活动轨与滑槽的上下内壁自动对准角度并贴合,以消除该滑动部与滑槽之间的滑动间隙,即第一活动轨、第二活动轨填充了滑动部与滑槽之间的滑动间隙,达到消除滑动间隙的目的,且无需后期通过其它机构进行调节,可降低成本和调节难度,以致能够节省调节时间,提高组装效率,可很好地消除装配公差、误差和间隙,提高滑动运行的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在滑动直线模组的设计、应用和生产中,产品运行精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其中除了产品总体设计满足理论使用精度外,其结构细节决定了,整体产品能否达到全部技术要求,同时还需要兼顾可靠性、经济性和方便性,因此细节决定成败。
在滑动直线模组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加工制造公差的存在,滑轨和滑块在装配过程中很容易形成累积公差或误差,直接影响滑动直线模组的装配精度,给滑块的运行精度带来很大误差,严重影响了滑动直线模组的制造精度进而影响使用精度,缺陷明显。
本发明人提出了专利号为ZL202221753928.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抗冲击耐腐蚀滑动直线模组包括滑轨、与滑轨配合活动连接的滑块,滑轨的两侧开设有向内凹陷的滑槽,滑块包括本体及通过调节螺栓装设于本体的调节块,本体和调节块均凸出设置有分别与两个滑槽对应的滑条,该滑条嵌入滑槽内;调节螺栓的包括相互偏心设置的同心段和偏心段,且偏心段的外径小于同心段的外径,偏心段和同心段分别穿过本体和调节块。通过旋转调节螺栓,可以轻松实现滑条与滑槽之间的抵接力度调节,消除装配公差、误差和间隙,每一条滑动直线模组都可以在出厂前单独调节至高精密状态,在不提高生产设备加工精度前提下,有效提高滑动直线模组的装配和运行精度,创造性较高。
本发明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上述抗冲击耐腐蚀滑动直线模组存在以下的不足:即使上述抗冲击耐腐蚀滑动直线模组通过旋转调节螺栓,也不能很好地消除装配公差、误差和间隙。原因如下:滑条的上下两个斜面与滑槽两个倾斜的上下内壁在设计上是要求相互平行的,但是在实际加工制成的滑条和开设的滑槽会形成加工误差,导致滑条的上下两个斜面与滑槽两个倾斜的上下内壁不能实现真正的相互平行,其会形成偏差,特别是在滑条套上呈V字形的滑片后再与滑槽进行装配,且由于滑片是由高润滑耐磨材料挤出成型,该滑片的内外表面也会存在加工误差,而该滑条的上下两个斜面、滑槽两个倾斜的上下内壁以及滑条的内外表面在配合安装过程中无法实现自动调节角度,以致无法达到面与面贴合接触的目的,这样会造成装配公差、误差,存在某些位置不接触而形成间隙,无法达到良好的装配和运行精度。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进行不断的研发和实现,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包括梁座和滑台,该梁座上设置有滑槽,该滑台具有滑动部,该滑动部与滑槽配合安装并可相对滑动,所述滑动部上端面与滑槽的上内壁之间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第一活动轨;所述滑动部下端面与滑槽的下内壁之间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第二活动轨,通过该第一活动轨、第二活动轨与滑槽的上下内壁自动对准角度并贴合,以消除该滑动部与滑槽之间的滑动间隙。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部上下端面均为斜面,该滑槽的上下内壁均为斜面,其中,该滑动部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该第一活动轨包括第一圆弧面以及与第一圆弧面两端连接的第一平面,该第二活动轨包括第二圆弧面以及与第二圆弧面两端连接的第二平面,该第一活动轨的第一圆弧面嵌入该第一圆弧槽内,该第一平面与滑槽的上内壁贴合接触,该第二活动轨的第二圆弧面嵌入该第二圆弧槽内,该第二平面与滑槽的下内壁贴合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部上下端面均为斜面,该滑槽的上下内壁均为斜面,其中,该滑槽的上下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三圆弧槽和第四圆弧槽;该第一活动轨包括第一圆弧面以及与第一圆弧面两端连接的第一平面,该第二活动轨包括第二圆弧面以及与第二圆弧面两端连接的第二平面,该第一活动轨的第一圆弧面嵌入该第三圆弧槽内,该第一平面与滑动部的上端面贴合接触,该第二活动轨的第二圆弧面嵌入该第四圆弧槽内,该第二平面与滑动部的下端面贴合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部包括有一体成型于滑台下端一侧的第一滑动部、一体成型于活动块一侧的第二滑动部,该活动块通过螺丝固定于滑台下端的另一侧,该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相对分布,且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活动轨、第二活动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活动轨、第二活动轨均有耐磨材料一体成型。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活动轨的第一平面设置有复数第一储油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活动轨的第二平面设置有复数第二储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将第一活动轨安装于滑动部上端面与滑槽的上内壁之间,将第二活动轨滑动部下端面与滑槽的下内壁之间,由于第一活动轨、第二活动轨均可周向转动,以致在装配过程中,该第一活动轨、第二活动轨能够自动对准角度以贴合滑槽的上下内壁,在完成装配后,该第一活动轨可以紧贴于滑动部上端面和滑槽的上内壁,且第二活动轨也可以紧贴于滑动部下端面和滑槽的下内壁,以此达到自动消除该滑动部与滑槽之间的滑动间隙的目的,且无需后期通过其它机构进行调节,可降低成本和调节难度,以致能够节省调节时间,提高组装效率,可很好地消除装配公差、误差和间隙:,提高滑动运行的精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4所示,为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其包括梁座1和滑台2,该梁座1上设置有滑槽11,该滑台2具有滑动部21,该滑动部21与滑槽11配合安装并可相对滑动,为了能够自动消除该滑动部21与滑槽11之间的滑动间隙,本实用新型做出了以下设计:所述滑动部21上端面与滑槽11的上内壁之间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第一活动轨3;所述滑动部21下端面与滑槽11的下内壁之间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第二活动轨4,通过该第一活动轨3、第二活动轨4与滑槽11的上下内壁自动对准角度并贴合,以消除该滑动部21与滑槽11之间的滑动间隙。换句话说,该第一活动轨3、第二活动轨4填充了滑动部21与滑槽11之间的滑动间隙,达到消除滑动间隙的目的。在装配时,将第一活动轨3安装于滑动部21上端面与滑槽11的上内壁之间,将第二活动轨4滑动部21下端面与滑槽11的下内壁之间,由于第一活动轨3、第二活动轨4均可周向转动,以致在装配过程中,该第一活动轨、第二活动轨能够自动对准角度以贴合滑槽的上下内壁,在完成装配后,该第一活动轨3可以紧贴于滑动部21上端面和滑槽11的上内壁,且第二活动轨4也可以紧贴于滑动部21下端面和滑槽11的下内壁,以此达到自动消除该滑动部21与滑槽11之间的滑动间隙的目的,且无需后期通过其它机构进行调节,可降低成本和调节难度,以致能够节省调节时间,提高组装效率,可很好地消除装配公差、误差和间隙:,提高滑动运行的精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即使滑槽11的上下内壁再加工是存在误差,通过可周向转动的第一活动轨、第二活动轨在装配过程中,自动周向转动以调节角度,使第一活动轨、第二活动轨与滑槽11的上下内壁自动结合,以便于装配,并且能够自动消除滑动间隙。
所述滑动部21、滑槽11、第一活动轨3、第二活动轨4至少包括以下两种不同的装配结构,具体如下。
第一种装配结构:所述滑动部21上下端面均为斜面,该滑槽11的上下内壁均为斜面,其中,该滑动部21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弧槽211和第二圆弧槽212;该第一活动轨3包括第一圆弧面31以及与第一圆弧面31两端连接的第一平面32,该第二活动轨4包括第二圆弧面41以及与第二圆弧面41两端连接的第二平面42,该第一活动轨3的第一圆弧面31嵌入该第一圆弧槽211内,并可实现周向转动,以便后期转动实现调节角度,进而驱使该第一平面32与滑槽11的上内壁贴合接触,该第二活动轨4的第二圆弧面41嵌入该第二圆弧槽212内,并可实现周向转动,以便后期转动实现调节角度,进而驱使该第二平面42与滑槽11的下内壁贴合接触。其中,所述第一圆弧槽211的两侧并没有贯通滑动部21的前后端面,以此能够限定第一活动轨3不会相对滑动部21前后移动,仅能在周向转动;或者是,该第一圆弧槽211的两侧分别贯通滑动部21的前后端面,而滑台2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通过挡板限定第一活动轨3不会相对滑动部21前后移动,仅能在周向转动。另外,所述第二圆弧槽212的两侧并没有贯通滑动部21的前后端面,以此能够限定第二活动轨4不会相对滑动部21前后移动,仅能在周向转动;或者是,该第二圆弧槽212的两侧分别贯通滑动部21的前后端面,而滑台2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通过挡板限定第二活动轨4不会相对滑动部21前后移动,仅能在周向转动。
第二种装配结构:所述滑动部21上下端面均为斜面,该滑槽11的上下内壁均为斜面,其中,该滑槽11的上下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三圆弧槽和第四圆弧槽;该第一活动轨3包括第一圆弧面31以及与第一圆弧面31两端连接的第一平面32,该第二活动轨4包括第二圆弧面41以及与第二圆弧面41两端连接的第二平面42,该第一活动轨3的第一圆弧面31嵌入该第三圆弧槽内,并可实现周向转动,以便后期转动实现调节角度,进而驱使该第一平面32与滑动部21的上端面贴合接触,该第二活动轨4的第二圆弧面41嵌入该第四圆弧槽内,并可实现周向转动,以便后期转动实现调节角度,进而驱使该第二平面42与滑动部21的下端面贴合接触。其中,所述第三圆弧槽的两侧并没有贯通滑动部21的前后端面,以此能够限定第一活动轨3不会相对滑动部21前后移动,仅能在周向转动;或者是,该第三圆弧槽的两侧分别贯通滑动部21的前后端面,而滑台2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通过挡板限定第一活动轨3不会相对滑动部21前后移动,仅能在周向转动。另外,所述第四圆弧槽的两侧并没有贯通滑动部21的前后端面,以此能够限定第二活动轨4不会相对滑动部21前后移动,仅能在周向转动;或者是,该第四圆弧槽的两侧分别贯通滑动部21的前后端面,而滑台2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通过挡板限定第二活动轨4不会相对滑动部21前后移动,仅能在周向转动。
虽然上述两种装配机构均能够实现通过该第一活动轨3、第二活动轨4填充了滑动部21与滑槽11之间的滑动间隙,达到消除滑动间隙的目的,但是本实施例作为有效地实施例,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上述第一种装配结构。
所述滑动部21包括有一体成型于滑台2下端一侧的第一滑动部201、一体成型于活动块22一侧的第二滑动部202,该活动块22通过螺丝23固定于滑台2下端的另一侧,该第一滑动部201与第二滑动部202相对分布,且第一滑动部201与第二滑动部202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活动轨3、第二活动轨4。也就是说,第二滑动部202成型于活动块22一侧,该活动块22通过螺丝23固定于滑台2下端的另一侧,其便于将第一滑动部201、第二滑动部202以及第一活动轨3、第二活动轨4安装于梁座1上,并且便于第一活动轨3、第二活动轨4的安装。
所述第一活动轨3、第二活动轨4均有耐磨材料一体成型,其能够更好地实现滑动,可降低因磨损而减低运行精度,也可延长维修保养周期。
所述第一活动轨3的第一平面32设置有复数第一储油槽321,通过该第一储油槽321除油,以此能够提高润滑程度,提升运行的顺畅性,便于提高运行精度。所述第二活动轨4的第二平面42设置有复数第二储油槽,通过该第二储油槽除油,以此能够提高润滑程度,提升运行的顺畅性,便于提高运行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将第一活动轨3安装于滑动部21上端面与滑槽11的上内壁之间,将第二活动轨4滑动部21下端面与滑槽11的下内壁之间,由于第一活动轨3、第二活动轨4均可周向转动,以致在装配过程中,该第一活动轨、第二活动轨能够自动对准角度以贴合滑槽的上下内壁,在完成装配后,该第一活动轨3可以紧贴于滑动部21上端面和滑槽11的上内壁,且第二活动轨4也可以紧贴于滑动部21下端面和滑槽11的下内壁,以此达到自动消除该滑动部21与滑槽11之间的滑动间隙的目的,且无需后期通过其它机构进行调节,可降低成本和调节难度,以致能够节省调节时间,提高组装效率,可很好地消除装配公差、误差和间隙:,提高滑动运行的精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其包括梁座(1)和滑台(2),该梁座(1)上设置有滑槽(11),该滑台(2)具有滑动部(21),该滑动部(21)与滑槽(11)配合安装并可相对滑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21)上端面与滑槽(11)的上内壁之间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第一活动轨(3);所述滑动部(21)下端面与滑槽(11)的下内壁之间设置有可周向转动的第二活动轨(4),通过该第一活动轨(3)、第二活动轨(4)与滑槽(11)的上下内壁自动对准角度并贴合,以消除该滑动部(21)与滑槽(11)之间的滑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21)上下端面均为斜面,该滑槽(11)的上下内壁均为斜面,其中,该滑动部(21)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弧槽(211)和第二圆弧槽(212);该第一活动轨(3)包括第一圆弧面(31)以及与第一圆弧面(31)两端连接的第一平面(32),该第二活动轨(4)包括第二圆弧面(41)以及与第二圆弧面(41)两端连接的第二平面(42),该第一活动轨(3)的第一圆弧面(31)嵌入该第一圆弧槽(211)内,该第一平面(32)与滑槽(11)的上内壁贴合接触,该第二活动轨(4)的第二圆弧面(41)嵌入该第二圆弧槽(212)内,该第二平面(42)与滑槽(11)的下内壁贴合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21)上下端面均为斜面,该滑槽(11)的上下内壁均为斜面,其中,该滑槽(11)的上下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三圆弧槽和第四圆弧槽;该第一活动轨(3)包括第一圆弧面(31)以及与第一圆弧面(31)两端连接的第一平面(32),该第二活动轨(4)包括第二圆弧面(41)以及与第二圆弧面(41)两端连接的第二平面(42),该第一活动轨(3)的第一圆弧面(31)嵌入该第三圆弧槽内,该第一平面(32)与滑动部(21)的上端面贴合接触,该第二活动轨(4)的第二圆弧面(41)嵌入该第四圆弧槽内,该第二平面(42)与滑动部(21)的下端面贴合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21)包括有一体成型于滑台(2)下端一侧的第一滑动部(201)、一体成型于活动块(22)一侧的第二滑动部(202),该活动块(22)通过螺丝(23)固定于滑台(2)下端的另一侧,该第一滑动部(201)与第二滑动部(202)相对分布,且第一滑动部(201)与第二滑动部(202)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活动轨(3)、第二活动轨(4)。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轨(3)、第二活动轨(4)均有耐磨材料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轨(3)的第一平面(32)设置有复数第一储油槽(321)。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轨(4)的第二平面(42)设置有复数第二储油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61400.1U CN219549372U (zh) | 2023-03-29 | 2023-03-29 | 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61400.1U CN219549372U (zh) | 2023-03-29 | 2023-03-29 | 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49372U true CN219549372U (zh) | 2023-08-18 |
Family
ID=87734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61400.1U Active CN219549372U (zh) | 2023-03-29 | 2023-03-29 | 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49372U (zh) |
-
2023
- 2023-03-29 CN CN202320661400.1U patent/CN21954937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22360B2 (en) | Roller turret including rollers mounted on support portions of roller shafts, which are eccentric with respect to stud portions fixed in holes in turret body | |
CN110319113B (zh) | 一种轴承 | |
CN219549372U (zh) | 一种自动对准角度的滑动直线模组结构 | |
CN215410018U (zh) | 一种高稳定性盖板式直线模组 | |
JPS6211211B2 (zh) | ||
CN111204572B (zh) | 不锈钢套倒角下料装置 | |
CN221170393U (zh) | 滑动导向机构 | |
CN209740393U (zh) | 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循环变轨箱 | |
CN210290386U (zh) | 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及其连接组件 | |
CN109677999B (zh) | 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循环变轨箱 | |
CN213017288U (zh) | 一种新型直线导轨 | |
CN219413430U (zh) | 一种高精度、一体化左右旋线性模组 | |
CN213017290U (zh) | 一种直线导轨滑块 | |
CN214298252U (zh) | 一种中空玻璃运输装置 | |
CN215999468U (zh) | 加工转机用三轴位移机构 | |
CN215325161U (zh) | 一种连杆输送式蠕动料道 | |
CN221160117U (zh) | 用于真空泵双转轴基准定位的治具 | |
CN211619716U (zh) | 一种具有降噪隔离效果的转动轴 | |
CN220575225U (zh) | 一种数控回转工作台高精度驱动系统 | |
CN212552641U (zh) | 一种运动机构装配平台 | |
CN111403986B (zh) | 一种用于流水线的模具定位组件 | |
CN220600248U (zh) | 一种双滑台高承载直线模组 | |
CN220546015U (zh) | 一种抽屉导轨快拆连接装置 | |
CN216430278U (zh) | 一种稳定性好的一字滑台 | |
CN221916247U (zh) | 一种输送线被动轴挡板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