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9107U - 流体抽吸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抽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9107U
CN219549107U CN202320536572.6U CN202320536572U CN219549107U CN 219549107 U CN219549107 U CN 219549107U CN 202320536572 U CN202320536572 U CN 202320536572U CN 219549107 U CN219549107 U CN 219549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ody
valve plate
linkage rod
bottom end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65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才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5365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9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9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9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流体抽吸装置,包括:缸体,缸体设置有进料嘴和出料嘴;组装于缸体的内腔中的连动杆,连动杆设置有推动部;驱动连动杆在缸体内沿纵长方向往复运动的驱动件;上单向阀,上单向阀包括阀片以及阀板,阀板的外周缘与缸体的内壁相互弹性密封抵接,阀板设有流通孔,连动杆向缸体顶部移动过程带动阀片抵接阀板底面而密封流通孔并进而驱使阀板同步移动,连动杆向缸体底部移动过程中带动阀片离开阀板而使流通孔贯通并由推动部推动阀板同步移动;下单向阀,下单向阀和上单向阀之间形成过渡腔,下单向阀被设置为仅在连动杆带动上单向阀向缸体顶部移动时贯通以供流体自容器流入过渡腔内。本实施例能实现流体的平稳抽吸。

Description

流体抽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流体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流动性较差而腐蚀性较强的流体(例如:胶水或树脂等),由于上述流体不方便直接倾倒,因此,通常借助一种流体抽吸泵抽取;现有的一种流体抽吸泵通常在插入流体的甭管内设置一个单向止回阀防止流体反向流动,但是,发明人在具体实施时发现,由于仅在泵管内设置一个单向止回阀,导致流体无法连续的被抽吸而出,造成抽吸速度较慢,稳定性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抽吸装置,能有效实现流体的平稳抽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抽吸装置,包括:
呈纵长状并以底部对应插入存储有流体的容器内的缸体,所述缸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料嘴和出料嘴;
与所述缸体的纵长方向平行地设于所述缸体的内腔中的连动杆,所述连动杆的靠底端处的侧壁还凸出设置有推动部;
组装于所述缸体顶端外部且输出轴与所述连动杆顶端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连动杆在所述缸体内沿纵长方向往复运动的驱动件;
组装于所述连动杆底端的上单向阀,所述上单向阀包括固定于所述连动杆底端的阀片以及活动套设于所述连动杆上并介于所述阀片与所述推动部之间的阀板,所述阀板的外周缘与所述缸体的内壁相互弹性密封抵接,所述阀板上开设有流通孔,所述阀片和所述推动部相对于所述阀板均具有预定活动行程,所述连动杆向所述缸体顶部移动过程带动所述阀片抵接所述阀板底面而密封所述流通孔并进而驱使所述阀板同步移动,所述连动杆向所述缸体底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阀片离开所述阀板而使所述流通孔贯通并由所述推动部推动所述阀板同步移动;以及
固定于所述缸体的内腔底部且位于所述上单向阀和所述进料嘴之间的下单向阀,所述下单向阀和所述上单向阀之间形成过渡腔,所述下单向阀被设置为仅在所述连动杆带动所述上单向阀向所述缸体顶部移动时贯通以供流体自所述容器流入所述过渡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是组装于所述缸体顶面上的直线动力件,所述直线动力件的输出轴穿过缸体的顶壁伸入所述缸体内而与所述连动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缸体内部还设置有隔离护套,所述隔离护套的顶端与所述缸体的顶壁密封连接,所述隔离护套至少有一段为伸缩管件,所述缸体顶壁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隔离护套的内孔正对的插孔,所述直线动力件的输出轴对应穿过所述插孔插入所述隔离护套内,所述连动杆的顶部插入所述隔离护套内与所述输出轴共轴连接而底端伸出在所述隔离护套外,所述隔离护套的底端与所述连动杆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上单向阀位于所述隔离护套外。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护套包括自所述缸体顶壁内表面朝向缸体底端一体凸出延伸且内孔与所述插孔对正连通的导管以及以顶端对应密封连接于所述导管底端的波纹伸缩管,所述波纹伸缩管的底端与所述连动杆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隔离护套外;或者,所述隔离护套的底端部通过一个硬质材料制成的密封塞与所述连动杆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由所述密封塞构成所述推动部。
进一步的,所述缸体包括:
相对两端贯通的筒体;
组装于所述筒体顶部的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的底部与所述筒体顶部的贯通口对应连通而顶部开设有的开口,所述出料嘴设置于所述缓冲罐的侧壁上;以及
对应活动遮盖所述开口的罐盖,所述驱动件组装于所述罐盖顶面,所述隔离护套连接于所述罐盖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罐盖上在所述插孔的一侧还设置有连通所述插孔与外界大气的通气槽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嘴包括所述筒体底端的贯通口以及开设于所述筒体的底端部的侧壁上的侧进料孔。
进一步的,所述缸体、缓冲罐、罐盖和波纹伸缩管均由防腐蚀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动力件为气缸或直线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连动杆底端组装上单向阀而在上单向阀和所述进料嘴之间组装下单向阀,当驱动件驱动所述连动杆在所述缸体内沿纵长方向往复运动时,利用连动杆带动上单向阀的阀片对应密封和开启阀板的流通孔,实现上单向阀和下单向阀的交替开启,从而使得缸体的流体能持续不断的被抽吸进缸体内并从出料嘴流出,保证抽吸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流体抽吸装置一个可选实施例插入容器内时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流体抽吸装置一个可选实施例阀片初次向缸体顶部移动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流体抽吸装置一个可选实施例阀片向缸体底部移动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流体抽吸装置一个可选实施例阀片后续每次向缸体顶部移动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一种流体抽吸装置,包括:
呈纵长状并以底部对应插入存储有流体的容器A内的缸体1,所述缸体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料嘴10和出料嘴12;
与所述缸体1的纵长方向平行地设于所述缸体1的内腔中的连动杆2,所述连动杆2的靠近底端处的侧壁还凸出设置有推动部20;
组装于所述缸体1顶端外部且输出轴30与所述连动杆2顶端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连动杆2在所述缸体1内沿纵长方向往复运动的驱动件3;
组装于所述连动杆2底端的上单向阀4,所述上单向阀4包括固定于所述连动杆2底端的阀片40以及活动套设于所述连动杆2上并介于所述阀片40与所述推动部20之间的阀板42,所述阀板42的外周缘与所述缸体1的内壁相互弹性密封抵接,所述阀板42上开设有流通孔421,所述阀片40和所述推动部20相对于所述阀板42均具有预定活动行程,所述连动杆2向所述缸体1顶部移动过程带动所述阀片40抵接所述阀板42底面而密封所述流通孔421并进而驱使所述阀板42同步移动,所述连动杆2向所述缸体1底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阀片40离开所述阀板42而使所述流通孔421贯通并由所述推动部20推动所述阀板42同步移动;以及
固定于所述缸体1的内腔底部且位于所述上单向阀4和所述进料嘴12之间的下单向阀5,所述下单向阀5和所述上单向阀4之间形成过渡腔6,所述下单向阀5被设置为仅在所述连动杆2带动所述上单向阀4向所述缸体1顶部移动时贯通以供流体自所述容器A流入所述过渡腔6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连动杆2底端组装上单向阀4而在上单向阀4和所述进料嘴10之间组装下单向阀5,当驱动件3驱动所述连动杆2在所述缸体1内沿纵长方向往复运动时,利用连动杆2带动上单向阀4的阀片40对应密封和开启阀板42的流通孔421,实现上单向阀4和下单向阀5的交替开启,从而使得缸体1的流体能持续不断的被抽吸进缸体1内并从出料嘴12流出,保证抽吸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抽吸装置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如图1所示,将本装置的进料嘴10插入容器A内;然后,启动驱动件3开始工作,如图2所示,驱动件3的输出轴30回缩,驱使连动杆2底端固定的阀片40沿缸体1的纵长方向逐渐靠近缸体1顶部,阀片40抵接所述阀板42底面而密封所述流通孔421并进而驱使所述阀板42同步移动,从而使过渡腔6的内部空间逐渐增大而产生负压,外部大气压将进料嘴10外的流体经由下单向阀5压入过渡腔6内,此时,虽然上单向阀4与缸体1顶部之间的内部空间逐渐减小,但该空间内并不存在流体,故并不存在流体从所述出料嘴12排出;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驱动件3的输出轴30伸长,驱使连动杆2底端固定的阀片40沿缸体1的纵长方向逐渐远离缸体1顶部,阀片40先与阀板42底面脱离抵接从而开启流通孔421,然后,连动杆2底端的推动部20再抵推阀板42靠近下单向阀5,使得过渡腔6的内部空间逐渐减小而上单向阀4与缸体1顶部之间的内部空间逐渐增大,下单向阀5封闭,同时,过渡腔6内的流体被压入上单向阀4与缸体1顶部之间的内部空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驱动件3的输出轴30再次回缩,阀片40沿缸体1的纵长方向逐渐靠近缸体1顶部,此时,由于上单向阀4与缸体1顶部之间的内部空间存在流体,故,当阀片40抵推阀板42使上单向阀4与缸体1顶部之间的内部空间逐渐减小时,上单向阀4与缸体1顶部之间的流体即从所述出料嘴12排出;从此,驱动件3保持输出动力即可使流体持续从出料嘴12泵出。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4所示,通常所述出料嘴12上还连接有出料管121。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驱动件3是组装于所述缸体1顶面上的直线动力件,所述直线动力件3的输出轴30穿过缸体1的顶壁伸入所述缸体1内而与所述连动杆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采用直线动力件,利用直线动力件3的输出轴30直接穿过缸体1的顶壁伸入所述缸体1内而与所述连动杆2固定连接,组装方便。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旋转电机等旋转动力件,再配合相应的动力转换机构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也同样可实现驱动所述连动杆2在缸体1内直线往复运动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直线动力件3为气缸或直线电机。本实施例中,采用气缸或直线电机都能有效的输出直线动力,从而实现流体的抽吸。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缸体1内部还设置有隔离护套14,所述隔离护套14的顶端与所述缸体1的顶壁密封连接,所述隔离护套14至少有一段为伸缩管件,所述缸体1顶壁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隔离护套14的内孔正对的插孔15,所述直线动力件3的输出轴30对应穿过所述插孔插入所述隔离护套14内,所述连动杆2的顶部插入所述隔离护套14内与所述输出轴30共轴连接而底端伸出在所述隔离护套14外,所述隔离护套14的底端与所述连动杆2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上单向阀4位于所述隔离护套14外。本实施例中,还通过在缸体1内设置隔离护套14,对应将直线动力件3的输出轴30和连动杆2的顶部插入所述隔离护套14,隔离护套14能有效的保护内侧输出轴30,避免抽吸的流体堵塞和腐蚀输出轴30,而且隔离护套14至少有一段为伸缩管件,方便连动杆2的升降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隔离护套14包括自所述缸体1顶壁内表面朝向缸体1底端一体凸出延伸且内孔与所述插孔15对正连通的导管141以及以顶端对应密封连接于所述导管141底端的波纹伸缩管143,所述波纹伸缩管143的底端与所述连动杆2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隔离护套14包括导管141和波纹伸缩管143,结构相对简单,能有效的保护直线动力件3的输出轴30,且方便组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推动部20位于所述隔离护套14外;或者,所述隔离护套14的底端部通过一个硬质材料制成的密封塞与所述连动杆2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由所述密封塞构成所述推动部20。本实施例中,将推动部20设置在隔离护套14外,或者直接采用密封连接隔离护套14和连动杆2的密封塞,都能方便连动杆2推动阀板42。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缸体1包括:
相对两端贯通的筒体16;
组装于所述筒体16顶部的缓冲罐17,所述缓冲罐17的底部与所述筒体16顶部的贯通口对应连通而顶部开设有的开口,所述出料嘴12设置于所述缓冲罐17的侧壁上;以及
对应活动遮盖所述开口的罐盖18,所述驱动件3组装于所述罐盖18顶面,所述隔离护套14连接于所述罐盖18内壁上。
本实施例中,缸体1采用筒体16、缓冲罐17和罐盖18组装而成,方便往缸体1内部组装上单向阀4、下单向阀5等结构,拆装和维护都相对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罐盖18上在所述插孔15的一侧还设置有连通所述插孔15与外界大气的通气槽孔181。本实施例中,还通过设置通气槽孔181,当波纹伸缩管143在连动杆2带动下伸缩运动时,波纹伸缩管143的内腔实际进行吸气和排气,此时,通过设置通气槽孔181,使波纹伸缩管143的内腔可经由导管141内孔和通气槽孔181连通至外部大气,从而实现吸气和排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进料嘴10包括所述筒体16底端的贯通口101以及开设于所述筒体16的底端部的侧壁上的侧进料孔103。本实施例中,进料嘴10包括贯通口101和侧进料孔103,当筒体16底端插入容器A底部而致使贯通口101被堵塞时,还能利用侧进料孔103实现流体的流入,有利于提高抽吸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缸体1、缓冲罐17、罐盖18和波纹伸缩管143均由防腐蚀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上述各结构件采用防腐蚀材料制成,避免使用时被所抽吸的流体所腐蚀,提高使用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流体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抽吸装置包括:
呈纵长状并以底部对应插入存储有流体的容器内的缸体,所述缸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料嘴和出料嘴;
与所述缸体的纵长方向平行地设于所述缸体的内腔中的连动杆,所述连动杆的靠底端处的侧壁还凸出设置有推动部;
组装于所述缸体顶端外部且输出轴与所述连动杆顶端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连动杆在所述缸体内沿纵长方向往复运动的驱动件;
组装于所述连动杆底端的上单向阀,所述上单向阀包括固定于所述连动杆底端的阀片以及活动套设于所述连动杆上并介于所述阀片与所述推动部之间的阀板,所述阀板的外周缘与所述缸体的内壁相互弹性密封抵接,所述阀板上开设有流通孔,所述阀片和所述推动部相对于所述阀板均具有预定活动行程,所述连动杆向所述缸体顶部移动过程带动所述阀片抵接所述阀板底面而密封所述流通孔并进而驱使所述阀板同步移动,所述连动杆向所述缸体底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阀片离开所述阀板而使所述流通孔贯通并由所述推动部推动所述阀板同步移动;以及
固定于所述缸体的内腔底部且位于所述上单向阀和所述进料嘴之间的下单向阀,所述下单向阀和所述上单向阀之间形成过渡腔,所述下单向阀被设置为仅在所述连动杆带动所述上单向阀向所述缸体顶部移动时贯通以供流体自所述容器流入所述过渡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是组装于所述缸体顶面上的直线动力件,所述直线动力件的输出轴穿过缸体的顶壁伸入所述缸体内而与所述连动杆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部还设置有隔离护套,所述隔离护套的顶端与所述缸体的顶壁密封连接,所述隔离护套至少有一段为伸缩管件,所述缸体顶壁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隔离护套的内孔正对的插孔,所述直线动力件的输出轴对应穿过所述插孔插入所述隔离护套内,所述连动杆的顶部插入所述隔离护套内与所述输出轴共轴连接而底端伸出在所述隔离护套外,所述隔离护套的底端与所述连动杆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上单向阀位于所述隔离护套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护套包括自所述缸体顶壁内表面朝向缸体底端一体凸出延伸且内孔与所述插孔对正连通的导管以及以顶端对应密封连接于所述导管底端的波纹伸缩管,所述波纹伸缩管的底端与所述连动杆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流体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隔离护套外;或者,所述隔离护套的底端部通过一个硬质材料制成的密封塞与所述连动杆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由所述密封塞构成所述推动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包括:
相对两端贯通的筒体;
组装于所述筒体顶部的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的底部与所述筒体顶部的贯通口对应连通而顶部开设有的开口,所述出料嘴设置于所述缓冲罐的侧壁上;以及
对应活动遮盖所述开口的罐盖,所述驱动件组装于所述罐盖顶面,所述隔离护套连接于所述罐盖内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盖上在所述插孔的一侧还设置有连通所述插孔与外界大气的通气槽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嘴包括所述筒体底端的贯通口以及开设于所述筒体的底端部的侧壁上的侧进料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缓冲罐、罐盖和波纹伸缩管均由防腐蚀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动力件为气缸或直线电机。
CN202320536572.6U 2023-03-13 2023-03-13 流体抽吸装置 Active CN219549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6572.6U CN219549107U (zh) 2023-03-13 2023-03-13 流体抽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6572.6U CN219549107U (zh) 2023-03-13 2023-03-13 流体抽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9107U true CN219549107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7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6572.6U Active CN219549107U (zh) 2023-03-13 2023-03-13 流体抽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9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00386B2 (en) Plunger, hydraulic end and plunger pump
EP1813810B1 (en) Plunger pump with atmospheric bellows
CN106654142A (zh) 注液装置
CN219549107U (zh) 流体抽吸装置
KR100358316B1 (ko) 왕복액체펌프
CN108644088A (zh) 一种液压泥浆泵
CN108691737B (zh) 一种液压驱动的往复式泥浆泵
CN114542427B (zh) 一种零吸入压头低温液体泵
CN217898095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输送装置
KR100383826B1 (ko) 플런저 펌프의 밸브구조
CN201109583Y (zh) 一种带抽真空装置的保鲜盒
CN216111151U (zh) 一种电机直驱压裂装置
CN219344896U (zh) 活塞泵组件
CN213360639U (zh) 基于液压缸用抽料装置
CN220319743U (zh) 一种磁力驱动柱塞泵
CN213627888U (zh) 一种往复泵
CN115182872B (zh) 一种容积式活塞泵
CN220168086U (zh) 一种自制型单向双泵
CN219974751U (zh) 小剂量多级柱塞泵
CN211598976U (zh) 一种小型柱塞泵
CN114687998B (zh) 用于真空腔体的气体抽吸装置
CN211549940U (zh) 一种隔膜油泵
CN109944778B (zh) 一种具有防止隔膜囊压瘪功能的隔膜泵
CN218564062U (zh) 液压缸竖置u夹结构
CN110985326B (zh) 一种往复式柱塞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