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5665U - 大容积罐式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大容积罐式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5665U
CN219545665U CN202223506734.6U CN202223506734U CN219545665U CN 219545665 U CN219545665 U CN 219545665U CN 202223506734 U CN202223506734 U CN 202223506734U CN 219545665 U CN219545665 U CN 219545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reinforcing
frame
arc section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067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光
季国祥
孟庆国
陈晓春
肖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ji An Ruih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ji An Rui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ji An Ruih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ji An Rui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067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5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5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5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包括框架、罐体以及加强件;罐体包括筒体、以及设置于筒体两端的两个封头;筒体的横截面包括多段依次连接并平滑过渡的圆弧段;多段圆弧段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圆弧段、横向相对设置的第二圆弧段、以及连接在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之间的第三圆弧段。筒体的非圆结构、以及第二圆弧段横向的最外侧向内凹设形成有凹腔,以筒第二圆弧段的凹腔外的部分能够更加的靠近框架的外侧面,以使得筒体在框架的围合范围内具有更大的容积。凹腔的设置以及凹腔内加强梁的设置,能够增强筒体的结构强度,筒体内不需要设置其它加强结构,有效的保证罐体内部的光滑度,方便对罐体内部的清洗。

Description

大容积罐式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容积罐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现代物流业中常用的一种运输工具,而大容积罐式集装箱作为其中的一类被广泛应用,尤其应用于运装各种液态、气态以及粉末状物体。大容积罐式集装箱通常包括罐体和框架,罐体设置在框架内。
最常见的罐箱一般都采用长圆结构罐体。长圆体结构罐体一般由圆形截面的筒体、两端的半椭球形封头形成密闭的容器,在筒体上布置几组环形外加强圈组成。罐体是安装于大容积罐式集装箱框架内的罐体容器,由于大容积罐式集装箱框架的外形尺寸已经明确规定,罐体内置于长方体的框架之内,不允许突出框架范围。由于罐箱框架的外形尺寸已经明确规定,罐体内置不允许突出框架范围;加强圈布置在筒体外部,也会阻碍容积的增加。
基于通用罐箱的缺点,相关技术中设计了一种非圆截面罐体。该罐体采用八面弧首尾相连方圆结构截面的筒体,与通用圆形截面筒体相比,更有效的利用了框架的空间,增加了容积。采用内加强圈结构,加强筒体的同时,不占用框架空间,有效的增加了容积。但是,该罐体结构虽然有效的增加了容积,但内部的加强圈凸出的高度过多,使罐体内部不平顺,无法自动清洗,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容积罐式集装箱,以在保证罐体有效容器的基础上,方便罐体的清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包括框架、罐体以及加强件;罐体固定于所述框架内;所述罐体包括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两端的两个封头;所述筒体沿纵向延伸,两个所述封头分别密封连接在所述筒体纵向的两端;所述筒体的横截面包括多段依次连接并平滑过渡的圆弧段;多段圆弧段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圆弧段、横向相对设置的第二圆弧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之间的第三圆弧段;所述第三圆弧段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二圆弧段横向的最外侧向内凹设形成有凹腔;所述凹腔沿纵向延伸;加强件包括沿所述筒体的周向延伸的外加强筋、以及沿纵向延伸的加强梁;所述外加强筋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外周,并位于所述框架内;所述加强梁固定在所述凹腔内,并位于所述框架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腔在上下方向的截面为圆弧形,且所述凹腔的上下两边缘圆弧过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加强筋为环形结构,且内侧边贴合在所述筒体的外周上;所述外加强筋部分位于所述凹腔内,并贴合于所述凹腔的侧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加强筋凸出于所述筒体的高度配置为:随所述筒体的外侧面和所述框架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加强筋包括两沿纵向间隔的翼板、以及连接在两所述翼板的背向所述筒体一侧的外圈;两所述翼板的内侧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外周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腔沿纵向延伸至靠近所述筒体的纵向两端的边缘,所述加强梁纵向的两端靠近所述筒体的边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加强筋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外加强筋沿纵向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梁沿纵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梁沿纵向延伸,相邻所述加强梁分别连接在同一所述外加强筋的纵向两侧面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还包括固定在筒体的外侧面的多个加强杆,多个所述加强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的纵向的两端;所述加强杆纵向的一端抵接并固定于所述框架,另一端抵接并固定于纵向最外侧的所述外加强筋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杆于所述筒体的纵向每一端均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加强杆在竖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加强梁在竖向上位于两根所述加强杆之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筒体的非圆结构、以及第二圆弧段横向的最外侧向内凹设形成有凹腔,以筒第二圆弧段的凹腔外的部分能够更加的靠近框架的外侧面,以使得筒体在框架的围合范围内具有更大的容积。凹腔的设置以及凹腔内加强梁的设置,能够增强筒体的结构强度,筒体内不需要设置其它加强结构,有效的保证罐体内部的光滑度,方便对罐体内部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实施例的横向方向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实施例的纵向方向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框架未示出。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实施例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处的断面图。
图6是图3中B处的断面图。
图7是图3中C处的断面图。
图8是图6中D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E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6中F-F处的断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外加强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外加强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外加强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外加强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外加强筋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外加强筋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框架;200、罐体;210、筒体;211、第一圆弧段;212、第二圆弧段;213、第三圆弧段;214、凹腔;220、封头;300、加强件;310、外加强筋;311、翼板;312、外圈;320、加强梁;330、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基于通用罐箱的缺点,相关技术中设计了一种非圆截面罐体。该罐体采用八面弧首尾相连方圆结构截面的筒体,与通用圆形截面筒体相比,更有效的利用了框架的空间,增加了容积;采用内加强圈结构,加强筒体的同时,不占用框架空间,有效的增加了容积。但是,该罐体结构虽然有效的增加了容积,但内部的加强圈凸出的高度过多,使罐体内部不平顺,无法自动清洗,使用不便。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容积罐式集装箱,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罐体集装箱包括框架以及设置于框架内的罐体。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申请中以罐体的长度方向为纵向方向,水平面内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为横向方向。朝向罐体内的方向为内,背向罐体内的方向为外。竖向方向为上下方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实施例的横向方向的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实施例的纵向方向的视图。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包括框架100、设置于框架100内的罐体200、以及设置于罐体200上的加强件300。罐体200用于盛装和运输介质,框架100设置于罐体200外,以支撑和保护罐体200,有效的避免罐体200受到撞击。加强件300固定在罐体200上,增强罐体200的结构强度。
框架100大致呈长方体结构。具体的,框架100的外侧面依次围合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四个侧面。框架100包括沿纵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框、以及连接于两端框底部之间的多根侧梁。两端框为矩形结构,侧梁沿纵向延伸。侧梁设置为四根,侧梁纵向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个框架100的转角处。
四根侧梁构成框架100的长方体形状的沿长度方向的四条棱,其大致沿与罐体200的纵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罐体200位于四根侧梁的四条棱围成的空间内。罐体200固定并承载于侧梁上。端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角件,用于大容积罐式集装箱的起吊、搬运、固定和堆码等。
框架100的结构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框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相关技术中框架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罐体200固定并承载于框架100内,罐体200的外周不超出框架100。罐体200为大容积罐式集装箱提供承载空间,以用于盛装介质。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框架未示出。图4是本实用新型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实施例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至图4,罐体200固定于框架100内,罐体200包括筒体210、以及设置于筒体210两端的两个封头220;筒体210沿纵向延伸,两个封头220分别密封连接在筒体210纵向的两端,而在两个封头220和筒体210之间围合形成用于盛装介质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罐体200上还是设置有相应的开口和管路,以用于向罐体200内冲入介质或者罐体200向外释放介质。
筒体210的横截面为非圆截面。筒体210的横截面包括多段依次连接并平滑过渡的圆弧段;多段圆弧段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圆弧段211、横向相对设置的第二圆弧段212、以及连接在第一圆弧段211和第二圆弧段212之间的第三圆弧段213;第三圆弧段213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圆弧段211和第二圆弧段212的曲率半径;第二圆弧段212横向的最外侧向内凹设形成有凹腔214。凹腔214的设置以使得第二圆弧段212的局部向内凹设,以筒第二圆弧段212于凹腔214外的部分能够更加的靠近框架100的外侧面,以使得筒体210在框架100的围合范围内具有更大的容积。筒体210构造使得筒体210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以筒体210的宽度为直径的圆的面积,由此,在筒体210长度一定的前提下,可以增加筒体210所围成的空间,也即增加了罐体200的容积。
第三圆弧段213设置为四个,第三圆弧段213设置于罐体200的四个对角处,也即四个第三圆弧段213分别位于筒体210的横截面的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和右下方。第三圆弧段213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圆弧段211和第二圆弧段212的曲率半径,从而使得罐体200的四个对角更加靠近长方体框架100的四个棱边,以使得在框架100的范围内,罐体200具有更大容器。
第三圆弧段213具有三种圆弧段之间的最小直径,其主要用于将相邻的第一圆弧段211和第二圆弧段212圆滑连接起来。这样能够使筒体210的表面较为圆滑,避免了在承受内、外载荷时的应力集中,进一步提高了罐体200的承载能力;多段弧面圆滑连接而成的筒体210能够充分地利用框架100内有限的尺寸空间,保证了罐体200的容积的最大化;另外,圆滑的圆弧在加工时成型较为容易,简化了加工工序。可以理解,筒体210的横截面也可以由除圆弧以外的曲线圆滑连接形成,例如由抛物线和圆滑连接各段抛物线的弧形形成。
第二圆弧段212横向的最外侧向内凹设形成有凹腔214,以使得第二圆弧段212的其它部位能够更加靠近框架100的外侧面,罐体200横向方向具有更大的宽度,使得罐体200具有更大的容积。
筒体210可以由一块完整的板料经过连续折弯形成各个弧面部分,然后对相邻的侧边焊接即可成型。这样,筒体210在轴向上只有一道焊缝,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罐体200在使用中发生泄漏的危险性,提高了罐体200工作时的可靠性。并且,一体成型的筒体210的抗载荷能力较高,从而可以减少加固件的使用数量,进而减轻了罐体200的自重,有效地提高了大容积罐式集装箱的承载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圆弧段212作为一个单独的板料,第二圆弧段212上冲压形成凹腔214后,第二圆弧段212和筒体210上的其它结构焊接,从而方便第二圆弧段212的设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罐体,相比圆形截面的罐体,本实施方式中罐体200的容积得到有效提升,然而抗压能力却降低,当承受较大的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压力时,容易产生变形。第二圆弧段212上的在罐体200上设置加强件300以及第二圆弧段212上形成的凹腔214,均能够增强罐体200的结构强度,有效的避免筒体210的横截面由于压力的作用而变形。
图5是图3中A处的断面图。
参阅图1至图5,凹腔214沿纵向延伸,凹腔214沿纵向延伸至靠近筒体210的纵向两端的边缘。
凹腔214的纵向两端的端部和筒体210的边缘具有间隔,以使得凹腔214的纵向两端未延伸至筒体210的边缘,从而方便筒体210纵向的边缘和封头220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圆弧段212上凹腔214的设置,增强了第二圆弧段212的结构强度。凹腔214在上下方向上的截面为圆弧形,且凹腔214的上下两边缘圆弧过渡,从而使得第二圆弧段212的内侧对应凹腔214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从而保证了第二圆弧段212内侧的光滑度和平顺度,有效保证了筒体210内侧的光滑度,方便对筒体210自动清洗。
图6是图3中B处的断面图。图7是图3中C处的断面图。图8是图6中D处的放大图。图9是图7中E处的放大图。图10是图6中F-F处的断面图。
参阅图1至图10,加强件300包括沿筒体210的周向延伸的外加强筋310、以及沿纵向延伸的加强梁320;外加强筋310固定在筒体210的外周,并位于框架100内;加强梁320固定在凹腔214内,并位于框架100内。
外加强筋310为环形结构,且内侧边贴合在筒体210的外周上;外加强筋310部分位于凹腔214内,并贴合于凹腔214的侧壁。凹腔214的设置,以在保证筒体210具有更大的容积的基础上,外加强筋310在靠近第二圆弧段212的最外侧的部分不需要断开,以保证外加强筋310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对筒体210的支撑,增强筒体210的结构强度。
外加强筋310的外侧面水平设置的水平面、竖向设置的竖向面、以及连接在水平面和竖向面之间的圆弧面;水平面分别靠近框架100的上下表面;竖向面分别靠近框架100的左右侧面,从而在保证外加强筋310具有足够高度的情况下保证外加强筋310的平滑过渡,保证外加筋的结构强度,有效避免外加强筋310的局部应力过大。
本实施例中,外加强筋310包括两沿纵向间隔的翼板311、以及连接在两翼板311的背向筒体210一侧的外圈312。两翼板311的内侧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在筒体210的外周上。两翼板311焊接在筒体210的外周上。
由于罐体200截面为非圆结构,承受压力载荷时各部位受力并不均匀,为达到最经济的效果,外加强圈的截面高度也随罐体200受力变化而设计成渐变的结构。
外加强筋310凸出于筒体210的高度随筒体210的外侧面和框架100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而变化,即筒体210的外侧面和框架100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长时,外加强筋310的翼板311的高度大,增强外加强筋310的结构强度,充分利用罐体200外侧和框架100的外侧面之间的空间来增强对罐体200的支撑。
本实施例中,外加强筋310凸出于筒体210的高度配置为:随筒体210的外侧面和框架100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筒体210的外侧面和框架100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的减小而减小。即筒体210的外侧面和框架100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长时,外加强筋310的翼板311的高度大,增强外加强筋310的结构强度,充分利用罐体200外侧和框架100的外侧面之间的空间。
外加强筋310设置为多个,多个外加强筋310沿纵向间隔设置,以保证罐体200的结构强度。
加强梁320固定在凹腔214内,凹腔214内加强梁320的设置,能够增强筒体210的结构强度,筒体210内不需要设置其它加强结构,有效的保证罐体200内部的光滑度,方便对罐体200内部的清洗。
本实施例中,凹腔214沿纵向延伸至靠近筒体210的纵向两端的边缘,加强梁320纵向的两端靠近筒体210的边缘,从而保证加强梁320对筒体210的支撑,保证罐体200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加强梁320沿纵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梁320沿纵向延伸,相邻加强梁320分别连接在同一外加强筋310的纵向两侧面上,从而使得加强梁320的设置,不会影响外加强筋310的设置,以方便加强梁320的加工以及在筒体210上的连接。相邻加强梁320分别连接在同一外加强筋310的纵向两侧面上,以增强加强梁320以及外加强筋310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件300还包括固定在筒体210的外侧面的多个加强杆330,多个加强杆330分别设置在筒体210的纵向的两端;加强杆330纵向的一端抵接并固定于框架100,另一端抵接并固定于纵向最外侧的外加强筋310上,加强杆330在筒体210上的设置,增强了筒体210的结构强度。
同时,通过加强杆330连接外加强筋310、筒体210以及框架100,以使得筒体210的两端和框架100连接为一体,增强了罐体200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加强杆330于筒体210的纵向每一端均设置有两根;两根加强杆330在竖向上间隔设置,加强梁320在竖向上位于两根加强杆330之间。加强杆330在竖向上和加强梁320之间具有间隔,从而使得加强杆330避位第二圆弧段212的最外侧,从而保证在筒体210上设置加强杆330时,有效的保证加强杆330不会超出框架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杆330于筒体210的纵向每一端均设置有多根,如三根、四根以及五根等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外加强筋310、加强梁320以及加强杆330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筒体210上。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外加强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外加强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外加强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外加强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外加强筋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外加强筋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1至图16,本实施例中,外加强筋310包括两沿纵向间隔的翼板311、以及连接在两翼板311的背向筒体210一侧的外圈3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加强筋310的水平截面为半椭圆形、梯形、“V”字形、“U”字形、“T”字形、“L”字形、或“工”字形。
本实用新型中,筒体210的非圆结构、以及第二圆弧段212横向的最外侧向内凹设形成有凹腔214,以筒第二圆弧段212的凹腔214外的部分能够更加的靠近框架100的外侧面,以使得筒体210在框架100的围合范围内具有更大的容积。凹腔214的设置以及凹腔214内加强梁320的设置,能够增强筒体210的结构强度,筒体210内不需要设置其它加强结构,有效的保证罐体200内部的光滑度,方便对罐体200内部的清洗。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罐体,其固定于所述框架内;所述罐体包括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两端的两个封头;所述筒体沿纵向延伸,两个所述封头分别密封连接在所述筒体纵向的两端;所述筒体的横截面包括多段依次连接并平滑过渡的圆弧段;多段圆弧段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圆弧段、横向相对设置的第二圆弧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之间的第三圆弧段;所述第三圆弧段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二圆弧段横向的最外侧向内凹设形成有凹腔;所述凹腔沿纵向延伸;
加强件,包括沿所述筒体的周向延伸的外加强筋、以及沿纵向延伸的加强梁;所述外加强筋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外周,并位于所述框架内;所述加强梁固定在所述凹腔内,并位于所述框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在上下方向的截面为圆弧形,且所述凹腔的上下两边缘圆弧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筋为环形结构,且内侧边贴合在所述筒体的外周上;所述外加强筋部分位于所述凹腔内,并贴合于所述凹腔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筋凸出于所述筒体的高度配置为:随所述筒体的外侧面和所述框架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筋包括两沿纵向间隔的翼板、以及连接在两所述翼板的背向所述筒体一侧的外圈;两所述翼板的内侧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外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沿纵向延伸至靠近所述筒体的纵向两端的边缘,所述加强梁纵向的两端靠近所述筒体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筋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外加强筋沿纵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沿纵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梁沿纵向延伸,相邻所述加强梁分别连接在同一所述外加强筋的纵向两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还包括固定在筒体的外侧面的多个加强杆,多个所述加强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的纵向的两端;所述加强杆纵向的一端抵接并固定于所述框架,另一端抵接并固定于纵向最外侧的所述外加强筋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容积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于所述筒体的纵向每一端均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加强杆在竖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加强梁在竖向上位于两根所述加强杆之间。
CN202223506734.6U 2022-12-27 2022-12-27 大容积罐式集装箱 Active CN219545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6734.6U CN219545665U (zh) 2022-12-27 2022-12-27 大容积罐式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6734.6U CN219545665U (zh) 2022-12-27 2022-12-27 大容积罐式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5665U true CN219545665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4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06734.6U Active CN219545665U (zh) 2022-12-27 2022-12-27 大容积罐式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56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83673A (en) Container tank
WO2010135961A1 (zh) 一种罐式集装箱、其罐体以及该罐体的加工方法
CN107226291B (zh) 罐式集装箱
US20230204160A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shortened cryogenic transport trailer
CN219545665U (zh) 大容积罐式集装箱
WO2014094630A1 (zh) 罐体及罐式集装箱
CN215515079U (zh) 一种应用于公铁海联运的罐式集装箱
CN210365278U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集装箱
RU179806U1 (ru) Контейнер-цистерна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и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жидкостей
CN109335349A (zh) 用于罐式集装箱的支撑装置
CN117917365A (zh) 大容积罐式集装箱
CN107035964A (zh) 罐式集装箱
CN2790965Y (zh) 一种罐式集装箱
CN218987631U (zh) 一种非圆截面液体货物罐式集装箱
CN220484187U (zh) 罐式集装箱
CN211593740U (zh) 罐式集装箱
CN209112804U (zh) 用于罐式集装箱的支撑装置
EP3792200B1 (en) Tank container
CN210972370U (zh) 罐式集装箱
CN210150007U (zh) 一种罐式集装箱
CN214778200U (zh) 罐式集装箱
CN116374438A (zh) 一种非圆截面液体货物罐式集装箱
CN203381685U (zh) 一种堆高机车架
CN114379946B (zh) 一种用于大容积罐体的内部补强结构及罐体
CN217171782U (zh) 一种集装箱的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