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5502U - 装配式集成管束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集成管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5502U
CN219535502U CN202320353012.7U CN202320353012U CN219535502U CN 219535502 U CN219535502 U CN 219535502U CN 202320353012 U CN202320353012 U CN 202320353012U CN 219535502 U CN219535502 U CN 219535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curve
cover
protection box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530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heng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heng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heng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heng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530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5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5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5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装配式集成管束,由直线防护盒、直线防护盖、弯道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盖构成,所述弯道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盖分别由弯曲盒、衔接盒和弯曲盖、衔接盖构成,衔接盒和衔接盖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衔接盒和两个衔接盖的相对面分别与弯曲盒和弯曲盖的两侧固定连接,直线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盒的内部均设置有可对线束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由第一限位卡、第二限位卡、拉簧和滑块构成,直线防护盖和弯道防护盖的表面均设置有可与直线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盒装配为一体的第一装配组件。其优点在于,该装置可在直线防护盒与弯道防护盒内安装多组线束,并可对线束进行限位,从而可使在同一区域进行多组线束安装时,减小了空间占用率。

Description

装配式集成管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布线电缆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装配式集成管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7113864U公开了一种管线一体式布线电缆。所述管线一体式布线电缆包括两根或者三根金属导线,每一根所述金属导线的周缘包覆有第一外皮,所述第一外皮的周缘包覆有第二外皮,所述第二外皮将所述多个第一外皮裹紧并形成布线电缆主体,所述第二外皮的一侧设有强力胶贴,所述第二外皮的上还设有固定耳。
上述专利虽然解决了续接、分支和转角的问题,可牢固地依附在物体上,且具有管线一体、体积小、美观、布线方便、实用性好等优点,但是上述专利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该装置将金属导线与第二外皮设置为一体式,在装修过程中若需要在同一个位置排布多组线束时,则需要安装多个该装置,因此会导致过多的第二外皮过于占用空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在针对同一区域进行多组线束安装时可减小空间占用率的装配式集成管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装配式集成管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装配式集成管束,由直线防护盒、直线防护盖、弯道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盖构成,
所述直线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盒的内底壁均开设有螺丝孔,弯道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盖分别由弯曲盒、衔接盒和弯曲盖、衔接盖构成,衔接盒和衔接盖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衔接盒和两个衔接盖的相对面分别与弯曲盒和弯曲盖的两侧固定连接,直线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盒的内部均设置有可对线束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由第一限位卡、第二限位卡、拉簧和滑块构成,直线防护盖和弯道防护盖的表面均设置有可与直线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盒装配为一体的第一装配组件,弯道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盖的两端均设置有可与直线防护盖和直线防护盒装配为一体的第二装配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直线防护盒和衔接盒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顶壁开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动槽,拉簧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卡分别固定安装在直线防护盒和衔接盒的内壁,滑块的上端穿过滑动槽并与第二限位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的形状设置为凵字型,第一限位卡由三个圆弧卡块构成,第二限位卡的表面开设有三个圆弧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盖和弯曲盒均由橡胶制成,直线防护盖、直线防护盒、衔接盖和衔接盒均由塑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装配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直线防护盖和弯道防护盖下表面的装配卡扣,直线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盒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与装配卡扣相适配的卡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装配组件包括均固定安装在弯道防护盖和弯道防护盒两侧面的限位块,直线防护盖的内顶壁和直线防护盒的内底壁均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且限位块的形状设置为L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装配式集成管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装配式集成管束,通过设置限位组件,拉动第二限位卡,使第一限位卡和第二限位卡之间的间距变大,接着将多组线束均放置在直线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盒内底壁的第一限位卡内,之后松动第二限位卡,利用拉簧复位的弹簧力驱使第二限位卡下降,从而可将多组线束夹持在第一限位卡和第二限位卡之间,之后利用第一装配组件将直线防护盖和弯道防护盖分别安装在直线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盒表面,从而可对多组线束进行固定,对比现有技术,该装置可在直线防护盒与弯道防护盒内安装多组线束,并可对线束进行限位,从而可使在同一区域进行多组线束安装时,减小了空间占用率。
2、该装配式集成管束,通过设置第一装配组件和第二装配组件,当线束夹持在直线防护盒与弯道防护盒内后,将弯道防护盒与弯道防护盖两侧的限位块分别卡入直线防护盒与直线防护盖内壁的限位槽内,接着将直线防护盖和弯道防护盖上的装配卡扣分别卡在直线防护盒与弯道防护盒表面的卡槽内,从而可将直线防护盒、直线防护盖、弯道防护盒和弯道防护盖装配为一体,该装置采用装配式设计,方便了线束的安装和维护。
3、该装配式集成管束,通过设置弯曲盒和弯曲盖,利用橡胶制成的弯曲盒与弯曲盖,从而可使该装置具有较强的弯曲性,在对转角位置处理时,可将弯曲盒与弯曲盖弯曲成与转角适配的弧度,从而方便了转角位置的过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直线防护盖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直线防护盒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线防护盒、2直线防护盖、3弯道防护盒、4弯道防护盖、5弯曲盒、6弯曲盖、7衔接盒、8衔接盖、9第一限位卡、10第二限位卡、11拉簧、12滑块、13装配卡扣、1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装配式集成管束,由直线防护盒1、直线防护盖2、弯道防护盒3和弯道防护盖4构成,直线防护盒1和弯道防护盒3的内底壁均开设有螺丝孔,利用外部螺丝穿过螺丝孔,从而可将该装置利用外部螺丝固定在安装区。
弯道防护盒3和弯道防护盖4分别由弯曲盒5、衔接盒7和弯曲盖6、衔接盖8构成,衔接盒7和衔接盖8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衔接盒7和两个衔接盖8的相对面分别与弯曲盒5和弯曲盖6的两侧固定连接。
直线防护盒1和弯道防护盒3的内部均设置有可对线束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由第一限位卡9、第二限位卡10、拉簧11和滑块12构成,滑块12的形状设置为凵字型,直线防护盒1和衔接盒7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顶壁开设有供滑块12滑动的滑动槽,滑块12的表面与安装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拉簧11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拉簧11的另一端与滑块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卡9分别固定安装在直线防护盒1和衔接盒7的内底壁,第一限位卡9由三个圆弧卡块构成,滑块12的上端穿过滑动槽并与第二限位卡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限位卡10的表面开设有三个圆弧槽。
拉簧11在初始位置时可驱使第一限位卡9和第二限位卡10接触,由于第一限位卡9由三个圆弧卡块构成,因此可在三个圆弧卡块内分别放置线束的火线、零线和地线,当需要安装线束时,拉动第二限位卡10,使第一限位卡9和第二限位卡10之间的间距变大,此时拉簧11处于张开状态,接着将多组线束均放置在直线防护盒1和弯道防护盒3内底壁的第一限位卡9内,之后松动第二限位卡10,利用拉簧11复位的弹簧力驱使第二限位卡10下降,从而可将多组线束夹持在第一限位卡9和第二限位卡10之间,对比现有技术,该装置可在直线防护盒1与弯道防护盒3内安装多组线束,并可对线束进行限位,从而可使在同一区域进行多组线束安装时,减小了空间占用率。
弯道防护盒3和弯道防护盖4的两端均设置有可与直线防护盖2和直线防护盒1装配为一体的第二装配组件,第二装配组件包括均固定安装在弯道防护盖4和弯道防护盒3两侧面的限位块14,直线防护盖2的内顶壁和直线防护盒1的内底壁均开设有与限位块14相适配的限位槽,且限位块14的形状设置为L型。
直线防护盖2和弯道防护盖4的表面均设置有可与直线防护盒1和弯道防护盒3装配为一体的第一装配组件,第一装配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直线防护盖2和弯道防护盖4下表面的装配卡扣13,直线防护盒1和弯道防护盒3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与装配卡扣13相适配的卡槽。
当线束夹持在直线防护盒1与弯道防护盒3内后,将弯道防护盒3与弯道防护盖4两侧的限位块14分别卡入直线防护盒1与直线防护盖2内壁的限位槽内,接着将直线防护盖2和弯道防护盖4上的装配卡扣13分别卡在直线防护盒1与弯道防护盒3表面的卡槽内,从而可将直线防护盒1、直线防护盖2、弯道防护盒3和弯道防护盖4装配为一体,利用限位块14和限位槽的配合可避免弯道防护盒3和弯道防护盖4与直线防护盒1和直线防护盖2脱离,该装置采用装配式设计,方便了线束的安装和维护。
弯曲盖6和弯曲盒5均由橡胶制成,直线防护盖2、直线防护盒1、衔接盖8和衔接盒7均由塑料制成,利用橡胶制成的弯曲盒5与弯曲盖6,从而可使该装置具有较强的弯曲性,在对转角位置处理时,可将弯曲盒5与弯曲盖6弯曲成与转角适配的弧度,从而方便了转角位置的过渡。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首先将直线防护盒1和弯道防护盒3按安装位置进行排布,接着利用外部螺丝穿过螺丝孔,从而可将该装置利用外部螺丝固定在安装区,之后拉动第二限位卡10,使第一限位卡9和第二限位卡10之间的间距变大,接着将多组线束均放置在直线防护盒1和弯道防护盒3内底壁的第一限位卡9内,之后松动第二限位卡10,从而可将多组线束夹持在第一限位卡9和第二限位卡10之间,当线束夹持在直线防护盒1与弯道防护盒3内后,将弯道防护盒3与弯道防护盖4两侧的限位块14分别卡入直线防护盒1与直线防护盖2内壁的限位槽内,接着将直线防护盖2和弯道防护盖4上的装配卡扣13分别卡在直线防护盒1与弯道防护盒3表面的卡槽内,从而可将直线防护盒1、直线防护盖2、弯道防护盒3和弯道防护盖4装配为一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装配式集成管束,由直线防护盒(1)、直线防护盖(2)、弯道防护盒(3)和弯道防护盖(4)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防护盒(1)和弯道防护盒(3)的内底壁均开设有螺丝孔,弯道防护盒(3)和弯道防护盖(4)分别由弯曲盒(5)、衔接盒(7)和弯曲盖(6)、衔接盖(8)构成,衔接盒(7)和衔接盖(8)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衔接盒(7)和两个衔接盖(8)的相对面分别与弯曲盒(5)和弯曲盖(6)的两侧固定连接,直线防护盒(1)和弯道防护盒(3)的内部均设置有可对线束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由第一限位卡(9)、第二限位卡(10)、拉簧(11)和滑块(12)构成,直线防护盖(2)和弯道防护盖(4)的表面均设置有可与直线防护盒(1)和弯道防护盒(3)装配为一体的第一装配组件,弯道防护盒(3)和弯道防护盖(4)的两端均设置有可与直线防护盖(2)和直线防护盒(1)装配为一体的第二装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集成管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防护盒(1)和衔接盒(7)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顶壁开设有供滑块(12)滑动的滑动槽,拉簧(11)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拉簧(11)的另一端与滑块(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卡(9)分别固定安装在直线防护盒(1)和衔接盒(7)的内壁,滑块(12)的上端穿过滑动槽并与第二限位卡(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集成管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12)的形状设置为凵字型,第一限位卡(9)由三个圆弧卡块构成,第二限位卡(10)的表面开设有三个圆弧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集成管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盖(6)和弯曲盒(5)均由橡胶制成,直线防护盖(2)、直线防护盒(1)、衔接盖(8)和衔接盒(7)均由塑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集成管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配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直线防护盖(2)和弯道防护盖(4)下表面的装配卡扣(13),直线防护盒(1)和弯道防护盒(3)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与装配卡扣(13)相适配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集成管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装配组件包括均固定安装在弯道防护盖(4)和弯道防护盒(3)两侧面的限位块(14),直线防护盖(2)的内顶壁和直线防护盒(1)的内底壁均开设有与限位块(14)相适配的限位槽,且限位块(14)的形状设置为L型。
CN202320353012.7U 2023-03-01 2023-03-01 装配式集成管束 Active CN219535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3012.7U CN219535502U (zh) 2023-03-01 2023-03-01 装配式集成管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3012.7U CN219535502U (zh) 2023-03-01 2023-03-01 装配式集成管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5502U true CN219535502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34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53012.7U Active CN219535502U (zh) 2023-03-01 2023-03-01 装配式集成管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5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47095B1 (en) Strain relief device
US10731411B2 (en) End caps for architectural coverings
EP0590018B1 (en) Optical fibre connection equipment
CN103238257A (zh) 应变减轻装置
CN103124918A (zh) 用于光纤盘的模块化支撑系统
CN219535502U (zh) 装配式集成管束
US6742746B1 (en) Optical cable guide and support
US3966293A (en) Hood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1096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backshell assemblies
CN105452064A (zh) 向电热线端子的供电线布线结构
CN110011140B (zh) 面板结构
CN208334734U (zh) 一种通信光纤到户接线盒
CN208937760U (zh) 一种光缆接头盒
JP4491112B2 (ja) 加入者保安器用キャビネット
CN217984367U (zh) 一种线束结构
CN217883691U (zh) 通用型配线架
WO2016008076A1 (zh) 用于线缆通道中的转接器以及线缆分配系统
CN211405316U (zh) 轨道用理线夹
CN221080471U (zh) 一种插头弯曲定型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网线
CN220742941U (zh) 一种仪表线束护线盒、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CN208508173U (zh) 适配器结构
CN219535477U (zh) 一种可前置排列的汽车线束
CN215579381U (zh) 一种车载轻便型多项数据传输连接器
CN217904215U (zh) 直线电机布线结构和直线电机模组
CN217470152U (zh) 一种交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