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4930U - 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34930U CN219534930U CN202320592340.2U CN202320592340U CN219534930U CN 219534930 U CN219534930 U CN 219534930U CN 202320592340 U CN202320592340 U CN 202320592340U CN 219534930 U CN219534930 U CN 2195349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connector
- shell
- insulator
- bo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包括外壳、电路板及第一绝缘体,所述外壳前端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接触窗,所述电路板一端插入外壳内,且所述电路板对应接触窗设有端子组,所述第一绝缘体填充于接触窗内,且包裹于所述电路板表面,所述端子组突出于绝缘体,所述外壳内壁的侧面对应电路板两侧设有加强筋,所述电路板两侧的加强筋均朝外壳前端进延伸,所述加强筋对应接触窗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具有较好地结构强度,避免连接器前端出现弯折断裂的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结构主要电路板、端子、绝缘体及外壳,通过将端子与电路板一端进行焊接固定,绝缘体注塑与端子外部,而外壳包裹于绝缘体外部,从而形成完整的连接器。
特别是现有的Lightning连接器结构,由于在连接器前端需要开设有窗口,便于将电路板上的端子结构从窗口中暴露出来,使连接器在使用时,通过端子结构与其他设备进行接触导通。由于现有的Lightning连接器需要开设有窗口,导致连接器前端的结构强度较弱,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折压时,出现弯折断裂的情况,导致连接器损坏的情况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具有较好地结构强度,避免连接器前端出现弯折断裂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包括外壳、电路板及第一绝缘体,所述外壳前端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接触窗,所述电路板一端插入外壳内,且所述电路板对应接触窗设有端子组,所述第一绝缘体填充于接触窗内,且包裹于所述电路板表面,所述端子组突出于绝缘体,所述外壳内壁的侧面对应电路板两侧设有加强筋,所述电路板两侧的加强筋均朝外壳前端进延伸,所述加强筋对应接触窗进行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筋形状为L型结构,两根所述加强筋相对设置于电路板两侧,且所述加强筋与外壳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两根所述加强筋相互靠近一端存在卡槽,所述第一绝缘体嵌入卡槽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后端设有防断凸台,所述防断凸台突出于壳体表面,所述防断凸台与外壳连通,所述电路板延伸出防断凸台,所述电路板表面对应防断凸台设有电子元件,且所述防断凸台内填充有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绝缘体包裹于电子元件和电路板表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路板延伸出防断凸台一端焊接有芯片和导通触片,所述芯片和导通触片相对设置于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断凸台远离外壳一侧设有防断槽,所述防断槽相对开设有防断凸台两侧,所述电路板包括插入区和加强区,所述插入区延伸至外壳内部,所述加强区两侧卡入防断槽内,所述加强区和插入区形成T字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的有益效果是:在外壳上开设有接触窗,可确保电路板上的端子组能够从接触窗中暴露出来,并且端子组突出于第一绝缘体,使端子组更好地在插入使用时,与连接器母座进行接触导通,在外壳内壁的侧面对应电路板两侧设有加强筋,通过加强筋加强外壳开设接触窗部位的结构强度,使外壳前端出的水平抗弯折强度提高,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连接器前端弯折断裂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的外壳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包括外壳10、电路板20及第一绝缘体30,外壳10前端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接触窗11,电路板20一端插入外壳10内,且电路板20对应接触窗11设有端子组21,第一绝缘体30填充于接触窗11内,且包裹于电路板20表面,端子组21突出于绝缘体,外壳10内壁的侧面对应电路板20两侧设有加强筋12,电路板20两侧的加强筋12均朝外壳10前端进延伸,加强筋12对应接触窗11进行设置。
在外壳10上开设有接触窗11,可确保电路板20上的端子组21能够从接触窗11中暴露出来,并且端子组21突出于第一绝缘体30,使端子组21更好地在插入使用时,与连接器母座进行接触导通,在外壳10内壁的侧面对应电路板20两侧设有加强筋12,通过加强筋12加强外壳10开设接触窗11部位的结构强度,使外壳10前端出的水平抗弯折强度提高,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连接器前端弯折断裂的情况出现。
上述方案中,加强筋12形状为L型结构,两根加强筋12相对设置于电路板20两侧,且加强筋12与外壳10一体成型,起到对外壳10内壁进行加厚的目的,从而在水平反向上的抗弯折强度显著提高,并且两根加强筋12相互靠近一端存在卡槽,第一绝缘体30嵌入卡槽中,还可通过卡槽对注塑在外壳10内的第一绝缘体30起到限制卡位的作用,提高连接强度。
外壳10后端设有防断凸台13,防断凸台13突出于壳体表面,防断凸台13与外壳10连通,电路板20延伸出防断凸台13,电路板20表面对应防断凸台13设有电子元件22,且防断凸台13内填充有第二绝缘体40,第二绝缘体40包裹于电子元件22和电路板20表面。
利用防断凸台13加强对电路板20设有电子元件22部位的加固,提高连接器该部位的厚度,从而同样起到防止折断的情况,同时也为了在电路板20表面进行电子元件22的焊接提供了空间。
电路板20延伸出防断凸台13一端焊接有芯片23和导通触片,芯片23和导通触片相对设置于电路板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将延伸出防断凸台13的电路板20方便人们将连接器与不同的设备或者是数据线进行导通触片的焊接固定。
防断凸台13远离外壳10一侧设有防断槽131,防断槽131相对开设有防断凸台13两侧,电路板20包括插入区201和加强区202,插入区201延伸至外壳10内部,加强区202两侧卡入防断槽131内,加强区202和插入区201形成T字型结构。
在组装时,电路板20加强区202两侧卡入防断槽131导向槽中,当电路板20受到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时,会受到防断凸台13的限制,从而提高电路板20在垂直方向上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在外壳上开设有接触窗,可确保电路板上的端子组能够从接触窗中暴露出来,并且端子组突出于第一绝缘体,使端子组更好地在插入使用时,与连接器母座进行接触导通,在外壳内壁的侧面对应电路板两侧设有加强筋,通过加强筋加强外壳开设接触窗部位的结构强度,使外壳前端出的水平抗弯折强度提高,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连接器前端弯折断裂的情况出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包括外壳、电路板及第一绝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前端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接触窗,所述电路板一端插入外壳内,且所述电路板对应接触窗设有端子组,所述第一绝缘体填充于接触窗内,且包裹于所述电路板表面,所述端子组突出于绝缘体,所述外壳内壁的侧面对应电路板两侧设有加强筋,所述电路板两侧的加强筋均朝外壳前端进延伸,所述加强筋对应接触窗进行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形状为L型结构,两根所述加强筋相对设置于电路板两侧,且所述加强筋与外壳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加强筋相互靠近一端存在卡槽,所述第一绝缘体嵌入卡槽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后端设有防断凸台,所述防断凸台突出于壳体表面,所述防断凸台与外壳连通,所述电路板延伸出防断凸台,所述电路板表面对应防断凸台设有电子元件,且所述防断凸台内填充有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绝缘体包裹于电子元件和电路板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延伸出防断凸台一端焊接有芯片和导通触片,所述芯片和导通触片相对设置于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断凸台远离外壳一侧设有防断槽,所述防断槽相对开设有防断凸台两侧,所述电路板包括插入区和加强区,所述插入区延伸至外壳内部,所述加强区两侧卡入防断槽内,所述加强区和插入区形成T字型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92340.2U CN219534930U (zh) | 2023-03-23 | 2023-03-23 | 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92340.2U CN219534930U (zh) | 2023-03-23 | 2023-03-23 | 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34930U true CN219534930U (zh) | 2023-08-15 |
Family
ID=87584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92340.2U Active CN219534930U (zh) | 2023-03-23 | 2023-03-23 | 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34930U (zh) |
-
2023
- 2023-03-23 CN CN202320592340.2U patent/CN2195349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41841Y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102868069B (zh) |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 |
CN201069835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TWI248240B (en) |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
CN219534930U (zh) | 一种防断裂的连接器 | |
CN107482395A (zh) | Usb c型电连接器 | |
CN204516956U (zh) |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座 | |
CN209516069U (zh) | 板对板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 |
US6186833B1 (en) | Hybrid connector with audio jack | |
CN103166020B (zh) | 公头连接器和电连接器 | |
CN210489926U (zh) | 一种带缓冲功能的连接器 | |
CN20920023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932720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16903419U (zh) | 插接件及插座 | |
CN206774718U (zh) | 一种usb连接器 | |
CN218525861U (zh) | 一种pcb板导通的转接插头 | |
CN203707388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21150399U (zh) | 插头护套及连接器 | |
CN220628399U (zh) | Usb板端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板端连接器 | |
CN219843226U (zh) | 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0883536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373728U (zh) | 公头连接器和电连接器 | |
CN221150371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9843225U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220420964U (zh) | 一种便携式的连接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