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4422U - 复位簧片及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复位簧片及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4422U
CN219534422U CN202320177268.7U CN202320177268U CN219534422U CN 219534422 U CN219534422 U CN 219534422U CN 202320177268 U CN202320177268 U CN 202320177268U CN 219534422 U CN219534422 U CN 219534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yoke
section
reset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72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宾
刘振伟
肖俊前
钟荣盛
范宇航
李露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anyou Aut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anyou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anyou Aut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anyou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72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4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4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4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位簧片及继电器。复位簧片用于将衔铁摆动安装于轭铁,衔铁上设有安装孔,包括:安装段,用于卡紧于轭铁;限位段,连接于安装段,并穿设衔铁上的安装孔,用于扣设于衔铁与轭铁相背的一侧,以限制衔铁脱离轭铁;复位段,连接于安装段,并穿设衔铁上的安装孔,并与限位段的弯折方向相反,用于扣设于衔铁与轭铁相背的一侧,以向衔铁提供恢复力。本实用新型中的复位簧片能够快速的实现和衔铁、轭铁的安装。

Description

复位簧片及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位簧片及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一般由底座、上壳、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等组成,磁路部分包括由线圈、线圈架、铁芯、轭铁和衔铁等,接触部分包括动簧部分和静簧部分。当线圈中通过电流时产生电磁力,衔铁被吸引,从而驱动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与静簧部分的静触点接触;当线圈中电流消失时,电磁力随之消失,在复位弹簧的复位力作用下,衔铁复位,从而使得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与静簧部分的静触点断开或接触,因而通过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吸合或断开,达到导通或切断电路的目的。
现有的继电器中,复位簧片在和轭铁和衔铁进行安装时,需要固定件固定在轭铁上,从而导致复位簧片、轭铁以及衔铁的安装效率低,同时不便于复位簧片的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位簧片,用于将衔铁摆动安装于轭铁,所述衔铁上设有安装孔,包括:安装段,用于卡紧于所述轭铁;限位段,连接于所述安装段,并穿设所述衔铁上的所述安装孔,用于扣设于所述衔铁与所述轭铁相背的一侧,以限制所述衔铁脱离所述轭铁;复位段,连接于所述安装段,并穿设所述衔铁上的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限位段的弯折方向相反,用于扣设于所述衔铁与所述轭铁相背的一侧,以向所述衔铁提供恢复力。
这样,通过安装段卡紧于轭铁,限位段和复位段分别穿设衔铁上的安装孔后,以相反的方向向衔铁施加扣紧力,从而在安装段向衔铁施加卡紧的作用力下,限位段和复位段分别以相反的方向将衔铁施加扣紧在轭铁上以将衔铁摆动设置于轭铁上,从而复位簧片、衔铁以及轭铁的安装方便,不需要固定件即可实现快速安装,同时也便于后续的快速拆卸。此外,由于衔铁中设有安装孔,能够透过安装孔看到复位簧片的安装状态,例如观察复位簧片是否卡紧到位,便于复位簧片的安装,进一步的提升了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段包括贴合部、卡持部以及弯折部,所述贴合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段和所述复位段,并用于贴合于所述轭铁的表面,所述卡持部用于卡紧于所述轭铁,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卡持部的弯折方向相反,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卡持部脱离所述轭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贴合部的中部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卡持部、所述弯折部以及所述限位段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卡持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段的中部设有第二缺口,所述卡持部和所述弯折部穿设所述第二缺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部的中部设有第三缺口,所述卡持部穿设所述第三缺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段和所述安装段一体成型,所述复位段中部形成有第四缺口,所述第四缺口和所述第一缺口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段沿第一方向弯折,所述复位段沿第二方向弯折,所述限位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弯折宽度小于所述复位段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弯折宽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段、所述限位段和所述复位段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复位簧片。
这样,通过将复位簧片卡紧在衔铁以及和轭铁上的方式,便于复位簧片、衔铁以及轭铁的三者的安装,提升了复位簧片、衔铁以及轭铁的安装效率,同时提升了整个继电器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继电器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继电器隐藏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继电器隐藏底座和安装架后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继电器隐藏底座和安装架后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轭铁、衔铁以及复位簧片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轭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复位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00-复位簧片,10-安装段,11-贴合部,111-第一缺口,12-卡持部,13-弯折部,131-第三缺口,20-限位段,21-第二缺口,30-复位段,31-第四缺口,200-继电器,40-外壳,50-底座,60-安装架,70-线圈组件,80-动簧部分,81-动簧片,82-动触点,90-静簧部分,91-静簧片,92-静触点,210-衔铁,211-通孔,220-轭铁,221-水平段,222-竖直段,222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3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簧片100,包括安装段10、限位段20以及复位段30,其中,复位簧片100用于将衔铁210摆动安装于轭铁220,衔铁210上设有安装孔211。
其中,安装段10用于卡紧于轭铁220;限位段20连接于安装段10,并穿设衔铁210上的安装孔211,用于扣设于衔铁210与轭铁220相背的一侧,以限制衔铁210脱离轭铁220;复位段30连接于安装段10,并穿设衔铁210上的安装孔,并与限位段20的弯折方向相反,用于扣设于衔铁210与轭铁220相背的一侧,以向衔铁210提供恢复力。
上述复位簧片100,通过安装段10卡紧于轭铁220,限位段20和复位段30分别穿设衔铁210上的安装孔211后,以相反的方向向衔铁210施加扣紧力,从而在安装段10向衔铁210施加卡紧的作用力下,限位段20和复位段30分别以相反的方向将衔铁210施加扣紧在轭铁220上以将衔铁210摆动设置于轭铁220上,从而复位簧片100、衔铁210以及轭铁220的安装方便,不需要固定件即可实现快速安装,同时也便于后续的快速拆卸。此外,由于衔铁210中设有安装孔211,能够透过安装孔211看到复位簧片100的安装状态,例如观察复位簧片100是否卡紧到位,便于复位簧片100的安装,进一步的提升了安装效率。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复位簧片100应用在继电器200中时,安装段10设置为往第三方向c延伸,其中第三方向c为竖直方向,为继电器200使用时的放置方向;限位段20往第一方向a弯折,复位段30往第二方向b延伸,且复位段30和限位段20的延伸方向相反,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分别大致和第三方向c垂直
请参阅图4、图6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安装段10和轭铁220的安装,安装段10包括贴合部11、卡持部12以及弯折部13,贴合部11连接于限位段20和复位段30,并用于贴合于轭铁220的表面,卡持部12用于卡紧于轭铁220,弯折部13和复位段30的弯折方向相反,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卡持部12脱离轭铁220,从而在对复位簧片100进行安装时,通过贴合部11和衔铁210的表面相贴合,并通过卡持部12和轭铁220进行卡紧抵持,以将整个复位簧片100卡紧在衔铁210上,例如,请参阅图4、图6和图7,通过轭铁220上设置卡槽2221的方式,以使卡持部12卡紧在卡槽2221内,并通过设有与卡持部12弯折方向相反的弯折部13,在对整个复位簧片100进行拆卸时,拉动弯折部13,例如图5中的箭头d方向,以使卡持部12和轭铁220相脱离,此时复位簧片100即可和轭铁220相脱离,再将整个复位簧片100从衔铁210的安装孔211中取出,例如图5中的箭头c方向,从而实现了复位簧片100的快速拆卸。
具体地,为了使得整个复位簧片100的结构紧凑性,贴合部11的中部设有第一缺口111,卡持部12、弯折部13以及限位段20设置位于第一缺口111内,即将卡持部12、弯折部13以及限位段20设置位于贴合部11的中间区域内,使得整个复位簧片100具有紧凑的结构设计。
具体地,弯折部13和复位段30具有相同的弯折朝向,即均往第二方向b弯折,卡持部12和限位段20具有相同的弯折朝向,即均往第一方向a弯折。为了使得弯折部13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能够快速的带动卡持部12脱离轭铁220,弯折部13连接于卡持部12,从而在弯折部13受到外力拉动时,弯折部13能够快速的带动卡持部12脱离轭铁220。
其中,为了使得整个复位簧片100的结构紧凑性,限位段20的中部设有第二缺口21,卡持部12和弯折部13穿设第二缺口21,即限位段20环绕于卡持部12和弯折部13外。
具体地,为了使得弯折部13能够稳定的拉动卡持部12脱离轭铁220,弯折部13的中部设有第三缺口131,卡持部12穿设第三缺口131,即弯折部13和卡持部12设有两个连接点,以在弯折部13受到外界拉力时,能够平稳的带动卡持部12脱离轭铁220,同时,通过设置两个连接点,保证弯折部13和卡持部12的连接强度,避免在对弯折部13施加作用力,发生拉断弯折部13的情况。
可以理解地,由于贴合部11需要贴合于轭铁220的表面,卡持部12需要和轭铁220相卡紧,因此卡持部12的自由端沿第一方向a弯折凸出于贴合部11的表面,从而能够抵持于轭铁220的卡槽2221内;弯折部13的自由端沿第二方向b弯折凸出于贴合部11的表面,从而便于向弯折部13施加作用力。
请参阅图6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复位段30和安装段10组合形成大致呈V形的结构,为了便于复位簧片100的成型,复位段30和安装段10一体成型,复位段30中部形成有第四缺口31,即在形成出复位段30、卡持部12以及弯折部13之前,复位簧片100呈整个片状,通过在整个片状簧片上进行切割,并形成了第一缺口111和第四缺口31,第一缺口111和第四缺口31相连通,中部位置成为了未弯折前的卡持部12、弯折部13以及限位段20,后再切割出第二缺口21和第三缺口131,并对不同的部分以不同的反向弯折,以形成复位段30、卡持部12、弯折部13以及限位段20。
即本实施例中安装段10、限位段20和复位段30一体成型的方式成型,便于整个复位簧片100的成型,同时保证整个复位簧片100的结构强度。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段20用于限制衔铁210相对轭铁220的过度摆动,以保证轭铁220能够相对轭铁220在正常的摆动范围内,同时复位段30需要向衔铁210施加足够的恢复力,因此,限位段20的沿第一方向a的弯折宽度小于复位段30沿第二方向b的弯折宽度,即复位段30需要和衔铁210足够的接触面积,以向衔铁210施加足够的恢复力。
其中,衔铁210、轭铁220以及复位簧片100安装在底座50和安装架60上的示意图请参阅图3至图6。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继电器200,包括外壳40、底座50、安装架60、线圈组件70、动簧部分80、静黄部分90、衔铁210、轭铁220以及上述的复位簧片100。
其中,图1为继电器200在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摆放示意图,图2为继电器200处于倒立摆放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线圈组件70设于安装架60上,并沿第三方向c设置,轭铁220包括水平段221和竖直段222,水平段221连接于线圈组件70的底部,竖直段222位于线圈组件70的一侧,用于和复位簧片100相卡紧,衔铁210通过复位簧片100摆动设置于衔铁210的竖直段222的顶部,衔铁210上设于安装孔211,以供复位簧片100进行穿设。
其中,请参阅图3,动簧部分80包括动簧片81和设于动簧片81上的动触点82,静簧部分90包括静簧片91和设于静簧上的静触点92,当线圈组件70接通外部电路时,线圈中产生电流,产生电磁效应,衔铁210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复位簧片100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210上的动簧片81运动,以使动簧片81上的动触点82与静簧模块中的静触点92相吸合。
在对复位簧片100进行安装时,轭铁220的竖直段222上设于卡槽2221,卡槽2221用于安装段10的卡持部12相卡紧。具体地,在对复位簧片100进行安装时,线圈组件70设置为沿第三方向c设置,即呈竖直状态,将复位簧片100沿第三方向c的反方向穿设衔铁210上的安装孔211,并从安装孔211中通过肉眼即可看到,安装段10中的卡持部12卡紧于卡槽2221内,此时限位段20和复位段30分别抵持于衔铁210的安装孔211的两侧壁上,即可完成了复位簧片100的安装。当对复位簧片100进行拆卸时,向安装段10中的弯折部13沿箭头d的方向施加外力,拉动卡持部12脱离衔铁210上的卡槽2221,此时即可将整个复位簧片100沿第三方向c从安装孔211中拉出,从而本实施例中的整个复位簧片100,具有方便安装和拆卸的效果,同时能够通过肉眼快速的判断安装状态。
上述继电器200,通过将复位簧片100卡紧在衔铁210以及和轭铁220上的方式,便于复位簧片100、衔铁210以及轭铁220的三者的安装,提升了复位簧片100、衔铁210以及轭铁220的安装效率,同时提升了整个继电器200的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复位簧片,用于将衔铁摆动安装于轭铁,所述衔铁上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段,用于卡紧于所述轭铁;
限位段,连接于所述安装段,并穿设所述衔铁上的所述安装孔,用于扣设于所述衔铁与所述轭铁相背的一侧,以限制所述衔铁脱离所述轭铁;
复位段,连接于所述安装段,并穿设所述衔铁上的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限位段的弯折方向相反,用于扣设于所述衔铁与所述轭铁相背的一侧,以向所述衔铁提供恢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包括贴合部、卡持部以及弯折部,所述贴合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段和所述复位段,并用于贴合于所述轭铁的表面,所述卡持部用于卡紧于所述轭铁,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卡持部的弯折方向相反,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卡持部脱离所述轭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的中部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卡持部、所述弯折部以及所述限位段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卡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的中部设有第二缺口,所述卡持部和所述弯折部穿设所述第二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的中部设有第三缺口,所述卡持部穿设所述第三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段和所述安装段一体成型,所述复位段中部形成有第四缺口,所述第四缺口和所述第一缺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沿第一方向弯折,所述复位段沿第二方向弯折,所述限位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弯折宽度小于所述复位段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弯折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所述限位段和所述复位段一体成型。
10.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复位簧片。
CN202320177268.7U 2023-02-06 2023-02-06 复位簧片及继电器 Active CN219534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7268.7U CN219534422U (zh) 2023-02-06 2023-02-06 复位簧片及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7268.7U CN219534422U (zh) 2023-02-06 2023-02-06 复位簧片及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4422U true CN219534422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50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7268.7U Active CN219534422U (zh) 2023-02-06 2023-02-06 复位簧片及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4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70940A1 (en) Relay
CN219534422U (zh) 复位簧片及继电器
JP2021048027A (ja) リレー
CN202394817U (zh) 接触器组件
CN214378242U (zh) 一种提升抗短路能力的直流继电器
CN209895991U (zh) 一种多触点式继电器
CN210136828U (zh) 衔铁可稳定复位的继电器
KR200439910Y1 (ko) 릴레이
CN214254300U (zh) 一种动簧限位式电磁继电器
JP2010282912A (ja) 回路遮断器の電磁装置
CN215266155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电磁脱扣器
CN220208835U (zh) 继电器
CN210378904U (zh) 防衔铁脱离的轭铁
CN215933501U (zh) 车载电源继电器
CN210073662U (zh) 一种互锁式接触器
CN221009291U (zh) 一种牢固的接线端子
CN216487899U (zh) 一种断路器的面罩
CN219842931U (zh) 增加爬电距离的继电器
CN112786387A (zh) 一种动簧限位式电磁继电器
CN216120114U (zh) 一种导电接触头结构以及继电器
CN214068652U (zh) 一种便于磁钢定位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14956712U (zh) 一种结构稳定、低功耗的电磁脱扣器
CN210628213U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
CN220041725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KR102559359B1 (ko) 요크 자기력선 감쇄를 이용한 션트 트립 차단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