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1933U - 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1933U
CN219531933U CN202320743180.7U CN202320743180U CN219531933U CN 219531933 U CN219531933 U CN 219531933U CN 202320743180 U CN202320743180 U CN 202320743180U CN 219531933 U CN219531933 U CN 219531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tested
micrometer
test
tes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31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红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uperseco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uperseco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uperseco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uperseco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31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1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1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1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待测试的工装、测试台、支架、传感器、千分尺和吹气装置,所述测试台包括用于摆放所述工装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测试台上以感应所述工装是否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的传感器;所述测试台包括千分尺,千分尺在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工装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后测试所述受测部件的磨损程度,该磨损程度测试系统弥补了市场上磨损程度测试的技术空白。

Description

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仪器设备测量领域,特别涉及对尺寸测试设备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如机械加工、电子元器件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工装通常是用于固定工件并完成加工、测试等工作的工具或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工装表面会出现磨损,这可能会影响其性能和精度。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工装的精度,以确保精度避免其影响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目前尚没有有效的工具对这种磨损进行有效的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测量系统,其目的是测量工装使用后的磨损程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包括:
待测试的工装,该工装上包括待测磨损程度的受测部件;
用于测试所述工装的测试台;
所述测试台包括用于摆放所述工装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测试台上以感应所述工装是否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的传感器;
所述测试台包括千分尺,千分尺在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工装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后测试所述受测部件的磨损程度;
所述磨损程度使用千分尺校零后对所述受测部件测得的至少一个测量值表示。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所述测量值,磨损程度使用所述多个测量值之间的离散度表示。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受测部件包括第一受测部件和第二受测部件,第一受测部件被测量纵向磨损程度,第二受测部件被测量横向磨损程度。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受测部件是设置在所述工装上的杆部的顶端,所述第二受测部件是设置在所述工装上的腔体。
所述测试台包括吹气装置,该吹气装置用于在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工装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后,并在所述千分尺测试开始前,对所述受测部件吹气以吹除其表面杂质。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气源的气道,在支架的表面包括正对所述受测试部件的气道开口;吹气时,所述气源内的气体流过气道和所述气道开口吹向所述受测部件。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允许千分尺测量杆前端通过的通孔,千分尺测试时所述千分尺测量杆的前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出至与所述受测部件表面配接的位置;所述气道开口靠近所述通孔设置。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围绕所述通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气道开口。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架分为上盘支架和下盘支架,上盘支架和下盘支架上设置环形空腔以形成所述流道的一部分,所述上盘内设置径向隧穿孔,所述隧穿孔的通过第一垂直隧穿孔与所述环形腔连通,所述隧穿孔通过第二垂直孔与所述气道开口连通。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贯穿垂直所述上盘支架和下盘支架,所述千分尺从下盘支架的底部伸入所述通孔内,以测量所述受测部件的纵向磨损程度。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盘支架上设置多个用于的定位所述工装的定位柱,定位柱被插入到所述工装上的腔体内,所述千分尺测量杆前端以平行于所述上盘支架的方向与所述工装的侧面接触以测量所述腔体的磨损程度。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包括夹持装置,在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工装定位在所述定位柱上后并在测量开始前夹持装置夹紧所述工装。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多次测量所述腔体的磨损程度,根据多次测量获得的多个值之间的离散度判断所述工装是否达到报废的程度。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测试台包括安装架,所述传感器为红外距离传感器,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安装在安装架的底部,上盘支架和安装架上均设置供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的通孔。
本申请相对现有技术的技术进步在于:1.能够直接测量出工装的磨损程度方便用户判断工装是否需要更换、报废等。2.在测量前使用空气将所述工装受测部件上的灰尘或杂质吹除,从而降低了所述灰尘或杂质对系统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3.本申请使用控制部控制传感器、吹气装置、千分尺、夹持装置自动协同工作能够节省测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测试系统整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测试系统整机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测试系统整机第一测试台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测试系统整机第一测试台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工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工装支架中上盘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工装支架中上盘支架底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工装支架中上盘支架沿着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工装测试台中上盘支架沿着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工装测试台上的千分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二测试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二测试台上的工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尽的描述,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不应当视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在本申请发明旨意基础之上做出的符合本申请发明宗旨无创造性的修改,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工装600精度测试系统。工装600测试系统包括结构部100和控制部500。所述结构部100包括用于承载测试台200的外壳101,该外壳101包括设置在工装600测试系统底部的围板结构102,以及设置在所述围板之上的面板103,所述围板102和面板103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测试台200的空间。在所述空间中还包括用于分隔所述空间的隔板105,该隔板105将该空间分为两部分。在所述隔板105的上方设置用于承载所述测试台200的承载板106,该承载板106用于承载测试台200。在所述承载板106上还包括所述测试台200的外壳1结构201,该外壳结构201用于保护所述测试台200位于所述外壳101内的部分,相应地在所述面板103之上设置保护盖104,用于将所述测试台200外露在外壳101之外的部分保护起来防止其落灰。所述控制部500用于控制所述结构部100工作。控制部500包括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用于执行测量程序、控制所述结构部100中用于测量的部件进行协同工作,并收集测量的数据、根据算法分析测量结果。所述控制部500还包括用于显示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的屏幕501、所述测量过程包括控制结构部100中各个部件的工作过程的反馈数据或日志,还包括测量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所述测量结果包括用于反映最终测量结果的数据,以及测量是否通过的指示以便于测量人员方便的观察测量结果,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相应的反馈或操作。所述测试台200分为第一测试台202和第二测试台400。待测试工装600上分别在所述第一测试台202和第二测试台400测试,每个测试台测试的待测试的工装600的位置不同,其中第一测试台202用于测试工装600上第一受测部件的磨损程度,第二测试台400用于测试工装600上第二受测部件的磨损程度,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磨损程度能够反映所述工装600是否需要报废。
在本申请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受测部件是工装杆部的顶端605,所述第二受测部件工装的腔体603。
参照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测试台202侧面示意图。所述第一测试台202包括用于摆放所述工装600的支架300,以及安装在测试台200上以感应所述工装600是否被摆放在所述支架300上的传感器370;所述测试台200包括千分尺360,千分尺360在所述传感器370感应到所述工装600被摆放在所述支架300上后测试所述受测部件的磨损程度;测试系统包括高压气源(图中未示出)高压气源与支架以及连接支架和高压气源的管道构成吹气装置。该高压气源用于在所述传感器370感应到所述工装600被摆放在所述支架300上后,并在所述千分尺360测试开始前,对所述受测部件605吹气以吹除其表面杂质。在测试台200对所述工装600进行测试时通过启动高压气源,对所述千分尺360与工装600接触的位置吹气,去除两者接触面上可能的杂质(如灰尘、金属屑),从而避免杂质对测量结果的干扰。请参照图4所示的第一测试台202分解结构示意图,以及请参照图5所示的被测试的工装600结构示意图。所述工装600测试时摆放在所述支架300的定位柱602上。工装600包括一主体601,所述主体601包括与所述定位柱602配接的腔体603。所述主体601结构上还包括待测试的杆部604。该杆部604作为工装600上第一受测部件。所述腔体603作为工装600上第二受测部件。测试所述杆部604与所述腔体603的磨损程度,以确定工装600是否需要报废处理。
在本申请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工装主体601为立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多边形拉伸结构、圆柱体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结构。所述杆部604为立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多边形拉伸结构、圆柱体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结构。所述腔体603为立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多边形拉伸结构、圆柱体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工装600仅仅是示意性的,其并未包括被测试工装实际应用时的实际配合结构。在工装应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所述工装与应用场景所需的定位、固定、夹紧、支撑、转移、检测等装置配合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时改变所述工装的形状、大小、材质、重量、刚度等。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校零工装,校零工装的结构与被测试的工装600结构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校零工装具有更高的精度,校零工装仅在对测试台进行校零时使用。
请参照图4和图6、7、8所示的支架300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展示了上盘支架350的背面。
总体上所述支架300为圆盘结构,支架300分为上盘支架350和下盘支架340,上盘支架350和下盘支架340上设置环形空腔331以形成流道的一部分。
所述支架300包括上盘支架350和下盘支架340组装在一起的装配结构。其中下盘支架340的下方通过常规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架357上,在下盘支架340上包括一镂空的开口341,该镂空开口341用于所述千分尺360的测量杆362穿过。所述镂空开口341处设置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板342,该环形板342与上盘支架350配接。在所述环形板342的径向外侧包括环形外壁343,该环形外壁343的上端形成一环形凹槽344,在该环形凹槽344的两侧包括第一唇边345和第二唇边346,在所述环形外壁343的内部设置一沿竖直方向隧穿的两个第一管道347,该管道连接下盘支架340上的气嘴348,所述气嘴348与高压气源连接,气体经过所述气嘴348和第一管道347到达所述环形凹槽344内。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气体可以由高压容器输送,通过过滤器、干燥器进行处理,气体也可以由高压气泵输送。
参照图7,上盘支架350上包括直径逐层减少形成多级台阶结构。第一层台阶310结构(直径最小的一层),其台阶面与所述下盘支架340上的镂空开口341配接,并用于密封所述镂空开口341。第一层台阶310结构上包括第三唇边311和第四唇边312,在第三唇边311和第四唇边312中间设置一环绕所述第一层台阶310的第一凹槽313。所述第一层台阶310的直径与所述镂空开口341的直径相等,第一层台阶310的高度与所述环形板342的厚度相等。上盘支架340包括第二层台阶320结构,所述第二层台阶320结构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一层台阶310结构,第二层台阶320结构的包括第五唇边321和第六唇边322,第五唇边321和第六唇边322之间设置一环绕所述第二层台阶320的第二凹槽314。所述第二层台阶320的直径与所述下盘支架340环形外壁343的内径相等,第二层台阶320的高度略高于所述环形板342上表面与环形外壁343上边沿的距离。上盘支架340包括第三层台阶330,该第三层台阶330包括第七唇边323,所述第七唇边323径向内侧形成一第三凹槽315,该第三凹槽315用于接收所述环形凹槽344内的气流。由于所述第二层台阶320的高度高于所述环形板342上表面与环形外壁343上边沿的距离,使得所述第一唇边345不与所述第三凹槽315的上壁接触,从而允许所述气流径向流动。所述第三凹槽315的宽度跨越所述第一唇边345,使得所述第三凹槽315靠近第二唇边346的一侧形成一环形的进气口E,该进气口E为环形,允许所述环形凹槽344内的气体径向流入所述第三凹槽315。
该方案采用多级台阶结构,第一层台阶310的第三唇边311和第四唇边312,与下盘支架340镂空开口341的内壁气密配接起到第一级密封的作用。第二层台阶320的底部与所述环形板342的上表面气密配接起到第二级密封的作用。第二层台阶320高度略高于环形板342的厚度,第三层台阶330内侧形成第三凹槽315,第三凹槽315宽度跨越第一唇边345,形成进环形气口E,该环形气口E允许气体径向流入第三凹槽315。第二层台阶320的第五唇边321和第六唇边322与环形外壁343的内表面气密配接形成第三级密封;第二唇边346与第七唇边323的下表面气密配接。
为了形成气密配接,所述第二唇边346与第七唇边323接触面光滑至气体无法通过的程度;第三唇边311、第四唇边312与镂空开口341的内壁接触面光滑至气体无法通过的程度;第五唇边321、第六唇边322与环形外壁343的内表面的配接面光滑至气体无法通过的程度。
上述支架300方案中,唇边可以有效控制气流的流动,并防止气流泄漏,同时该方案在保证气密的同时上盘支架350和下盘支架340可以方便的分离便于检修和更换,无需额外的密封技术手段。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所有唇边、内壁等接触面的Ra值(表面粗糙度)低于0.8微米,优选的低于0.4微米,该Ra值能够保证配接面具有气密性。
当上盘支架350和下盘支架340装配在一起时,所述第三凹槽315、环形凹槽344、第二层台阶320共同构成了一所环形空腔331,该所述环形腔为气流流道的一部分。
参照图8和9,所述上盘支架350内设置径向的隧穿孔332,所述隧穿孔332通过第一垂直隧穿孔333与所述环形空腔331连通,所述隧穿孔332通过第二垂直孔334与所述气道开口316连通。气流按照气嘴348、第一管道347、环形凹槽344、环形的进气口E、第三凹槽315、第一垂直隧穿孔333、隧穿孔332、第二垂直隧穿孔334、气道开口316的顺序流动。上述气流流经的路径,构成完整的气流流道。
所述隧穿孔332共设置三个,并且隧穿孔332径向向外延申穿透所述第七唇边323的外表面在其外表面上形成泄压孔318。该泄压孔318能够分流一部分所述从进气口E进入的气流减少所述环形凹槽344的气压,防止因气压过大导致上盘支架和下盘支架之间出现震动或分离。
所述工装600摆放支架300包括允许千分尺360测量杆362前端通过的通孔h1,千分尺360测试时所述千分尺360的前端通过所述通孔h1伸出;所述气道开口316靠近所述通孔设置。所述支架300上盘支架350上还包括用于允许所述千分尺360的测量杆362通过的测试孔h2,通孔h1和测试孔h2连通,该测试孔h2允许所述千分尺360测量杆362无摩擦地通过。气道开口316正对所述工装杆部604的顶端605,设置在所述测试孔h2的周围;吹气时,所述高压气源内的气体流过气道和所述气道开口316吹向所述顶端605。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围绕所述通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气道开口316,本申请的开口的位置关于所述测试孔的中心对称,所述气道开口316优选的设置偶数个。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道开口316的数量为4个、6个、8个、10个。
工装600支架300安装在所述支架安装架357上。所述下盘支架340被安装在上盘支架350上,两者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技术进行固定。上盘支架350设置安装孔317,该安装孔317用于将所述上盘支架350固定在所述安装架357上。同时所述安装孔317允许从安装架357下方射出的传感器370感测信号通过所述安装孔317来感测所述工装600是否被安装到所述支架300上。所述安装架357包括固定架351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架351上的安装管353。安装管353的上端354具有第一直径,该第一直径小于所述安装管353的管身直径,安装管353的上端354与所述上盘支架350的安装孔317连接。安装管353的下端355具有第二直径,该第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安装管353的下端355被安装在固定架351上,安装管353为中空结构。所述固定架351大致为长方体结构,固定架351的四周包括用于安装千分尺360的安装面352,这些安装面352表面设置用于安装所述千分尺360的常规固定结构。在所述固定架351的底部包括用于安装红外传感器370的豁口356,所述红外传感器370用于检测所述工装600是否被放置在所述工装支架300上,以便于控制所述千分尺360进行自动化测量,红外传感器370通过测量距离判断其工装600是否被安装在所述上盘支架350上。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使用更多类型的传感器370代替所述红外传感器370以检测所述工装600是否被放置在所述工装支架300上。例如超声波传感器370、激光传感器370、LED时间飞行传感器370等。所述安装架357、安装管353、上盘支架350在竖直方向上堆叠形成一个可供所述红外传感器370发射的用于测距的红外光线信号通过的通道h3,以使得所述传感器370能够感测到所述工装600放置在所述支架300上。
参照图10,所示的千分尺360结构。所述千分尺360包括表头361以及用于测量的测量杆362,所述测量杆362的前端在测量时穿过设置在工装600支架300上的通孔h1。所述通孔贯h1穿垂直所述支架300上盘支架350和支架300下盘支架340,所述千分尺360从下盘支架340的底部伸入所述通孔h1内,以测量所述受测部件(顶端605)的纵向磨损程度。第一测试台202测试所述工装600的过程是:用户操作所述控制部500上的启动开关将系统打开,所述系统开关可以通过按钮、图形用户界面等形式供用户操作。控制部500启动后打开所述传感器370,并根据传感器370反馈的信号判断所述安装架357是否被摆放在所述工装支架300上,待其被摆放在工装支架300上之后开启所述高压气源,气道开口316吹气将所述千分尺360测量杆以及所述测试工装600表面的灰尘吹除防止其干扰后续的测量过程。
控制部500控制多个千分尺360测量所述工装600,具体而言所述千分尺360的测量杆向外伸出,所述磨损程度使用千分尺校零后对所述受测部件测得的至少一个测量值表示。千分尺360将测得的数据传送给所述控制部500,记录所述四个杆部604的磨损程度数据,并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所述四个杆部604的磨损程度是否达到报废的程度。在本申请优选的方案中包括多种方法计算所述磨损程度,例如当所述多个测量值中的其中一个大于某一阈值时则认为所述磨损程度不可接受,或测量值中的每一个值均小于某一阈值则认为所述磨损程度可以接受。
亦可通过判断所述工装杆部顶端是否在同一平面确定磨损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多个测量值之间的离散度判断其是否在同一平面,即当离散度越大说明磨损程度越不一致,杆部顶端越可能不在同一平面上。
离散度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表示。例如,通过使用极差(range)来表示测试结果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表示磨损的不一致性,当最大值小于第一阈值、所述极差小于第二阈值时认为磨损程度没有达到报废的程度,否则所述控制部500的显示屏上显示指示报废的测试结果。又例如使用平均差,或方差作为判断依据,当所述平均差或方差小于第三阈值或第四阈值,所述最大值小于第一阈值时认为磨损程度没有达到报废的程度,否则所述控制部500的显示屏上显示指示报废的测试结果。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四分位数等方法描述所述工装600的磨损程度,以及磨损的不一致性,判断所述工装600是否需要报废。
又例如,假设千分尺测试值分别为a,b,c,d它们的离散度可以按照下属步骤计算。首先计算它们的平均数:(a+b+c+d)/4=m,然后计算每个数据点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a-m)^2+(b-m)^2+(c-m)^2+(d-m)^2=s。最后,将平方和除以数据集大小减一:s/3=v。上述过程中离散度为v,可以设置阈值所述v与阈值比较以确定磨损程度是否可接受。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用于校零的工装,该校零工装用于校零千分尺360的零点。在一次测试或多次测试前先使用所述校零装置对所述千分尺360进行零点校零,以使得后续的测试过程中所述千分尺360的精度保持一致。校零时先将所述校零工装放置在所述测试台200上,通过所述控制部500提供的校零人机接口界面触发校零动作,所述千分尺360将执行校零测量后的位置设置为零位位置。
参照图11,第二测试台400与第一测试台202具有两方面的主要区别:其一,第二测试台400工装工装支架的结构与第一测试台202工装支架300的结构类似,所述第二测试台400工装支架300的底部包括夹持结构,该夹持装置能够将工装600夹持住,并在夹持住之后便于千分尺360测量所述工装600的腔体603的磨损程度。其二,在所述上盘支架350上设置多个用于定位所述工装600的定位柱602,定位柱602被插入到所述工装600上的腔体603内,所述千分尺360测量杆362前端以平行于所述支架300上盘支架350的方向与所述工装600的侧面接触以测量所述腔体的磨损程度。夹持装置在传感器370感应到所述工装600,被定位在所述定位柱602上后,并在测量开始前夹持装置夹紧所述工装600。该夹紧的目的防止在测量时所述工装600被所述测量杆移动。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装置为气动夹持装置,所述气动夹持装置的底部包括用于感测所述工装600是否被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结构。
参照图12,第二测试台400所测试的工装600上安装了便于被夹持的夹持管640,该夹持管640能够与被所述气动夹持装置夹住,在其被夹住时所述夹持管640上的凹槽与夹持装置的夹持机构配合,以定位所述工装600。
第二测试台400多次测量所述腔体的磨损程度,根据多次测量获得的多个值之间的离散度判断所述工装600定位精度是否达到报废的程度。类似的例如通过使用极差(range)来表示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表示所述数据的离散度,当最大值小于第一阈值、所述极差小于第二阈值时认为磨损程度没有达到报废的程度,否则所述控制部500的显示屏上显示指示报废的测试结果。又例如使用平均差,或方差作为判断依据,当所述平均差或方差小于第三阈值或第四阈值,所述最大值小于第一阈值时认为没有达到报废的程度,否则所述控制部500的显示屏上显示指示报废的测试结果。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四分位数等方法描述所述数据的离散度。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测量数据的离散可能是由于模具的使用自然磨损或由于使用过程中磕碰等因素造成的意外损伤。
综上所述本申请,能够直接测量出工装的磨损程度方便用户判断工装是否需要更换、报废等,该磨损程度测试系统弥补了市场上磨损程度测试的技术空白。

Claims (10)

1.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测试的工装,该工装上包括待测磨损程度的受测部件;
用于测试所述工装的测试台;
所述测试台包括用于摆放所述工装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测试台上以感应所述工装是否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的传感器;
所述测试台包括至少一个千分尺,所述千分尺在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工装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后测试所述受测部件的磨损程度;
所述磨损程度使用千分尺校零后对所述受测部件测得的至少一个测量值表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测量值,磨损程度使用所述多个测量值之间的离散度表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测部件包括第一受测部件和第二受测部件,第一受测部件被测量纵向磨损程度,第二受测部件被测量横向磨损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测部件是设置在所述工装上的杆部,所述第二受测部件是设置在所述工装上的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台包括吹气装置,该吹气装置用于在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工装被摆放在所述支架上后,并在所述千分尺测试开始前,对所述受测部件吹气以吹除其表面杂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气源的气道,在支架的表面包括正对所述受测部件的气道开口;吹气时,所述气源内的气体流过气道和所述气道开口吹向所述受测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允许千分尺测量杆前端通过的通孔,千分尺测试时所述千分尺测量杆的前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出至与所述受测部件表面配接的位置;所述气道开口靠近所述通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通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气道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圆盘结构,支架分为上盘支架和下盘支架,上盘支架和下盘支架上设置环形空腔以形成所述气道的一部分,所述上盘内设置径向隧穿孔,所述隧穿孔的通过第一垂直隧穿孔与所述环形空腔连通,所述隧穿孔通过第二垂直孔与所述气道开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装精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支架上设置多个用于的定位所述工装的定位柱,定位柱被插入到所述工装上的腔体内,所述千分尺测量杆前端以平行于所述上盘支架的方向与所述工装的侧面接触以测量所述腔体的磨损程度。
CN202320743180.7U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 Active CN219531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3180.7U CN219531933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3180.7U CN219531933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1933U true CN219531933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5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3180.7U Active CN219531933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1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4165A (zh) 一种大型轴类零件锥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9531933U (zh) 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
CN117288074A (zh) 一种工装精度测试系统
CN212513517U (zh) 一种用于传感器气密性检测的工装夹具
CN110017313B (zh) 一种气缸性能检测方法
US5209103A (en)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the surface state of a part
CN210347020U (zh) 一种塑料法兰气密性能检测的自动化设备
CN208206090U (zh) 一种缸体组件综合检测装置
CN217738206U (zh) 一种测量装置
CN216410517U (zh) 一种塑料容器生产用侧漏性检测装置
CN110553803B (zh) 一种研磨头离线测试平台及方法
CN209197613U (zh) 一种用于检测孔位置度的专用检具
CN107655428A (zh) 一种柔性轴承内径测量夹具及其工作方法
CN109211490B (zh) 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9838841U (zh) 一种新型气缸性能检测系统
CN113483703A (zh) 应用于内径测量的弹片式气动测量装置
CN203893765U (zh) 一种汽车前轮加强板检具
CN216482870U (zh) 一种采用气动量仪测头的检测设备
CN110068264A (zh) 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2340214U (zh) 一种用于测量盲孔的孔径的气动测头及气动测量装置
CN218885318U (zh) 一种密封工件的气密检测机构
CN219829687U (zh) 一种支承防错验证检具
CN218486614U (zh) 一种全自动气动检测设备
CN218895772U (zh) 平行度检测装置
CN118362264B (zh) 一种气密性测试工装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