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9728U - 一种齿轮箱、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齿轮箱、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9728U
CN219529728U CN202320607480.2U CN202320607480U CN219529728U CN 219529728 U CN219529728 U CN 219529728U CN 202320607480 U CN202320607480 U CN 202320607480U CN 219529728 U CN219529728 U CN 219529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assembly
duplex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074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野
罗立红
孔雪平
万友聪
杨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074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9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9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9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齿轮箱、转向架及轨道车辆,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壳体,齿轮箱壳体的内部设置的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第一齿轮轴的一端贯穿齿轮箱壳体后与驱动马达的输出端相连,第一齿轮轴上套设有双联齿轮,双联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轴上间隔套设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车轴上套设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轴啮合连接;双联齿轮的上方设有换挡组件,换挡组件带动双联齿轮沿第一齿轮轴滑动至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或滑动至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齿轮箱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飞溅式润滑组件,飞溅式润滑组件浸润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具有传动稳定可靠、结构简单紧凑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齿轮箱、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驱动车辆行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齿轮箱、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架设置于轨道车辆本体的下方,作为轨道车辆本体的走行结构,用于承载轨道车辆本体,并实现轨道车辆沿轨道行走。齿轮箱和驱动机设置于动力转向架上,齿轮箱用于将驱动机的输出力矩传递给车轴,带动车轴转动。目前城轨车型的动力转向架配装的高低速运行的车轴齿轮箱存在传动可靠性不高、结构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齿轮箱、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齿轮箱,与车轴和驱动马达配合使用,包括:齿轮箱壳体,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车轴平行设置的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的一端贯穿所述齿轮箱壳体后用于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齿轮轴上套设有双联齿轮,所述双联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轴上间隔套设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车轴上套设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轴啮合连接;所述双联齿轮的上方设置有换挡组件,换挡组件用于带动双联齿轮沿第一齿轮轴滑动至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或滑动至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飞溅式润滑组件,所述飞溅式润滑组件浸润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和所述第五齿轮。
优选地,所述换挡组件包括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伸入所述齿轮箱壳体后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贯穿有与所述第一横杆平行设置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设置于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底部的第一延伸部伸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凹槽内;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齿轮箱壳体后与第二滑块底部的第二延伸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中部贯穿有与所述第一横杆平行设置的第三横杆,所述第三横杆设置于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滑块顶部设置的第三延伸部与所述齿轮箱壳体外部设置的换挡气缸的伸缩杆相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横杆的移动方向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杆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环槽,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带钢球的弹簧定位珠;所述弹簧定位珠与所述环槽之间均相适应,使得弹簧定位珠能够嵌入环槽中。
优选地,三个所述环槽分别为一挡环槽、二挡环槽和空挡环槽;当换挡组件带动双联齿轮沿第一齿轮轴滑动至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时,弹簧定位珠嵌入一挡环槽中;当换挡组件带动双联齿轮沿第一齿轮轴滑动至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时,弹簧定位珠嵌入二挡环槽中;当换挡组件带动双联齿轮沿第一齿轮轴滑动至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分离、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分离时,弹簧定位珠嵌入空挡环槽中。
优选地,所述换挡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齿轮箱壳体外部的三个挡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挡位传感器一一对应的三个挡位感应板。
优选地,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外部设置有空挡锁定组件,所述空挡锁定组件包括锁定气缸和锁定传感器,所述锁定气缸的伸缩杆端头处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的定位销孔相适应,使得空挡状态时定位销能够插入定位销孔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轴的两端、所述第二齿轮轴的两端和所述车轴与所述齿轮箱壳体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
优选地,包括强制润滑组件,所述强制润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齿轮箱壳体外部的油泵和设置于所述齿轮箱壳体内部的偏心套,所述偏心套套设于所述车轴上;所述偏心套与所述油泵的活塞杆端相连;所述油泵的出油口处设置有分流阀,所述分流阀与所述轴承之间均通过软管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包括构架及设置于构架上的驱动马达和齿轮箱;所述驱动马达和齿轮箱为上述任一项内容所提供的驱动马达和齿轮箱。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转向架。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换挡组件换挡方便,能够带动双联齿轮在第一齿轮轴上沿第一齿轮轴的轴向方向滑动,当双联齿轮在第一齿轮轴上滑动至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时,驱动马达驱动第一齿轮轴带动第一齿轮、第三齿轮、第二齿轮轴、第五齿轮和车轴转动,处于一挡状态。当双联齿轮在第一齿轮轴上滑动至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连接时,驱动马达驱动第一齿轮轴带动第二齿轮、第四齿轮、第二齿轮轴、第五齿轮和车轴转动,处于二挡状态。驱动马达作为动力源提供动力输出,动力输出稳定;通过飞溅式润滑组件,对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起到润滑作用,能够减小摩擦与磨损,使作业过程更加流畅,增加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的换挡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的空挡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的强制润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为车轴,20为齿轮箱壳体,30为传动组件,40为驱动马达,50为换挡组件,60为空挡锁定组件,70为轴承,80为强制润滑组件,301为第一齿轮轴,302为第二齿轮轴,303为双联齿轮,3031为第一齿轮,3032为第二齿轮,304为第三齿轮,305为第四齿轮,306为第五齿轮,501为第一横杆,502为第一滑块,503为第二横杆,504为第二滑块,505为第三横杆,506为换挡气缸,507为挡位传感器,601为锁定气缸,602为锁定传感器,603为定位销,801为油泵,802为偏心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置合理、便于维修维护且传动稳定可靠的齿轮箱以适应城轨车型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齿轮箱,与车轴10和驱动马达40配合使用,包括:齿轮箱壳体20,齿轮箱壳体20可以由ZG230-450铸造碳钢铸造而成,齿轮箱壳体的壁薄、质量轻,轻便且方便散热,适于高强度的工作。
齿轮箱壳体20的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30,传动组件30包括与车轴10平行设置的第一齿轮轴301和第二齿轮轴302。
第一齿轮轴301的两端、第二齿轮轴302的两端和车轴10与齿轮箱壳体20之间均通过轴承70连接,本申请中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和车轴与齿轮箱壳体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通过轴承连接能够使连接更加稳固,且能够保证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和车轴相对于齿轮箱壳体进行转动。
第一齿轮轴301的一端贯穿齿轮箱壳体20后用于与驱动马达40的输出端相连;第一齿轮轴301上套设有双联齿轮303,双联齿轮303包括第一齿轮3031和第二齿轮3032。
第一齿轮轴301与驱动马达40的输出端和双联齿轮303均为花键连接,第一齿轮轴301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花键,双联齿轮303的内孔上设置有与外花键相适应的内花键,驱动马达40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外花键,与第一齿轮轴301内壁上设置的内花键之间花键连接。采用花键连接,受力均匀,使齿轮箱能够更稳固地作业。
具体地,双联齿轮303采用一体式锻造加工而成,齿轮整体强度好,加工精度高,能够保证齿轮箱换挡可靠、传动稳定。
具体地,驱动马达40为液压驱动马达,驱动马达作为动力源提供动力输出,动力输出稳定;液压驱动马达能够实现快速、频繁地启停,正反转,能够更好地实现车辆的作业。
第二齿轮轴302上间隔套设有第三齿轮304和第四齿轮305;第三齿轮304、第四齿轮305与第二齿轮轴302之间均为平键连接,第二齿轮轴302的外壁上设置有平键,第三齿轮304和第四齿轮305的内孔上均设置有与平键相适应的平键槽。采用平键连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车轴10上套设有第五齿轮306;第二齿轮轴30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轴一体成型的轴齿,第二齿轮轴302能够通过轴齿与第五齿轮306啮合连接。采用一体式锻造加工而成的第二齿轮轴更加稳固。
双联齿轮303的上方设置有换挡组件50,换挡组件50用于带动双联齿轮303沿第一齿轮轴301滑动至第一齿轮3031与第三齿轮304啮合或滑动至第二齿轮3032与第四齿轮305啮合。
齿轮箱壳体20的内部设置有飞溅式润滑组件,飞溅式润滑组件浸润第三齿轮304、第四齿轮305和第五齿轮306。
采用飞溅式润滑组件浸润了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作业时,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轴相啮合能够对第二齿轮轴进行润滑处理。在一挡状态下,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通过飞溅式润滑对第一齿轮也进行了润滑处理;处于二挡状态时,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通过飞溅式润滑对第二齿轮也进行了润滑处理。将所有的齿轮均进行了润滑,能够减小摩擦与磨损,使作业过程更加流畅,增加了使用寿命。
本申请齿轮箱的传动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空间布置合理紧凑,便于维修维护。既能实现车辆的一挡和二挡行驶,又能满足齿轮箱驱动的车辆与列车连挂运行时车辆随列车行驶的状态。
具体地,第一齿轮3031、第二齿轮3032、第三齿轮304和第四齿轮305的齿轮齿端面上均进行倒圆处理,能够更好地实现啮合连接,确保在不同挡位状态下的正常作业。
具体地,双联齿轮303、第三齿轮304、第四齿轮305、第五齿轮306和第二齿轮轴302均为圆柱直齿轮,且材质均为17CrNiMo6材料,采用圆柱直齿轮能够方便地控制所有齿轮转动的范围,更加节省空间,结构紧凑。17CrNiMo6材料具有抗拉强度高、硬度和耐磨性好的效果。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空挡状态时双联齿轮303与第三齿轮304和第四齿轮305在轴向方向上的间隙均大于等于7mm。空挡状态时,双联齿轮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在轴向方向上设置有间隙,使得在挂行状态下车轴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转动时,不受到双联齿轮的影响,实现空挡运行。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的主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的换挡组件的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换挡组件50包括第一横杆501,第一横杆501的一端伸入齿轮箱壳体20后连接有第一滑块502,第一滑块502采用一体式锻造加工而成,第一滑块502的顶部贯穿有与第一横杆501平行设置的第二横杆503,第二横杆503设置于齿轮箱壳体20的内部;设置于第一滑块502底部的第一延伸部伸入第一齿轮3031与第二齿轮3032之间的凹槽内。第一滑块502的第一延伸部进行了硬化处理。
第一横杆501的另一端伸出齿轮箱壳体20后与第二滑块504底部的第二延伸部相连接;第二滑块504的中部贯穿有与第一横杆501平行设置的第三横杆505,第三横杆505设置于齿轮箱壳体20的外部;第二滑块504顶部设置的第三延伸部与齿轮箱壳体20外部设置的换挡气缸506的伸缩杆相连接;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与第一横杆501的移动方向相平行。换挡气缸506为双级气缸,通过伸缩杆伸缩距离控制第二滑块、第一横杆、和第一滑块的位置,使实现不同挡位的切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申请中在需要换挡时,换挡气缸的伸缩杆进行伸缩,带动第二滑块、第一横杆和第一滑块同向运动,第一滑块底部设置的第一延伸部伸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凹槽内,能够带动双联齿轮同向运动。通过控制双联齿轮在第一齿轮轴上的移动,进行换挡操作。
设置于齿轮箱壳体内部的第二横杆贯穿第一滑块的顶部,使第一滑块能够平稳地移动,减小对第一延伸部造成的损坏。第一滑块采用一体式锻造加工而成,更加稳固,不会在滑动过程中对第一延伸部等造成损坏。对第一延伸部进行了硬化处理,减少了第一延伸部与双联齿轮之间的磨损,更加稳固、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地,第二横杆503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环槽,分别为一挡环槽、二挡环槽和空挡环槽;第一滑块50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带钢球的弹簧定位珠;弹簧定位珠与环槽之间均相适应,使得弹簧定位珠能够嵌入环槽中,将第一滑块在第二横杆上进行了限位。使得第一滑块不会随意在第二横杆上移动,保持挡位的稳定。
具体地,换挡组件50还包括设置于齿轮箱壳体20外部的三个挡位传感器507;挡位传感器采用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的传感性能稳定、频率响应快、应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且具有防水防震和耐腐蚀的效果,能够很好地实现挡位感应。第二滑块504上设置有与挡位传感器507一一对应的三个挡位感应板。挡位传感器包括一挡挡位传感器、二挡挡位传感器和空挡挡位传感器;挡位感应板包括一挡挡位感应板、二挡挡位感应板和空挡挡位感应板。通过设置相应的挡位传感器检测挡位感应板,能够清楚地指示当前挡位的状态、挡位是否准确到位,以确定正常行驶,更加方便安全。
当换挡组件50带动双联齿轮303沿第一齿轮轴301滑动至第一齿轮3031与第三齿轮304啮合时,弹簧定位珠嵌入一挡环槽中;第二滑块在第三横杆上移动至一挡挡位传感器与一挡挡位感应板相对应的位置,指示处于一挡状态。
当换挡组件50带动双联齿轮303沿第一齿轮轴301滑动至第二齿轮3032与第四齿轮305啮合时,弹簧定位珠嵌入二挡环槽中;第二滑块在第三横杆上移动至二挡挡位传感器与二挡挡位感应板相对应的位置,指示处于二挡状态。
当换挡组件50带动双联齿轮303沿第一齿轮轴301滑动至第一齿轮3031与第三齿轮304分离、第二齿轮3032与第四齿轮305分离时,弹簧定位珠嵌入空挡环槽中;第二滑块在第三横杆上移动至空挡挡位传感器与空挡挡位感应板相对应的位置,指示处于空挡状态。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挡挡位传感器和二挡挡位传感器均设置于第二滑块的上方,空挡挡位传感器设置于第二滑块的下方。空挡挡位传感器在水平方向上设置于一挡挡位传感器和二挡挡位传感器之间,将空挡挡位传感器与一挡挡位传感器和二挡挡位传感器分别设置,能够更加灵敏地指示当前挡位,更加方便精准。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的空挡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更进一步地,齿轮箱壳体20的外部设置有空挡锁定组件60,空挡锁定组件60包括锁定气缸601和锁定传感器602,锁定气缸601的伸缩杆端头处设置有定位销603,定位销与第二滑块504上设置的定位销孔相适应,使得空挡状态时定位销603能够插入定位销孔中。
本申请中处于空挡状态时,锁定气缸上设置的定位销能够插入第二滑块上的定位销孔中,使得对第二滑块进行了限位,从而对第一横杆、第一滑块和双联齿轮也进行了限位,使保持空挡状态。锁定传感器采用限位开关,限位开关能够更好地感应定位销与定位销孔的连接状态,能够准确指示是否进行了空挡锁定;当处于一挡状态或二挡状态时,锁定气缸上设置的定位销与第二滑块上设置的定位销孔的位置不适应,保证空挡锁定状态的唯一性。空挡锁定组件能够确保车辆在连挂运行时处于空挡状态的可靠性。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的强制润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更进一步地,包括强制润滑组件80,强制润滑组件80包括设置于齿轮箱壳体20外部的油泵801和设置于齿轮箱壳体20内部的偏心套802,偏心套802套设于车轴10上;偏心套802与油泵801的活塞杆端相连;油泵801的出油口处设置有分流阀,分流阀与轴承70之间均通过软管连接。
本申请中偏心套套设于车轴上,使车辆处于行进过程时偏心套一直带动油泵的活塞杆进行工作,使得油泵中的润滑油经过分流阀和软管对轴承进行润滑。通过强制润滑组件,使作业时能够对所有轴承进行润滑,减小摩擦及磨损,使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和车轴的转动更流畅,增加使用寿命。
具体地,齿轮箱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换挡气缸、一挡挡位传感器、二挡挡位传感器、空挡挡位传感器、锁定气缸、锁定传感器之间均为电连接,通过控制组件对换挡组件进行控制换挡;空挡状态下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锁定气缸将定位销插入定位销孔中对第二滑块进行锁定。
下面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齿轮箱的具体尺寸信息,其中具体的尺寸信息仅为示例,不表示对本申请的尺寸限制。
第一齿轮的齿轮数≥31个且≤47个,第二齿轮的齿轮数≥20个且≤47个,双联齿轮的齿宽为≥92mm且≤114mm。
第三齿轮的齿轮数≥47个且≤63个,第三齿轮的齿宽为≥40mm且≤50mm。
第四齿轮的齿轮数≥47个且≤74个,第四齿轮的齿宽为≥45mm且≤55mm。
第五齿轮的齿轮数≥60个且≤99个,第五齿轮的齿宽为≥87mm且≤107mm。
第二齿轮轴的齿轮数≥21个且≤60个,第五齿轮的齿宽为≥95mm且≤115mm。
具体地,第一齿轮的齿轮数为37个,第二齿轮的齿轮数为23个,双联齿轮的齿宽为114mm;第三齿轮的齿轮数为57个,第三齿轮的齿宽为46mm;第四齿轮的齿轮数为71个,第四齿轮的齿宽为50mm;第五齿轮的齿轮数为97个,第五齿轮的齿宽为97mm;第二齿轮轴的齿轮数为23个,第二齿轮轴的齿宽为105mm。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时,处于一挡状态为高速状态;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时,处于二挡状态为低速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齿轮箱适用于车轴重量小于等于16t的情况。作业时,行驶的速度在0~10km/h范围内,高速行驶时速度可以达到100km/h,空挡连挂行驶时速度可以达到120km/h。能够实现车辆高低速以及连挂的自主化选择,更加方便使用。
工作原理:
当控制组件发出一挡运行指令时,换挡气缸的伸缩杆通过控制第二滑块、第一横杆、第一滑块和双联齿轮同向移动,当第一滑块上的弹簧定位珠嵌入第二横杆上的一挡环槽内,双联齿轮移动至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连接,同时一挡挡位传感器与一挡挡位感应板相对应,并将启动一挡指令传输给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接收启动一挡指令后驱动驱动马达工作,驱动马达通过控制第一齿轮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第三齿轮、第二齿轮轴、第五齿轮和车轴进行转动,驱动车辆一挡行驶。
当控制组件发出二挡运行指令时,换挡气缸的伸缩杆通过控制第二滑块、第一横杆、第一滑块和双联齿轮同向移动,当第一滑块上的弹簧定位珠嵌入第二横杆上设置的二挡环槽内,双联齿轮移动至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连接,同时二挡挡位传感器与二挡挡位感应板相对应,并将启动二挡指令传输给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接收启动二挡指令后驱动驱动马达工作,驱动马达通过控制第一齿轮轴转动带动第二齿轮、第四齿轮、第二齿轮轴、第五齿轮和车轴进行转动,驱动车辆二挡行驶。
当控制组件发出空挡运行指令时,换挡气缸的伸缩杆通过控制第二滑块、第一横杆、第一滑块和双联齿轮同向移动,当第一滑块上的弹簧定位珠嵌入第二横杆上设置的空挡环槽内,双联齿轮移动至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均分离,同时空挡挡位传感器与空挡挡位感应板相对应,并将启动空挡指令传输给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接收启动空挡指令后驱动锁定气缸驱动定位销插入定位销孔中,锁定传感器感应到定位销插入定位销孔后,发出空挡锁定完成信号;空挡运行时,车轴可随连挂运行的列车转动,车轴依次带动第五齿轮、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进行转动,此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轴不会转动。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包括构架,构架上设置有驱动马达和齿轮箱;驱动马达和齿轮箱为上述任一项内容所提供的驱动马达和齿轮箱。驱动马达的输出端与齿轮箱中的第一齿轮轴相连接,驱动马达能够为齿轮箱提供动力支持。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齿轮箱具有与上述齿轮箱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设置于车体上的转向架;转向架为上述的转向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轴向”、“宽度”、“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齿轮箱,与车轴(10)和驱动马达(40)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壳体(20),所述齿轮箱壳体(20)的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30),所述传动组件(30)包括与所述车轴(10)平行设置的第一齿轮轴(301)和第二齿轮轴(302);
所述第一齿轮轴(301)的一端贯穿所述齿轮箱壳体(20)后用于与所述驱动马达(40)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齿轮轴(301)上套设有双联齿轮(303),所述双联齿轮(303)包括第一齿轮(3031)和第二齿轮(3032);
所述第二齿轮轴(302)上间隔套设有第三齿轮(304)和第四齿轮(305),所述车轴(10)上套设有第五齿轮(306);所述第五齿轮(306)与所述第二齿轮轴(302)啮合连接;
所述双联齿轮(303)的上方设置有换挡组件(50),换挡组件(50)用于带动双联齿轮(303)沿第一齿轮轴(301)滑动至第一齿轮(3031)与第三齿轮(304)啮合或滑动至第二齿轮(3032)与第四齿轮(305)啮合;
所述齿轮箱壳体(20)的内部设置有飞溅式润滑组件,所述飞溅式润滑组件浸润所述第三齿轮(304)、所述第四齿轮(305)和所述第五齿轮(3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挡组件(50)包括第一横杆(501),所述第一横杆(501)的一端伸入所述齿轮箱壳体(20)后连接有第一滑块(502),所述第一滑块(502)的顶部贯穿有与所述第一横杆(501)平行设置的第二横杆(503),所述第二横杆(503)设置于所述齿轮箱壳体(20)的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502)底部的第一延伸部伸入所述第一齿轮(3031)与第二齿轮(3032)之间的凹槽内;
所述第一横杆(501)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齿轮箱壳体(20)后与第二滑块(504)底部的第二延伸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块(504)的中部贯穿有与所述第一横杆(501)平行设置的第三横杆(505),所述第三横杆(505)设置于所述齿轮箱壳体(20)的外部;所述第二滑块(504)顶部设置的第三延伸部与所述齿轮箱壳体(20)外部设置的换挡气缸(506)的伸缩杆相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横杆(501)的移动方向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杆(503)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环槽,所述第一滑块(50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带钢球的弹簧定位珠;所述弹簧定位珠与所述环槽之间均相适应,使得弹簧定位珠能够嵌入环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三个环槽分别为一挡环槽、二挡环槽和空挡环槽;
当换挡组件(50)带动双联齿轮(303)沿第一齿轮轴(301)滑动至第一齿轮(3031)与第三齿轮(304)啮合时,弹簧定位珠嵌入一挡环槽中;当换挡组件(50)带动双联齿轮(303)沿第一齿轮轴(301)滑动至第二齿轮(3032)与第四齿轮(305)啮合时,弹簧定位珠嵌入二挡环槽中;当换挡组件(50)带动双联齿轮(303)沿第一齿轮轴(301)滑动至第一齿轮(3031)与第三齿轮(304)分离、第二齿轮(3032)与第四齿轮(305)分离时,弹簧定位珠嵌入空挡环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组件(5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齿轮箱壳体(20)外部的三个挡位传感器(507);
所述第二滑块(504)上设置有与所述挡位传感器(507)一一对应的三个挡位感应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壳体(20)的外部设置有空挡锁定组件(60),所述空挡锁定组件(60)包括锁定气缸(601)和锁定传感器(602),所述锁定气缸(601)的伸缩杆端头处设置有定位销(603),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第二滑块(504)上设置的定位销孔相适应,使得空挡状态时定位销(603)能够插入定位销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轴(301)的两端、所述第二齿轮轴(302)的两端和所述车轴(10)与所述齿轮箱壳体(20)之间均通过轴承(7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强制润滑组件(80),所述强制润滑组件(80)包括设置于所述齿轮箱壳体(20)外部的油泵(801)和设置于所述齿轮箱壳体(20)内部的偏心套(802),所述偏心套(802)套设于所述车轴(10)上;
所述偏心套(802)与所述油泵(801)的活塞杆端相连;所述油泵(801)的出油口处设置有分流阀,所述分流阀与所述轴承(70)之间均通过软管连接。
9.一种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架及设置于构架上的驱动马达(40)及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箱。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架。
CN202320607480.2U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齿轮箱、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219529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7480.2U CN219529728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齿轮箱、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7480.2U CN219529728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齿轮箱、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9728U true CN219529728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33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07480.2U Active CN219529728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齿轮箱、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97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39496A1 (en) Drive axle assembly for vehicle
CN102337718A (zh) 一种振动压路机激振器结构
CN101969250A (zh) 电动车自动变档电机
CN202867607U (zh) 滚珠花键式球笼等速万向联轴器
CN219529728U (zh) 一种齿轮箱、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116357708A (zh) 一种齿轮箱、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EP4039497A1 (en) Drive axle assembly for vehicle
CN202181498U (zh) 一种振动压路机激振器结构
CN201561052U (zh) 凸缘式滚动花键副
CN205423798U (zh) 内转子电机双锥形摩擦传动自适应自动变速驱动总成
CN203570986U (zh) 带18等分内环凸轮的变速箱二轴总成
CN206708361U (zh) 多功能作业车车轴齿轮箱换挡离合装置
CN211371175U (zh) 具有超越离合器的二挡变速器
CN110410487B (zh) 驱动桥总成及压路机
CN217421923U (zh) 一种可自动润滑防碰撞的汽车万向节叉总成
CN215444989U (zh) 一种车轴齿轮箱
RU2235026C2 (ru) Раздаточная коробка с коробкой отбора мощности
CN219529765U (zh) 一种车轴齿轮箱及车辆
CN206889595U (zh) 一种二挡定轴式变速箱
CN2937653Y (zh) 间隙运转减速机
CN201074660Y (zh) 高速车轴齿轮箱
CN214036835U (zh) 一种液力传动箱用输出轴换挡装置
CN112012653B (zh) 一种用于车装石油钻机的应急驱动装置
CN113187876A (zh) 一种车轴齿轮箱
CN212455456U (zh) 一种液力变速箱及其pto轴设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