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7858U - 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7858U
CN219527858U CN202320899019.9U CN202320899019U CN219527858U CN 219527858 U CN219527858 U CN 219527858U CN 202320899019 U CN202320899019 U CN 202320899019U CN 219527858 U CN219527858 U CN 219527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ater
water inlet
water outlet
water re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90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卓立
赵磊
邹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Zhong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Zhong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Zhong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Zhong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90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7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7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7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属于雨污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用于进水的进水通槽,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出水的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本体上设有分隔结构,分隔结构朝向进水通槽的出水口延伸的一端上设有安装部;转动驱动装置,安装在安装部上;挡水结构,与转动驱动装置连接,挡水结构能够在转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具有第一挡水位置和第二挡水位置,挡水结构位于第一挡水位置时,第二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导通;挡水结构位于第二挡水位置时,第一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导通;转动控制装置,与转动驱动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便于实现分流控制且有利于对雨污进行可靠的分流。

Description

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再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相应国家或地方标准后再排到河道里,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而且,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有利于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且有利于避免雨水被当作污水排入水处理厂而加重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进而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进一步的,雨污分流装置是雨污排水系统中实现雨污分流的关键部分,但是,目前现有的雨污分流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低,雨污分流装置的阀门通常为手动操作,操作不方便,且需要有人值守;进一步的,现有的雨污分流装置实现分流的控制通过人为控制,也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多样化的分流控制需求;进一步的,雨水或污水中的树叶、石子、布块等大颗粒杂物容易堵塞在进水端,难以确保进水端的流量,进而容易导致雨水或污水外溢。由此,亟需一种便于实现分流控制且有利于对雨污进行可靠的分流的分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实现分流控制且有利于对雨污进行可靠的分流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进水的进水通槽,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出水的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所述第一出水通槽和所述第二出水通槽分别与所述进水通槽连通;所述本体上设有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出水通槽和所述第二出水通槽之间,且将所述第一出水通槽和所述第二出水通槽分隔,所述分隔结构朝向所述进水通槽的出水口延伸的一端上设有安装部;
转动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
挡水结构,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挡水结构能够在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所述进水通槽的出水口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转动具有第一挡水位置和第二挡水位置,所述挡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挡水位置时,所述挡水结构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一端止抵在所述第一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出水通槽与所述进水通槽之间截止,所述第二出水通槽与所述进水通槽导通;所述挡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挡水位置时,所述挡水结构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一端止抵在所述第二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出水通槽与所述进水通槽之间截止,所述第一出水通槽与所述进水通槽导通;
转动控制装置,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电连接,且所述转动驱动装置能够在所述转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挡水结构转动到所述第一挡水位置和所述第二挡水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中的本体上设有进水通槽、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挡水结构与转动驱动装置连接,且挡水结构能够在转动驱动装置的驱动与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止抵,实现控制第一出水通槽、第二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的导通情况进行控制,进而能够将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设置在雨污排水系统中,实现控制污水通过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中的一通道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并将雨水通过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中的另一通道排入清洁雨水收集池或河道中;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转动驱动装置能够在转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挡水结构转动到第一挡水位置和第二挡水位置,便于通过转动控制装置对转动驱动装置的转动进行控制,进而对动挡水结构的转动进行控制,有利于提高分流控制的便利性,且有利于根据不同分流控制需求对动挡水结构的转动进行多样化精准控制;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进水通槽、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均呈通槽结构,便于安装转动驱动装置、挡水结构和转动控制装置,有利于降低建设雨污排水系统的成本。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动控制装置包括:
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进水通槽内,用于对流经所述进水通槽内的水流进行检测;
计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控制单元,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计时器和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预设有第一预设时长,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所述压力传感器持续检测所述进水通槽内有水流的时长,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进水通槽内有水流,所述压力传感器触发所述计时器开始计时,且当所述计时器计时时长达第一预设时长,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挡水结构从所述第一挡水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挡水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来对流经进水通槽内的水流进行检测,便于自动获得进水通槽内的水流信息,能够自动检测到进水通槽内是否有水流;进一步的,通过将计时器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利于通过计时器进行计时,获得进水通槽内持续有水流和无水流的时长;进一步的,压力传感器、计时器和转动驱动装置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便于通过控制单元根据进水通槽内持续有水流的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长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自动控制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挡水结构从第一挡水位置转动到第二挡水位置;将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设置在雨污排水系统中,在下雨初期,挡水结构位于第一挡水位置,初期雨水通过第二出水通槽中排入初期雨水储蓄池中或污水处理厂,而在计时达第一预设时长时,挡水结构从第一挡水位置切换到第二挡水位置,后期雨水通过第一出水通槽排入清洁雨水收集池或河道中,实现自动对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进行分流,避免含有较多杂质的初期雨水与相对清洁的后期雨水混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还预设有第二预设时长,所述第二预设时长为在第一预设时长之后所述压力传感器持续不能检测到所述进水通槽内有水流的时长,且当所述计时器计时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挡水结构从所述第二挡水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一挡水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控制单元还预设有第二预设时长,便于在进水通槽内无水流一段时长后,将挡水结构从第二挡水位置转动到第一挡水位置,对挡水结构进行自动复位,有利于利用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对下一场雨水进行分流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部包括圆弧形柱体,所述圆弧形柱体上设有上端敞口的竖直安装槽,所述圆弧形柱体朝向所述进水通槽的外侧壁的水平截面呈圆弧状;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
转角电机,所述转角电机竖直安装在所述竖直安装槽内且所述转角电机的转动轴向上延伸,所述挡水结构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挡水结构靠近所述圆弧形柱体的一端止抵在所述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挡水结构在所述转动轴的驱动下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挡水结构靠近所述圆弧形柱体的一端贴靠所述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做圆弧运动。
本实施例中的圆弧形柱体朝向进水通槽的外侧壁的水平截面呈圆弧状,挡水结构靠近圆弧形柱体的一端止抵在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上,且挡水结构在转动轴的驱动下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挡水结构靠近圆弧形柱体的一端贴靠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做圆弧运动,有利于挡水结构与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贴合,避免挡水结构与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之间漏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挡水结构由转角电机驱动,有利于提高挡水结构在偏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挡水结构包括:
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连接;
挡水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上,所述挡水件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向外延伸凸出所述支撑框形成侧挡边一,所述侧挡边一止抵在所述安装部的外侧壁上,所述挡水件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一端向外延伸凸出所述支撑框形成侧挡边二,所述侧挡边二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止抵,所述挡水件的下端向下延伸凸出所述支撑框形成侧挡边三,所述侧挡边三止抵在所述第一出水通槽和所述第二出水通槽的内侧底壁上,所述侧挡边一、所述侧挡边二和所述侧挡边三分别具有弹性。
本实施例中的挡水件安装在支撑框上,且侧挡边一、侧挡边二和侧挡边三分别具有弹性,有利于侧挡边一、侧挡边二和侧挡边三分别与本体的内侧壁产生弹性挤压,实现弹性挤压密封;当挡水件位于与第一内侧壁止抵时,有利于挡水件在第一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之间可靠的拦截水流,确保水流从第二出水通槽流出;而当挡水件位于与第二内侧壁止抵时,有利于挡水件在第二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之间可靠的拦截水流,确保水流从第一出水通槽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框上设有安装槽体,所述挡水件呈板状结构,所述挡水件可拆装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体内,所述挡水件具有弹性。
本实施例中的挡水件可拆装的安装在安装槽体内,便于对挡水件进行拆装,从而有利于对挡水件进行维持以及更换;进一步的,挡水件具有弹性,有利于挡水件的边缘部分与本体的内侧壁产生弹性挤压,实现弹性挤压密封;当挡水件位于与第一内侧壁止抵时,有利于挡水件在第一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之间可靠的拦截水流,确保水流从第二出水通槽流出;而当挡水件位于与第二内侧壁止抵时,有利于挡水件在第二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之间可靠的拦截水流,确保水流从第一出水通槽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水通槽的出水口呈向外扩宽的喇叭状结构,所述第一内侧壁上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出水口设有竖直卡位通槽一,所述第二内侧壁上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出水口设有竖直卡位通槽二,所述挡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挡水位置时,所述侧挡边二卡入并挤压在所述竖直卡位通槽一内;所述挡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挡水位置时,所述侧挡边二卡入并挤压在所述竖直卡位通槽二内。
本实施例中的通过在第一内侧壁上设有竖直卡位通槽一,并在第二内侧壁上设有竖直卡位通槽二,侧挡边二能够卡入并挤压在竖直卡位通槽一或竖直卡位通槽二内,有利于使得侧挡边二与竖直卡位通槽一或竖直卡位通槽二之间形成挤压密封,进一步的提高侧挡边二对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之间密封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水通槽的内侧底壁设有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进水端的一端为高位端,所述斜面结构远离所述进水通槽的进水端的一端为低位端,所述第一出水通槽和所述第二出水通槽的内侧底壁分别与所述斜面结构的低位端平齐。
本实施例中的进水通槽的内侧底壁设有斜面结构,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的内侧底壁分别与斜面结构的低位端平齐,有利于进水通槽与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之间具有落差,有利于位于进水通槽内的水流快速流入第一出水通槽或第二出水通槽内并排出,有利于提高排水的顺畅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还包括:
第一杂物拦截结构,靠近所述进水通槽可拆装的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
第一杂物拦截结构伸入所述进水通槽内且相对所述斜面结构悬空,所述第一杂物拦截结构上设有多个过水孔一。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本体上安装有第一杂物拦截结构,第一杂物拦截结构伸入进水通槽内,有利于通过第一杂物拦截结构对流经进水通槽内的杂物进行拦截,从而有利于对水中的杂物进行清理,避免水中的杂物堵塞在后的流通管路;进一步的,第一杂物拦截结构相对斜面结构悬空,便于水流顺畅地通过第一杂物拦截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还包括:
升降驱动装置,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进水口安装在所述本体上;
第二杂物拦截结构,安装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杂物拦截结构的前端,所述第二杂物拦截结构能够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伸入所述进水通槽内和相对所述进水通槽的内侧底壁向上抬升,所述第二杂物拦截结构相对所述斜面结构悬空,所述第二杂物拦截结构上设有多个过水孔二。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杂物拦截结构通过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当第二杂物拦截结构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伸入进水通槽内时,能够通过第二杂物拦截结构对流经进水通槽内的杂物进行拦截;另外,第二杂物拦截结构位于第一杂物拦截结构的前端,第一杂物拦截结构和第二杂物拦截结构共同形成两道杂物拦截结构,进而进一步的提高对水中的杂物进行清理效果;而且,第二杂物拦截结构能够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进水通槽的内侧底壁向上抬升,从而当第二杂物拦截结构拦截了较多的杂物后,通过将第二杂物拦截结构向上抬升,只通过第一杂物拦截结构对杂物进行拦截,有利于减少被第二杂物拦截结构拦截的杂物对进水通槽内的水的水流速度的影响;进一步的,第二杂物拦截结构相对斜面结构悬空,便于水流顺畅地通过第二杂物拦截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摆正后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的拆装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水结构位于第二挡水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体上设置有竖直卡位通槽一和竖直卡位通槽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本体摆正后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本体,2、转角电机,3、挡水结构,4、挡水件,5、第一杂物拦截结构,6、电动推杆机构,7、第二杂物拦截结构,8、压力传感器,10、底边,11、右挡边,12、左挡边,13、分隔结构,20、转动轴,30、连接梁一,31、支撑框,50、侧挡板一,51、后挡板一,52、过水孔一,53、底板一,60、伸缩推杆,61、连接梁二,70、侧挡板二,71、后挡板二,72、过水孔二,73、底板二,101、斜面结构,111、竖直导向槽一,112、竖直卡位通槽一,121、竖直导向槽二,122、安装凸起,123、竖直卡位通槽二,131、分隔挡边一,132、分隔挡边二,133、安装部,311、安装槽体,501、导向凸起一,701、导向凸起二,1221、安装槽一,1331、竖直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
本体1,本体1上设有用于进水的进水通槽,本体1上还设有用于出水的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分别与进水通槽连通;本体1上设有分隔结构13,分隔结构13位于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之间,且将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分隔,分隔结构13朝向进水通槽的出水口延伸的一端上设有安装部133;
转动驱动装置,安装在安装部133上;
挡水结构3,与转动驱动装置连接,挡水结构3能够在转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进水通槽的出水口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转动具有第一挡水位置和第二挡水位置,挡水结构3位于第一挡水位置时,挡水结构3靠近进水通槽的一端止抵在第一内侧壁上,第一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之间截止,第二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导通;挡水结构3位于第二挡水位置时,挡水结构3靠近进水通槽的一端止抵在第二内侧壁上,第二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之间截止,第一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导通;
转动控制装置,与转动驱动装置电连接,且转动驱动装置能够在转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挡水结构3转动到第一挡水位置和第二挡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上设有进水通槽、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挡水结构3与转动驱动装置连接,且挡水结构3能够在转动驱动装置的驱动与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止抵,实现控制第一出水通槽、第二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的导通情况进行控制,进而能够将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设置在雨污排水系统中,实现控制污水通过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中的一通道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并将雨水通过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中的另一通道排入清洁雨水收集池或河道中;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转动驱动装置能够在转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挡水结构3转动到第一挡水位置和第二挡水位置,便于通过转动控制装置对转动驱动装置的转动进行控制,进而对动挡水结构3的转动进行控制,有利于提高分流控制的便利性,且有利于根据不同分流控制需求对动挡水结构3的转动进行多样化精准控制;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进水通槽、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均呈通槽结构,便于安装转动驱动装置、挡水结构3和转动控制装置,有利于降低建设雨污排水系统的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包括底边10、左挡边12、右挡边11和分隔结构13,左挡边12连接在底边10的左侧且向上延伸,右挡边11连接在底边10的右侧且向上延伸,分隔结构13连接在底边10上且向上延伸,分隔结构13位于左挡边12和右挡边11的后端部分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分隔结构13的前端连接有安装部133,分隔结构13的后端连接有分隔挡边一131和分隔挡边二132。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左挡边12呈折弯状结构,左挡边12包括直边一、连接斜边一和直边二,连接斜边一的前端连接在直边一的后端且向左侧倾斜延伸,直边二连接在连接斜边一的后端。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右挡边11呈折弯状结构,右挡边11包括直边三、连接斜边二和直边四,连接斜边二的前端连接在直边三的后端且向右侧倾斜延伸,直边四连接在连接斜边二的后端。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直边一和直边三限定形成进水通槽,进水通槽的上端敞口;连接斜边一、分隔结构13的前部分和分隔挡边一131之间限定形成第一出水通槽,第一出水通槽的上端敞口;连接斜边二、分隔结构13的前部分和分隔挡边二132之间限定形成第二出水通槽,第二出水通槽的上端敞口。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为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本体1也可以为其它材料的预制件;在将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设置在雨污排水系统中后,第一出水通槽的前端与进水渠通道连通,第一出水通槽的后端与初期雨水储蓄池或污水处理厂连接,第二出水通槽的后端与清洁雨水收集池或河道连接。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还可以设置成其它结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转动控制装置包括:
压力传感器8,安装在进水通槽内,用于对流经进水通槽内的水流进行检测;
计时器,与压力传感器8电连接;
控制单元,压力传感器8、计时器和转动驱动装置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其中,控制单元预设有第一预设时长,第一预设时长为压力传感器8持续检测进水通槽内有水流的时长,当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进水通槽内有水流,压力传感器8触发计时器开始计时,且当计时器计时时长达第一预设时长,控制单元控制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挡水结构3从第一挡水位置转动到第二挡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通过压力传感器8来对流经进水通槽内的水流进行检测,便于自动获得进水通槽内的水流信息,能够自动检测到进水通槽内是否有水流;进一步的,通过将计时器与压力传感器8电连接,有利于通过计时器进行计时,获得进水通槽内持续有水流和无水流的时长;进一步的,压力传感器8、计时器和转动驱动装置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便于通过控制单元根据进水通槽内持续有水流的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长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自动控制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挡水结构3从第一挡水位置转动到第二挡水位置;将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设置在雨污排水系统中,在下雨初期,挡水结构3位于第一挡水位置,初期雨水通过第二出水通槽中排入初期雨水储蓄池中或污水处理厂,而在计时达第一预设时长时,挡水结构3从第一挡水位置切换到第二挡水位置,后期雨水通过第一出水通槽排入清洁雨水收集池或河道中,实现自动对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进行分流,避免含有较多杂质的初期雨水与相对清洁的后期雨水混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长为15min,即设定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进水通槽内有水流且持续15min为前期雨水,15min之后为后期雨水;另外,第一预设时长的具体时间,也可以根据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需要设置在的环境的地表在下雨之后,雨水中含有的污染物的程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压力传感器8安装在本体1的底边10上,压力传感器8的压力感应端朝向进水通槽的进水端,当进水通槽内有水流,水流冲击压力传感器8的压力感应端,使得压力传感器8产生检测信号;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为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的情况下,可以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预埋压力传感器8以及连接线缆;另外,压力传感器8的具体设置方式还可以具有多种,便于压力传感器8对进水通槽内的水流进行检测便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计时器、控制单元以及连接线缆未进行图示,计时器和控制单元的设置方式可以具有多种,且压力传感器8、计时器、转动驱动装置和控制单元的具体电连接方式可参考本领域的相关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单元还预设有第二预设时长,第二预设时长为在第一预设时长之后压力传感器8持续不能检测到进水通槽内有水流的时长,且当计时器计时器计时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控制单元控制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挡水结构3从第二挡水位置转动到第一挡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控制单元还预设有第二预设时长,便于在进水通槽内无水流一段时长后,将挡水结构3从第二挡水位置转动到第一挡水位置,对挡水结构3进行自动复位,有利于利用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对下一场雨水进行分流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长为10h,即设定压力传感器8没有检测到进水通槽内有水流且持续10h之后,控制单元控制将挡水结构3从第二挡水位置转动到第一挡水位置;另外,第二预设时长的具体时间,也可以根据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需要设置在的环境的地表的排水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设置在雨污排水系统中后,在下雨初期,雨水定义为初期雨水,初期雨水中含有较多的污染物,由此视为污水;在第一预设时间之后,雨水中含有的污染物相对较少,由此视为清洁雨水。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设置在雨污排水系统中实现将初期雨水和清洁雨水进行分流。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还可以用于其它污水与一般生活产生的水进行分流。另外,本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设置中的挡水结构3位于第一挡水位置,在此状态下,初期雨水通过第二出水通槽中排入初期雨水储蓄池中或污水处理厂。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安装部133包括圆弧形柱体,圆弧形柱体上设有上端敞口的竖直安装槽1331,圆弧形柱体朝向进水通槽的外侧壁的水平截面呈圆弧状;转动驱动装置包括:
转角电机2,转角电机2竖直安装在竖直安装槽1331内且转角电机2的转动轴20向上延伸,挡水结构3连接在转动轴20上,挡水结构3靠近圆弧形柱体的一端止抵在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上,且挡水结构3在转动轴20的驱动下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挡水结构3靠近圆弧形柱体的一端贴靠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做圆弧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圆弧形柱体朝向进水通槽的外侧壁的水平截面呈圆弧状,挡水结构3靠近圆弧形柱体的一端止抵在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上,且挡水结构3在转动轴20的驱动下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挡水结构3靠近圆弧形柱体的一端贴靠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做圆弧运动,有利于挡水结构3与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贴合,避免挡水结构3与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之间漏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挡水结构3由转角电机2驱动,有利于提高挡水结构3在偏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竖直安装槽1331呈圆柱体中空结构,转角电体安装在竖直安装槽1331内,本实施例中的转角电机2通过太阳能板进行供电,较为环保,太阳能板可以设置在本体1的周向外侧,转角电机2也可以通过其它供电设备进行供电;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转动驱动装置还可以采用其它的转动驱动机构,便于驱动挡水结构3转过动便可;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安装部133还可以设置成其它结构,转动驱动装置的安装方式也可以具有多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转角电机2的防水性,通过对转角电机2进行防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挡水结构3包括:
支撑框31,支撑框31与转动驱动装置连接;
挡水件4,安装在支撑框31上,挡水件4靠近安装部133的一端向外延伸凸出支撑框31形成侧挡边一,侧挡边一止抵在安装部133的外侧壁上,挡水件4靠近进水通槽的一端向外延伸凸出支撑框31形成侧挡边二,侧挡边二能够分别与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止抵,挡水件4的下端向下延伸凸出支撑框31形成侧挡边三,侧挡边三止抵在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的内侧底壁上,侧挡边一、侧挡边二和侧挡边三分别具有弹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挡水件4安装在支撑框31上,且侧挡边一、侧挡边二和侧挡边三分别具有弹性,有利于侧挡边一、侧挡边二和侧挡边三分别与本体1的内侧壁产生弹性挤压,实现弹性挤压密封;当挡水件4位于与第一内侧壁止抵时,有利于挡水件4在第一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之间可靠的拦截水流,确保水流从第二出水通槽流出;而当挡水件4位于与第二内侧壁止抵时,有利于挡水件4在第二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之间可靠的拦截水流,确保水流从第一出水通槽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框31呈长方体状结构,支撑框31的上方连接有连接梁一30,连接梁一30水平连接在转角电机2的转动轴20上,支撑框31通过连接梁一30竖直固定,支撑框31在转动轴20的驱动下,以转动轴20的中心轴为旋转中心做圆弧运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挡水件4的材质具体为橡胶,挡水件4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弹性且能够挡水的材质;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挡水件4安装在支撑框31上的方式可以具有多种,可以通过固定件将挡水件4安装固定在支撑框31上,也可以通过其它安装方式将挡水件4安装在支撑框31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支撑框31上设有安装槽体311,挡水件4呈板状结构,挡水件4可拆装的安装在安装槽体311内,挡水件4具有弹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挡水件4可拆装的安装在安装槽体311内,便于对挡水件4进行拆装,从而有利于对挡水件4进行维持以及更换;进一步的,挡水件4具有弹性,有利于挡水件4的边缘部分与本体1的内侧壁产生弹性挤压,实现弹性挤压密封;当挡水件4位于与第一内侧壁止抵时,有利于挡水件4在第一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之间可靠的拦截水流,确保水流从第二出水通槽流出;而当挡水件4位于与第二内侧壁止抵时,有利于挡水件4在第二出水通槽与进水通槽之间可靠的拦截水流,确保水流从第一出水通槽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槽体311沿支撑框31的竖直方向开槽形成,安装槽体311开设在支撑框31的中部,安装槽体311的底端、左端和右端均敞口,便于安装挡水件4。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挡水件4卡接在安装槽体311内,挡水件4安装在安装槽体311内后依靠弹性挤压卡紧在安装槽体311内;另外,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挡水件4安装在安装槽体311内的可靠性,还可以通过锁紧件将挡水件4锁紧在支撑框31上,也可以采用粘合剂将挡水件4粘合在支撑框31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直边一与连接斜边一连接处的内侧壁设有向内凸出的圆弧凸起一,挡水结构3位于第一挡水位置时,挡水件4靠近圆弧凸起一的一端与圆弧凸起一止抵。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直边二与连接斜边二连接处的内侧壁设有向内凸出的圆弧凸起二,挡水结构3位于第二挡水位置时,挡水件4靠近圆弧凸起二的一端与圆弧凸起二止抵。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进水通槽的出水口呈向外扩宽的喇叭状结构,第一内侧壁上靠近进水通槽的出水口设有竖直卡位通槽一112,第二内侧壁上靠近进水通槽的出水口设有竖直卡位通槽二123,挡水结构3位于第一挡水位置时,侧挡边二卡入并挤压在竖直卡位通槽一112内;挡水结构3位于第二挡水位置时,侧挡边二卡入并挤压在竖直卡位通槽二123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通过在第一内侧壁上设有竖直卡位通槽一112,并在第二内侧壁上设有竖直卡位通槽二123,侧挡边二能够卡入并挤压在竖直卡位通槽一112或竖直卡位通槽二123内,有利于使得侧挡边二与竖直卡位通槽一112或竖直卡位通槽二123之间形成挤压密封,进一步的提高侧挡边二对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之间密封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直边一与连接斜边一连接处的内侧壁设有向内凸出的圆弧凸起一,竖直卡位通槽一112开设在圆弧凸起一上。进一步的,直边二与连接斜边二连接处的内侧壁设有向内凸出的圆弧凸起二,竖直卡位通槽二123开设在圆弧凸起二上。另外,竖直卡位通槽一112和竖直卡位通槽二123还可以具有其它的设置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竖直卡位通槽一112和竖直导向槽竖直卡位通槽二123的结构相同,竖直卡位通槽一112和竖直卡位通槽二123的水平截面呈矩形状结构;为了便于侧挡边二卡入竖直卡位通槽一112和竖直卡位通槽二123内,也可以将竖直卡位通槽一112和竖直卡位通槽二123设置成水平截面呈半圆弧状的槽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图6和图7所示,进水通槽的内侧底壁设有斜面结构101,斜面结构101靠近进水通槽的进水端的一端为高位端,斜面结构101远离进水通槽的进水端的一端为低位端,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的内侧底壁分别与斜面结构101的低位端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6和图7所示,进水通槽的内侧底壁设有斜面结构101,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的内侧底壁分别与斜面结构101的低位端平齐,有利于进水通槽与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之间具有落差,有利于位于进水通槽内的水流快速流入第一出水通槽或第二出水通槽内并排出,有利于提高排水的顺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压力传感器8靠近斜面结构101的低位端设置,水流从高位端向低位端流动形成冲击力,有利于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水流。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进水通槽还可以设置成其它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还包括:
第一杂物拦截结构5,靠近进水通槽可拆装的安装在本体1上,第一杂物拦截结构5伸入进水通槽内且相对斜面结构101悬空,第一杂物拦截结构5上设有多个过水孔一5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通过在本体1上安装有第一杂物拦截结构5,第一杂物拦截结构5伸入进水通槽内,有利于通过第一构相对斜面结构101悬空,便于水流顺畅地通过第一杂物拦截结构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杂物拦截结构5包括侧挡板一50、后挡板一51和底板一53,侧挡板一50设有两个,两个侧挡板一50平行并列设置,后挡板一51连接在两个侧挡板一50的后端,底板一53连接在两个侧挡板一50和后挡板一51的下端。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后挡板一51和底板一53均阵列设有多个过水孔一52。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拦截结构还可以设置成其它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第一拦截结构进行安装和限位,通过在本体1的直边一上设有两个竖直导向槽一111,在本体1的直边二上设有两个竖直导向槽二121;两个侧挡板一50上分别对应竖直导向槽一111和竖直导向槽二121设有两个导向凸起一501,两个导向凸起一501分别滑动安装在竖直导向槽一111和竖直导向槽二121内。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导向凸起一501呈半圆柱状结构,导向凸起一501的外侧呈圆弧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还包括:
升降驱动装置,靠近进水通槽的进水口安装在本体1上;
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安装在升降驱动装置上且位于第一杂物拦截结构5的前端,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能够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伸入进水通槽内和相对进水通槽的内侧底壁向上抬升,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相对斜面结构101悬空,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上设有多个过水孔二7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通过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当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伸入进水通槽内时,能够通过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对流经进水通槽内的杂物进行拦截;另外,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位于第一杂物拦截结构5的前端,第一杂物拦截结构5和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共同形成两道杂物拦截结构,进而进一步的提高对水中的杂物进行清理效果;而且,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能够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进水通槽的内侧底壁向上抬升,从而当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拦截了较多的杂物后,通过将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向上抬升,只通过第一杂物拦截结构5对杂物进行拦截,有利于减少被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拦截的杂物对进水通槽内的水的水流速度的影响;进一步的,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相对斜面结构101悬空,便于水流顺畅地通过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杂物拦截结构7包括侧挡板二70、后挡板二71和底板二73,侧挡板二70设有两个,两个侧挡板二70平行并列设置,后挡板二71连接在两个侧挡板二70的后端,底板二73连接在两个侧挡板二70和后挡板二71的下端。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后挡板二71和底板二73均阵列设有多个过水孔二72。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拦截结构还可以设置成其它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第二拦截结构进行安装和竖直移动,通过在本体1的直边二上设有两个竖直导向槽一111,在本体1的直边二上设有两个竖直导向槽二121;两个侧挡板二70上分别对应竖直导向槽一111和竖直导向槽二121设有两个导向凸起二701,两个导向凸起二701分别滑动安装在竖直导向槽一111和竖直导向槽二121内。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导向凸起二701呈半圆柱状结构,导向凸起二701的外侧呈圆弧状结构。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导向凸起一501和导向凸起二701的结构相同,也可以将导向凸起一501和导向凸起二701设置成不同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机构6;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为了便于安装电动推杆机构6,通过在左挡边12的左侧连接有安装凸起122,安装凸起122上设有安装槽一1221,安装槽一1221的上端敞口,电动推杆机构6安装在安装槽一1221内;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电动推杆机构6上设有的伸缩推杆60竖直向上延伸,伸缩推杆60上水平连接有连接梁二61,本实施例中的侧挡板二70的上端分别连接有向上凸出的连接凸块,连接凸块分别连接在连接梁二61的下端,从而将第二拦截结构连接在电动推杆机构6上,第二拦截结构在伸缩推杆60的竖直推动下实现升降运动,从而将第二拦截结构伸入进水通道内或将第二拦截结构从进水通道内向上抬升。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电动推杆机构6通过太阳能板进行供电,较为环保,太阳能板可以设置在本体1的周向外侧,电动推杆机构6也可以通过其它供电设备进行供电;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电动推杆机构6的防水性,通过对电动推杆机构6进行防水处理;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驱动装置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升降装置,便于驱动第二拦截结构升降便可;另外,升降驱动装置的安装方式也可以具有多种。
另外,除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外,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单元、压力传感器8、计时器、雨污排水系统和转角电机2的结构以及其工作原理等可参考本技术领域的常规技术方案,而这些常规技术方案也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本实用新型在此不进行详细陈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进水的进水通槽,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出水的第一出水通槽和第二出水通槽,所述第一出水通槽和所述第二出水通槽分别与所述进水通槽连通;所述本体上设有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出水通槽和所述第二出水通槽之间,且将所述第一出水通槽和所述第二出水通槽分隔,所述分隔结构朝向所述进水通槽的出水口延伸的一端上设有安装部;
转动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
挡水结构,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挡水结构能够在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所述进水通槽的出水口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转动具有第一挡水位置和第二挡水位置,所述挡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挡水位置时,所述挡水结构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一端止抵在所述第一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出水通槽与所述进水通槽之间截止,所述第二出水通槽与所述进水通槽导通;所述挡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挡水位置时,所述挡水结构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一端止抵在所述第二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出水通槽与所述进水通槽之间截止,所述第一出水通槽与所述进水通槽导通;
转动控制装置,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电连接,且所述转动驱动装置能够在所述转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挡水结构转动到所述第一挡水位置和所述第二挡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控制装置包括:
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进水通槽内,用于对流经所述进水通槽内的水流进行检测;
计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控制单元,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计时器和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预设有第一预设时长,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所述压力传感器持续检测所述进水通槽内有水流的时长,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进水通槽内有水流,所述压力传感器触发所述计时器开始计时,且当所述计时器计时时长达第一预设时长,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挡水结构从所述第一挡水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挡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预设有第二预设时长,所述第二预设时长为在第一预设时长之后所述压力传感器持续不能检测到所述进水通槽内有水流的时长,且当所述计时器所述计时器计时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挡水结构从所述第二挡水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一挡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圆弧形柱体,所述圆弧形柱体上设有上端敞口的竖直安装槽,所述圆弧形柱体朝向所述进水通槽的外侧壁的水平截面呈圆弧状;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
转角电机,所述转角电机竖直安装在所述竖直安装槽内且所述转角电机的转动轴向上延伸,所述挡水结构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挡水结构靠近所述圆弧形柱体的一端止抵在所述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挡水结构在所述转动轴的驱动下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挡水结构靠近所述圆弧形柱体的一端贴靠所述圆弧形柱体的外侧壁做圆弧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结构包括:
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连接;
挡水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上,所述挡水件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向外延伸凸出所述支撑框形成侧挡边一,所述侧挡边一止抵在所述安装部的外侧壁上,所述挡水件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一端向外延伸凸出所述支撑框形成侧挡边二,所述侧挡边二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止抵,所述挡水件的下端向下延伸凸出所述支撑框形成侧挡边三,所述侧挡边三止抵在所述第一出水通槽和所述第二出水通槽的内侧底壁上,所述侧挡边一、所述侧挡边二和所述侧挡边三分别具有弹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上设有安装槽体,所述挡水件呈板状结构,所述挡水件可拆装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体内,所述挡水件具有弹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槽的出水口呈向外扩宽的喇叭状结构,所述第一内侧壁上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出水口设有竖直卡位通槽一,所述第二内侧壁上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出水口设有竖直卡位通槽二,所述挡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挡水位置时,所述侧挡边二卡入并挤压在所述竖直卡位通槽一内;所述挡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挡水位置时,所述侧挡边二卡入并挤压在所述竖直卡位通槽二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槽的内侧底壁设有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进水端的一端为高位端,所述斜面结构远离所述进水通槽的进水端的一端为低位端,所述第一出水通槽和所述第二出水通槽的内侧底壁分别与所述斜面结构的低位端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杂物拦截结构,靠近所述进水通槽可拆装的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杂物拦截结构伸入所述进水通槽内且相对所述斜面结构悬空,所述第一杂物拦截结构上设有多个过水孔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驱动装置,靠近所述进水通槽的进水口安装在所述本体上;
第二杂物拦截结构,安装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杂物拦截结构的前端,所述第二杂物拦截结构能够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伸入所述进水通槽内和相对所述进水通槽的内侧底壁向上抬升,所述第二杂物拦截结构相对所述斜面结构悬空,所述第二杂物拦截结构上设有多个过水孔二。
CN202320899019.9U 2023-04-20 2023-04-20 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 Active CN219527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9019.9U CN219527858U (zh) 2023-04-20 2023-04-20 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9019.9U CN219527858U (zh) 2023-04-20 2023-04-20 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7858U true CN219527858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4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9019.9U Active CN219527858U (zh) 2023-04-20 2023-04-20 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7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12873U (zh) 一种雨污分离装置
CN105155615A (zh) 一种带自清洗功能的初雨收集处理系统
CN204781084U (zh) 一种带自清洗功能的初雨收集处理系统
CN109281372B (zh) 一种用于排水工程的排水设备
CN210562532U (zh)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用排污井
CN219527858U (zh) 用于地表雨污分流的分流装置
CN112681498B (zh) 一种固液分流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
CN214302102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3868183U (zh) 一种能够防止堵塞的市政雨水入口结构
CN111705888B (zh) 一种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分离处理的雨污分流系统
CN210458845U (zh) 一种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排放系统
CN208733767U (zh) 房屋建筑施工雨水和废水循环利用设备
CN109610625B (zh) 一种环形自洁防淤积底座泵站
CN217247283U (zh) 一种污水预处理装置
KR101053942B1 (ko) 스컴 감시제어수단을 가진 원형침전지의 슬러지 및 스컴제거기
CN214272345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2405393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污水排水管道
CN113969610A (zh) 一种市政道路快速排水系统
CN112675611A (zh)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CN220047352U (zh) 一种房建排水结抅
CN220633184U (zh) 一种城市雨水回收过滤装置
CN219399177U (zh) 一种污泥除渣机
CN219951595U (zh) 一种公路防堵排污水装置
CN219185981U (zh) 一种雨污分离设备
CN220565373U (zh) 一种基于市政污水管网的检查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