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7633U - 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7633U
CN219527633U CN202320357330.0U CN202320357330U CN219527633U CN 219527633 U CN219527633 U CN 219527633U CN 202320357330 U CN202320357330 U CN 202320357330U CN 219527633 U CN219527633 U CN 219527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sleeve
pipe pile
connecting sleev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573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鱼奇
李征
李云
刘东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Zhuhengtai Pipe P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Zhuhengtai Pipe P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Zhuhengtai Pipe P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Zhuhengtai Pipe P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573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7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7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7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预应力管桩本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以及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套的一端与端板连接,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套设于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的端板上,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套上设有用于所述连接块伸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套滑动连接;通过第一连接套运动带动连接块运动,连接块伸入到连接槽内,调节预应力管桩本体,快速实现两个预应力管桩本体端板的对齐,提高了两预应力管桩本体连接固定的效率,进而提高了安装预应力管桩本体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预应力管桩本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预应力管桩本体,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本体以及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本体,预应力管桩本体是一种工程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建筑的地质条件不理想、地基承载较小时,建筑采用桩基的施工方法,将预应力管桩本体打入地下,利用桩基和周围土壤的摩擦力来支撑上部建筑的重量,由于预应力管桩本体具有抗烈性好、刚度大、节省材料以及重量较小的特点,被广泛使用。
相关技术中,将预应力管桩本体打入地下的方法是:先通过吊装设备将预应力管桩本体安装在锤击设备上,驱动锤击设备,锤击设备将预应力管道锤入地下,然后再将另一预应力管桩本体吊装至锤击设备上,锤击设备运动,锤击设备带动另一预应力管桩本体运动,通过地面工作人员将两个预应力管桩本体的端部对齐,并将两个预应力管桩本体相互靠近的端板进行焊接固定,驱动锤击设备,锤击设备将预应力管桩本体击入地下,循环上述操作,实现预应力管桩本体的安装。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当将两个预应力管桩本体相互靠近的端板进行对齐固定时,需要地面工作人员不断调节相邻两个预应力管桩本体直至相邻两预应力管桩本体的端板对齐,致使对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连接的工序增多,降低了在安装预应力管桩本体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连接固定需要不断调整对齐的工序,提高预应力管桩本体的安装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以及连接块;
所述第一连接套的一端与端板连接,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连接套设于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的端板上,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套上设有用于所述连接块伸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套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一个预应力管桩本体通过锤击设备击入到地下,通过吊装设备将另一预应力管桩本体吊起,并将另一预应力管桩本体的端板靠近被击入地下的预应力管桩本体,第一连接套运动,第一连接套带动连接块运动,连接块伸入到连接槽内,调节预应力管桩本体,两个预应力管桩本体的端板对齐,之后将第一连接套与第二连接套进行焊接,实现相邻两预应力管桩本体的固定;通过第一连接套运动带动连接块运动,连接块伸入到连接槽内,调节预应力管桩本体,快速实现两个预应力管桩本体端板的对齐,提高了两预应力管桩本体连接固定的效率,进而提高了安装预应力管桩本体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减少所述连接块运动的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包括若干运动块以及抵紧块;
所述运动块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连接,其中,所述运动块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为弹性连接,若干所述运动块形成用于所述连接块的限位空间;
所述抵紧块设于所述运动块的另一侧,且当所述连接块伸入所述连接槽时,所述抵紧块与所述连接块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伸入到连接槽内,连接块与抵紧块接触,抵紧块运动带动运动块运动,抵紧块与运动块朝向连接槽的侧壁运动,限位空间变大,连接块继续深入连接槽内,当连接块完全伸入到连接槽内时,运动块与抵紧块靠近连接块运动,抵紧块与连接块抵紧,实现对连接块在连接槽内限位的目的,减少对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固定时,预应力管桩本体出现相对滑移的现象,提高了对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固定的质量。
可选的,所述连接块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套的一侧设有圆倒角,所述抵紧块靠近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设有圆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块靠近第二连接套的一侧设有圆倒角,并将抵紧块靠近连接的一侧设有圆倒角,便于快速实现连接块伸入限位槽的目的,提高了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的连接效率。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对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第二连接进行限位的限位块;
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套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套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套上设有用于所述限位块伸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套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套运动,第一连接套带动限位块运动,限位块伸入到限位槽内,第一连接套与第二连接套对齐抵紧;设置的限位块,通过第一连接套的运动带动限位块运动,限位块伸入到限位槽内,实现对第一连接套以及第二连套的限位,进一步减少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连接是出现相对偏移的现象,从而提高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的连接质量。
可选的,所述限位块设置为多个,多个限位块在所述第一连接套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套的一端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限位块设置为多个,多个限位块在第一连接套上均匀分布,提高了第一连接套与第二连接套的限位强度,进而提高对第一连接套以及第二连套的限位效果。
可选的,还包括便于预应力管桩本体击入地下的破土组件;
所述破土组件包括破土套;
所述破土套设于端板靠近建筑面的一端,其中,所述破土套设置为锥形,且所述破土套靠近端板的一侧至其另一侧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吊装设备将预应力管桩本体吊起,破土套靠近建筑面,锤击设备对预应力管桩本体进行锤击,预应力管桩本体运动带动破土套运动,破土套伸入到地下;通过在预应力管桩本体的端部设置破土套,并将破土套设置为锥形,便于实现将预应力管桩本体击入到地下,提高了对预应力管桩本体的安装效率。
可选的,所述破土组件还包括进一步提高破土效率的多个破土块;
多个所述破土块设于所述破土套上,沿所述破土套的外侧均匀分布,且相邻所述破土块间形成用于建筑土通过的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破土套运动,破土套带动破土块运动,破土块与建筑土接触,建筑土在相邻破土块之间的空间通过;通过在破土套的外侧均匀设置破土块,进一步提高了预应力管桩本体的破土效率,进而提高了对预应力管桩本体的安装效率。
可选的,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用于所述抵紧块伸入的抵紧槽,所述抵紧块与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动块靠近连接块运动,运动块的运动带动抵紧块运动,抵紧块靠近连接块运动,抵紧块伸入到抵紧孔内,抵紧块与连接块抵紧固定,进一步提高对连接块的限位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通过第一连接套运动带动连接块运动,连接块伸入到连接槽内,调节预应力管桩本体,快速实现两个预应力管桩本体端板的对齐,提高了两预应力管桩本体连接固定的效率,进而提高了安装预应力管桩本体的效率;
2.本申请通过将连接块伸入到限位槽内,连接块与抵紧块接触,抵紧块运动带动运动块运动,抵紧块与运动块朝向限位槽的侧壁运动,限位空间变大,连接块继续深入限位槽内,当连接块完全伸入到限位槽内时,运动块与抵紧块靠近连接块运动,抵紧块与连接块抵紧,实现对连接块在限位槽内限位的目的,减少对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固定时,预应力管桩本体出现相对滑移的现象,提高了对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固定的质量;
3.本申请通过第一连接套运动,第一连接套带动限位块运动,限位块伸入到限位槽内,第一连接套与第二连接套对齐抵紧;设置的限位块,通过第一连接套的运动带动限位块运动,限位块伸入到限位槽内,实现对第一连接套以及第二连套的限位,进一步减少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连接是出现相对偏移的现象,从而提高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的连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连接组件;11、第一连接套;12、第二连接套;121、连接槽;122、限位槽;13、连接块;131、相连部;132、运动部;133、抵紧槽;14、限位件;141、运动块;142、抵紧块;15、限位块;2、破土组件;21、破土套;22、破土块;3、预应力管桩本体;31、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参照图1,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预应力管桩本体3、连接组件1以及破土组件2;破土组件2安装在预应力管桩本体3靠近建筑面的一端,破土组件2用于对建筑面进行破土作业,提高预应力管桩本体3的安装效率;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3通过连接组件1连接,连接组件1用于将预应力管桩本体3连接,减少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3连接的工序,以提高对预应力管桩本体3的安装效率。
参照图2、图3,连接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套11、第二连接套12以及连接块13;第一连接套11的一端与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端板31连接,连接块13安装在第一连接套11的另一端;第二连接套1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3的端板31上,其中,第二连接套12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块13伸入的连接槽121,连接块13与第二连接套12滑动连接;连接块13伸入到连接槽121内,调节预应力管桩本体3,能够快速实现两个预应力管桩本体3端板31的对齐,提高了两个预应力管桩本体3连接固定的效率,进而提高了安装预应力管桩本体3的效率。
参照图3,本申请中的连接块13包括运动部132以及相连部131;相连部13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套1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运动部132焊接在相连部131的另一端,其中,相连部131的直径小于运动部132的直径。
参照图2、图3,为减少运动部132在连接槽121内的晃动,提高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3的连接强度,连接组件1还包括用于减少连接块13运动的限位件14;限位件14包括若干运动块141以及抵紧块142;运动块141的一侧与连接槽121的侧壁连接,其中,运动块141与连接槽121的侧壁为弹性连接,若干运动块141形成用于连接块13的限位空间;抵紧块142一体成型于运动块141的另一侧,当连接块13伸入连接槽121时,抵紧块142与运动部132抵紧。
参照图3,为进一步提高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3的连接强度,运动部132上开设有用于抵紧块142伸入的抵紧槽133,抵紧块142与连接块13滑动连接;运动部132在连接槽121捏继续运动,当运动部132完全伸入到连接槽121内时,运动块141靠近运动部132运动,运动块141带动抵紧块142运动,抵紧块142伸入到抵紧槽133内,提高运动部132与抵紧块142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3,为便于运动部132伸入到连接槽121内,提高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3的连接效率,在运动部132靠近第二连接套12的一侧上加工有圆倒角,抵紧块142靠近连接块13的一侧加工有圆倒角,其中,运动部132上的圆倒角与抵紧块142上的圆倒角相适配。
参照图4,为减少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3之间发生相对滑移,提高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3的连接强度,连接组件1还包括对第一连接套11与第二连接进行限位的限位块15;限位块15通过焊接的方式顶在第一连接套11靠近第二连接套12的一端,第二连接套12上开设有用于限位块15伸入的限位槽122,限位块15与第二连接套12滑动连接。
参照图4,为提高对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3的限位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限位块15设置为多个,多个限位块15在第一连接套11靠近第二连接套12的一端均匀分布,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限位块15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但凡能实现加强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3的限位效果即可。
参照图1,破土组件2包括破土套21;破土套2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端板31靠近建筑面的一端,其中,破土套21设置为锥形,破土套21靠近端板31的一侧至其另一侧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参照图1,为进一步提高对预应力管桩本体3击入地下的效率,破土组件2还包括多个破土块22;多个破土块2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破土套21上,多个破土块22沿破土套21的外侧均匀分布,且相邻破土块22间形成用于建筑土通过的空间;本申请实施例对破土块22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但凡能实现提高预应力管桩本体3击入地下的效率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实施原理为:将一个预应力管桩本体3通过锤击设备击入到地下,预应力管桩本体3运动,预应力管桩本体3带动破土套21运动,破土套21伸入地下,破土块22与建筑面接触,预应力管桩本体3伸入到地下,再通过吊装设备将另一预应力管桩本体3吊起,并将另一预应力管桩本体3的端板31靠近被击入地下的预应力管桩本体3,第一连接套11运动,第一连接套11带动相连部131运动,相连部131在连接槽121内运动,相连部131与抵紧块142接触,抵紧块142靠近连接槽121的侧壁运动,抵紧块142运动带动运动块141运动,运动块141运动,限位空间变大,运动部132继续运动,运动部132运动至合适位置后,抵紧块142靠近运动部132,抵紧块142伸入到抵紧槽133内,第一连接与第二连接套12抵紧平齐,将第一连接套11与第二连接套12进行焊接,使用锤击设备将预应力管桩本体3击入地下,完成预应力管桩本体3的安装。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1);
所述连接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套(11)、第二连接套(12)以及连接块(13);
所述第一连接套(11)的一端与端板(31)连接,所述连接块(13)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套(11)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连接套(12)设于相邻预应力管桩本体(3)的端板(31)上,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套(12)上设有用于所述连接块(13)伸入的连接槽(121),所述连接块(13)与所述第二连接套(12)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还包括用于减少所述连接块(13)运动的限位件(14);
所述限位件(14)包括若干运动块(141)以及抵紧块(142);
所述运动块(141)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槽(121)的侧壁连接,其中,所述运动块(141)与所述连接槽(121)的侧壁为弹性连接,若干所述运动块(141)形成用于所述连接块(13)的限位空间;
所述抵紧块(142)设于所述运动块(141)的另一侧,且当所述连接块(13)伸入所述连接槽(121)时,所述抵紧块(142)与所述连接块(13)抵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3)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套(12)的一侧设有圆倒角,所述抵紧块(142)靠近所述连接块(13)的一侧设有圆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还包括对所述第一连接套(11)与所述第二连接进行限位的限位块(15);
所述限位块(15)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套(11)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套(12)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套(12)上设有用于所述限位块(15)伸入的限位槽(122),所述限位块(15)与所述第二连接套(12)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5)设置为多个,多个限位块(15)在所述第一连接套(11)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套(12)的一端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便于预应力管桩本体(3)击入地下的破土组件(2);
所述破土组件(2)包括破土套(21);
所述破土套(21)设于端板(31)靠近建筑面的一端,其中,所述破土套(21)设置为锥形,且所述破土套(21)靠近端板(31)的一侧至其另一侧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土组件(2)还包括进一步提高破土效率的多个破土块(22);
多个所述破土块(22)设于所述破土套(21)上,沿所述破土套(21)的外侧均匀分布,且相邻所述破土块(22)间形成用于建筑土通过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3)上设有用于所述抵紧块(142)伸入的抵紧槽(133),所述抵紧块(142)与所述连接块(13)滑动连接。
CN202320357330.0U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Active CN219527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7330.0U CN219527633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7330.0U CN219527633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7633U true CN219527633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50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57330.0U Active CN219527633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7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68002B1 (en) Foundation supporting and lif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9577333A (zh) 一种管桩的姿态辅助矫正装置及其矫正方法
CN101670985B (zh) 具有柔性基础和柔性附着的输电线路铁塔组立塔式起重机
CN219527633U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轻便耐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WO2023246952A1 (zh) 可回收式筒类构筑物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19352B (zh) 可拆卸式门式桅杆建筑用起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9523194U (zh) 一种管桩的姿态辅助矫正装置
CN117306518A (zh) 一种限高抱夹式液压锤击打桩施工方法及打桩机
CN108840234B (zh) 一种预制节段用吊装装置及其吊装方法
CN210263018U (zh) 一种新型带翼板扩底桩
CN114411699A (zh) 一种用于钢管桩施工的辅助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4940110U (zh) 一种用于沉桩施工的负压桶式导向架平台
CN210315545U (zh) 公路工程固定柱快速拔出装置
CN108316671B (zh) 通过调整滚轴直径实现建筑物移位转向的方法
CN220953352U (zh) 倾斜桩钢筋笼导向下放装置
CN215437807U (zh) 一种便于预制构件运输的固定装置
CN114837103B (zh) 钢箱梁双顶托举顶推安装方法
CN214656410U (zh) 一种预制桥梁安装用三维调整机的调整系统
CN215857703U (zh) 一种装配式静压打桩装置
CN213805338U (zh) 一种钢筋笼下放施工平台
CN115821918B (zh) 一种预制桩施工用沉桩装置
CN219240555U (zh) 用于倾斜灌注桩钢筋笼安装和混凝土灌注装置
CN220265011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对位调整装置
CN216078574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顶管管道安装用辅助装置
CN219951941U (zh) 一种预制桩打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