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8991U - 预制构造柱及施工建筑 - Google Patents

预制构造柱及施工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8991U
CN219508991U CN202223421751.XU CN202223421751U CN219508991U CN 219508991 U CN219508991 U CN 219508991U CN 202223421751 U CN202223421751 U CN 202223421751U CN 219508991 U CN219508991 U CN 219508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sleeve
channel
concret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17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康
周铭嘹
黄亮
张宏大
赖广超
刘守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17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8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8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8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构造柱及施工建筑,涉及于建筑技术领域。预制构造柱包括有第一柱体组件;第一套筒埋设于第一混凝土结构上部,第一套筒的上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的顶端面,第一通道延伸至第一套筒的上端面,第二套筒埋设于第一混凝土结构下部,第二套筒的下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底端面,第二通道延伸至第二套筒的下端面,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输入通道和第一输出通道,第一输入通道和第一输出通道均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前侧端面。操作人员可以在楼体内将第一混凝土结构安装至预定位置,并完成液态混凝土灌注工作,降低该第一柱体组件安装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预制构造柱及施工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施工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构造柱及施工建筑。
背景技术
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建筑的墙体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柱,构造柱是能够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而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可以为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和外墙交接处等建筑结构中。
当需要在两个墙体的交接处建造构造柱时,需要在两个墙体之间安装好构造柱的钢筋结构,并在两个墙体的两侧上支模以安装好构造柱的模板,再将液态混凝土浇筑在两个墙体之间,通过墙体两侧的模板能够限定浇筑后构造柱的形状,然而当需要在两个外墙的交接处建造构造柱时,由于外墙的一侧为楼内,而外墙的另一侧则为楼外,使得操作人员需要吊在楼体外侧以安装模板,导致建造构造柱的施工难度较大,使得施工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制构造柱,其安装难度较低,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预制构造柱的施工建筑。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预制构造柱,包括:第一柱体组件,包括有第一混凝土结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钢筋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第一套筒和一所述第二套筒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埋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上部,所述第一套筒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顶端面,所述第一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套筒埋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下部,所述第二套筒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套筒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底端面,所述第二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二套筒的下端面,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输入通道和第一输出通道,所述第一输入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一一连通,所述第一输出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一一连通,所述第一输入通道和所述第一输出通道均延伸至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前侧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构造柱,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柱体组件的第一混凝土结构放置并安装在上楼层板,第二套筒埋设于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下部,并且第二套筒的下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底端,位于第二套筒内的第二通道延伸至第二套筒的下端面,使得下楼层板的钢筋结构能够从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下部插入到第二通道内,可以将液态混凝土从第二输入通道通过第二入口输入至第二通道内,以使得位于第二通道内的液态混凝土能够包覆位于第二通道内的钢筋结构,并且在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二通道内后,液态混凝土可以从第二出口通过第二输出通道排出,以能够回收多余的液态混凝土,第二通道内的液态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将钢筋结构固定在第二通道内,以连接下楼层板和第一混凝土结构;第一套筒埋设于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上部,并且第一套筒的上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的顶端,位于第一套筒内的第一通道延伸至第一套筒的上端面,使得上楼层板的钢筋结构能够从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上部插入到第一通道内,可以将液态混凝土从第一输入通道通过第一入口输入至第一通道内,以使得位于第一通道内的液态混凝土能够包覆位于第一通道内的钢筋结构,并且在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一通道内后,液态混凝土可以从第一出口通过第一输出通道排出,以能够回收多余的液态混凝土,第一通道内的液态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将钢筋结构固定在第一通道内,以连接上楼层板和第一混凝土结构;第一混凝土结构能够在安装在上楼层和下楼层板之前预先固化成型,并且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一钢筋能够埋设在第一混凝土结构内,相较于传动的构造柱需要在两个外墙之间浇筑成型,该第一柱体组件能够直接安装在上楼层上,安装较为方便,并且第一钢筋的两端能够分别连接一第一套筒和一第二套筒,第一钢筋能够提高该第一柱体组件整体的稳定性;其中,由于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均位于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前侧端面上,可以在安装该第一柱体组件时,使得前侧端面朝向楼体内,以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楼体内将第一混凝土结构安装至预定位置,并能够在楼体内完成液态混凝土灌注工作,降低该第一柱体组件安装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第二柱体组件,所述第二柱体组件包括有第二混凝土结构、第三套筒和第二钢筋,所述第三套筒和所述第二钢筋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套筒埋设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下部,所述第三套筒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三入口、第三出口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三套筒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底端面,所述第二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三套筒的下端面,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输入通道和第二输出通道,所述第二输入通道与所述第三入口一一连通,所述第二输出通道与所述第三出口一一连通,所述第二输入通道和所述第二输出通道均延伸至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前侧端面;所述第一柱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柱体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二钢筋分别与所述第三套筒一一连接,所述第二钢筋一端从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外,并一一延伸至所述第二通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柱体组件设置有多个,不同的所述第一柱体组件的高度不同,其中一所述第一柱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柱体组件的上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柱体组件设置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相邻且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柱体组件的所述第二钢筋一一延伸至相邻且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柱体组件的所述第三通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顶端面和底端面均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相互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底端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相邻的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相互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入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出口的下方,多个所述第一入口均位于同一高度,多个所述第一出口均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入口均位于所述第二出口的下方,多个所述第二入口均位于同一高度,多个所述第二出口均位于同一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入口位于所述第三出口的下方,多个所述第三入口均位于同一高度,多个所述第三出口均位于同一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施工建筑,包括有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预制构造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工建筑,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预制构造柱,可以将第一柱体组件的第一混凝土结构放置并安装在上楼层板,第二套筒埋设于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下部,并且第二套筒的下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底端,位于第二套筒内的第二通道延伸至第二套筒的下端面,使得下楼层板的钢筋结构能够从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下部插入到第二通道内,可以将液态混凝土从第二输入通道通过第二入口输入至第二通道内,以使得位于第二通道内的液态混凝土能够包覆位于第二通道内的钢筋结构,并且在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二通道内后,液态混凝土可以从第二出口通过第二输出通道排出,以能够回收多余的液态混凝土,第二通道内的液态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将钢筋结构固定在第二通道内,以连接下楼层板和第一混凝土结构;第一套筒埋设于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上部,并且第一套筒的上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的顶端,位于第一套筒内的第一通道延伸至第一套筒的上端面,使得上楼层板的钢筋结构能够从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上部插入到第一通道内,可以将液态混凝土从第一输入通道通过第一入口输入至第一通道内,以使得位于第一通道内的液态混凝土能够包覆位于第一通道内的钢筋结构,并且在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一通道内后,液态混凝土可以从第一出口通过第一输出通道排出,以能够回收多余的液态混凝土,第一通道内的液态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将钢筋结构固定在第一通道内,以连接上楼层板和第一混凝土结构;第一混凝土结构能够在安装在上楼层板和下楼层板之前预先固化成型,并且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一钢筋能够埋设在第一混凝土结构内,相较于传动的构造柱需要在两个外墙之间浇筑成型,该第一柱体组件能够直接安装在上楼层板上,安装较为方便,并且第一钢筋的两端能够分别连接一第一套筒和一第二套筒,第一钢筋能够提高该第一柱体组件整体的稳定性;其中,由于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均位于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前侧端面上,可以在安装该第一柱体组件时,使得前侧端面朝向楼体内,以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楼体内将第一混凝土结构安装至预定位置,并能够在楼体内完成液态混凝土灌注工作,降低该第一柱体组件安装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上楼层板、下楼层板、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上楼层板位于下楼层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间隔设置设置于所述上楼层板和下楼层板之间,所述上楼层板、所述下楼层板、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之间限定形成有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柱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构造柱的第一柱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预制构造柱的第一柱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构造柱的第二柱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预制构造柱的第二柱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构造柱的第一柱体组件与第二柱体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构造柱的两个第二柱体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柱体组件100;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第一输入通道111;第一输出通道112;第一环形凸台113;第一套筒120;第一通道121;第二套筒130;第二通道131;第一钢筋140;第二柱体组件200;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第二输入通道211;第二输出通道212;第二环形凸台213;第三套筒220;第三通道221;第二钢筋230;上楼层板400;下楼层板500;第一墙体600;第二墙体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制构造柱及施工建筑。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预制构造柱,预制构造柱包括有第一柱体组件100;第一柱体组件100包括有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第一套筒120、第二套筒130和第一钢筋140,第一钢筋140、第一套筒120和第二套筒130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钢筋140的两端分别与一第一套筒120和一第二套筒130连接;第一套筒120埋设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10上部,第一套筒120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一通道121,第一套筒120的上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顶端面,第一通道121延伸至第一套筒120的上端面,第二套筒130埋设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10下部,第二套筒130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和第二通道131,第二套筒130的下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底端面,第二通道131延伸至第二套筒130的下端面,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输入通道111和第一输出通道112,第一输入通道111分别与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一一连通,第一输出通道112分别与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一一连通,第一输入通道111和第一输出通道112均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前侧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柱体组件100的第一混凝土结构110放置并安装在上楼层板400,第二套筒130埋设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下部,并且第二套筒130的下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底端,位于第二套筒130内的第二通道131延伸至第二套筒130的下端面,使得下楼层板500的钢筋结构能够从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下部插入到第二通道131内,可以将液态混凝土从第二输入通道211通过第二入口输入至第二通道131内,以使得位于第二通道131内的液态混凝土能够包覆位于第二通道131内的钢筋结构,并且在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二通道131内后,液态混凝土可以从第二出口通过第二输出通道212排出,以能够回收多余的液态混凝土,第二通道131内的液态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将钢筋结构固定在第二通道131内,以连接下楼层板500和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第一套筒120埋设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上部,并且第一套筒120的上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顶端,位于第一套筒120内的第一通道121延伸至第一套筒120的上端面,使得上楼层板400的钢筋结构能够从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上部插入到第一通道121内,可以将液态混凝土从第一输入通道111通过第一入口输入至第一通道121内,以使得位于第一通道121内的液态混凝土能够包覆位于第一通道121内的钢筋结构,并且在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一通道121内后,液态混凝土可以从第一出口通过第一输出通道112排出,以能够回收多余的液态混凝土,第一通道121内的液态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将钢筋结构固定在第一通道121内,以连接上楼层板400和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第一混凝土结构110能够在安装在上楼层板400和下楼层板500之前预先固化成型,并且第一套筒120、第二套筒130和第一钢筋140能够埋设在第一混凝土结构110内,相较于传动的构造柱需要在两个外墙之间浇筑成型,该第一柱体组件100能够直接安装在上楼层板400上,安装较为方便,并且第一钢筋140的两端能够分别连接一第一套筒120和一第二套筒130,第一钢筋140能够提高该第一柱体组件100整体的稳定性;其中,由于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均位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前侧端面上,可以在安装该第一柱体组件100时,使得前侧端面朝向楼体内,以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楼体内将第一混凝土结构110安装至预定位置,并能够在楼体内完成液态混凝土灌注工作,降低该第一柱体组件100安装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参照图3和图4,可以理解的是,预制构造柱还包括有第二柱体组件200,第二柱体组件200包括有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第三套筒220和第二钢筋230,第三套筒220和第二钢筋230均设置有多个;第三套筒220埋设于第二混凝土结构210下部,第三套筒220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三入口、第三出口和第三通道221,第三套筒220的下端延伸至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底端面,第二通道131延伸至第三套筒220的下端面,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输入通道211和第二输出通道212,第二输入通道211与第三入口一一连通,第二输出通道212与第三出口一一连通,第二输入通道211和第二输出通道212均延伸至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前侧端面;第一柱体组件100设置于第二柱体组件200的上端,第二钢筋230分别与第三套筒220一一连接,第二钢筋230一端从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上端延伸至第二混凝土结构210外,并一一延伸至第二通道131内。
可以将第一柱体组件100放置在下楼层板500上,第一柱体组件100设置于第二柱体组件200的上端,第二钢筋230从第二混凝土的上端插入至第二通道131内,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将液态混凝土灌入第二输入通道211以从第二入口灌入第二通道131内,以使得位于第二通道131内的液态混凝土包覆位于第二通道131内的第二钢筋230,并且在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二通道131内后,液态混凝土可以从第二出口通过第二输出通道212排出,以能够回收多余的液态混凝土,液态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固定连接第一混凝土结构110和第二混凝土结构210;下楼层板500上的钢筋结构能够从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下端插入至第三通道221内,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将液态混凝土灌入第二输入通道211以从第三入口灌入第三通道221内,以使得位于第三通道221内的液态混凝土包覆位于第三通道221内的钢筋结构,并且在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三通道221内后,液态混凝土可以从第三出口通过第二输出通道212排出,以能够回收多余的液态混凝土,液态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固定连接第二混凝土结构210下楼层板500,提高第二混凝土结构210与下楼层板500之间的稳定性,以保证该预制构造柱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二柱体组件200能够增长该预制构造柱的整体长度,以该预制构造柱提高适配性。
参照图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柱体组件100设置有多个,不同的第一柱体组件100的高度不同,其中一第一柱体组件100设置于第二柱体组件200的上端。
具体地,不同的第一柱体组件100的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高度不同,可以根据所需要的预制构造柱的高度,可以选择其中一第一柱体组件100安装在第二柱体组件200的上端,以能够控制该预制构造柱的整体高度,提高该预制构造柱的适配性。
参照图6,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柱体组件200设置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相邻且位于下方的第一柱体组件100的第二钢筋230一一延伸至相邻且位于上方的第一柱体组件100的第三通道221内。
多个第二柱体组件200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以能够进一步增加该预制构造柱的高度;具体地,第二柱体组件200可以为标准件,多个第二柱体组件200上下层叠,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第一柱体组件100安装至所有第二柱体组件200的上端,以提高该预制构造柱的适配性。
参照图5,具体地,相邻且位于下方的第一柱体组件100的第二钢筋230一一延伸至相邻且位于上方的第一柱体组件100的第三通道221内,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将液态混凝土灌入位于上方的第一柱体组件100的第二输入通道211以从第三入口灌入第三通道221内,以使得第三通道221内的液态混凝土包覆位于第三通道221内的第二钢筋230,并且在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三通道221内后,液态混凝土可以从第三出口通过第二输出通道212排出,以能够回收多余的液态混凝土,液态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混凝土结构210,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连接相邻的第二柱体组件200,提高该预制构造柱的稳定性。
参照图4和图6,可以理解的是,在灌注液态混凝土的过程中,位于第三通道221内的部分液态混凝土能够从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端面处灌出,以灌入相邻两个第二混凝土结构210之间,而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顶端面和底端面均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213,相邻两个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第二环形凸台213相互抵接,使得相邻两个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端面之间通过第二环形凸台213能够封闭形成一第一容纳空间,液态混凝土能够灌注在第一容纳空间内,以能够填充相邻两个第二混凝土结构210之间的间隙,并且在液态混凝土固化后可以连接相邻两个第二混凝土结构210,以进一步提高相邻两个第二混凝土结构210连接的稳定性;具体地,第二环形凸台213环形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边缘设置。
参照图2、图4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柱体组件100设置在第二柱体组件200的上端,在灌注液态混凝土的过程中,位于第二通道131内的部分液态混凝土能够从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底端面处灌出,而位于第三通道221内的部分液态混凝土能够从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顶端面处灌出,使得液态混凝土能够灌入相邻的第二混凝土结构210之间,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底端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113,相邻的第一混凝土结构110和第二混凝土结构210通过第一环形凸台113与第二环形凸台213相互抵接,使得相邻的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第一环形凸台113与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第二环形凸台213之间能够封闭形成一第二容纳空间,液态混凝土能够灌注在第二容纳空间内,以能够填充相邻第一混凝土结构110与第二混凝土结构210之间的间隙,并且在液态混凝土固化后可以连接相邻的第一混凝土结构110与第二混凝土结构210,以进一步提高相邻的第一混凝土结构110与第二混凝土结构2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具体地,第一环形凸台113环形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下端面的边缘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入口均位于第一出口的下方,以降低从第一入口灌注液态混凝土,从第一出口排出多余液态混凝土的难度,并且可以降低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一通道121的难度,多个第一入口均位于同一高度,多个第一出口均位于同一高度,以可以同时对多个第一入口以相同流量灌注液态混凝土,并且可以同时停止灌注液态混凝土,通过对其中一第一套筒120内的液态混凝土进行检测,能够保证每一第一套筒120与上楼层板400的钢筋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降低灌注的难度;第二入口均位于第二出口的下方,以降低从第二入口灌注液态混凝土,并且可以降低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二通道131的难度,从第二出口排出多余液态混凝土的难度,多个第二入口均位于同一高度,多个第二出口均位于同一高度,以可以同时对多个第二入口以相同流量灌注液态混凝土,并且可以同时停止灌注液态混凝土,通过对其中一第二套筒130内的液态混凝土进行检测,能够保证每一第二套筒130与位于第二通道131内钢筋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降低灌注的难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入口位于第三出口的下方,以降低从第三入口灌注液态混凝土,从第三出口排出多余液态混凝土的难度,并且可以降低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三通道221的难度,多个第三入口均位于同一高度,多个第三出口均位于同一高度,以可以同时对多个第三入口以相同流量灌注液态混凝土,可以同时停止灌注液态混凝土,而通过对其中一第三套筒220内的液态混凝土进行检测,能够保证每一第三套筒220与下楼层板500的钢筋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降低灌注的难度。
参照图1至图7,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施工建筑,施工建筑包括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预制构造柱。
通过采用上述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预制构造柱,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柱体组件100的第一混凝土结构110放置并安装在上楼层板400,第二套筒130埋设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下部,并且第二套筒130的下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底端,位于第二套筒130内的第二通道131延伸至第二套筒130的下端面,使得下楼层板500的钢筋结构能够从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下部插入到第二通道131内,可以将液态混凝土从第二输入通道211通过第二入口输入至第二通道131内,以使得位于第二通道131内的液态混凝土能够包覆位于第二通道131内的钢筋结构,并且在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二通道131内后,液态混凝土可以从第二出口通过第二输出通道212排出,以能够回收多余的液态混凝土,第二通道131内的液态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将钢筋结构固定在第二通道131内,以连接下楼层板500和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第一套筒120埋设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上部,并且第一套筒120的上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顶端,位于第一套筒120内的第一通道121延伸至第一套筒120的上端面,使得上楼层板400的钢筋结构能够从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上部插入到第一通道121内,可以将液态混凝土从第一输入通道111通过第一入口输入至第一通道121内,以使得位于第一通道121内的液态混凝土能够包覆位于第一通道121内的钢筋结构,并且在液态混凝土灌满第一通道121内后,液态混凝土可以从第一出口通过第一输出通道112排出,以能够回收多余的液态混凝土,第一通道121内的液态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将钢筋结构固定在第一通道121内,以连接上楼层板400和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第一混凝土结构110能够在安装在上楼层板400和下楼层板500之前预先固化成型,并且第一套筒120、第二套筒130和第一钢筋140能够埋设在第一混凝土结构110内,相较于传动的构造柱需要在两个外墙之间浇筑成型,该第一柱体组件100能够直接安装在上楼层板400上,安装较为方便,并且第一钢筋140的两端能够分别连接一第一套筒120和一第二套筒130,第一钢筋140能够提高该第一柱体组件100整体的稳定性;其中,由于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均位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前侧端面上,可以在安装该第一柱体组件100时,使得前侧端面朝向楼体内,以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楼体内将第一混凝土结构110安装至预定位置,并能够在楼体内完成液态混凝土灌注工作,降低该第一柱体组件100安装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参照图7,可以理解的是,还包括有上楼层板400、下楼层板500、第一墙体600和第二墙体700;上楼层板400位于下楼层板500的上方,第一墙体600和第二墙体700间隔设置设置于上楼层板400和下楼层板500之间,上楼层板400、下楼层板500、第一墙体600和第二墙体700之间限定形成有一安装空间,第一柱体组件100设置于安装空间内。
具体地,可以将下楼层板500的钢筋结构插入至第一柱体组件100的第二套筒130内,通过将液态混凝土从第二输入通道211灌注入第二通道131内,待第二通道131内的液态混凝土固化后,在第一柱体组件100的上方建筑上楼层板400,并使上楼层板400的钢筋结构插入至第一柱体组件100的第一套筒120内,通过将液态混凝土从第一输入通道111灌注入第一通道121内,待第一通道121内的液态混凝土固化后,再在第一混凝土结构110的两侧分别建筑形成第一墙体600和第二墙体700。
具体地,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将第一柱体组件100安装至第二柱体组件200的上方,将下楼层板500上的钢筋结构插入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第三套筒220,通过将液态混凝土从第二输入通道211灌注入第三通道221内,待第三通道221内的液态混凝土固化后,在第一柱体组件100的上方建筑上楼层板400,并使上楼层板400的钢筋结构插入至第一柱体组件100的第一套筒120内,通过将液态混凝土从第一输入通道111灌注入第一通道121内,待第一通道121内的液态混凝土固化后,再在第一混凝土结构110和第二混凝土结构210的两侧分别建筑形成第一墙体600和第二墙体700;其中,第二柱体组件200可以上下层叠设置有多个。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柱体组件,包括有第一混凝土结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钢筋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第一套筒和一所述第二套筒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埋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上部,所述第一套筒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顶端面,所述第一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套筒埋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下部,所述第二套筒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套筒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底端面,所述第二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二套筒的下端面,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输入通道和第一输出通道,所述第一输入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输出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输入通道和所述第一输出通道均延伸至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前侧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柱体组件,所述第二柱体组件包括有第二混凝土结构、第三套筒和第二钢筋,所述第三套筒和所述第二钢筋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套筒埋设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下部,所述第三套筒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三入口、第三出口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三套筒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底端面,所述第二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三套筒的下端面,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输入通道和第二输出通道,所述第二输入通道与所述第三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输出通道与所述第三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输入通道和所述第二输出通道均延伸至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前侧端面;所述第一柱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柱体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二钢筋分别与所述第三套筒一一连接,所述第二钢筋一端从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外,并一一延伸至所述第二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组件设置有多个,不同的所述第一柱体组件的高度不同,其中一所述第一柱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柱体组件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体组件设置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相邻且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柱体组件的所述第二钢筋一一延伸至相邻且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柱体组件的所述第三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顶端面和底端面均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相互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底端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相邻的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相互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出口的下方,多个所述第一入口均位于同一高度,多个所述第一出口均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入口均位于所述第二出口的下方,多个所述第二入口均位于同一高度,多个所述第二出口均位于同一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入口位于所述第三出口的下方,多个所述第三入口均位于同一高度,多个所述第三出口均位于同一高度。
9.施工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构造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建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楼层板、下楼层板、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上楼层板位于下楼层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间隔设置设置于所述上楼层板和下楼层板之间,所述上楼层板、所述下楼层板、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之间限定形成有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柱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CN202223421751.XU 2022-12-19 2022-12-19 预制构造柱及施工建筑 Active CN219508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1751.XU CN219508991U (zh) 2022-12-19 2022-12-19 预制构造柱及施工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1751.XU CN219508991U (zh) 2022-12-19 2022-12-19 预制构造柱及施工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8991U true CN219508991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31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1751.XU Active CN219508991U (zh) 2022-12-19 2022-12-19 预制构造柱及施工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8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4786A (zh) 一种预制砼构件的钢筋连接方式及其应用
KR101954428B1 (ko) 선조립 pc 합성 몰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구조물 시공 방법
CN108951870A (zh) 一种低层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建造方法
CN113027024B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楼盖构造及建造方法
CN204059601U (zh) 一种预制砼构件的钢筋连接结构
CN108149706A (zh) 一种现浇暗梁及叠合板拼接的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7642104B (zh) 预制夹心墙与中间叠合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976328U (zh) 一种可装配化施工的二次结构
CN110067321B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柔性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6360335U (zh) 一种加装电梯用集成装配式预制混凝土井道框架
CN219508991U (zh) 预制构造柱及施工建筑
CN212670968U (zh) 叠合楼板和建筑物
CN212176185U (zh) 一种保温装配式配筋砌体墙的竖向连接结构
CN112323635A (zh) 一种现浇湿接缝的施工方法及桥梁结构
KR101054450B1 (ko) 프리캐스트 구조물
CN21478469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体系
CN109779090A (zh) 装配式预制剪力墙、建筑结构及该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2336033U (zh) 一种用于加装电梯的预制基坑及其浇筑模板
CN215368006U (zh) 一种灌槽式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CN211037527U (zh) 一种带暗梁的全装配式拼装楼板竖向连接节点结构
CN214195056U (zh) 装配式预留错开排列装配孔的预制剪力墙及其装配结构
CN211286164U (zh) 一种自密实再生块体混凝土叠合剪力墙
CN210151995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柔性连接装置
CN212053392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梁板连接构造
CN209958393U (zh) 挤压套筒连接的叠合管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