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7920U - 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7920U
CN219497920U CN202320291465.1U CN202320291465U CN219497920U CN 219497920 U CN219497920 U CN 219497920U CN 202320291465 U CN202320291465 U CN 202320291465U CN 219497920 U CN219497920 U CN 219497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oling
battery
cooling liquid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914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秋明
肖宁强
邱潇阁
严家伟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H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H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H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H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914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7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7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7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用于放置电化学组件,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用于与所述电化学组件的侧面相接触,所述底板内设有第一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板内设有第二冷却液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并联,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内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对所述电化学组件的多面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改善了电池箱体的冷却系统,增大换热面积,抑制热失控;全面提升电池箱体的能量密度、热管理性能及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池结构。

Description

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电动车长续航里程要求,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持续攀升。另外,增加单车电芯数量、提高电池系统的空间利用率成为主要的思路。
一方面,由于整车布置空间与车重要求,对电池箱体的轻量化要求高;另一方面,增加单车电芯数量会导致电芯之间的间隙减小,散热空间减小。传统的自然散热和强制风冷已无法满足电池在大倍率充放电等车辆使用工况下的冷却需求,传统的箱体结构也无法满足轻量化需求。为了将动力锂电池的温度保持在合适范围内,同时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深化轻量化设计,保证电池系统的热安全、结构安全,提高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质量能量密度,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就需要开发兼顾换热性能、空间利用率和轻量化的新型电池箱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改善电池箱体的冷却系统,增大换热面积,抑制热失控;全面提升电池箱体的能量密度、热管理性能及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用于放置电化学组件,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用于与所述电化学组件的侧面相接触,所述底板内设有第一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板内设有第二冷却液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并联,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内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对所述电化学组件的多面进行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为多个,依次排列于所述底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用于放置多个电化学组件,所述冷却板包括至少一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用于隔开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电化学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置于所述中间板的外侧,与所述中间板相对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外周的侧板,所述冷却板位于由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合围形成的空间内,由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冷却板合围形成的收容空间用于放置所述电化学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中设有第三冷却液流道,冷却液进入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之后即分流到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
在一实施例中,与所述冷却板连接的两块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两块侧板的同一端;冷却液从所述冷却液进口进入后即进入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内设置有阻隔条,所述阻隔条分割所述底板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隔条包括第一阻隔条;所述第一阻隔条在远离所述冷却液进口的一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留有开口,用于冷却液的流通;所述第一阻隔条在靠近所述冷却液进口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内壁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隔条还包括第二阻隔条,所述第二阻隔条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一阻隔条交替间隔分布,所述第二阻隔条的至少一端设有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条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阻隔条之间,且所述第一阻隔条和所述第二阻隔条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阻隔条的两端与所述底板内壁之间均留有所述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冷却板内设置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的结构均不同,以使远离所述冷却液进口的所述冷却板内设置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的流阻小于靠近所述冷却液进口的所述冷却板内设置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的流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内设有翅片结构,所述翅片结构内的通道形成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每个所述冷却板内设置的所述翅片结构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箱盖,所述箱盖用于盖合在所述电池箱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结构,包括电化学组件,所述电池结构还包括上述的电池箱体,所述电化学组件安装在所述电池箱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结构内部具有导热胶或者导热绝缘流体,用于填充所述电化学组件与所述电池箱体之间的缝隙。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冷却板接触电化学组件的侧面,且在底板内设置第一冷却液流道,在冷却板内设置第二冷却液流道,使得第一冷却液流道和第二冷却液流道内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对电化学组件的多面进行冷却,改善了电池箱体的冷却系统,增大了换热面积,抑制热失控;全面提升了电池结构的能量密度、热管理性能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池箱体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正视图;
图5为图1的剖面图;
图6为图1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池箱体的冷却液流向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冷却液流向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冷却板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爆炸图;
图11a-1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板内翅片的结构;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底板中设计阻隔条的流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底板中设计阻隔条的流道示意图;
图14a-14c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阻隔条的制作工艺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其中,100-电池箱体,10-箱体本体,11-底板,111-阻隔条,1111-第一阻隔条,1112-第二阻隔条,112-开口,113-第一冷却液流道,12-冷却板,12A中间板,12B-端板,121-面板,122-翅片,123-封条,124-第二冷却液流道,13-侧板,131-侧板焊接窗口,132-第三冷却液流道,14-冷却液进口,15-冷却液出口,16-侧板焊接窗口堵板,17-快插式水嘴,2-电化学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特定的顺序。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底板11,底板11用于放置电化学组件2,电池箱体100还包括冷却板12,冷却板12用于与电化学组件2的侧面相接触,底板11内设有第一冷却液流道113,使得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内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冷却电化学组件2的底面,冷却板12内设有第二冷却液流道124,使得第二冷却液流道124内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冷却电化学组件2的侧面。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和第二冷却液流道124并联设置,即冷却板12与底板11相互独立,两者之间并不串通连接。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和第二冷却液流道124内流动的冷却液实现了对电化学组件2的多面冷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箱体100内增设冷却板12,改善了电池箱体100的冷却系统,使得换热面积增大,通过液冷系统带走热量,提升电池结构的热管理性能,全面提升了电池箱体100的能量密度、热管理性能及安全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冷却板12为多个,依次排列于底板11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板12沿着底板11的长度(即L)方向依次排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板12也可以沿着底板11的宽度(即W)方向排列。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底板11用于放置多个电化学组件2,冷却板12包括至少一中间板12A,中间板12A用于隔开相邻设置的两个电化学组件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电化学组件2,提高了电池的高能量密度,能够满足电动车长续航里程要求。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中间板12A隔开相邻的两个电化学组件2,中间板12A内设有第二冷却液流道124,使得第二冷却液流道124内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冷却相邻的两个电化学组件2相邻的两个侧面,提高对电化学组件2的冷却速率,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冷却板12还包括端板12B,端板12B设置于中间板12A的外侧,与中间板12A相对设置。具体地,端板12B内设有第二冷却液流道124,端板12B安装于最外侧的电化学组件2与中间板12A相对的一侧面外,保证了每一个电化学组件2的两个侧面都能够接触冷却板12,即设置于中间的电化学组件2的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中间板12A接触,最外侧的两个电化学组件2的一侧面与一中间板12A接触,另一侧面与端板12B接触,增大了换热面积,提升了电池包热管理性能。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7所示,电池箱体100还包括设置于底板11外周的侧板13,冷却板12位于由底板11和侧板13合围形成的空间内,由底板11、侧板13和冷却板12合围形成的收容空间用于放置电化学组件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侧板13与底板11设计为一体成型,侧板13和底板11围合形成箱体本体10。进一步地,电池箱体100的冷却板12的两端与侧板13焊接为一体,冷却板12可作为电池箱体100的横向支撑梁,提升电池箱体100整体强度和刚度,减小电池箱体100变形的可能性,提高电池箱体100的稳定性;同时实现更优的轻量化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更进一步地,在侧板13上对应放置冷却板12的位置开槽形成侧板焊接窗口131,通过侧板焊接窗口131,用氩弧焊或者其他焊接强度高的焊接方法将冷却板12与侧板13焊接成一体;上述焊接完成之后,再通过激光焊接或者其他焊接方式,用侧板焊接窗口堵板16将侧板焊接窗口131封闭,形成流道。同时,相邻冷却板12的间距应满足电化学组件2制造宽度公差,尽量减小电化学组件2与冷却板12之间的距离,减小热阻。
在本实施例中,电化学组件2用螺栓固定在电池箱体100内,但不限于螺栓固定的方式。电池箱体100内部底板11上表面喷涂绝缘漆层,与电化学组件2接触的冷却板12侧表面喷涂绝缘漆层,即与电化学组件2接触的底板11和冷却板12均喷涂绝缘漆层,达到绝缘耐压要求;喷涂绝缘漆层相比于常用的粘贴绝缘膜工艺来说,喷涂绝缘漆层的厚度更薄,绝缘漆层本身的热阻比绝缘膜更小,绝缘漆层与底板11、冷却板12之间的接触热阻也更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及7所示,侧板13设有第三冷却液流道132,第三冷却液流道132与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和第二冷却液流道124连通;冷却液进入第三冷却液流道132之后即分流到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1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侧板13设置第三冷却液流道132,实现了冷却液对电化学组件2的另外两个侧面(即与冷却板12垂直的两个侧面)的冷却,增加了换热面积,使得电化学组件2的热量能够最快速地被带走,大大提升了电池箱体100的热控能力,有效防止电化学组件2发生热失控,极大地保证了电池结构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底板11、冷却板12及侧板13内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冷却电化学组件2的五个面,使得换热面积最大化,提高冷却效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及图8所示,电池箱体100还包括冷却液进口14和冷却液出口15,冷却液进口14和冷却液出口15分别设置于与冷却板12连接的相互间隔设置的两块侧板13上,且冷却液进口14和冷却液出口15位于两块侧板13的同一端;侧板13上冷却液进口14的下方与底板11之间留有通道,使得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口14进入后即可进入到第一冷却液流道113;除侧板13上冷却液进口14的下方与底板11之间留有通道外,侧板13与底板11其他地方密封,使得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口14进入后即可分流到第二冷却液流道124内,并在各自流经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和第二冷却液流道124之后,再汇聚到相对侧的侧板13从冷却液出口15排出。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冷却液进口14和冷却液出口15内插置安装有快插式水嘴17,快插式水嘴17固定于两块侧板13外部,通过快插式水嘴17将冷却液导入或导出电池箱体100。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池箱体100包括与冷却板12连接的两块侧板13,设置于底板11的相对两侧,冷却板12的两端与侧板13的内壁连接,所述两块侧板上分别设置冷却液进口14和冷却液出口15,且冷却液进口14和冷却液出口15位于两块侧板13的同一端,在此实施例中,电池箱体100另外两块侧板13用最外侧的两块端板12B替代。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及图8所示,底板11内设置有阻隔条111,阻隔条111分割底板11内腔形成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具体地,阻隔条111沿底板11的L方向,即长度方向设置;通过设置阻隔条111,能够改变冷却液在底板11中的流动路径,扩大冷却液在底板11中的流动范围,延长单位体积冷却液在底板11中流动的路程,使得单位体积的冷却液能够充分均匀地和电化学组件2进行热交换,带走电化学组件2的热量,提高冷却液的热交换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底板11内也可以不设置阻隔条111,当冷却液由冷却液进口14侧的第三冷却液流道132流入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后,冷却液沿着底板11的W方向流动至冷却液出口15侧的第三冷却液流道132,再经由冷却液出口15排出,冷却液在底板11内的流动路径短,可能导致冷却液未充分与电化学组件2进行热交换,降温不均匀且热交换率较低。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阻隔条111包括第一阻隔条1111;第一阻隔条1111在远离冷却液进口14的一端与底板11之间留有开口112,用于冷却液的流通;第一阻隔条1111在靠近所述冷却液进口14的一端与底板11内壁密封连接,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在底板11内形成“U”形。通过设置阻隔条111,控制阻隔条111与底板11之间的开口112宽度,能够调整底板11内的第一冷却液流道113中冷却液的流阻,实现流量均匀分配,通过液冷系统带走电化学组件2的热量。
具体地,如图7及图8所示,冷却液由冷却液进口14进入一侧板13分成两股,一股冷却液经由第三冷却液流道132流入底板11中的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内,冷却液沿着“U”形的第一冷却液流道113流动至相对侧的另一侧板13内,经由冷却液出口15导出;另一股冷却液经由第三冷却液流道132流入各个冷却板12内的第二冷却液流道124中,沿着第二冷却液流道124再流入相对侧的另一侧板13内,最终经由冷却液出口15导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阻隔条111还包括第二阻隔条1112,第二阻隔条1112在底板11上与第一阻隔条1111交替间隔分布,第二阻隔条1112的至少一端设有开口11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板11内设置多个阻隔条111,能够延长冷却液在底板11内的流动路程,使得冷却液能够充分地和电化学组件2进行热交换。具体地,如图13所示,第二阻隔条1112在远离冷却液进口14的一端与底板11内壁密封连接,第二阻隔条1112在靠近所述冷却液进口14的一端与底板11之间留有开口112,第二阻隔条1112位于两个第一阻隔条1111之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第一阻隔条1111位于两个第二阻隔条1112之间,且所述第一阻隔条1111和第二阻隔条1112相互平行,第二阻隔条1112的两端与底板11内壁之间均留有开口112。进一步地,第一阻隔条1111位于底板11的中间位置并且在两个第二阻隔条1112之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阻隔条111的数量为三条。当然,阻隔条111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四条或五条等。
进一步的,阻隔条111与底板11是挤塑一体成型的,挤压形成的坯体如图14a所示;然后,在需要设置开口112的位置通过机械加工铣掉,形成的中间体如图14b所示;最后,首尾焊接封堵形成封闭流道,得到最终的成品,如图14c。本申请的附图14a-14c只是一种示意图,在实际结构中,阻隔条111位于中空底板11的内部,无法从附图14a-14c上看到被底板11完全遮挡的阻隔条111;附图14a-14c通过透视方便理解底板11中的阻隔条111的加工工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冷却板12内设置的第二冷却液流道124的结构不同,远离冷却液进口14的冷却板12内设置的第二冷却液流道124的流阻小于靠近冷却液进口14的冷却板12内设置的第二冷却液流道124的流阻,以实现流量的均匀分配,保持电池箱体100内各电化学组件2温度的均匀性。一般情况下,由于冷却液到达远离冷却液进口14的冷却板12的路程远,远离冷却液进口14的冷却板12的换热速率小于靠近冷却液进口14的冷却板12的换热速率,导致远离冷却液进口14的电化学组件2的温度高于靠近冷却液进口14处的电化学组件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远离冷却液进口14的冷却板12的流阻设置为小于靠近冷却液进口14的冷却板12流阻,以保证冷却板12换热速率的一致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冷却板12内设有翅片结构,翅片结构内的通道形成为第二冷却液流道124,每个冷却板12内设置的翅片结构不同。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翅片结构包括上下叠加设置的两个面板121,两个面板121之间夹持有翅片122,翅片122内设置有第二冷却液流道124,与第二冷却液流道124平行的两个面板121的侧边安装有封条123,以固定翅片122,防止翅片122从两个面板121中间脱落。如图11a、11b及11c所示,为常见的翅片122的结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池箱体100还包括箱盖(未示出),箱盖用于盖合在电池箱体100的顶部,密封电池箱体100,减少异物或灰尘进入电池箱体100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结构,包括电化学组件2和上述的电池箱体100,电化学组件2安装在电池箱体100内。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冷却板12和底板11中的冷却液流道来改变流阻,使得冷却液流量均匀分配,实现电池系统内部温度的均衡,提升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性能。当监控到热失控信号后,增大冷却液流道内的冷却液流速,能快速降低电化学组件2的热量,降低热失控蔓延的风险,提升电池结构的安全性能。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池结构内部具有导热胶或者导热绝缘流体,用于填充电化学组件2与电池箱体100之间的缝隙,隔绝空气,将电化学组件2的热量更全面地输送到冷却板12、底板11和侧板13上,冷却液流道内的冷却液带走电池箱体100的热量,提升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性能和热安全性能。进一步地,可在箱盖设置灌注口(未示出),通过箱盖的灌注口注入导热胶或导热绝缘流体;也可在侧板上设置灌注口(未示出),注入导热胶或导热绝缘流体;也可注入导热胶或导热绝缘流体之后再合上箱盖;当然,也可通过其他可行的方式注入导热胶或者导热绝缘流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电池结构的换热性能设计提升,在电池箱体100内部增设冷却板12与电化学组件2的侧面相接触,使得换热面积最大化,通过调整冷却液流道改变流阻,实现流量均匀分配,通过液冷系统带走热量,提升电池包热管理性能。
(2)电池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提升,将冷却板12与侧板13焊接成一体,冷却板12兼做电池箱体100的横向支撑梁,提升电池箱体100整体强度和刚度,实现更优的轻量化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
(3)电池结构的安全设计提升,冷却板12对电化学组件2做了热隔离,冷却板12内部的第二冷却液流道124有循环冷却液,可有效抑制电化学组件2间热失控传递,提升电池结构的安全性能。
(4)电池结构的安全设计提升,电池结构内部由导热胶灌封或其他绝缘导热流体灌满,隔绝空气,可有效的抑制热失控,提升电池结构的安全性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用于放置电化学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100)还包括冷却板(12),所述冷却板(12)用于与所述电化学组件(2)的侧面相接触,所述底板(11)内设有第一冷却液流道(113),所述冷却板(12)内设有第二冷却液流道(124),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124)并联,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124)内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对所述电化学组件(2)的多面进行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12)为多个,依次排列于所述底板(1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用于放置多个电化学组件(2),所述冷却板(12)包括至少一中间板(12A),所述中间板(12A)用于隔开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电化学组件(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12)还包括端板(12B),所述端板(12B)设置于所述中间板(12A)的外侧,与所述中间板(12A)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11)外周的侧板(13),所述冷却板(12)位于由所述底板(11)和所述侧板(13)合围形成的空间内,由所述底板(11)、所述侧板(13)和所述冷却板(12)合围形成的收容空间用于放置所述电化学组件(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3)中设有第三冷却液流道(132),冷却液进入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132)之后即分流到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12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冷却板(12)连接的两块所述侧板(13)上设置有冷却液进口(14)和冷却液出口(15),所述冷却液进口(14)和所述冷却液出口(15)位于所述两块侧板(13)的同一端;冷却液从所述冷却液进口(14)进入后即进入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13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内设置有阻隔条(111),所述阻隔条(111)分割所述底板(11)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11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条(111)包括第一阻隔条(1111);所述第一阻隔条(1111)在远离所述冷却液进口(14)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1)之间留有开口(112),用于冷却液的流通;所述第一阻隔条(1111)在靠近所述冷却液进口(14)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1)内壁密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条(111)还包括第二阻隔条(1112),所述第二阻隔条(1112)在所述底板(11)上与所述第一阻隔条(1111)交替间隔分布,所述第二阻隔条(1112)的至少一端设有开口(112)。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条(111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阻隔条(1112)之间,且所述第一阻隔条(1111)和所述第二阻隔条(1112)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阻隔条(1112)的两端与所述底板(11)内壁之间均留有所述开口(112)。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却板(12)内设置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124)的结构均不同,以使远离所述冷却液进口(14)的所述冷却板(12)内设置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124)的流阻小于靠近所述冷却液进口(14)的所述冷却板(12)内设置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124)的流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12)内设有翅片结构,所述翅片结构内的通道形成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124),每个所述冷却板(12)内设置的所述翅片结构不同。
14.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100)还包括箱盖,所述箱盖用于盖合在所述电池箱体(100)的顶部。
15.一种电池结构,包括电化学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结构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100),所述电化学组件(2)安装在所述电池箱体(100)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结构内部具有导热胶或者导热绝缘流体,用于填充所述电化学组件(2)与所述电池箱体(100)之间的缝隙。
CN202320291465.1U 2023-02-10 2023-02-10 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 Active CN219497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1465.1U CN219497920U (zh) 2023-02-10 2023-02-10 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1465.1U CN219497920U (zh) 2023-02-10 2023-02-10 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7920U true CN219497920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8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91465.1U Active CN219497920U (zh) 2023-02-10 2023-02-10 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79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03799U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及电动车
KR101390224B1 (ko) 냉매의 분배 균일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US20110104548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battery cells arranged side by side
WO2021018675A1 (en) Contra flow channel battery heat exchanger
CN209860110U (zh) 换热板组件、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217280965U (zh) 一种风冷电池模组
WO2024087801A1 (zh) 电芯托盘、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19497920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
CN116526013A (zh) 一种散热锂电池模组
CN216054889U (zh) 一种电池包的冷却装置、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210430028U (zh) 电池冷却装置及动力电池箱
CN214254531U (zh) 一种带液冷的软包电池系统
WO2022160180A1 (zh) 电池模组和交通工具
CN116547856A (zh) 热管理部件、热管理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09346799B (zh) 一种具有均流作用的并行式风冷电池包结构
CN220065943U (zh) 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20491966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9419184U (zh) 储能装置
CN218548566U (zh) 一种水冷板组件、水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16054847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21102214U (zh) 一种集成多流道的液冷电池模组
CN219163591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9350405U (zh) 液冷板、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219873711U (zh) 一种锂电池侧冷结构
CN220796893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