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83685U - 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83685U CN209183685U CN201822269153.2U CN201822269153U CN209183685U CN 209183685 U CN209183685 U CN 209183685U CN 201822269153 U CN201822269153 U CN 201822269153U CN 209183685 U CN209183685 U CN 2091836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rrent collector
- opening
- cooling
- battery module
- flow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67 dimini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12 process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该第一集流体上设置有流道,流道沿第一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流道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位于第一集流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自第一开口朝向第一集流体另一端的方向,流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地设置;流道的一侧设置有与流道连通的第二开口。本申请中,第一集流体上流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供较多冷却介质进入横截面积较大的第一开口内,从而保持流道内的液压,使冷却介质从第一集流体的第一开口流动至流道的另一端,使流道全部空间内流动有冷却介质,能保证冷却介质能从全部第二开口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和动力电池技术的逐步完善,对动力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循坏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用于通过冷热调节,确保电芯在适宜温度范围工作。
现有技术中,车用电池使用空冷和水冷系统进行冷却实现降温,电池包内需要额外设置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设备组成的冷却系统。然而,现有的冷却系统的冷却降温作用有限,冷却不均匀很难保证电池温度的一致性,冷却系统占用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有利于。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集流体,其用于电池模组。该第一集流体上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沿所述第一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流道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长度方向的一端;
自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另一端的方向,所述流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地设置;
所述流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第二开口。
可选地,所述流道为沿所述第一集流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孔流道;
所述孔流道的内周壁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开口贯通其中一个所述内侧壁设置;
自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另一端的方向,所述一对内侧壁的间距逐渐减小地设置。
可选地,所述孔流道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孔流道;或者,
所述孔流道为横截面为跑道形的孔流道。
可选地,自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另一端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二开口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的间距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体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导通于所述第一开口。
可选地,所述流道贯通所述第一集流体长度方向。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
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芯和将所述多个电芯电连接的汇流排;所述电池模组中设置有冷却通道;及
上述的第一集流体;
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贴合安装于所述电池模组侧面,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有容纳腔的箱体;
其中,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一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有进水口;
所述进水口自所述箱体内部贯穿至所述箱体外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壁上;
当所述电池模组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一集流体与所述电池模组贴合在一起。
可选地,相邻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构成所述冷却通道的间隙,相邻所述电芯之间的间隙为1mm-4mm。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第二集流体;
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流道用于供冷却液进入,以使冷却液流动至所述冷却通道;
所述第二集流体用于将所述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排出;
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第一集流体结构相同或者不同地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中,流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供较多冷却介质进入横截面积较大的第一开口内,从而保持流道内的液压,使冷却介质从第一集流体的第一开口流动至流道的另一端,使流道全部空间内流动有冷却介质,能保证冷却介质能从全部第二开口流出。
第一集流体贴合安装于电池模组侧面时,流道通过第二开口与冷却通道导通。流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能使冷却介质能从第一集流体的第一开口流动至流道的另一端,使流道全部空间内流动有冷却介质,使冷却介质从全部第二开口进入冷却通道,实现均匀冷却。
冷却介质从第一集流体的流道通过第二开口进入电池模组中的冷却通道内,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0-第一集流体;
100-外侧壁;
12-流道;
120-内侧壁;
14-第一开口;
16-第二开口;
18-进水口;
20-第二集流体;
24-出液口;
40-电池模组;
42-电芯;
44-汇流排;
46-侧面;
50-端板;
70-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及装配顺序。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实施例所描述的“基本上”、“近似”、“大约”、“约”、“大致”“大体上”等词语,是指在合理的工艺操作范围内或者公差范围内,可以大体上认同的,而不是一个精确值。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 中A-A方向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1和图2,该第一集流体10上设置有流道12,流道12沿第一集流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用于供冷却介质通过。流道12至少贯通至第一集流体10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用于供冷却介质进入流道12内部的第一开口14。第一开口14位于第一集流体10长度方向的一端。
在垂直于流道12延伸方向的平面上横切流道12后,可获得流道12的横截面。自第一开口14朝向第一集流体10另一端的方向,流道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第一集流体10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6,第二开口16位于流道12的一侧。第二开口16与流道12连通,用于供流道12内的冷却介质流出。冷却介质能自第一开口14进入至流道12内,并从第二开口16流出。
流道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供较多冷却介质进入横截面积较大的第一开口14内,从而保持流道12内的液压,使冷却介质从第一集流体10的第一开口14流动至流道12的另一端,使流道12全部空间内流动有冷却介质,能保证冷却介质能从全部第二开口16流出。
流道12横截面渐小的结构设计,可有效避免冷却介质只能在流道12的部分空间内流动后就从部分第二开口16全部流出,导致流道12的部分空间及部分第二开口16未起到运输介质的作用。
为了更加充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流道12的逐渐减小结构,以下对第一集流体10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流道12可设置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孔流道,孔流道的第一开口14为具有四个直边的四边形。孔流道12具有内周壁,内周壁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内侧壁120。第二开口16贯通其中一个内侧壁120设置,以与流道12连通。
自第一开口14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10另一端的方向,一对内侧壁120 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可使孔流道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一对内侧壁120 的宽度B能较大设置,其上设置的第二开口16可占用较大的宽度空间。
流道12可贯通第一集流体10的长度设置,自第一集流体10长度方向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第一集流体10上设置有位于流道12同一侧的多个第二开口16。自第一开口14朝向第一集流体10另一端的方向,多个第二开口16 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6之间的间距可相同设置。例如第二开口16 可设置为沿内侧壁120宽度方向延伸的矩形开口。流道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冷却介质能从第一集流体10的第一开口14流动至流道12的另一端,使流道12全部空间内流动有冷却介质,从而保证多个第二开口16均流出有冷却介质。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实施例中,对第一集流体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相同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说明。
请参阅图3,流道12也可设置为横截面为跑道形的孔流道,孔流道12 的第一开口14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直边和一对相对设置的弧形边。孔流道12 具有内周壁,内周壁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内侧壁120。第二开口16贯通其中一个内侧壁120设置,以与流道12连通。
自第一开口14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10另一端的方向,一对内侧壁120 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可使孔流道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一对内侧壁120 的宽度B能较大设置,其上设置的第二开口16可占用较大的宽度空间。
图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4,该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4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集流体10。电池模组40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芯42和将多个电芯42电连接的汇流排44。多个电芯42组可堆叠成设置并电连接成电芯组,多个电芯组可堆叠设置并电连接为电池模组40。
电池模组40中设置有冷却通道。在电池模组40组装完成后,相邻两个电芯42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隙,用于构成冷却电芯42的冷却通道。例如,相邻所述电芯42之间的间隙可设置为1mm-4mm。
第一集流体10的外侧面100与电池模组40侧面46形状相匹配,以使第一集流体10的外侧面100与电池模组40侧面46能贴合在一起。第一集流体 10贴合安装于电池模组40的侧面46,且第二开口16与冷却通道连通。
冷却介质自第一开口14进入流道12后,能从第二开口16进入冷却通道。冷却介质能在电芯42之间的间隙中流动,从而与电芯42进行充分地热交换,冷却均匀,能保证电池温度的一致。
冷却介质从第一集流体10的流道12经第二开口16进入电池模组40中的冷却通道内,占用空间小。
流道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能使冷却介质能从第一开口14流动至流道12的另一端,使流道12全部空间内流动有冷却介质,使冷却介质从全部第二开口16进入冷却通道,实现均匀冷却。
为了更加充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却介质的流向及冷却原理,以下对电池包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4,第一集流体10上可设置有位于流道12同一侧的多个第二开口16。第一集流体10的外侧壁100贴合安装于电池模组40的侧面46,多个第二开口16分别与电池模组40的冷却通道导通。
电池模组40的两端可贴合安装有端板50。第一集流体10长度方向的两端可分别与端板50部分贴合设置。第二集流体10长度方向的两端可分别与端板50 贴合设置。
图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5,电池包还包括箱体70,箱体70设置有容纳腔。第三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40和第一集流体10容纳安装于箱体70内。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为将冷却介质自电池模组40的外部输送至第一集流体10的流道12内,第一集流体10上可设置有进水口18。进水口18的一端与流道12的第一开口14连通。进水口18的另一端自箱体70内贯穿至箱体70的外部。外部的冷却介质可通过进水口18输送至流道12的第一开口14。例如,进水口18可设置为管状结构,进水口18与第一集流体10可组装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设置,以实现两者的连通。
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需要输送出去实现冷却介质的流动,电池包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箱体70内的第二集流体20。第二集流体20与冷却通道连通,用于将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排出,形成循环流道实现冷却介质的流动。
冷却介质自第一集流体10的流道12经过第二开口16进入冷却通道,对电芯42进行热交换实现冷却。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再被第二集流体20排出。第二集流体20上可设置有出水口24,出水口24的一端与第二集流体20导通。出水口24的另一端自箱体70内贯穿至箱体70的外部。第二集流体20与第一集流体10结构可相同或者不同地设置。
第一集流体10贴合安装于电池模组40侧面46的方式有多种。一种可选示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图4和图5,首先将第一集流体10安装于箱体70的内壁上,使第一开口14与进水口18连通。再将第一集流体10贴合安装于电池模组40的侧面46,第一集流体10的外侧壁100与电池模组40的侧面46贴合在一起,且第二开口16与冷却通道连通。在组装进程中,即可实现进水口18、流道 12和冷却通道的导通。组装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集流体20与第一集流体10的安装可相同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第一集流体(10),用于电池模组,其中,在所述第一集流体(10)上设置有流道(12),所述流道(12)沿所述第一集流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流道(12)设置有第一开口(14),所述第一开口(14)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0)长度方向的一端;
自所述第一开口(14)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10)另一端的方向,所述流道(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地设置;
所述流道(1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流道(12)连通的第二开口(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集流体(10),其中,所述流道(12)为沿所述第一集流体(10)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孔流道;
所述孔流道(12)的内周壁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内侧壁(120),所述第二开口(16)贯通其中一个所述内侧壁(120)设置;
自所述第一开口(14)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10)另一端的方向,所述一对内侧壁(120)的间距逐渐减小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集流体(10),其中,所述孔流道(12)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孔流道;或者,
所述孔流道(12)为横截面为跑道形的孔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集流体(10),其中,自所述第一开口(14)朝向所述第一集流体(10)另一端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二开口(16)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16)的间距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集流体(10),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10)上设置有进液口(30),所述进液口(30)导通于所述第一开口(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集流体(10),其中,所述流道(12)贯通所述第一集流体(10)长度方向。
7.一种电池包,包括:
电池模组(40),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芯(42)和将所述多个电芯(42)电连接的汇流排(44);所述电池模组(40)中设置有冷却通道;及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集流体(10);
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10)贴合安装于所述电池模组(40)的侧面(46),且所述第二开口(16)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中,还包括设置有容纳腔的箱体(70);
所述电池模组(40)和所述第一集流体(10)设置于所述箱体(70)内;
所述第一集流体(10)的所述第一开口(14)连通有进水口(18);
所述进水口(18)自所述箱体(70)内部贯穿至所述箱体(70)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10)安装于所述箱体(70)内壁上;
当所述电池模组(40)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一集流体(10)与所述电池模组(40)贴合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中,相邻所述电芯(42)之间设置有构成所述冷却通道的间隙,相邻所述电芯(42)之间的间隙为1mm-4mm。
11.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电池包,其中,还包括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第二集流体(20);
所述第一集流体(10)的流道(12)用于供冷却液进入,以使冷却液流动至所述冷却通道;
所述第二集流体(20)用于将所述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排出;
所述第二集流体(20)与所述第一集流体(10)结构相同或者不同地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69153.2U CN209183685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69153.2U CN209183685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83685U true CN209183685U (zh) | 2019-07-30 |
Family
ID=67378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69153.2U Active CN209183685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8368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94572A (zh) * | 2021-07-05 | 2021-11-02 | 无锡威唐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均匀冷却电芯的集成电池箱体 |
-
2018
- 2018-12-29 CN CN201822269153.2U patent/CN20918368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94572A (zh) * | 2021-07-05 | 2021-11-02 | 无锡威唐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均匀冷却电芯的集成电池箱体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018675A1 (en) | Contra flow channel battery heat exchanger | |
CN114665188A (zh) | 水冷板组件、水冷系统、电池及其箱体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5816038U (zh) | 一种风冷电池模组 | |
CN112151724B (zh) | 一种壳体、动力电池总成及电动车 | |
CN110890605B (zh) | 一种可双面工作的双侧截面渐缩式液冷板 | |
CN106450059A (zh) | 电池模组 | |
CN209183685U (zh) | 第一集流体及电池包 | |
CN215578726U (zh) | 电池模组用端板及电芯冷却结构和电池模组 | |
CN219801003U (zh) | 电池包 | |
CN116169415A (zh) |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
CN115295921A (zh) | 动力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新能源车辆 | |
CN112886097A (zh) | 换热板及电池包 | |
CN111564585A (zh) | 方形电池模组 | |
CN218548659U (zh) | 一种侧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 |
CN219917318U (zh) | 电池箱体及电池 | |
CN220895612U (zh) | 浸没式电池系统 | |
CN220984612U (zh) | 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 |
CN221126048U (zh) | 一种换热结构及电池包 | |
CN221574022U (zh) | 电池模组 | |
CN221150140U (zh) | 一种电池装置 | |
CN220604786U (zh) | 一种冷却系统、电池包箱体和电池包 | |
CN219658801U (zh) | 一种动力电池用微通道液冷和空气冷的复合冷却系统 | |
CN219642944U (zh) | 电芯冷却支架、电池包和车辆 | |
CN220456556U (zh) | 一种电池包及液冷系统 | |
CN218498188U (zh) | 一种电池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