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7042U - 电子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7042U
CN219497042U CN202321197526.4U CN202321197526U CN219497042U CN 219497042 U CN219497042 U CN 219497042U CN 202321197526 U CN202321197526 U CN 202321197526U CN 219497042 U CN219497042 U CN 219497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bracket
axial direction
electronic pe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75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帅朋
黄昭
刘洋
何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wei Intellig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wei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wei Intellig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wei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75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7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7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7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笔及电子设备组件,其中电子笔包括:笔杆;第一支架,收容于所述笔杆内;支撑件,至少部分支撑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内;压感单元,收容于所述笔杆内,且所述压感单元抵接于所述支撑件在轴向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第一支架以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及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在轴向方向作用于所述支撑件,以使得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压感单元保持抵接。根据本申请,其提高了电子笔的书写的精准度和体验感。

Description

电子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需要更高精度的触摸,例如绘画软件等,由此电子笔的使用渐渐广泛,对于电子笔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电子笔的应用体验越来越重要。
目前,电子笔在使用中通过笔尖按压电子设备(如平板、触控板或带有显示屏的计算机)时,笔尖受到反向的压力,通过压感组件产生不同压力所对应的电信号,电子设备等接收到信号后显示相应的书写变化。但是,现有的电子笔在组装过程中,由于各零器件本身存在尺寸公差及其装配公差,电子笔中的支撑件与压感组件之间存在预留间隙,导致电子笔在使用过程中,控制板反馈电信号与电子笔实际应该产生的电信号产生误差,并给电子笔的使用带来较差的书写体验。因此,如何提高电子笔的书写体验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笔及电子设备组件,以提高电子笔的书写的精准度和体验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笔,具有轴向方向,包括:
笔杆,
第一支架,收容于所述笔杆内;
支撑件,至少部分支撑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内;
压感单元,收容于所述笔杆内,且所述压感单元抵接于所述支撑件在轴向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
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第一支架以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及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在轴向方向作用于所述支撑件,以使得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压感单元保持抵接。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弹性元件在轴向方向直接作用于所述支撑件,以使得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压感单元保持抵接;或者,
所述弹性元件在轴向方向作用于所述第一电极,以间接作用于所述支撑件,使得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压感单元保持抵接。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外周,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轴向方向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轴向方向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支撑件。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电极部,至少部分所述电极部收容于所述笔尖套内;以及
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设于所述电极部在轴向方向靠近所述笔杆的一端,且所述电极部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所述导电部贯穿所述第一支架以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导电部的外周。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至少两个限位部,每个所述限位部间隔式的设于所述导电部的外周;
所述第一支架内开设有连通孔,至少部分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连通孔内;
其中,所述限位部的外径为mm,所述连通孔的内径为/>mm,满足:/>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开设有收容槽,至少部分所述弹性元件及至少部分所述支撑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弹性片或者硅胶套件中的任意一种。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还包括: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笔杆内,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压感单元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以及
控制元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控制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压感单元电性连接。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压感单元包括:在轴向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件及缓冲件,
所述压力传感器抵接所述支撑件,所述缓冲件抵接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电连接件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及所述控制元件。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支撑件在所述轴向方向靠近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厚度为H μm,满足:3≤H≤9。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压感单元还包括: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设于所述电连接件与缓冲件之间。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还包括:笔尖组件,所述笔尖组件包括:笔尖套,所述笔尖套设于所述笔杆沿所述轴向方向的一端,且所述笔尖套与所述笔杆的连接处形成有间隙,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极收容于所述笔尖套内。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还包括: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及所述第三电极沿所述轴向方向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周,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且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及所述第三电极互不接触,所述第二电极及所述第三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还包括: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上,且所述第一信号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控制元件;以及
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所述第二信号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控制元件。
另一方面,进一步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笔。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设置弹性元件保证支撑件与压感单元保持抵接,以使得压感单元在笔尖组件不受力时可受支撑件提供的预压力,保证控制元件反馈的电信号与笔尖组件实际受到的压力相匹配,从而避免支撑件与压感单元之间存在空隙,提高电子笔的书写的精准度和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笔的结构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笔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架与第一电极的爆炸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笔隐藏笔杆后的局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笔;
110、笔杆组件;111、笔杆;112、第一支架;1121、连通孔;1122、收容槽;113、支撑件;1131、绝缘层;114、压感单元;1141、压力传感器;1142、电连接件;1143、缓冲件;1144、补强板;115、弹性元件;
120、笔尖组件;121、笔尖套;122、第一电极;1221、电极部;1222、导电部;1223、限位部;
130、第二支架;
140、控制元件;
150、第二电极;
160、第三电极;
170、第一信号线;
180、第二信号线;
190、笔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申请,并不是为了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笔100,该电子笔100具有轴向方向X,具体的,该电子笔100可包括:笔杆组件110及笔尖组件120,笔尖组件120设于笔杆组件110在轴向方向X的一端,且笔尖组件120与笔杆组件110之间形成有间隙;
具体的,笔杆组件110包括:笔杆111;第一支架112,收容于所述笔杆111内;支撑件113,至少部分支撑件113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112内;以及压感单元114,收容于所述笔杆111内,且所述压感单元114抵接于所述支撑件113在轴向方向X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架112的一端;
笔尖组件120包括:笔尖套121及第一电极122,笔尖套121设于笔杆111沿轴向方向X的一端,且笔尖套121与笔杆111的连接处形成有间隙,至少部分第一电极122收容于笔尖套121内,且第一电极122贯穿第一支架112以与支撑件113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再次参照图1,该电子笔100还包括:笔帽190,该笔帽190安装于笔杆111在轴向方向X上远离笔尖套121的一端。
进一步的,再次参照图2,笔杆组件110还包括:弹性元件115,弹性元件115在轴向方向X作用于支撑件113,以使得支撑件113与压感单元114保持抵接。其中,至少部分第一电极122收容于笔杆111内。
其中,上述笔杆111呈圆筒状,以向第一电极122、第一支架112、支撑件113及压感单元114提供安装空间。上述笔尖套121呈圆锥状,笔尖套121与第一电极122均与上述笔杆111同轴对齐设置。
其中,第一支架112采用绝缘材质制成,具体的,第一支架112采用非导电的塑料注射成型。
其中,支撑件113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具体的,支撑件113采用导电金属材质制成,以使得支撑件113具有导电性。
本申请中克服电子笔的组装方便的问题,同时为了克服在书写过程中,必须预留空行程使得笔尖尖端在接触屏幕或触控板等的瞬才可以正常书写的问题。本申请通过设置弹性元件115保证支撑件113与压感单元114保持抵接,以使得压感单元114在笔尖组件120不受力时可受支撑件113提供的预压力,保证控制元件反馈的电信号与笔尖组件实际受到的压力相匹配,从而避免支撑件113与压感单元114之间存在空隙,提高电子笔的书写的精准度和体验感。
在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5在轴向方向X直接作用于支撑件113,以使得支撑件113与压感单元114保持抵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5在轴向方向X作用于第一电极122,以间接作用于支撑件113,使得支撑件113与压感单元114保持抵接。
在本申请优选的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5套设于第一电极122的外周,弹性元件115在轴向方向X的一端抵接第一支架112,弹性元件115在轴向方向X的另一端抵接支撑件113,支撑件113抵接压感单元114。亦即,弹性元件115通过第一支架112能够向支撑件113提供朝向所压感单元114的推力,以使得电子笔100中的压感单元自开始时就受到预压力,同时该预压力较小,以使支撑件113和压感单元114保持紧密接触,此时,笔尖套121及第一电极122处于初始位置,弹性元件115处于压缩状态,且上述推力为弹性元件115的复位力。
需要理解的是,当弹性元件115的尺寸较大时,弹性元件115套设于第一电极122的外周时不与第一电极122接触,弹性元件115在轴向方向X的一端抵接第一支架112,弹性元件115在轴向方向X的另一端抵接支撑件113,以使得支撑件113与压感单元114保持抵接。
当弹性元件115的尺寸较小时,同时第一电极122上设置有预压部(图中未示),弹性元件115套设于第一电极122的外周时,弹性元件115在轴向方向X的一端抵接预压部,弹性元件115在轴向方向X的另一端抵接第一支架112,以作用于第一电极122,从而利用第一电极122作用于支撑件113,以使得支撑件113与压感单元114保持抵接。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及图3,第一电极122包括:电极部1221及导电部1222,至少部分电极部1221收容于笔尖套121内,导电部1222设于电极部1221在轴向方向X靠近笔杆111的一端,且电极部1221与导电部1222电连接,导电部1222贯穿第一支架112以与支撑件113固定连接,弹性元件115套设于导电部1222的外周。
其中,导电部1222与支撑件113同轴对齐设置。
其中,导电部1222与支撑件113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扣式连接、螺接或者胶粘式连接中的任意一种,但不仅限于此。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导电部1222在轴向方向X上远离电极部1221的一端设置有螺纹部(图中未示),支撑件113上开设有螺纹槽(图中未示),螺纹部与螺纹槽相适配,通过螺纹部与螺纹槽之间的螺接以实现导电部1222与支撑件113之间的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电极部1221与导电部1222固定连接,例如,电极部1221与导电部1222之间采用卡扣的方式固定连接,还例如,电极部1221与导电部1222之间采用螺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又例如,电极部1221与导电部1222之间采用胶粘的方式固定连接等;或者,电极部1221与导电部1222一体成型。
在本申请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极部1221与导电部1222一体成型,从而方便加工,减少加工工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子笔笔身的强度,提高电子笔抗冲击性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及图3,第一电极122还包括:至少两个限位部1223,每个限位部1223间隔式的设于导电部1222的外周,第一支架112内开设有连通孔1121,至少部分限位部1223设置于连通孔1121内。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通过将至少部分限位部1223设置于连通孔1121,以使得限位部1223与连通孔1121之间形成限位结构,从而对导电部1222进行限位固定,防止电子笔100使用时导电部1222随意晃动影响电子笔的正常书写使用。
具体的,限位部1223的外径为mm,连通孔1121的内径为/>mm,满足:/>。本申请中还限定限位部1223的外径/>大于连通孔1121的内径/>,以使得限位部1223容置于连通孔1121内时两者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从而进一步的对导电部1222进行限位固定,进一步防止电子笔100使用时导电部1222随意晃动影响电子笔的正常书写使用。
进一步的,限位部1223与导电部1222之间固定连接,例如,限位部1223与导电部1222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或者,限位部1223与导电部1222一体成型。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限位部1223与导电部1222一体成型,从而方便加工,减少加工工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子笔笔身的强度,提高电子笔抗冲击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及图3,第一支架112在轴向方向X上靠近支撑件113的一端开设有收容槽1122,至少部分弹性元件115收容于收容槽1122内。本申请中通过将弹性元件115收容于收容槽1122,以减少弹性元件115的占用空间,使得电子笔整体结构紧凑。
在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5为弹簧、弹性片或者硅胶套件中的任意一种,但不仅限于此。
具体的,比如,弹性元件115可以为弹簧,还比如,弹性元件115可以为弹性片,又比如,弹性元件115可以为硅胶套件,弹性元件115的具体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形具体设置,本申请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该电子笔100还包括:第二支架130,设置于笔杆111内,且第二支架130与第一支架112固定连接,压感单元114收容于第二支架130;以及控制元件140,收容于第二支架130,控制元件140分别与第一电极122及压感单元114电性连接。
具体的,支撑件113及第一支架112在轴向方向X上远离笔尖套121的一端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支架130内,且第一支架112与第二支架130卡扣式连接。
压感单元114收容于第二支架130在轴向方向X上靠近笔尖套121的一端,控制元件140收容于第二支架130在轴向方向X上远离笔尖套121的一端。其中,控制元件140采用焊接、粘接或通过螺钉、螺栓等方式连接在第二支架130内。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控制元件140采用常规产品或常规的控制芯片或是其他常规的能实现本申请中的控制功能的产品均可,本申请中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一中,当弹性元件115为弹簧时,弹性元件115采用导电材质制成,例如,弹性元件115采用导电金属制成,以使得弹性元件115可实现零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弹性元件115靠近第一支架112设置有连接部(图中未示),该连接部与控制元件140电连接,具体的,本申请中通过将连接部与控制元件140焊接在一起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电性连接。
由于弹性元件115采用导电金属制成,具有导电性能,上述第一电极122由导电材料制成,上述支撑件113也通过导电材料制备得到,并且支撑件113与导电部1222的抵接端相连,由此将上述弹簧的连接部与控制元件140焊接在一起,不仅能够实现支撑件113或者导电部1222或者第一电极122和控制元件140之间的电性连接,而且该弹簧还能够向支撑件113提供朝向压感单元114的推力。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二中,当弹性元件115为硅胶套件时,笔杆组件110还包括导电连接件(图中未示),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支撑件113电性连接,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支架112与控制元件140电性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电极122与控制元件140之间的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弹性元件115为弹簧的实施例来讲,第一支架112上还开设有贯通孔(图中未示),该贯通孔连通收容槽1122与第一支架112的外周,弹簧的连接部穿过贯通孔后朝向控制元件140延伸并焊接于控制元件140上。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压感单元114包括:在轴向方向X上依次布置的压力传感器1141、电连接件1142及缓冲件1143,压力传感器1141抵接支撑件113,缓冲件1143抵接第二支架130,电连接件1142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1141及控制元件140。
其中,压力传感器1141为压变计。
其中,电连接件1142为柔性电路板。
其中,控制元件通过电连接件1142接收到压力传感器1141的电性变化信号并将其转化成控制信号,以实现与电子设备的信息交互。
可以理解的,上述的弹性元件115能够向支撑件113提供朝向压力传感器1141的推力,以保证上述电子笔中的压力传感器1141从一开始就受到较小的预压力。这样,在具体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元件140将压力传感器1141接收到的预压力进行“归零”处理,使得后续压力传感器1141受到的压力与输出的控制信号呈线性关系,提高压力检测精度,从而提升电子笔的书写的粗细的精度,还能够避免电子笔在书写过程中,笔尖组件120在接触电子设备的触控屏或触控板的瞬间还要克服预留的空行程才可以正常书写的问题。
在电子笔的具体使用过程中,当笔尖组件120作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时,笔尖组件120受力迫使第一电极122随同支撑件113朝靠近压力传感器1141的方向移动,压力传感器1141受力产生形变,通过压力传感器1141的形变导致电性的变化,例如:电压变化、电容变化或者电流变化,控制元件140接收该电性变化信号,并将其转化成控制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缓冲件1143可以为硅胶垫或者橡胶垫等具有一定强度的弹性件,但不限于此。
具体的,缓冲件1143用于对压力传感器1141、电连接件1142受到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当笔尖受到的压力过大,支撑件113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141的力过大时,以使得使压力传感器1141对缓冲的作用力导致缓冲件1143发生一定程度的压缩变形,压力传感器1141可背离支撑件113产生微小移动,以缓冲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141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导致压力传感器1141、电连接件1142性能受损。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支撑件113在轴向方向X靠近压力传感器1141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层1131,防止支撑件113与压力传感器1141导通而短路。
其中,该绝缘层1131可以通过在支撑件113在轴向方向X靠近压力传感器1141的一侧涂覆绝缘材料得到。
此外,为了保证绝缘件的绝缘效果安全可靠、且不会占用较大空间,上述的绝缘层1131在轴向方向X上的厚度为H μm,满足:3≤H≤9。
其中,绝缘层1131在轴向方向X上的厚度可以是均一的,或者是不均一的。当其为均一的结构时,绝缘层1131在轴向方向X上的厚度是固定的,如果不是均一的结构时,则绝缘层1131在轴向方向X上的厚度是一个范围值,而非单点的数据。
具体的,比如,当绝缘层1131在轴向方向X上的厚度是固定时,厚度H可以为3μm、4μm、5μm、6μm、7μm、8μm或者9μm。又比如,当绝缘层1131在轴向方向X上的厚度尺寸不是均一时,则其厚度H在3~5μm、5~7μm或者7~9μm范围内的任意值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值得说明的是,该厚度H的具体数值仅是示例性地给出,只要厚度H在3~9μm范围内的任意值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通常的,绝缘层1131在轴向方向X上的厚度是一致的,即使不一致也是基于加工的存在较小的差异。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通过将绝缘层1131在轴向方向X上的厚度控制在3~9μm的范围内,以保证绝缘层1131不会占用较多的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为了保护电连接件1142的使用可靠性,压感单元114还包括:补强板1144,补强板1144设于电连接件1142与缓冲件1143之间。
其中,补强板1144和电连接件1142之间的贴合可以通过热固胶粘结在一起,或者经冷压机压合将补强板1144粘结在电连接件1142上。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及图4,该电子笔100还包括:第二电极150及第三电极160,第二电极150及第三电极160沿轴向方向X依次套设于第一支架112的外周,第二电极150位于第一电极122和第三电极160之间,且第一电极122、第二电极150及第三电极160互不接触,第二电极150及第三电极160均与控制元件140电性连接。
其中,第二电极150和第三电极160为环状或者圆柱状的导电层。或者,第二电极150和第三电极160为具有导电性、且套设于第一支架112的外周的弹簧。又或者,第二电极150和第三电极160中的一者为环状或者圆柱状的导电层、另一者为弹簧。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二电极150的至少部分伸入笔尖套121内,并通过绝第一支架112与导电部1222和电极部1221绝缘。同样地,第三电极160也通过第一支架112与导电部1222和电极部1221绝缘隔开设置,从而能够防止第二电极150、第三电极160与导电部1222和电极部1221导通而短路,进而导致的电子笔无法发射信号。此外,上述第三电极160与第二电极150在轴向 X上分离设置,即两者互不接触,避免信号干扰。其中,第二电极150为接收信号电极,第三电极160为发射信号电极。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及图4,为了实现第二电极150和第三电极160与控制元件140电性连接,该电子笔100还包括:第一信号线170,第一信号线170设于第一支架112及第二支架130上,且第一信号线170电性连接第二电极150与控制元件140;以及第二信号线180,第二信号线180设于第二支架130上,且第二信号线180电性连接第三电极160与控制元件140。
具体的,当第三电极160为套设于第一支架112外周、且具有导电性能的弹簧时,上述第二信号线180为该弹簧朝向控制元件140的一端引出的一段弹簧段,该引出的弹簧段与控制元件140电性连接。或者,第一信号线170和第二信号线180为柔性导线。例如,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柔性电缆(cable)或柔性供电线(PIN)。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既包括导电部1222、支撑件113均由导电材料制成,又包括弹性元件115为弹簧的实施例来讲,上述导电部1222、支撑件113和弹性元件115其也可以理解为连接第一电极122和控制元件140的第三信号线。
另一方面,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及如上述任一项的电子笔。
以上步骤所提供的介绍,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结构及核心思想。对于本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同样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电子笔,具有轴向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
笔杆;
第一支架,收容于所述笔杆内;
支撑件,至少部分支撑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内;
压感单元,收容于所述笔杆内,且所述压感单元抵接于所述支撑件在轴向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
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第一支架以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及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在轴向方向作用于所述支撑件,以使得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压感单元保持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在轴向方向直接作用于所述支撑件,以使得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压感单元保持抵接;或者,
所述弹性元件在轴向方向作用于所述第一电极,以间接作用于所述支撑件,使得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压感单元保持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外周,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轴向方向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轴向方向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支撑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笔尖组件,所述笔尖组件包括:笔尖套,所述笔尖套设于所述笔杆沿所述轴向方向的一端,且所述笔尖套与所述笔杆的连接处形成有间隙,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极收容于所述笔尖套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电极部,至少部分所述电极部收容于所述笔尖套内;以及
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设于所述电极部在轴向方向靠近所述笔杆的一端,且所述电极部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所述导电部贯穿所述第一支架以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导电部的外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至少两个限位部,每个所述限位部间隔式的设于所述导电部的外周;
所述第一支架内开设有连通孔,至少部分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连通孔内;
其中,所述限位部的外径为mm,所述连通孔的内径为/>mm,满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开设有收容槽,至少部分所述弹性元件及至少部分所述支撑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弹性片或者硅胶套件中的任意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笔杆内,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压感单元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以及
控制元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控制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压感单元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单元包括:在轴向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件及缓冲件,
所述压力传感器抵接所述支撑件,所述缓冲件抵接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电连接件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及所述控制元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在所述轴向方向靠近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厚度为H μm,满足:3≤H≤9。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单元还包括: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设于所述电连接件与缓冲件之间。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及所述第三电极沿所述轴向方向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周,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且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及所述第三电极互不接触,所述第二电极及所述第三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上,且所述第一信号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控制元件;以及
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所述第二信号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控制元件。
15.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及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笔。
CN202321197526.4U 2023-05-18 2023-05-18 电子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Active CN219497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7526.4U CN219497042U (zh) 2023-05-18 2023-05-18 电子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7526.4U CN219497042U (zh) 2023-05-18 2023-05-18 电子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7042U true CN219497042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81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7526.4U Active CN219497042U (zh) 2023-05-18 2023-05-18 电子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7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60048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ctive capacitive stylus thereof
EP1983408B1 (en) Position indicator and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CN107526453B (zh) 触控笔
US970340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iniaturization rechargeable capacitive stylus thereof
TWI649679B (zh) Position indicator
US5357062A (en) Pressure sensing apparatus for digitizer pen tip
US7202862B1 (en) Pressure sensor for a digitizer pen
CN107636572B (zh) 压力检测装置和触控笔
JPH08194574A (ja) 感圧素子及び感圧機能付スタイラスペン
US20150212605A1 (en) Active capacitive touch pen for providing an adjustable electromagnetic field
CN109313507B (zh) 带有传感器保护的有弹性的电池触头
US20240085996A1 (en) Electronic pen
CN108008847B (zh) 主动式电容笔及其压力传感器
CN219497042U (zh) 电子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TW201809978A (zh) 觸控筆
US20210089146A1 (en) Electronic pen and core body for electronic pen
CN110825247B (zh) 压力感测位置指示装置
WO2022222664A1 (zh) 主动式触控笔、触控系统及交互方法
US20190220108A1 (en) Stylus having pen tip assembly and end cover synchronized in motion
CN107145247B (zh) 主动式电容笔及其发射头
CN209928393U (zh) 电子笔及空行程调节系统
CN116382499A (zh) 电子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09901732B (zh) 具有笔头组件与笔帽同步运动的触控笔
CN220473968U (zh) 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
CN213042259U (zh) 电子笔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