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7012U - 一种计算机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机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7012U
CN219497012U CN202320428478.9U CN202320428478U CN219497012U CN 219497012 U CN219497012 U CN 219497012U CN 202320428478 U CN202320428478 U CN 202320428478U CN 219497012 U CN219497012 U CN 219497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mounting
sliding
cavity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284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庆
崔逸群
邓楠轶
刘超飞
毕玉冰
崔鑫
介银娟
董夏昕
朱召鹏
王艺杰
南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284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7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7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7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座以及夹持机构,安装座具有安装腔体,夹持机构包括放置件、第一驱动结构、第一夹持件、第二驱动结构以及第二夹持件,放置件与安装腔体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驱动结构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第一安装端适于与放置件连接,第二安装端适于与第一夹持件连接,第二驱动结构具有第三安装端和第四安装端,第三安装端适于与放置件连接,第四安装端与第二夹持件连接;将主机箱放在放置件上,主机箱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放置件朝向安装腔底部移动,同时第一驱动结构驱动第一夹持件朝向主机箱靠近,且第二驱动结构驱动第二夹持件朝向主机箱靠近,即可实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对主机箱的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机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和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计算机一般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一般分为台式计算机和手提式电脑,台式计算机因显示屏幕大、性价比高、零部件更换与维修方便等特点仍然作为办公室和家庭使用的首选。
台式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为安装在主机箱内的CPU、主板、内存条和电源等。在日常使用中,操作人员的脚经常容易磕碰到主机箱,使得主机内部的重要部件出现接触不良或因振动导致损坏,从而影响了计算机整机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操作人员的脚经常容易磕碰到主机箱,使得主机内部的重要部件出现接触不良或因振动导致损坏,从而影响了计算机整机的正常使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固定装置,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安装腔体;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放置件、第一驱动结构、第一夹持件、第二驱动结构以及第二夹持件,所述放置件与所述安装腔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所述第一安装端适于与所述放置件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具有第三安装端和第四安装端,所述第三安装端适于与所述放置件连接,所述第四安装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
所述放置件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安装腔体底部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方向移动,并使得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上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设置在所述放置件与所述第一安装端之间。
可选地,上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
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第一滑动腔体;
第一偏压件,所述第一偏压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偏压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拉杆伸出所述第一滑动腔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端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均为剪叉杆结构。
可选地,上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设置在所述放置件与所述第三安装端之间。
可选地,上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
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具有第二滑动腔体;
第二偏压件,所述第二偏压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腔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偏压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拉杆与所述第二滑动腔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杆伸出所述第二滑动腔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端转动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对橡胶垫,一对所述橡胶垫间隔分布在所述安装座上。
可选地,上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安装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转轮,所述转轮适于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
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转轮朝向远离安装座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上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所述移动结构还包括:
滑移件,所述滑移件与所述安装腔体内壁滑动连接,且所述滑移件适于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滑移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转轮转动连接;
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滑移件朝向安装腔体底部移动,以使所述转轮朝向远离所述安装座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上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
丝杠结构,所述丝杠结构包括丝杆和滑块,所述丝杆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安装腔体内壁滑动连接,且所述丝杆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
楔形件,所述楔形件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楔形件具有导向斜面,所述滑移件上设有适配的导向开口,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导向开口的内壁滑动连接;
第三偏压件,所述第三偏压件一端与所述滑移件连接,所述第三偏压件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腔体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座以及夹持机构,安装座具有安装腔体,夹持机构包括放置件、第一驱动结构、第一夹持件、第二驱动结构以及第二夹持件,放置件与安装腔体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驱动结构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第一安装端适于与放置件连接,第二安装端适于与第一夹持件连接,第二驱动结构具有第三安装端和第四安装端,第三安装端适于与放置件连接,第四安装端与第二夹持件连接;放置件在外力作用下朝向安装腔体的底部移动,以使得第一驱动结构带动第一夹持件朝向靠近第二夹持件的方向移动,并使得第二驱动结构带动第二夹持件朝向靠近第一夹持件的方向移动。将主机箱放在放置件上,主机箱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放置件朝向安装腔底部移动,同时第一驱动结构驱动第一夹持件朝向主机箱靠近,且第二驱动结构驱动第二夹持件朝向主机箱靠近,直至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与主机箱抵接,即可实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对主机箱的抱紧,且由于主机箱位于安装腔体内,因此在日常使用中,操作人员的脚只会磕碰到安装座外侧壁,并不会磕碰到主机箱,避免了由于操作人员磕碰主机箱造成的接触不良和损坏。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固定装置,驱动件的安装端与安装座连接,驱动件的驱动端适于与转轮连接,驱动件能够驱动转件朝向远离安装座的方向移动,通过驱动件将转轮伸出,直至转轮与地面抵接,即可推动该安装座,实现对安装座的运输,即实现对计算机的运输。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固定装置,一对橡胶垫设置在安装座的外侧壁,将安装座支撑起来,避免安装座内部的主机箱受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固定装置的第一拉杆位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计算机固定装置提供的滑移件、楔形件以及安装座的俯视图;
图6为图2中圈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圈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安装座;101、安装腔体;
201、放置件;202、第一驱动结构;203、第一夹持件;204、第二驱动结构;205、第二夹持件;206、第一拉杆;207、第一套筒;2071、第一滑动腔体;208、第一偏压件;209、第二拉杆;2010、第二套筒;
301、驱动件;302、转轮;303、滑移件;3031、导向开口;304、支撑件;305、丝杆;306、滑块;307、楔形件;308、导向斜面;309、第三偏压件;
400、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固定装置,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安装座100以及夹持机构,安装座100具有安装腔体101,夹持机构包括放置件201、第一驱动结构202、第一夹持件203、第二驱动结构204以及第二夹持件205,放置件201与安装腔体101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驱动结构202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第一安装端适于与放置件201连接,第二安装端适于与第一夹持件203连接,第二驱动结构204具有第三安装端和第四安装端,第三安装端适于与放置件201连接,第四安装端与第二夹持件205连接;放置件201在外力作用下朝向安装腔体101的底部移动,以使得第一驱动结构202带动第一夹持件203朝向靠近第二夹持件205的方向移动,并使得第二驱动结构204带动第二夹持件205朝向靠近第一夹持件203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固定装置,将主机箱放在放置件201上,主机箱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放置件201朝向安装腔底部移动,同时第一驱动结构202驱动第一夹持件203朝向主机箱靠近,且第二驱动结构204驱动第二夹持件205朝向主机箱靠近,直至第一夹持件203和第二夹持件205均与主机箱抵接,即可实现第一夹持件203和第二夹持件205对主机箱的抱紧,且由于主机箱位于安装腔体101内,因此在日常使用中,操作人员的脚只会磕碰到安装座100外侧壁,并不会磕碰到主机箱,避免了由于操作人员磕碰主机箱造成的接触不良和损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固定装置,安装座100由底板、两个竖直板以及两个横板围合形成安装腔体101,底板的顶面间隔分布有两个竖直板,两个横板间隔分布在两个竖直板的同一侧;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在两个竖直板的另一侧还间隔设置有两个横板。两个横板用于增加该安装座100的稳固性。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固定装置,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拉杆206、第一套筒207、第一偏压件208、第二拉杆209、第二套筒2010以及第二偏压件;本实施例采用两个第一驱动结构202和两个第二驱动结构204,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可根据需要设置第一驱动结构202的数量和第二驱动结构204的数量。放置件201为矩形板,以图2的视角为例,放置件20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与安装座100的两个竖直板滑动连接,第一套筒207通过螺栓与放置件201顶面固定连接,如图6所示,第一套筒207内设有第一滑动腔体2071,第一滑动腔体2071为矩形腔体,第一拉杆206由第一光滑杆和第一圆柱体活塞一体成型,第一圆柱体活塞位于第一滑动腔体2071内,且部分第一光滑杆位于第一滑动腔体2071内,第一圆柱体活塞与第一滑动腔体2071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偏压件208为弹簧,第一偏压件208套设在位于第一滑动腔体2071内的部分第一光滑杆外周上,第一偏压件208的一端与第一圆柱体活塞顶部焊接固定,第一偏压件208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腔体2071的顶部焊接固定。第二套筒2010通过螺栓与放置件201顶面固定连接,第一套筒207和第二套筒2010间隔分布在放置的顶面上,第二套筒2010内设有第二滑动腔体,第二滑动腔体为矩形腔体,第二拉杆209由第二光滑杆和第二圆柱体活塞一体成型,第二圆柱体活塞位于第二滑动腔体内,且部分第二光滑杆位于第二滑动腔体内,第二圆柱体活塞与第二滑动腔体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偏压件为弹簧,第二偏压件套设在位于第二滑动腔体内的部分光滑杆外周上,第二偏压件的二端与第二圆柱体活塞顶部焊接固定,第二偏压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腔体的顶部焊接固定。第一驱动结构202和第二驱动结构204均为剪叉杆结构;以第一驱动结构202为例,第一驱动结构202由两个交叉的连杆组成,且两个连杆均可相对转动,以图2的视角为例,在左侧竖直板上开设有第一滑槽,在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一个连杆的一端与该第一滑块转动连接,在第一夹持件203上开设有第二滑槽,在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该连杆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滑块转动连接,另一个连杆的一端与左侧竖直板转动连接,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持件203连接,即第一安装端为两个连杆与第一夹持件203的连接处。如图4所示,在左侧的竖直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驱动结构202,在两个驱动件301之间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伸出第一滑动腔体2071的第一拉杆206与该固定杆中部固定连接,即第二安装端即为该固定杆。两个第二驱动结构204设置在右侧竖直板上,该两个第二驱动结构204的安装方式、组成部分均与第一驱动结构202类似,第三安装端类比为第一安装端,第四安装端类比为第二安装端。如图4所示,第一夹持件203和第二夹持件205均为矩形板件,且每个矩形板件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长条形凸起。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固定装置,还包括四个橡胶垫400,四个橡胶垫400分别位于底板底部的四个角,用于支撑该安装座100,避免安装座100内部的主机箱受潮。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固定装置,还包括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包括驱动件301、转轮302、滑移件303、两个支撑件304、丝杠结构、两个楔形件307以及两个第三偏压件309,在底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动槽,丝杠结构具有两个滑块306,两个滑块306分别位于两个滑动槽内,且滑块306与对应的滑动槽滑动连接,丝杆305由光滑杆和螺纹杆组成,丝杆305的一端穿过部分底座、两个滑动槽、两个滑块306,丝杆305分别与两个滑块306螺纹连接,丝杆与底座转动连接;驱动件301为旋钮,驱动件301与底座转动连接,且驱动件301与丝杆305固定连接,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驱动件也可为电机。通过转动旋钮,使得两个滑块306相互靠近。两个滑块306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楔形件307,两个楔形件307的导向斜面308相对设置。滑移件303为矩形板件,滑移件30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竖直板滑动连接,在滑移件303上开设有两个矩形导向开口3031,两个矩形导向开口3031分别套设在两个楔形件307外周上,任意一个导向斜面308均与对应的导向开口3031滑动连接,在滑移件303底部设置有两个支撑件304,两个支撑件304间隔分布在滑移件303底部,任意一个支撑件304均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支撑件304为支撑杆,如图3所示,支撑件304穿过底座,且支撑件304的两端均伸出底座外,支撑件304的顶部为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滑移件303的底部焊接固定,位于底座内的部分杆体为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为伸出安装外的支撑件304,第三连接部与转轮302转动连接。位于安装座100内的部分支撑件304外周上均套设有第三偏压件309,第三偏压件309为弹簧,第三偏压件309一端与滑移件303底部焊接固定,第三偏压件309另一端与底座的顶部焊接固定,且两个第三偏压件309均具被压缩,从而产生相应的弹力,从而限位滑移件303。
当主机箱放置在放置件201上时,主机箱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放置件201朝向底板移动,放置件201带动第一套筒207和第二套筒2010均朝向底板移动,并压缩第一偏压件208和第二偏压件,第一偏压件208和第二偏压件均产生弹力,第一偏压件208使得第一拉杆206朝向底座移动,第二偏压件带动第二拉杆209朝向底座移动,第一拉杆206通过第一驱动结构202带动第一夹持件203朝向右侧竖直板移动,第二拉杆209通过第二驱动结构204带动第二夹持件205朝向左侧竖直板移动,直至第一夹持件203和第二夹持件205均与主机箱抵紧。
当该计算机固定装置需要移动时,通过旋转驱动件301,使得丝杆305转动,并使得两个滑块306相互靠近,即使得两个楔形件307相互靠近,从而使得滑移件303朝向底座移动,两个第三偏压件309进一步压缩,同时支撑件304进一步伸出安装座100外,并使得转轮302与地面抵接,即可推动该计算机固定装置移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计算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100),所述安装座(100)具有安装腔体(101);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放置件(201)、第一驱动结构(202)、第一夹持件(203)、第二驱动结构(204)以及第二夹持件(205),所述放置件(201)与所述安装腔体(10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结构(202)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所述第一安装端适于与所述放置件(201)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203)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结构(204)具有第三安装端和第四安装端,所述第三安装端适于与所述放置件(201)连接,所述第四安装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05)连接;
所述放置件(201)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安装腔体(101)底部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驱动结构(202)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203)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205)的方向移动,并使得所述第二驱动结构(204)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件(205)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203)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拉杆(206),所述第一拉杆(206)设置在所述放置件(201)与所述第一安装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
第一套筒(207),所述第一套筒(207)具有第一滑动腔体(2071);
第一偏压件(208),所述第一偏压件(208)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体(207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偏压件(208)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杆(206)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拉杆(206)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体(2071)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拉杆(206)伸出所述第一滑动腔体(207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202)和第二驱动结构(204)均为剪叉杆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二拉杆(209),所述第二拉杆(209)设置在所述放置件(201)与所述第三安装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
第二套筒(2010),所述第二套筒(2010)具有第二滑动腔体;
第二偏压件,所述第二偏压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腔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偏压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杆(209)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拉杆(209)与所述第二滑动腔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杆(209)伸出所述第二滑动腔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端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对橡胶垫(400),一对所述橡胶垫(400)间隔分布在所述安装座(10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
驱动件(301),所述驱动件(301)的安装端与所述安装座(100)连接;
转轮(302),所述转轮(302)适于与所述驱动件(301)的驱动端连接;
所述驱动件(301)能够驱动所述转轮(302)朝向远离安装座(100)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还包括:
滑移件(303),所述滑移件(303)与所述安装腔体(101)内壁滑动连接,且所述滑移件(303)适于与所述驱动件(301)的驱动端连接;
支撑件(304),所述支撑件(304)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滑移件(3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座(100)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转轮(302)转动连接;
所述驱动件(301)能够驱动所述滑移件(303)朝向安装腔体(101)底部移动,以使所述转轮(302)朝向远离所述安装座(100)的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
丝杠结构,所述丝杠结构包括丝杆(305)和滑块(306),所述丝杆(305)与所述驱动件(301)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306)与所述安装腔体(101)内壁滑动连接,且所述丝杆(305)与所述滑块(306)螺纹连接;
楔形件(307),所述楔形件(307)与所述滑块(306)固定连接,所述楔形件(307)具有导向斜面(308),所述滑移件(303)上设有适配的导向开口(3031),所述导向斜面(308)与所述导向开口(3031)的内壁滑动连接;
第三偏压件(309),所述第三偏压件(309)一端与所述滑移件(303)连接,所述第三偏压件(309)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腔体(101)内壁固定连接。
CN202320428478.9U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计算机固定装置 Active CN219497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8478.9U CN219497012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计算机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8478.9U CN219497012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计算机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7012U true CN219497012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9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28478.9U Active CN219497012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计算机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70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3943B (zh) 一种用于振动台上进行金属材料疲劳实验的装置
CN219497012U (zh) 一种计算机固定装置
CN210091073U (zh) 一种计算机硬件的减震固定装置
CN110908470A (zh) 一种具有良好防尘效果的工控机
CN208805763U (zh) 一种计算机用硬盘减震安装座
CN21068038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用底部托梁
CN216078996U (zh) 一种用于实验室内发动机的定位组件
CN213239077U (zh) 一种便携式综合校准仪
CN217483854U (zh) 动车组驱动齿轮箱试验装置
CN219654341U (zh) 一种振捣机安全防护设备
CN218628945U (zh) 一种用于伸缩装置的疲劳试验设备
CN218332465U (zh) 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计算机主机
CN221009564U (zh) 一种带有不间断电源装置的开关柜
CN212101575U (zh) 一种轻型永磁电梯曳引
CN215825282U (zh) 一种岩土工程勘察用稳定性高的缓冲平台
CN217006276U (zh) 一种震动撞击测试装置
CN211087684U (zh) 一种新型单片机实验箱
CN220096670U (zh) 一种无人机航测相机支架结构
CN220982619U (zh) 模态测试装置及电池模态测试系统
CN211179922U (zh) 一种乒乓式夹紧机构
CN216692761U (zh) 一种自动伸缩屏装置
CN219717987U (zh) 一种电机基座结构
CN214618611U (zh) 一种可移动式机电设备安装底座
CN220544258U (zh) 一种工程技术开发用计算机接线装置
CN215814066U (zh) 一种运算主机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