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6756U - 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6756U
CN219496756U CN202320520889.0U CN202320520889U CN219496756U CN 219496756 U CN219496756 U CN 219496756U CN 202320520889 U CN202320520889 U CN 202320520889U CN 219496756 U CN219496756 U CN 219496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protection sleeve
arc
main part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208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经荣
李钊
陈列
王镇杰
陈慧雄
杨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High Tech Zone Aox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tou High Tech Zone Aox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ou High Tech Zone Aox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tou High Tech Zone Aox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208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6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6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6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具有加强构件和外护层,外护层位于加强构件外,其特征在于加强构件和外护层之间设有至少三个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的横截面呈弧形,保护套管内部形成一个沿保护套管主体横截面的弧线方向的光纤带容腔,光纤带容腔内设有至少一根沿保护套管主体横截面的弧线方向的光纤带;保护套管下部与加强构件贴合,保护套管上部与外护层内壁贴合,相邻两个保护套管的底部相抵触,相邻两个保护套管的上部不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更简单、更易制造、成本更低、纤芯密度更大、弯曲性能更好、产品结构更稳定、更可靠;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对互联网的容量、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际、干线等网络通信传输时需要更大芯数的光缆,光纤带光缆从生产、施工、价格等方面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CN114675388A公开了一种骨架式带状光缆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的护套层,缆芯包括:骨架,骨架的中心设置有加强件,在骨架的外周开设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片状凹槽,多个片状凹槽呈放射状从骨架的中心位置向骨架的外周延伸;光纤带,嵌设在片状凹槽中,一个片状凹槽内仅能容纳一条光纤带,多条光纤带沿片状凹槽的延伸方向以骨架的中心为轴呈放射状设置在骨架内,光纤带的宽度小于所述片状凹槽的宽度。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缺憾:1.骨架部分占据了太多的缆芯空间,造成光缆的纤芯密度低,不利于承载更多的信息容量;2.光纤带放置于呈直线放射状从骨架的中心位置向骨架的外周延伸的凹槽内,造成了光缆外径过大,使光缆成本过高;3.光缆弯曲性能差。
CN113625404A公开了一种易于开剥的光纤带光缆,具有容置壳体、第一至第五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容置壳体由第一至第五保护单元构成;保护单元内有容纳腔,光纤带单元位于容纳腔内,容纳腔外端的宽度最小,光纤带单元正常情况下不会从容纳腔逸出,保护单元是相互倾斜且相连接的,所有保护单元的弯曲方向一致,即都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所有保护单元的的连接部围成位于中央的五边形中心腔。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缺憾:1.纤芯密度不高;2.弯曲性能差。
CN210465782U公开了一种柔性光纤带松套管光缆,包括有外护套和缆芯,所述的缆芯由多根松套管绞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套管为柔性松套管,所述的柔性松套管内套装叠合的光纤带。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缺憾:1.缆芯中具有较多的空隙,使缆芯内的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2.光纤带的宽度决定了松套管的外径,当松套管内的光纤带数量较少时,进一步降低了松套管内的空间利用率;3.光缆外径较大,成本较高;松套管和外护层、加强件的接触为线接触,易挤扁光纤,不利于对光纤带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具有加强构件和外护层,外护层位于加强构件外,其特征在于加强构件和外护层之间设有至少三个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由保护套管主体构成,保护套管主体的横截面呈弧形,保护套管主体的上边缘为上弧边,保护套管主体的下边缘为下弧边,保护套管主体的左边缘为左弧边,保护套管主体的右边缘为右弧边,保护套管主体内部形成一个沿保护套管主体横截面的弧线方向的光纤带容腔,光纤带容腔内设有至少一根沿保护套管主体横截面的弧线方向的光纤带;
所述下弧边与加强构件的侧壁贴合、上弧边与外护层的内壁贴合,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的右弧边的底部与此保护套管主体右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的左弧边的底部相抵触,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的左弧边的底部与此保护套管主体左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的右弧边的底部相抵触,相邻两个保护套管的上部不接触。
上述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由外护层主体构成,外护层主体的内壁间隔设有数量与保护套管数量相同的限位凸起,相邻两个限位凸起之间形成限位槽,限位槽由限位槽长弧边、限位槽底边和限位槽短弧边围成,外护层主体内形成缆芯容腔,限位槽与缆芯容腔连通,加强构件和保护套管位于缆芯容腔内;保护套管上端插入对应的限位槽内,限位槽长弧边与左弧边贴合,限位槽短弧边与右弧边贴合,上弧边与限位槽底边贴合。
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具有加强构件和外护层,外护层位于加强构件外,其特征在于加强构件和外护层之间设有至少三个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由保护套管主体构成,保护套管主体的横截面呈弯曲形,保护套管主体的上边缘为上弧边,保护套管主体的下边缘为下弧边,保护套管主体的左边缘为左弧边,保护套管主体的右边缘为右弧边,保护套管主体内部形成一个沿保护套管主体横截面的弯曲方向的光纤带容腔,光纤带容腔内设有至少一根沿保护套管主体横截面的弯曲方向的光纤带;
所述下弧边与加强构件的侧壁贴合、上弧边与外护层的内壁贴合,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的右弧边与此保护套管主体右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的左弧边平行,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的左弧边与此保护套管主体左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的右弧边平行,相邻两个保护套管主体之间的间距不大于保护套管主体最小宽度的1/10。
上述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主体的横截面弯曲形为弧形或“S”形。
上述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带由至少两根光纤并带而成。
上述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的型号是G.652或G.653或G.654或G.655或G.656或G.656或A1a或A1b或A1c或A1d或A1e。
上述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丝为磷化钢丝或不锈钢丝。
上述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护层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
上述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套管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改性聚丙烯。
上述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由钢丝和挤塑于钢丝外的垫层构成,垫层呈圆柱形。
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10步:着色,将无色光纤通过牵引进入油墨着色腔内,再穿过紫外光固化炉中,将无色光纤外表面附着的油墨固化烘干,并收于收线盘上;
第20步:二次被覆,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改性聚丙烯放在二次被覆挤塑机里融化,并拉伸融化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改性聚丙烯牵引形成头部保护套管空管,将多根着色后的光纤塞入二次被覆挤塑机的机头中并穿入头部保护套管空管内,将头部保护套管空管和内部的多根光纤一起牵引并冷却形成保护套管,并通过水槽冷却,并使光纤的长度大于保护套管的长度;
第30步:形成外护层,将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放入外护层挤塑机里融化,将加强构件及至少三根保护套管穿过模具,将拉伸融化的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挤出并包覆在保护套管和加强构件所形成的缆芯外形成外护层,并通过水槽冷却;
所述模具由模套和模芯构成,模套套于模芯右侧外部,模套和模芯之间形成护套料入口,模芯中部形成一个左右贯通的成形腔,成形腔左端为缆芯入口,成形腔右端为挤出口,成形腔由加强构件定位腔和位于加强构件定位腔周围并与加强构件定位腔连通的至少三个保护套管定位腔构成,保护套管定位腔侧壁形成多个通气槽,有利于保护套管从保护套管定位腔通过,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保护套管从缆芯入口穿入对应的保护套管定位腔内,并从挤出口穿出,加强构件从缆芯入口穿入加强构件定位腔,并从挤出口穿出,融化的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从护套料入口进入并挤塑于缆芯外。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更简单、更易制造、成本更低、纤芯密度更大、弯曲性能更好、产品结构更稳定、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使用的保护套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使用的外护层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使用的保护套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光缆形成外护层的工序所使用的模具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光缆形成外护层的工序所使用的模具的模芯右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光缆形成外护层的工序所使用的模具的模芯挤出口右视图。
图中:1.外护层、11.外护层主体、12.限位凸起、13.缆芯容腔、14.限位凸起底边、15.限位凸起长弧边、16.限位槽、17.限位槽底边、18.限位凸起短弧边、2.保护套管、21.保护套管主体、22.光纤带容腔、23.上弧边、24.下弧边、25.右弧边、26.左弧边、3.光纤带、4.光纤、5.垫层、6.钢丝、7.模具、71.模套、72.护套料入口、73.模芯、731.成形腔、732.缆芯入口、733.挤出口、734.保护套管定位腔、735.加强构件定位腔、736.通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见图1至图3,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具有加强构件和外护层1,外护层1位于加强构件外,所述加强构件由钢丝6和挤塑于钢丝6外的垫层5构成,垫层5呈圆柱形,其特征在于加强构件和外护层1之间设有12个保护套管2,所述保护套管2由保护套管主体21构成,保护套管主体21的横截面呈弧形,保护套管主体21的上边缘为上弧边23,保护套管主体21的下边缘为下弧边24,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边缘为左弧边26,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边缘为右弧边25,保护套管主体21内部形成一个沿保护套管主体21横截面的弧线方向的光纤带容腔22,光纤带容腔22内设有一根沿保护套管主体21横截面的弧线方向的光纤带3,光纤带3由至少两根光纤并带而成;
所述下弧边24与垫层5的侧壁贴合、上弧边23与外护层1的内壁贴合,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弧边25的底部与此保护套管主体21右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弧边26的底部相抵触,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弧边26的底部与此保护套管主体21左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弧边25的底部相抵触;相邻两个保护套管2的上部不接触。
实施例
请见图4至图6,并参考图3,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具有加强构件和外护层1,外护层1位于加强构件外,所述加强构件由钢丝6和挤塑于钢丝6外的垫层5构成,垫层5呈圆柱形,其特征在于加强构件和外护层1之间设有12个保护套管2,所述保护套管2由保护套管主体21构成,保护套管主体21的横截面呈弧形,保护套管主体21的上边缘为上弧边23,保护套管主体21的下边缘为下弧边24,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边缘为左弧边26,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边缘为右弧边25,保护套管主体21内部形成一个沿保护套管主体21横截面的弧线方向的光纤带容腔22,光纤带容腔22内设有一根沿保护套管主体21横截面的弧线方向的光纤带3,光纤带3由至少两根光纤并带而成;
所述下弧边24与垫层5的侧壁贴合、上弧边23与外护层1的内壁贴合,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弧边25的底部与此保护套管主体21右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弧边26的底部相抵触,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弧边26的底部与此保护套管主体21左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弧边25的底部相抵触;相邻两个保护套管2的上部不接触;
所述外护层1由外护层主体11构成,外护层主体11内壁间隔设有12个限位凸起12,相邻两个限位凸起12之间形成限位槽16,限位槽16由限位槽长弧边15、限位槽底边17和限位槽短弧边18围成,外护层主体11内形成缆芯容腔13,限位槽16与缆芯容腔13连通,加强构件和保护套管2位于缆芯容腔内;
保护套管2上端插入对应的限位槽16,限位槽长弧边15与左弧边26贴合,限位槽短弧边18与右弧边25贴合,上弧边23与限位槽底边17贴合。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通过采用限位槽16固定保护套管2的上端,使保护套管2在光缆内的位置更加稳定。
实施例
请见图7至图8,并参考图3,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具有加强构件和外护层1,外护层1位于加强构件外,所述加强构件由钢丝6和挤塑于钢丝6外的垫层5构成,垫层5呈圆柱形,其特征在于加强构件和外护层1之间设有24个保护套管2,所述保护套管2由保护套管主体21构成,保护套管主体21的横截面呈弧形,保护套管主体21的上边缘为上弧边23,保护套管主体21的下边缘为下弧边24,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边缘为左弧边26,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边缘为右弧边25,保护套管主体21内部形成一个沿保护套管主体21横截面的弧线方向的光纤带容腔22,光纤带容腔22内设有一根沿保护套管主体21横截面的弧线方向的光纤带3,光纤带3由至少两根光纤并带而成;
所述下弧边24与垫层5的侧壁贴合、上弧边23与外护层1的内壁贴合,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弧边25与此保护套管主体21右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弧边26平行,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弧边26与此保护套管主体21左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弧边25平行,相邻两个保护套管主体21之间的间距不大于保护套管主体21最小宽度的1/10。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相比于实施例1或实施例2,更充分地利用了缆芯内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光缆的缆芯密度。
实施例
请见图9至图11,并参考图3,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具有加强构件和外护层1,外护层1位于加强构件外,所述加强构件由钢丝6和挤塑于钢丝6外的垫层5构成,垫层5呈圆柱形,其特征在于加强构件和外护层1之间设有24个保护套管2,所述保护套管2由保护套管主体21构成,保护套管主体21的横截面呈“S”形,保护套管主体21的上边缘为上弧边23,保护套管主体21的下边缘为下弧边24,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边缘为左曲边28,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边缘为右曲边27,保护套管主体21内部形成一个沿保护套管主体21横截面的弧线方向的光纤带容腔22,光纤带容腔22内设有一根沿保护套管主体21横截面的弯曲方向的光纤带3,光纤带3由至少两根光纤并带而成;
所述下弧边24与垫层5的侧壁贴合、上弧边23与外护层1的内壁贴合,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曲边27与此保护套管主体21右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曲边28平行,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曲边28与此保护套管主体21左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曲边27平行,相邻两个保护套管主体21之间的间距不大于保护套管主体21最小宽度的1/10。
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4的型号是G.652或G.653或G.654或G.655或G.656或G.656或A1a或A1b或A1c或A1d或A1e。
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丝6为磷化钢丝或不锈钢丝。
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护层1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
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套管2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改性聚丙烯。
显而易见的,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光纤带容腔22内的光纤带3的数量还可以是多根,且并列放置。
实施例
请见图12至图14,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的制造方法,用于生产实施例3或实施例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10步:着色,将无色光纤通过牵引进入油墨着色腔内,再穿过紫外光固化炉中,将无色光纤外表面附着的油墨固化烘干,并收于收线盘上;
第20步:二次被覆,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改性聚丙烯放在二次被覆挤塑机里融化,并拉伸融化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改性聚丙烯牵引形成头部保护套管空管,将多根着色后的光纤塞入二次被覆挤塑机的机头中并穿入头部保护套管空管内,将头部保护套管空管和内部的多根光纤一起牵引并冷却形成保护套管,并通过水槽冷却,并使光纤的长度大于保护套管的长度;
第30步:形成外护层,将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放入外护层挤塑机里融化,将加强构件及至少三根保护套管穿过模具7,将拉伸融化的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挤出并包覆在保护套管和加强构件所形成的缆芯外形成外护层,并通过水槽冷却;
所述模具7由模套71和模芯73构成,模套71套于模芯73右侧外部,模套71和模芯73之间形成护套料入口72,模芯73中部形成一个左右贯通的成形腔731,成形腔731左端为缆芯入口732,成形腔731右端为挤出口733,成形腔731由加强构件定位腔735和位于加强构件定位腔735周围并与加强构件定位腔735连通的至少三个保护套管定位腔734构成,保护套管定位腔734侧壁形成多个通气槽736,有利于保护套管从保护套管定位腔734通过,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保护套管从缆芯入口732穿入对应的保护套管定位腔734内,并从挤出口733穿出,加强构件从缆芯入口732穿入加强构件定位腔735,并从挤出口733穿出,融化的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从护套料入口72进入并挤塑于缆芯外。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定位腔734的数量大于等于保护套管的数量。
本申请中,由于采用了横截面呈弧形或“S”形的保护套管2,相比于横截面呈直线型的保护套管,相同高度的保护套管内可以放置包含更多光纤的光纤带,从而提高了光缆内光纤的密度,降低了光缆的材料成本。
本申请中,由于采用了横截面呈弧形或“S”形的保护套管2,相比于横截面呈直线型的保护套管,光缆弯曲更容易,可以使光缆弯曲性能更好,可以将光缆盘绕于筒径更小的盘具上,节约盘具成本和运输成本。
本申请中,在形成外护层的步骤中,直接将保护套管2和加强构件固定于外护层1内,无需使用扎纱,即没有普通层绞式光缆的“成缆”工序,节约了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申请中,下弧边24与垫层5侧壁贴合、上弧边23与外护层1内壁贴合,使保护套管2与垫层5及外护层1的接触呈面接触,相比于普通的圆形管状松套管的线接触,接触面更大,受挤压时,保护套管2与垫层5及外护层1的接触面的压强更小,更有利于保护内部的光纤带。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更简单、更易制造、成本更低、纤芯密度更大、弯曲性能更好、产品结构更稳定、更可靠。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具有加强构件和外护层(1),外护层(1)位于加强构件外,其特征在于加强构件和外护层(1)之间设有至少三个保护套管(2),所述保护套管(2)由保护套管主体(21)构成,保护套管主体(21)的横截面呈弧形,保护套管主体(21)的上边缘为上弧边(23),保护套管主体(21)的下边缘为下弧边(24),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边缘为左弧边(26),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边缘为右弧边(25),保护套管主体(21)内部形成一个沿保护套管主体(21)横截面的弧线方向的光纤带容腔(22),光纤带容腔(22)内设有至少一根沿保护套管主体(21)横截面的弧线方向的光纤带(3);所述下弧边(24)与垫层(5)的侧壁贴合、上弧边(23)与外护层(1)的内壁贴合,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弧边(25)的底部与此保护套管主体(21)右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弧边(26)的底部相抵触,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弧边(26)的底部与此保护套管主体(21)左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弧边(25)的底部相抵触,相邻两个保护套管(2)的上部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1)由外护层主体(11)构成,外护层主体(11)的内壁间隔设有数量与保护套管(2)数量相同的限位凸起(12),相邻两个限位凸起(12)之间形成限位槽(16),限位槽(16)由限位槽长弧边(15)、限位槽底边(17)和限位槽短弧边(18)围成,外护层主体(11)内形成缆芯容腔(13),限位槽(16)与缆芯容腔(13)连通,加强构件和保护套管(2)位于缆芯容腔(13)内;保护套管(2)上端插入对应的限位槽(16)内,限位槽长弧边(15)与左弧边(26)贴合,限位槽短弧边(18)与右弧边(25)贴合,上弧边(23)与限位槽底边(17)贴合。
3.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具有加强构件和外护层(1),外护层(1)位于加强构件外,其特征在于加强构件和外护层(1)之间设有至少三个保护套管(2),所述保护套管(2)由保护套管主体(21)构成,保护套管主体(21)的横截面呈弯曲形,保护套管主体(21)的上边缘为上弧边(23),保护套管主体(21)的下边缘为下弧边(24),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边缘为左弧边(26),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边缘为右弧边(25),保护套管主体(21)内部形成一个沿保护套管主体(21)横截面的弯曲方向的光纤带容腔(22),光纤带容腔(22)内设有至少一根沿保护套管主体(21)横截面的弯曲方向的光纤带(3);所述下弧边(24)与垫层(5)的侧壁贴合、上弧边(23)与外护层(1)的内壁贴合,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弧边(25)与此保护套管主体(21)右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弧边(26)平行,任意一个保护套管主体(21)的左弧边(26)与此保护套管主体(21)左侧相邻的保护套管主体(21)的右弧边(25)平行,相邻两个保护套管主体(21)之间的间距不大于保护套管主体(21)最小宽度的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主体(21)的横截面弯曲形为弧形或“S”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带(3)由至少两根光纤(4)并带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4)的型号是G.652或G.653或G.654或G.655或G.656或G.656或A1a或A1b或A1c或A1d或A1e。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护层(1)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套管(2)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改性聚丙烯。
CN202320520889.0U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 Active CN219496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0889.0U CN219496756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0889.0U CN219496756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6756U true CN219496756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3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20889.0U Active CN219496756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67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60047A (zh) 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及其制造方法
WO2017177876A1 (zh) 多层骨架槽式光缆及其制造方法
CN212905629U (zh) 一种微结构的层绞式光缆
CN104730667A (zh) 骨架式光缆及制作方法
CN111929789A (zh) 一种微结构的层绞式光缆
US20230213716A1 (en) Ribbed and grooved sheath for optical fiber cable
CN210005760U (zh) 一种具有异形松套管的光缆
CN114815111A (zh) 一种光缆用钢丝铠装松套管
CN219496756U (zh) 一种发散形光纤带光缆
CN101706607B (zh) 具有异型加强件的中心束管式光缆
CN115616723B (zh) 一种气吹光缆及其制造方法
CA1098351A (en) Optical fibre cables
CN110275258A (zh) 一种具有异形加强带的光缆或电缆
CN116338883A (zh) 一种光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13253408B (zh) 一种柔性扁平光缆及其制备方法
CN211263881U (zh) 一种制造新型结构光缆或电缆的模具
JP2023009600A (ja) スロット型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10082875A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光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12731609A (zh) 一种室外用大跨距光缆
CN216696805U (zh) 一种八单元结构光缆
CN211603645U (zh) 一种易于成型的高密度光缆及电缆
CN211577510U (zh) 一种5g用组合式电缆或光缆
CN110888214B (zh) 一种制造新型结构光缆或电缆的模具及制造方法
JP7310517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15685466B (zh) 一种中心束管气吹微缆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