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1958U - 一种旋转式把手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式把手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1958U
CN219491958U CN202320553194.2U CN202320553194U CN219491958U CN 219491958 U CN219491958 U CN 219491958U CN 202320553194 U CN202320553194 U CN 202320553194U CN 219491958 U CN219491958 U CN 219491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limiting
thumb wheel
flat bar
lock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531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i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i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i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i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531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1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1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1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把手锁,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内把手、外把手以及用于安装内外把手的把手座,内把手和外把手之间连接有空心方钢,空心方钢内设置有扁条,内把手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拨轮,扁条穿入内把手中与拨轮连接,通过所述拨轮的转动可同步带动扁条转动。本实用新型驱动扁条的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同时驱动扁条的结构与把手整合到了一起且没有凸出把手的结构,使得把手也更加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式把手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旋转式把手锁。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门把手通常包括内把手和外把手,内外把手固定在门的两侧,门内设置有门锁机构,内外把手和门锁机构通过一根方钢进行连接,具体原理为转动内把手或外把手,带动方钢进行转动,从而就可以驱动门锁机构控制锁舌伸缩,达到开门的功能。在上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门锁还具有锁止的功能,现有的例如三杆锁,其将方钢设置为空心结构,在方钢的内部再贯穿设置有一根扁条,通过扁条的转动可以驱动对应的锁止机构对把手进行锁定,相应的,为了驱动扁条,通常会在外把手上设有钥匙孔结构,在内把手上则设有按钮等结构,用于驱动扁条转动,实现锁止或开锁。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些缺陷,现有的传统把手锁,内把手通常设置按钮或者滑块等部件对扁条进行驱动,其中,按钮和滑块的运动方式通常为直线性的移动,而扁条则为转动,因此需要设置例如蜗杆等转换机构将直线的运动转换为旋转的运动,这就导致把手锁内部的结构和零件增多,更加复杂,成本高,装配也不够方便。同时,滑块和按钮作为执行部件一般是从把手处凸出或者独立设置把手旁,这就使得把手的外部结构不够美观,因此有必要对把手锁的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把手锁,其驱动扁条的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同时驱动扁条的结构与把手整合到了一起且没有凸出把手的结构,使得把手也更加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把手锁,包括内把手、外把手以及用于安装内外把手的把手座,所述内把手和外把手之间连接有空心方钢,所述空心方钢内设置有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把手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拨轮,所述扁条穿入内把手中与拨轮连接,通过所述拨轮的转动可同步带动扁条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轮与内把手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轮的转动中心处设置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设置为与扁条相适配的扁形结构,所述扁条与扁形结构的卡接孔相卡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把手上设置有限制拨轮转动行程的限位块,所述拨轮上设置有与限位块对应的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在拨轮转动行程上分别抵于限位块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把手包括有管轴部和握持部,所述限位块设置于管轴部的一端且穿过限位通孔后与握持部插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握持部上设置有插孔,所述限位块与插孔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和限位通孔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块和两个所述限位通孔均为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轮上设置有弹性抵于握持部或管轴部的端面的弹珠机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珠机构包括设置在拨轮上的弹簧以及弹珠,所述握持部或管轴部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弹珠相配合的定位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内把手上设有拨轮,且内把手包括有管轴部和握持部,其中的管轴部和空心方钢同步转动且管轴部上还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握持部的插孔相插接,通过对握持部的转动即可带动管轴部和空心方钢转动,而拨轮由于设置有弧形结构的限位通孔与限位块配合,使得拨轮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转动,拨轮内设置有卡接孔,卡接孔与扁条相卡合,因此通过拨动拨轮即可带动扁条转动,从而带动与扁条相联动的锁紧机构对内外把手进行锁定,本实用新型的内把手结构通过拨轮带动扁条,拨轮和扁条的运动方式均为转动,因而在把手内不需要设置例如蜗杆等结构,使得把手内部结构更加简单,生产成本低,装配也更加方便。同时,拨轮设置在管轴部和握持部之间,且为转动的控制方式,因此不需要在把手上或把手旁设置凸出的或单独的执行部件,整个把手的外观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内把手握持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内把手拨轮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弹簧与定位球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外把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外把手锁止结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内把手;101、管轴部;102、拨轮;103、握持部;2、外把手;3、把手座;4、空心方钢;5、扁条;7、限位块;8卡接孔;9、限位通孔;10、插孔;12、弹珠;13、弹簧;14、定位孔;15、锁止片;1501、方孔;1502、锁止凸起;16、锁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把手锁,如图1-6所示,包括内把手1、外把手2以及用于安装内外把手的把手座3,把手座3是固定在门体(图中未示出)的内外两侧;在内把手1和外把手2之间连接有空心方钢4,空心方钢4内设置有扁条5,扁条5可独立于空心方钢4自行进行转动。在使用时门体内嵌设有门锁机构(图中未示出),通过空心方钢4可与门锁机构进行联动,从而实现对门锁上的锁舌进行控制,关于门锁机构的具体结构在本领域中具有多种选择,可以直接购买获得且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赘述。在使用时,通过转动内把手或外把手即可带动空心方钢4转动,从而带动门体内的门锁机构运动,控制锁舌运动,实现开门。在需要锁门时,外把手与现有技术类似,通过钥匙带动扁条转动实现锁门,内把手则需拨动内把手1上的拨轮102转动,通过拨轮102带动扁条5转动,扁条5带动外把手内的锁紧机构运动即可实现锁门,相比现有技术,通过拨轮102带动扁条运动,使得把手内部结构更加简单,且拨轮和把手为一个整体,没有凸出把手外的结构,使得把手整体更加的美观。关于外把手内的锁紧机构是本领域中的常见结构具有多种选择,而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参照图5-6,在外把手内设置有锁止片15和锁止槽16,锁止片15上设置有方形孔1501和锁止凸起1502,扁条5插入方形孔1501中并可在方形孔1501内转动,锁止槽16固定设置在把手座3上,锁止凸起1502在扁条5的驱动下可移入或移出锁止槽16;锁止片15的周向转动与空心方钢4连接,这样当锁止片15上的锁止凸起1502卡入锁止槽16中后,即可将空心方钢4的转动进行锁定,从而让内外把手无法转动空心方钢,继而实现锁门。参照图6,锁止片15可以设置两个且对称设置扁条两侧,两个锁止片15的结构是相同的,以下侧的锁止片为例,在方形孔1501的一侧设置有小钩爪,通过小钩爪和方向孔1501的下边框将扁条5上夹持住,而在方形孔1501的另一侧扁条则可以相对自由的活动,这样就可以使得锁止片15随着扁条5的转动进行移动,因此,当扁条5发生逆时针转动的时候,锁止凸起1502就会从锁止槽16中分离,实现解锁,当扁条5再次顺时针转动的时候,锁止凸起1502就会重新卡入锁止槽16中,实现上锁。下面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内把手结构。
请参照图1-4,内把手1上设置有拨轮102,且内把手1上包括有管轴部101和握持部103,管轴部101与把手座3转动连接,管轴部101与空心方钢4固定连接,而拨轮102与管轴部101是转动连接的,这样管轴部101在进行的转动的时候即可带动空心方钢4转动但不会影响到拨轮102的转动,拨轮102内设置有卡接孔6,卡接孔6与扁条5相配合并可带动扁条5转动,具体的,卡接孔8设置为扁形结构,通过扁形结构实现扁条5与卡接孔8的卡合。管轴部101上设置有限位块7,限位块7穿过拨轮102并插接至握持部103内,以使得管轴部101和握持部103同步转动,具体的,在拨轮102内设置有限位通孔9,限位通孔9为弧形结构的空腔,且限位通孔9的空腔大于限位块7的尺寸,限位块7穿过限位通孔9并可在弧形结构的限位通孔9内移动,通过限位块7和限位通孔9两侧的内壁以约束拨轮102的转动行程;且限位块7是穿过拨轮102上的限位通孔9后插接到握持部103内,而握持部103内设置有插孔10,插孔10的个数与限位块7的个数相同,限位块7与插孔10插接配合,由此实现了管轴部101和握持部103的同步转动,并且拨轮102的转动在一定范围内(即限位块7在限位通孔9两侧内壁之间移动)并不会影响内把手1的转动。
进一步的,限位块7和限位通孔9均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块7和两个限位通孔均为中心对称分布,相应的,限位块7和限位通孔9的数量可以设置更多,以增加结构强度,而中心对称的分布则是为了满足在转动过程中若干个限位块7和若干个限位通孔9是同步移动的。
进一步的,参照图4,拨轮102内设置有弹珠机构,弹珠机构内设置有可滑动的弹珠12以及弹簧13,其中,管轴部101的端面设置有定位孔14,定位孔14与弹珠12相配合形成定位作用,显然,图4中以在管轴部101的端面设置定位孔14,实际上也可在握持部103的端面设置定位孔,起到的作用相同,这样当拨轮102转动到对应的锁止位置的时候,弹珠12刚好卡入定位孔14中,会产生顿挫感提示使用者并且还可以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锁止或解锁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旋转式把手锁,包括内把手(1)、外把手(2)以及用于安装内外把手的把手座(3),所述内把手(1)和外把手(2)之间连接有空心方钢(4),所述空心方钢(4)内设置有扁条(5),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把手(1)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拨轮(102),所述扁条(5)穿入内把手(1)中与拨轮(102)连接,通过所述拨轮(102)的转动可同步带动扁条(5)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轮(102)与内把手(1)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轮(102)的转动中心处设置有卡接孔(8),所述卡接孔(8)设置为与扁条(5)相适配的扁形结构,所述扁条(5)与扁形结构的卡接孔(8)相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把手(1)上设置有限制拨轮(102)转动行程的限位块(7),所述拨轮(102)上设置有与限位块(7)对应的限位通孔(9),所述限位通孔(9)在拨轮(102)转动行程上分别抵于限位块(7)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把手(1)包括有管轴部(101)和握持部(103),所述限位块(7)设置于管轴部(101)的一端且穿过限位通孔(9)后与握持部(103)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103)上设置有插孔(10),所述限位块(7)与插孔(10)插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7)和限位通孔(9)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块(7)和两个所述限位通孔(9)均为中心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轮(102)上设置有弹性抵于握持部(103)或管轴部(101)的端面的弹珠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珠机构包括设置在拨轮(102)上的弹簧(13)以及弹珠(12),所述握持部(103)或管轴部(101)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弹珠(12)相配合的定位孔(14)。
CN202320553194.2U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旋转式把手锁 Active CN219491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3194.2U CN219491958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旋转式把手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3194.2U CN219491958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旋转式把手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1958U true CN219491958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79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53194.2U Active CN219491958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旋转式把手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1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91958U (zh) 一种旋转式把手锁
US6361090B1 (en) Lock apparatus
CN108979359A (zh) 一种箱包拉链密码锁
CN109209061A (zh) 一种字轮组旋转驱动的锁具
CN207794842U (zh) 一种新型电子锁的离合总成
CN2923931Y (zh) 一种插芯锁
CN101285359A (zh) 插芯门锁的自动解锁装置
CN209556638U (zh) 一种箱包拉链密码锁
CN201217994Y (zh) 插芯门锁的自动解锁装置
CN2278042Y (zh) 新型门锁
CN100451285C (zh) 一种插芯锁
CN220415081U (zh) 直伸舌磁力锁及门锁组件
CN2533226Y (zh) 三向防盗门锁
CN110043121A (zh) 自动锁体及具有自动锁体的装置
CN218715862U (zh) 一种多控式锁体
CN220769138U (zh) 一种旋转指示锁
CN219418868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无钥匙点火开关
JP2007046428A (ja) 扉のハンドル装置及びラッチ錠
KR200322529Y1 (ko) 연결강선을 이용한 강화도어용 일체형 잠금장치
CN218597949U (zh) 锁具以及智能门锁
CN215760996U (zh) 门锁的开锁传动结构
CN219262004U (zh) 一种锁体
CN219451753U (zh) 一种具有反锁功能的把手
CN220869061U (zh) 一种具备双操作模式的锁体
CN209568811U (zh) 一种摇表器用防盗锁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