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82624U - 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及气相反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及气相反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82624U
CN219482624U CN202320773332.8U CN202320773332U CN219482624U CN 219482624 U CN219482624 U CN 219482624U CN 202320773332 U CN202320773332 U CN 202320773332U CN 219482624 U CN219482624 U CN 219482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let
gas phase
reaction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733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永和
夏贵山
苏怀波
霍成立
陈玉义
于秀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jia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jia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jia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jia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733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82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82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82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及气相反应系统,所述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包括反应主体、吸收机构与冷凝机构;所述吸收机构上设置有气相入口、液相入口与液相出口,所述气相入口连接所述反应主体,所述吸收机构内设置有文丘里腔室,所述液相出口连接所述冷凝机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提供动力、气相产品捕捉,迅速降温的一体化,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运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及气相反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相反应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及气相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化工行业越来越多反应采用气相反应,气相法已逐步成为主流工艺技术,并被广泛应用。其主体设备通常采用通道式气相反应器。通道式气相反应器具有生产范围宽泛、安全性能好、反应效率高等特点,应用于聚氨酯反应装置、加氢反应装置等。但是气相反应装置中如何提供动力、捕捉气相产品、反应结束时又如何迅速降温,一直是其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现有气相反应装置的动力提供通常都需要外置真空泵,捕捉气相产品需要用到大量溶剂循环吸收,反应结束降温采用溶剂本身循环和外加喷淋来实现。
然而,上述现阶段采用的反应装置,通常是分开设计和独立操作的,操作繁琐又耗费时间,需配备较多的相关主设备、辅助设备与电器仪表,导致投资成本增加,占用空间变大,且结构复杂,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多不确定性。
因此,提供一套能够集成实现气相反应、吸收与降温迅速的反应装置,对于气相反应的广泛应用具有较大实际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及气相反应系统,实现了提供动力、气相产品捕捉,迅速降温的一体化,结构简单,无需再配置辅助设备,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具有较高的运行稳定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所述的集成式吸收装置包括反应主体、吸收机构与冷凝机构;
所述吸收机构上设置有气相入口、液相入口与液相出口,所述气相入口连接所述反应主体,所述吸收机构内设置有文丘里腔室,所述液相出口连接所述冷凝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参与反应的气相原料与载体等送入反应主体内进行混合反应,在反应结束后,气相生成物、未反应的气相原料,以及载气一同进入吸收机构内,利用冷凝机构的循环作用实现吸收并降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收机构上设置有气相入口、液相入口与液相出口,所述气相入口连接所述反应主体,所述吸收机构内设置有文丘里腔室,所述文丘里腔室包括沿所述液相入口至液相出口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液段、渐缩段与出液段,所述进液段与出液段分别与所述液相入口与液相出口连通,沿所述出液段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进气通孔,所述进气通孔与所述气相入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机构包括循环连接的储液罐与驱动泵,所述储液罐用于容纳吸收溶液,所述储液罐的顶部设置有冷凝回流组件,所述储液罐分别连接所述吸收机构的液相入口与液相出口,所述冷凝回流组件的出口端还设置有排气管道。
本实用新型在反应结束后,气相生成物、未反应的气相原料,以及载气一同进入吸收机构内,利用吸收溶液的循环作用实现吸收并降温。同时,吸收机构采用的文丘里腔室结构,一方面增加了熵混效果,增大两相接触面积,以达到气相在液相中的溶解速率,另一方面,还能够为吸收后的混合物的流动提供动力,以返回至储液罐内加入循环,无需再配置辅助驱动设备,简化了操作,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通过在沿出液段周向开设的若干进气通孔,增加反应气体输送量。
本实用新型利用储液罐与驱动泵,实现吸收溶液的不断循环,在吸收气相物质的同时达到了降温的目的,无需大量液体循环,减少循环泵的负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吸收溶液的选用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有机溶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气相原料、反应产物的性质选取不同的吸收溶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液罐上分别设置有循环入口、溶液入口、循环出口与尾气出口。
所述循环入口与循环出口分别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循环连接所述驱动泵,所述冷凝回流组件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尾气出口。
所述吸收机构的液相入口通过进液支管接入所述第一管道,所述吸收机构的液相出口通过出液支管连接所述溶液入口,所述吸收溶液由所述液相入口进入所述文丘里腔室内,并依次经过进液端、渐缩段与出液段后,由所述液相出口回流至所述储液罐。
本实用新型中循环入口、溶液入口与尾气出口分别设置于储液罐的顶部,循环出口设置于储液罐的底部,储液罐内的吸收溶液在驱动泵的作用下,由循环出口进入第二管道内,经过驱动泵流入第一管道;第一管道内的吸收溶液分为两路,一路流入吸收机构内,在对反应主体的气相物质进行吸收与降温后,由溶液入口进入储液罐内,另一路直接由循环入口回流至储液罐内,实现了气相反应、吸收与降温的一体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支管上沿所述吸收溶液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流量测量组件与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进液支管上的流量测量组件与调节阀,对进入文丘里腔室内的吸收溶液的速度与压强进行调整,将反应主体内反应后的气相组分充分吸收至溶液中,迅速捕捉气相组分,同时起到降温作用,无需大量液体循环,减少了驱动泵的负荷。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阀可采用手动调节阀或电动调节阀;当采用电动调节阀时,可通过软硬件以及机电控制技术实现远程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液支管远离所述吸收机构的一端由所述储液罐的顶部伸入所述储液罐内,并靠近所述储液罐的底部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回流组件内填充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的具体选择根据储液罐内的物料的沸点而定。具体来说,其沸点需要高于吸收溶液的沸点,且低于反应物料的沸点。在吸收溶液循环吸收反应产物的过程中,由于不断吸收反应物料混合物,使得储液罐内的吸收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蒸发,并与储液罐内未被吸收的气体组分一同进入冷凝回流组件中,通过进一步冷凝降温吸收,实现吸收溶液的冷却,未冷凝的低沸点物质和原料气等通过排气管道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沿所述反应主体的外周壁套设有换热夹套,所述换热夹套内填充有加热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热介质包括热水、热油、气态联苯醚或熔融盐。本实用新型向换热夹套内加入加热介质,并升温至反应所需温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应主体竖立设置于所述吸收机构上,所述反应主体内沿轴向设置有反应通道,所述反应通道用于气相反应,所述反应主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入料管道,所述入料管道连通所述反应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技术方案,至少一个所述进气通孔与所述气相入口相对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相反应系统,所述气相反应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
传统的气相反应系统需配置真空泵等辅助设备进行气相产品的捕捉,分开独立设计,使得整体系统操作繁琐,且提高了运行成本,本实用新型则采用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集合了动力提供、气相产品捕捉,反应产物的迅速降温,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经济实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相反应系统还包括但不限于加热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反应需要进行调整与布设。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技术方案及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地提供了如下有关气相反应系统的具体结构及使用过程中:
气相反应系统包括上述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加热装置与尾气处理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换热夹套内的加热介质,以对反应主体进行预热,尾气处理装置连接至排气管道,用于对未能冷凝的低沸点物质进行处理。采用上述气相反应系统进行气相反应的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1)向储液罐内加入一定量的吸收溶剂,并在换热夹套中添加加热介质,采用加热装置加热升温至反应所需温度;
(2)启动驱动泵,建立储液罐内吸收溶液的循环,通过调节阀,控制进入文丘里腔室内的吸收溶液的流量;
(3)将用于反应的气相原料和载气,由入料管道导入至预热的反应主体内;
(4)在反应结束后,气相生成物、未反应的气相原料、载气一起经过吸收机构,由循环流动的吸收溶液降温吸收,并提供动力回流至储液罐内;
(5)储液罐未吸收的气体产物,通过冷凝回流组件,进一步降温吸收;
(6)未能冷凝的低沸物和载气通过排气管道,进入尾气处理装置中进行尾气处理。
所述系统是指设备系统、装置系统或生产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及气相反应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参与反应的气相原料与载体等送入反应主体内进行混合反应,在反应结束后,气相生成物、未反应的气相原料,以及载气一同进入吸收机构内,利用吸收溶液的循环作用实现吸收并降温。吸收机构采用的文丘里腔室结构,一方面增加了熵混效果,增大两相接触面积,以达到气相在液相中的溶解速率,另一方面,还能够为吸收后的混合物的流动提供动力,以返回至储液罐内加入循环,无需再配置辅助驱动设备,简化了操作,有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文丘里腔室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文丘里腔室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文丘里腔室的左视图。
其中,1-反应主体;2-反应通道;3-吸收机构;4-文丘里腔室;5-进液段;6-渐缩段;7-出液段;8-进气通孔;9-气相入口;10-液相入口;11-液相出口;12-储液罐;13-驱动泵;14-冷凝回流组件;15-第一管道;16-第二管道;17-进液支管;18-出液支管;19-流量测量组件;20-调节阀;21-排气管道;22-换热夹套;23-入料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必然包括用于实现工艺完整的必要管线、常规阀门和通用泵设备,但以上内容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创新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工艺流程和设备结构选型进行可以自行增设布局,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特殊要求和具体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包括反应主体1、吸收机构3与冷凝机构。
如图1所示,所述反应主体1竖立设置于吸收机构3上,反应主体1内沿轴向设置有反应通道2,所述反应通道2用于气相反应,所述反应主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入料管道23,所述入料管道23连通所述反应通道2。
所述吸收机构3上设置有气相入口9、液相入口10与液相出口11,所述气相入口9连接所述反应主体1,所述吸收机构3内设置有文丘里腔室4,如图2、图3与图4所示,所述文丘里腔室4包括沿所述液相入口10至液相出口11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液段5、渐缩段6与出液段7,所述进液段5与出液段7分别与所述液相入口10与液相出口11连通,沿所述出液段7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进气通孔8,所述进气通孔8与所述气相入口9连通。至少一个所述进气通孔8与所述气相入口9相对设置。
所述冷凝机构包括循环连接的储液罐12与驱动泵13,所述储液罐12用于容纳吸收溶液,所述储液罐12的顶部设置有冷凝回流组件14,所述储液罐12分别连接所述吸收机构3的液相入口10与液相出口11。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溶液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有机溶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气相原料、反应产物的性质选取不同的吸收溶液。
所述储液罐12上分别设置有循环入口、溶液入口、循环出口与尾气出口。所述循环入口与循环出口分别通过第一管道15与第二管道16循环连接所述驱动泵13,所述冷凝回流组件14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尾气出口。所述吸收机构3的液相入口10通过进液支管17接入所述第一管道15,所述吸收机构3的液相出口11通过出液支管18连接所述溶液入口,所述吸收溶液由所述液相入口10进入所述文丘里腔室4内,并依次经过进液端、渐缩段6与出液段7后,由所述液相出口11回流至所述储液罐12。所述进液支管17上沿所述吸收溶液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流量测量组件19与调节阀20。液支管远离所述吸收机构3的一端由所述储液罐12的顶部伸入所述储液罐12内,并靠近所述储液罐12的底部表面。
本实用新型中循环入口、溶液入口与尾气出口分别设置于储液罐12的顶部,循环出口设置于储液罐12的底部,储液罐12内的吸收溶液在驱动泵13的作用下,由循环出口进入第二管道16内,经过驱动泵13流入第一管道15;第一管道15内的吸收溶液分为两路,一路流入吸收机构3内,在对反应主体1的气相物质进行吸收与降温后,由溶液入口进入储液罐12内,另一路直接由循环入口回流至储液罐12内,实现了气相反应、吸收与降温的一体化。
本实用新型采用进液支管17上的流量测量组件19与调节阀20,对进入文丘里腔室4内的吸收溶液的速度与压强进行调整,将反应主体1内的气相组分吸收至溶液中,迅速捕捉气相组分,同时起到降温作用,无需大量液体循环,减少了驱动泵13的负荷。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阀20可采用手动调节阀20或电动调节阀20;当采用电动调节阀20时,可通过软硬件以及机电控制技术实现远程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回流组件14的出口端还设置有排气管道21。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回流组件14内填充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的具体选择根据储液罐12内的物料的沸点而定。具体来说,其沸点需要高于吸收溶液的沸点,且低于反应物料的沸点。在吸收溶液循环吸收反应产物的过程中,由于不断吸收反应物料混合物,使得储液罐12内的吸收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蒸发,并与储液罐12内未被吸收的气体组分一同进入冷凝回流组件14中,通过进一步冷凝降温吸收,实现吸收溶液的冷却,未冷凝的低沸物和原料气等通过排气管道21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参与反应的气相原料与载体等送入反应主体1内进行混合反应,在反应结束后,气相生成物、未反应的气相原料,以及载气一同进入吸收机构3内,利用吸收溶液的循环作用实现吸收并降温。同时,吸收机构3采用的文丘里腔室4结构,一方面增加了熵混效果,增大两相接触面积,以达到气相在液相中的溶解速率,另一方面,还能够为吸收后的混合物的流动提供动力,以返回至储液罐12内加入循环,无要再配置辅助驱动设备,简化了操作,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通过在沿出液段7周向开设的若干进气通孔8,使得增加反应气体输送量。本实用新型利用储液罐12与驱动泵13,实现吸收溶液的不断循环,在吸收气相物质的同时达到了降温的目的,无需大量液体循环,减少循环泵的负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反应主体1的外周壁套设有换热夹套22,所述换热夹套22内填充有加热介质。所述加热介质包括热水、热油、气态联苯醚或熔融盐本实用新型向换热夹套22内加入加热介质,并升温至反应所需温度。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相反应系统,所述气相反应系统包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
传统的气相反应系统需配置真空泵等辅助设备进行气相产品的捕捉,分开独立设计,使得整体系统操作繁琐,且提高了运行成本,本实用新型则采用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结合了动力提供、气相产品捕捉,反应产物的迅速降温,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价格更加便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相反应系统还包括但不限于加热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反应条件进行调整与布设。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技术方案及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地提供了如下有关气相反应系统的具体结构及使用过程中:
气相反应系统包括上述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加热装置与尾气处理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换热夹套22内的加热介质,以对反应主体1进行预热,尾气处理装置连接至排气管道21,用于对未能冷凝的低沸点物质和载气进行处理。采用上述气相反应系统进行气相反应的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1)向储液罐12内加入一定量的吸收溶剂,并在换热夹套22中添加加热介质,采用加热装置加热升温至反应所需温度;
(2)启动驱动泵13,建立储液罐12内吸收溶液的循环,通过调节阀20,控制进入文丘里腔室4内的吸收溶液的流量;
(3)将用于反应的气相原料和载气,由入料管道23添加至预热的反应主体1内;
(4)在反应结束后,气相生成物、未反应的气相原料、载气一起经过吸收机构3,由循环流动的吸收溶液降温吸收,并提供动力回流至储液罐12内;
(5)储液罐12未吸收的气体产物,通过冷凝回流组件14,进一步降温吸收;
(6)未能冷凝的低沸物和载气通过排气管道21,进入尾气处理装置中进行尾气处理。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反应主体1、吸收机构3与冷凝机构。反应主体1具有管状结构,且反应主体1竖立设置于吸收机构3上,反应主体1内沿轴向设置有反应通道2,用于气相反应,反应主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入料管道23,入料管道23连通反应通道2。沿反应主体1的外周壁套设有换热夹套22,换热夹套22内填充有加热介质,加热介质采用热油或熔盐。
吸收机构3上设置有气相入口9、液相入口10与液相出口11。气相入口9用于连接反应主体1。吸收机构3内设置有文丘里腔室4,文丘里腔室4包括沿液相入口10至液相出口11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液段5、渐缩段6与出液段7。进液段5与出液段7分别与液相入口10与液相出口11连通,沿出液段7周向均匀开设有三个进气通孔8,相邻的两个进气通孔8的夹角为120°,进气通孔8与气相入口9连通,其中一个进气通孔8与气相入口9相对设置。
冷凝机构包括循环连接的储液罐12与驱动泵13,储液罐12用于容纳吸收溶液,储液罐12的顶部设置有冷凝回流组件14。储液罐12上分别设置有循环入口、溶液入口、循环出口与尾气出口。循环入口与循环出口分别通过第一管道15与第二管道16循环连接驱动泵13。冷凝回流组件14的进口端连通尾气出口,冷凝回流组件14的出口端还设置有排气管道21。吸收机构3的液相入口10通过进液支管17接入第一管道15,吸收机构3的液相出口11通过出液支管18连接溶液入口。进液支管17上沿吸收溶液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流量测量组件19与调节阀20。出液支管18远离吸收机构3的一端由储液罐12的顶部伸入储液罐12内,并靠近储液罐12的底部表面,避免发生回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相反应系统,包括实施例1中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加热装置与尾气处理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换热夹套22内的加热介质,以对反应主体1进行预热,尾气处理装置连接至排气管道21,用于对未能冷凝的低沸物和载气进行处理。
应用例1
本应用例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进行1,5-戊二异氰酸酯气相光气化反应,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向储液罐12内加入邻二氯苯,并在换热夹套22中添加热油,采用加热装置加热升温至300℃;
(2)启动驱动泵13,建立储液罐12内吸收溶液的循环,通过调节阀20,控制进入文丘里腔室4内的吸收溶液的流量为1.2m3/h;
(3)将用于反应的1,5-戊二胺、光气和氮气,由入料管道23导入至预热的反应主体1内;
(4)在反应结束后,气相生成物气相1,5-戊二异氰酸酯、未反应的气相光气与载气一起经过吸收机构3,由循环流动的吸收溶液降温吸收,并提供动力回流至储液罐12内;
(5)储液罐12内部分汽化的邻二氯苯,通过冷凝回流组件14,进一步降温吸收,将储液罐12的温度控制在170~180℃;
(6)未能冷凝的光气和氮气通过排气管道21排出。
(7)气相反应物1,5-戊二异氰酸酯的捕捉率为100%,反应的选择性为98%,产品综合收率为96%。
应用例2
本应用例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进行由癸二酸二甲酯合成癸二腈的反应,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向储液罐12内加入邻二氯苯,并在换热夹套22中添加熔盐,采用加热装置加热升温至400℃;
(2)启动驱动泵13,建立储液罐12内吸收溶液的循环,通过调节阀20,控制进入文丘里腔室4内的吸收溶液的流量为1.5m3/h;
(3)将用于反应的气相癸二酸二甲酯、氨气与氮气,以及贵金属碱性催化剂由入料管道23导入至预热的反应主体1内;
(4)在反应结束后,癸二腈、未反应的气相原料氨气与氮气一起进入吸收机构3,由循环流动的吸收溶液降温吸收,并提供动力回流至储液罐12内;
(5)储液罐12内部份蒸发的邻二氯苯,通过冷凝回流组件14,进一步降温吸收,将储液罐12的温度控制在170~180℃;
(6)未能冷凝的氨气和氮气通过排气管道21排出。
(7)气相反应物癸二腈的捕捉率为100%,反应的选择性为99%,产品综合收率为95%。
本实用新型集合动力提供、气相产品捕捉,气相组分迅速降温的设计,简化了吸收动力器结构,占用空间小,省操作步骤,省操作人员,不需要再配置辅助设备,经济实用,运行稳定,通过文丘里吸收动力器,能更好地增加熵混效果,增大两相接触面积,以达到气相在液相中的溶解速率。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包括反应主体、吸收机构与冷凝机构;
所述吸收机构上设置有气相入口、液相入口与液相出口,所述气相入口连接所述反应主体,所述吸收机构内设置有文丘里腔室,所述液相出口连接所述冷凝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腔室包括沿所述液相入口至液相出口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液段、渐缩段与出液段,所述进液段与出液段分别与所述液相入口与液相出口连通,沿所述出液段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进气通孔,所述进气通孔与所述气相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机构包括循环连接的储液罐与驱动泵,所述储液罐用于容纳吸收溶液,所述储液罐的顶部设置有冷凝回流组件,所述储液罐分别连接所述吸收机构的液相入口与液相出口,所述冷凝回流组件的出口端还设置有排气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上分别设置有循环入口、溶液入口、循环出口与尾气出口;
所述循环入口与循环出口分别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循环连接所述驱动泵,所述冷凝回流组件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尾气出口;
所述吸收机构的液相入口通过进液支管接入所述第一管道,所述吸收机构的液相出口通过出液支管连接所述溶液入口,所述吸收溶液由所述液相入口进入所述文丘里腔室内,并依次经过进液端、渐缩段与出液段后,由所述液相出口回流至所述储液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支管上沿所述吸收溶液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流量测量组件与调节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支管远离所述吸收机构的一端由所述储液罐的顶部伸入所述储液罐内,并靠近所述储液罐的底部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反应主体的外周壁套设有换热夹套,所述换热夹套内填充有加热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主体竖立设置于所述吸收机构上,所述反应主体内沿轴向设置有反应通道,所述反应通道用于气相反应,所述反应主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入料管道,所述入料管道连通所述反应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进气通孔与所述气相入口相对设置。
10.一种气相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反应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
CN202320773332.8U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及气相反应系统 Active CN219482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3332.8U CN219482624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及气相反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3332.8U CN219482624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及气相反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82624U true CN219482624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84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73332.8U Active CN219482624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及气相反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82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79459B1 (ko) 유동 덕트를 갖는 제트 반응기 및 이것을 이용하여 이소시아네이트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2766021B (zh) 乙酸乙酯加氢连续生产乙醇的生产系统以及生产方法
CN101918357A (zh) 尿素制备方法及设备
CN101346326A (zh) 用于生产甲醇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90457A (zh) 管式反应器
CN108164389B (zh) 一种高选择性2-甲基烯丙基氯的合成方法及合成反应器
CN102151522B (zh) 多流体喷射冷激径向流动反应器
CN219482624U (zh) 一种集成式气相反应装置及气相反应系统
CN106994319A (zh) 含氧煤层气的脱氧反应装置
CN107011163B (zh) 乙炔法气相生产醋酸乙烯酯的方法
CN116078313B (zh) 一种溴乙烷连续制备系统及制备工艺
CN1330623C (zh) (甲基)丙烯醛或(甲基)丙烯酸的制备方法
CN107445181B (zh) 碳酸锂连续碳酸氢化反应的系统
CN216155771U (zh) 一种乙烯基三氯硅烷生产系统
CN112254557B (zh) 一种集成气液混合器的板壳式换热器及用其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和装置系统
CN107473294A (zh) 一种丙烯腈回收塔塔釜液的处理工艺及处理系统
CN1444554A (zh) 部分催化氧化制备有机物质的方法
CN112457187A (zh) 一种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酸的智能微界面反应系统及方法
CN103357355B (zh) 一种高温反应器及应用该高温反应器的化工系统
CN113813879B (zh) 一种蒸发混合器及甲胺合成装置
CN217989250U (zh) 加氢反应装置及加氢系统
CN215996580U (zh) 一种蒸发混合器及甲胺合成装置
RU2380149C2 (ru)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экзотермических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их реакций
CN201978732U (zh) 多流体喷射冷激径向流动反应器
CN210215201U (zh) 一种甲醛生产工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