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80203U - 具有导向件的悬吊装置及外科手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导向件的悬吊装置及外科手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80203U
CN219480203U CN202223612804.6U CN202223612804U CN219480203U CN 219480203 U CN219480203 U CN 219480203U CN 202223612804 U CN202223612804 U CN 202223612804U CN 219480203 U CN219480203 U CN 219480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device
guide
support rod
support
support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128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洋
侯海山
孙思楠
谢朝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ahtron Intelligence Medtech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ahtron Intelligence Medtech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ahtron Intelligence Medtech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ahtron Intelligence Medtech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128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80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80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80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导向件的悬吊装置及外科手术设备,所述悬吊装置包括:本体;导向件,连接到所述本体的下端,并且设有沿所述导向件的轴向延伸的引导槽;以及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的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相对本体具有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容纳在所述引导槽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戳头中形成引导槽,可减小整个悬吊装置的长度,缩短悬吊装置置入人体的深度。

Description

具有导向件的悬吊装置及外科手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导向件的悬吊装置及包括该悬吊装置的外科手术设备。
背景技术
微创外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是当今外科手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术方式。传统的腹腔镜手术利用CO2气腹技术来制造手术操作空间,气腹状态下进行的手术操作必需处于密封状态,因此对手术器械以及微创切孔的密封性要求较高,且手术时间过长及气腹压力过高时,可能引起皮下及纵隔气肿、高碳酸血症、血流瘀阻、空气栓塞等,由腹腔向胸腔的压迫还可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对于婴幼儿以及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肺血管疾病的患者危害严重,也增加手术与麻醉的危险。
因此,目前研发了各种免气腹悬吊装置来进行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靠外部辅助装置将腹壁提起,扩大腹腔容量,显露术野并进行手术操作的手术方式。悬吊式腹腔镜手术能避免二氧化碳气体栓塞的并发症,比气腹式腹腔镜手术在安全方面更有保障,扩大了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
但目前市场上的悬吊式腹腔镜也存在诸多缺点:
悬吊装置一般包括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在使用悬吊装置时,通常需要先在皮肤上打孔,然后使悬吊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经上述孔进入腹腔,但悬吊装置的端部通常不规整或面积较大,导致悬吊装置进入腹腔的阻力较大,容易对腹腔造成损伤。
收缩状态下的支撑结构的外围面存在较多的棱面和/或缝隙,当支撑结构在收缩状态下暴露于外部时,在导致悬吊装置进出人体的过程中直接与组织接触,从而易对组织造成损伤。现有技术中还有一些悬吊装置的支撑结构连接不稳定,容易对组织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至少部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吊装置,该悬吊装置能够在导向件的引导下顺利地进入腹腔而减少对组织造成损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导向件的悬吊装置,所述悬吊装置包括:本体;导向件,连接到所述本体的下端,并且设有沿所述导向件的轴向延伸的引导槽;以及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的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相对本体具有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容纳在所述引导槽中。
所述引导槽位于所述导向件的上端,并且所述引导槽具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设置在所述导向件的侧表面。
所述导向件包括尖端,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为倾斜形状并与所述尖端的表面齐平。
所述本体为圆筒形状,所述支撑杆的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本体内,所述引导槽与所述本体的内部连通。
所述尖端为圆锥形状,所述尖端的最大外径等于所述本体的外径。
所述导向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尖端结合到所述本体的过渡部分,所述过渡部分设置在圆锥形状的尖端的锥底上,其中,所述引导槽进一步形成在所述过渡部分上。
所述过渡部分包括柱状部分和凸台,其中,所述柱状部分具有与所述锥底相同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并且所述凸台位于所述本体径向方向上的内侧并与位于所述本体下端的凹槽结合。
所述本体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杆相对应的侧向开口,所述侧向开口延伸至所述本体的底部,所述侧向开口与所述引导槽连通且轴向对齐,以使所述支撑杆在从所述收缩状态到所述展开状态变化的过程中从所述侧向开口和所述引导槽向外展开。
支撑杆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所在圆周为所述本体所在圆周。
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本体的周向分布。
所述悬吊装置还包括连接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且能够沿所述本体的轴向方向上下运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固定地结合到驱动装置。
所述本体包括引导部,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引导部与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本体内,其中,所述引导部限制所述支撑杆相对所述本体的运动轨迹。
所述悬吊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且能够在所述本体中沿所述本体的轴向移动的连接部,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枢转轴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所述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所述引导部,所述支撑杆的两侧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引导部配合滑动的滑动部,所述支撑杆通过滑动部与引导部连接。
所述引导部所围成的直径最小的虚拟圆的直径D1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所在圆的直径D2,并且所述引导部所围成的直径最大的虚拟圆的直径D3小于或等于所述本体的外径。
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本体的内壁间隔开预定距离,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本体逐渐向外倾斜。
所述滑动部被设置为: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滑动部具有在从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到第一端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支撑杆逐渐向外倾斜的形状。
所述引导部设置为引导块,所述滑动部设置为滑动槽,所述引导块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中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每个所述侧向开口中设有两个相向设置的所述引导块,每个所述引导块沿着所述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每个相邻的所述引导块结合为弯轴的形式,弯轴的一部分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另一部分沿所述本体的周向延伸到所述侧向开口中。
所述悬吊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下端的结合块,所述结合块整体呈圆环形状,所述引导块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结合块中。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悬吊装置,所述悬吊装置包括:本体,具有中空的容纳筒;支撑组件,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筒中,且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杆、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相连,且所述连接件用于带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对转动,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对本体具有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枢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件枢转连接,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杆枢转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在所述容纳筒内沿所述容纳筒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在所述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能够在所述容纳筒内沿所述容纳筒的轴向运动。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的枢转连接轴位于所述容纳筒周向的外部,并且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枢转连接轴位于所述容纳筒的内部。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方。
所述容纳筒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轴向位移;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限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轴向位移,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二连接件向下运动与所述限位块接触后,所述第一连接件继续向下运动,所述第一支撑杆开始向所述容纳筒的外侧逐渐打开,并且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接触后,所述第一支撑杆完全打开形成悬吊伞。
所述容纳筒具有圆筒形状,并且所述容纳筒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应的侧向开口,其中,所述侧向开口延伸至所述容纳筒的底部。
所述侧向开口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
所述枢转连接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
所述限位块为戳头,所述戳头具有圆锥形状,并且所述戳头上形成有与所述侧向开口的位置对应以容纳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引导槽。
所述第一支撑杆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沿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枢转连接轴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其中,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中,并且在收缩状态下,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中。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连接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容纳筒中沿所述容纳筒的轴向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外科手术设备,所述外科手术设备包括悬吊臂,所述悬吊臂与上述悬吊装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吊装置,通过设置导向件,能够使悬吊装置的端部平滑规整,从而能够更容易引导悬吊装置置入人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吊装置,即使设置了导向件,也不会增大整个悬吊装置的长度,并且通过减小侧向开口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可缩短悬吊装置置入人体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吊装置,可减小悬吊装置侧表面上的棱或开口的面积,降低损伤人体组织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悬吊装置在展开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悬吊装置在半展开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悬吊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悬吊装置在展开状态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收缩状态下的悬吊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尺寸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悬吊装置在半展开状态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悬吊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悬吊装置在展开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A部放大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悬吊装置在展开状态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悬吊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杆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用于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部分图片可能未按比例描绘,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悬吊装置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中,“上下方向”、“竖直方向”“向上”、“向下”、“上端”、“下端”、“上部”、“下部”等涉及到方向的描述和术语均是基于悬吊装置在使用时相对于地面的方向描述的(如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当相对参照物改变时或整个悬吊装置的使用方向改变时,关于上述方向的描述也将相应地改变。
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悬吊装置进行描述。
如图1至图5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悬吊装置可包括:本体60,导向件50,连接到本体60的下端,并设有沿导向件50的轴向延伸的引导槽51;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10,支撑杆10与本体60活动连接。其中,支撑杆10相对于本体60具有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收缩状态下,支撑杆10的下端(下文中也称为“第一端”)容纳在引导槽5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导向件50可用于引导悬吊装置通过预先在皮肤上打的孔置入人体。此外,通过在导向件50上设置引导槽51来容纳支撑杆10的下端,即导向件50与支撑杆10在支撑杆轴向方向重叠,可以避免由于设置了导向件50导致悬吊装置的整体长度变长,从而也避免了悬吊装置置入人体的整体长度变长,以缩短悬吊装置置入人体的深度,降低对腹腔纵向空间的要求,避免伤到内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杆10与本体60活动连接”指的是支撑杆10与本体60能够发生相对运动而彼此不会分离。另外,“支撑杆10相对于本体60具有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中“收缩状态”指的是支撑杆10收拢至大体与本体60的轴向平行或与本体存在小于15度的角度的状态,“展开状态”指的是支撑杆10展开至大体与本体60的轴向垂直且位于本体60的径向上的状态。引导槽51的底部靠近导向件50的上端,并且引导槽51具有侧开口,侧开口设置在导向件50的侧表面,从而引导槽51有利于支撑杆10的向外展开,使支撑杆10相对本体60活动的同时可以向侧展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导向件50可包括尖端52,支撑杆10的下端可具有倾斜形状并与尖端52的表面齐平,使得支撑杆10和导向件50的尖端52形成一个大体完整没有明显的突起和凹陷的锥形表面,避免导向件50在进入人体时损伤皮肤。另外,导向件50的尖端52可具有比附图中所示出的形状更加尖锐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尖端52可另外用作打孔的工具而不需预先在皮肤上打置入孔。
如图1至图5中所示,本体60可具有圆筒形状,即,本体60可具有中空的容纳筒,支撑杆10的至少部分可容纳在本体60(即,容纳筒)内,引导槽51与本体60的内部连通。这样,支撑杆10可从本体60的内部延伸到引导槽51中。这样,可防止由于设置了导向件50导致悬吊装置的整体长度变长,并且支撑杆10可从引导槽51的侧开口向外展开。
如图3和图4所示,尖端52可具有圆锥形状,尖端52的最大外径可等于本体60的外径,从而在本体60与导向件50之间形成平滑的不存在台阶的过渡表面。
导向件50与本体60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结构不受具体限制,只要能够使二者彼此固定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导向件50还可包括用于将尖端52结合到本体60的过渡部分53,过渡部分53可设置在圆锥形状的尖端52的锥底上。过渡部分53可包括凸台53a,本体60的下端可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凹槽60a,凸台53a可卡接在凹槽60a中并且可通过焊接彼此固定。其中,凸台53a和凹槽60a可设置在本体60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而不暴露于外部。
另外,如图所示,过渡部分53还可包括柱状部分53b,柱状部分53b可形成与尖端52的锥底尺寸相同的圆柱形形状并且可具有与本体60的外径相同的直径,以在尖端52和本体60之间形成平滑没有突起的外表面。导向件50的尖端52、柱状部分53b和凸台53a可一体地形成,从而可提高导向件50整体的刚度,尤其可提高相邻的两个引导槽51之间的部分的刚度。
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槽51可进一步形成在导向件50的过渡部分53中,并且形成在过渡部分53中的引导槽与形成在尖端52中的引导槽一样具有暴露于导向件50的外表面的侧开口,避免干涉支撑杆10的展开和收缩操作。
如图4所示,本体60的下端开设有与支撑杆10相对应的侧向开口63,侧向开口63延伸至本体60的底部,侧向开口63与引导槽51连通且轴向对齐,以使支撑杆10在从收缩状态到展开状态变化的过程中能够从侧向开口63和引导槽51向外展开。在另一种情况下,可使得支撑杆10在从展开状态到收缩状态变化的过程中,从侧向开口63和引导槽51向内收缩。在侧向开口63的作用下,悬吊装置置入腹腔的部分较短,对腹腔纵向空间的要求较低,避免伤到内脏。
此外,侧向开口63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可取决于支撑杆10的长度、展开方式和展开位置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侧向开口63的长度优选地设置为小于等于支撑杆10的长度的一半。侧向开口63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越短,本体60侧表面存在的缝隙和棱边区域越少,由于缝隙或棱边损伤皮肤的可能性也越小。
支撑杆1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所在的圆周为本体60所在圆周。具体而言,在收缩状态下,支撑杆10的暴露于本体60外部的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与本体60所在的圆周共面,从而使本体60的侧向开口63被支撑杆10填充为使本体60大致具有平坦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支撑杆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杆10可沿本体60的周向分布,以在展开状态形成规则的悬吊伞形状。例如,支撑杆1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甚至更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体60可包括引导部16,本体60通过引导部16与支撑杆10活动连接,在支撑杆10的收缩和展开操作过程中,引导部16可限制支撑杆10相对本体60的运动轨迹,即,引导部16可限制支撑杆10的运动轨迹,使得支撑杆10沿着预定的运动轨迹收缩和展开。在支撑杆10的收缩和展开操作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支撑配合,以提高支撑杆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悬吊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本体60内部且能够在本体中沿本体60的轴向(即,上下方向)移动的连接部30,支撑杆10的上端(具体地,支撑杆10的在收缩状态下的上端,也称为“第二端”)沿着本体60的圆周方向连接到连接部30,并通过枢转轴(例如,销轴)13(即支撑杆10与连接部30的连接点的位置处)枢转地结合到连接部30。因此,当连接部30在本体60内沿本体60的轴向方向上下运动时,带动支撑杆10上下运动。在连接部30带动支撑杆10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多个支撑杆10沿着预定的轨迹收缩或展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引导部16设置在本体60的下端,支撑杆10的两侧表面上形成有与引导部16配合滑动的滑动部11,滑动部11形成在支撑杆10的整个长度方向上。支撑杆10可通过滑动部11与引导部16连接,以在滑动部11与引导部16的相互配合下相对于本体60沿着预定的运动轨迹滑动,避免支撑杆10发生纵向窜动,提高悬吊装置的稳定性。
图5示出了收缩状态下的悬吊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尺寸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部30可向下运动至引导部16的内侧,利用杠杆原理,引导部16可作为杠杆的支点,通过连接部30在销轴13处施加的力,使支撑杆10在近乎水平的状态下支撑腹腔。
为此,如图5所示,引导部16所围成的直径最小的第一虚拟圆的直径D1可大于或等于连接部30的外周所在的第二虚拟圆的直径D2。因此,在连接部30带动支撑杆10向下运动时,支撑杆10可在沿着引导部16滑动的同时相对于直至支撑杆10处于完全展开状态。其中,支撑杆10的滑动部11在引导部16的引导下滑动,并在连接部30运动到本体60的下端时位于引导部16所围成的上述第一虚拟圆的内侧。
此外,引导部16所围成的直径最大的虚拟圆的直径D3可小于或等于本体60的外径D4,以防止在收缩状态下,由于支撑杆10延伸到本体60的外侧而在防止悬吊装置的外表面上形成突起或台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收缩状态下,支撑杆10的第二端可位于本体60的内部且与本体60的内壁间隔开预定距离,支撑杆10在其第二端到第一端的方向上相对于本体60的中轴线逐渐向外倾斜。这样,可最大程度地增大销轴13与引导部16在径向方向上的距离Rx,使得在展开状态下的支撑力臂增大,提高每个支撑杆10的承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引导部16可设置为引导块,滑动部11可设置为滑动槽,引导块16的一端可与本体60连接,另一端可设置在滑动槽11中与滑动槽11滑动连接,每个侧向开口63中设有两个相向设置的引导块16,每个引导块16沿着本体60的周向间隔设置,以提高支撑杆与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结合到本体60的两个相邻的引导块16可结合为弯轴的形式,即,结合到本体的两个相邻的引导块16可为一体形成的弯轴结构,弯轴的除了与滑动槽11连接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可与本体60固定连接,例如,可嵌在本体60中。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每个引导块16可设置为单独的弯轴,并且每个引导块16的一端固定到本体,另一端与滑动槽11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体60形成为薄壁圆筒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难以将具有预定厚度(大于本体60的壁厚)的引导块16直接设置在本体60上,为此,本体还可包括设置在其下端的结合块66,结合块66整体可呈圆环形状并且结合块66中可设置有与侧向开口63和导向件50的引导槽51沿本体60的轴向对准的容纳槽(未标注),引导块16的一部分可固定到结合块66,另一部分可沿圆周方向延伸到结合块66的容纳槽中。
结合块66在本体60的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可大于本体60的壁厚,并且其外径可大致等于本体60的外径,内径可大于等于连接部30的外径。如图1所示,结合块66可固定结合到本体60的内壁,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结合块66也可固定到本体60的下端(如图6和图7中所示)。
此外,如上所述的凹槽60a可设置在结合块66的下表面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使连接部30能够上下移动,连接部30的上端可固定地结合到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可包括螺纹杆71和螺母72,螺纹杆71的下端固定到连接部30,螺母72可以可旋转地安装在本体60的内壁上。螺纹杆7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螺母72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螺纹杆71的外螺纹啮合的内螺纹,通过使螺母72旋转,则推动螺纹杆71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连接部30上下移动,以实现支撑杆的精确和缓慢的升降控制,避免支撑杆快速动作导致组织的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体60可包括上筒体62和固定地结合到上筒体62的下端的下筒体61,螺母72可安装在上筒体62中。具体地,螺母72通过轴承80安装在上筒体62中,螺母72可固定地结合到位于其上端和下端的轴承80的内圈,轴承80的外圈固定地结合到上筒体62的内壁上,从而将螺母72可旋转地安装在上筒体62中。通过将本体60分为上下两部分,可方便驱动装置的安装和设计。
此外,螺母72的上端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73,即,驱动装置还可包括连接管73。连接管73向上延伸到上筒体62的外部,从而便于操作者或悬吊臂通过操作连接管73来使螺母72旋转。
连接管73可具有中空形状,在螺纹杆71相对于螺母72向上移动时,螺纹杆71可被容纳在连接管73的内部空间中,因此,连接管73可具有大致与螺纹杆71的长度相等的长度,并且其内径可大于螺纹杆71的外径。
另外,驱动装置还可包括套设在连接管73的上端并与连接管73彼此固定的旋钮帽74,用户可通过抓握旋钮帽74而方便地旋转连接管73。
此外,轴承端盖90可覆盖在上筒体62的上端,以防止轴承80暴露到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将驱动装置设置为螺纹杆71和螺母72配合且手动操作或机械控制操作的结构,可以边观察边操作,防止驱动装置运动过快使得支撑杆10的展开或收缩操作难以控制。
然而,驱动装置的结构不限于此,能够驱动连接部30沿着本体60的轴向移动的任何驱动结构均是可行的,例如,液压驱动结构、齿条结构等。
另外,侧向开口63仅形成在下筒体61上,在侧向开口63的上方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有通气孔100,通气孔100可将腹腔内的气体引导到外部。
在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悬吊装置时,可首先做切口,然后做临时提拉腹壁建立悬吊空间,之后将导向件50对准切口插入。通过导向件50的尖端52的斜面将切口扩张,下筒体61部分地进入腹腔,直到侧向开口63完全进入体内或直到外表皮接触到凸起的通气孔100,腹壁与下筒体61的外壁接触形成一定密封隔绝外部环境。
然后,转动旋钮帽74,支撑杆10可从本体60中伸出,其中,在收缩状态下,支撑杆10的长度方向与本体60的轴向存在较小的角度,随着连接部30向下移动,支撑杆10同步向下移动,从而销轴13越来越靠近滑动部11,使得支撑杆10在滑动部11的支撑和引导下与本体60的轴向之间的角度逐渐变大,直到完全展开至与本体60的轴向大致垂直,然后提拉悬吊装置,建立悬吊平台,然后可解除临时提拉腹壁。
在解除悬吊时,先临时提拉腹壁,再撤去悬吊平台,反方向转动旋钮帽74,使连接部30向上移动,支撑杆10同步向上移动,销轴13逐渐远离滑动部11,使得支撑杆10在滑动部11的引导下与本体60的轴向之间的角度逐渐变小,直到支撑杆10恢复收缩状态收入本体60中,最后缓慢取出悬吊装置。其中,如在非密封状态,可以省略密封状态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吊装置,通过设置导向件,能够使悬吊装置的端部平滑规整,从而能够更容易引导悬吊装置置入人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吊装置,即使设置了导向件,也不会增大整个悬吊装置的长度,并且通过减小侧向开口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可缩短悬吊装置置入人体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吊装置,可减小悬吊装置侧表面上的棱或开口的面积,降低损伤人体组织的可能性。
下面参照图6和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悬吊装置的具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悬吊装置的大部分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悬吊装置的结构相同,下文中将仅针对二者的区别进行描述,并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的悬吊装置相同结构的描述。
如上所述,销轴13与引导部16在径向方向上的距离Rx决定了支撑杆10的承载力,销轴13与引导部16在径向方向上的距离Rx越大,支撑杆10的承载力越大。
为了最大程度地增大Rx的值,可使销轴13尽可能地设置为靠近本体60的外周。但是,由于支撑杆10在本体60的径向方向上具有预定厚度(便于在侧表面上形成滑动部11),销轴13越靠近本体60,支撑杆10与本体60在竖直方向上干涉的区域越大,使得侧向开口63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也越大。而侧向开口63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越大,侧表面上形成缝隙的面积越大,同时悬吊装置置入人体的长度越长,导致对人体造成损伤的概率也越高。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支撑杆10的承载力最大的情况下减小侧向开口63在长度方向之间的关系,滑动部11被设置为:在收缩状态下,滑动部11具有在从支撑杆10第二端到第一端的方向上相对于支撑杆10的延伸方向逐渐向外倾斜的形状。也就是说,支撑杆10和滑动部11均具有在从上至下的方向上相对于本体60逐渐向外倾斜的形状,但滑动部11的倾斜角度大于支撑杆10的倾斜角度。
在引导部16为引导块、滑动部11为滑动槽的情况下,滑动槽11形成在支撑杆10的两个侧表面上。其中,侧表面指的是支撑杆10的面向本体60的圆周方向的表面。
如图6和图7所示,支撑杆10中的每个可包括内侧导向突起111和外侧导向突起112,内侧导向突起111和外侧导向突起112在本体60的径向方向上分别位于支撑杆10的内侧和外侧,滑动槽11形成在内侧导向突起111和外侧导向突起112之间。
由于滑动槽11相对于支撑杆10的长度方向倾斜,由此,外侧导向突起112的厚度在从上至下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此处的“从上至下”指的是支撑杆10在收缩状态下的方向,厚度指的是支撑杆10在本体60的径向方向上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外侧导向突起112的长度可小于内侧导向突起111的长度。即,外侧导向突起112的厚度从上向下逐渐变小,并在距离支撑杆10的下端的预定位置处厚度变为0。
在这种情况下,滑动槽11相对于支撑杆10倾斜角度较大,并且可以进一步减小侧向开口63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优选地,与图6和图7中所示出的结构不同,在收缩状态下,外侧引导突起112的下端可位于本体60内,即,在收缩状态下,外侧引导突起112整体位于本体60的内侧。为了不影响引导部16在滑动槽11的滑动(即,为了确保滑动槽1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完整性),外侧引导突起112的下端面可与侧向开口63的上端面保持齐平。
此外,由于外侧导向突起112未形成在支撑杆10的下端,因此滑动槽11暴露于本体60的外表面,为了防止支撑杆10的下端对人体造成损伤,支撑杆10的暴露于外表面的部分可全部设置为具有带圆角的平滑表面。此外,由于在本体60的下端设置有导向件50,导向件50可使悬吊装置的下端变得整齐平滑,在设置导向件50并且将暴露于外表面的部分设置为带圆角的表面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避免对人体产生损伤。
其他结构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通过改变滑动槽11的形状轨迹,增大了支撑杆10与本体60的管壁最容易干涉点的间隙,可在增大支撑杆10的承载力的情况下有效缩短侧向开口63的长度,减少了带棱边和带缝隙区域的面积,降低了棱边带来的风险。
下面参照图8至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悬吊装置的具体结构。
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采用了不同的支撑组件。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支撑组件可包括第一支撑杆10、与第一支撑杆10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杆20、以及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支撑杆10或第二支撑杆20相连,并且连接件用于带动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相对转动,使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相对本体60具有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因支撑组件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筒中,可减小悬吊装置中支撑组件侧表面上的棱或开口的面积,降低损伤人体组织的可能性。
在收缩状态下,第一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20和连接件可均容纳在本体60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件可包括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能够沿本体60的轴向相对移动。
第一支撑杆10的第一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连接件30,第二支撑杆20的第一端枢转地连接到第二连接件40,第二支撑杆20的第二端枢转地结合到第一支撑杆10。
通过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沿本体60相对移动,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能够在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即,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能够在收缩状态下收容在本体60中,并且能够在展开状态下形成悬吊伞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能够在容纳筒内沿容纳筒的轴向(即,上下方向)运动。例如,在从收缩状态向展开状态变化的初期,第一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20、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均仅沿本体60的轴向移动,当第一连接件30接触限位块(下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后,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相对于本体60发生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支撑杆10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杆20的长度,并且第一连接件30设置在第二连接件40的上方。因此,第一支撑杆10可在展开状态下用作悬吊装置的支撑面与人体接触,第二支撑杆20的第二端可结合到第一支撑杆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位置处,以使第二支撑杆20支撑第一支撑杆10,相比于实施例一和二,实施例三提高了悬吊装置承载力。
此外,当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支撑杆20与第一支撑杆10之间的连接点(力臂的支点)位于本体60的外部。也就是说,第二支撑杆20与第一支撑杆10之间的枢转连接轴21在展开状态下位于容纳筒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比,由于将力臂的支点(枢转连接轴21)延伸到容纳筒的外侧,因此显著地提高了支撑杆10的承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连接件40可以是固定在本体60的下端的结构(其结构可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引导部16的结构相同),仅第一连接件30在本体60中上下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连接件30在本体60中移动时,可带动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相对转动,以使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由于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均能够在收缩状态容纳在本体60中,在展开状态与收缩状态之间变化时,第二支撑杆20以第二支撑杆20与第二连接件40之间的连接点24(见图13)为中心经侧向开口63进出本体60,因此,侧向开口63的长度需要确保能够使第二支撑杆20经过,即,侧向开口63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取决于第二支撑杆20的长度。因此,为了减小侧向开口63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在能够确保支撑杆10具备足够的支撑力的情况下,第二支撑杆20尽可能设置为具有较小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支撑杆10的长度可大于等于第二支撑杆20的长度的3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第一连接件30能够移动,则在收缩状态下,第一支撑杆10伸出本体60的长度会过长,即使设置导向件50可能也不能弥补第一支撑杆10突出的本体60的部分。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可均能够在本体60中沿本体60的轴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支撑杆20与第一支撑杆10连接的位置(枢转连接轴21的位置)可位于第一支撑杆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枢转连接轴21与第一支撑杆10的第一端的距离可小于第二支撑杆20的长度。
此外,本体60的下端可设置有限位块,当从收缩状态向展开状态变化时,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一起向下运动,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不发生转动,当第二连接件40向下运动与限位块接触后,第一连接件30继续向下运动,此时,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开始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杆10开始向本体60的外侧逐渐打开。此后,当第一连接件3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0接触时,第一支撑杆10完全打开形成悬吊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导向件50可用作限位块。
另外,由于本体60的内部空间有限,可能无法将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并排收容在其中,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杆10中可形成有容纳槽12。参照图12和图13,在收缩状态下,第二支撑杆20的至少一部分可容纳在相应的第一支撑杆10的容纳槽12中。此外,第二支撑杆20与相应的第一支撑杆10彼此结合的枢转连接轴21也可设置在容纳槽12中。
如图12和13所示,容纳槽12可包括在本体60的径向方向上未穿透第一支撑杆10的第一容纳槽12a以及在本体60的径向方向上穿透第一支撑杆10的第二容纳槽12b。第二支撑杆20可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延伸部可位于第二支撑杆20的第二端,延伸部可沿相对于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倾斜(例如,垂直或大体垂直)的方向延伸,枢转连接轴21可设置延伸部上,以将第二支撑杆20连接到第一支撑杆10。
这样,延伸部和枢转连接轴21可设置在第二容纳槽12b中,并且,在收缩状态下,第二支撑杆20的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容纳在第一容纳槽12a中。附图中仅示出了第二支撑杆20的主体部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槽12a中的情形,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收缩状态下,主体部也可完全位于第一容纳槽12a中。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既能够有效地利用容纳筒的内部空间,也能够防止在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彼此相对转动时发生干涉。
此外,容纳槽12也不限于上述情形。例如,第一容纳槽12a和第二容纳槽12b可均穿透第一支撑杆10,或者均不穿透第一支撑杆10,只要能够将第二支撑杆20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其中,并防止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在相对转动时发生干涉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驱动装置可连接到第一连接件30的上端,驱动装置可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此外,其他结构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可提供一种外科手术设备,该外科手术设备可包括悬吊臂,悬吊臂可与如上根据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描述的悬吊装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吊装置,能够减小整个悬吊装置的长度,缩短悬吊装置置入人体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吊装置,能够缩短形成在本体的侧表面的槽并减少棱边,降低了损伤组织的可能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吊装置,能够有效地平衡支撑杆的承载力和侧向开口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确保支撑杆的承载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小了侧向开口的长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

Claims (21)

1.一种具有导向件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60);
导向件(50),连接到所述本体(60)的下端,并且设有沿所述导向件(50)的轴向延伸的引导槽(51);以及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本体(60)活动连接的支撑杆(10),
其中,所述支撑杆(10)相对本体(60)具有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支撑杆(10)的下端容纳在所述引导槽(5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槽(51)位于所述导向件(50)的上端,并且所述引导槽(51)具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设置在所述导向件(50)的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件(50)包括尖端(52),所述支撑杆(10)的下端为倾斜形状并与所述尖端(52)的表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60)为圆筒形状,所述支撑杆(10)的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本体(60)内,所述引导槽(51)与所述本体(60)的内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50)包括尖端(52),所述尖端(52)为圆锥形状,所述尖端(52)的最大外径等于所述本体(60)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50)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尖端(52)结合到所述本体(60)的过渡部分(53),所述过渡部分(53)设置在圆锥形状的尖端(52)的锥底上,
其中,所述引导槽(51)进一步形成在所述过渡部分(5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分(53)包括柱状部分(53b)和凸台(53a),
其中,所述柱状部分(53b)具有与所述锥底相同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并且所述凸台(53a)位于所述本体(60)径向方向上的内侧并与位于所述本体(60)下端的凹槽(60a)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60)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杆(10)相对应的侧向开口(63),
所述侧向开口(63)延伸至所述本体(60)的底部,所述侧向开口(63)与所述引导槽(51)连通且轴向对齐,以使所述支撑杆(10)在从所述收缩状态到所述展开状态变化的过程中从所述侧向开口(63)和所述引导槽(51)向外展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杆(1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所在圆周为所述本体(60)所在圆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杆(10)沿所述本体(60)的周向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装置还包括连接部(30),所述支撑杆(10)的上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部(30),
其中,所述连接部(30)与所述本体(60)活动连接,且能够沿所述本体(60)的轴向方向上下运动,
所述连接部(30)的上端固定地结合到驱动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60)包括引导部(16),所述本体(60)通过所述引导部(16)与所述支撑杆(10)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10)的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本体(60)内,
其中,所述引导部(16)限制所述支撑杆(10)相对所述本体(60)的运动轨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吊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60)内部且能够在所述本体(60)中沿所述本体(60)的轴向移动的连接部(30),所述支撑杆(10)的第二端通过枢转轴(13)与所述连接部(30)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60)的下端设置有所述引导部(16),所述支撑杆(10)的两侧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引导部(16)配合滑动的滑动部(11),所述支撑杆(10)通过滑动部(11)与引导部(16)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16)所围成的直径最小的虚拟圆的直径D1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部(30)的外周所在圆的直径D2,并且
所述引导部(16)所围成的直径最大的虚拟圆的直径D3小于或等于所述本体(60)的外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支撑杆(10)的第二端与所述本体(60)的内壁间隔开预定距离,所述支撑杆(10)的第二端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本体(60)逐渐向外倾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11)被设置为: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滑动部(11)具有在从所述支撑杆(10)的第二端到第一端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支撑杆(10)逐渐向外倾斜的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16)设置为引导块,所述滑动部(11)设置为滑动槽,
所述引导块的一端与所述本体(60)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中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本体(60)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杆(10)相对应的侧向开口(63),每个所述侧向开口(63)中设有两个相向设置的所述引导块,每个所述引导块沿着所述本体(60)的周向间隔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相邻的所述引导块结合为弯轴的形式,弯轴的一部分与所述本体(60)固定连接,另一部分沿所述本体(60)的周向延伸到所述侧向开口(63)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下端的结合块(66),
所述结合块(66)整体呈圆环形状,所述引导块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结合块(66)中。
21.一种外科手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悬吊臂,所述悬吊臂与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悬吊装置连接。
CN202223612804.6U 2022-12-30 2022-12-30 具有导向件的悬吊装置及外科手术设备 Active CN219480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2804.6U CN219480203U (zh) 2022-12-30 2022-12-30 具有导向件的悬吊装置及外科手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2804.6U CN219480203U (zh) 2022-12-30 2022-12-30 具有导向件的悬吊装置及外科手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80203U true CN219480203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6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12804.6U Active CN219480203U (zh) 2022-12-30 2022-12-30 具有导向件的悬吊装置及外科手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80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65575A1 (en) Laparoscopic fascial closure system
US10595873B2 (en) Surgical staplers and related methods
US7398781B1 (en) Method for subxiphoid endoscopic access
US5203773A (en) Tissue gripp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cannula or trocar assembly
US20180110503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rgical retraction
EP1211983B1 (en) Vascular closure
US9326757B2 (en) Surgical instruments for laparoscopic aspiration and retraction
US6939357B2 (en) Instrument for closing, by subcutaneous suturing, an orifice made in the abdominal wall of a patient
US2010023487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capturing an ablation balloon
US20060270910A1 (en) Surgical stabilizer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reduced-access surgical sites
CA22185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oracoscopic intracardiac procedures
CN108938056B (zh) 一种可伸缩固定式腔镜穿刺器
JP2011156365A (ja) 外科用回収装置
US20100240959A1 (en) Retractor and sealing system for surgical/non-surgical instruments
JP2022531430A (ja) 穿刺コアコンポーネント及び穿刺コアコンポーネントを有する穿刺器
CN219480203U (zh) 具有导向件的悬吊装置及外科手术设备
CN113413201B (zh) 一种穿刺器及腔镜机器人
CN112932571B (zh) 一种穿刺扩张器
CN114343756A (zh) 一种飞翼抓取式筋膜闭合器
CN217408922U (zh) 动作组件、动作装置及心包提拉器装置
JPH05317318A (ja) 腹壁吊り上げ器
US11583263B2 (en) Dilator assembly
CN115444524A (zh) 穿刺器及手术机器人系统
CN217408923U (zh) 心包提拉器、心包提拉器装置及心包介入系统
CN219289633U (zh) 一种穿刺缝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