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4323U - 一种乏汽处理装置及动力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乏汽处理装置及动力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4323U
CN219474323U CN202320140475.5U CN202320140475U CN219474323U CN 219474323 U CN219474323 U CN 219474323U CN 202320140475 U CN202320140475 U CN 202320140475U CN 219474323 U CN219474323 U CN 219474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steam
condenser
treatment device
exhaust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047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洪良
牛飞
杨素环
刘建
杨晓萌
朱昊
张�浩
刘衍峰
刘永允
李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xih Rubber Industry Group Co ltd
Tongli Tire Co ltd
Shandong Huaqin Rubb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xih Rubber Industry Group Co ltd
Tongli Tire Co ltd
Shandong Huaqin Rubb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xih Rubber Industry Group Co ltd, Tongli Tire Co ltd, Shandong Huaqin Rubb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xih Rubber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047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4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4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4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乏汽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乏汽处理装置及动力站。乏汽处理装置包括:冷凝器和均流板;冷凝器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冷凝管,所述箱体设置乏汽入口和乏汽出口,所述乏汽入口连通所述乏汽排放管前端,所述乏汽出口连通乏汽排放管后端;所述冷凝管进水口与冷却工质管道连通,冷凝管出水口与用水终端管道连通;所述乏汽排放管前端靠近乏汽入口的位置设置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位于乏汽排放管中间,所述均流板开设有使乏汽流过的通孔。通过该乏汽处理装置既回收了乏汽中的热能,又能将乏汽凝结回收利用,并改善了企业的生产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乏汽处理装置及动力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乏汽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乏汽处理装置及动力站。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目前工业动力站有各种形式的余热无法得到利用,产生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对其排放环境也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火电厂的燃料燃烧总发热量中只有45%左右转变为电能,而剩下的50%以上的热能排放至大气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中,动力站的乏汽直接对空排放,容易产生白色烟雾,对周围环境造成热污染、使空气湿度增加并伴随着水资源的浪费,但是该部分能量属于低品位热源,因此比较难于回收利用。因此,动力站乏汽的直接排放造成了一定的热能、凝结水损失及浪费,且影响厂区环境,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乏汽处理装置,以回收乏汽中的热能,并将乏汽凝结回收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乏汽处理装置,包括:冷凝器和均流板;冷凝器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冷凝管,所述箱体设置乏汽入口和乏汽出口,所述乏汽入口连通乏汽排放管前端,所述乏汽出口连通乏汽排放管后端;冷凝管进水口与冷却工质管道连通,冷凝管出水口与用水终端管道连通;所述乏汽排放管前端靠近乏汽入口的位置设置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位于乏汽排放管中间,所述均流板开设有使乏汽流过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乏汽排放管的中上部。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内的冷凝管设置多排,多排冷凝管在乏汽流动方向交错布置。
优选的,所述用水终端管道上设置手动截止阀。
优选的,还包括自动泄压阀,所述自动泄压阀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手动截止阀之间的管道上。
优选的,所述用水终端管道为洗浴水管。
优选的,所述用水终端管道为供暖水管。
优选的,所述均流板的纵截面为V型,V型开口朝向所述冷凝器。
优选的,所述均流板的纵截面为弧形,弧形均流板开口朝向所述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站,包括上述所述的乏汽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使用新型的乏汽处理装置在冷却介质加热的同时乏汽被冷却为凝结水,完成热交换。冷却介质加热后供人们日常生活使用。乏汽排放管里的乏汽流经冷凝器后放热,被冷却后乏汽凝结成水,直接回流到乏汽排放管下面的水罐里,作为补充水进行应用,实现了热能及凝结水的回收利用以及乏汽消白的目的。并且,在乏汽排放管进入冷凝器前安装一个均流板,部分气体经均流板上的通过流过,同时迫使部分乏汽不走直行程,而是偏向两侧流动,从而使乏汽布满整个冷凝器,增强了换热效率。
2、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乏汽处理装置,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助力“双碳”目标的推进及实现。
本实用新型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乏汽处理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从乏汽排放管剖开向上看的示意图;
图中:1、乏汽排放管;2、冷却工质管道;3、冷凝器;31、箱体;32、冷凝管;4、手动截止阀;5、用水终端管道;6、自动泄压阀;7、均流板;
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实用新型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解释部分: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乏汽处理装置,包括:冷凝器3和均流板7;冷凝器3包括箱体31和设置在所述箱体31内的冷凝管32,所述箱体31设置乏汽入口和乏汽出口,所述乏汽入口连通所述乏汽排放管1前端,所述乏汽出口连通乏汽排放管1后端;所述冷凝管32进水口与冷却工质管道2连通,冷凝管32出水口与用水终端管道5连通;所述乏汽排放管1前端靠近乏汽入口的位置设置均流板7,所述均流板7位于乏汽排放管1中间,所述均流板7开设有使乏汽流过的通孔。
如图1中所示,冷凝器3下端为乏汽入口,上端为乏汽出口,乏汽排放管1前端是指位于冷凝器3下侧的乏汽排放管1,乏汽排放管1是指位于冷凝器3上侧的乏汽排放管1。冷凝器3的冷却介质为采暖回水或者洗浴冷水,用水终端管道5为洗浴水管或供暖水管。冷却介质从暖气母管或者洗浴冷水母管上接取支管,并与冷凝器3的入口连接。冷却介质经过冷凝器3吸热后,该吸热后的热水可以供暖或者洗浴。
利用能量守恒的原理,冷却介质加热的同时乏汽被冷却为凝结水,完成热交换。冷却介质加热后供人们日常生活使用。乏汽排放管1里的乏汽流经冷凝器3后放热,被冷却后乏汽凝结成水,这部分凝结水为纯水(蒸馏水),品质非常高,可以直接回流到乏汽排放管1下面的水罐里,作为补充水进行应用,实现了热能及凝结水的回收利用以及乏汽消白的目的。
考虑乏汽流经冷凝器3时会形成“蒸汽走廊”,即乏汽走直行程排放,而乏汽排放管1直径面积小于冷凝器3横截面,换热面积小,乏汽换热效果差,从而影响乏汽的处理效率。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乏汽排放管1进入冷凝器3前安装一个均流板7,如图3所示,部分气体经均流板7上的通孔流过,同时迫使部分乏汽不走直行程,而是偏向两侧流动,从而使乏汽布满整个冷凝器3,增强了换热效率。
由于乏汽排放管中上部蒸汽流比较稳定,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3位于所述乏汽排放管1的中上部,通过均流板能够更好的把乏汽均匀充满冷凝器箱体里面,冷凝效果更好。乏汽经过冷凝后,通过冷凝器的冷却、阻流(乏汽流速降低),迫使乏汽能够在乏汽排放管道内流经的时间加长,冷凝效果进一步加强及增效。而且,在排放管道中上部安装,便于固定冷凝器及管道的安装。
所述冷凝器3内的冷凝管32设置多排,多排冷凝管32在乏汽流动方向交错布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凝管32设置4排,4排冷凝管32左右交错布置,通过交错布置进一步使进入冷凝器3的乏汽均匀布满冷凝器3,提高换热效率。
在用水终端管道5上设置手动截止阀4,以便于管道的维修。同时在冷凝器3和手动截止阀4之间的管道上设置自动泄压阀6,当管道里面的水压升高到设定值时就会自行动作。通过设置自动泄压阀6防止系统管道在手动截止阀4被关闭后使得冷却介质滞留,造成无法对乏汽进行冷凝的问题。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均流板7的分流效果,根据乏汽排放管1和冷凝器3的横截面面积之比,将所述均流板7的纵截面设置为V型,V型开口朝向所述冷凝器3;或者所述均流板7的纵截面设置为弧形,弧形均流板7开口朝向所述冷凝器3,通过V型或弧形均流板7时乏汽在冷凝器3中的分别更加均匀。
基于上述乏汽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站,该动力站设置有上述所述的乏汽处理装置,由于上述乏汽处理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采用该乏汽处理装置的动力站的技术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乏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和均流板;
冷凝器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冷凝管,所述箱体设置乏汽入口和乏汽出口,所述乏汽入口连通乏汽排放管前端,所述乏汽出口连通乏汽排放管后端;冷凝管进水口与冷却工质管道连通,冷凝管出水口与用水终端管道连通;
所述乏汽排放管前端靠近乏汽入口的位置设置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位于乏汽排放管中间,所述均流板开设有使乏汽流过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乏汽排放管的中上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内的冷凝管设置多排,多排冷凝管在乏汽流动方向交错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水终端管道上设置手动截止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乏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泄压阀,所述自动泄压阀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手动截止阀之间的管道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水终端管道为洗浴水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水终端管道为供暖水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的纵截面为V型,V型开口朝向所述冷凝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的纵截面为弧形,弧形均流板开口朝向所述冷凝器。
10.一种动力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乏汽处理装置。
CN202320140475.5U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乏汽处理装置及动力站 Active CN219474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0475.5U CN219474323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乏汽处理装置及动力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0475.5U CN219474323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乏汽处理装置及动力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4323U true CN219474323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37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0475.5U Active CN219474323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乏汽处理装置及动力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4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45021U (zh) 一种电蒸炉排气系统
CN201025057Y (zh) 矿井回风热回收利用的装置
CN219474323U (zh) 一种乏汽处理装置及动力站
CN212642814U (zh)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降背压和余热利用联合系统
CN202485478U (zh) 带尖峰冷却器的直接空冷凝汽系统
CN205346874U (zh)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海水淡化装置
CN103697456A (zh) 锅炉余热利用翅片管低压省煤器系统
CN208456680U (zh) 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直接空冷机组给水泵汽轮机冷端系统
CN203132384U (zh) 带有水平隔板的单流程多流程转换运行模式的凝汽器
CN206362206U (zh) 火电厂直接空冷尖峰冷却及余热回收系统
CN202253581U (zh) 一种节能型热电厂软化水加热装置
CN214009999U (zh) 一种时效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10220750U (zh) 一种自然通风的干湿联合冷却塔
CN209116822U (zh) 一种电厂余热和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103353241A (zh) 一种封闭式多通道强制通风冷却的空冷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10197339U (zh) 一种有效缓解空预器硫酸氢铵堵塞的联合系统
CN206554986U (zh) 一种高背压排汽和抽汽与加热器耦合连接的供热系统
CN111895442A (zh) 一种电厂烟气处理系统
CN206478721U (zh) 一种热电厂循环冷却水冷凝废热利用系统
CN205424887U (zh) 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循环利用系统
CN205225347U (zh) 汽轮机润滑油热量利用装置
CN204880306U (zh) 一种拉晶车间循环水系统
CN205137516U (zh) 一种基于气水换热的空气预热器
CN212431009U (zh) 一种用于提高空气源热泵供热效率的装置
CN220166235U (zh) 一种封头淬火炉泄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