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3834U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73834U CN219473834U CN202320519353.7U CN202320519353U CN219473834U CN 219473834 U CN219473834 U CN 219473834U CN 202320519353 U CN202320519353 U CN 202320519353U CN 219473834 U CN219473834 U CN 2194738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pipe
- outdoor unit
- outdoor
- liquid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claims 3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室内机、至少两个室外机和与至少两个室外机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调控装置,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外机液管和室外机气管,压缩机与室外换热器连接,室外换热器通过室外机液管与室内机的室内机液管连接,室外机气管与室内机的室内机气管连接,并与压缩机连接;调控装置包括第一阀、第二阀、支管和第三阀,第一阀设置于室外机液管上,控制室外机液管的通断,第二阀设置于室外机气管上,控制室外机气管的通断,支管连接室外机液管的位于第一阀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部分与室外机气管的位于第二阀和压缩机之间的部分,第三阀设置于支管上,并控制支管的通断。这样,可减少室外机化霜过程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在室内制热时,难免会出现室外换热器结霜影响换热的情况。常见的除霜方法采用逆循环,即,空调切换为制冷模式,让高温冷媒在室外换热器冷凝,室内换热器蒸发,然而,这种除霜方式,会导致室内无法连续制热,影响室内的热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减少室外机化霜过程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其包括:
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内机液管和室内机气管,室内机液管和室内机气管均与室内换热器连接;
至少两个室外机,至少两个室外机均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外机液管和室外机气管,压缩机与室外换热器连接,室外换热器通过室外机液管与室内机液管连接,室外机气管与室内机气管连接,并与压缩机连接;和
至少两个调控装置,至少两个调控装置与至少两个室外机一一对应,并均包括第一阀、第二阀、支管和第三阀,第一阀设置于室外机液管上,控制室外机液管的通断,第二阀设置于室外机气管上,控制室外机气管的通断,支管连接室外机液管的位于第一阀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部分与室外机气管的位于第二阀和压缩机之间的部分,第三阀设置于支管上,并控制支管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控装置还包括蒸发部件,蒸发部件具有可相互换热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支管的位于第三阀和室外机气管之间的部分连接,第二通道与室外机气管的位于第二阀和室内机气管之间的部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道位于或不位于室外机气管的位于第二阀和室内机气管之间的部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控装置还包括连接管和第四阀,连接管连接第二通道与室外机液管的位于第一阀和室内机液管之间的部分,第四阀设置于连接管上,控制连接管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阀开度可调或不可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阀为节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控装置还包括过冷部件,过冷部件具有可相互换热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支管的位于第一通道与第三阀之间的部分连接,第二流道与室外机液管的位于第一阀与室内机液管之间的部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还包括第一节流件,第一节流件设置于室外机液管上,第一阀设置于室外机液管的位于第一节流件与室内机液管之间的部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阀开度可调或不可调;和/或,第一阀和/或第二阀可双向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阀为节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还包括旁通管和第二节流件,旁通管连接室外机液管与压缩机的入口,第二节流件设置于旁通管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还包括过冷器,过冷器具有可相互换热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第一流路与旁通管的位于第二节流件和压缩机入口之间的部分连接,第二流路与室外机液管的位于室外换热器和第一阀之间的部分连接。
在本申请中,通过为每个室外机配备一个调控装置,并利用调控装置的第一阀、第二阀和第三阀对室外机与室内机的液管和气管之间以及室外机的液管和气管之间的通断关系进行控制,使得空调的一部分室外机可以进行自循环化霜,不从室内吸热,而且,在化霜过程中,空调的另一部分室外机可以制热运行,为室内机提供高温冷媒,实现室内侧的连续制热,这样,可以实现室内机在化霜过程中的连续制热,减少室外机化霜过程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调控装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空调在制冷模式下的冷媒流路图。
图4为图1所示空调在制冷-过冷模式下的冷媒流路图。
图5为图1所示空调在制热模式下的冷媒流路图。
图6为图1所示空调在化霜-连续制热模式下的冷媒流路图。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例的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第二变型例中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在调控装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第三变型例的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第四变型例中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在调控装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第五变型例中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在调控装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空调;
1、室外机;11、压缩机;12、切换阀;13、室外换热器;14、第一节流件;15、第二节流件;16、过冷器;161、第一流路;162、第二流路;17、室外机液管;171、第一液管段;172、第二液管段;18、室外机气管;181、第一气管段;182、第二气管段;19、气液分离器;10、旁通管;
2、调控装置;21、第一阀;22、第二阀;23、第三阀;24、第四阀;25、蒸发部件;251、第一通道;252、第二通道;253、第一端口;254、第二端口;255、第三端口;256、第四端口;26、过冷部件;261、第一流道;262、第二流道;263、第一接口;264、第二接口;265、第三接口;266、第四接口;27、支管;28、连接管;
3、室内机;31、室内机液管;32、室内机气管;33、室内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空调在制热工况下,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表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因此,运行一段时间后,室外换热器表面会出现结霜现象,导致室外换热器的传热热阻增大,换热效率降低,影响空调的制热效果。
所以,空调需要在制热过程中,经常进入除霜模式,待室外换热器上的霜除净后,再重新进入制热模式。
通常,在除霜模式下,室外换热器由蒸发器切换成冷凝器,室内换热器由冷凝器切换成蒸发器,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先经过室外换热器向外放热冷凝,放出的热量对室外换热器表面进行加热,进行除霜,然后冷媒经过节流后,流至室内换热器处,蒸发吸热。
采用上述除霜方式时,冷媒需要先在室外换热器处变为低温液态冷媒,低温液态冷媒流过室内机时,温度较低,不可避免地会从室内吸取热量,因此,会导致室内温度降低,影响室内热舒适性。而且,为了尽量减少化霜时室内换热器蒸发产生的制冷效果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化霜时室内风机通常停止运行,仅通过自然对流的形式换热,换热效率低,换热不良,易产生回液。
可见,采用上述除霜方式,室内机无法连续制热,影响室内热舒适性。
针对上述情况,本申请对空调的结构进行改进,以实现室内机在化霜过程中的连续制热,减少室外机化霜过程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图1-图14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中空调的结构。
参见图1-图14,在本申请中,空调100包括室内机3、至少两个室外机1和至少两个调控装置2。
其中,室内机3包括室内换热器33、室内机液管31和室内机气管32。室内机液管31和室内机气管32均与室内换热器33连接。
至少两个室外机1均包括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3、室外机液管17和室外机气管18。压缩机11与室外换热器13连接。室外换热器13通过室外机液管17与室内机液管31连接。室外机气管18与室内机气管32连接,并与压缩机11连接。
至少两个调控装置2与至少两个室外机1一一对应,并均包括第一阀21、第二阀22、支管27和第三阀23。第一阀21设置于室外机液管17上,控制室外机液管17的通断。第二阀22设置于室外机气管18上,控制室外机气管18的通断。支管27连接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第一阀21和室外换热器13之间的部分与室外机气管18的位于第二阀22和压缩机11之间的部分。第三阀23设置于支管27上,并控制支管27的通断。
在上述方案中,空调100为多联机空调机组,并且,通过为每个室外机1配备一个调控装置2,利用调控装置2的第一阀21、第二阀22和第三阀23对室外机1与室内机3的液管和气管之间以及室外机1的液管和气管之间的通断关系进行控制,使得空调100的一部分室外机1可以进行自循环化霜,不从室内吸热,而且,在化霜过程中,空调100的另一部分室外机1可以制热运行,为室内机3提供高温冷媒,实现室内侧的连续制热,这样,可以实现室内机3在化霜过程中的连续制热,减少室外机1化霜过程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其中,化霜进行的室外机1,其对应的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关闭,第三阀23打开,使得相应进行化霜的室外机1,其压缩机11提供的高温冷媒,可以依次流经室外换热器13和第三阀23后,回到压缩机11,形成自循环,相应自循环过程中,冷媒不流向室内机3或其他的室外机1,可以较为充分地化霜,而制热进行的室外机1,其对应的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打开,第三阀23关闭,使得相应制热进行的室外机1,可以向室内机3提供高温冷媒,与室内机3配合,完成室内制热循环,这样,化霜过程无需从室内吸热,且室内的制热过程,可以不受化霜过程的影响,连续进行,因此,可以实现室内机3在化霜过程中的连续制热,减少室外机1化霜过程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在本申请中,一部分室外机1化霜,另一部分室外机1与室内机3配合,进行连续化霜的模式,称为化霜-连续制热模式。此处结合图6,以双室外机的情况为例,对本申请中空调100的化霜-连续制热模式予以进一步地说明。
在空调100包括两个室外机1时,为了简化描述,将其中一个室外机1称为第一室外机,另一个室外机1称为第二室外机,且将与第一室外机和第二室外机分别对应的两个调控装置2,分别称为第一调控装置和第二调控装置。
具体地,在图6中,左侧的室外机1和调控装置2为第一室外机和第一调控装置,右侧的室外机1和调控装置2为第二室外机和第二调控装置。
图6所示出的,是第一室外机化霜,第二室外机制热的情况。
参见图6,第一室外机化霜时,第一室外机的切换阀12(例如四通阀)掉电,且第一调控装置的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关闭,第三阀23打开,将第一室外机的室外机液管17和室外机气管18均断开,且第一室外机的室外机液管17与室外机气管18之间连通,使得第一室外机的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冷媒,可以经切换阀12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3供化霜使用,之后变为中压低温冷媒,依次流经室外机液管17、第三阀23所在的支管27以及室外机气管18后,回到压缩机11,完成化霜过程的自循环。
在第一室外机化霜时,第二室外机制热运行。第二室外机的切换阀12得电,且第二调控装置的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打开,第三阀23关闭,将第二室外机的室外机液管17与室内机3的室内机液管31连通,第二室外机的室外机气管18与室内机3的室内机气管32连通,第二室外机的室外机液管17与室外机气管18之间断开,使得第二室外机的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冷媒,可以经第二室外机的室外机气管18进入室内机3的室内机气管32中,为室内制热提供连续热量,并最终经由室内机3的室内机液管31和该第二室外机的室外机液管17,回到第二室外机的压缩机11中,完成制热循环。
可见,本申请所提供的空调100,可以实现室内机3在化霜过程中的连续制热,减少室外机1化霜过程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有效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
由于本申请的方案,是利用多联机不同模块可独立运行的优势,来实现化霜过程中的连续制热,化霜运行的室外机1的室外换热器13与制热运行的室外机1的室外换热器13之间可以依靠室外机1之间的隔热而自然隔热,无需为相应室外换热器13另外进行专门的隔热设计,因此,结构较简单。而且,化霜运行的室外机1的室外换热器13与制热运行的室外机1的室外换热器13可以分别完全投入化霜和制热运行,换热容积较大,因此,有利于实现较好的换热效果,进而实现较好的化霜和制热效果。实际工作时,可以通过加大制热运行的室外机1的输出,来满足室内侧更高的制热需求。
另外,基于本申请的方案,化霜过程中,制热运行的室外机1所提供的高温冷媒,可以不用流入参与化霜运行的室外机1中,参与化霜循环,而是可以较为充分地流入室内,参与室内制热循环,因此,有利于实现较好的室内制热效果。
其中,室外机1通常包括设置于室外机液管17上的第一节流件14,这种情况下,参见图1和图2,第一阀21在室外机液管17上的设置位置,具体可以位于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第一节流件14与室内机液管31之间的部分上,即,位于第一节流件14的远离室内换热器13的一侧,这样,第一阀21可以对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第一节流件14的远离室内换热器13的一侧的部分的通断进行控制,进而控制从第一节流件14流出的冷媒的流向。
在本申请中,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可以仅具有开和关两种状态,而不调节冷媒流量。并且,第一阀21和/或第二阀22可以为可双向通断的开关阀,以方便控制室外机液管17和/或室外机气管18的双向连通,满足空调100在制冷、制热以及化霜等不同模式下的不同工作需求。
另外,第三阀23可以开度可调或不可调。其中,当第三阀23开度不可调时,第三阀23仅控制支管27的通断,而并不调节流经支管27的冷媒流量。当第三阀23开度可调时,第三阀23不仅可以控制支管27的通断,而且还可以调节流经支管27的冷媒流量,更有利于提高化霜效率,例如,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阀23为节流阀,可以对流经支管27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使得进行化霜的室外机1中的冷媒能够更好地进行自循环,实现更充分高效的化霜过程。
作为对前述各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参见图1-图10,调控装置2可以不但包括第一阀21、第二阀22、支管27和第三阀23,而且还包括蒸发部件25。蒸发部件25具有可相互换热的第一通道251和第二通道252,第一通道251与支管27的位于第三阀23和室外机气管18之间的部分连接,第二通道252与室外机气管18的位于第二阀22和室内机气管32之间的部分连接。
所设置的蒸发部件25,可以在化霜过程中,利用制热进行的室外机1所提供的高温冷媒,对化霜进行的室外机1的流经支管27的冷媒进行蒸发,使得化霜循环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有效提高化霜效率。
其中,第二通道252可以位于或不位于室外机气管18的位于第二阀22和室内机气管32之间的部分上。当第二通道252位于室外机气管18的位于第二阀22和室内机气管32之间的部分上时,第二通道252与室外机气管18为同一管线,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冷媒之间的静态热传导(自然对流),来完成对化霜运行的室外机1的流经支管27的冷媒的蒸发。而当第二通道252不位于室外机气管18的位于第二阀22和室内机气管32之间的部分上时,第二通道252与室外机气管18属于不同管线,这种情况下,方便利用冷媒之间的流动换热,来完成对化霜运行的室外机1的流经支管27的冷媒的蒸发,换热效率更高。
另外,参见图1和图2,在包括蒸发部件25的情况下,调控装置2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管28和第四阀24,连接管28连接蒸发部件25的第二通道252与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第一阀21和室内机液管31之间的部分,第四阀24设置于连接管28上,控制连接管28的通断。这样,蒸发部件25的第二通道252还通过连接管28与室外机液管17连接,且第二通道252与室外机液管17之间的通断由第四阀24控制,使得化霜运行时,进入第二通道252的冷媒,可以经由第四阀24和室外机液管17,与来自于室内换热后的冷媒汇合,之后一起回到制热运行的室外机1的压缩机11中,参与下一次循环,在提高化霜效率的同时,减少制热运行的室外机1的冷媒损耗。
其中,第四阀24可以开度可调或不可调。其中,当第四阀24开度不可调时,第四阀24仅控制连接管28的通断,而并不调节流经连接管28的冷媒流量。当第四阀24开度可调时,第四阀24不仅可以控制连接管28的通断,而且还可以调节流经连接管28的冷媒流量,更有利于提高化霜效率,例如,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阀24为节流阀,可以对流经连接管28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使得从制热运行的室外机1流出并与流回化霜运行的室外机1的冷媒换热的那部分冷媒能够更好地进行循环。
另外,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控装置2不但包括蒸发部件25,而且还包括过冷部件26,过冷部件26具有可相互换热的第一流道261和第二流道262,第一流道261与支管27的位于第一通道251与第三阀23之间的部分连接,第二流道262与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第一阀21与室内机液管31之间的部分连接。
所设置的过冷部件26,能够利用流经支管27的冷媒对经由室外机液管17流向室内机液管31的冷媒进行进一步地冷却降温,实现过冷效果,满足空调100的进一步过冷需求。
作为对前述各实施例中室外机1的进一步改进,参见图1和图2,室外机1可以进一步包括旁通管10和第二节流件15,旁通管10连接室外机液管17与压缩机11的入口,第二节流件15设置于旁通管10上。如此,从室外换热器13流出的冷媒,可以在经过第二节流件15节流之后,流回压缩机11,实现室外机1的内部循环,相应内部循环过程中,可以进行除霜,且除霜无需从室内侧吸热,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化霜效率,减少化霜过程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并且,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1不但包括旁通管10和第二节流件15,而且还包括过冷器16,过冷器16具有可相互换热的第一流路161和第二流路162,第一流路161与旁通管10的位于第二节流件15和压缩机11入口之间的部分连接,第二流路162与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室外换热器13和第一阀21之间的部分连接。
所设置的过冷器16,可以利用流经室外机液管17的冷媒,对经第二节流件15节流后的冷媒进行降温处理,使得室外机1的内部循环能够顺利完成。而且,在室外机1包括过冷器16,且调控装置2包括过冷部件26的情况下,过冷器16和过冷部件26可以实现两级过冷效果,有效满足空调100的两级过冷需求。
接下来结合图1-图14所示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予以进一步地说明。
首先介绍图1-图6所示的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空调100包括室内机3、两个室外机1和两个调控装置2。
室内机3包括室内机液管31、室内机气管32和室内换热器33。室内机液管31和室内机气管32均与室内换热器33连接。
两个室外机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压缩机11、切换阀12、室外换热器13、第一节流件14、旁通管10、第二节流件15、过冷器16、室外机液管17、室外机气管18和气液分离器19。
其中,压缩机11通过切换阀12与室外换热器13连接。室外换热器13通过室外机液管17与室内机液管31连接。室外机气管18与室内机气管32连接,并通过切换阀12与压缩机11连接。切换阀12具体为四通阀,其失电和得电,分别将压缩机11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13和室外机气管18连通。切换阀12与压缩机11的入口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19,用于进行气液分离。
室外机液管17上设有第一节流件14。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节流件14为膨胀阀,具体地,为电子膨胀阀,其设置于室外机液管17上,用于节流降压。
旁通管10连接室外机液管17和气液分离器19,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旁通管10连接气液分离器19与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第一节流件14与室内机液管31之间的部分,此时,第一节流件14位于旁通管10和室外机液管17的连接点与室外换热器13之间,换句话说,旁通管10和室外机液管17的连接点位于第一节流件14的远离室外换热器13的一侧。第二节流件15设置于旁通管10上,用于节流降压,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节流件15包括膨胀阀(例如电子膨胀阀)。如此,流经第一节流件14之后的冷媒,可以分为两路,一路仍沿室外机液管17向下游流动,另一部分则流入旁通管10,并经第二节流件15节流降压后,经由气液分离器19流回压缩机11,实现室外机1的流经旁通管10的内部循环。
过冷器16设置于室外机液管17和旁通管10上,用于利用沿室外机液管17流动的那部分冷媒,对流经旁通管10的那部分冷媒进行降温处理,以使室外机1的流经旁通管10的内部循环更加顺利地完成。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过冷器16具有可相互换热的第一流路161和第二流路162,第一流路161位于旁通管10的位于第二节流件15和气液分离器19之间的部分上,第二流路162位于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第一节流件14的远离室外换热器13的部分上。此时,旁通管10与室外机液管17的连接点位于过冷器16与第一节流件14之间,过冷器16位于第二节流件15与气液分离器19之间,过冷器16能够利用沿室外机液管17流动的那部分冷媒,对经过第二节流件15节流后的冷媒进行过冷处理,使得从第二节流件15流出的冷媒,能够进一步降温后,经过气液分离器19,回到压缩机11,顺利完成室外机1的通过旁通管10的内部循环过程。
两个调控装置2与两个室外机1一一对应,且两个调控装置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阀21、第二阀22、支管27、第三阀23、连接管28、第四阀24、蒸发部件25和过冷部件26。
其中,第一阀21设置于室外机液管17上,用于控制室外机液管17的通断。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阀21设置于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第一节流件14与室内机液管31之间的部分上,具体地,第一阀21设置于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过冷器16与室内机液管31之间的部分上。如此,第一阀21将室外机液管17分成两部分,分别为,位于第一阀21和室外换热器13之间的第一液管段171,和位于第一阀21和室内机液管31之间的第二液管段172。并且,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阀21为双向通断阀,其能够控制第一液管段171和第二液管段172之间的双向通断,进而控制室外机液管17与室内机液管31之间的双向通断。
第二阀22设置于室外机气管18上,用于控制室外机气管18的通断。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阀22设置于室外机气管18的位于切换阀12和室内机气管32之间的部分上。如此,第二阀22将室外机气管18分成两部分,分别为,位于切换阀12和第二阀22之间的第一气管段181,和位于第二阀22和室内机气管32之间的第二气管段182。并且,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阀22为双向通断阀,其能够控制第一气管段181和第二气管段182之间的双向通断,进而控制室外机气管18与室内机气管32之间的双向通断。
支管27连接第一液管段171(即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第一阀21和室外换热器13之间的部分)与第一气管段181(即室外机气管18的位于第二阀22和切换阀12之间的部分),且支管27上设有第三阀23。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三阀23为节流阀,具体地,为膨胀阀,其设置于支管27上,不仅控制支管27的通断,还控制流经支管27的冷媒流量,对流经支管27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
蒸发部件25设置于支管27上,用于对经第三阀23节流降压后的冷媒进行蒸发。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蒸发部件25包括可相互换热的第一通道251和第二通道252。第一通道251位于支管27上,并具体位于支管27的位于第三阀23和第一气管段181之间的部分上,将第三阀23与第一气管段181连通。第二通道252未位于室外机气管18上,但对第二气管段182与第二液管段172进行连接。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通道251的两个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253和第二端口254,其中,第一端口253与第三阀23连通,第二端口254与第一气管段181连通,使得第一通道251将第三阀23与第一气管段181连通。而第二通道252的两个端口,分别为第三端口255和第四端口256,其中,第三端口255与第二气管段182连接,第四端口256通过连接管28与第二液管段172连接,使得第二通道252将第二气管段182与第二液管段172连接起来,实现蒸发部件25的第二通道252与第二气管段182和第二液管段172的连接。
连接管28上设有第四阀24。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四阀24为节流阀,具体地,为膨胀阀,其设置于连接管28上,不仅控制连接管28的通断,还控制流经连接管28的冷媒流量,对流经连接管28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
过冷部件26设置于室外机液管17和支管27上,用于利用流经支管27的冷媒对经由室外机液管17流向室内机液管31的冷媒,进行进一步降温冷却,实现过冷目的。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过冷部件26在室外机液管17上的位置,位于第二液管段172上,而且,过冷部件26在支管27上的位置,位于蒸发部件25和第三阀23之间。具体地,由图2可知,在该实施例中,过冷部件26包括可相互换热的第一流道261和第二流道262。第一流道261位于支管27上,并位于蒸发部件25的第一通道251和第三阀23之间,其两个接口,即第一接口263和第二接口264分别与第一通道251的第一端口253和第三阀23连通。第二流道262位于室外机液管17上,并位于第二液管段172上,其两个接口,即第三接口265和第四接口266,分别与第一阀21和室内机液管31连通。而且,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流道262在室外机液管17上的位置,位于连接管28和室外机液管17的连接点的靠近第一阀21的一侧,此时,连接管28连接于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过冷部件26和室内机液管31之间的部分上。
基于上述结构设置,该实施例的空调100,能够实现制冷模式、制冷-再过冷模式、制热模式以及化霜-连续制热模式。接下来结合图3-图6对这四种模式依次说明如下。
图3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空调100在制冷模式下的冷媒流路。如图3所示,在制冷模式,每个室外机1的切换阀12均处于掉电状态,且每个调控装置2的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均处于开启状态,而第三阀23、和第四阀24均处于关闭状态,这样,两个室外机1工作时,均是经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冷媒由切换阀12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3中冷凝,再经过冷器16,进入到调控装置2中,并经调控装置2的过冷部件26的第二流道262后,流至室内机液管31中,进入到室内侧换热,室内换热完成后的冷媒则依次经第二气管段182、第一气管段181和切换阀12后,返回至气液分离器19,最终回到压缩机11,如此循环,完成室内制冷过程。
图4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空调100在制冷-再过冷摸下时的冷媒流路。如图4所示,制冷-再过冷模式与制冷模式的不同点在于,第三阀23不再关闭,而是开启,也就是说,在制冷-再过冷模式下,每个室外机1的切换阀12均处于掉电状态,且每个调控装置2的第一阀21、第二阀22和第三阀23均处于开启状态,而第四阀24均处于关闭状态,这样,两个室外机1工作时,经从室外换热器13出来,经第一液管段171进入到调控装置2的冷媒均会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第三阀23进入到过冷部件26的第一流道261中,与进入调控装置2并流经过冷部件26的第二流道262的那一路冷媒换热,并在换热后经蒸发部件25的第一通道251流至第一气管段181中,经由气液分离器19,回到压缩机11,而其中另一路则在流经过冷部件26的第二流道262被再次冷却后,经第二液管段172流向室内机液管31,进入到室内侧换热。
图5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空调100在制热模式下的冷媒流路。如图5所示,制热模式与制冷模式的不同点在于,切换阀12不再失电,而是得电,也就是说,在制热模式下,每个室外机1的切换阀12均处于得电状态,且每个调控装置2的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均处于开启状态,而第三阀23和第四阀24均处于关闭状态,这样,两个室外机1工作时,均是经压缩机11排出的冷媒由切换阀12、第一气管段181,第二阀22和第二气管段182进入到室内侧换热冷凝,冷凝后的冷媒再由第二液管段172、过冷部件26的第二流道262、第一阀21和第一液管段171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3中蒸发,之后经切换阀12返回气液分离器19,最终回到压缩机11,如此循环。
图6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空调100在化霜-连续制热模式下的冷媒流路。如图6所示,化霜-连续制热模式,两个室外机1中,一个室外机1化霜运行,另一个室外机1制热运行。此处以左侧的第一室外机化霜,右侧的第二室外机制热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第一室外机的切换阀12掉电,且其对应的第一调控装置的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关闭,第三阀23和第四阀24打开,这样,第一室外机的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冷媒经切换阀12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3供化霜使用,变为中压低温冷媒由第一液管段171进入到第一调控装置中,并经第三阀23、过冷部件26的第一流道261以及蒸发部件25的第一端口253进入到蒸发部件25的第一通道251中。
而第二室外机的切换阀12得电,且其相应的第二调控装置的第一阀21和第二阀22打开,第三阀23和第四阀24关闭,这样,第二室外机的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冷媒经第一气管段181进入到第二调控装置中,并经第二调控装置的第二阀22流入第二气管段182中,之后,在第二室外机的第二气管段182与第一室外机的第二气管段182和室内机气管32的交汇点处,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流向室内机气管32,进入到室内换热,为室内提供连续热量,而其中另一路则流入第一室外机的第二气管段182中,并经第一调控装置的蒸发部件25的第三端口255进入到第一调控装置的蒸发部件25的第二通道252中,将来自于第一室外机并流经第一调控装置的蒸发部件25的第一通道251的冷媒蒸发,而自身冷凝,使得来自于第一室外机的流经蒸发部件25的第一通道251的冷媒经蒸发后,经第一调控装置的蒸发部件25的第二端口254排出,进入到第一室外机的第一气管段181,返回至第一室外机的气液分离器19,最终返回第一室外机的压缩机11,而来自于第二室外机并流经第一调控装置的蒸发部件25的第二通道252的冷媒经冷凝后,由第一调控装置的蒸发部件25的第四端口256排出,并经第四阀24后,进入到第一室外机的第二液管段172,与来自于室内换热后的冷媒汇合,汇合后的冷媒经第二调控装置的第二液管段172、第一阀21和第一液管段171进入到第二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13中进行蒸发,蒸发后由第二室外机的切换阀12返回至气液分离器19,最终返回至压缩机11。
上述四种运行模式中,空调100的各阀状态如下表所示。
可见,该实施例的空调100,通过控制切换阀12、第一阀21、第二阀22、第三阀23和第四阀24的开关状态,可以在制热模式、制冷-过冷模式、制热模式以及化霜-连续制热模式下切换工作,不仅能够满足正常的制冷、制热以及制冷-过冷需求,还能够满足化霜时室内连续制热的需求,工作灵活性较强,且工作性能较好,可以实现较为高效的制冷、制热以及化霜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化霜时室内的连续制热,空调100并不局限于图1-图6所示的结构形式。图7-图14即示例性地示出了图1-图6所示实施例的变型例。
接下来即对图7-图14所示的几个变型例进行介绍。并且,为了简化描述,接下来仅重点描述各变型例之间以及与图1-图6所示实施例的区别,而未描述之处,可以参照前面对图1-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介绍以及对其他变型例的描述进行理解。
首先介绍图7所示的第一变型例。
如图7所示,该第一变型例,与图1-图6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调控装置2的结构。具体来说,在该第二变型例中,调控装置2不再包括过冷部件26,蒸发部件25的第一通道251不再通过过冷部件26的第一流道261与第三阀23连接,而是直接与第三阀23连接,并且,第一阀21不再通过过冷部件26的第二流道262与室内机液管31连接,而是直接与室内机液管31连接。
该实施例的空调100,仍能通过控制切换阀12、第一阀21、第二阀22、第三阀23和第四阀24的开关状态,在制热模式、制冷-过冷模式、制热模式以及化霜-连续制热模式下灵活地切换工作,只是其不再利用过冷部件26为室外机提供二次过冷,可以满足无需进一步过冷的空调100的工作需求。
可见,过冷部件26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设置。对于需要进一步过冷的空调100,可以设置过冷部件26,为室外机1提供过冷;而对于无需进一步过冷的空调100,可以不设置过冷部件26。
接下来介绍图8-图9所示的第二变型例。
如图8和图9所示,该第二变型例,与图1-图6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也主要在于调控装置2的结构。具体来说,在该第二变型例中,调控装置2仍然包括蒸发部件25和过冷部件26,但蒸发部件25的第二通道252不再与室外机1的室外机气管18位于不同管线上,而是位于同一管线上,也就是说,蒸发部件25的第二通道252位于室外机气管18上,与室外机气管18上为同一管线。此时,蒸发部件25的第二通道252的第三端口255和第四端口256均位于室外机气管18上,第四端口256不再通过连接管28与第二液管段172连接。
基于上述设置,当调控装置2连接的室外机1化霜运行时,通过第二气管段182引入的高温冷媒,不再与流经第一通道251的冷媒流动换热,而是利用冷媒之间的自然热传导对流经第一通道251的冷媒进行蒸发。
具体来说,在图1-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来自制热运行的第二室外机的高温冷媒,在进入第一室外机的第二气管段182中后,会进一步流经第一调控装置的蒸发部件25的第二通道252,并流向第一室外机的第二液管段172中,相应过程中,会在蒸发部件25处,与流经第一通道251的冷媒进行流动换热,由于冷媒是流动的,因此,换热效率相对较高。而在该图8-图9所示的第二变型例中,由于第一调控装置的第二阀22是关闭的,因此,来自制热运行的第二室外机的高温冷媒,在进入第一室外机的第二气管段182中后,不再流动,处于非流动状态,因此,在第一调控装置的蒸发部件25处,只能利用冷媒间的静态热传导,来进行换热,换热效率相对较低,但也可以满足化霜循环所需。
接下来介绍图10所示的第三变型例。
如图10所示,该第三变型例与图8-图9所示的第二变型例一样,蒸发部件25的第二通道252与室外机气管18上也为同一管线,但与图8-图9所示的第二变型例不同的是,调控装置2不再包括过冷部件26,这种结构,用于满足无需进一步过冷的空调100。
接下来介绍图11-图12所示的第四变型例。
如图11-图12所示,在该第四变型例中,调控装置2不再包括蒸发部件25和过冷部件26。
这样,室外机化霜时,经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13进行冷凝融霜,冷凝后的冷媒进入调控装置2,经第三阀23再次节流降压后,经第一气管段181,进入气液分离器19,最后返回至压缩机11。
在该变型例中,从进行制热的那个室外机1流出的高温冷媒还会流进进行化霜的那个室外机1的第二气管段182中,但是由于化霜运行的那个室外机1所对应的调控装置的第二阀22处于关闭状态,进入化霜运行的那个室外机1的第二气管段182的高温冷媒无法通过第二阀22进入到化霜运行的那个室外机1的第一气管段181中,因此,该变型例中,化霜时,并不利用制热运行的那个室外机1的高温冷媒,与流经支管27的冷媒换热,而是直接利用压缩机11做功的热量实现化霜循环。
可见,不仅过冷部件26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设置,而且蒸发部件25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设置蒸发部件25时,方便利用流动性的热源冷媒来实现室外机1的快速化霜。不设置蒸发部件25时,结构较简单,但化霜效率略低。
最后介绍图13-图14所示的第五变型例。
如图13-图14所示,该第五变型例,与图11-图12所示的第四变型例一样,也不再包括蒸发部件25和过冷部件26,但与图11-图12所示的第四变型例不同的是,在该第五变型例中,第三阀23不再为节流阀,而是变为不具有节流功能的阀。
这样,室外机1化霜时,经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13进行冷凝融霜,之后在第一节流件14处完成节流降压后,进入调控装置2,通过第三阀23返回第一气管段181,并最终流经进气液分离器19,返回至压缩机11。相应化霜过程中,第三阀23处于连通状态,方便化霜运行的室外机1经室外换热器13冷凝后的低温冷媒返回室外侧,形成化霜循环。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调控装置2可设置于室外机1外部,或者,也可以设置于室外机1内部,安装灵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3),包括室内换热器(33)、室内机液管(31)和室内机气管(32),所述室内机液管(31)和所述室内机气管(32)均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3)连接;
至少两个室外机(1),所述至少两个室外机(1)均包括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3)、室外机液管(17)和室外机气管(18),所述压缩机(11)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3)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13)通过所述室外机液管(17)与所述室内机液管(31)连接,所述室外机气管(18)与所述室内机气管(32)连接,并与所述压缩机(11)连接;和
至少两个调控装置(2),所述至少两个调控装置(2)与所述至少两个室外机(1)一一对应,并均包括第一阀(21)、第二阀(22)、支管(27)和第三阀(23),所述第一阀(21)设置于所述室外机液管(17)上,控制所述室外机液管(17)的通断,所述第二阀(22)设置于所述室外机气管(18)上,控制所述室外机气管(18)的通断,所述支管(27)连接所述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所述第一阀(21)和所述室外换热器(13)之间的部分与所述室外机气管(18)的位于所述第二阀(22)和所述压缩机(11)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三阀(23)设置于所述支管(27)上,并控制所述支管(27)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装置(2)还包括蒸发部件(25),所述蒸发部件(25)具有可相互换热的第一通道(251)和第二通道(252),所述第一通道(251)与所述支管(27)的位于所述第三阀(23)和所述室外机气管(18)之间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通道(252)与所述室外机气管(18)的位于所述第二阀(22)和所述室内机气管(32)之间的部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252)位于或不位于所述室外机气管(18)的位于所述第二阀(22)和所述室内机气管(32)之间的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装置(2)还包括连接管(28)和第四阀(24),所述连接管(28)连接所述第二通道(252)与所述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所述第一阀(21)和所述室内机液管(31)之间的部分,所述第四阀(24)设置于所述连接管(28)上,控制所述连接管(28)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阀(24)开度可调或不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阀(24)为节流阀。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空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装置(2)还包括过冷部件(26),所述过冷部件(26)具有可相互换热的第一流道(261)和第二流道(262),所述第一流道(261)与所述支管(27)的位于第一通道(251)与所述第三阀(23)之间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二流道(262)与所述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所述第一阀(21)与所述室内机液管(31)之间的部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空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1)还包括第一节流件(14),所述第一节流件(14)设置于所述室外机液管(17)上,所述第一阀(21)设置于所述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所述第一节流件(14)与所述室内机液管(31)之间的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空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23)开度可调或不可调;和/或,所述第一阀(21)和/或所述第二阀(22)可双向通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23)为节流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空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1)还包括旁通管(10)和第二节流件(15),所述旁通管(10)连接所述室外机液管(17)与所述压缩机(11)的入口,所述第二节流件(15)设置于所述旁通管(1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1)还包括过冷器(16),所述过冷器(16)具有可相互换热的第一流路(161)和第二流路(162),所述第一流路(161)与所述旁通管(10)的位于所述第二节流件(15)和所述压缩机(11)入口之间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二流路(162)与所述室外机液管(17)的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13)和所述第一阀(21)之间的部分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19353.7U CN219473834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19353.7U CN219473834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73834U true CN219473834U (zh) | 2023-08-04 |
Family
ID=87462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19353.7U Active CN219473834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738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87755A1 (zh) * | 2023-03-16 | 2024-09-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 |
-
2023
- 2023-03-16 CN CN202320519353.7U patent/CN2194738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87755A1 (zh) * | 2023-03-16 | 2024-09-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85409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US7448229B2 (en) | Heat exchanger of air conditioner | |
WO2018047331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2161324B (zh) | 空调 | |
CN219473834U (zh) | 空调 | |
WO2024187755A1 (zh) | 空调 | |
CN101198831A (zh) | 冷冻装置 | |
CN106766332B (zh) | 空调系统单元及空调系统 | |
CN112710100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5930176U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206514563U (zh) | 空调系统单元及空调系统 | |
CN215930175U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210832268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2710101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8915106U (zh) | 空调器系统 | |
CN213178883U (zh) | 空调 | |
CN219083269U (zh) | 空调器系统 | |
CN214249789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
CN214370578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
CN112128852B (zh) | 一种双冷凝温度热泵系统和控制方法 | |
CN220506910U (zh) |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 |
CN219103371U (zh) | 空调系统 | |
CN113465220B (zh) | 一种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11177122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9283481U (zh) | 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