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3571U - 棒灯 - Google Patents

棒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3571U
CN219473571U CN202320524972.5U CN202320524972U CN219473571U CN 219473571 U CN219473571 U CN 219473571U CN 202320524972 U CN202320524972 U CN 202320524972U CN 219473571 U CN219473571 U CN 219473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lamp
lamp body
shel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249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伟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dox Photo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dox Phot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dox Photo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dox Phot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249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3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3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3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棒灯,包括灯体和手柄,灯体包括灯体壳、设置在灯体壳内部的光源、设置在灯体壳一端的固定座以及设置在固定座端面上的第一电连接端子;手柄包括手柄壳和设置在手柄壳内部的电池;手柄壳一端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底面设有与电池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端子。本实用新型的棒灯中,灯体的固定座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在手柄的固定槽中,以使第一电连接端子与第二电连接端子相抵接而电连接。待手柄中的电池电量消耗殆尽时,可以将手柄由灯体上拆卸,再替换上充满电量的新的手柄,棒灯即可继续进行工作,满足户外场景下长时间的使用需求,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棒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棒灯。
背景技术
棒灯是一种经常应用在户外的摄影场合的便携式摄影光源。现有的棒灯为整体结构,其内部设有LED光源和用于向LED光源供电的电池。由于电池容量有限,在电池电量被耗尽后,需要将棒灯整体进行充电后才能够进行使用,又因在户外场景下充电并不方便,故其无法满足用户长时间的户外拍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棒灯在电池电量被耗尽后,需要将棒灯整体进行充电,户外场景充电不方便,无法满足用户长时间的拍摄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棒灯,包括灯体和手柄,灯体包括灯体壳、设置在所述灯体壳内部的光源、设置在所述灯体壳一端的固定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端面上的第一电连接端子;手柄包括手柄壳和设置在所述手柄壳内部的电池;所述手柄壳一端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端子;所述灯体的固定座可拆卸地锁紧在所述固定槽中,以使所述第一电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子相抵触,从而使所述电池与所述光源之间的电路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凸设在所述灯体壳的端面上,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槽凹设在所述手柄壳的端部,所述手柄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凸设在所述固定槽的内侧面上;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卡槽,以使所述固定座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槽中,从而使所述手柄与所述灯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扣相抵接的表面为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倾斜设置;所述手柄可沿其自身的轴线为转轴而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灯体的一端,以使所述卡扣沿所述导向面的导引而锁紧于所述卡槽中。
可选地,所述手柄壳包括壳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主体上的导电座,所述壳主体与所述导电座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且转动轴线方向与所述手柄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壳主体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固定槽,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主体的内部;所述导电座的端面对应所述固定槽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导电座的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导电座的端面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子相间隔;所述灯体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凸设在所述固定座的端面上;所述手柄与所述灯体相对接时,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中。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的端面凹设有容置槽,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子均位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手柄与所述灯体相对接时,所述导电座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
可选地,所述手柄还包括锁紧柱,所述锁紧柱布置在所述导电座的一侧;所述锁紧柱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上,所述锁紧柱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手柄的轴线方向一致,以使所述锁紧柱的端部能够向外伸出所述固定槽的底面或向内缩回所述手柄壳的内部;所述固定座的端面还设有锁紧孔,所述手柄与所述灯体相连接时,所述锁紧柱的端面向外伸出而伸入所述锁紧孔中。
可选地,所述锁紧柱包括主体部和凸设在所述主体部一端端面上的柱体部,所述柱体部用于穿设固定于所述锁紧孔中;所述手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柱体部的端面上,所述弹簧弹性伸缩,以使所述柱体部能够向外伸出所述固定槽的底面而穿设固定于所述锁紧孔中,或者向内缩回所述手柄壳的内部而由所述锁紧孔中脱出。
可选地,所述锁紧柱还包括抵触部,所述抵触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抵触部的外壁置于所述手柄壳的外侧;拨动所述抵触部可使所述主体部压缩所述弹簧,而使所述柱体部由所述锁紧孔中脱出。
可选地,所述手柄上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用于连接充电线而使所述手柄与电源接通,使得所述电源向所述电池充电。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棒灯中,灯体的固定座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在手柄的固定槽中,以使第一电连接端子与第二电连接端子相抵接而电连接。手柄与灯体对接后,灯体上的第一电连接端子能够与第二电连接端子相抵触,以使电池与光源之间形成电连接,从而使电池向光源供电。待手柄中的电池电量消耗殆尽时,可以将手柄由灯体上拆卸,再替换上充满电量的新的手柄,棒灯即可继续进行工作,满足户外场景下长时间的使用需求,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棒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棒灯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棒灯中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灯体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灯体的截面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棒灯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手柄的剖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的手柄的截面图。
图9是图6所示的手柄沿A-A向的截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棒灯;10、灯体;11、灯体壳;12、光源;13、固定座;131、卡槽;132、安装槽;133、锁紧孔;14、第一电连接端子;15、第一PCB板;16、定位柱;20、手柄;21、手柄壳;210、固定槽;211、壳主体;212、导电座;2121、定位孔;22、电池;23、第二电连接端子;24、卡扣;25、锁紧柱;251、主体部;252、柱体部;253、抵触部;26、弹簧;27、压板;28、第二PCB板;29、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阅图1至图9,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棒灯100,其包括灯体10和手柄20,且手柄20与灯体10为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灯体10包括灯体壳11、设置在灯体壳11内部的光源12、凸设在灯体壳11一端的固定座13以及设置在固定座13端面上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4。手柄20包括手柄壳21和设置在手柄壳21内部的电池22,手柄壳21的一端凹设有固定槽210,固定槽210的底面设有与电池22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端子23。灯体10的固定座13可拆卸地连接在固定槽210中,以使第一电连接端子14与第二电连接端子23相抵触,从而使电池22向光源12供电。
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4和第二电连接端子23可以为探针和触点。当第一电连接端子14为探针时,第二电连接端子23为触点;当第一电连接端子14为触点时,第二电连接端子23为探针。在本实施例中,将以第一电连接端子14为探针,第二电连接端子23为触点为例,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灯体10和手柄20均大致为柱状结构,灯体10的长度大于手柄20的长度。灯体10包括灯体壳11、光源12、固定座13以及第一电连接端子14。其中,灯体壳11一侧为发光面,光源12布置在灯体壳11的内部且朝向发光面设置。本实施例的光源12可以为多个LED灯珠,也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计成其他发光元件。
固定座13凸设在灯体壳11的一端,该固定座13的外径小于灯体壳11的外径。固定座13的侧壁上设有卡槽131,卡槽131用于实现灯体10与手柄20的对接。
固定座13的端面上凹设有安装槽132,安装槽132布置在固定座13的中心位置。第一电连接端子14设置在固定座13的端面上,且对应安装槽132的底面设置。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4设有多个,多个第一电连接端子14在固定座13的安装槽132中间隔布置。第一电连接端子14的一端由安装槽132的底面伸出,另一端伸入固定座13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灯体10还包括第一PCB板15。第一PCB板15设置在固定座13的内部,且对应固定槽210设置。第一电连接端子14伸入固定座13内部的一端与第一PCB板15相抵接,第一PCB板15与光源12电连接,以实现第一电连接端子14与光源12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灯体10还包括两个定位柱16,定位柱16凸设在固定部的端面上。两个个定位柱16均设置在安装槽132中,且分别布置在第一电连接端子14的两侧。该定位柱16的高度大致与安装槽132的深度一致。在本实施例的其他示例中,定位柱16还可以实际使用需求设置成一个、三个、四个等,在此不再赘述。
该灯体10上还开设有锁紧孔133,锁紧孔133开设在固定座13的端面上,且布置在安装槽132的外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手柄20包括手柄壳21和设置在手柄壳21内部的电池22。手柄壳21一端凹设有固定槽210,固定槽210的底面设有与电池22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端子23。第二电连接端子23设有多个,多个第二电连接端子23在固定槽210的底面间隔设置。
手柄20与灯体10对接后,灯体10上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4能够与第二电连接端子23相抵触,以使电池22与光源12之间形成电连接,从而使电池22向光源12供电。待手柄20中的电池22电量消耗殆尽时,可以将手柄20由灯体10上拆卸,再替换上充满电量的新的手柄20,保证棒灯100及时有效地使用,确保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20还包括卡扣24,卡扣24凸设在固定槽210的内侧面。卡扣24能够卡接于固定座13的卡槽131中,以使固定座13可拆卸地连接在固定槽210中,从而实现手柄20与灯体10地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的手柄20包括两个卡扣24,两个卡扣24相对设置。相应地,固定座13上对应设有两个卡槽131。在本实施例的其他示例中,卡扣24和卡槽131的数量还可以设置成一个、三个、四个等,其具体根据使用需求而定,在此不作过多地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3上卡槽131与卡扣24相抵接的表面为导向面,该导向面倾斜设置。手柄20可沿自身的轴线为转轴而转动地连接在灯体10的一端,手柄20相对灯体10转动时,卡扣24沿卡槽131的导向面的导引而锁紧于卡槽131中。当需要将手柄20由灯体10上拆卸时,可以反向地转动手柄20而逐渐解除手柄20与灯体10的锁紧,从而将手柄20拆离灯体1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手柄壳21包括壳主体211和导电座212,导电座212设置在壳主体211上。壳主体211与导电座212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且二者相对转动的轴线方向与手柄20的轴线方向一致。壳主体211的一端形成固定槽210,电池22设置在壳主体211的内部。导电座212的端面对应固定槽210的底面设置,第二电连接端子23设置在导电座212的端面上。
导电座212向外凸伸于固定槽210的底面,在手柄20与灯体10相对接时,导电座212能够容置在灯体10的安装槽132中。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座212的端面上开设有两个定位孔2121,两个定位孔2121分别设置在第二电连接端子23的两侧。相应地,灯体10的固定座13上的定位柱16设有两个。在本实施例的其他示例中,定位柱16和定位孔2121的数量还可以设置成一个、三个、四个等,其具体根据使用需求而定,在此不作过多地限定。
手柄20与灯体10对接时,灯体10的定位柱16能够对应穿设于手柄20的定位孔2121中,以实现手柄20与灯体10的对准定位,同时也保证第一电连接端子14与第二电连接端子23的对接状态。当手柄20相对灯体10转动时,由于定位柱16和定位孔2121的对接,手柄壳21的壳主体211相对灯体10和导电座212发生转动,在手柄20的转动过程中,导电座212与灯体10相对该壳主体211而不转动,灯体10上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4与导电座212上的第二电连接端子23始终处于对接状态,从而确保第一电连接端子14与第二电连接端子23不会因为手柄20的转动而造成移位。在手柄20的壳主体211转动过程中,壳主体211上的卡扣24逐渐卡紧在灯体10上的卡槽131中,从而实现灯体10与手柄20的锁紧。
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4端部与第二电连接端子23之间是点接触,可以避免因旋转摩擦而使第一电连接端子14表面镀金层脱落的情况,确保第一电连接端子14与第二电连接端子23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保证第一电连接端子14与第二电连接端子23之间良好的导电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20还包括锁紧柱25。锁紧柱25布置在导电座212的一侧,锁紧柱25可伸缩地设置在手柄壳21上,该锁紧柱25的伸缩方向与手柄20的轴线方向一致。锁紧柱25相对手柄壳21伸缩时,锁紧柱25的端部能够向外伸出固定槽210的底面,或者向内缩回手柄壳21的内部。
本实施例的锁紧柱25包括主体部251、凸设在主体部251一端端面上的柱体部252以及连接在主体部251一侧的抵触部253。其中,抵触部253的外壁置于手柄壳21的外侧,该抵触部253的外壁形成有凹凸的纹理。
手柄20还包括弹簧26,弹簧26设置在手柄壳21中。该弹簧26的一端与手柄壳21固定,另一端抵接在主体部251背离柱体部252的端面上。弹簧26弹性伸缩,以使柱体部252能够向外伸出固定槽210的底面或者向内缩回手柄壳21的内部。
当手柄20与灯体10相对接时,手柄20旋转到位后,在弹簧26弹性力的作用下,锁紧柱25向外伸出固定槽210而穿设在固定座13的锁紧孔133中,以进一步保证手柄20与灯体10的锁紧。当需要将手柄20与灯体10拆卸时,手动拨动抵触部253,以使主体部251压缩弹簧26,从而使柱体部252由固定座13上的锁紧孔133中脱出,实现手柄20与灯体10的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20还包括压板27。压板27设置在壳主体211的内部,且布置在导电座212的一端。该压板27抵压导电座212的端面,以在壳主体211与导电座212发生相对转动时对壳主体211进行限位,从而使壳主体211只能做旋转运动而不能做直线移动。
手柄20还包括第二PCB板28,第二PCB板28设置在壳主体211的内部且固定在导电座212的端面上。在手柄20转动时,壳主体211相对第二PCB板28和导电座212发生相对转动。该第二PCB板28与第二电连接端子23电连接,第二PCB板28与电池22电连接,以实现第二电连接端子23与电池22的电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的手柄20的壳主体211上设有充电口29,充电口29用于连接充电线而使手柄20与电源接通,使得电源向电池22充电。
本实施例的棒灯100在使用一定时间后,电池22电量消耗殆尽时,可以将手柄20由灯体10上拆卸下来,再在灯体10上连接电池22电量充足的手柄20。对于拆卸下来的手柄20,将其连接外部电源对其进行充电即可。
具体地,手柄20与灯体10拆卸时,手动拨动锁紧柱25的抵触部253,使柱体部252压缩弹簧26,从而使柱体部252由固定座13上的锁紧孔133中脱出。再正向转动手柄20使壳主体211上卡扣24与灯体10上的卡槽131解除卡接,从而将手柄20由灯体10上拆卸下来。再在灯体10上安装新的手柄20,将手柄20与灯体10对接,灯体10上的定位柱16穿设于手柄20上的定位孔2121中,反向转动手柄20,使壳主体211上卡扣24与灯体10上的卡槽131,此时锁紧柱25在弹簧26的作用下伸入锁紧孔133中,从而实现手柄20与灯体10的锁紧对接。手柄20与灯体10连接,灯体10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4与新的手柄20的第二电连接端子23相抵触,从而实现新的手柄20对灯体10的光源12的供电。
对于本申请的棒灯,灯体的固定座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在手柄的固定槽中,以使第一电连接端子与第二电连接端子相抵接而电连接。手柄与灯体对接后,灯体上的第一电连接端子能够与第二电连接端子相抵触,以使电池与光源之间形成电连接,从而使电池向光源供电。待手柄中的电池电量消耗殆尽时,可以将手柄由灯体上拆卸,再替换上充满电量的新的手柄,棒灯即可继续进行工作,满足户外场景下长时间的使用需求,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体,包括灯体壳、设置在所述灯体壳内部的光源、设置在所述灯体壳一端的固定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端面上的第一电连接端子;
手柄,包括手柄壳和设置在所述手柄壳内部的电池;所述手柄壳一端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端子;所述灯体的固定座可拆卸地锁紧在所述固定槽中,以使所述第一电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子相抵触,从而使所述电池与所述光源之间的电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凸设在所述灯体壳的端面上,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槽凹设在所述手柄壳的端部,所述手柄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凸设在所述固定槽的内侧面上;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卡槽,以使所述固定座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扣相抵接的表面为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倾斜设置;所述手柄可沿其自身的轴线为转轴而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灯体的一端,以使所述卡扣沿所述导向面的导引而锁紧于所述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壳包括壳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主体上的导电座,所述壳主体与所述导电座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且转动轴线方向与所述手柄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壳主体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固定槽,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主体的内部;所述导电座的端面对应所述固定槽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导电座的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座的端面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子相间隔;所述灯体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凸设在所述固定座的端面上;所述手柄与所述灯体相对接时,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端面凹设有容置槽,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子均位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手柄与所述灯体相对接时,所述导电座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锁紧柱,所述锁紧柱布置在所述导电座的一侧;所述锁紧柱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上,所述锁紧柱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手柄的轴线方向一致,以使所述锁紧柱的端部能够向外伸出所述固定槽的底面或向内缩回所述手柄壳的内部;
所述固定座的端面还设有锁紧孔,所述手柄与所述灯体相连接时,所述锁紧柱的端面向外伸出而伸入所述锁紧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柱包括主体部和凸设在所述主体部一端端面上的柱体部,所述柱体部用于穿设固定于所述锁紧孔中;所述手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柱体部的端面上,所述弹簧弹性伸缩,以使所述柱体部能够向外伸出所述固定槽的底面而穿设固定于所述锁紧孔中,或者向内缩回所述手柄壳的内部而由所述锁紧孔中脱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柱还包括抵触部,所述抵触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抵触部的外壁置于所述手柄壳的外侧;拨动所述抵触部可使所述主体部压缩所述弹簧,而使所述柱体部由所述锁紧孔中脱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用于连接充电线而使所述手柄与电源接通,使得所述电源向所述电池充电。
CN202320524972.5U 2023-03-09 2023-03-09 棒灯 Active CN219473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4972.5U CN219473571U (zh) 2023-03-09 2023-03-09 棒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4972.5U CN219473571U (zh) 2023-03-09 2023-03-09 棒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3571U true CN219473571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2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24972.5U Active CN219473571U (zh) 2023-03-09 2023-03-09 棒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35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17386C (en)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charger thereof
US8414318B1 (en) Power adapter having a plug module mounted on a substrate with multiple fasteners with clasps
US8282054B2 (en) Stand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9373160B (zh) 摄像头隐藏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09373159B (zh) 摄像头隐藏机构和电子设备
CN219473571U (zh) 棒灯
CN210891115U (zh) 一种磁吸充电器、灯尾结构及手电筒
CN210224534U (zh) 一种连接器
CN113675928A (zh) 移动电源
CN215419657U (zh) 充电装置
US7075270B1 (en) Charger contact
CN214013891U (zh) 充电座
CN217935164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CN210075389U (zh) 执法记录仪和执法记录仪组件
CN212569376U (zh) 具有内置控制电路板结构的补光灯
CN220895971U (zh) 一种充电头的可延长固定结构
CN216792790U (zh) 一种带支架的保护壳
CN210224535U (zh) 一种转接头及连接器
CN212304809U (zh) 移动电源组件
CN220874232U (zh) 一种线材连接牢靠的移动电源
CN220156268U (zh) 一种后备移动电源
CN217487659U (zh) 电池杆装置以及雾化设备
CN213023876U (zh) 结构改进的补光灯
CN220570360U (zh) 一种双面磁吸无线充电装置
CN215499231U (zh) 一种兼容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摄像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