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9657U - 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9657U
CN215419657U CN202121340569.4U CN202121340569U CN215419657U CN 215419657 U CN215419657 U CN 215419657U CN 202121340569 U CN202121340569 U CN 202121340569U CN 215419657 U CN215419657 U CN 215419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wire
charging device
shell
fix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405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405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9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9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9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和充电线,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与下壳可拆卸连接且两者围合成容纳腔,上壳远离下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槽和位于固定槽内的插孔,固定槽位于上壳的后端,固定槽用于固定电子设备,充电线与上壳可拆卸连接,充电线包括线体和连接在线体上的至少一个充电端口,至少部分线体位于容纳腔内,至少一个充电端口位于固定槽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充电装置的不同模式,当用户居家或在办公区时,充电线、上壳、下壳配合使用。当用户外出或在旅行时,将充电线拆下,随身携带较为轻便的充电线,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便携性。

Description

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在使用时需要保持电量充足,然而在现有的电池技术未作出突破之前,电池电量无法支持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长时间工作,因此需要随时准备好充电装置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充电装置成了人们的常用之物,因此充电装置的便携性至关重要。
现有技术的充电装置的充电线通过一个充电头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在电子设备因外力被移动时出现充电头与电子设备的接触不良,影响了充电的稳定性,还有另一种充电装置是座充,将电子设备放置在座充上即可实现充电,但座充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装置不能同时满足充电的稳定性和便携性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可拆卸连接且两者围合成容纳腔,所述上壳远离所述下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槽和位于所述固定槽内的插孔,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上壳的后端,所述固定槽用于固定所述电子设备;
充电线,所述充电线与所述上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充电线包括线体和连接在所述线体上的至少一个充电端口,至少部分所述线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至少一个充电端口位于所述固定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上壳与下壳可拆卸连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充电装置的不同模式。当用户居家或在办公区时,将充电线、上壳和下壳组装在一起相当于一个座充,将电子设备放入到固定槽中,上壳能够支撑电子设备,起到支架的作用,同时充电线的至少一个充电端口与电子设备配合,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电能的补充,确保至少一个充电端口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良好接触,保证充电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当用户外出或在旅行时,更倾向于随身携带较为轻便的充电线,将充电线和壳体拆开,充电线和壳体可以单独使用,只需要携带体积较小的充电线,而不携带壳体,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便携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线体过盈配合且所述固定件的一侧抵在所述上壳朝向所述下壳的一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本体、连接部和配合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配合部配合以与所述线体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端上的凸起,所述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另一端上的通孔,所述凸起与所述通孔配合以与所述线体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包括顶板和连接在所述顶板周向上的侧板,且所述侧板向所述下壳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顶板、所述侧板和所述下壳围合成所述容纳腔,所述顶板的后端向靠近所述下壳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固定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朝向所述下壳的一侧交错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件,所述至少两个定位件位于所述固定槽的前端,且所述线体与所述至少两个定位件均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定位件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且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平行,所述第一定位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定位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与所述线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插孔的连线为弧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在所述充电装置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为7-10mm,在所述充电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间距为7-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和深度大于等于所述线体的直径,所述第二卡槽的宽度和深度大于等于所述线体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线还包括电源输入端口,所述电源输入端口位于所述上壳的外侧,所述上壳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设置成用于容纳所述线体,所述插孔、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避让槽的连线为S型。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充电装置的上壳与充电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充电装置与电子设备配合的透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充电装置与电子设备配合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充电装置的充电线与电子设备配合的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充电线、固定件和上壳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固定件和上壳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充电装置;11、上壳;12、下壳;13、固定槽;111、插孔;112、第一卡槽;113、第二卡槽;114、避让槽;
2、充电线;21、充电端口;22、线体;23、电源输入端口;
3、固定件;31、本体;311、第一限位部;312、第二限位部;313、第三限位部;314、第四限位部;315、第五限位部;316、第六限位部;
4、螺钉;
5、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用于对电子设备5进行充电,包括:
壳体1,壳体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与下壳12可拆卸连接且两者围合成容纳腔,上壳11远离下壳1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槽13和位于固定槽内的插孔111,固定槽13位于上壳11的后端,固定槽13用于固定电子设备5;
充电线2,充电线2与上壳11可拆卸连接,充电线2包括线体22和连接在线体22上的至少一个充电端口21,至少部分线体22位于容纳腔内,至少一个充电端口21位于固定槽13内。
充电装置可以适用于蓝牙耳机、手机、智能手表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5。在本申请中以充电装置适用于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充电线2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充电装置的不同模式。当用户居家或在办公区时,将充电线2和壳体1组装在一起相当于一个座充,将电子设备5放入到固定槽13中,壳体1能够支撑电子设备5,起到支架的作用,同时充电线2的至少一个充电端口21与电子设备5配合,实现对电子设备5的电能的补充,确保至少一个充电端口21与电子设备5之间的良好接触,保证充电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当用户外出或在旅行时,更倾向于随身携带较为轻便的充电线2,将充电线2和壳体1拆开,充电线2和壳体1均可以单独使用,只需要携带体积较小的充电线2,而不携带壳体1,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便携性。
如图1至图2所示,充电线2包括线体22、至少一个充电端口21和电源输入端口23,充电端口21的数量决定了充电装置所能同时进行充电的电子设备5的最大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以充电线2包括一个充电端口21为例进行说明,当充电线2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充电端口21时,充电端口21与壳体1之间的配合关系或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关系与充电线2包括一个充电端口21时类似,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1所示,壳体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与下壳12可拆卸连接且两者围合成容纳腔,至少部分线体22位于容纳腔内。在上壳11上设置有插孔111和固定槽13,固定槽13为上壳11向下壳12的方向形成的凹陷结构,充电线2与插孔111可拆卸连接。充电线2与插孔1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充电线2从容纳腔的内部穿过插孔111后位于固定槽13中,也可以是从固定槽13的一侧穿过插孔111进入到容纳腔的内部。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充电线2与插孔1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是从固定槽13的一侧穿过插孔111插入到容纳腔的内部,为了保证充电线2的充电端口21能够位于固定槽13内,将插孔111的尺寸设置为小于充电端口21的尺寸,当充电端口21运动至插孔111时,由于尺寸的限制,充电端口21无法进入到容纳腔内而位于固定槽13内。且更进一步地,当用户选择充电线2与壳体1组合使用时,由于电子设备5的重力原因会压在充电端口21上,插孔111的尺寸也避免了充电时充电端口21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线2与壳体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充电线2与壳体1直接可拆卸连接,例如在壳体1上设置有卡槽等,也可以是充电线2与壳体1间接可拆卸连接,例如充电线2连接在中间件上,中间件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线2与壳体1之间为直接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壳11与下壳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卡扣连接,也可以是螺钉4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装置还包括螺钉4,螺钉4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壳11与下壳12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螺钉4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螺钉4间隔穿过下壳12连接在上壳11上。在上壳11朝向下壳12的一侧设置有四个螺纹孔,下壳12上设置有四个通孔或四个螺纹孔,螺钉4穿过下壳12上的通孔或螺纹孔连接在上壳11上的螺纹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壳11上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下壳12上设置有与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配合实现上壳11与下壳12的预装配,再通过四个螺钉4将上壳11与下壳12连接起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壳11与下壳1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密封件,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密封件可以直接连接固定在上壳11上或下壳12上,便于用户进行准确装配,保证防水密封功能的有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壳11包括顶板和连接在顶板周向上的侧板,且侧板向下壳的方向延伸,顶板、侧板和下壳12围合成容纳腔,顶板的后端向靠近下壳12的方向凹陷形成固定槽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插孔111与充电端口21的相对尺寸能够限制充电端口21进入到容纳腔中,因此,还需要其他结构或结构件来限制充电端口21与插孔111分离即充电端口21向壳体1外移动。可以通过在容纳腔内部设置一个结构件限制充电端口21与插孔111分离,也可以在壳体1外部设置一个结构件限制充电端口21与插孔111分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7和图8所示,在容纳腔内部设置一个结构件限制充电端口21与插孔111分离,固定线体22相对壳体1的位置,结构件可以与上壳11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与下壳12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作为一个与上壳11、下壳12独立的部件,有需求使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3为一个与上壳11、下壳12独立的部件,将充电线2从插孔111插入到容纳腔的内部后,固定件3与线体22之间为过盈配合,且固定件3抵接在上壳11朝向下壳12的一侧上,避免固定件3与线体2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利用固定件3从容纳腔的内部固定线体22相对壳体1的位置,插孔111的尺寸设置和固定件3分别限制了充电线2向两个方向的移动,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充电端口21相对电子设备5发生移动,保证充电过程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至图8所示,固定件3包括本体31、连接部和配合部,连接部和配合部分别位于本体31的两端,连接部与配合部配合以与线体22过盈配合,固定件3的轮廓尺寸要大于插孔111的尺寸,避免固定件3从插孔111中脱离到壳体1的外部。连接部和配合部中的一者可以是按扣,另一者为与按扣对应的按钮,连接部和配合部中的一者可以是磁铁,另一者为与磁铁磁吸配合对应的磁铁或可磁化物质,连接部和配合部中的一者可以是通孔,另一者为与通孔对应的凸起,连接部和配合部中的一者可以是魔术贴的毛面,另一者为与毛面对应的勾面。连接部和配合部还可以有其他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为设置在本体31的一端上的凸起,配合部为设置在本体31的另一端上的通孔,将凸起嵌入到通孔中实现连接部与配合部的配合以与线体22过盈配合,避免固定件3与充电线2的线体22的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3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限位部,多个限位部与线体22过盈配合。限位部为本体31朝向线体22的一侧延伸形成的凸起,具体地,如图1、图6至图8所示,在本体31朝向线体22的一侧形成第一限位部311、第二限位部312、第三限位部313、第四限位部314、第五限位部315和第六限位部316,第二限位部312位于第一限位部311和第三限位部313之间,第五限位部315位于第四限位部314和第六限位部316之间,且当固定件3与线体22过盈连接时,第一限位部311、第二限位部312、第三限位部313、第四限位部314、第五限位部315和第六限位部316围合成一个容纳线体22的空间,第一限位部311、第二限位部312、第三限位部313、第四限位部314、第五限位部315和第六限位部316均与线体22过盈连接,第一限位部311、第二限位部312、第三限位部313、第四限位部314、第五限位部315和第六限位部316将线体22限定在该空间内,线体22相对第一限位部311、第二限位部312、第三限位部313、第四限位部314、第五限位部315和第六限位部316也就是相对于本体31不能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保证充电线2相对上壳11不会发生相对移动。第一限位部311、第三限位部313、第四限位部314和第六限位部316的尺寸相同,第二限位部312与第五限位部315的尺寸相同,第二限位部312的尺寸小于第一限位部311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4和图7所示,充电线2的电源输入端口23位于壳体1外,电源输入端口23通过充电头与市电连接,在壳体1的上壳11上设置有避让槽114,避让槽114能够容纳线体22以将电源输入端口23引至壳体1外。插孔111、第一卡槽112、第二卡槽113和避让槽114的连线为S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从插孔111到避让槽114的线体22可以随意摆放在容纳腔内,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或结构件固定线体22相对上壳11或下壳12的位置,还可以利用上壳11与下壳12同时挤压线体22实现对线体22的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壳11朝向下壳12的一侧设置有其他结构件来固定线体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壳11朝向下壳1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件,至少两个定位件位于固定槽13的前端,且线体22与至少两个定位件均可拆卸连接。定位件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线体22固定的可靠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件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位件可以位于一条直线上,至少两个定位件也可以交错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至少两个定位件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定位件112和第二定位件113,第一定位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槽112,第二定位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槽113,第一卡槽112和第二卡槽113均与线体22可拆卸连接,第一卡槽112、第二卡槽113和插孔111的连线为弧线,利用至少两个定位件和插孔111交错设置和与至少两个定位件和插孔111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对线体22的固定,防止线体22随意晃动松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为设置在上壳11上的卡槽,为了便于线体22的固定,第一定位件112、第二定位件113和插孔1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卡槽的宽度和深度大于等于线体22的直径,下壳12朝向容纳腔的一侧与线体22接触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12和第二卡槽113在充电装置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为7-10mm,在充电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间距为7-10mm。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可拆卸连接且两者围合成容纳腔,所述上壳远离所述下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槽和位于所述固定槽内的插孔,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上壳的后端,所述固定槽用于固定所述电子设备;
充电线,所述充电线与所述上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充电线包括线体和连接在所述线体上的至少一个充电端口,至少部分所述线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至少一个充电端口位于所述固定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线体过盈配合且所述固定件的一侧抵在所述上壳朝向所述下壳的一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本体、连接部和配合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配合部配合以与所述线体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端上的凸起,所述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另一端上的通孔,所述凸起与所述通孔配合以与所述线体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顶板和连接在所述顶板周向上的侧板,且所述侧板向所述下壳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顶板、所述侧板和所述下壳围合成所述容纳腔,所述顶板的后端向靠近所述下壳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固定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朝向所述下壳的一侧交错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件,所述至少两个定位件位于所述固定槽的前端,且所述线体与所述至少两个定位件均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定位件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且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平行,所述第一定位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定位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与所述线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插孔的连线为弧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在所述充电装置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为7-10mm,在所述充电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间距为7-1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和深度大于等于所述线体的直径,所述第二卡槽的宽度和深度大于等于所述线体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还包括电源输入端口,所述电源输入端口位于所述上壳的外侧,所述上壳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设置成用于容纳所述线体,所述插孔、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避让槽的连线为S型。
CN202121340569.4U 2021-06-16 2021-06-16 充电装置 Active CN215419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0569.4U CN215419657U (zh) 2021-06-16 2021-06-16 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0569.4U CN215419657U (zh) 2021-06-16 2021-06-16 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9657U true CN215419657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40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40569.4U Active CN215419657U (zh) 2021-06-16 2021-06-16 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9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90094411A (ko) 플렉서블 디바이스
US8342862B2 (en) Moveable earth pin for large form factor power connectors
JP2020087917A (ja) 第1のコネクタ、第2の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KR20140004290U (ko) 충전커넥터 일체형 스마트폰 케이스
JP4517265B2 (ja) 電源変換アダプタ装置
CN215419657U (zh) 充电装置
CN220107622U (zh) 一种腕戴设备的充电结构
WO2024012027A1 (zh) 充电座、触控笔及触控笔组件
TWM607900U (zh) 滑鼠組件
TWM583635U (zh) 插頭電連接器、插座電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JP4833036B2 (ja) ジャック
JP3170782U (ja) 3c電気製品用伝送ケーブルの隠れ構造
CN107517555B (zh) 壳体及移动终端
KR101658200B1 (ko) 모바일 단말을 위한 휴대용 무선 충전 장치
CN213043101U (zh) 一种电子产品
CN210224534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2012270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CN208461486U (zh) 背夹电池
CN216650204U (zh) 电子设备
KR20200002620U (ko) 휴대용 이동전원장치
CN221530348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8634210U (zh) 蓝牙耳机充电仓和蓝牙耳机组件
JP2005229785A (ja) ワイヤレスマイク用の充電器
CN214253058U (zh) 电子设备
CN218385829U (zh) 一种电连接组件及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