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0404U - 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及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及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0404U
CN219470404U CN202223344681.2U CN202223344681U CN219470404U CN 219470404 U CN219470404 U CN 219470404U CN 202223344681 U CN202223344681 U CN 202223344681U CN 219470404 U CN219470404 U CN 219470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sewing machine
lever
tak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46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孟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ma Sewing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ma Sew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ma Sewing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ma Sew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446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0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0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0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及缝纫机,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挑线机构和第二挑线机构;上轴电机为缝纫机的上轴和所述第一挑线机构提供动力来源;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挑线机构;利用缝纫机的控制器获取上轴电机的转角;根据所述上轴电机的转角、布料的厚度和/或针距,利用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按照预设角度变化表转动;使实际的送线量更贴合需求的排线量,使最后成型的面线线迹更加整齐美观,降低断线率。

Description

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及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机械设计与研究》2007年专刊的第137-139页,关于“平头锁眼机挑线杆供(收)线量和旋梭虚线量的研究与分析”指出挑线杆的供(收)线量和旋梭需线量之间存在差值的现象,会导致面线绷紧或松弛的情况发生;面线绷紧导致缝纫机的断线率提升;面线松弛导致缝纫质感不佳。实际上,该情况不仅存在于锁眼机上,也存在于其它缝纫机设备,例如平缝机,包缝机等等。
例如,CN202111397026.0公开了一种缝纫机及其挑线杆,挑线杆从缝纫机的上轴获取动力,缝纫机上轴同时带动针杆上下升降;该挑线杆通过改变了过线孔的形状,将过线孔从圆形改成长条形,从而自动调节面线的张力,面线可以在过线孔内前后滑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挑线杆的供(收)线量和旋梭需线量的差值。
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都是在微调挑线杆的结构,改良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可调节送线量,使送线量更接近实际机针需线量的面线输送机构及缝纫机及控制方法。
该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挑线机构,其设置在缝纫机主体的机壳上,第一挑线机构具有第一挑线杆,还包括第二挑线机构,所述第二挑线机构包括
第二挑线杆,其设置在所述缝纫机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挑线杆的一侧;所述第二挑线杆的前部伸出所述缝纫机主体的前侧,第二挑线杆的前伸出端设置有拉线孔;
传动组件,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挑线杆,并驱动所述第二挑线杆上下摆动;
驱动电机,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组件;
所述缝纫机主体的机壳上开有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所述第一挑线杆穿过所述第一槽孔,所述第二挑线杆穿过所述第二槽孔。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曲柄,其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曲柄用于输出所述驱动电机产生的动力;
连杆,其一端与所述曲柄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挑线杆的后端铰接;
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缝纫机主体的后侧,所述第二挑线杆通过铰接轴转动安装在缝纫机主体上,所述第二挑线杆的后端伸出所述缝纫机主体的后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挑线杆由缝纫机的上轴驱动;
所述第一槽孔为长槽孔,所述第二槽孔为短槽孔,所述长槽孔位于所述短槽孔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固线座,所述固线座成型有凹陷部,使所述固线座呈“凹”字型,所述凹陷部朝向所述第二槽孔设置;
所述固线座上成型有两个穿线孔,所述第二挑线杆的拉线孔于两个所述穿线孔之间。
优选地,所述机壳上设置有主夹线器安装座,主夹线器安装座位于所述第二槽孔的一侧;所述主夹线器安装座凸出于所述机壳的表面;
所述固线座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主夹线器安装座;所述固线座与第二槽孔之间形成向下逐渐开放的通过区域。
优选地,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钩线架和定位架,所述钩线架上成型有过线钩,所述过线钩用于约束面线的位置;
所述定位架包括连接座和限位板,机壳上成型有定位架安装孔,连接座连接在定位架安装孔中,限位板螺接在连接座上;连接座上成型有延伸部,限位板上成型有过线槽;限位板覆盖所述延伸部,限位板和延伸部之间设置有供面线掠过的间隙;
通过所述钩线架和所述定位架相互配合,使所述面线能够沿竖向的路径到达机针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挑线杆包括传动段、弯折段和拉线段;
所述传动段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接;
所述拉线孔成型在所述拉线段上;
所述弯折段用于连接所述传动段和所述拉线段。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缝纫机,进一步包括所述的面线输送机构;还包括
布料厚度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缝纫布料的厚度;
所述第一挑线杆的挑线量+第二挑线杆的挑线量-旋梭的需线量=布料厚度+常数a。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缝纫机,进一步包括布料厚度检测装置和针距调节机构,
所述第一挑线杆的挑线量+第二挑线杆的挑线量-旋梭的需线量=针距+布料厚度+常数b。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通过增加一个可控的第二挑线机构,对第一挑线机构进行辅助调节送线量,可以进一步供(收)线量,使实际的送线量更贴合需求的排线量,使最后成型的面线线迹更加整齐美观,降低断线率。
2、利用缝纫机的控制器获取上轴电机的转角;根据所述上轴电机的转角、布料的厚度和/或针距,利用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按照预设角度变化表转动;从而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送线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缝纫机的挑线杆挑线量与旋梭需线量的曲线关系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缝纫机内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机壳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左视图。
图6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8是装配有面线输送机构的缝纫机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壳;11-第一挑线杆;12-第一槽孔;13-第二槽孔;14-主夹线器安装座;15-主夹线器;16-定位架安装孔;17-机壳盖;18-钩线架安装槽;141-固线座安装孔;142-主夹线器安装孔;101-上轴电机;102-第一挑线机构;103-第二挑线机构;
2-驱动电机; 21-电机轴; 22-支架;
3-传动组件; 31-曲柄; 32-连杆;
4-第二挑线杆;401-传动段;402-拉线段;403-弯折段;41-铰接轴;42-拉线孔;
5-针杆; 51-机针;
6-固线座;61-凹陷部;62-穿线孔;
7-面线;
8-钩线架;81-过线钩;811-过线钩一;812-过线钩二;82-连接部;
9-定位架;91-连接座;911-延伸部;92-限位板;921-过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挑线机构和第二挑线机构,第一挑线机构和第二挑线机构均设置在缝纫机主体上,第一挑线机构具有第一挑线杆11;第二挑线机构具有第二挑线杆4;缝纫机的上轴电机驱动上轴和第一挑线机构是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再详细展开,上轴电机带动上轴同时为第一挑线机构提供动力来源;第二挑线机构由单独的驱动电机驱动,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第二挑线杆4通过传动组件3与驱动电机2相连接,驱动电机2用于驱动第二挑线杆4。
下表是市场上的常规平缝机的手轮转动角度(即上轴电机的转动角度)、旋梭需线量、第一挑线杆的挑线量的测量数据,下表中的数据对应于图2中的曲线图。手轮转动角度从0转动到360度的一圈过程中,机针完成了一次上下运动,第一挑线杆也完成了一次上下摆动,旋梭二转并在第二转时勾住面线。下表中和图2中的挑线量和需线量均为负值,是由于0值起始点的取点关系,并不影响挑线量和需线量的绝对差值的关系。
如图2所示,图2是缝纫机工作过程中的挑线杆挑线量与旋梭需线量的曲线关系图,可以看到在缝纫机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随着旋梭的转动,旋梭的需线量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上轴电机的转动,电机轴带动上轴和第一挑线机构,第一挑线机构的供线量也是在不断变化,旋梭的需线量和第一挑线机构的供线量总体的趋势是吻合的,但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第二挑线机构,使得第一挑线机构的曲线和第二挑线机构的曲线叠加时,尽可能的接近旋梭的虚线量;
同时,考虑到缝纫机的针距也是在变化的,布料的厚度也存在变化,针距和布料的厚度会影响挑线机构的供线量或旋梭的需线量;在驱动电机的转角变化控制过程中,需要实时的补偿或减去相应的数值。当驱动电机2启动时,通过传动组件3可以控制第二挑线杆4按照一定的路径进行运动,通过第二挑线杆4的运动对送线量作出进一步的限制,使挑线量曲线更贴近旋梭实际的需线量曲线。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收线,减少两条曲线之间的差值,从而避免面线松弛的情况发生,使线迹更为美观牢固。
如图1所示,传动组件3包括:
曲柄31,其一端与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21连接,曲柄31用于输出驱动电机2产生的动力。
连杆32,其一端与第二挑线杆4铰接,连杆32的另一端与曲柄31铰接。连杆32用于将动力从曲柄31传递至第二挑线杆4,并带动第二挑线杆4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运动。
在实际上,传动组件也可以采用诸如凸轮传动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缝纫机包括机壳1、第一挑线机构和第二挑线机构,第一挑线杆11的运动周期和移动路径在出厂时已经固定。驱动电机2通过支架22固定在机壳1上,无需另外设置放置驱动电机2的空间,使辅助挑线机构和缝纫机的结构更紧密,减少占用的空间;安装的流程也较为简便,便于对现在的缝纫机进行升级改造。机壳1上设置有机壳盖17,将机壳盖17拆卸下来后,即可检查缝纫机内部的情况,同时也便于安装第二挑线杆4。
第二挑线杆4上设置有铰接轴41,第二挑线杆4通过铰接轴41转动安装在机壳1上,可以通过在机壳1上直接开孔的方式,将第二挑线杆4连接在机壳1上。后续将机壳盖17连接至机壳1上时,通过在机壳盖17的侧面开孔,即可在保证第二挑线杆4可以绕铰接轴41转动的同时,利用紧固在机壳1上的机壳盖17限制铰接轴41从机壳1上脱离。
当驱动电机2启动时,传动机构3会带动第二挑线杆4以铰接轴41为中心进行周期性的转动。第二挑线杆4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运动,可以进一步拉紧或供应面线7,使挑线杆送线量曲线进一步贴近旋梭需线量曲线,改善过量送线或线迹紧绷的情况。
如图3和图4所示,机壳1上开有第一槽孔12和第二槽孔13,第一挑线杆11穿过第一槽孔12伸出在机壳1的外侧,第二挑线杆4穿过第二槽孔13伸出在机壳1的外侧,第一槽孔12位于第二槽孔13的上方。所述第一槽孔12为长槽孔,所述第二槽孔13为短槽孔,本文中的长槽孔和短槽孔是依据第一挑线杆和第二挑线杆的有效摆动长度进行比较的。
结合图3、图4和图6所示,机壳1上设置有固线座6,固线座6成型有凹陷部61,使固线座6呈“凹”字型,凹陷部61朝向第二槽孔13设置,第二挑线杆4伸出第二槽孔13的部分会被罩在凹陷部61内,当第二挑线杆4运动时,第二挑线杆4不会与凹陷部61内部相接触。
固线座6上成型有两个穿线孔62,第二挑线杆4伸出第二槽孔13的一端成型有拉线孔42,拉线孔42位于两个穿线孔62之间。
机壳1上设置有主夹线器15,面线7从主夹线器15伸出后,穿过一侧的穿线孔62后进入拉线孔42中,再从另一侧的穿线孔62离开固线座6。当第二挑线杆4在固线座6内拉动面线7时,由于穿线孔62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约束了面线7进出固线座6时的位置,便于确定面线7经过的路径,避免面线7被第一挑线杆11或第二挑线杆4拉动时,面线7与机壳上其他位置接触,导致面线7被割裂。
所述机壳1上设置有主夹线器安装座14,主夹线器安装座14位于所述第二槽孔13的一侧;所述主夹线器安装座14凸出于所述机壳1的表面;
所述固线座6的一侧设置有条形孔,通过螺栓穿过该条形孔安装于所述主夹线器安装座14;所述固线座6与第二槽孔13之间形成向下逐渐开放的通过区域100,使得第二挑线杆的活动空间以及运动轨迹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结合图3-图5及图7所示,机壳1上还设置有钩线架8和定位架9,在本实施例中钩线架8上成型有两个过线钩81,为了便于区分,在此将两个过线钩81分别命名为过线钩一811和过线钩二812,过线钩一811和过线钩二81用于固定面线7的位置,进一步的确定面线7的路径,避免面线7与机壳1上其他部位发生接触,从而避免面线7断裂。
定位架9包括连接座91和限位板92,机壳1上成型有定位架安装孔16,连接座91连接在定位架安装孔16中,限位板92螺接在连接座91上。连接座91上成型有延伸部911,限位板92上成型有过线槽921。当限位板92连接在连接座91上时,限位板92会覆盖在延伸部911,使面线7只能穿过过线槽921,从而进一步的对面线7的位置进行限制。限位板92和延伸部911之间设置有供面线掠过的间隙。连接座91也可以设置为断线感应器的一体结合,检测过线槽921内的面线是否正常供应。
钩线架8成型有连接部82,在机壳盖17上成型有钩线架安装槽18,钩线架8通过连接部82固定在机壳盖17上。通过钩线架8和定位架9相互配合,使面线7可以竖直的到达机针51所处的位置,便于后续的穿线工作。
结合图1和图3所示,第二挑线杆4被折弯,将第二挑线杆4分成传动段401、弯折段403和拉线段402。
传动段401与传动组件3相连接,且固定桩41设置在传动段401的中部。
拉线孔42成型在拉线段402上,拉线段402从第二槽孔13中伸出,且拉线段402所在的平面和传动段401所在的平面保持平行。
弯折段403用于连接传动段401和拉线段402。
由于机壳1内有存在多个其他组件,针杆5及抬压脚杆等组件在缝纫机出厂时就已经设置在机壳1内部,而为了减少对现有的缝纫机升级改造的成本,需要在现有的机壳1内进行设计。通过将第二挑线杆4折弯,可以使第二挑线杆4在不干扰针杆5工作的同时,使拉线孔42位于更合理的位置,让面线7的路径更加合理,避免过大的折角割断面线7或施加过大的摩擦力阻碍面线的移动。
本申请还请求保护一种缝纫机,其包括上述的面线输送机构,还包括布料厚度检测装置,该布料检测装置可以是红外线检测的方式,通过红外线穿过正在缝纫中布料后的光线强度,可以测定布料的厚度。
该布料厚度检测装置也可以采用霍尔传感器安装在压脚杆上,在压脚杆被不同厚度的布料顶起;霍尔传感器根据压脚杆的所处于的高度,获得当前布料的厚度,再结合主控程序中设定的针距,实时获得所需的排线量。布料厚度检测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本申请采用的布料检测装置也是从市场上采购获得,故不再详细展开。本申请请求保护利用该布料厚度信息进行二次优化缝纫机轨迹的结构和方法。每个上轴电机对应的转动角度发生变化时,均通过该公式:第一挑线杆的挑线量+第二挑线杆的挑线量-旋梭的需线量=布料厚度+常数a,计算第二挑线杆需要的供(收)线量;例如,该常数a可以设置为0~5mm之间,根据各机型的特点,自行设定。
另外,常规的缝纫机必然具备针距调节机构,本申请进一步请求保护利用该针距信息进行二次优化缝纫机轨迹的结构和方法。每个上轴电机对应的转动角度发生变化时,均通过该公式:第一挑线杆的挑线量+第二挑线杆的挑线量-旋梭的需线量=针距*系数c+布料厚度+常数b。计算第二挑线杆需要的供(收)线量;例如,该常数b可以设置为0~5mm之间,根据各机型的特点,自行设定。例如,系数c可以设置为1~1.2,根据各机型的特点,自行设定否放大或缩小绷紧度。本文中的常数a、常数b和系数c是申请人根据自己生产的平缝机测定的较佳选择,并非固定范围。实际上,虽然第一挑线机构无法调节,并在出厂时就已经固定;但第一调节机构本身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尺寸设计,还是角度变化,弧度变化等等,均会对第一挑线杆的挑线量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常数a、常数b和系数c只能是基于不同机型进行选定。第一挑线杆的挑线量+第二挑线杆的挑线量的叠加即为排线量。排线量约等于旋梭的需线量+布料厚度+针距。
本申请还请求保护一种缝纫机的面线送线方法,应用于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挑线机构和第二挑线机构;
上轴电机为缝纫机的上轴和所述第一挑线机构提供动力来源;
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挑线机构;
所述面线送线方法包括:
利用缝纫机的控制器获取上轴电机的转角;根据所述上轴电机的转角、布料的厚度和/或针距,利用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按照预设角度变化表转动;
所述布料的厚度利用布料厚度检测装置获取;布料厚度检测装置一般也会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至控制器,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也可以直接从控制器获取相应数据。
所述针距利用缝纫机的控制器获取。控制器是指缝纫机的电控系统,一般来说,缝纫机的电控系统中就能够查看当前针距,并直接获取相应信息。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挑线机构,其设置在缝纫机主体上,第一挑线机构具有第一挑线杆(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挑线机构,所述第二挑线机构包括
第二挑线杆(4),其设置在所述缝纫机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挑线杆(11)的一侧;所述第二挑线杆(4)的前部伸出所述缝纫机主体的前侧,第二挑线杆(4)的前伸出端设置有拉线孔(42);
传动组件(3),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挑线杆(4),并驱动所述第二挑线杆(4)上下摆动;
驱动电机(2),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组件(3);
所述缝纫机主体的机壳(1)上开有第一槽孔(12)和第二槽孔(13),所述第一挑线杆(11)穿过所述第一槽孔,所述第二挑线杆(4)穿过所述第二槽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
曲柄(31),其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2)连接,所述曲柄(31)用于输出所述驱动电机(2)产生的动力;
连杆(32),其一端与所述曲柄(3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挑线杆(4)的后端铰接;
所述驱动电机(2)固定在所述缝纫机主体的后侧,所述第二挑线杆(4)通过铰接轴(41)转动安装在缝纫机主体上,所述第二挑线杆(4)的后端伸出所述缝纫机主体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挑线杆(11)由缝纫机的上轴驱动;
所述第一槽孔(12)为长槽孔,所述第二槽孔(13)为短槽孔,所述长槽孔位于所述短槽孔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设置有固线座(6),所述固线座(6)成型有凹陷部(61),使所述固线座(6)呈“凹”字型,所述凹陷部(61)朝向所述第二槽孔(13)设置;
所述固线座(6)上成型有两个穿线孔(62),所述第二挑线杆(4)的拉线孔(42)位于两个所述穿线孔(6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设置有主夹线器安装座(14),主夹线器安装座(14)位于所述第二槽孔(13)的一侧;所述主夹线器安装座(14)凸出于所述机壳(1)的表面;
所述固线座(6)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主夹线器安装座(14);所述固线座(6)与第二槽孔(13)之间形成向下逐渐开放的通过区域(10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还设置有钩线架(8)和定位架(9),所述钩线架(8)上成型有过线钩(81),所述过线钩(81)用于约束面线(7)的位置;
所述定位架(9)包括连接座(91)和限位板(92),机壳(1)上成型有定位架安装孔(16),连接座(91)连接在定位架安装孔(16)中,限位板(92)螺接在连接座(91)上;连接座(91)上成型有延伸部(911),限位板(92)上成型有过线槽(921);限位板(92)覆盖所述延伸部(911),限位板(92)和延伸部(911)之间设置有供面线掠过的间隙;
通过所述钩线架(8)和所述定位架(9)相互配合,使所述面线(7)能够沿竖向的路径到达机针(51)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挑线杆(4)包括传动段(401)、弯折段(403)和拉线段(402);
所述传动段(401)与所述传动组件(3)相连接;
所述拉线孔(42)成型在所述拉线段(402)上;
所述弯折段(403)用于连接所述传动段(401)和所述拉线段(402)。
CN202223344681.2U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及缝纫机 Active CN219470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4681.2U CN219470404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及缝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4681.2U CN219470404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及缝纫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0404U true CN219470404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2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4681.2U Active CN219470404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及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04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75352B2 (ja) ミシン装置
US8256362B2 (en) Embroidery sewing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6729252B2 (en) Thread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US7281479B2 (en) Needle thread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and sewing machine
US743801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utting sewn material in sewing machine
US6067919A (en) Needle threading device used in sewing machine
EP2116646B1 (en) Threader of sewing machine
CN219470404U (zh) 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输送机构及缝纫机
CN101550641B (zh) 缝纫机的上线夹紧装置
US7162965B2 (en) Sewing machine
US5020462A (en) Slackened needle thread assuring unit
CN107503048B (zh) 一种自动缝纫设备的缝料弧边控制装置及自动缝纫设备
US5791272A (en) Sewing machine with detachable and independently driven loop taker module
US1397071A (en) Feeding mechanism for sewing-machines
US6050206A (en) Sewing machine with an adjustable head module
JP4465877B2 (ja)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JP4783619B2 (ja) ミシン
JP2903624B2 (ja) ミシンの布押え装置
US4320712A (en) Thread handling
JPS6352913B2 (zh)
JP3486940B2 (ja) ミシン針穴用糸通し装置
EP0088113B1 (en) A rotating loop-taker in a sewing machine
US800554A (en) Lock-stitch sewing-machine.
JPH10235059A (ja) ミシンの布厚検出装置
JPH07303779A (ja) ミシンの加工布案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