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9572U - 一种悬臂式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臂式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9572U
CN219469572U CN202320643232.3U CN202320643232U CN219469572U CN 219469572 U CN219469572 U CN 219469572U CN 202320643232 U CN202320643232 U CN 202320643232U CN 219469572 U CN219469572 U CN 2194695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platform
flexible
assembly
cantilever type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32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聪元
罗文欣
童万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o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o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ob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o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432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95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9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95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悬臂式升降装置,包括具有横梁的龙门框架和竖向设置的直线移动组件,还包括升降平台和至少一个挠性传动组件,其中,升降平台一相对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悬吊端,连接端滑动连接于直线移动组件,挠性传动组件包括挠性件和带有吊轮的吊装组件,吊装组件安装于横梁上;挠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升降平台的悬吊端;挠性件的中间部分跨过吊轮并与吊轮传动连接,且在升降平台的下方转折,以在背向横梁的一侧,使挠性件的另一端竖向连接于升降平台的连接端上。该悬臂式升降装置通过挠性传动组件将升降平台的悬吊端和连接端联动起来,使升降平台的两端可竖向同步升降,以实现随负重变化的自适应,通用性好且不易卡壳。

Description

一种悬臂式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臂式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升降装置是一种常见的用于举升或降低物品或人员的机械装置。它通常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和控制组件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交通、医疗等领域中。悬臂式升降装置则是一种特殊的升降装置,一般主要呈现为以下两种结构:
第一种,支撑平台的一端上下滑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此种结构虽然结构简单,但在支撑平台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卡死,运行不平稳;第二种,支撑平台的一端上下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吊轮、配重块和吊绳的配合吊装起来,此种结构虽然相对于第一种结构的运行稍平稳,但需要根据支撑平台的负重变化而调整不同重量规格的配重块,导致操作人员的操作不便,及该悬臂式升降装置的支撑结构的通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悬臂式升降装置运行不平稳、操作不便、支撑结构的通用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悬臂式升降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所述悬臂式升降装置包括具有横梁的龙门框架;所述悬臂式升降装置还包括:
直线移动组件,竖向设置;
升降平台,一相对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悬吊端;所述连接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直线移动组件;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做升降运动;
挠性传动组件,至少设置一个;所述挠性传动组件包括挠性件和带有吊轮的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安装于所述横梁上;
其中,所述挠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悬吊端;所述挠性件的中间部分跨过所述吊轮并与所述吊轮传动连接,且在所述升降平台的下方转折,以在背向所述横梁的一侧,使所述挠性件的另一端竖向连接于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连接端上。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挠性件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挠性段、第二挠性段、第三挠性段和第四挠性段,所述第一挠性段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上方,且一端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悬吊端;所述第二挠性段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上方,一部分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下方;所述第三挠性段和所述第四挠性段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下方,且所述第四挠性段沿所述直线移动组件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升降平台的连接端相连。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吊轮垂直于所述横梁并横向设置;所述第一挠性段靠近所述吊轮的部分垂直于所述升降平台,并面向所述直线移动组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挠性传动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过渡轮,各所述过渡轮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下方,且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吊轮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挠性段的末端通过与其中一个所述过渡轮的传动连接,朝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连接端改变所述挠性件的牵引方向;所述第三挠性段的末端通过与另一个所述过渡轮的传动连接,使所述第四挠性段能沿所述直线移动组件的长度方向牵引。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过渡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过渡轮的中心的连线平行于所述升降平台;所述第二挠性段和所述第三挠性段之间在所述过渡轮处垂直过渡;所述第三挠性段和所述第四挠性段之间在另一所述过渡轮处垂直过渡。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挠性段沿垂直于所述升降平台的方向牵引。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挠性段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挠性段的方向牵引。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龙门框架的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直线移动组件、所述升降平台、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挠性传动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挠性传动组件设置有两个,于靠近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悬吊端的一侧,两个所述挠性传动组件间隙并排设置于所述横梁上,且各自的所述挠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悬吊端和所述连接端。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龙门框架还具有立柱和底框架,所述立柱、所述底框架和所述横梁共同围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直线移动组件包括安装座、导轨和滑块,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立柱和/或所述底框架上,所述导轨竖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并连接有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连接端;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且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滑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臂式升降装置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悬臂式升降装置通过将挠性传动组件的挠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升降平台的悬吊端,中间部分跨过吊轮并与吊轮传动连接,并在升降平台的下方转折,以在背向横梁的一侧,使挠性件的另一端竖向连接于升降平台的连接端上,以此使得挠性件的一端从升降平台的上方吊起升降平台的悬吊端,另一端从升降平台的外围绕过升降平台,并从升降平台的下方竖向连接在升降平台的连接端,进而,该悬臂式升降装置可以通过挠性传动组件将升降平台的悬吊端和连接端联动起来,使挠性传动组件、升降平台、直线移动组件和驱动组件共同形成一个可以达到动态平衡的挠性整体,使得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升降平台的连接端沿直线移动组件竖向移动时,挠性件的两端可以分别从升降平台的相对两端且一上一下,来确保升降平台的悬吊端和连接端在竖向同步升降。这样,一方面可将直线移动组件中导轨受到的部分力转移到吊轮上,使升降平台更加顺畅、平稳地沿直线移动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避免升降平台在上下移动时围绕连接端转动产生转向力,导致升降平台发生卡壳的问题,利于提高直线移动组件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该悬臂式升降装置可根据升降平台的负重变化自适应,无需采用不同规格的配重块来适配,也省去配重块,故而该悬臂式升降装置的支撑结构的通用性好,且利于简化整体结构,方便操作人员从不同方向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悬臂式升降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悬臂式升降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悬臂式升降装置;
1、龙门框架;11、横梁;12、立柱;13、底框架;14、安装空间;
2、直线移动组件;21、安装座;22、导轨;23、滑块;
3、升降平台;31、连接端;32、悬吊端;
4、驱动组件;
5、挠性传动组件;51、挠性件;511、第一挠性段;512、第二挠性段;513、第三挠性段;514、第四挠性段;52、吊装组件;521、吊轮;522、张紧螺钉;523、张紧导向块;53、过渡轮。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悬臂式升降装置100,其中,该悬臂式升降装置100主要用于运输需要调整高度的目标物,例如将目标物从较低的位置运输到较高的指定位置处,或者将目标物从较高的位置运输到较低的指定位置处。另外,该悬臂式升降装置100特别适合于操作空间相对较小,无法在两侧安装导轨22或者需敞开操作如从四个方向进行操作的场景。
如图1和图4所示,该悬臂式升降装置100包括龙门框架1、直线移动组件2、升降平台3、驱动组件4和挠性传动组件5,其中,龙门框架1具有横梁11,挠性传动组件5至少设置有一个,升降平台3通常为板件。为确保该悬臂式升降装置100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和紧凑性,横梁11设置有多根。例如图1所示,在升降平台3的长度方向上,龙门框架1包括至少一根与升降平台3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横梁11;例如图4所示,在升降平台3的宽度方向上,龙门框架1还包括至少一根与升降平台3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横梁11,以此方便根据升降平台3的大小,在龙门框架1合适的位置安装挠性传动组件5,以适配不同大小和重量需求的目标物的位置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升降平台3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为连接端31和悬吊端32。为实现升降平台3高度的升降,直线移动组件2竖向设置,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滑动连接于直线移动组件2。其中,驱动组件4主要用于驱动升降平台3做升降运动。由此,在驱动组件4的驱动下,升降平台3可以沿直线移动组件2的长度方向做升降运动,这样,借助直线移动组件2的导向作用,还可利于提高升降平台3在升降时的平稳性,从而减小该悬臂式升降装置100运行的噪音。
再如图1所示,挠性传动组件5包括挠性件51和带有吊轮521的吊装组件52,吊装组件52安装于横梁11上。其中,挠性件51的一端连接于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挠性件51的中间部分跨过吊轮521,并与吊轮521传动连接,且挠性件51的中间部分在升降平台3的下方转折,以在背向横梁11的一侧(具体为升降平台3的下方),使挠性件51的另一端竖向连接于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上。
可以理解地,挠性件51位于升降平台3的外围,且挠性件51的一端从升降平台3的上方吊起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另一端在升降平台3的下方与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相连,而挠性件51的中间部分通过与吊轮521的传动连接实现挠性件51两端的位置联动,例如:
在升降平台3做上升运动时,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沿直线移动组件2上升移动一高度h,与连接端31相连的挠性件51的另一端也会升高h,因挠性件51的整体长度不变,则挠性件51的一端也会同步升高h,由此与挠性件51的一端相连的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也会升高h;同理,反之在升降平台3做下降运动时,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沿直线移动组件2下降移动一高度H,与连接端31相连的挠性件51的另一端也会自然下降一高度H,在挠性件51整体张紧力及升降平台3和目标物重力的作用下,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会同步下降H,由此与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相连的挠性件51的一端会随之下降H。故而,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和悬吊端32通过挠性传动组件5的联动,可以实现同步升降,这样,无论升降平台3的负重如何变化,升降平台3可以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而整个悬臂式升降装置100基本无需做任何调整,显然大大提高了悬臂式升降装置100的通用性,且整体结构较简单。
需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挠性件51可以为带件,对应的吊轮521为带轮,这样挠性件51和吊轮521之间的传动连接为带传动连接;当然,挠性件51也可以为链件,对应地,对应的吊轮521为链轮,这样挠性件51和吊轮521之间的传动连接为链传动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挠性传动组件5中的挠性件51还可以为带件和链件的组合件,在此不做特别介绍。
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为实现将吊装组件52安装于横梁11上,吊装组件52还包括张紧螺钉522和张紧导向块523,其中,张紧导向块523通过张紧螺钉522固定安装于横梁11上,并在下方连接有吊轮521。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挠性件51的张紧度来调节张紧螺钉522,进而调节吊轮521的安装高度,从而确保挠性件51始终保持一定的张紧度,以及时联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挠性件51为带件,吊轮521为带轮。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悬臂式升降装置1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悬臂式升降装置100通过采用悬臂式结构,将挠性传动组件5的挠性件51的一端从升降平台3的上方吊起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另一端从升降平台3的外围绕过升降平台3,并从升降平台3的下方竖向连接在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简言之,挠性件51的两端是分别从升降平台3的相对两端、一上一下来确保两端竖向的同步升降),且通过驱动组件4驱动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沿直线移动组件2竖向移动,以此通过挠性传动组件5将升降平台3的两端联动起来,使挠性传动组件5、升降平台3、直线移动组件2和驱动组件4共同形成一个可以达到动态平衡的挠性整体,这样,一方面将直线移动组件2中导轨22受到的部分力转移到吊轮521上,使得升降平台3更加顺畅、平稳地沿直线移动组件2的长度方向(具体可为竖向)上下移动,避免升降平台3在上下移动时围绕连接端31发生转动而产生转向力,导致升降平台3容易卡壳,利于提高直线移动组件2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可根据升降平台3的负重变化自适应,无需采用不同规格的配重块来适配,也省去配重块,故而该悬臂式升降装置的支撑结构的通用性好,且利于简化整体结构,方便操作人员从不同方向作业。
再一方面,还可减小升降平台3发生弯曲变形的几率,也利于减少驱动组件4的驱动动力,便于适当减小驱动组件4的规格,及便于快速将目标物准确地运送到指定位置处。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简化挠性传动组件5的结构及确保通过挠性传动组件5与升降平台3之间形成一个挠性整体,以达到升降平台3动态的自适应平衡,挠性件51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挠性段511、第二挠性段512、第三挠性段513和第四挠性段514。其中,第一挠性段511位于升降平台3的上方,且第一挠性段511的一端连接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另一端在吊轮521对应位置处与第二挠性段512的一端相连;第二挠性段512的一部分位于升降平台3的上方,一部分位于升降平台3的下方,由此显然,于升降平台3的外围,第二挠性段512从升降平台3的上方被牵引到升降平台3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挠性段513和第四挠性段514均位于升降平台3的下方,且第四挠性段514沿直线移动组件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相连,以在背向横梁11的一侧,确保挠性件51的另一端竖向连接于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上,进而在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由驱动组件4的驱动上下移动时,确保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能受到挠性件51联动的竖向作用力,使得升降平台3不易围绕连接端31发生转动,避免升降平台3在做升降运动时发生卡壳现象。
需说明的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挠性段514垂直于升降平台3设置,并与直线移动组件2相平行。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4所示,为简化整体结构、保证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及运行平稳性,挠性传动组件5的吊轮521垂直于横梁11并横向设置,具体地,吊轮521的中心轴线方向垂直于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至悬吊端32的方向。且第一挠性段511靠近吊轮521的部分垂直于升降平台3,并面向直线移动组件2,以此一方面利于挠性件51直接给予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一个竖向的拉力,确保悬吊端32竖向升降,进而保证升降平台3的水平状态;另一方面,利于降低驱动组件4的输出动力,从而降低对驱动组件4的动力要求。
优选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进一步使悬臂式升降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简单且更加紧凑,吊装组件52在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对应的位置上安装于横梁11上,且第一挠性段511沿垂直于升降平台3的方向牵引。也即,挠性件51在跨过吊装组件52的吊轮521时,第一挠性段511整体正好垂直于升降平台3,而无需借助辅助轮来调整第一挠性段511的牵引方向等,以此挠性件51的第一挠性段511对升降平台3的牵引力即为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受到的拉力,方便挠性件51用较小的力将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直接垂直吊起,且利于确保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和悬吊端32可以同步升降。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辅助轮等装置的辅助,吊装组件52还可安装在其他合适的位置上,只要保证将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吊起确保升降平台3保持水平状态,并与其他零部件不发生干涉即可。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为实现挠性件51在升降平台3的下方调整牵引方向,挠性传动组件5还包括至少两个过渡轮53,其中,各过渡轮53设置在升降平台3的下方,且各过渡轮53的中心轴线平行于吊轮521的中心轴线,以确保挠性件51顺畅地运行。
挠性件51的第二挠性段512的末端通过与其中一个过渡轮53的传动连接朝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改变挠性件51的牵引方向,以在升降平台3的外围将挠性件51牵引到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处。挠性件51的第三挠性段513的末端通过与另一个过渡轮53的传动连接,使第四挠性段514能沿直线移动组件2的长度方向牵引,可以理解地,挠性件51在绕过另一个过渡轮53后可以直接竖向牵引以与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相连。
需说明的是,第二挠性段512不一定直线布置,可以通过辅助轮调整牵引方向,只要是从升降平台3的上方往其下方牵引即可;同理,第三挠性段513也不一定直线布置,也可以通过辅助轮调整牵引方向,只要是从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往连接端31牵引即可。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简化整体结构及保证紧凑性等,各过渡轮53的尺寸和吊轮521的尺寸相同。且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一个过渡轮53位于吊轮521的正下方,第二挠性段512沿平行于第一挠性段511的方向牵引。这样,第二挠性段512与第一挠性段511保持平行,及与升降平台3相垂直,利于采用较小的力即可实现升降平台3的升降。
更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为简化整体结构,过渡轮53设置有两个,其中,两个过渡轮53的中心的连线平行于升降平台3,第二挠性段512和第三挠性段513之间在过渡轮53处垂直过渡;第三挠性段513和第四挠性段514之间在另一过渡轮53处垂直过渡,这样,两个过渡轮53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第三挠性段513也呈直线牵引状态以与升降平台3保持平行,利于采用较短的挠性件51,较小动力的驱动组件4即可快速实现升降平台3的平稳升降,且整体占用空间小。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4所示,龙门框架1的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14,其中,直线移动组件2、升降平台3、驱动组件4和挠性传动组件5均安装在安装空间14内。这样,整个悬臂式升降装置100即可作为一个独立装置使用,且因零部件均集成在安装空间14内,利于保证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也利于该悬臂式升降装置100的安装和维护等。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有一些零部件伸出龙门框架1,也可以有一些零部件直接安装在其他设备上,不一定均安装在龙门框架1上或在安装空间14内安装。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为确保整体结构的运行平稳性,挠性传动组件5设置有两个。其中,于靠近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的一侧,两个挠性传动组件5间隙并排设置于横梁11上,具体地,两个挠性传动组件5沿升降平台3的宽度方向间隙设置。且各自的挠性件51的两端分别连接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和连接端31。换句话说,其中一个挠性传动组件5的两端从一个位置分别连接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和连接端31,另一个挠性传动组件5的两端从另一个位置分别连接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和连接端31,此种结构特别适合于宽度较大的升降平台3,以利于确保升降平台3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平衡状态。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4所示,龙门框架1还具有立柱12和底框架13,其中,立柱12、底框架13和横梁11共同围成安装空间14。需说明的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在空间较小的地方安装、操作,也为方便从多个方向实施操作,该安装空间14为敞开的空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龙门框架1还可采用其他合适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再如图1和图4所示,直线移动组件2包括安装座21、导轨22和滑块23,其中,安装座21设置于立柱12和/或底框架13上,导轨22竖向设置于安装座21上,滑块23滑动设置于导轨22上,并连接有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驱动组件4设置于安装座21的顶部,且输出端连接于滑块23。这样,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通过滑块23滑动连接于直线移动组件2上,并通过滑块23与驱动组件4的输出端连接,由此,在驱动组件4的驱动下,升降平台3的连接端31随滑块23沿导轨22竖向移动。
显然,因通过挠性传动组件5将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和连接端31联动起来形成一个挠性整体,保证升降平台3的悬吊端32和连接端31同步升降,故而可以避免滑块23在沿导轨22滑行时发生偏转而导致与导轨22之间发生干涉卡壳的不良现象。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滑块23实际为板件。另外,驱动组件4优选为电机,当然也可以为气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式升降装置包括具有横梁的龙门框架;所述悬臂式升降装置还包括:
直线移动组件,竖向设置;
升降平台,一相对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悬吊端;所述连接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直线移动组件;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做升降运动;
挠性传动组件,至少设置一个;所述挠性传动组件包括挠性件和带有吊轮的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安装于所述横梁上;
其中,所述挠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悬吊端;所述挠性件的中间部分跨过所述吊轮,并与所述吊轮传动连接,且在所述升降平台的下方转折,以在背向所述横梁的一侧,使所述挠性件的另一端竖向连接于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连接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件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挠性段、第二挠性段、第三挠性段和第四挠性段,所述第一挠性段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上方,且一端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悬吊端;所述第二挠性段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上方,一部分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下方;所述第三挠性段和所述第四挠性段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下方,且所述第四挠性段沿所述直线移动组件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升降平台的连接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轮垂直于所述横梁并横向设置;所述第一挠性段靠近所述吊轮的部分垂直于所述升降平台,并面向所述直线移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传动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过渡轮,各所述过渡轮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下方,且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吊轮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挠性段的末端通过与其中一个所述过渡轮的传动连接,朝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连接端改变所述挠性件的牵引方向;所述第三挠性段的末端通过与另一个所述过渡轮的传动连接,使所述第四挠性段能沿所述直线移动组件的长度方向牵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过渡轮的中心的连线平行于所述升降平台;所述第二挠性段和所述第三挠性段之间在所述过渡轮处垂直过渡;所述第三挠性段和所述第四挠性段之间在另一所述过渡轮处垂直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挠性段沿垂直于所述升降平台的方向牵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挠性段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挠性段的方向牵引。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悬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框架的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直线移动组件、所述升降平台、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挠性传动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传动组件设置有两个,于靠近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悬吊端的一侧,两个所述挠性传动组件间隙并排设置于所述横梁上,且各自的所述挠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悬吊端和所述连接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框架还具有立柱和底框架,所述立柱、所述底框架和所述横梁共同围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直线移动组件包括安装座、导轨和滑块,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立柱和/或所述底框架上,所述导轨竖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并连接有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连接端;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且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滑块。
CN202320643232.3U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悬臂式升降装置 Active CN2194695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3232.3U CN219469572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悬臂式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3232.3U CN219469572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悬臂式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9572U true CN219469572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38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3232.3U Active CN219469572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悬臂式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95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9955B (zh) 用于钢丝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
CN101462666B (zh) 电梯曳引机的更换装置和更换方法
CN112573347B (zh) 一种起重机上平衡梁间的连接结构
CN218088688U (zh) 平衡重系统及塔式起重机
CN115676644B (zh) 一种防摇摆户外门式起重机
CN113200446B (zh) 一种方便对货物进行夹持的起重机
CN219469572U (zh) 一种悬臂式升降装置
JP2001261257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374476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218560944U (zh) 一种适用于动臂塔吊的可变配重结构
CN106061884B (zh) 用于钢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
KR20190066354A (ko) 실린더 작용점 이동 방식 핸드크레인
CN211056539U (zh) X型吊具上架
CN211712452U (zh) 一种新型隧道用龙门吊
CN209427923U (zh) 一种真空精密铸造炉用提升装置
CN221094871U (zh) 一种桥梁挂篮施工平台
CN112299243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智能吊装方法
CN111762694A (zh) 一种跨运车提升系统
CN111807231A (zh) 一种集装箱跨运车
CN208022562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电梯
CN221397109U (zh) 一种链条式提升机结构
CN117819411B (zh) 一种悬臂式起吊伸缩梁装置
CN214006491U (zh) 平稳滑行机构及炉膛检修平台
CN214527698U (zh) 一种起重机滑轮梁
CN212953769U (zh) 一种可拆卸的小型电梯配重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