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7570U - 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7570U
CN219467570U CN202320402539.4U CN202320402539U CN219467570U CN 219467570 U CN219467570 U CN 219467570U CN 202320402539 U CN202320402539 U CN 202320402539U CN 219467570 U CN219467570 U CN 219467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charging
connecting rod
gu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25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煜
夏丽建
庄志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Weilai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Weilai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Weilai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Weilai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025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7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7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7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充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枪线在地面拖行难以使用以及枪线会侵占车位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和枪线悬臂装置,充电桩具有充电枪线,枪线悬臂装置设置在充电桩上,枪线悬臂装置包括:悬臂组件,其转动设置在充电桩上,充电枪线悬挂在悬臂组件上;复位装置,其设置在充电桩上,与悬臂组件连接,悬臂组件转动后,复位装置带动悬臂组件回到初始位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枪线悬臂装置的悬臂组件可以将枪线吊起,避免充电枪线在地面上被拖行,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避免充电枪线被车辆碾压;复位装置可以将悬臂组件拉回到初始位置,避免充电枪线垂下后侵占车位影响停车。

Description

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充换电基础建设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整车充电的直流快充能源补给模式为主要模式,此模式优点在于充电速度快、节能效率高、系统稳定高、功率因数高,但是相比于交流慢充桩,直流快充桩需要输出更大的电流,而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输出枪线是自然冷却,因此直流快充桩的枪线较粗枪头较重,例如目前市场上较为主流的250A快充桩,它匹配的枪线大多为直径35mm粗的线缆,此种线缆一米的重量约为3Kg,充电桩匹配6m的枪线便会重达20Kg,由于枪线太过沉重,使用者大多会将枪线拖行在地面上使用,这不仅给用户留下十分不好的使用体验,而且使用时也会存在枪线侵占车位、车辆碾压枪线或者车辆无法顺利停车的情况,拖行时间久了会导致线缆损坏危及用户安全;有的充电桩采用卷簧收线的方式,将枪线吊起,这虽然可以避免枪线拖地的现象,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任然要克服卷簧较大的弹性势能,同时由于卷簧的弹力随着位移增大,当拉到位移较大的位置时,容易出现急速回弹现象,导致安全风险。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充电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枪线在地面拖行难以使用以及枪线会侵占车位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和枪线悬臂装置,充电桩具有充电枪线,枪线悬臂装置设置在充电桩上,枪线悬臂装置包括:悬臂组件,其转动设置在充电桩上,充电枪线悬挂在悬臂组件上;复位装置,其设置在充电桩上,与悬臂组件连接,悬臂组件转动后,复位装置带动悬臂组件回到初始位置。
在上述具有充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枪线悬臂装置还包括:线缆固定器,其设置在悬臂组件上,充电枪线被线缆固定器吊起,从而悬挂在悬臂组件上。
在上述具有充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枪线悬臂装置还包括固定座,其设置在充电桩上,悬臂组件和复位装置通过固定座设置在充电桩上。
在上述具有充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悬臂组件包括:后端悬臂,后端悬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固定座上;前端悬臂,前端悬臂转动设置在后端悬臂的另一端上,线缆固定器设置在前端悬臂上。
在上述具有充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初始状态下,后端悬臂停留在充电桩的侧面。
在上述具有充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后端悬臂的旋转角度小于180°。
在上述具有充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复位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固定座上;转动装置,转动装置设置在后端悬臂上;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转动设置在转动装置上,转动装置带动第二连杆转动,第二连杆转动后和第一连杆共同作用使转动装置的位置发生移动,转动装置的位置发生移动的同时带动后端悬臂进行转动。
在上述具有充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复位装置包括:第一导轨,其设置在固定座上;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导轨上;滑块,其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滑块连接,滑块在第一导轨上滑动后挤压或拉伸弹性件;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置在后端悬臂上,另一端设置在滑块上,弹性件拉动滑块滑动后,滑块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后端悬臂转动。
在上述具有充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复位装置包括:丝杠,其转动设置在固定座上;移动块,其套设在丝杠上,丝杠转动后带动移动块沿丝杠的轴向移动;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设置在后端悬臂上,另一端设置在移动块上,移动块移动后通过第二连接杆带动后端悬臂转动。
在上述具有充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充电桩设置在停车位的边缘。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能够枪线悬臂装置的悬臂组件可以将枪线吊起,避免充电枪线在地面上被拖行,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充电枪线被吊起之后,就不会再被车辆碾压;充电结束后,复位装置将悬臂组件拉回到初始位置,避免悬臂组件停留在充电位置上导致其上悬挂的充电枪线垂下后侵占车位影响停车,提高了用户体验;使用者可以用手随意拉动充电枪线到合适的位置,使用完毕后松开手后端悬臂就可以自动回到初始位置,不需要人进行手动恢复,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枪线悬臂装置在未使用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枪线悬臂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悬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的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距离充电口较近时充电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距离充电口较远时充电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和车的相对位置的俯视图。
图中:1、充电桩,2、充电枪线,3、悬臂组件,4、复位装置,5、线缆固定器,6、固定座,7、后端悬臂,8、前端悬臂,9、第一连杆,10、转动装置,11、第二连杆,12、第一导轨,13、弹性件,14、滑块,15、第一连接杆,16、丝杠,17、移动块,18、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关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序数词“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1和枪线悬臂装置,充电桩1具有充电枪线2,枪线悬臂装置设置在充电桩1上,枪线悬臂装置包括:悬臂组件3,其转动设置在充电桩1上,充电枪线2悬挂在悬臂组件3上,避免充电枪线被拖行在地面上;复位装置4,其设置在充电桩1上,与悬臂组件3连接,悬臂组件3转动后,复位装置4带动悬臂组件3回到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枪线在地面拖行难以使用以及枪线会侵占车位的问题,在原有充电桩1的基础上设置了枪线悬臂装置,枪线悬臂装置可以安装到充电桩1的顶部,或者其它合适的位置;枪线悬臂装置的悬臂组件3可以将枪线吊起,避免充电枪线2在地面上被拖行,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充电枪线2被吊起之后,就不会再被车辆碾压,但是若充电枪线2一直停留在充电位置,也可能会影响车辆进入充电位置,所以还设置了复位装置,在初始未充电状态下,悬臂组件3可以收纳在充电桩1的一侧,让出车辆的停车位置;当车驶到充电位置,拉动充电枪线2到汽车充电口位置进行充电,若充电口距离充电桩1较远,悬臂组件3可以随充电枪线2向充电口的方向转动以便于充电;当充电结束后,复位装置4将悬臂组件3拉回到初始位置,避免悬臂组件3停留在充电位置上导致其上悬挂的充电枪线2垂下后侵占车位影响停车,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枪线悬臂装置还包括:线缆固定器5,其设置在悬臂组件3上,充电枪线2被线缆固定器5吊起,从而悬挂在悬臂组件3上。线缆固定器5可以选择夹子、吊环或者其它结构,只要能安装在悬臂组件3上且能将充电枪线2吊起即可;可以通过改变线缆固定器5的数量和位置,来控制充电枪线2的悬吊位置和悬吊长度。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枪线悬臂装置还包括固定座6,其设置在充电桩1上,悬臂组件3和复位装置4都是通过固定座6设置在充电桩1上;这样就不需要对充电桩1的结构进行过多修改,提升安装效率。
进一步,如图7和图8所示,由于车辆有车头入库充电和车位入库充电两种方式,所以充电距离不同,为了满足两种距离需要,悬臂组件3包括:后端悬臂7,后端悬臂7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固定座6上;前端悬臂8,前端悬臂8转动设置在后端悬臂7的另一端上,前端悬臂8绕连接点转动,后端悬臂7的长度大于前端悬臂8的长度。充电口的位置距离充电桩1较近时,只需拉动充电枪线2带动前端悬臂8在小范围内转动即可满足距离需求;在充电口的位置距离充电桩1较远时,拉动充电枪线2带动前端悬臂8转动,前端悬臂8带动后端悬臂7进行转动,由于后端悬臂7的转动范围较大,因此后端悬臂7转动后可以满足较大的距离需求。为了方便,将线缆固定器5设置在前端悬臂8上。相比于只设置一个长悬臂的方式,本方案中后端悬臂7和前端悬臂8配合的方式更加灵活,后端悬臂7可以控制充电枪线2的大致方向和长度,前端悬臂8在此基础上可以灵活控制充电枪线2的位置,操作更加方便省力,使用感更佳。
进一步,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充电桩1的正面面对车辆,所以为了避免充电枪线2侵占车位,初始状态下将后端悬臂7停留在充电桩1的侧面。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由于后端悬臂7的转动半径较大,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范围有限,不需要后端悬臂7进行全方位转动,只要能在充电终端两侧和正面活动即可,所以将后端悬臂7的旋转角度限制在180°以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角度,优先方案是160°,既可以满足充电的要求,也便于复位装置4带动其进行复位。由于前端悬臂8需要能灵活调整方向,所以前端悬臂8相对后端悬臂7的旋转角度较大,优选为320°,这使充电枪线2能在被后端悬臂7控制的范围内有较大自由度。
进一步,如图9所示,为了不阻碍停车,所以将充电桩1设置在停车位的边缘,优选设置在停车位的一角。
进一步,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复位装置4包括:第一连杆9,第一连杆9的一端铰接在固定座6上,转动装置10设置在后端悬臂7上;第二连杆1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转动设置在转动装置10上,转动装置10带动第二连杆11绕着转动装置10和第二连杆11的连接点的中心进行转动,由于第一连杆9的一端可转动的铰接在固定座6上,所以第二连杆11转动后第一连杆9的一端的位置不会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1之间的位置和角度发生变化,进而带动转动装置10的位置发生变化,由于转动装置10设置在后端悬臂7上,所以转动装置10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带动后端悬臂7进行转动。转动装置10可以选择电机,电机启动后带动第二连杆11转动,这样后端悬臂7的打开和复位都需要通过电机。由于后端悬臂7的长度比前端悬臂8的长度要长的多,所以主要由后端悬臂7控制充电枪线2的方向和长度,只要将后端悬臂7拉回初始位置就可以避免枪线侵占车位。
为了使用更加方便,转动装置10也可以选择其它装置,例如,如图4所示,在转动装置10的壳体内依次设置有压缩弹簧和推杆,推杆滑动设置在壳体内,推杆上具有齿条部,齿条部沿滑动方向延伸;第二连杆1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转动装置10上,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上具有齿牙,齿牙与齿条部啮合,第二连杆11绕其与转动装置10的连接点的中心转动,第二连杆转动时,其上的齿牙拨动齿条部,使推杆在壳体内滑动。
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手动拉动充电枪线2带动前端悬臂8和后端悬臂7转动,后端悬臂7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连杆11和第一连杆9展开,第二连杆11转动的同时齿牙通过齿条部推动推杆在壳体内滑动,推杆滑动后挤压压缩弹簧,使压缩弹簧储存弹性势能;充电完成后,使用者放开充电枪线2,后端悬臂7不再受外力影响,此时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释放,压缩弹簧推动推杆反向滑动,齿条部随推杆滑动的同时通过齿牙带动第二连杆11转动,第二连杆11与第一连杆9共同作用使转动装置10的位置发生移动,进而将后端悬臂7拉回初始位置。相比与转动装置10选择电机的方案,这种方式下,使用者可以用手随意拉动充电枪线2到合适的位置,使用完毕后松开手后端悬臂7就可以自动回到初始位置,不需要人进行手动恢复,使用更加方便。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另一种复位装置4,其包括:设置在固定座6上的第一导轨12;弹性件13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导轨12上,弹性件13的拉伸方向与第一导轨12的延伸方向相同;滑块14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12上,弹性件13的另一端与滑块14连接,滑块14在第一导轨12上滑动后挤压或拉伸弹性件13;第一连接杆15,第一连接杆15的一端设置在后端悬臂7上,另一端设置在滑块14上;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手动拉动充电枪线2带动前端悬臂8和后端悬臂7转动,后端悬臂7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连接杆15拉动滑块14沿第一导轨12滑动,滑块14滑动后导致弹性件13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储存弹性势能;充电完成后,使用者放开充电枪线2,后端悬臂7不再受外力影响,此时弹性件13的弹性势能释放,拉动滑块14向反方向滑动,滑块14滑动过程中通过第一连接杆15带动后端悬臂7向初始位置转动;本实施方式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手动操作,使用完毕后不需要人进行手动恢复。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另一种复位装置4,该复位装置4包括:丝杠16,其转动设置在固定座6上;移动块17套设在丝杠16上,移动块17内部具有与丝杠16匹配的螺纹;第二连接杆18的一端设置在后端悬臂7上,另一端设置在移动块17上,移动块17移动后通过第二连接杆18带动后端悬臂7向初始位置转动。使用时,通过电机带动丝杠16转动,丝杠16转动后带动移动块17沿丝杠16的轴向滑动,再通过第二连接杆18推动后端悬臂7转动展开;使用结束后,电机带动丝杠16反向转动,带动移动块17沿丝杠16的轴向反向滑动,再通过第二连接杆18拉动后端悬臂7向初始位置转动。本方案不需要手动拖动充电枪线2,更加省力。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1)和枪线悬臂装置,所述充电桩(1)具有充电枪线(2),所述枪线悬臂装置设置在所述充电桩(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枪线悬臂装置包括:
悬臂组件(3),其转动设置在所述充电桩(1)上,所述充电枪线(2)悬挂在所述悬臂组件(3)上;
复位装置(4),其设置在所述充电桩(1)上,与所述悬臂组件(3)连接,所述悬臂组件(3)转动后,所述复位装置(4)带动所述悬臂组件(3)回到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枪线悬臂装置还包括:
线缆固定器(5),其设置在所述悬臂组件(3)上,所述充电枪线(2)被所述线缆固定器(5)吊起,从而悬挂在所述悬臂组件(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枪线悬臂装置还包括固定座(6),其设置在所述充电桩(1)上,所述悬臂组件(3)和所述复位装置(4)通过所述固定座(6)设置在所述充电桩(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臂组件(3)包括:
后端悬臂(7),所述后端悬臂(7)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6)上;
前端悬臂(8),所述前端悬臂(8)转动设置在所述后端悬臂(7)的另一端上,所述线缆固定器(5)设置在所述前端悬臂(8)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初始状态下,所述后端悬臂(7)停留在所述充电桩(1)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端悬臂(7)的旋转角度小于18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4)包括:
第一连杆(9),所述第一连杆(9)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座(6)上;
转动装置(10),所述转动装置(10)设置在所述后端悬臂(7)上;
第二连杆(11),所述第二连杆(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装置(10)上,所述转动装置(10)带动所述第二连杆(11)转动,所述第二连杆(11)转动后与所述第一连杆(9)共同作用使所述转动装置(10)的位置发生移动,所述转动装置(10)的位置发生移动的同时带动所述后端悬臂(7)进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4)包括:
第一导轨(12),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6)上;
弹性件(13),所述弹性件(1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2)上;
滑块(14),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2)上,所述弹性件(13)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14)连接,所述滑块(14)在所述第一导轨(12)上滑动后挤压或拉伸所述弹性件(13);
第一连接杆(15),所述第一连接杆(15)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后端悬臂(7)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滑块(14)上,所述弹性件(13)拉动所述滑块(14)滑动后,所述滑块(14)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15)带动所述后端悬臂(7)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4)包括:
丝杠(16),其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6)上;
移动块(17),其套设在所述丝杠(16)上,所述丝杠(16)转动后带动所述移动块(17)沿所述丝杠(16)的轴向移动;
第二连接杆(18),所述第二连接杆(18)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后端悬臂(7)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移动块(17)上,所述移动块(17)移动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18)带动所述后端悬臂(7)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桩(1)设置在停车位的边缘。
CN202320402539.4U 2023-03-02 2023-03-02 充电装置 Active CN219467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2539.4U CN219467570U (zh) 2023-03-02 2023-03-02 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2539.4U CN219467570U (zh) 2023-03-02 2023-03-02 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7570U true CN219467570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2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2539.4U Active CN219467570U (zh) 2023-03-02 2023-03-02 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75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40184B (zh) 具有收线和放线功能的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14919A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多功能充电桩
CN21161744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8608880A (zh) 一种具有自主识别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09050280B (zh) 一种充电桩
CN108790909B (zh) 电动汽车及其自动充电系统和方法
CN208544138U (zh) 充电桩线缆管理装置
CN219467570U (zh) 充电装置
CN212358094U (zh) 一种全自动交通锥收放装置
CN111002854A (zh) 直流充电桩充电系统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11775754B (zh) 一种自动插枪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08832327A (zh) 高压导线封地装置
CN206401952U (zh) 一种小型机器人用充电桩
CN109291818A (zh)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211714697U (zh) 一种带有新能源充电桩的立体停车库
CN211416999U (zh) 一种悬挂式可调节充电桩
CN107634408A (zh) 一种充电桩用自动收线装置
CN11210957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动收线充电桩
CN208867872U (zh) 一种壁挂式充电桩
CN219077036U (zh) 一种充电桩
CN218343276U (zh) 一种移动式充电桩枪座挂架
CN215755771U (zh) 一种电缆收放装置
CN220465283U (zh) 一种智能充电机构
CN21902915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防拖拽结构充电桩
CN216231743U (zh) 一种悬吊式充电枪直流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