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1466U - 一种全口义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口义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1466U
CN219461466U CN202320415244.0U CN202320415244U CN219461466U CN 219461466 U CN219461466 U CN 219461466U CN 202320415244 U CN202320415244 U CN 202320415244U CN 219461466 U CN219461466 U CN 219461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piece
base
groove
artificial den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52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玥
冯志宏
牛丽娜
钟声
朱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3204152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1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1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1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口义齿,针对义齿加工时,分别切削的义齿人工牙列及基托无法准确地完成临床粘接这一问题。所公开的方案包括所述人工牙列和基托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件和多个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上设有第一凹槽或第二定位件上设有第二凹槽,且在人工牙列就位于基托上时,各第二定位件与各第一定位件内的第一凹槽一对一匹配吻合,或者各第一定位件与各第二定位件内的第二凹槽一对一匹配吻合。本实用新型可确保全口义齿人工牙列与全口义齿基托准确装配和准确粘接,提高咬合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全口义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牙颌全口义齿数字化修复和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确保装配和粘接准确的全口义齿。
背景技术
无牙颌是口腔修复的常见病、多发病;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将会面对越来越多的无牙颌患者。
在数字化全口义齿的加工流程中,为了实现良好的粉白美学,通常采用牙龈色树脂盘切削树脂基托,采用牙色树脂盘切削树脂人工牙列,然后在体外粘接来完成全口义齿的制作。然而,这种手工直接粘接的方式可能会造成人工牙列在基托中定位不准确,从而导致粘接误差。
有临床研究显示,数字化加工的全口义齿粘接过程可能会造成人工牙列在基托上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尖牙和前磨牙区域高达-0.66mm-0.70mm的咬合误差;同时,也有临床研究发现,直接进行义齿人工牙列在基托上的粘接时,人工牙列会发生颊向的水平移位;此外,也有研究发现,在粘接过程中,义齿人工牙列与义齿基托粘接区域存在间隙而造成粘接不准确,从而导致全口义齿在戴入患者口内后出现早接触及咬合干扰。
义齿人工牙列与基托的粘接误差可能会导致原本准确、个性化的数字化咬合设计无法临床实现,并最终增加临床调牙合时间,降低戴牙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口义齿。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全口义齿包括互相吻合的人工牙列和基托;
所述人工牙列和基托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件和多个第二定位件;
所述多个第一定位件位于基托的唇侧,且分布于基托的前牙区和两侧后牙区,同时各第一定位件与基托连接;
所述多个第二定位件位于人工牙列的唇侧,且分布于人工牙列的前牙区和两侧后牙区,同时各第二定位件与人工牙列连接;
同时,第一定位件上设有第一凹槽或第二定位件上设有第二凹槽,且在人工牙列就位于基托上时,各第二定位件与各第一定位件内的第一凹槽一对一匹配吻合,或者各第一定位件与各第二定位件内的第二凹槽一对一匹配吻合。
可选的方案是,所述人工牙列和基托上设有三个第一定位件和三个第二定位件;所述三个第一定位件分别位于基托的前牙区和两端后牙区,所述三个第二定位件分别位于人工牙列的前牙区和两端后牙区。
可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定位件为方柱体形、圆柱体形或圆锥体形,所述第二定位件为圆柱体形、方柱体形或圆锥体形。
可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二定位件上设有与第一凹槽吻合段,该吻合段为锥柱形,所述第一凹槽为与吻合段匹配的锥柱体形;或者,第一定位件上设有与第二凹槽吻合段,该吻合段为锥柱形,所述第二凹槽为与吻合段匹配的锥柱体形。
可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二定位件与相应第一凹槽间设有补偿间隙,或者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相应第二凹槽间设有补偿间隙。
可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二侧壁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定位件或第一定位件上设有第二固定孔,且在在人工牙列模型就位于基托模型上时,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贯通;固定件穿入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固定相应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
本实用新型可确保全口义齿人工牙列与全口义齿基托准确装配和准确粘接,提高咬合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全口义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构建全口义齿模型的中间模型示意图;图(a)-(h)依次为该实施例中的构建过程对应参考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效果的验证结果,其中,(a)为实施例2上颌义齿与标准义齿误差;(b)为实施例2下颌义齿与标准义齿误差;(c)为对比示例1上颌义齿与标准义齿误差;(d)为对比示例1下颌义齿与标准义齿误差。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有特殊说明,本文中的科学与技术术语根据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认识理解。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全口义齿包括互相吻合的人工牙列1和基托2,所述人工牙列和基托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件3和多个第二定位件4,其中多个第一定位件3位于基托的唇侧,且多个第一定位件3分布于基托的前牙区和两侧的后牙区,并且各第一定位件与基托连接;多个第二定位件4位于人工牙列的唇侧,且分布于人工牙列的前牙区和两侧后牙区,同时各第二定位件与人工牙列连接;
第一定位件上设有第一凹槽,且在人工牙列就位于基托上时,各第二定位件与各第一定位件内的第一凹槽一对一匹配吻合;或者,第二定位件上设有第二凹槽,且在人工牙列就位于基托上时,各第一定位件与各第二定位件内的第二凹槽一对一匹配吻合。图1所示为第一定位件上设有凹槽,且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均为3个。
具体使用时,将用于粘接的自凝树脂涂布在义齿基托组织面;依次将第二定位件(或第一定位件)就位于相应凹槽中,使得人工牙列就位于基托;待自凝树脂完全固化后,使用高速手机磨除义齿唇侧的定位件,并对义齿唇侧形态进行精修,抛光,得到去除定位件和打磨后的人工义齿。本实用新型的全口义齿通过第二定位件(或第一定位件)与相应定位件上的凹槽精确配准,将人工牙列准确就位于基托上。
具体方案中,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形状可选用常见的几何立体形状,例如但不限于方柱体形或圆柱体形。优选方案中,为确保定位件和凹槽的准确吻合,定位件底部设有特殊形状的凹槽吻合端,该吻合段可设计为锥柱体形,相应的凹槽为与吻合段匹配的锥柱体形。
还有些方案中,为方便后期制作时对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固定,在第一定位件凹槽的侧壁和第二定位件(或第二定位件凹槽的侧壁和第一定位件)上均开设有固定孔,且在人工牙列模型与基托模型就位时,两个部位的固定孔贯通,从而通过固定件传入固定孔中固定。
本实用新型全口义齿的制备可采用数字化加工技术,具体先获得相应的数字化模型,之后采用数控加工技术或3D打印基础制备。其中数字化模型的获取可在牙科用软件和工程学软件中实现,牙科用软件例如但不限于3shape,Exocad等软件;工程学软件例如但不限于geomagic wrap、materialise magics等软件。具体方案中,在牙科用软件中完成人工牙列模型和基托模型的设计;在工程学软件中完成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设计。具体制备示例如下:
实施例1:
该实施例为全口义齿数字化模型的构建示例:
在牙科设计软件3shape中完成无牙颌患者人工牙列模型和相应基托模型的设计,并调整人工牙列模型与基托模型间的补偿间隙人工牙列为0.2mm(作为本领域的常识,补偿间隙可避免因加工误差而造成的义齿人工牙列无法就位于基托);然后以工程学软件materialise识别的语言导出数字化模型,该实施例利用标准曲面细分语言(standardtessellation language,STL)格式分别输出人工牙列模型数据及基托模型数据;
将人工牙列模型数据和基托模型数据导入工程学软件中进行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设计,该示例的具体设计方法为:
参见图1所示,在软件中基托模型唇侧建立合适尺寸如边长为10mm的立方体模型作为第一定位件,参见图2(a)所示;
然后在立方体形第一定位件顶面建立合适尺寸的且与立方体同轴的椎体,如椎体底面圆直径(与立方体相接的一面)为4.5mm,顶面直径为3.0mm;采用软件中的“基于特征对齐”工具将立方体与椎体对齐,参见图2(b)所示;接着,在第一定位件顶面建立合适尺寸且与立方体同轴的圆柱,如圆柱直径为4.5mm,高度为5mm,参见图2(c)所示;然后轴向融合圆柱和椎体,形成第二定位件,参见图2(d)所示;
之后利用布尔运算在第一定位件中减去椎体,且将椎体与立方体间的补偿间隙设置为0.05mm(补偿间隙可避免因加工误差而造成的第二定位件无法就位于凹槽),从而完成第一定位件上凹槽的设计,参见图2(e)所示;
复制三组相同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结构,将每一个第二定位件连接在人工牙列模型的唇侧,参见图2(f)所示;同样地,将各第一定位件连接在基托模型的唇侧参见图2(g)所示;并且确保三个定位结构分散在前牙及两端后牙区参见图2(h)所示。
实施例2:
该实施例为全口义齿的制备示例:
根据上述实施例1构建的模型,分别利用牙色树脂盘数控切削带有第二定位件的人工牙列,用牙龈色树脂盘数控切削带有第一定位件的基托。
之后,通过精准匹配第二定位件与相应第一定位件上的凹槽,将人工牙列准确就位于基托;
然后使用车针直径为1.6mm的高速手机在完全匹配的第二定位件和第一定位件上的凹槽上水平贯通磨切出一个固定孔;
将数字化切削的基托组织面和人工牙列盖嵴处进行彻底清洁,粗化,然后将用于粘接的自凝树脂涂布在义齿基托组织面;依次将第二定位件就位于相应第一定位件的凹槽中,使得人工牙列就位于基托,并在完全就位后将金属固定件插入固定孔,避免在粘接过程中两个定位件的移位。
在自凝树脂完全固化后,使用高速手机磨除义齿唇侧的定位件,并对义齿唇侧形态进行精修,抛光,完成最终全口义齿的加工制造,得到去除定位件和打磨后的人工义齿。
为验证本实用新型全口义齿结构的咬合准确性,使用同一患者的数字化模型,分别数字化切削两种数字化全口义齿:
对比示例1:分别切削不带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人工牙列和基托,并用相同的粘接材料进行人工牙列和基托的直接粘接;
对比示例2:不考虑美学特征,利用单色树脂盘一体化切削全口义齿,并作为比对的标准义齿。
利用同一桌面扫描仪进行三种全口义齿(实施例2去除两个定位件并打磨后的全口义齿、对比示例1和2)的三维扫描,并在Geomagic Control X软件中利用全口义齿基托特征分别进行直接粘接义齿(对比示例1)与一体化义齿(对比示例2)的三维数据拟合,和实施例2全口义齿与一体化义齿(对比示例2)的三维数据拟合;
然后提取咬合面区域,通过3D比较工具建立三维误差地图可视化义齿咬合面的三维误差,色谱的最大误差范围设置为±1mm,并将公差设置为±0.1mm;黄色或红色区域表示咬合发生了大于0.1mm的抬高,蓝色区域表示咬合发生了大于0.1mm的降低;而绿色区域表示咬合误差小于0.1mm,满足临床精度要求。比较结果如图3所示:与标准义齿相比较,粘接过程导致了咬合抬高,对比示例1与实施例2的咬合误差主要发生在后牙区域;实施例2发生大于0.1mm咬合误差的区域明显小于对比示例1。
同时利用软件计算三维误差的平均值及均方根(表1所示),实施例2的上颌及下颌咬合面三维误差的平均值及均方根均小于对比示例1的上颌及下颌相应值。
以上结果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义齿结构可以有效减少数字化全口义齿的咬合误差。
表1

Claims (6)

1.一种全口义齿,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吻合的人工牙列和基托;
所述人工牙列和基托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件和多个第二定位件;
所述多个第一定位件位于基托的唇侧,且分布于基托的前牙区和两侧后牙区,同时各第一定位件与基托连接;
所述多个第二定位件位于人工牙列的唇侧,且分布于人工牙列的前牙区和两侧后牙区,同时各第二定位件与人工牙列连接;
同时,第一定位件上设有第一凹槽或第二定位件上设有第二凹槽,且在人工牙列就位于基托上时,各第二定位件与各第一定位件内的第一凹槽一对一匹配吻合,或者各第一定位件与各第二定位件内的第二凹槽一对一匹配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口义齿,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牙列和基托上设有三个第一定位件和三个第二定位件;所述三个第一定位件分别位于基托的前牙区和两端后牙区,所述三个第二定位件分别位于人工牙列的前牙区和两端后牙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口义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为方柱体形、圆柱体形或圆锥体形,所述第二定位件为圆柱体形、方柱体形或圆锥体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口义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设有与第一凹槽吻合段,该吻合段为锥柱形,所述第一凹槽为与吻合段匹配的锥柱体形;或者,第一定位件上设有与第二凹槽吻合段,该吻合段为锥柱形,所述第二凹槽为与吻合段匹配的锥柱体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口义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与相应第一凹槽间设有补偿间隙,或者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相应第二凹槽间设有补偿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口义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二侧壁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定位件或第一定位件上设有第二固定孔,且在人工牙列模型就位于基托模型上时,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贯通;
固定件穿入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固定相应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
CN202320415244.0U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全口义齿 Active CN219461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5244.0U CN219461466U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全口义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5244.0U CN219461466U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全口义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1466U true CN219461466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6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5244.0U Active CN219461466U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全口义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1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1207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dental prosthesis
US20210212804A1 (en) Overdenture and Dental Implant Framework
AU2003251126B2 (en) Dental abutment plastics coping
US5549476A (en) Method for making dental restorations and the dental restoration made thereby
US8308481B2 (en) Dental framework
CN109620443B (zh) 一种可摘局部义齿及其制作工艺
CN105979907B (zh) 制作定制正畸托槽的方法
TWI463969B (zh) Design method of support tooth
JP2011110417A (ja) インプラント修復物の設計方法
JP5241740B2 (ja) インプラント手術後の義歯の製作方法
CN110200718B (zh) 与人造冠一体成型的栓体固位结构及配合栓道的制作方法
CN110403719B (zh) 一种分阶段式美学正畸矫治方法及标准双圆管舌侧托槽
KR20150010118A (ko) 캐드캠을 이용한 맞춤형 치과용 임플란트 보철물 제조방법
CN219461466U (zh) 一种全口义齿
CN116473703A (zh) 一种全口义齿数字化模型构建方法及制备方法
KR20200004047A (ko) 맞춤형 교정 브라켓 제조용 브라켓 블록, 맞춤형 교정 브라켓 세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Byrne et al. The fit of fixed partial dentures joined by infrared soldering
KR20160095754A (ko) x y z축 기록 장치를 이용한 치과용 디지털 치아제작 방법과 교합기 와 지그
KR101757242B1 (ko) 치열교정용 브라켓 마운트, 브라켓 모듈 및 브라켓 마운트 제조방법
Soares et al. Designing a custom-made post and core using CAD/CAM technology’s CEREC system
KR102021100B1 (ko) 치아 수복물 설계를 위한 이미지 처리방법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범용트레이
Baek et al. Effect of custom abutment data superimposition on the accuracy of implant abutment level scanning: an in vitro study
CN110831542B (zh) 数字假牙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适用于其的义齿孔引导件及制造方法
Hinds Intraoral digital impressions to enhance implant esthetics
CN114028014B (zh) 一种取模托盘及取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