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1457U - 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1457U
CN219461457U CN202320707000.XU CN202320707000U CN219461457U CN 219461457 U CN219461457 U CN 219461457U CN 202320707000 U CN202320707000 U CN 202320707000U CN 219461457 U CN219461457 U CN 219461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teeth
dental
jaw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70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姗姗
李变瑢
王星星
吴刚
姚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Gu Yin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Gu Yin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Gu Yin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Gu Yin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70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1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1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1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牙齿正畸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本申请中一体结构的牙科器械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分别收纳需进行第一移动的第一牙齿集,以及为第一牙齿集相邻的提供支抗力的第二牙齿集。由于移动牙相邻位置为支抗牙,通过对支抗牙位设置凸起部,实现佩戴过程的咬合状态时,矫治器由于凸起部和对颌接触而产生的防止第二牙齿集与所述第二区段分离的反脱套力,从而产生向支抗牙移动的趋势,避免支抗牙容易脱套的问题,提升矫治方案的表达率。本申请中还包括牙齿矫治系统。

Description

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牙齿正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牙齿矫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牙齿矫正是针对牙齿排列畸形或错颌,利用弓丝、托槽等组成的固定矫治器械,或者可摘式的隐形牙科器械,对牙齿施加三维矫治力和力矩,调整颜面骨骼、牙齿和颌面肌肉三者间的平衡和协调,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治后改善面型、排齐牙列以及提高咀嚼效能。
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为“支抗”。正畸治疗中常用牙作为支抗,作为支抗的牙将抵抗矫治力产生的反作用力对其的作用。矫治牙能否按设计要求的方向及程度移动,与支抗部分的设计有着重要关系。
对于隐形矫正而言,当支抗出现不足时,常表现为矫治器的脱套,即矫治器对应牙位出现不贴合,此时牙套无法继续发挥方案设计中的牙齿移动效果。对于此种情况,医生往往会选择重新收集患者资料,提交精调,重新设计矫治器。为了避免矫治出现支抗不足而脱套,治疗中常通过对支抗牙设计附件、修改附件形态、增加附件数量、支抗预备等方法来增强支抗牙的支抗力,甚至通过降低矫治器膜片的弹性模量来使矫治器可以包裹支抗牙。这些方法因应用牙位及口内情况不同时会出现不良效果,例如当下前牙需要做压低时,压低尖牙及切牙常以前磨牙为支抗牙,此时为保护支抗,需增加附件尺寸,又会因为第一前磨牙的倒凹位置不够,可容纳附件的尺寸有限而影响效果;且此种情况易出现矫治器与附件之间不贴合,继而影响效果。如选择增加附件数量,会使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套整体容错率降低,反而增加矫治器脱套的可能性。若通过降低矫治器的弹性模量,会造成作用力的表达率不足,降低矫治效果同时大量增加矫治步数,降低了治疗效率。也有医生选择不断的重启,生产新的矫治器来控制支抗,此法增加治疗成本,延长治疗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解决如何避免矫治器脱套,提升矫治方案表达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用于佩戴于患者的牙颌上,包括可容纳患者至少部分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包括:第一区段,为容纳所述至少部分牙齿中的第一牙齿集的若干牙齿收纳腔,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牙齿集的第一移动;第二区段,为容纳所述至少部分牙齿中的第二牙齿集的若干牙齿收纳腔,第二牙齿集为与所述第一牙齿集相邻的支抗牙;其中,所述第二区段与其对颌之间设有凸起部;在上下颌处于咬合状态下,所述第二区段受到因所述凸起部与对颌接触而产生的防止第二牙齿集与所述第二区段分离的反脱套力,以辅助所述第一牙齿集在所述第一区段的作用下进行的第一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牙齿矫治系统,包括多组牙科器械,所述多组牙科器械中至少一组包括如上述的牙科器械。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牙科器械中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分别收纳需进行第一移动的第一牙齿集,以及为第一牙齿集相邻的提供支抗力的第二牙齿集。由于移动牙相邻位置为支抗牙,通过对支抗牙位设置凸起部,实现佩戴过程的咬合状态时,矫治器由于凸起部和对颌接触而产生的防止第二牙齿集与所述第二区段分离的反脱套力,从而产生向支抗牙移动的趋势,避免支抗牙容易脱套的问题,提升矫治方案的表达率。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向对颌凸起的高度满足:在上下颌处于咬合状态下,后牙区至少一个牙位分离不接触。上述实施方式限定牙科器械在咬合状态时,后牙区至少一个牙位分离不接触,保证矫治器在支抗牙位被准确施力。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向对颌凸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8mm。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靠近对颌一侧的面积满足:在上下颌处于咬合状态下,所述凸起部与对颌接触面相对颌平面的投影面积大于预设值,所述预设值和所述凸起部所在牙位的牙齿的咬合面相对颌平面的投影面积相关。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值是所述凸起部所在牙位的牙齿的咬合面相对颌平面的投影面积的0.8-1.2倍。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在近远中向长度为所设置牙位的牙齿在近远中向最大长度的0.8-1.2倍。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在颊舌侧向长度为所设置牙位的牙齿在颊舌侧向最大长度的0.8-1.2倍。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凸出部咬合侧面积,包裹式接触,使得接触稳定,分散凸起部承受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区段上邻近所述第一区段的牙齿收纳腔的咬合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由所述第二区段内的牙齿收纳腔向对颌方向凸起形成。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凸起部与支抗牙在同颌侧。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二区段中邻近所述第一区段的牙齿收纳腔的对颌位置。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凸起部与支抗牙在相对颌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壳状本体,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分别对应同一患者的上下颌,所述凸起部由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牙齿收纳腔向对颌方向凸起形成。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凸起部与支抗牙在相对颌侧的矫治器上,便于在对颌侧需要佩戴矫治器的前提下,牙科器械的一体化设计。
进一步地,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二区段中邻近所述第一区段的牙齿收纳腔的对颌牙齿的咬合面上。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凸起部可以直接设置在牙齿表面,可以不受是否佩戴矫治器的限制,实现更为多变的实施例。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分别对应同一患者的上下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对应所述凸起部的位置镂空,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佩戴时,所述凸起部穿过镂空位置。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凸起部与支抗牙在相对颌侧的矫治器上,通过设置镂空露出凸起部,便于在对颌侧需要佩戴矫治器的前提下,凸起部不受矫治器脱戴的影响,使凸起部的材料多变,可以采用更为牢固的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牙齿集包括前牙区多颗牙齿,所述第二牙齿集包括第一前磨牙,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中容纳所述第一前磨牙的牙齿收纳腔的咬合面上。上述实施方式选择第一前磨牙作为支抗牙,更能保证前牙压低时支抗力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有两个,分别对应双侧第一前磨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牙齿集包括至少一颗非第一前磨牙的后牙区牙齿,所述凸起部设于与所述第一牙齿集相邻且相对所述第一牙齿集近中向的牙齿上。上述实施方式给出多种凸起部设置规则,使得支抗牙更为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牙齿集至少包括一颗牙齿,所述第一移动大于或等于1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牙齿集中至少包括一颗计划移动大于或等于2mm的前牙区牙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牙齿集中的牙齿上设有固位附件,所述第二区段的牙齿容纳腔上包括子容纳腔,所述子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固位附件。所述固位附件和所述凸起部对应同一牙位设置。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凸起部和固位附件可以组合应用,凸起部与固位附件同时使用,进一步加强固位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设有加强结构,以增强所述凸起部的强度,所述加强结构为所述凸起部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设置的加强嵴,所述加强嵴由所述凸起部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向外凸起或向内凹入形成,所述凸起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为内置于所述凸起部的填充体。上述实施方式中限定凸起部具有不同形式的加强结构,减小凸起部被咬坏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牙科器械的弹性模量小于或等于1300MPa。更小的弹性模量可以使得牙科器械更软,更抗折断,进一步减小矫治器的脱套概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牙科器械与牙颌佩戴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牙科器械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牙科器械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牙科器械佩戴后咬合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另一牙科器械佩戴后咬合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另一牙科器械佩戴后咬合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另一牙科器械佩戴后咬合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牙科器械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牙科器械佩戴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另一牙科器械佩戴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牙科器械的设计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由背景技术可知,根据现有技术方案的矫治器进行正畸矫治时,有出现矫治器与牙齿分离的问题,造成矫治力发挥不完整,矫治表达率低的问题。对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对矫治器和矫治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正畸过程中佩戴的矫治器,由矫治器对牙齿施力,对牙齿进行矫治,同时由于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存在与矫治力相对的脱套力,使矫治器与牙齿相互分离,如果脱套力过大,就会造成部分矫治器与对应牙位出现不贴合。如何更好地解决该脱套问题,就可以更好地提升矫治效果,提升矫治方案的表达率。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申请部分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用于佩戴于患者的牙颌上,包括可容纳患者至少部分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包括:第一区段,为容纳所述至少部分牙齿中的第一牙齿集的若干牙齿收纳腔,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牙齿集的第一移动;第二区段,为容纳所述至少部分牙齿中的第二牙齿集的若干牙齿收纳腔,第二牙齿集为与第一牙齿集相邻的支抗牙;其中,所述第二区段与其对颌之间设有凸起部;在上下颌处于咬合状态下,所述第二区段受到因所述凸起部与对颌接触而产生的防止第二牙齿集与所述第二区段分离的反脱套力,以辅助所述第一牙齿集在所述第一区段的作用下进行的第一移动。通过对支抗牙位设置凸起部,实现佩戴过程的咬合状态时,矫治器被凸起部施压,从而产生向支抗牙移动的趋势,避免支抗牙容易脱套的问题,提升矫治方案的表达率。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的对本申请记载的牙科器械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牙科器械包括第一壳状本体20,用于佩戴于患者的下牙颌10上,可容纳患者下颌全部牙齿,第一壳状本体20为一体结构。壳状本体可以是利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作的透明牙科矫治器,可以由单一材料或由多种材料制作而成。具体的说,材料可以布置为一层或者多层。例如,多层不同材料或者多层相同材料可以用于形成矫治器。能够至少部分地基于选择的材料、材料形状、材料尺寸、材料层和/或材料厚度来决定用于形成矫治器的材料的诸如韧性、弹性、硬度/软度、颜色等这样的性能。
本实施例以第一牙齿集11为前牙(包括下颌双侧的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第二牙齿集12为第一前磨牙,第一移动为压低为例,对应的,该第一壳状本体20包括的第一区段21,为容纳该六颗前牙的六个牙齿收纳腔,用于实现前牙的压低,该第一壳状本体20包括的第二区段22,为容纳第一前磨牙的一个牙齿收纳腔,用于维持第一前磨牙不发生移动。更具体的说,所述第一区段21和所述第二区段22邻接设置,凸起部31设置于第二区段22中的第一前磨牙上,凸起方向朝向该第一前磨牙的对颌。当患者佩戴该牙科器械后,在上下颌处于咬合状态下,所述第二区段22受到因所述凸起部31与对颌接触而产生的防止第一前磨牙与所述第二区段22分离的反脱套力,以辅助前牙在所述第一区段21的作用下进行的第一移动。
更具体的说,本实施方式中前牙在矫治方案中计划移动大于或等于1mm,也就是说,压低大于或等于1mm时,在相应位置设置凸起部31。此外,如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牙齿集11至少包括中切牙、侧切牙或尖牙时,第一移动大于或等于2mm。也就是说,凸起部31可以在需要压低大于或等于2mm时设置,在计划移动量较大时,其脱套力更大,脱套可能性更高,更需设置该凸起部3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中以第二区段22容纳第一前磨牙为例,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区段22可以容纳多颗牙齿,在第二区段22所容纳的牙齿包括第一前磨牙时,优先选择第一前磨牙对应的牙齿收纳腔作为凸起部31的设置位置。
进一步说明,凸起部31可以在单侧第一前磨牙上设置,也可以在双侧第一前磨牙上设置,如图3所示,比如计划压低的是前牙区六颗牙齿,双侧第一前磨牙均可作为支抗牙,双侧的第一前磨牙对应的牙齿收纳腔上均设置有凸起部31,那么可以同时保护双侧支抗牙,尽量避免双侧支抗牙的脱套问题,那么可以设置在双侧第一前磨牙,双侧的凸出部可以进一步加强防脱套力,稳定支抗力。
继续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凸起部31的高度选择可满足以下条件:在上下颌处于咬合状态下,后牙区至少一个牙位分离不接触,如图4所示,咬合状态下,凸起部3131与对颌接触,后牙区箭头A所指示的位置分离不接触,可以保持凸出部与其对颌充分接触。同时,咬合状态下,凸出部与其对颌相压,实际应用中,凸起部31向对颌凸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8mm,优选小于或等于5mm,如设置1mm、1.5mm、2mm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可以避免在佩戴牙科器械时影响上下颌的咬合关系,减小用户咬合时的异物感。
关于凸起部31与其对颌接触面积结构继续说明,凸起部31靠近对颌一侧的面积满足:在上下颌处于咬合状态下,所述凸起部31与对颌接触面相对颌平面的投影面积大于预设值,所述预设值和所述凸起部31所在牙位的牙齿的咬合面相对颌平面的投影面积相关,如预设值为凸起部31所在牙位的牙齿的咬合面相对颌平面的投影面积的0.8-1.2倍。凸起部31在近远中向长度为所设置牙位的牙齿在近远中向最大长度的0.8-1.2倍。凸起部31在颊舌侧向长度为所设置牙位的牙齿在颊舌侧向最大长度的0.8-1.2倍。同时,凸起部31靠近对颌一侧的面的曲率可以与其对颌接触位置轮廓匹配。设置凸出部咬合侧面积,实现咬合时的包裹式接触,使得接触稳定,分散凸起部31承受的压力。
进一步说明,凸起部31位于所述第二区段22上邻近所述第一区段21的牙齿收纳腔的咬合面上,如第二区段22包括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那么凸起部31位于第一前磨牙对应的牙齿收纳腔上。
对凸起部31的形成形式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1可以由所述第二区段22内的空腔结构向对颌方向凸起形成,凸起部31分可以空心设置,也可以实心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部31可以利用设置在所需位置的垫块所形成。实际应用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设置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牙科器械包括的第一壳状本体20佩戴于患者下牙颌10,还包括第二壳状本体40,佩戴于患者上牙颌,第二壳状本体40可以为透明壳状牙科矫治器,用于对患者上牙颌的矫治,在此不限定其结构。可以看出,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壳状本体20和第二壳状本体40分别对应同一患者的上下颌。实际应用中,患者上牙颌也可以不佩戴牙科矫治器,不影响第一壳状本体20的佩戴。
进一步说,凸起部31设有加强结构,以增强所述凸起部31的强度。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加强结构为所述凸起部31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设置的加强嵴311,加强嵴311由上述凸起部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向外凸起或向内凹入形成。也就是说,凸起部31上的加强嵴311可以在舌侧和颊侧同时设置,也可以仅设置在舌侧(图上未示出),也可以仅设置在颊侧。加强嵴311可以是凹凸状,沿牙齿的长轴方向设置,可以增加长轴方向的抗变形能力,减小凸起部31被咬坏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牙科器械的弹性模量小于或等于1300MPa。选用材料时,选择更小的弹性模量可以使得牙科器械更软,更抗折断,进一步减小矫治器的脱套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牙科器械可以应用在患者的治疗计划中包括前牙(包括下颌双侧的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压低时,第一区段用于实现前牙的压低移动,第二区段用于维持第一前磨牙不发生移动,凸起部的设置协助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区段矫治器尽可能不分离,保护第一前磨牙提供的支抗力被准确施力,避免第一壳状本体脱套后造成的矫治计划失败。
本实施方式中牙科器械中包括第一区段21和第二区段22,分别收纳需进行第一移动的第一牙齿集11,以及不发生移动的第二牙齿集12,两个区段邻接设置。由于移动牙相邻位置为支抗牙,通过对支抗牙位设置凸起部31,实现佩戴过程的咬合状态时,矫治器由于凸起部31和对颌接触而产生的防止第二牙齿集12与所述第二区段22分离的反脱套力,从而产生向支抗牙移动的趋势,避免支抗牙容易脱套的问题,提升矫治方案的表达率。另外,本实施方式限定牙科器械在咬合状态时,后牙区至少一个牙位分离不接触,保证矫治器在支抗牙位被准确施力。同时,本实施方式限定凸出部咬合侧面积,包裹式接触,使得接触稳定,分散凸起部31承受的压力。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上一实施例中第一牙齿集11包括所有前牙,而本实施例中第一牙齿集11仅包括部分前牙,如仅包括单侧尖牙,凸起部31的设置位置在第一前磨牙对应的牙齿收纳腔上。
具体的说,当第一牙齿集11为单侧尖牙时,与该尖牙相邻的第二牙齿集12可以包括两颗,一颗侧切牙,一颗第一前磨牙,本实施方式中选定第一前磨牙的对应位置,保持更为稳定的支抗力。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上一实施例中第一牙齿集11属于前牙,而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牙齿集11属于后牙,如第一牙齿集11包括至少一颗非第一前磨牙的后牙区牙齿,所述凸起部31设于与所述第一牙齿集11相邻且相对所述第一牙齿集11近中向的牙齿上。
具体的说,当第一牙齿集11为单侧第二前磨牙时,与该第二前磨牙相邻的第二牙齿集12可以包括两颗,分别是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本实施方式中凸起部31设置在相对第二前磨牙近中向的牙齿,即第一前磨牙的对应位置,保持更为稳定的支抗力。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牙齿集11可以包括多颗牙齿,以这多颗牙齿为整体来看,凸起部31设置于相对该整体的近中向的牙齿上。属于后牙、且非第一前磨牙,且所述第二牙齿集12的牙齿有多颗时,优选近中向的牙齿收纳腔作为所述凸起部31的设置位置。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牙齿集11的牙齿为第二磨牙时,选定与第二磨牙相邻的第一磨牙作为第二牙齿集12,凸起部31的设置位置在第一磨牙对应的牙齿收纳腔上。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与上述若干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第一牙齿集11和第二牙齿集12均属于下牙颌10,第一壳状本体20佩戴于患者下牙颌10,而本实施例中第一牙齿集11和第二牙齿集12均属于上牙颌,第一壳状本体20佩戴于患者上牙颌,其他设置位置和结构实施类似,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与上述若干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第一牙齿集11和第二牙齿集12属于下牙颌10,第一壳状本体20佩戴于患者下牙颌10,凸起部31设置于第一壳状本体20的特定位置上,也就是说,凸起部31与第一壳状本体20均对应下牙颌10,而本实施例中的凸起部31与第一壳状本体20分别对应同一患者的上下颌。
具体的说,凸起部31位于所述第二区段22中邻近所述第一区段21的牙齿收纳腔的对颌位置。更具体的说,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牙科器械还包括第二壳状本体40,所述第二壳状本体40对应同一患者的上颌,也就是说,第二壳状本体40佩戴于患者上牙颌,所述凸起部31由所述第二壳状本体40的牙齿收纳腔向对颌方向凸起形成。患者在咬合动作中,佩戴于上颌的第二壳状本体40上的凸起部31与佩戴于下颌的第一壳状本体20相接触,凸起部31对第一壳状本体20的第二区段22施力,使得第二区段22向第二牙齿集靠近,避免第二区段22与第二牙齿集分离。
由于牙齿矫治时,出现上下颌同时矫治的场景较多,凸起部31可以设置在对颌矫治器的咬合面,便于拓展凸起部31的设置位置和形式,有利于适应各种应用场景。
此外,实际应用中,第一牙齿集11和第二牙齿集12也可属于上牙颌,而第二壳状本体40可以佩戴于该患者的下牙颌,凸起部31可以设置于佩戴于下牙颌10的第二壳状本体40的咬合面上,凸起部31的设置形式与位置与上述实施例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与上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上一实施例中,凸起部31设置于佩戴于上牙颌的第二壳状本体40上,第二壳状本体40与第一壳状本体20分别对应上下颌。而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1设置于牙齿表面,也就是说,凸起部31设置于第二区段22中邻近所述第一区段的牙齿收纳腔的对颌牙齿的咬合面上,如粘接在牙齿表面,实现凸起部31的设置与矫治器佩戴分离,矫治器的脱戴不影响凸起部31对对颌的作用。
进一步说,第一牙齿集11和第二牙齿集12属于下牙颌10,如图9所示,凸起部31可以设于上牙颌相应牙齿的咬合面,另一方面,佩戴于上牙颌的第二壳状本体40可以对应所述凸起部31的位置镂空,所述第二壳状本体40佩戴时,所述凸起部31穿过镂空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实际应用中,如图10所示,第二壳状本体40对应凸起部31的位置也可以不镂空,而是形成可以容纳该凸起部31的一容纳腔,佩戴时,凸起部31被该容纳腔包裹。
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在第二牙齿集12中的牙齿上设有固位附件。通过固位附件和凸起部31的结合作用,进一步稳固支抗牙,避免矫治器脱套。
具体的说,如图7所示,第二牙齿集12的牙位上设有固位附件32,所述第二区段22的牙齿容纳腔上包括子容纳腔,所述子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固位附件。部分实施例中,固位附件32和凸起部31对应同一牙位设置。比如,当压低前牙,凸起部31设置于第一前磨牙时,第一前磨牙还设有固位附件32。固位附件32的具体形式在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与上述各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加强嵴作为凸起部31的加强结构,而本实施例中采用内置于凸起部31的填充体作为加强结构。
具体的说,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1为中空结构,加强结构可以为内置于所述凸起部31的填充体。更具体的说,填充体的形状与凸起部31的内径基本一致。所述通过在中空结构中内置填充体增加凸起部31的强度,方法简单有效。
更具体的说,该填充体的材料为树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填充体和牙科器械分别保证交付给用户,并指导用户在佩戴牙科器械之前,先行将填充体放入所在壳状本体的中空部分,再行佩戴,方便实用。
可见,本实施方式中的牙科器械提供了另一种加强结构的实现方式,丰富了实际应用中凸起部31上加强结构的实现方式,以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强嵴和本实施方式中的内置填充体来增加凸起部31的强度,还可以采用弹性模量更大的材料制作凸起部31,通过选用不同弹性模量的材料,以增强凸起部31的强度。同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凸起部31也可以采用类似的设计,在此不再一一描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多种形式的加强结构除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及设计需求,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与上述各实施例大致相同,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牙齿集为包括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共三颗牙齿,第二牙齿集为不移动的第一前磨牙,且第一移动为远向移动,对应的,第一区段为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对应的三个牙齿收纳腔,第二区段为第一前磨牙对应的牙齿收纳腔。此时凸起部设置于对应第一前磨牙的位置,凸起部设置的形状、位置、形式等与前述实施例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牙齿矫治系统,包括多组牙科器械,多组牙科器械中至少一组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牙科器械。
具体的说,本实施方式中多组牙科器械具有使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重新定位至目标矫治位置的几何形状。更具体的说,不同的多组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31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随着矫治过程逐渐减小。更具体地说,以通过三个矫治阶段对牙齿进行矫治为例,每个阶段使用不同的牙科器械对牙齿进行矫治,如第二矫治阶段所使用的牙科器械为第一矫治阶段后使用的牙科器械,如第三矫治阶段所使用的牙科器械为第二矫治阶段后使用的牙科器械,三个阶段使用的牙科器械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矫治阶段所使用的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31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小于第一矫治阶段所使用的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31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第三矫治阶所使用的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31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小于第二矫治阶段所使用的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31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牙齿矫治时,需要患者佩戴一系列的壳状牙科器械进行矫治,其中一系列的壳状牙科器械的几何形状规律,可参照上述举例。一副壳状牙科器械佩戴的时间为7-14天,根据患者不同的病例类型及复杂程度,设置一系列的壳状牙科器械,以达到矫治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多组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31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随着矫治过程逐渐减小,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限定多组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31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一致,或者多组中部分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31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一致,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的设计方法,如图11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S1,获取初始牙颌数字模型。
具体的说,所述初始牙颌数字模型中的牙齿包括:矫治方案中计划进行第一移动的第一牙齿集11,和矫治方案中为与第一牙齿集11相邻的提供支抗力的第二牙齿集12。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实施例中,第一牙齿集11可以至少包括一颗牙齿,该牙齿的第一移动移动大于或等于1mm,如在矫治方案中该牙齿计划移动大于或等于1mm。另外部分实施例中,第一牙齿集11中至少包括一颗计划移动大于或等于2mm的前牙区牙齿,也就是说,第一牙齿集11可以至少包括一颗中切牙、侧切牙或尖牙,且该牙齿的第一移动大于或等于2mm,如在矫治方案中该牙齿计划移动大于或等于2mm。
步骤S2,获取初始牙颌数字模型上设置于第二牙齿集12与其对颌之间的凸起部31模型。
具体的说,凸起部31向对颌凸起的高度满足:上下颌处于咬合状态下,后牙区至少一个牙位分离不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部31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牙齿集12中邻近所述第一牙齿集11的牙位,或者对应所述第二牙齿集12中邻近所述第一牙齿集11的牙位的对颌牙。
步骤S3,基于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凸起部31模型,生成具有数字化凸起部31的牙颌数字模型。
具体的说,本实施例中第一牙齿集11可以包括前牙区多颗牙齿,所述第二牙齿集12包括第一前磨牙,对应的,凸起部31设置于第一前磨牙对应的位置处,也就是说,该凸起部31设置于第二区段22中容纳第一前磨牙的牙齿收纳腔的咬合面上。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牙齿集11可以包括至少一颗非第一前磨牙的后牙区牙齿,对应的,凸起部31设于与所述第一牙齿集11相邻且相对所述第一牙齿集11近中向的牙齿上。
实际应用中,部分实施例的凸起部31可以有两个,分别对应双侧第一前磨牙。
步骤S4,基于具有数字化凸起部31的牙颌数字模型设计包括第一区段21和第二区段22的壳状牙科器械。
具体的说,所述第一区段21为容纳所述至少部分牙齿中的第一牙齿集11的若干牙齿收纳腔,所述第二区段22为容纳所述至少部分牙齿中的第二牙齿集12的若干牙齿收纳腔,在上下颌处于咬合状态下,所述第二区段22受到因所述凸起部31与对颌接触而产生的防止第二牙齿集12与所述第二区段22分离的反脱套力,以辅助所述第一牙齿集11在所述第一区段21的作用下进行的第一移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前序各实施例中,关于牙科器械的各项特征,均可以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设计方法中,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的制备方法,具体的说,可以采用3D直接打印的方法或热压的方法制备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牙科器械的设计方法设计出的牙科器械。
具体的说,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制作工艺可以为采用3D打印的方法对设计出来的壳状牙齿矫治器数字模型进行打印制作。这种方式在打印阶段一并打印,无需多余工序,一次获得,所得的牙科器械牢固度也好。本实施方式中的增材制造方式可以为SLA(光固化)打印或DLP(数字光处理)打印,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3D打印技术,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实际应用中,该牙科器械一体结构还可以通过热压膜成型技术获得,具体热压膜成型过程大致包括:基于相应的数字化牙颌模型及一系列中间数字化牙颌模型进行3D打印,制作出实体的牙颌模型,之后用膜片在上述实体的牙颌模型上热压成型的方式得到包含牙齿形状的壳状牙科器械,之后在所述包含牙齿形状的壳状牙科器械上沿牙龈线或邻近牙龈线处切割,从而得到能够容纳牙齿的壳状牙齿矫治器。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前序各实施例中,关于牙科器械的特征,均可以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制备方法中,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6)

1.一种牙科器械,用于佩戴于患者的牙颌上,包括可容纳患者至少部分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为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包括:
第一区段,为容纳所述至少部分牙齿中的第一牙齿集的若干牙齿收纳腔,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牙齿集的第一移动;
第二区段,为容纳所述至少部分牙齿中的第二牙齿集的若干牙齿收纳腔,所述第二牙齿集为与所述第一牙齿集相邻的支抗牙;
其中,所述第二区段与其对颌之间设有凸起部;在上下颌处于咬合状态下,所述第二区段受到因所述凸起部与对颌接触而产生的防止第二牙齿集与所述第二区段分离的反脱套力,以辅助所述第一牙齿集在所述第一区段的作用下进行的第一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向对颌凸起的高度满足:在上下颌处于咬合状态下,后牙区至少一个牙位分离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向对颌凸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靠近对颌一侧的面积满足:在上下颌处于咬合状态下,所述凸起部与对颌接触面相对颌平面的投影面积大于预设值,所述预设值和所述凸起部所在牙位的牙齿的咬合面相对颌平面的投影面积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值是所述凸起部所在牙位的牙齿的咬合面相对颌平面的投影面积的0.8-1.2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在近远中向长度为所设置牙位的牙齿在近远中向最大长度的0.8-1.2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在颊舌侧向长度为所设置牙位的牙齿在颊舌侧向最大长度的0.8-1.2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区段上邻近所述第一区段的牙齿收纳腔的咬合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由所述第二区段内的牙齿收纳腔向对颌方向凸起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区段中邻近所述第一区段的牙齿收纳腔的对颌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壳状本体,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分别对应同一患者的上下颌,所述凸起部由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牙齿收纳腔向对颌方向凸起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二区段中邻近所述第一区段的牙齿收纳腔的对颌牙齿的咬合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牙科器械还包括第二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分别对应同一患者的上下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对应所述凸起部的位置镂空,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佩戴时,所述凸起部穿过镂空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牙齿集包括前牙区多颗牙齿,所述第二牙齿集包括第一前磨牙,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中容纳所述第一前磨牙的牙齿收纳腔的咬合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有两个,分别对应双侧第一前磨牙。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牙齿集包括至少一颗非第一前磨牙的后牙区牙齿,所述凸起部设于与所述第一牙齿集相邻且相对所述第一牙齿集近中向的牙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牙齿集至少包括一颗牙齿,所述第一移动大于或等于1mm。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牙齿集至少包括一颗中切牙、侧切牙或尖牙时,所述第一移动大于或等于2mm。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牙齿集中的牙齿上设有固位附件,所述第二区段的牙齿容纳腔上包括子容纳腔,所述子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固位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附件和所述凸起部对应同一牙位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设有加强结构,以增强所述凸起部的强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为所述凸起部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设置的加强嵴,所述加强嵴由所述凸起部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向外凸起或向内凹入形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为内置于所述凸起部的填充体。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牙科器械的弹性模量小于或等于1300MPa。
25.一种牙齿矫治系统,包括多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牙科器械中至少一组包括权利要求1-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牙齿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牙科器械中设有所述凸起部,各所述凸起部向对颌方向凸起的高度随着所对应的矫治步骤进程变化而不变或减小。
CN202320707000.XU 2023-03-31 2023-03-31 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Active CN219461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7000.XU CN219461457U (zh) 2023-03-31 2023-03-31 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7000.XU CN219461457U (zh) 2023-03-31 2023-03-31 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1457U true CN219461457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7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7000.XU Active CN219461457U (zh) 2023-03-31 2023-03-31 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1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081785A (ja) 歯列矯正アライナー器具の直接製造
CN110584805B (zh) 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10584804A (zh) 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牙科矫治器械的设计系统
JP3242965U (ja) シェル状歯列矯正器具、歯列矯正セット及びシステム
CN112754691B (zh) 一种牙科器械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WO2023231904A1 (zh) 一种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N21115636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以及牙科矫治系统
CN210931950U (zh) 一种牙齿矫治器、矫治器套组以及壳状牙科矫治系统
CN114073594A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及设计和制备方法、牙齿矫治套组和系统
CN219461457U (zh) 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US20220401188A1 (en) Orthodontic appliance and uses thereof
CN219461456U (zh) 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N114052950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CN216221740U (zh) 一种具有弧面导板的壳状矫治器
CN214104679U (zh) 一种膜片、壳状牙齿矫治器、矫治套组及矫治系统
CN215130506U (zh) 口外附件及具有其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CN118717317A (zh) 牙科器械、牙齿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制备方法
JP3240101U (ja) 歯科器具
CN118717318A (zh) 牙科器械、牙齿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制备方法
RU219768U1 (ru) Раковинообразный ортодонтический аппарат
CN220001956U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矫治系统
CN220898823U (zh) 壳状牙科器械及矫治系统
CN114099025B (zh) 牙科器具及其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
CN221691388U (zh) 用于咬合调整的牙科系统以及一系列牙科系统
CN221243065U (zh) 一种牙齿矫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