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4059U - 取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取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4059U
CN219454059U CN202320418582.XU CN202320418582U CN219454059U CN 219454059 U CN219454059 U CN 219454059U CN 202320418582 U CN202320418582 U CN 202320418582U CN 219454059 U CN219454059 U CN 219454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flow
air duct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85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春斌
李万昌
康勇
沈业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185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4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4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4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设备包括箱体、混流风机和加热单元,箱体具有风道,风道包括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混流风机与进风口相对并向风道内吹入气流,加热单元设置于第一出风口,风道内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与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分流板被构造为与风道的内壁共同形成多个出风通道,多个出风通道的出口分别与第一出风口的不同位置相对,从而将风道吹出的气流进行分流,避免风道的出风口不同位置的风量存在太大差异,提高了风道的出风效率,降低了取暖设备的风噪。

Description

取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暖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空调、换气扇、暖风机等电器设备已经越来越普及,功能也越来越多。
相关技术中,室内暖风机一般安装在吊顶上,并向吊顶下方空间吹入热风,以调节室内温度,暖风机通常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风机向壳体的风道吹风,风道的出风口朝向吊顶下方。
然而,目前的暖风机出风时,出风口的风速不均,导致出风效率较低,风噪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暖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暖风机出风时,出风口的风速不均,导致出风效率较低,风噪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取暖设备,该取暖设备包括箱体、混流风机和加热单元,箱体具有风道,风道包括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混流风机与进风口相对并向风道内吹入气流,加热单元设置于第一出风口。
其中,风道内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与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分流板被构造为与风道的内壁共同形成多个出风通道,多个出风通道的出口分别与第一出风口的不同位置相对。
本申请提供的取暖设备通过在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分流板,将风道吹出的气流进行分流,形成多个流道,使得各个流道之间的流量相等或接近,避免风道的出风口不同位置的风量存在太大差异,提高了风道的出风效率,降低了取暖设备的风噪。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进风口可以位于风道的端部,第一出风口可以位于风道的侧方,出风通道的进风方向可以与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如此设置,可以在风道的端部实现进风,并在箱体侧方吹出热风,实现长条形的箱体结构,减少空间占用,提高取暖设备安装时的空间利用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出风口可以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出风通道的出口可以沿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
如此设置,可以将第一出风口在其长度方向分隔为多个出风区域,均衡不同的区域的出风风速,提高气流流出的均衡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出风口的长度可以与风道的长度相匹配。
如此设置,可以在箱体的长度方向上充分利用风道的空间,进而增大出风面积,提高出风风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分流板可以为多个,多个分流板的第一端均可以朝向进风口,多个分流板的第二端均可以朝向第一出风口;相邻分流板之间形成出风通道。
如此设置,分流板可以对进风口流入的气流进行引导,实现气流的平滑转向,降低风噪。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每个分流板均可以包括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第一引流段与进风口相对,第二引流段与第一出风口相对。
其中,多个分流板的第一引流段沿进风口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布;多个分流板的第二引流段沿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
如此设置,可以将不同的出风通道进行区隔,避免气流流出时不同出风通道之间产生扰流,从而提高出风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引流段可以为沿直线延伸;第二引流段可以沿弧线延伸。
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气流进入风道时流通的顺畅性,另一方面也保证气流流出风道时的顺畅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分流板可以包括多个导风段,多个导风段沿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多个导风段呈阶梯式排布,不同的导风段用于形成不同的出风通道。
如此设置,可以对流入风道的气流分段进行引导,从而避免第一出风口在长度方向存在太大的风速差,保证了出风的均匀高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相邻导风段之间可以圆滑过渡。
如此设置,可以气流在流经不同导风段时产生冲击,进而可以提高风速,降低风噪。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风道可以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排设置,且均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分流板可以设置于第一风道内,第一出风口与第一风道相对;风道还可以包括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第二风道相对。
如此设置,可以将风道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区域,既可以实现室内暖风功能,又可以实现新风功能,改善用户体验。
本申请提供一种取暖设备,包括箱体、混流风机和加热单元,箱体具有风道,风道包括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混流风机与进风口相对并向风道内吹入气流,加热单元设置于第一出风口,风道内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与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分流板被构造为与风道的内壁共同形成多个出风通道,多个出风通道的出口分别与第一出风口的不同位置相对,从而将风道吹出的气流进行分流,避免风道的出风口不同位置的风量存在太大差异,提高了风道的出风效率,降低了取暖设备的风噪。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取暖设备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中分流板的设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中分流板的导流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中分流板的导流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0-箱体;101-壳体;102-盖板;110-风道;110a-第一风道;110b-第二风道;111-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3-第二出风口;114-隔板;115-换向板;120-进风腔;130-分流板;131-出风通道;132-第一引流段;133-第二引流段;134-导风段;
200-混流风机;
300-加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空调、换气扇、暖风机等电器设备已经越来越普及,功能也越来越多。以暖风机为例,室内暖风机一般安装在吊顶上,并向吊顶下方空间吹入热风,以调节室内温度,暖风机通常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风机向壳体的风道吹风,风道的出风口朝向吊顶下方。但是,目前的暖风机出风时,出风口的风速不均,导致出风效率较低,风噪较大。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取暖设备,通过在取暖设备的风道内部设置分流结构,使得风道内的气流在流经风道时可以被分隔为多个气流,风道出风口的不同出风位置对应流出不同的气流,各个气流之间可以保持近似的气流流速和风压,这样,避免出风口的不同区域产生较大的风速差,从而提高了气流整体流速,降低了风噪,改善了用户体验。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应用场景进行示例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可以应用于家庭的卫生间、客厅、厨房等空间,也可以应用于教室、办公场所、商场等其他室内空间,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取暖设备可以安装于室内的吊顶,以悬吊的方式与吊板配合安装,该取暖设备具有的功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暖风、新风或者同时进行暖风以及新风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侧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爆炸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中分流板的设置示意图。
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暖设备,该取暖设备包括箱体100、混流风机200和加热单元300,箱体100具有风道110,风道110包括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混流风机200与进风口111相对并向风道110内吹入气流,加热单元30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2。
可以理解的是,混流风机200所产生的气流可以从进风口111进入风道110内部,气流可沿风道110流动,并且从第一出风口112吹出,在气流流出第一出风口112时,气流可以流经加热单元300,加热单元300可以对气流进行加热,从而第一出风口112可以向外吹出热风。
示例性的,在取暖设备安装于室内吊顶上时,室内的空气可以在混流风机200的驱动下从进风口111进入风道110内,并且经加热后从第一出风口112向吊顶下方空间出入热风,实现暖风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110内设置有分流板130,分流板130与第一出风口112相对设置,分流板130可以对流入风道110的气流进行分流,以使空气形成多股气流,从而使得第一出风口112可以形成多个出风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分流板130被构造为与风道110的内壁共同形成多个出风通道131,进入风道110的气流分别进入多个出风通道131中。多个出风通道131的出口分别与第一出风口112的不同位置相对,这样第一出风口112的不同位置可以分别吹出暖风气流,并且多股气流之间可以避免产生相互影响,保证了出风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取暖设备中形成气流的动力单元为混流风机200,混流风机200既可以实现轴向进出风,又可以提高进出风的风压,因此,混流风机200设置在箱体100的端部可以减小在箱体100内的空间占用,缩小箱体100的体积,提高暖风设备在吊顶安装时的便利性,同时可以保证较高的进风效率。本申请实施例对混流风机200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取暖设备中,通过在风道110的出风口设置分流板130,对风道110吹出的气流进行分流,从而形成多个流道,使得各个流道之间的流量相等或接近,避免风道110的出风口不同位置的风量存在太大差异,提高了风道110的出风效率,降低了取暖设备的风噪。
下面首先对风道110的具体进出风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风口111可以位于风道110的端部,第一出风口112可以位于风道110的侧方,出风通道131的进风方向可以与出风通道131的出风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可以理解的是,箱体100可以呈长条形结构,风道110可以沿箱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箱体100的长度大于箱体100的宽度,从而形成的风道110为长条形风道110。混流风机200可以设置在箱体100的端部,从而混流风机200可以在风道110的一端向风道110内部吹入气流,从而可以在风道110的端部实现进风,并在箱体100侧方吹出热风,利用长条形的箱体100结构,减少空间占用,提高取暖设备安装时的空间利用率。
示例性的,当取暖设备水平设置于室内吊顶上方时,箱体100可以水平放置,则气流在从进风口111流入时,沿水平方向动,而第一出风口112朝向吊顶下方,在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12流出时,可以沿竖直方向流动,即在实现暖风功能时,风道110的气流流入和流出方向近似于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2可以沿箱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出风通道131的出口可以沿第一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排布,从而可以将第一出风口112在其长度方向分隔为多个出风区域,均衡不同的区域的出风风速,提高气流流出的均衡性。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气流从风道110的侧方流出第一出风口112,气流在从第一出风口112流出时,相对于进风口111需要进行转向引导,分流板130可以起到引导气流的作用,而第一出风口112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距离进风口111的距离不同,第一出风口112靠近进风口111的一端气流流动距离短,气流的流速和风压更大,而第一出风口112远离进风口111的一端气流流动距离长,气流的流速和风压更小,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流板130将进风口111的气流进行分流,由不同的出风通道131进行出风,使得不同出风通道131之间气流流出时风速和风压接近,提高了出风效率。
示例性的,第一出风口112的长度可以与风道110的长度相匹配,从而可以在箱体100的长度方向上充分利用风道110的空间,进而增大出风面积,提高出风风量。
需要说明的是,分流板130的作用在于将从第一出风口112流出的气流分流为多个出风通道131,出风通道13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具体可以根据第一出风口112的长宽比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形成多个出风通道131可以通过一个分流板130实现也可以通过多个分流板130实现,下面将通过不同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分流板130可以为多个,多个分流板130的第一端均可以朝向进风口111,多个分流板130的第二端均可以朝向第一出风口112,相邻分流板130之间形成出风通道131,分流板130可以对进风口111流入的气流进行引导,实现气流的平滑转向,降低风噪。
可以理解的是,在分流板130的第一端,多个分流板130的端部将风道110的通风截面分隔为多个部分,即多个出风通道131的通风截面积之和等于或近似于风道110在进风口111的进风截面积。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中分流板的导流示意图一。
请参照图1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分流板130均可以包括第一引流段132和第二引流段133,第一引流段132与进风口111相对,第二引流段133与第一出风口112相对。第一引流段132和第二引流段133可以依次连接,气流在从进风口111流入时,可以先沿第一引流段132流动,其后沿第二引流段133流动,最后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
其中,多个分流板130的第一引流段132可以沿进风口111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布,以将进风口111流入的气流分隔为多股,而多个分流板130的第二引流段133则可以沿第一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相应的,将从第一出风口112流出的气流分隔为多股,这样,可以将不同的出风通道131进行区隔,避免气流流出时不同出风通道131之间产生扰流,从而提高出风效率。
示例性的,第一引流段132可以为沿直线延伸,第二引流段133可以沿弧线延伸,一方面可以提高气流进入风道110时流通的顺畅性,另一方面也保证气流流出风道110时的顺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分流板130之间可以相互平行,以保证进出风的顺畅性。当设置两个分流板130时,可以形成三个出风通道131,当设置三个分流板130时,可以形成四个出风通道131,当设置四个分流板130时,可以形成五个出风通道131,以此类推,当设置N个分流板130时可以形成N+1个出风通道131。本申请实施例对分流板130的具体设置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中分流板的导流示意图二。
请参照图9,并结合图1至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由单个分流板130形成多个进风通道,其中,分流板130可以包括多个导风段134,多个导风段134沿第一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多个导风段134呈阶梯式排布,不同的导风段134用于形成不同的出风通道131。
可以理解的是,分流板130呈阶梯结构,可以使得不同的导风段134对应第一出风口112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进而不同导风段134可以向第一出风口112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引导气流,从而可以对流入风道110的气流分段进行引导,避免第一出风口112在长度方向存在太大的风速差,保证了出风的均匀高效。
示例性的,相邻导风段134之间可以圆滑过渡,可以气流在流经不同导风段134时产生冲击,进而可以提高风速,降低风噪。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导风段134可以对应形成一个出风通道131,因此,N个导风段134可以形成N个出风通道131,本申请实施例对导风段134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既可以实现暖风功能,又可以实现新风功能,不同的功能可以通过风道110的不同部分实现,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风道110可以包括第一风道110a和第二风道110b,第一风道110a和第二风道110b并排设置,且均沿箱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分流板130可以设置于第一风道110a内,第一出风口112与第一风道110a相对,风道110还可以包括第二出风口113,第二出风口113与第二风道110b相对。
可以理解的是,风道110可以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区域,第一风道110a用于和吊顶下方的室内空间连通,第二风道110b可以和室外空间连通,从而既可以实现室内暖风功能,又可以实现新风功能,改善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道110a和第二风道110b可以择一性导通,也可以同时导通,以便单独进行暖风或新风,亦或者同时进行暖风和新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110内可以设有隔板114和换向板115,隔板114可以沿箱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将风道110分隔为第一风道110a和第二风道110b,换向板115可以设置于第一风道110a和第二风道110b之间,换向板115被构造为可相对于隔板114转动,以使气流进入第一风道110a或者第二风道110b,从而可以实现取暖设备在暖风和新风功能之间的自由转换,并且避免第一风道110a和第二风道110b之间产生气流串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道110a和第二风道110b可以在箱体100的宽度方向上并排排列,且第一风道110a和第二风道110b可以平行设置,换向板115可以通过电机进行驱动,当换向板115转向第一风道110a的入口时,第一风道110a关闭,相应的,第二风道110b开启,此时,混流风机200产生的气流可以经第二风道110b从第二出风口113流向室外空间,以实现新风功能;当换向板115转向第二风道110b的入口时,第二风道110b关闭,相应的,第一风道110a开启,此时,混流风机200产生的气流可以经第一风道110a从第一出风口112吹向室内空间,以实现暖风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设置在吊顶上方时,第二出风口113可以通过管道与外部空间连通,具体的管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具体空间大小和布局确定,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可以包括壳体101和盖板102,壳体101和盖板102围设形成进风腔120和风道110,第一出风口112可以设置在盖板102上。盖板102与壳体101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暖设备,包括箱体、混流风机和加热单元,箱体具有风道,风道包括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混流风机与进风口相对并向风道内吹入气流,加热单元设置于第一出风口,风道内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与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分流板被构造为与风道的内壁共同形成多个出风通道,多个出风通道的出口分别与第一出风口的不同位置相对,从而将风道吹出的气流进行分流,避免风道的出风口不同位置的风量存在太大差异,提高了风道的出风效率,降低了取暖设备的风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混流风机和加热单元,所述箱体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包括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混流风机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并向所述风道内吹入气流,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
所述风道内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分流板被构造为与所述风道的内壁共同形成多个出风通道,多个所述出风通道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不同位置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道的端部,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的侧方;所述出风通道的进风方向与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具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出风通道的出口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与所述风道的长度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分流板的第一端均朝向所述进风口,多个所述分流板的第二端均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邻所述分流板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流板均包括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所述第一引流段与所述进风口相对,所述第二引流段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
其中,多个所述分流板的所述第一引流段沿所述进风口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布;多个所述分流板的第二引流段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段为沿直线延伸;所述第二引流段沿弧线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包括多个导风段,多个所述导风段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多个所述导风段呈阶梯式排布,不同的所述导风段用于形成不同的所述出风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导风段之间圆滑过渡。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并排设置,且均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分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相对;所述风道还包括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相对。
CN202320418582.XU 2023-02-28 2023-02-28 取暖设备 Active CN219454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8582.XU CN219454059U (zh) 2023-02-28 2023-02-28 取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8582.XU CN219454059U (zh) 2023-02-28 2023-02-28 取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4059U true CN219454059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6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8582.XU Active CN219454059U (zh) 2023-02-28 2023-02-28 取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4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327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2113277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251146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1223486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2113274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23246197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5372699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18045942A1 (zh) 一种出风装置及空调柜机
CN21424982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454059U (zh) 取暖设备
WO2023246547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WO2023098242A1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97691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2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723580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31990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234913U (zh) 贯流空调器
CN115143524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3019969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09763306U (zh) 空调器
CN215949940U (zh) 风机和家用电器
CN208920316U (zh) 空调器
CN219713456U (zh) 取暖设备
CN217715175U (zh) 立式空调器
CN220506947U (zh) 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