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1089U - 一种梁柱连接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梁柱连接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1089U
CN219451089U CN202320600998.3U CN202320600998U CN219451089U CN 219451089 U CN219451089 U CN 219451089U CN 202320600998 U CN202320600998 U CN 202320600998U CN 219451089 U CN219451089 U CN 219451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spandrel
column
piece
strength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009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全民
窦卫
周建峰
王利民
王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Bureau Su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Bureau Su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Bureau Su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Bureau Su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009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1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1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1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梁柱连接部件,包括用于与承重柱连接的承重柱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承重梁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分别对称固接于承重柱连接件外侧,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外侧均可拆卸连接用于与承重梁连接的承重梁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下方均设置支护板,每个支护板均与承重柱连接件和其所在侧的承重梁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现场的需求进行灵活组合,从而提高了装配的灵活性以及使用范围,可以将承重梁连接件与承重柱连接件进行双向组装,在不影响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可减少高强螺栓的使用量,不仅能降低资金投入,还可减少在承重柱上开设的孔位,从而避免孔位过多导致其稳定性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梁柱连接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梁柱连接部件。
背景技术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环保、材料强度高的高性能建筑结构,是世界发达国家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一种建筑结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体系,在建筑的框架结构中,梁柱连接是一个重要的部位。根据结构抗震的要求,“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是抗震三原则。如何做好梁柱接头的设计,是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最重要的指标。
中国专利202022181549.9公布了一种梁柱连接结构,包括支柱、横梁、用于固定支柱与横梁的连接件及固定连接件的固定件,所述横梁端部固定于支柱侧面,所述横梁侧面与所述支柱侧面形成直角,所述连接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支柱与横梁形成的直角处,所述固定件紧贴连接件并受螺钉紧固,从而达到提高支柱与横梁连接强度的效果,但是其在使用时不能根据现场的需求对连接结构进行组合拼装,从而导致其适用范围较差,同时,其在对承重柱各承重梁进行连接时不能将高强螺栓进行配合使用,不仅需要在梁柱上开设较多的孔位,从而影响梁柱的强度,而且还会增加高强螺栓以及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从而提高资金投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梁柱连接部件,通过将传统承重柱连接件与承重梁连接件拆分优化,能使其形成模块化安装的方式,可以根据现场的需求进行灵活组合,从而提高了装配的灵活性以及使用范围,且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配合下,可以将承重梁连接件与承重柱连接件进行双向组装,在不影响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高强螺栓的使用量,不仅能降低资金投入,而且还可以减少在承重柱上开设的孔位,从而避免孔位过多导致其稳定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梁柱连接部件,包括用于与承重柱连接的承重柱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承重梁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分别对称固接于承重柱连接件外侧,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外侧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与承重梁连接的承重梁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下方均设置有支护板,每个所述支护板均与承重柱连接件和其所在侧的承重梁连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
所述承重柱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均设置为L形,所述承重柱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对称设置于承重柱连接件外部两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夹角为90°。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承重梁连接件通过第一高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高强螺栓依次螺纹贯穿承重梁连接件、第一连接件、承重柱连接件,且延伸至承重柱连接件内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承重梁连接件通过第二高强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高强螺栓依次螺纹贯穿承重梁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承重柱连接件,且延伸至承重柱连接件内部;所述第一高强螺栓和第二高强螺栓在纵向上为错位设置。
所述支护板和承重柱连接件通过第四高强螺栓连接,所述第四高强螺栓的一端延伸至承重柱连接件的内部;所述支护板和承重梁连接件通过定位螺栓连接,所述承重梁连接件自下端面向上开设有定位槽孔,所述定位螺栓螺纹贯穿支护板,且其顶端延伸至定位槽孔的内部。
每个所述承重梁连接件的外侧均可拆卸连接有工型连接件,用于实现不同梁柱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每个所述承重梁连接件的一端均设置有用于与承重梁连接的第三高强螺栓,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插接的凹槽和用于与工型连接件插接的T型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承重柱连接件与承重梁连接件拆分优化,能使其形成模块化安装的方式,可以根据现场的需求进行灵活组合,从而提高了装配的灵活性以及使用范围,且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配合下,可以将承重梁连接件与承重柱连接件进行双向组装,第一高强螺栓、第二高强螺栓、第四高强螺栓均延伸至承重柱连接件内部并插入承重柱上对应的槽孔中,在不影响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高强螺栓的使用量,不仅能降低资金投入,而且还可以减少在承重柱上开设的孔位,从而避免孔位过多导致其稳定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承重柱连接件与承重梁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承重柱连接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承重梁连接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梁柱连接部件安装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承重柱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3-第一高强螺栓;4-第二连接件;5-第二高强螺栓;6-承重梁连接件;7-第三高强螺栓;8-定位槽孔;9-T型槽;10-工型连接件;11-支护板;12-第四高强螺栓;13-定位螺栓,14-插接槽,15-承重柱,16-承重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梁柱连接部件,主要包括承重柱连接件1、第一连接件2、第一高强螺栓3、第二连接件4、第二高强螺栓5、承重梁连接件6、第三高强螺栓7、工型连接件10、支护板11、第四高强螺栓12、定位螺栓13等。
所述承重柱连接件1用于与承重柱1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4分别对称固接于承重柱连接件1外侧。其中,所述承重柱连接件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4均可设置为L形,所述承重柱连接件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4可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可分别对称设置于承重柱连接件1外部两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之间夹角可为90°。
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的外侧均可拆卸连接有承重梁连接件6,用于与承重梁16连接,通过将传统的承重柱连接件1与承重梁连接件6拆分优化,能使其形成模块化安装的方式,可以根据现场的需求进行灵活组合,从而提高了装配的灵活性以及使用范围,且在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的配合下,可以将承重梁连接件6与承重柱连接件1进行双向组装。
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的下方均设置有支护板11,每个所述支护板11均与承重柱连接件1和其所在侧的承重梁连接件6进行可拆卸连接,每个支护板11的顶部均与所在侧的承重梁连接件6底部接触,在支护板11的作用下即可对承重柱连接件1和承重梁连接件6进行支撑。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承重梁连接件6通过第一高强螺栓3连接,所述第一高强螺栓3依次螺纹贯穿承重梁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2、承重柱连接件1,且延伸至承重柱连接件1内部。所述第二连接件4和承重梁连接件6通过第二高强螺栓5连接,所述第二高强螺栓5依次螺纹贯穿承重梁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4、承重柱连接件1,且延伸至承重柱连接件1内部。在不影响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高强螺栓的使用量,不仅能降低资金投入,而且还可以减少在承重柱15上开设的孔位,从而避免孔位过多导致其稳定性降低。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高强螺栓3和第二高强螺栓5在纵向上为错位设置,能避免第一高强螺栓3和第二高强螺栓5进入承重柱15后出现卡位现象,从而保证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4与承重柱连接件1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支护板11和承重柱连接件1通过第四高强螺栓12连接,所述第四高强螺栓12的一端延伸至承重柱连接件1的内部。所述支护板11和承重梁连接件6通过定位螺栓13连接,所述承重梁连接件6自下端面向上开设有定位槽孔8,所述定位螺栓13螺纹贯穿支护板11,且定位螺栓13的顶端延伸至定位槽孔8的内部。
在上述结构中,每个所述承重梁连接件6的外侧均可拆卸连接有工型连接件10,采用多套梁柱连接部件进行不同方向的梁、柱连接时,工型连接件10连接于相邻两个承重梁连接件6之间,进而实现不同梁柱连接部件中两个承重梁连接件6的紧固。每个所述承重梁连接件6的其中一端均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三高强螺栓7,用于将承重梁连接件6与承重梁16进行连接,从而使其与承重梁16进行拼接;每个所述承重梁连接件6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件2或第二连接件4插接的插接槽14和用于与工型连接件10插接的T型槽9。工型连接件1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承重梁连接件6的T型槽9的内部,通过工型连接件10可以对两个承重梁连接件6进行紧固,能防止承重梁连接件6外倾,进而实现不同梁柱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梁柱连接部件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将承重梁连接件6插入承重柱连接件1上第二连接件4的内部,并通过第二高强螺栓5将承重梁连接件6与第二连接件4进行连接,此时即可实现承重梁连接件6与承重柱连接件1的一侧进行固定连接。随后通过第四高强螺栓12将支护板11与承重柱连接件1进行连接,然后将定位螺栓13穿过支护板11插入承重梁连接件6底部的定位槽孔8中,此时在支护板11的作用下即可对承重柱连接件1和承重梁连接件6进行支撑。随后在承重柱15上开设两个与第二高强螺栓5配合的槽孔,并在槽孔内部放置带有化学药剂的药管,再次转动第二高强螺栓5,使第二高强螺栓5插入开设的槽孔中,此时第二高强螺栓5将药管击碎,在药剂生产预紧力的作用下即可对承重柱连接件1进行固定;按照此方法将第四高强螺栓12也打入承重柱15的内部即可。按照上述相同方式,将同一个承重柱连接件1上的第一连接件2与另一个承重梁连接件6进行连接,并通过第一高强螺栓3与承重柱15进行连接,第一连接件2底部的支护板11与承重柱连接件1通过第四高强螺栓12连接,通过定位螺栓13将该侧的支护板11与承重梁连接件6进行连接。
采用多套本实用新型梁柱连接部件进行不同方向上承重梁16与承重柱15的连接时,每套梁柱连接部件与承重柱15之间的连接方式均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如图4所示,采用两套本实用新型梁柱连接部件时,通过其中一个承重柱连接件1上的第二连接件4和另一个承重柱连接件1上的第一连接件2,配合两个承重梁连接件6进行使用,可以对一个方向的承重梁16进行连接。对应地,在承重梁16上开设两个配合承重梁连接件6的插槽以及四个配合第三高强螺栓7使用的槽孔,先将承重梁连接件6插入承重梁16上开设的插槽中,随后将第三高强螺栓7分别插入对应的槽孔中,这时即可实现一个方向上的承重梁16与承重柱15的连接。
依次类推,采用三套本实用新型梁柱连接部件时,通过三个承重柱连接件1配合六个承重梁连接件6进行使用,可以将两个方向上的承重梁16与承重柱15进行连接。采用四套本实用新型梁柱连接部件时,通过四个承重柱连接件1配合八个承重梁连接件6进行使用,可以对三个或四个方向上的承重梁16与承重柱15之间进行连接。
另外,相邻两套本实用新型梁柱连接部件中相邻的两个承重梁连接件6之间开设的T型槽9中可以安装一个工型连接件10,通过工型连接件10可以对两个承重梁连接件6进行紧固,能防止承重梁连接件6外倾,同时,工型连接件10可以根据两个承重梁连接件6之间的间距进行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工作过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功能和工作过程,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5)

1.一种梁柱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承重柱(15)连接的承重柱连接件(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4)和承重梁连接件(6),所述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4)分别对称固接于承重柱连接件(1)外侧,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的外侧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与承重梁(16)连接的承重梁连接件(6),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的下方均设置有支护板(11),每个所述支护板(11)均与承重柱连接件(1)和其所在侧的承重梁连接件(6)进行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连接件(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4)均设置为L形,所述承重柱连接件(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4)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分别对称设置于承重柱连接件(1)外部两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之间夹角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承重梁连接件(6)通过第一高强螺栓(3)连接,所述第一高强螺栓(3)依次螺纹贯穿承重梁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2)、承重柱连接件(1),且延伸至承重柱连接件(1)内部;所述第二连接件(4)和承重梁连接件(6)通过第二高强螺栓(5)连接,所述第二高强螺栓(5)依次螺纹贯穿承重梁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4)、承重柱连接件(1),且延伸至承重柱连接件(1)内部;所述第一高强螺栓(3)和第二高强螺栓(5)在纵向上为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11)和承重柱连接件(1)通过第四高强螺栓(12)连接,所述第四高强螺栓(12)的一端延伸至承重柱连接件(1)的内部;所述支护板(11)和承重梁连接件(6)通过定位螺栓(13)连接,所述承重梁连接件(6)自下端面向上开设有定位槽孔(8),所述定位螺栓(13)螺纹贯穿支护板(11),且其顶端延伸至定位槽孔(8)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重梁连接件(6)的外侧均可拆卸连接有工型连接件(10),用于实现不同梁柱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每个所述承重梁连接件(6)的一端均设置有用于与承重梁(16)连接的第三高强螺栓(7),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件(2)或第二连接件(4)插接的插接槽(14)和用于与工型连接件(10)插接的T型槽(9)。
CN202320600998.3U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梁柱连接部件 Active CN219451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0998.3U CN219451089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梁柱连接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0998.3U CN219451089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梁柱连接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1089U true CN219451089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9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00998.3U Active CN219451089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梁柱连接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10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1478B (zh) 连接件内插式钢管柱与钢梁连接节点
CN219451089U (zh) 一种梁柱连接部件
CN219219382U (zh) 一种主次梁的连接结构
CN111894130A (zh) 模块化的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框架体
CN217557877U (zh) 一种钢-混凝土结合梁柱连接的节点结构
CN217299276U (zh) 一种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安装式钢构件
CN214657811U (zh) 一种钢结构梁柱的连接结构
CN212641738U (zh) 模块化的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框架体
CN109736433B (zh) 一种结构梁及框架式梁柱结构
CN212358587U (zh) 一种具有连接节点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
CN218622655U (zh) 多功能桁架连接装置
CN219279200U (zh) 一种拼接组合式电梯架
CN213448917U (zh) 一种梁柱连接结构
CN210164049U (zh) 一种建筑墙体阳台楼板梁装置
CN219840203U (zh) 一种钢结构快速连接组件
CN214423622U (zh) 预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梁柱型钢组合连接节点构造
CN217974762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固定机构
CN215054030U (zh) 一种建筑用高强度钢连接结构
CN213682846U (zh) 一种钢结构厂房的横梁结构
CN218176241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
CN219753519U (zh) 支撑型钢结构
CN217027448U (zh) 一种优良的钢构梁柱连接件
CN217053745U (zh) 一种非正交的h型钢梁-h型钢柱连接节点
CN219840200U (zh) 一种框架楼施工用装配式钢结构框架
CN211774629U (zh) 一种装配式异型节点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