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0998U - 智能雨污分流井 - Google Patents

智能雨污分流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0998U
CN219450998U CN202320517396.1U CN202320517396U CN219450998U CN 219450998 U CN219450998 U CN 219450998U CN 202320517396 U CN202320517396 U CN 202320517396U CN 219450998 U CN219450998 U CN 219450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bin
rainwater
floating ball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173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敏伟
乐聪明
周敏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ippo 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ippo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ippo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ippo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173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0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0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0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雨污分流井,包括井体,井体内设有混水仓和雨水仓,并通过连接孔连通;混水仓设置有污水排水口;井体内设置有铰接的连杆,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第一浮球与污水排水口相对应;第二浮球位于雨水仓;雨水仓空仓或进水量小于等于连接孔的出水量时,第一浮球远离所述污水排水口。本实用新型通过铰接的连杆以及连杆两端的浮球即可实现打开或堵住污水排水口,相比于传统的浮子驱动装置、连杆机构和排污锥形拍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智能雨污分流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雨污分流井。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8934090U公开了一种智能雨污分流装置,包括混水仓、溢流仓和雨水仓。混水仓内设置有排污锥形拍门,雨水仓内设置有浮子驱动装置,通过连杆机构与排污锥形拍门连接,具体包括连杆支柱,其上端交接有连接框架。连接框架的一端依次铰接有拍门连杆和拍门导柱,排污锥形拍门固定在拍门导柱的下端,连杆支柱上还安装有横杆,拍门导柱插接于横杆端部,实现升降导向,以便排污锥形拍门准确地将污水排水口堵住。
上述结构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成本高。因此,如何简化此结构,并降低成本,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雨污分流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雨污分流井,包括井体,井体内设有混水仓和雨水仓,并通过连接孔连通;
混水仓设置有污水排水口;
井体内设置有铰接的连杆,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
第一浮球与污水排水口相对应;
第二浮球位于雨水仓;
雨水仓空仓或进水量小于等于连接孔的出水量时,第一浮球远离污水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铰接的连杆以及连杆两端的浮球即可实现打开或堵住污水排水口,相比于传统的浮子驱动装置、连杆机构和排污锥形拍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
井体内的空间具体分布结构如下,井体内设置有:
第一隔板,将井体的上部和下部分隔为排水腔和排污腔;
第二隔板,设于第一隔板的上端,将排水腔分隔为混水仓和雨水仓;
排污腔设有污水排水管;
排水腔设有雨水排水管,雨水排水管的入口连通混水仓和雨水仓;
混水仓设有混流进水管;
雨水仓设有雨水进水管;
污水排水口设于第一隔板上。
当混水仓中的水量过多时,第一浮球受到的浮力过大,会脱离污水排水口,导致部分水流入排污腔,并流入污水处理厂,从而增大污水处理的成本,而下雨时,由于污水中混合有雨水,直接排入河道,对河流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况可以忽略,因此,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二隔板的顶部高于雨水排水管的底部。如此,降低了混水仓中的最高液位,确保第一浮球受到的浮力最大时,也不会脱离污水排水口。而且还能确保混水仓中的水不会溢流至雨水仓,使雨水仓受到污染。
连杆铰接的具体结构为:第一隔板上安装有立柱,连杆与立柱的顶部铰接。
由于连杆摆动位置不稳定,第一浮球难以准确地堵住污水排水口,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立柱的上端设置有卡槽,连杆安装于卡槽内,并与槽壁间隙配合。
由于混流进水管中杂物较多,容易堵住污水排水口,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第一隔板上还安装有拦污笼;拦污笼设于混流进水管的出口正下方。拦污笼采用中国专利CN214144057U公开的一种带有拦污笼的雨水分流井中的拦污笼。
当污水较多没过拦污笼时,杂物还是容易堵住污水排水口,因此,进一步地设计是:第一隔板上还安装有过滤板;拦污笼位于过滤板的一侧;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位于过滤板的另一侧。过滤板还用于拦污笼安装限位,使其位置更加稳固。过滤板采用中国专利CN214144057U公开的一种带有拦污笼的雨水分流井中的过滤板。
为便于过滤板拆装,并提高其位置的稳定性,进一步地设计是:第一隔板上方、井体内壁设置有两条对称布置的安装槽,过滤板的两端插接于安装槽内。
由于第一隔板承受压力,容易形变断裂,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第一隔板和井体底部之间还连接有多根支撑柱。
当第一浮球堵住污水排水口时,如连杆倾斜,第一浮球对污水排漱口的压力不均,容易出现泄漏,因此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当第一浮球堵住污水排水口时,连杆呈水平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隐藏井体;
图6是浮球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井体;2、混水仓;3、雨水仓;4、污水排水口;5、连杆;6、第一浮球;7、第二浮球;8、第一隔板;9、排水腔;10、排污腔;11、第二隔板;12、污水排水管;13、雨水排水管;14、混流进水管;15、雨水进水管;16、立柱;17、卡槽;18、拦污笼;19、过滤板;20、安装槽;21、连接孔;22、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智能雨污分流井,包括井体1,其顶部设有盖板。如图4所示,井体1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一隔板8,第一隔板8的上方设为排水腔9,下方设为排污腔10。排污腔10安装有水平布置的污水排水管12,用于连接污水处理厂。
如图3所示,第一隔板8的上端安装有垂直布置的第二隔板11,第二隔板11内部设为雨水仓3,外部设为混水仓2。如图5所示,第二隔板11的底部位置开设有连接孔21,用于连通雨水仓3和混水仓2。第一隔板8位于混水仓2的位置还设置有污水排水口4,用于连通混水仓2和排污腔10。混水仓2安装有混流进水管14,雨水仓3连接有雨水进水管15。井体1上还安装有雨水排水管13,其入口连通混水仓2和雨水仓3,出口连接河道。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隔板8位于混水仓2的位置还安装有立柱16,其上端铰接有连杆5。连杆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浮球6和第二浮球7。第一浮球6位于混水仓2,并与污水排水口4相对应。第二浮球7位于雨水仓3。第一浮球6和第二浮球7型号相同,连杆5的铰接点靠近第一浮球6,因此当雨水仓3空仓或进水量小于等于连接孔21的出水量时,第一浮球6翘起,远离污水排水口4。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杆5的铰接点可位于中心或靠近第二浮球7的位置,而且第二浮球7的重量大于第一浮球6,来实现第一浮球6翘起的状态。
晴天时,雨水仓3空仓,第一浮球6远离污水排水口4。污水通过混流进水管14进入混水仓2,并顺着污水排水口4进入排污腔10,最后顺着污水排水管12流向污水处理厂。
雨天时,雨水仓3中的水会顺着连接孔21流入混水仓2。当雨水仓3的进水量小于或等于连接孔21的出水量时,雨水与通过污水排水口4进入排污腔10;当雨水仓3的进水量大于连接孔21的出水量时,雨水仓3的水位逐渐上升,第二浮球7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并开始上升。第一浮球6逐渐向污水排水口4靠拢,并堵住污水排水口4。此时雨水和污水一起从雨水排水管13排入河道。由于污水中混合有雨水,直接排入河道,对河流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况可以忽略。
本实用新型通过铰接的连杆5以及连杆5两端的浮球即可实现打开或堵住污水排水口4,相比于传统的浮子驱动装置、连杆机构和排污锥形拍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如图2所示,第二隔板11的顶部高于雨水排水管13的底部。如此,降低了混水仓2中的最高液位,确保第一浮球6受到的浮力最大时,也不会脱离污水排水口4,从而避免雨水仓3的进水量大于连接孔21的出水量时,雨水流入排污腔10,增大污水处理厂的成本。而且还能确保混水仓2中的水不会溢流至雨水仓3,使雨水仓3受到污染。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如图3所示,第一隔板8上还安装有拦污笼18;拦污笼18设于混流进水管14的出口正下方。拦污笼18用于过滤污水中的杂物,避免污水排水口4被堵住。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相比,区别之处为:当污水较多没过拦污笼18时,杂物还是容易堵住污水排水口4,因此,第一隔板8上还安装有过滤板19;拦污笼18位于过滤板19的一侧;第一浮球6和第二浮球7如图3所示,位于过滤板19的另一侧。过滤板19还用于拦污笼18安装限位,使其位置更加稳固。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四相比,区别之处为:如图4所示,第一隔板8上方、井体1内壁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两块对称布置的限位板,每侧的限位板之间设有间距,从而构成安装槽20,过滤板19的两端插接于安装槽20内。安装槽20不仅便于过滤板19拆装,而且还是过滤板19位置更加稳固。
实施例六:
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如图3所示,第一隔板8和井体1底部之间还连接有多根支撑柱22。支撑柱22用于提高第一隔板8的结构强度,避免受压变形断裂。
实施例七:
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如图6所示,立柱16的上端设置有卡槽17,连杆5安装于卡槽17内,并与槽壁间隙配合。铰接杆贯穿卡槽17的槽壁和连杆5,实现连杆5铰接。卡槽17的设置,实现连杆5摆动导向,从而使得第一浮球6可以准确地堵住污水排水口4。
实施例八:
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当第一浮球6堵住污水排水口4时,连杆5呈水平状态。如此,第一浮球6对污水排水口4的压力均匀,不易泄漏。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雨污分流井,包括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内设有混水仓(2)和雨水仓(3),并通过连接孔(21)连通;
所述混水仓(2)设置有污水排水口(4);
所述井体(1)内设置有铰接的连杆(5),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浮球(6)和第二浮球(7);
所述第一浮球(6)与污水排水口(4)相对应;
所述第二浮球(7)位于所述雨水仓(3);
所述雨水仓(3)空仓或进水量小于等于所述连接孔(21)的出水量时,所述第一浮球(6)远离所述污水排水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内设置有:
第一隔板(8),将所述井体(1)的上部和下部分隔为排水腔(9)和排污腔(10);
第二隔板(11),设于所述第一隔板(8)的上端,将所述排水腔(9)分隔为所述混水仓(2)和雨水仓(3);
所述排污腔(10)设有污水排水管(12);
所述排水腔(9)设有雨水排水管(13),所述雨水排水管(13)的入口连通所述混水仓(2)和雨水仓(3);
所述混水仓(2)设有混流进水管(14);
所述雨水仓(3)设有雨水进水管(15);
所述污水排水口(4)设于所述第一隔板(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11)的顶部高于所述雨水排水管(13)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8)上安装有立柱(16),所述连杆(5)与所述立柱(16)的顶部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6)的上端设置有卡槽(17),所述连杆(5)安装于所述卡槽(17)内,并与槽壁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8)上还安装有拦污笼(18);
所述拦污笼(18)设于所述混流进水管(14)的出口正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8)上还安装有过滤板(19);
所述拦污笼(18)位于所述过滤板(19)的一侧;
所述第一浮球(6)和第二浮球(7)位于所述过滤板(19)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8)上方、所述井体(1)内壁设置有两条对称布置的安装槽(20),所述过滤板(19)的两端插接于所述安装槽(20)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8)和所述井体(1)底部之间还连接有多根支撑柱(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浮球(6)堵住所述污水排水口时,所述连杆(5)呈水平状态。
CN202320517396.1U 2023-03-16 2023-03-16 智能雨污分流井 Active CN219450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7396.1U CN219450998U (zh) 2023-03-16 2023-03-16 智能雨污分流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7396.1U CN219450998U (zh) 2023-03-16 2023-03-16 智能雨污分流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0998U true CN219450998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79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17396.1U Active CN219450998U (zh) 2023-03-16 2023-03-16 智能雨污分流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0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50998U (zh) 智能雨污分流井
CN109499145B (zh) 一种高效去除污水中杂质的装置
CN212896749U (zh) 机械全自动雨污分流初雨收集装置
CN210458845U (zh) 一种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排放系统
CN209652053U (zh) 一种排水控制装置
CN208611903U (zh) 一种液体中杂质过滤分离装置
CN211597022U (zh) 一种防堵塞集水坑
CN209603264U (zh) 具有截流功能的雨水口
CN214695685U (zh) 一种深基坑排水系统
CN211596976U (zh) 楼宇雨污分离器
CN219753429U (zh) 新型雨污分流装置
CN209464687U (zh) 一种高效去除污水中杂质的装置
CN208677054U (zh) 储水设备及净饮水设备
CN206859319U (zh) 一种新型水箱吸水结构
CN213014572U (zh)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口
CN214246047U (zh) 一种具有污水水油分离功能的一体化截污井
CN219260717U (zh) 一种道路桥梁的排水装置
CN213682889U (zh) 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
CN219710484U (zh) 一种排水装置
CN217232165U (zh) 一种市政工程排水结构
CN211285889U (zh) 一种适用于沿河居民排放口的截污装置
CN217734292U (zh) 一种自动升降的防异味地漏
CN221029977U (zh) 一种水电站进水口的拦污漂
CN215330387U (zh) 一种预制泵站的隔气装置
CN216863918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置节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