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46561U - 二指指头笔 - Google Patents

二指指头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46561U
CN219446561U CN202220570705.7U CN202220570705U CN219446561U CN 219446561 U CN219446561 U CN 219446561U CN 202220570705 U CN202220570705 U CN 202220570705U CN 219446561 U CN219446561 U CN 219446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
finger
section
arc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707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hanghong Jiuzhou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hanghong Jiuzhou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hanghong Jiuzhou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hanghong Jiuzhou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707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46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46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46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二指指头笔,涉及书写工具领域,该方案能够缩短笔尖至指尖的距离,进而增强书写时的触感。包括笔芯和笔壳,笔壳包括笔头和笔身,笔身中设有触控部,触控部背向笔头的一端开有指头安放腔,指头安放腔的腔壁设有夹板,触控部面向笔头的一端开有深入夹板内的固定槽;笔芯包括笔尖和笔芯管,笔芯管包括弧形段,笔尖固定在弧形段上,弧形段能够抵靠在固定槽中并受固定槽和笔头内壁夹持固定。弧形段能够抵靠在固定槽中并受固定槽和笔头内壁夹持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笔芯与固定槽的位置关系,使弧形段处于两个指头的指尖之间,使笔尖与指尖的间距较短,大脑对运笔准心的感知更清晰,有利于提升运笔时的控制精度和控制灵活度。

Description

二指指头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写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二指指头笔。
背景技术
现今市面上的文具笔均是使用捏住笔杆的方式进行书写,这种控笔方式在书写时很难精确掌控笔尖的运动轨迹。通过捏住笔杆的方式进行书写时,运笔准心是在几根指头之间,这是一个相对模糊区域,很难精确掌控。为了写得一手好字,人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写字。同时,在进行书写时,精神需要高度集中,书写之时很难分出精力思考其他事情,书写起来十分费神。此外,因为运笔准心模糊,在冬天写字时必须取下手套,否则便很难精确掌控笔尖的运动轨迹,很难把字写得工整。冬天经常取下手套写字,很容易被冻伤手指,染上冻疮,进而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而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指头笔,一般为套设在一根手指上并随手指进行书写,其书写轨迹较原有的通过握住笔杆进行书写的笔而言,其运笔轨迹随指头变化,其书写方式更为简便,且对运笔准心的感知更加清晰。进一步研究发现,单指指头笔不利于立面书写,而且单指指头笔在只使用一根指头书写时指头与指孔之间容易发生位移,进而影响书写质量;此外,在用指头笔进行书写时,精确控笔的难度会随笔尖与指头之间间距的增长而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指头笔,使得笔尖能够与指头的间距足够短,增强了书写时的触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二指指头笔。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二指指头笔,包括笔芯和笔壳;
所述笔壳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笔头和笔身,所述笔身中设有触控部,所述触控部背向笔头的一端开有用于固定两根指头的指头安放腔,所述指头安放腔的腔壁设有与所述两个指头夹缝匹配的夹板,所述触控部面向所述笔头的一端开有深入所述夹板内的固定槽;
所述笔芯包括笔尖和笔芯管,所述笔芯管包括与所述固定槽匹配的弧形段,所述弧形段能够抵靠在所述固定槽中并受所述固定槽和笔头内壁夹持固定,所述笔尖固定在所述弧形段上远离所述触控部的一侧且一端穿出所述笔头。
该方案中:与一指笔相比,受两根手指控制的指头笔其二指之间互为倚靠,无需再借助其他手指,稳定性更好。同时,用二指四孔笔书写时手腕无需靠近墙面,摇摆幅度会更大,控制起来会更加流畅,因此更加适用于立面书写。
所述夹板与所述两个指头的夹缝匹配,即当两个指头插入所述指头安放腔中时,所述夹板能够填补两根指头的间隙,既能使得所述指头更易插入指头安放腔中对应的位置,也能使得所述指头在所述指头安放腔中更加舒适。所述弧形段的设置,使得所述笔芯管能够被固定在二指间的凹槽中,并使其笔尖处于二指之间的中心线上,当所述弧形段抵靠在所述固定槽中时,由于所述固定槽深入所述夹板内,且所述夹板与插入指头安放腔中的两个指头之间的夹缝匹配,因此所述弧形段处于所述两个指头的指尖之间,指头笔相当于是二指的延伸,其手指的触感、控制精度和控制灵活度都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通过两个指头对指头笔进行操作,手腕无需靠近墙面,摇摆幅度会更大,控制起来会更加流畅,因此更加适用于立面书写。
优选的,所述笔芯管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弧形段两端的第一端部段和第二端部段,所述第一端部段和第二端部段的自由端分别朝远离所述弧形段方向延伸。
该方案中:所述第一端部段、弧形段、第二端部段依次连接,形成一个“U”型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所述笔芯管能够被固定在二指间的凹槽中,并使其笔尖处于二指之间的中心线上,且其弧形段的设置也能够在该指头笔的长度不变的基础上增加笔芯管的长度,进而增加在指头笔内嵌笔芯的储墨量。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一端朝所述夹板的布设方向延伸形成用于卡设第一端部段的延伸槽。
该方案中:当所述笔芯受到所述笔头和固定槽的夹持固定时,所述第一端部段卡设在所述延伸槽中。在进行书写时,所述第一端部段位于所述指头安放腔的下方,所述第一端部段与所述延伸槽的接触位置将会承担来自笔尖及手指的挤压力,因此增加手指笔在进行书写时的下压受力面,便能增强书写时的手指触感。同时,由于所述第一端部段受到所述延伸槽的限制,整个笔芯不易在笔壳中产生晃动,书写过程更加顺畅稳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部段为实心结构。
该方案中,所述第一端部段需要承受书写时的部分挤压力,为了提高其受力性能,因此使其为实心结构。
优选的,所述笔身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套设在所述触控部外侧并与所述触控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触控部之间合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端部段的第一端部腔室和用于放置所述第二端部段的第二端部腔室,所述笔头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该方案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端部腔室和第二端部腔室,对所述第一端部段和第二端部段进行收纳,与所述笔头配合,便于所述笔芯的安装和更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上开有用于维持第二端部腔室内气压平衡的第一通气孔。
该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连通所述第二端部腔室和外界的开口,使外界空气能够流入所述第二端部腔室,以此维持笔芯管内部的气压平衡,防止出现断墨现象,从而维持书写时的流畅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部的外侧沿远离所述笔头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螺纹段以及向外延伸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由内向外朝所述笔头方向倾斜;
所述笔头沿靠近所述笔壳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二螺纹段以及与所述台阶面呈同样倾角的端面,当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连接后,所述端面紧密贴合在所述台阶面上。
该方案中:所述笔头与所述固定部螺纹连接,当二者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连接后,所述笔头的端面紧密贴合在所述台阶面上,由于所述台阶面具有向所述笔头方向倾斜的倾角,因此具有对所述笔头的径向约束力,以此保证笔头在书写时的受力稳定性,避免在笔尖的径向推动下所述笔头发生倾斜,导致书写轨迹出现问题。同时所述倾斜台阶面的设计还能对笔头的形状进行固定,避免因长期使用而出现的变形现象。
优选的,所述笔身背向所述笔头的一侧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趋势为从靠近第二端部腔室的一侧朝靠近第一端部腔室的一侧逐渐靠拢所述笔头。
该方案中,所述倾斜面的设计使得所述第一端部腔室的可容纳长度减少,所述第二端部腔室的可容纳长度增大,其中,当所述第一端部段设置为实心结构时,则所述第二端部段为用于容纳油墨的管段结构,因此,所述第二端部腔室可容纳长度的增大使得所述第二端部段的长度能够相应的增加,进而增加油墨承载量。除此之外,这种倾斜结构更为符合人体手指的活动规律,便于手指的活动,使得指头笔的使用更加灵活。
优选的,还包括能够套设在两个指头上的指套,所述指套能够插入所述指头安放腔内。
该方案中,所述指套为柔性件,一般设置在所述指头安放腔内,当指头插入指头安放腔内时,所述指套能够套设在指头上并填满指头与所述指头安放腔之间的间隙,增加所述指头安放腔对指头的固定性能,同时使得手指在指头安放腔内时更为舒适。
优选的,还包括笔帽,所述笔帽与所述笔壳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笔帽上设有笔夹,所述笔夹上设有挂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指指头笔,书写时通过双指运笔。其运笔方式是通过两根手指“拖动”指笔来进行书写,相对于现有文具笔的多指交互“推动”运笔,大脑对运笔准心的感知更加清晰,能够更加精确的控制运笔方向,从而有利于将字体写得更加工整。与此同时,相比于现有文具笔的控制多指交互运笔,控制两根并指运笔相对会更加简单,可以节省部分脑力,有利于长时间的书写。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指指头笔,通过使夹块填补两根指头的间隙,使得所述指头更易插入指头安放腔中对应的位置,也能使得所述指头在所述指头安放腔中更加舒适;此外,通过使所述弧形段处于所述两个指头的指尖之间,使笔尖与指尖的间距较短,大脑对运笔准心的感知更清晰,有利于提升运笔时的控制精度和控制灵活度。同时,通过两根指头的夹持,可确保指头与所述指笔之间位置的相对固定,避免晃动,使运笔轨迹相对更加稳定,且运笔时无需其他手指再进行辅助,只需要通过手腕带动两根指头运笔即可,在用其书写时无需再将手腕靠近书写面,这将有利于减轻立面书写时的疲劳感,提升立面书写时的自由灵活度,因而将更适用于长时间的立面书写及立面绘图。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指指头笔,通过将第一端部段卡设在所述延伸槽中,使其承担由笔尖及手指传递来的挤压力,以此增加手指笔在进行书写时的下压受力面,增强书写时的手指的触感。同时,由于所述第一端部段受到所述延伸槽的限制,整个笔芯不易在笔壳中产生晃动,书写过程更加顺畅稳定。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指指头笔,通过将笔身背向所述笔头的一侧设置为倾斜面,使得所述第二端部段的长度能够相应的增加,进而增加油墨承载量。除此之外,这种倾斜结构更为符合人体手指的活动规律,便于手指的活动,使得指头笔的使用更加灵活。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指指头笔,在运笔时因对准心感知的加强,人们在冬天书写时便不用再脱下手套,从而可有效防止因书写而导致的被冻伤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面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平面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处细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笔芯的立面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C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装置整体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装置整体的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笔壳的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指套的俯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笔壳、11-触控部、111-指头安放腔、112-夹板、113-固定槽、114-延伸槽、12-固定部、121-第一螺纹段、122-台阶面、123-第一通气孔、13-笔头、131-第二螺纹段、14-第一端部腔室、15-第二端部腔室、2-笔芯、21-笔尖、22-笔芯管、221-第一端部段、222-弧形段、223-第二端部段、23-前定位、3-指套、31-第二通气孔、4-笔帽、41-笔夹、42-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到图10所示,二指指头笔,包括笔芯2和笔壳1;
所述笔芯2包括笔尖21和笔芯管22,所述笔芯管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段221、弧形段222、第二端部段223,所述第一端部段221和第二端部段223的自由端分别朝远离所述弧形段222方向延伸,所述笔尖21通过前定位23固定在所述弧形段222远离所述第一端部段221和第二端部段223的一侧上;
所述笔壳1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笔头13和笔身,所述笔头13和笔身配合形成用于容纳笔芯管22的空腔,所述笔身中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端部段221的第一端部腔室14和用于放置所述第二端部段223的第二端部腔室15,所述第一端部腔室14和第二端部腔室15之间设有触控部11,所述触控部11背向弧形段222的一端开有用于固定两根指头的指头安放腔111,所述指头安放腔111内设有与所述两个指头夹缝匹配的夹板112,触控部11面向所述弧形段222的一端开有深入所述夹板112内的固定槽113,所述弧形段222能够抵靠在所述固定槽113中并受所述固定槽113和笔头13内壁夹持固定。
其中,所述夹板112可以是深入两个并拢的指头指尖间隙的凸出结构,此时所述指头安放腔111为一个能够同时放置两个指头的腔室;所述夹板112也可以是设置在两个分开的指头之间,能够隔开两个指头的隔板,此时所述指头安放腔111为能够分别放置不同指头的两个腔室。在该实施例中选用所述指头安放腔111为能够分别放置不同指头的两个腔室的结构。
固定槽113可以仅仅只在所述触控部11面向所述弧形段222的一端开设,也可以在所述夹板112的布设方向延伸形成延伸槽114,以用于卡设第一端部段221。
其中所述第一端部段221可以设置为圆形柱状结构、椭圆形柱状结构、或者方形柱状结构等,此方案中采用的是圆形柱状结构。第一端部段221实际上也可以被设置为空心管状结构,此时需要在第一端部段221与弧形段222之间设置隔离墙,这样才不会影响到笔头处的出墨流畅性。由于所述第一端部段221需要承受书写时的部分挤压力,为了提高其受力性能,因此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段221均被设置为实心结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笔身背向所述笔头13的一侧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趋势为从靠近第二端部腔室15的一侧朝靠近第一端部腔室14的一侧逐渐靠拢所述笔头13。此时,所述第二端部腔室15的可容纳长度比所述第一端部腔室14更长,穿插其中的第二端部段223将会更长,因此便能增加油墨承载量。
所述触控部11一般为硬质材料,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指头的磨伤或挤压酸痛,因此,在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能够套设在两个指头上的指套3,所述指套3能够插入所述指头安放腔111中。指套3不仅可以减少指头笔相对指头的位置偏移,同时还能使得手指在指头安放腔111中时更为舒适。当所述指套3开设有分别套设在不同指头上的两个腔室时,所述指套3上开设有分别连通两个腔室的两个第二通气孔31,用于释放腔室内的气压,以此便于所述指套3的安置和拆解。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所述笔身还包括固定部12,所述固定部12为圆筒状结构,套设在所述触控部11外侧并与所述触控部11通过一个封堵板固定连接,所述封堵板能够在笔身上远离所述笔头13的一端封堵住所述固定部12和触控部11之间的间隙,所述固定部12与所述触控部11之间合围形成所述第一端部腔室14和第二端部腔室15,所述笔头13与所述固定部1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12上开设有能够用于维持第二端部腔室15内气压平衡的第一通气孔123。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12的外侧沿远离所述笔头13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螺纹段121以及向外延伸的台阶面122,所述台阶面122向所述笔头13方向倾斜;
所述笔头13沿靠近所述笔壳1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二螺纹段131以及与所述台阶面122呈同样倾角的端面,当所述第一螺纹段121和第二螺纹段131连接后,所述端面紧密贴合在所述台阶面122上。
可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笔尖21可以是常用的记号笔笔尖21、中性笔笔尖21、钢笔笔尖21,也可以是不常用的圆珠笔笔尖21、毛笔笔尖21、马克笔笔尖21等。而在笔头13和笔身配合形成的空腔之间,可以往其中装配进吸墨海绵管;也可以装配进中性笔芯管或圆珠笔笔芯管;还也可以装配进柔性的钢笔墨胆,此时钢笔墨胆与钢笔笔尖21连接。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笔尖21设置为钢笔笔尖21,而在笔头13与笔身配合形成的第二端部腔室15内则可装配进柔性的钢笔墨胆,钢笔笔尖21与钢笔墨胆通过笔头13上的通孔进行连接,此时该类设计构型便可直接转化成钢笔使用。总而言之,本实施例的笔尖21可以是任意种类的笔尖21,根据笔尖21类型可选择性的往空腔内装入笔芯管、柔性的墨胆、或者吸墨海绵等。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笔帽4,所述笔帽4与所述笔壳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笔帽4上设有笔夹41,所述笔夹上设有挂孔42。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二指指头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芯(2)和笔壳(1);
所述笔壳(1)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笔头(13)和笔身,所述笔身中设有触控部(11),所述触控部(11)背向笔头(13)的一端开有用于固定两根指头的指头安放腔(111),所述指头安放腔(111)的腔壁设有与所述两个指头夹缝匹配的夹板(112),所述触控部(11)面向所述笔头(13)的一端开有深入所述夹板(112)内的固定槽(113);
所述笔芯(2)包括笔尖(21)和笔芯管(22),所述笔芯管(22)包括与所述固定槽匹配的弧形段(222),所述弧形段(222)能够抵靠在所述固定槽(113)中并受所述固定槽(113)和笔头(13)内壁夹持固定,所述笔尖(21)固定在所述弧形段(222)上远离所述触控部(11)的一侧且一端穿出所述笔头(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指指头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芯管(22)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弧形段(222)两端的第一端部段(221)和第二端部段(223),所述第一端部段(221)和第二端部段(223)的自由端分别朝远离所述弧形段(222)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指指头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13)的一端朝所述夹板(112)的布设方向延伸形成用于卡设第一端部段(221)的延伸槽(1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指指头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段(221)为实心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指指头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身还包括固定部(12),所述固定部(12)套设在所述触控部(11)外侧并与所述触控部(1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12)与所述触控部(11)之间合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端部段(221)的第一端部腔室(14)和用于放置所述第二端部段(223)的第二端部腔室(15),所述笔头(13)与所述固定部(1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指指头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2)上开有用于维持第二端部腔室(15)内气压平衡的第一通气孔(12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指指头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2)的外侧沿远离所述笔头(13)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螺纹段(121)以及向外延伸的台阶面(122),所述台阶面(122)由内向外朝所述笔头(13)方向倾斜;
所述笔头(13)沿靠近所述笔壳(1)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二螺纹段(131)以及与所述台阶面(122)呈同样倾角的端面,当所述第一螺纹段(121)和第二螺纹段(131)连接后,所述端面紧密贴合在所述台阶面(1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指指头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身背向所述笔头(13)的一侧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趋势为从靠近第二端部腔室(15)的一侧朝靠近第一端部腔室(14)的一侧逐渐靠拢所述笔头(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指指头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套设在两个指头上的指套(3),所述指套(3)能够插入所述指头安放腔(11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指指头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笔帽(4),所述笔帽(4)与所述笔壳(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笔帽(4)上设有笔夹(41),所述笔夹上设有挂孔(42)。
CN202220570705.7U 2022-03-16 2022-03-16 二指指头笔 Active CN219446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0705.7U CN219446561U (zh) 2022-03-16 2022-03-16 二指指头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0705.7U CN219446561U (zh) 2022-03-16 2022-03-16 二指指头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46561U true CN219446561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4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70705.7U Active CN219446561U (zh) 2022-03-16 2022-03-16 二指指头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46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87711B2 (ja) 筆記用具
CN219446561U (zh) 二指指头笔
US3055341A (en) Adjustable writing implement
US6648537B1 (en) Finger insertion type writing device
KR200456338Y1 (ko) 각도 조절 마크펜
CN219405945U (zh) 二指贴靠式指头笔
CN219446566U (zh) 具有加粗笔芯的指笔
CN219405942U (zh) 一体式绕指型指头笔
CN219467411U (zh) 一种绕指型指头笔
CN219339054U (zh) 一种钢笔
JPS6080978U (ja) 筆記具のインキ調節装置
CN220651238U (zh) 一种两用数字粉笔
CN219405941U (zh) 指笔
CN219505729U (zh) 一种活动铅笔
CN209971973U (zh) 一种多功能毛笔握笔器
CN220410118U (zh) 一种中性笔笔头结构
CN2176909Y (zh) 自来水毛笔
KR200294752Y1 (ko) 삽지식 필기구
JP2001310583A (ja) 筆記具
CN213534280U (zh) 一种握笔姿势矫正装置
CN207772700U (zh) 热可擦笔
CN211710459U (zh) 握把式多功能自动记号笔
CN212267066U (zh) 一种毛笔
CN210821502U (zh) 一种笔尖及钢笔
CN2427333Y (zh) 硬笔执笔定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