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9991U - 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9991U
CN219439991U CN202320514734.6U CN202320514734U CN219439991U CN 219439991 U CN219439991 U CN 219439991U CN 202320514734 U CN202320514734 U CN 202320514734U CN 219439991 U CN219439991 U CN 219439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ney
moxibustion
decoction pieces
worm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147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倩
王建刚
高奇
徐东川
张国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3205147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9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9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9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属于中药炮制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炙药锅,底座上设置有相适配的加热装置,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支撑管管腔内转动连接有丝杆,支撑管管腔内滑动连接有丝母,丝母固定连接有方向水平的固定板,固定板另一端穿出管腔后连接有电机,电机转轴连接有搅拌器,根据饮片形态、质地的不同,搅拌器上对应设置有桨叶或者搅拌杆,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管腔内转动连接有蜗轮,管腔内转动设置有蜗杆,蜗轮和蜗杆啮合,蜗轮与丝杆同轴固定连接,本装置操作简单、结构合理,通过调整搅拌器可完成不同饮片的蜜炙功能,同时,通过蜗轮蜗杆对固定板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炮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
背景技术
药物蜜炙有很久的历史,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就有记载。蜜炙法,指的是用炼蜜与净选或切制合格的药物拌合加热炒至不粘手,呈深黄色带光泽的炮制方法,蜜炙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蜜炙过程中,常用到炙药装置,例如公开号为CN210812613U的现有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装置包括机架,锅体固定在机架上,锅体连接有适配的锅盖,锅盖上设置有搅拌电机,锅体的底部设有电磁加热圈,蒸汽进管设置在锅体的一侧,使用时,将饮片加入锅体中,盖上锅盖,通过蒸汽加热和电磁加热圈同步对锅体加热,通过搅拌电机对锅体中的饮片进行搅拌,最终完成蜜炙过程。
该炙药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蜜炙过程中,炙药锅温度上升过快,加热不均匀,蜂蜜粘锅现象严重,其次,蜜炙温度不能精准控制,从而使炙药温度范围较大,不易控制炮制程度;最后,搅拌电机不能根据饮片特性的不同进行调整,适应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本装置操作简单、结构合理,本装置设置有球壳形的炙药锅,具有单位体积大,不易变形,互换性好的特点,本装置在炙药锅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管,支撑管管腔中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配合设置有丝母,丝母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电机,电机通过搅拌轴连接搅拌器,从而在蜜炙过程中,可以更有效的翻动药物,提高蜜炙效果,支撑管管腔内转动连接有蜗轮,支撑管管腔内穿设并转动连接有蜗杆,蜗轮与蜗杆啮合,丝杆的一端固定穿设在蜗轮上,转动蜗杆,在丝杆和丝母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固定板高度的调整,从而便于取出蜜炙好的饮片,并且蜗轮和蜗杆结构具有自锁功能,当停止转动蜗杆时,可以保证固定板始终保持水平稳定,从而提高电机以及搅拌器的稳定性,利于炙药装置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炙药锅,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炙药锅相适配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方向竖直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管腔内转动连接有方向竖直的丝杆,所述丝杆配合设置有丝母,所述丝母与所述管腔滑动连接,所述丝母固定连接有方向水平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穿设并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炙药锅的上方,所述搅拌轴下端连接有与所述炙药锅适配的搅拌器,所述管腔内穿设并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管腔内转动连接有蜗轮,所述丝杆的一端同轴固定穿设在所述蜗轮上,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管腔内对称开设有方向竖直的滑槽,所述丝母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炙药锅形状为球壳形,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炙药锅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炙药锅锅底设置有第一测温机构,所述第一测温机构为PT100温度传感器,所述炙药锅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测温机构,所述第二测温机构为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测温机构和第二测温机构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器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搅拌轴下端,所述套管与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器还包括若干组桨叶,所述桨叶对称固定在所述套管上,所述桨叶与所述炙药锅适配,所述桨叶下端与所述炙药锅之间有间隔。
优选的,所述桨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桨叶下端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组漏齿,所述漏齿与所述桨叶的夹角为45度。
优选的,所述搅拌器还包括若干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管上,所述搅拌杆与所述炙药锅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炙药锅,炙药锅为球壳状结构,具有单位体积大,不易变形,互换性好,易于均匀加热的特点,利于更好的保证饮片蜜炙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支撑管,支撑管管腔中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配合设置有丝母,支撑管的管腔中还对称开设有方向竖直的滑槽,丝母滑动设置在滑槽内,丝母固定连接有方向水平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电机,电机连接有搅拌器,搅拌器位于炙药锅中,滑槽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在滑槽和丝母的共同作用下,使固定板以及电机在移动过程中和静止时均保持稳定,利于提高饮片搅拌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支撑管的管腔中转动连接有蜗轮,支撑管的管腔中穿设并转动连接有蜗杆,蜗轮和蜗杆啮合连接,丝杆的一端同轴固定穿设在蜗轮上,转动蜗杆,蜗轮通过丝杆带动丝母沿着滑槽滑动,最终带动固定板移动,实现调整搅拌器高度的工作;并且,蜗轮和蜗杆具有自锁功能,停止转动蜗杆时,在蜗轮和蜗杆的配合作用下,可以自动使丝母和固定板保持在当前位置不动,利于炙药装置的正常使用。
4.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搅拌器,搅拌器包括连接桨叶和连接搅拌杆两种,根据药材的形态、质地不同选择合适的搅拌器,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适应性,提高了搅拌效果。
5.本实用新型中在炙药锅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测温机构,炙药锅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测温机构,第一测温机构和第二测温机构均电连接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通过第一测温机构和第二测温机构可以实时的取得炙药锅锅底的温度以及饮片的表面温度,并通过加热装置实时控制加热温度,从而有效消除加热过冲,保证加热质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管和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桨叶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搅拌器结构示意图(桨叶款);
图4是图3中A处结构侧视放大图(桨叶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丝母和滑槽连接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蜗轮蜗杆连接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管和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搅拌杆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搅拌器结构示意图(搅拌杆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支撑管;3电机;4固定板;5搅拌轴;6炙药锅;7搅拌器;9控制装置;10套管;11桨叶;12通孔;13搅拌杆;14凹槽;15加热装置;16第一测温机构;17第二测温机构;18漏齿;19条形口;20丝母;21丝杆;22滑槽;23蜗轮;24蜗杆;25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饮片指的是中药根据需要,加工成成为一定的形状,便于使用的一种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中药材经产地加工后,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的需要,把药材切成薄片、厚片、斜片、丝状、段状、块状等一定的规格,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并便于进行其他炮制及储藏和调剂等,这种中药材称为"饮片"。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精华所在,一味中药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其药性和功效会变得不同,"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人盐走肾,醋人肝,米泔水制去燥和中,乳制滋润助生阴血,蜜炙甘缓,土炮补脾,麸皮制酸,甘草渍曝而降毒",在不同变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正是这种巧妙的炮制,达到了改变药性,减轻毒性,提高疗效的目的,使中医临床用药得心应手,辨证论治,对症施药,所以说饮片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和优势。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用于对本装置起到稳定的支撑,底座1上开设有凹槽14,凹槽14内设置有用于蜜炙饮片的炙药锅6,凹槽14与炙药锅6适配。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炙药锅6锅体为球壳形,球壳形锅体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单位体积大,不易变形,互换性好,易于均匀加热的特点,从而可以更好的保证饮片蜜炙的质量。
凹槽14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15,加热装置15用于加热炙药锅6,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5为电热丝,加热装置15均匀的绕设在凹槽14中,加热装置15与炙药锅6接触,利于提高加热效果。
底座1上方设置有方向竖直的支撑管2,支撑管2位于炙药锅6的一侧,支撑管2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支撑管2的上端设置有封板,从而将支撑管2的管腔封闭,本实施例中,支撑管2为方形管。
支撑管2管腔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22,滑槽22沿支撑管2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管2管腔中还穿设并转动连接有方向竖直的丝杆21,丝杆21配合设置有丝母20,丝母20滑动设置在滑槽22内,丝杆21转动带动丝母20在滑槽22内滑动,本实施例中,丝母20的形状为长方体,从而使丝母20在沿滑槽22滑动过程中,不会与滑槽22产生相对转动,利于保证丝母20滑动时的稳定。
支撑管2一侧的侧壁上沿支撑管2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口19,丝母20靠近条形口19的一侧连接有方向水平的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一端丝母20固定连接,固定板4的另一端穿出条形口19后穿设并转动连接有方向竖直的搅拌轴5,搅拌轴5位于炙药锅6的上方。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条形口19的上端与支撑管2的上端有距离,条形口19的下端与支撑管2的下端有距离,条形口19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从而使固定板4只能够在条形口19的高度范围内移动,避免固定板4从支撑管2中滑脱。
固定板4上设置有电机3,搅拌轴5的上端与电机3的转轴相连,搅拌轴5的下端连接有用于搅拌饮片的搅拌器7。
电机3电连接有控制装置9,控制装置9用于控制电机3的转速,进而调整搅拌器7搅拌饮片的转速,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9为控制电路板。
传统炙药锅采用位式开关控制。当锅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就停止加热,锅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开启加热。这种温度控制方式具有很大的惯性,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停止加热,将会产生30℃的过冲,直接影响药材品质。
为了精准的控制炙药锅6的加热温度,保证饮片蜜炙的质量,加热装置15与控制装置9电连接,并且,在炙药锅6锅底设置有第一测温机构16,炙药锅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测温机构17,第一测温机构16和第二测温机构17均与控制装置9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测温机构16为PT100温度传感器,第二测温机构17为红外线温度传感器。
第一测温机构16实时检测锅底温度,第二测温机构17实时检测饮片表面温度,控制装置9采用单极性数字量PID控制技术,在加热前期控制加热装置15进行全功率加热,后续阶段,通过PID运算,控制加热装置15进行按时间比例加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控制装置9的控制作用下,除了第一个波峰可能会超过设定温度外(约5℃),后面基本可以维持在5度范围以内,从而有效消除加热过冲,保证加热质量。
控制装置9还电连接有触摸屏,通过触摸屏可以方便的设定饮片的蜜炙参数,包括加热温度、搅拌转速等。
蜜炙过程中,控制装置9实时记录并储存蜜炙过程中饮片表面温度、锅底温度、搅拌转速等数据,控制装置9上设置有数据接口,计算机通过数据接口连接控制装置9,可以将上述数据导出,从而保证饮片加工过程的可控性和自动化程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搅拌器7的结构因药材的形态、质地不同而不同,搅拌器7包括套管10,套管10固定套设在搅拌轴5下端,对于质量相对较重,流动性相对较好的饮片加工,如甘草、前胡和百部等药材,套管10上对称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方向水平的桨叶11,桨叶11起到搅拌的作用,桨叶11与炙药锅6适配,本实施例中,桨叶11设置为两组。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桨叶11叶体宽大,桨叶11上开设有贯穿桨叶11的通孔12,桨叶11下端与炙药锅6锅底之间有间隔,桨叶11下端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组漏齿18,漏齿18与桨叶11的夹角为45度。
搅拌过程中,桨叶11宽大的叶体能有效提高与药材的接触面积,扩大搅拌的范围,同时,通孔12也可以让饮片能够从通孔12中流过,漏齿18既可以避免桨叶11与炙药锅6锅底接触,又可以避免引起饮片粘锅,利于提高搅拌的充分性,避免产生相互卡死的情况,从而有效解决了搅拌过程中存在死角、搅拌不匀等问题,以达到蜜炙技术要求。
支撑管2的管腔内设置有方向竖直的立柱25,立柱25的下端套设有滚珠轴承,立柱25的下端与滚珠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滚珠轴承的外圈与底座1固定连接,在滚珠轴承的作用下,立柱25可在底座1上转动。
立柱2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蜗轮23,蜗轮23位于丝杆21的下方,丝杆21的下端同轴固定穿设在蜗轮23上,支撑管2的管腔内还穿设并转动连接有方向水平的蜗杆24,蜗杆24位于蜗轮23的一侧,蜗杆24与蜗轮23啮合连接,蜗杆24的一端穿出管腔后固定套设有转动把手,转动把手用于带动蜗杆24转动,进而带动蜗轮23转动。
转动转动把手,转动把手带动蜗杆24转动,蜗杆24转动带动蜗轮23转动,蜗轮23转动带动丝杆21转动,丝杆21转动带动丝母20沿滑槽22滑动,丝母20滑动带动固定板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固定板4移动搅拌器7移动,从而调整搅拌器7与炙药锅6之间的距离,便于取出蜜炙好的饮片,提高本装置的适应性。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当停止转动蜗杆24时,由于蜗杆24和蜗轮23的自锁功能,使丝母20以及固定板4保持在当前位置不动,自动实现丝母20以及固定板4的固定工作,从而利于在蜜炙过程中,保持电机3以及搅拌器7的稳定,使用非常方便。
实施例二
参考附图7-8,其它结构同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对流动性较差或质地较轻的饮片加工时的搅拌问题。
对于颗粒小、针状或质地较轻的饮片加工,如麻黄或黄芪等,在蜜炙过程中,此类饮片在表面吸附蜂蜜后,粘稠性很强,流动性较差,为了解决此类饮片的搅拌问题,本实施例中,套管10上对称固定连接若干组方向水平的搅拌杆13,搅拌杆13与炙药锅6适配。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在保证搅拌杆13强度的前提下,搅拌杆13尽量细窄。
套管10固定套设在搅拌轴5下端,电机3转动带动搅拌轴5转动,搅拌轴5通过套管10带动搅拌杆13转动,搅拌杆13直径细窄,搅拌杆13在搅拌过程中,药物不会停留在搅拌杆13上,从而保证搅拌效果。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蜜炙饮片前,需要进行炼蜜,将蜂蜜置于干净的锅内,加入定量开水,加热使蜂蜜稀释,搅拌均匀,一般加水量为蜜量的50%,炼至蜜汁沸腾起泡时,将药材饮片倒入锅内,迅速搅拌均匀,以使蜜汁粘在药物表面,出锅,焖润12-24小时,以使蜜汁更好地渗入药材内部。
使用前,根据蜜炙饮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搅拌器7,对于质量相对较重,流动性相对较好的饮片加工,选择带有桨叶11的搅拌器7;对于对流动性较差或质地较轻的饮片加工时,选择带有搅拌杆13的搅拌器7。
转动转动把手,转动把手带动蜗杆24转动,蜗杆24带动蜗轮23转动,蜗轮23转动丝杆21转动,丝杆21转动带动丝母20沿滑槽22滑动,丝母20滑动带动固定板4移动,固定板4带动搅拌器7下降,从而调整搅拌器7的高度,使搅拌器7与炙药锅6锅底保持合适的距离。
使用时,通过控制装置9设定好蜜炙参数,包括加热温度、搅拌转速等,然后将经蜜汁拌匀好的药材放置在炙药锅6中,开启本装置。
控制装置9自动控制加热装置15对炙药锅6进行加热,同时,控制装置9控制电机3转动,电机3转动带动搅拌轴5转动,搅拌轴5带动搅拌器7转动,最终将药材表面炒至深黄色或棕色,用手摸时不粘手,稍凉后即酥脆,轻轻抖开易散落,并具焦香气即可。从而完成蜜炙过程。
蜜炙结束后,反向转动转动把手,转动把手带动蜗杆24转动,蜗杆24带动蜗轮23转动,在丝杆21和丝母20的配合下,固定板4带动搅拌器7上升,从而利于取出蜜炙好的饮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炙药锅(6),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与所述炙药锅(6)相适配的加热装置(15),所述加热装置(15)电连接有控制装置(9),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方向竖直的支撑管(2),所述支撑管(2)的管腔内转动连接有方向竖直的丝杆(21),所述丝杆(21)配合设置有丝母(20),所述丝母(20)与所述管腔滑动连接,所述丝母(20)固定连接有方向水平的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上穿设并转动连接有搅拌轴(5),所述搅拌轴(5)位于所述炙药锅(6)的上方,所述搅拌轴(5)下端连接有与所述炙药锅(6)适配的搅拌器(7),所述管腔内穿设并转动连接有蜗杆(24),所述管腔内转动连接有蜗轮(23),所述丝杆(21)的一端同轴固定穿设在所述蜗轮(23)上,所述蜗轮(23)与所述蜗杆(24)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腔内对称开设有方向竖直的滑槽(22),所述丝母(20)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炙药锅(6)形状为球壳形,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相适配的凹槽(14),所述炙药锅(6)放置在所述凹槽(14)内,所述加热装置(15)设置在所述凹槽(1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炙药锅(6)锅底设置有第一测温机构(16),所述第一测温机构(16)为PT100温度传感器,所述炙药锅(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测温机构(17),所述第二测温机构(17)为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测温机构(16)和第二测温机构(17)均与控制装置(9)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上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转轴与所述搅拌轴(5)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与所述控制装置(9)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7)包括套管(10),所述套管(10)套设在所述搅拌轴(5)下端,所述套管(10)与所述搅拌轴(5)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7)还包括若干组桨叶(11),所述桨叶(11)对称固定在所述套管(10)上,所述桨叶(11)与所述炙药锅(6)适配,所述桨叶(11)下端与所述炙药锅(6)之间有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11)上开设有通孔(12),所述桨叶(11)下端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组漏齿(18),所述漏齿(18)与所述桨叶(11)的夹角为45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7)还包括若干组搅拌杆(13),所述搅拌杆(13)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管(10)上,所述搅拌杆(13)与所述炙药锅(6)适配。
CN202320514734.6U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 Active CN219439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4734.6U CN219439991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4734.6U CN219439991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9991U true CN219439991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5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14734.6U Active CN219439991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9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7179A (zh) 周围血管下肢中医熏蒸治疗装置
CN107624898A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炒茶机
CN113907230A (zh) 一种石斛固体饮料的加工工艺以及加工设备
CN219439991U (zh) 一种中药饮片蜜炙装置
CN108262127B (zh) 一种三七药粉制作器
CN113616507B (zh) 一种中医药熏蒸装置及熏蒸方法
CN211024133U (zh) 一种中药饮片加工用炮炙设备
CN207153560U (zh) 一种用于保健食品生产的口服液电动搅拌机
CN115025671A (zh) 一种中医药膏制备设备
CN211091748U (zh) 一种用于阿胶加工的原料蒸煮取胶装置
CN112354432A (zh) 一种用于生产保健酒的混料装置
CN220308312U (zh) 一种银球茶恒温球锅炒茶机
CN208065469U (zh) 一种中药材炮制用炒药机
CN217614331U (zh) 一种甘草浸膏生产节能翻炒设备
CN215308423U (zh) 黑膏药自动融膏装置
CN208540688U (zh) 一种用于山药泥的生产加工机械
CN217745065U (zh) 一种中药饮片炮制用蜜炙装置
CN220831861U (zh) 一种加工小龙虾用的调味炒制机
CN221084192U (zh) 一种中药饮片生产用炒药机
CN208893179U (zh) 一种熬制设备的小型旋转式熬制结构
CN211755774U (zh) 一种医用西药研磨装置
CN108938418A (zh) 一种中药熬制加工装置
CN219307406U (zh) 鹿胎膏熬制装置
CN215828704U (zh) 一种山茶籽加工用烘炒装置
CN212915342U (zh) 一种应用于竹笋的熬制锅的搅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