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7437U - 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7437U
CN219437437U CN202320272592.7U CN202320272592U CN219437437U CN 219437437 U CN219437437 U CN 219437437U CN 202320272592 U CN202320272592 U CN 202320272592U CN 219437437 U CN219437437 U CN 219437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inlet
water pump
refrigerating
chill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725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untai Digital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untai Digital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untai Digital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untai Digital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725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7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7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7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提供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包括:末端空调;冷冻单元,包括冷冻组件、第一冷冻水泵及第二冷冻水泵,第一冷冻水泵的入口与末端空调的出口连接,第一冷冻水泵的出口与冷冻组件的冷冻水入口连接,第二冷冻水泵的入口与冷冻组件的冷冻水出口连接,第二冷冻水泵的出口与末端空调的入口连接;蓄冷水罐、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蓄冷水罐的入口通过第一控制阀与第二冷冻水泵的入口连接,蓄冷水罐的出口通过第二控制阀与第一冷冻水泵的入口连接;冷却塔,与冷冻组件连接,用于为冷冻组件提供冷量。运行时能向蓄冷水罐存入冷量,在发生故障时可以利用蓄冷水罐向末端空调提供冷量,从而避免机房内的温度过高。

Description

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属于高耗能设备,数据中心设备消耗的电能最终生成热能。为保证数据中心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的冷量供给,数据中心对制冷系统的要求是全年每天24小时不间断供冷。目前数据中心机房的制冷系统主要采用电制冷模式与自然冷源制冷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实施电制冷模式的设备包括冷水机组+冷却塔,实施自然冷源制冷模式的主要设备为冷却塔+换热器(简称板换)。在完全自然冷源降温时,冷却塔+换热器直接冷却冷冻水,冷水机组不参与工作;在部分自然冷源时,板换与冷水机组同时运行对冷冻水进行冷却。没有自然冷源时,完全采用电制冷,即通过冷水机组+冷却塔进行制冷。
数据中心对冷量需求较大,一旦发生电力故障或者冷水机组故障,此时服务器虽然能依靠UPS系统继续运行,但是由于空调系统停止运行,致使机房温度迅速上升,仍会使服务器因过热而停止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发生电力故障或者冷水机组故障时导致机房温度上升的缺陷,实现在发生电力故障或者冷水机组故障时依旧能够为机房提供冷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包括:
末端空调;
冷冻单元,包括冷冻组件、第一冷冻水泵及第二冷冻水泵,所述第一冷冻水泵的入口与所述末端空调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冻水泵的出口与所述冷冻组件的冷冻水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冻水泵的入口与所述冷冻组件的冷冻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冻水泵的出口与所述末端空调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冻组件用于为冷冻水降温;
蓄冷水罐、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蓄冷水罐的入口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冷冻水泵的入口连接,所述蓄冷水罐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一冷冻水泵的入口连接;
冷却塔,与所述冷冻组件连接,用于为所述冷冻组件提供冷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冻水泵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冻水泵的入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出口和入口分别串联设有所述第一开关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流量检测装置和控制单元,所述冷冻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蓄冷水罐的出口和入口分别设有所述流量检测装置,所述流量检测装置和所述冷冻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冷冻单元启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多个温度检测装置,所述蓄冷水罐内部设置有沿所述蓄冷水罐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压差检测装置,所述压差检测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冻水泵的入口连接,所述压差检测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冻水泵的出口连接,所述压差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所述冷冻单元还包括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和第七控制阀,所述冷冻组件包括冷水机组和换热器,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出口通过串联设置的所述第四控制阀和所述第五控制阀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冻水入口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冻水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冷冻水出口与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冷冻水入口与所述第一冷冻水泵的出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冷冻水出口与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入口之间的流道与所述第四控制阀和所述第五控制阀之间的流道连接,所述第六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冷水机组的通断,所述第七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的通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水泵、第八控制阀、第九控制阀、第十控制阀和第十一控制阀,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塔、所述冷却水泵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水入口依次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口通过串联设置的所述第八控制阀和所述第九控制阀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串联设置的所述第十控制阀和所述第十一控制阀与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第八控制阀和所述第九控制阀之间的流道与所述第十控制阀和所述第十一控制阀之间的流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旁通阀,所述旁通阀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塔的入口连接,所述旁通阀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塔的出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开关阀,所述旁通阀的两端分别串联有所述第二开关阀,且三者串联后并与一个所述第二开关阀并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通过冷却塔为冷冻组件提供冷量,冷冻组件能够为冷冻水降温。在正常运行模式时,第一冷冻水泵的流量大于第二冷冻水泵的流量,因此从第一冷冻水泵泵送的冷冻水量大于第二冷冻水泵所能够泵送的冷冻水量,所以多余的冷冻水会从第一控制阀进入到蓄冷水罐内,蓄冷水罐内温度相对较高的水从第二控制阀返回第一冷冻水泵的入口。第二冷冻水泵泵送的冷冻水能够为末端空调提供冷量。在空调系统发生电力故障或者冷水机组故障时,可以利用应急电源为第二冷冻水泵提供动力,第二冷冻水泵通过第一控制阀从蓄冷水罐的入口抽出蓄冷水罐内的冷冻水,冷冻水进入末端空调为末端空调提供冷量。从末端空调排出的冷冻水通过第二控制阀返回蓄冷水罐。
如此设置,能够在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向蓄冷水罐存入冷量,在发生故障时可以利用蓄冷水罐向末端空调提供冷量,从而避免机房内的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冷冻组件;101、冷水机组;102、换热器;2、第一冷冻水泵;3、第二冷冻水泵;4、末端空调;5、蓄冷水罐;6、第一控制阀;7、第二控制阀;8、冷却塔;9、第三控制阀;10、第一开关阀;11、流量检测装置;12、温度检测装置;13、压差检测装置;14、第四控制阀;15、第五控制阀;16、第六控制阀;17、第七控制阀;18、冷却水泵;19、第八控制阀;20、第九控制阀;21、第十控制阀;22、第十一控制阀;23、旁通阀;24、第二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具体而言,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包括末端空调4、冷冻单元、蓄冷水罐5、第一控制阀6、第二控制阀7、冷却塔8和应急电源。
其中,末端空调4用于为数据中心的机房提供冷量。
冷冻单元包括冷冻组件1、第一冷冻水泵2和第二冷冻水泵3。第一冷冻水泵2的入口与末端空调4的出口连接,第一冷冻水泵2的出口与冷冻组件1的冷冻水入口连接。第二冷冻水泵3的入口与冷冻组件1的冷冻水出口连接,第二冷冻水泵3的出口与末端空调4的入口连接。冷冻组件1用于为冷冻水降温。
蓄冷水罐5的入口通过第一控制阀6与第二冷冻水泵3的入口连接,蓄冷水罐5的出口通过第二控制阀7与第一冷冻水泵2的入口连接。蓄冷水罐5属于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关于其构造原理不属于本文论述重点,此处不再赘述。
冷却塔8与冷冻组件1连接,冷却塔8用于为冷冻组件1提供冷量。冷却塔8属于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关于其构造原理不属于本文论述重点,此处不再赘述。
应急电源与第二冷冻水泵3连接,应急电源用于为第二冷冻水泵3提供动力。例如,应急电源可以是蓄电池或者燃油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冷却塔8为冷冻组件1提供冷量,冷冻组件1能够为冷冻水降温。在正常运行模式时,第一冷冻水泵2的流量大于第二冷冻水泵3的流量(例如,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冷冻水泵2的转速和第二冷冻水泵3的转速实现),因此从第一冷冻水泵2泵送的冷冻水量大于第二冷冻水泵3所能够泵送的冷冻水量,所以多余的冷冻水会从第一控制阀6进入到蓄冷水罐5内,蓄冷水罐5内温度相对较高的水从第二控制阀7返回第一冷冻水泵2的入口,完成对蓄冷水罐5的充冷。第二冷冻水泵3泵送的冷冻水能够为末端空调4提供冷量。在空调系统发生电力故障或者冷水机组101故障时,可以利用应急电源为第二冷冻水泵3提供动力,第二冷冻水泵3通过第一控制阀6从蓄冷水罐5的入口抽出蓄冷水罐5内的冷冻水,冷冻水进入末端空调4为末端空调4提供冷量。由于电力故障后第一冷冻水泵2停止转动,因此从末端空调4排出的冷冻水不会经过第一冷冻水泵2,而是通过第二控制阀7返回蓄冷水罐5。
如此设置,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能够向蓄冷水罐5存入冷量,在发生故障时可以利用蓄冷水罐5向末端空调4提供冷量,从而避免机房内的温度过高。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阀9。第三控制阀9的一端与第一冷冻水泵2的入口连接,第三控制阀9的另一端与第二冷冻水泵3的如口连接。具体地,当蓄冷水罐5出现故障或者手动隔离,需要将蓄冷水罐5从回路断开时,先打开第三控制阀9,再关闭第一控制阀6和第二控制阀7。由于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第一冷冻水泵2的流量大于第二冷冻水泵3的流量,因此第一冷冻水泵2泵送的多余的冷冻水会经过蓄冷水罐5返回第一冷冻水泵2的入口,若是直接关闭第一控制阀6和第二控制阀7,则第一冷冻水泵2泵送的多余的冷冻水无法泄压,造成回路的压力升高,容易导致冷冻水泵损坏或者密封结构出现泄漏等问题。而通过打开第三控制阀9,使得多余的冷冻水能够经过第三控制阀9返回至第一冷冻水泵2,即多余的冷冻水通过第三控制阀9完成泄压,从而避免回路的压力升高所造成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阀10。第三控制阀9的两端分别串联设有第一开关阀10。例如,在对第三控制阀9进行更换或者检修时,可以将第三控制阀9两端的第一开关阀10关闭。第一开关阀10可以是闸阀、蝶阀或者截止阀。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流量检测装置11和控制单元。流量检测装置11可以是流量计,根据流量计检测的流量值的正负,则可以判断冷冻水的流向。冷冻单元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冷冻单元并联设置在蓄冷水罐5和冷却塔8之间。蓄冷水罐5的出口和入口分别设有流量检测装置11。流量检测装置11和冷冻单元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能够控制冷冻单元启闭,即控制单元能够控制冷冻单元启动和关闭。
具体地,在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即未出现故障时,蓄冷水罐5应当始终处于充冷状态,同时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至少一个冷冻单元处于关闭状态。在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控制单元基于流量计的数值,确定蓄冷水罐5内的冷冻水从蓄冷水罐5的入口经过第一控制阀6排出(即蓄冷水罐5出现反向流量,处于放冷状态)时,则向运维人员发送报警信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在末端空调4的开启数量增多时,第二冷冻水泵3与第一冷冻水泵2之间的压降减小,此时末端空调4需要的冷冻水量增加,因此需要第二冷冻水泵3的流量增加,所以经过蓄冷水罐5的冷冻水减少,甚至会使蓄冷水罐5的冷冻水排出。若经过预设时长,控制单元没有收到运维人员的反馈信息,则控制处于关闭状态的冷冻单元临时开启,使运行的冷冻单元的数量增加,从而同时满足末端空调4的供冷需求和蓄冷水罐5的充冷需求。当蓄冷水罐5不再有反向流量且达到预设时长时,需要运维人员的手动命令停止临时开启的冷冻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多个温度检测装置12,例如温度传感器。蓄冷水罐5内部设置有沿蓄冷水罐5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温度检测装置12,温度检测装置12、第一控制阀6和第二控制阀7均与控制单元连接。
通过蓄冷水罐5的内部设置多个沿高度方向排布的温度检测装置12,能够检测蓄冷水罐5内的满足使用需求的冷冻水的液面高度,满足使用需求的冷冻水即能够为末端空调提供冷量的冷冻水。如图所示,蓄冷水罐5的入口位于出口下方,在蓄冷水罐5处于放冷状态时,蓄冷水罐5内满足使用需求的冷冻水从蓄冷水罐5的入口排出,经过末端空调4升温后,温度升高的冷冻水从蓄冷水罐5的出口返回蓄冷水罐5。因此放冷状态,蓄冷水罐5内满足使用需求的冷冻水的液面高度逐渐降低。在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故障排除后,控制单元基于多个温度检测装置12检测的温度信息,确定蓄冷水罐5内的满足使用需求的冷冻水高度低于高度阈值时,则控制第一控制阀6和第二控制阀7完全开启,以使冷冻水能快速地进入到蓄冷水罐5为蓄冷水罐5充冷。例如,高度阈值可以是蓄冷水罐5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压差检测装置13,例如压差检测装置13可以是压差传感器。压差检测装置13的一端与第一冷冻水泵2的入口连接,压差检测装置13的另一端与第二冷冻水泵3的出口连接,压差检测装置13、第一控制阀6和第二控制阀7均与控制单元连接。如此设置,通过压差检测装置13能够检测到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之间的压力差,若压力差增大说明末端空调4的使用数量减少,控制单元可以控制第一控制阀6的开度和第二控制阀7的开度增大,以使多余的冷冻水从蓄冷水罐5返回至第一冷冻水泵2,若压力差减小说明末端空调4的使用数量增多,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控制阀6的开度和第二控制阀7的开度减小,以使更多的冷冻水去到末端空调4。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冻单元还包括第四控制阀14、第五控制阀15、第六控制阀16和第七控制阀17。冷冻组件1包括冷水机组101和换热器102。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出口通过串联设置的第四控制阀14和第五控制阀15与换热器102的冷冻水入口连接,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出口与第二冷冻水泵3的入口连接。换热器102的冷冻水出口与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入口连接,换热器102的冷冻水入口与第一冷冻水泵2的出口连接。换热器102的冷冻水出口与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入口之间的流道与第四控制阀14和第五控制阀15之间的流道连接。第六控制阀16用于控制冷水机组101的通断,例如第六控制阀16设置在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入口,第六控制阀16关闭时,冷冻水无法经过冷水机组101,因此冷水机组101在回路中断开。当然,第六控制阀16也可以设置在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出口,原理与第六控制阀16设置在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入口相同。第七控制阀17用于控制换热器102的通断,例如,第七控制阀17设置在换热器102的冷冻水出口,第七控制阀17关闭时,冷冻水无法经过换热器102,因此换热器102在回路中断开。当然,第七控制阀17也可以设置在换热器102的冷冻水入口处。换热器102可以是板式换热器102。
可选地,冷冻单元的运行过程包括:
在用电低谷时段且室外湿球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值时(例如,夏季的夜间时段),控制冷水机组101运行,并使冷却塔8为冷水机组101提供冷量。参考图1所示,此时由于室外湿球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值,换热器102从冷却塔8获得的冷量无法达到制冷需求,因此关闭第四控制阀14和第七控制阀17,打开第五控制阀15和第六控制阀16,使循环的冷冻水只经过冷水机组101而不经过换热器102。
在用电低谷时段且室外湿球温度处于预设温度区间时(例如,过渡季节的夜间时段),控制冷水机组101和换热器102同时运行,并使冷却塔8为冷水机组101和换热器102提供冷量。此时室外湿球温度处在预设温度区间内,换热器102从冷却塔8获得的冷量能够达到一定的制冷需求,因此可以打开第七控制阀17和第六控制阀16,关闭第五控制阀15和第四控制阀14,此时末端空调4的回水经过第一冷冻水泵2后排出,先进入到换热器102获取部分冷量,再进入到冷水机组101,由冷水机组101补充冷量以使冷冻水温度下降至需求温度。如此设置,能够使换热器102分担冷水机组101的负荷,起到节能的效果。
在用电低谷时段且室外湿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小值时(例如,冬季的夜间时段),通过冷却塔8为换热器102提供冷量,关闭冷水机组101。此时室外温度较低,换热器102单独提供的冷量即可满足末端空调4的降温需求。控制第七控制阀17和第四控制阀14开启,控制第五控制阀15和第六控制阀16关闭。从第一冷冻水泵2排出的回水,经过换热器102降温后,经过第四控制阀14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水泵18、第八控制阀19、第九控制阀20、第十控制阀21和第十一控制阀22。
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出口、冷却塔8、冷却水泵18和换热器102的冷却水入口依次连接。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出口通过串联设置的第八控制阀19和第九控制阀20与换热器102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换热器102的冷却水出口通过串联设置的第十控制阀21和第十一控制阀22与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入口连接。第八控制阀19和第九控制阀20之间的流道与第十控制阀21和第十一控制阀22之间的流道连接。
通过调节第八控制阀19、第九控制阀20、第十控制阀21和第十一控制阀22的开关状态,使得冷却塔8能够单独为冷水机组101提供冷量、单独为板式换热器102提供冷量或者同时为冷水机组101和板式换热器102提供冷量。
具体地,在单独为冷水机组101提供冷量时,第九控制阀20和第十一控制阀22开启,第八控制阀19和第十控制阀21关闭。在单独为板式换热器102提供冷量时,第八控制阀19和第十控制阀21开启,第九控制阀20和第十一控制阀22关闭。在同时为冷水机组101和板式换热器102提供冷量时,第八控制阀19和第九控制阀20关闭,第十控制阀21和第十一控制阀22开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旁通阀23,旁通阀23的一端与冷却塔8的入口连接,旁通阀23的一端与冷却塔8的出口连接。
如此设置,在进入到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入口的冷却水温度过低时,例如低于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预设阈值时,可以开启旁通阀23,使得从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出口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能够直接经过冷却水泵18进入到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入口,从而防止进入到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温度过低。旁通阀23可以电磁阀,例如电磁比例阀。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开关阀24,旁通阀23的两端分别串联有第二开关阀24,且三者串联后并与一个第二开关阀24并联。
如此,在需要对旁通阀23进行检修或者更换时,可以关闭旁通阀23两端的第二开关阀24。在维修过程中,需要调节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入口温度时,可以打开并联的第二开关阀24。可选地,第二开关阀24可以是闸阀、蝶阀或者截止阀。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控制阀6至第十一控制阀22均可以是电磁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末端空调(4);
冷冻单元,包括冷冻组件(1)、第一冷冻水泵(2)及第二冷冻水泵(3),所述第一冷冻水泵(2)的入口与所述末端空调(4)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冻水泵(2)的出口与所述冷冻组件(1)的冷冻水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冻水泵(3)的入口与所述冷冻组件(1)的冷冻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冻水泵(3)的出口与所述末端空调(4)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冻组件(1)用于为冷冻水降温;
蓄冷水罐(5)、第一控制阀(6)和第二控制阀(7),所述蓄冷水罐(5)的入口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6)与所述第二冷冻水泵(3)的入口连接,所述蓄冷水罐(5)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7)与所述第一冷冻水泵(2)的入口连接;
冷却塔(8),与所述冷冻组件(1)连接,用于为所述冷冻组件(1)提供冷量;
应急电源,用于为所述第二冷冻水泵(3)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控制阀(9),所述第三控制阀(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冻水泵(2)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控制阀(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冻水泵(3)的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阀(10),所述第三控制阀(9)的两端分别串联设有所述第一开关阀(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检测装置(11)和控制单元,所述冷冻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蓄冷水罐(5)的出口和入口分别设有所述流量检测装置(11),所述流量检测装置(11)和所述冷冻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冷冻单元启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温度检测装置(12),所述蓄冷水罐(5)内部设置有沿所述蓄冷水罐(5)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所述温度检测装置(12),所述温度检测装置(12)、所述第一控制阀(6)和所述第二控制阀(7)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差检测装置(13),所述压差检测装置(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冻水泵(2)的入口连接,所述压差检测装置(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冻水泵(3)的出口连接,所述压差检测装置(13)、所述第一控制阀(6)和所述第二控制阀(7)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单元还包括第四控制阀(14)、第五控制阀(15)、第六控制阀(16)和第七控制阀(17),所述冷冻组件(1)包括冷水机组(101)和换热器(102),所述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出口通过串联设置的所述第四控制阀(14)和所述第五控制阀(15)与所述换热器(102)的冷冻水入口连接,所述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冻水泵(3)的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102)的冷冻水出口与所述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102)的冷冻水入口与所述第一冷冻水泵(2)的出口连接,所述换热器(102)的冷冻水出口与所述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入口之间的流道与所述第四控制阀(14)和所述第五控制阀(15)之间的流道连接,所述第六控制阀(16)用于控制所述冷水机组(101)的通断,所述第七控制阀(17)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102)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水泵(18)、第八控制阀(19)、第九控制阀(20)、第十控制阀(21)和第十一控制阀(22),所述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塔(8)、所述冷却水泵(18)和所述换热器(102)的冷却水入口依次连接,所述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出口通过串联设置的所述第八控制阀(19)和所述第九控制阀(20)与所述换热器(102)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102)的冷却水出口通过串联设置的所述第十控制阀(21)和所述第十一控制阀(22)与所述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第八控制阀(19)和所述第九控制阀(20)之间的流道与所述第十控制阀(21)和所述第十一控制阀(22)之间的流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通阀(23),所述旁通阀(23)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塔(8)的入口连接,所述旁通阀(23)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塔(8)的出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关阀(24),所述旁通阀(23)的两端分别串联有所述第二开关阀(24),且三者串联后并与一个所述第二开关阀(24)并联。
CN202320272592.7U 2023-02-07 2023-02-07 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Active CN219437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2592.7U CN219437437U (zh) 2023-02-07 2023-02-07 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2592.7U CN219437437U (zh) 2023-02-07 2023-02-07 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7437U true CN219437437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4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72592.7U Active CN219437437U (zh) 2023-02-07 2023-02-07 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7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4016B (zh) 一种氟泵自然冷却蒸发式冷凝冷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14014B (zh) 一种热管自然冷却蒸发式冷凝冷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33225B (zh) 机房空调系统
CN105928235B (zh) 具有相变蓄冷的双冷凝器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652653U (zh) 液泵循环空调系统
CN205383712U (zh) 一种建筑物的冷冻水节能系统
CN210197600U (zh) 带储能装置的二次泵变流量冷冻水系统
CN104390311B (zh) 针对高温服务器的空调制冷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7062472A (zh) 自然冷却机组与离心冷水机组相结合的双冷源制冷系统
CN105135577A (zh) 风冷自然冷却与冷水机组相结合的冷却系统
CN206449767U (zh) 一种具有冷冻水低温保护装置的中央空调节能系统
CN205383711U (zh) 一种与消防系统结合的建筑物的冷冻水节能系统
CN210840466U (zh) 一种数据中心风冷冷源自然冷却系统
CN111263562B (zh) 数据中心多元化综合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7299346U (zh) 中央空调夜间用电低谷冰蓄冷装置
CN208519907U (zh) 双工况空调系统及其板式换热器防冻装置
CN206572676U (zh) 自然冷却机组与离心冷水机组相结合的双冷源制冷系统
CN219437437U (zh) 基于蓄冷罐运行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CN108050719A (zh) 一种基于温差计算制冷剂泵能力的自然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362256U (zh) 中央水冷空调系统
CN219283509U (zh) 具有削峰填谷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07131694A (zh) 一种空调冰蓄冷系统
CN114294737B (zh) 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空调器
KR20090065732A (ko) 마이크로콘트롤러에 의해 복합열원 제어와 사계절 자동전환이 가능한 하이브리드 히트펌프
CN114812008B (zh) 风冷热泵、风冷热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