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6316U - 一种线端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端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6316U
CN219436316U CN202320280675.0U CN202320280675U CN219436316U CN 219436316 U CN219436316 U CN 219436316U CN 202320280675 U CN202320280675 U CN 202320280675U CN 219436316 U CN219436316 U CN 219436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ection
signal
power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06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有文
张武
陈斯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versea Wi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versea Wi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versea Wi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versea Wi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06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6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6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63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插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线端插头,包括连接环、分线部、端子固定部、连接部、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分线部与连接环的一端连接,分线部设置用于安装电线,连接部位于连接腔内,连接部与端子固定部的另一端连接,连接部用于连接插座,信号端子的一端设于端子固定部内并与电线连接,信号端子的另一端设于连接部内并与插头连接,电源端子的一端设于端子固定部内并与电线连接,电源端子的另一端设于连接部内并与插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一起设置在连接环内的结构设置,解决了电源输送和信号输送需要连接两个插头来达到,两个插头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线端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插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端插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得发展,科技得进步,现在的连接器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其中,连接器也叫接插件,国内又称作接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接插件,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
而新能源汽车上的主要结构电控板上就需要对其他结构进行信号输送和电源输送,而电控板上的一般采用的是传统接插件进行连接,即电源和信号分开由两个插头进行连接,两个插头占用电控板的位置较多,而为了能减少连接插头对电控板的占用面积,有必要提出一种线端插头,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端插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电源输送和信号输送需要连接两个插头来达到,两个插头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端插头,包括:
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设有连接腔;
分线部,所述分线部与所述连接环的一端连接,所述分线部设置用于安装电线;
端子固定部,所述端子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腔的底部连接并与所述分线部相对应设置;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连接腔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端子固定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插座;
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一端设于所述端子固定部内并与电线连接,所述信号端子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连接部内并与插头连接;
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的一端设于所述端子固定部内并与电线连接,所述电源端子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连接部内并与插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一信号段和第二信号段,所述第一信号段的一端用于与电线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段的另一端用于与插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端子包括第一电源段和第二电源段,所述第一电源段的一端用于与电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段的另一端用于与插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线部内设有若干分线孔,所述分线孔用于安装电线;
所述端子固定部内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分线孔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信号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源段的一端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内设若干连接孔,所述第一信号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源段的另一端分别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连接孔用于连接插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端插头还包括端子限位插销,所述端子限位插销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端子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一信号段和所述第一电源段分别贯穿所述端子限位插销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子固定部上套设有防水圈,所述防水圈的外端面与所述连接环的内壁抵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内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连接插座导向安装。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端插头,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设有连接腔;分线部,所述分线部与所述连接环的一端连接,所述分线部设置用于安装电线;端子固定部,所述端子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腔的底部连接并与所述分线部相对应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连接腔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端子固定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插座;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一端设于所述端子固定部内并与电线连接,所述信号端子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连接部内并与插头连接;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的一端设于所述端子固定部内并与电线连接,所述电源端子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连接部内并与插座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端插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端插头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端插头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连接环;11、连接腔;20、分线部;21、分线孔;30、端子固定部;31、固定孔;40、连接部;41、连接孔;50、信号端子;51、第一信号段;52、第二信号段;60、电源端子;61、第一电源段;62、第二电源段;70、端子限位插销;80、防水圈;90、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此外,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参考图1至图3,一种线端插头,包括连接环10,所述连接环10内设有连接腔11;分线部20,所述分线部20与所述连接环10的一端连接,所述分线部20设置用于安装电线;端子固定部30,所述端子固定部3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腔11的底部连接并与所述分线部20相对应设置;连接部40,所述连接部40位于所述连接腔11内,所述连接部40与所述端子固定部3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40用于连接插座;信号端子50,所述信号端子50的一端设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0内并与电线连接,所述信号端子50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连接部40内并与插头连接;电源端子60,所述电源端子60的一端设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0内并与电线连接,所述电源端子60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连接部40内并与插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线段插头包括连接环10,连接环10的底部外侧一体连接分线部20,连接环10内设有连接腔11,连接腔11的底部一体连接设置有端子固定部30,连接腔11内靠近开口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40,连接部40的两侧朝连接腔11底部的一侧延伸有连接臂,连接臂与端子固定部30的两侧一体连接,其中,分线部20用于安装电线,电线的连接端贯穿分线部20并延伸至端子固定部30抵接设置,即电线贯穿连接环10的底部设置,连接部40用于与插座连接,另外,线段插头还包括信号端子50和电源端子60,信号端子50的一端设于端子固定部30,并与贯穿分线部20设置的电线连接,电源端子60的一端也设于端子固定部30,并与电线连接,信号端子50的另一端设置于连接部40内,并与插头连接,同样,电源端子60的另一端也设置于连接部40内,并与插头连接,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线部20、连接环10和连接部40结构设置,以及信号端子50和电源端子60的两端分别设于端子固定部30和连接部40内的结构设置,使得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将电源输送线和信号输送线连接到一个插座上,进而使得电源输送线和信号输送线与电控板连接,从而使得电控板通过一个插头和对应的插座即可完成电源输送线和信号输送线的连接,减少了多组插头和插座的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端子50包括第一信号段51和第二信号段52,所述第一信号段51的一端用于与电线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段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段5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段52的另一端用于与插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端子60包括第一电源段61和第二电源段62,所述第一电源段61的一端用于与电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段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段6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段62的另一端用于与插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信号端子50分为第一信号段51和第二信号段52,并通过第一信号段51与电线连接,第二信号段52与插座连接,再通过第一信号段51与第二信号段52连接,另外,通过将信号端子50分为第一电源段61和第二电源段62,并通过第一电源段61与电线连接,第二电源段62与插座连接,再通过第一电源段61与第二电源段62连接,使得信号端子50和电源端子60与电线的装配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分线部20内设有若干分线孔21,所述分线孔21用于安装电线,另外,所述端子固定部30内设有若干固定孔31,所述固定孔31与所述分线孔21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信号段51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源段61的一端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孔31内。
在本实施例中,分线部20内设有17个分线孔21,其中,2个分线孔21用于安装电源连接线,15个分线孔21用于安装信号连接线,在其他实施例中,用于安装电源连接线和信号连接线的分线孔21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另外,端子固定部30内设有17个固定孔31,需要说明的是,信号端子50与信号连接线连接,电源端子60与电源连接线连接,分线孔21和固定孔31相对应设置,连接线可穿过分线孔21进而到固定孔31内并与第一信号段51和第一电源端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40内设若干连接孔41,所述第一信号段5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源段61的另一端分别设于所述连接孔41内,所述连接孔41用于连接插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0内设有17个连接孔41,其中,2个连接孔41用于固定设置2个第一电源段61的一端和2个第二电源段62,另外,15个连接孔41用于固定设置15个第一信号段51的一端和15个第二信号段52,并且,连接孔41远离第一电源段61的一端与插座插接,从而使得连接孔41内的15个第二信号段52和2个第二电源段62分别与插座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线端插头还包括端子限位插销70,所述端子限位插销70设于所述连接部40和所述端子固定部30之间,所述第一信号段51和所述第一电源段61分别贯穿所述端子限位插销7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0和端子固定部30之间设有间隙,第一信号段51和第二电源段62均贯穿该间隙设置,其中,端子限位插销70设于该间隙中,即连接部40和端子固定部30之间,另外,第一信号段51和第一电源段61的中部分别贯穿端子限位插销70固定设置,通过端子限位插销70对第一信号段51和第一电源段61进行固定,可以使得第一信号段51和第一电源段61分别与信号连接线和电源连接线的连接结构更稳定,不受插座与连接部40插接时的振动影响。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0上套设有防水圈80,所述防水圈80的外端面与所述连接环10的内壁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水圈80的结构设置,可以提高连接环10的底部内为的防水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环10内设有导向槽90,所述导向槽90用于连接插座导向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向槽90的结构设置,可以提高连接部40与插座的对位准确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端插头,包括连接环10,所述连接环10内设有连接腔11;分线部20,所述分线部20与所述连接环10的一端连接,所述分线部20设置用于安装电线;端子固定部30,所述端子固定部3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腔11的底部连接并与所述分线部20相对应设置;连接部40,所述连接部40位于所述连接腔11内,所述连接部40与所述端子固定部3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40用于连接插座;信号端子50,所述信号端子50的一端设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0内并与电线连接,所述信号端子50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连接部40内并与插头连接;电源端子60,所述电源端子60的一端设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0内并与电线连接,所述电源端子60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连接部40内并与插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线部20、连接环10和连接部40结构设置,以及信号端子50和电源端子60的两端分别设于端子固定部30和连接部40内的结构设置,使得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将电源输送线和信号输送线连接到一个插座上,进而使得电源输送线和信号输送线与电控板连接,从而使得电控板通过一个插头和对应的插座即可完成电源输送线和信号输送线的连接,减少了多组插头和插座的设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环(10),所述连接环(10)内设有连接腔(11);
分线部(20),所述分线部(20)与所述连接环(10)的一端连接,所述分线部(20)设置用于安装电线;
端子固定部(30),所述端子固定部(3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腔(11)的底部连接并与所述分线部(20)相对应设置;
连接部(40),所述连接部(40)位于所述连接腔(11)内,所述连接部(40)与所述端子固定部(3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40)用于连接插座;
信号端子(50),所述信号端子(50)的一端设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0)内并与电线连接,所述信号端子(50)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连接部(40)内并与插头连接;
电源端子(60),所述电源端子(60)的一端设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0)内并与电线连接,所述电源端子(60)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连接部(40)内并与插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50)包括第一信号段(51)和第二信号段(52),所述第一信号段(51)的一端用于与电线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段(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段(5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段(52)的另一端用于与插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60)包括第一电源段(61)和第二电源段(62),所述第一电源段(61)的一端用于与电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段(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段(6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段(62)的另一端用于与插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部(20)内设有若干分线孔(21),所述分线孔(21)用于安装电线;
所述端子固定部(30)内设有若干固定孔(31),所述固定孔(31)与所述分线孔(21)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信号段(51)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源段(61)的一端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孔(31)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0)内设若干连接孔(41),所述第一信号段(5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源段(61)的另一端分别设于所述连接孔(41)内,所述连接孔(41)用于连接插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插头还包括端子限位插销(70),所述端子限位插销(70)设于所述连接部(40)和所述端子固定部(30)之间,所述第一信号段(51)和所述第一电源段(61)分别贯穿所述端子限位插销(70)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0)上套设有防水圈(80),所述防水圈(80)的外端面与所述连接环(10)的内壁抵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10)内设有导向槽(90),所述导向槽(90)用于连接插座导向安装。
CN202320280675.0U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线端插头 Active CN219436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0675.0U CN219436316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线端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0675.0U CN219436316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线端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6316U true CN219436316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4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0675.0U Active CN219436316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线端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63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6127B (zh) 带有短路模块及模块锁紧功能的连接器
CN101425651A (zh) 照明母线接头器
CN219436316U (zh) 一种线端插头
CN2899168Y (zh) 电连接器
CN210692834U (zh) 一种5g通信集束连接器
CN206451944U (zh) 连接器固定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2849182U (zh) 一种线缆组合用对接接头
CN201515033U (zh) 中空内导体电缆的连接结构
CN208401130U (zh) 一种多功能金属固定框架连接器
CN219246984U (zh) 一种双位连接器
CN214957515U (zh) 多向出线储能连接器
CN203521820U (zh) 多同轴连接器
CN215989541U (zh) 一种低驻波比同轴连接器
CN219610905U (zh) 一种pcie连接器母头
CN220510400U (zh) 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功能的连接器
CN217215230U (zh) 一种集成式多组合安装连接器
CN219554116U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211508080U (zh) 具有屏蔽性能的新能源汽车连接器
CN203553556U (zh) 一种快换式电动汽车电池箱连接器动力电缆柔性连接装置
CN219696768U (zh) 模块化防水型连接器
CN219017957U (zh) 螺纹插头连接器
CN203192963U (zh) 绝缘型同轴连接器
CN219739503U (zh) 射频同轴单芯连接器
CN214898961U (zh) 一种元器件拼接结构
CN212257768U (zh) 一种防缩针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