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5299U - 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5299U
CN219435299U CN202223504870.1U CN202223504870U CN219435299U CN 219435299 U CN219435299 U CN 219435299U CN 202223504870 U CN202223504870 U CN 202223504870U CN 219435299 U CN219435299 U CN 219435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radiator
heat conduction
conduc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048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青
顾平
张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048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5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5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5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外壳散热器和浮动机构,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本体、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以及移动复位件,所述第一导热部设置在所述本体朝向待散热器件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热部接触设置在所述本体与所述外壳散热器之间,所述本体通过所述移动复位件件与所述外壳散热器连接,且所述本体能够向所述外壳散热器的方向移动,所述移动复位件用于提供所述本体向所述外壳散热器移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通过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利用浮动机构与外壳散热器之间的浮动配合,能够使待散热件与浮动机构本体之间的第一导热部更薄,在实现适应吸收器件公差的同时产生更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性能的提升,服务器产品的功耗越来越高,这对系统散热能力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对于有防尘防水要求的边缘服务器,系统散热方式为自然散热,系统外壳壳体即为散热器,系统内部器件通常通过导热垫片贴壳体方式进行散热。随着服务器产品的器件的功耗越来越高。
在直接贴壳散热的自然散热系统中,考虑到待散热件本身公差、散热壳体表面公差等因素,导热垫片的厚度通常在1毫米以上,而导热垫厚度越大,热阻越大,散热性能越差,对于边缘服务器产品,内部器件的功耗越来越高,器件在导热垫片上的温度梯度越来越大,导热垫片成为了制约大功率器件散热的关键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外壳散热器和浮动机构,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本体、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以及移动复位件,所述第一导热部设置在所述本体朝向待散热器件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热部接触设置在所述本体与所述外壳散热器之间,所述本体通过所述移动复位件件与所述外壳散热器连接,且所述本体能够向所述外壳散热器的方向移动,所述移动复位件用于提供所述本体向所述外壳散热器移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可选的,所述外壳散热器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浮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
可选的,所述移动复位件包括螺钉和复位弹簧,所述螺钉穿过所述本体与所述外壳散热器螺接,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螺钉上,且所述复位弹簧抵接在所述本体和所述外壳散热器之间。
可选的,所述移动复位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移动复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本体为板状结构,且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侧开设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外壳散热器,所述螺钉从所述放置槽的槽底穿过与所述外壳散热器螺接固定,且所述复位弹簧部分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
可选的,所述移动复位件为弹性垫,所述移动复位件避开所述第二导热部设置在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外壳散热器一面的四周。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热部为导热硅胶。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热部的厚度为0.08-0.15毫米。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热部为导热凝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本公开通过浮动机构与外壳散热器之间的浮动配合实现适应吸收器件公差,使得本体与待散热件之间的第一导热部可以做的更薄,其散热效果得到提升;待散热件装配固定后抵接第一导热部会将本体压向外壳散热器,此时第二导热部形变吸收器件公差,过程中移动复位件能够提供本体向外壳散热器移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得本体往待散热件的方向复位,使得待散热件、第一导热部、本体、第二导热部以及外壳散热器等紧密抵接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固定待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散热器;11-安装槽;20-本体;201-放置槽;21-第一导热部;22-第二导热部;23-移动复位件;231-螺钉;232-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目前的待散热件(芯片等)在直接贴壳散热的自然散热系统中,考虑到待散热件本身公差、散热壳体表面公差等因素,导热垫片的厚度通常在1毫米以上,而导热垫厚度越大,热阻越大,散热性能越差,如果将导热垫做的过薄那么可能因为设备公差的原因接触不好,无法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对于边缘服务器产品,内部器件的功耗越来越高,器件在导热垫片上的温度梯度越来越大,导热垫片成为了制约大功率器件散热的关键瓶颈。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利用浮动机构与外壳散热器之间的浮动配合,能够使待散热件与浮动机构本体之间的第一导热部更薄,在实现适应吸收器件公差的同时产生更好的散热效果。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该散热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2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外壳散热器1和浮动机构,本公开的浮动机构与外壳散热器1连接,外壳散热器1的具体形态为本领域常规技术不再赘述,本公开主旨在于浮动机构与外壳散热器1的配合关系。
本公开的浮动机构包括本体20、第一导热部21、第二导热部22以及移动复位件23。本体20可以选用长方形板体、正方形板体以及圆形、椭圆形板体等,其形状根据不同的设备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其中第一导热部21设置在本体20朝向待散热器件的表面,第一导热部21是跟待散热件直接接触的导热层,其选用能够制作较薄的导热材料,例如导热硅胶,第一导热部21的厚度可以设置为0.08mm-0.15mm,相比于凝胶等材质厚度降低非常多,大大提升了散热效果。第二导热部22接触设置在本体20与外壳散热器1之间,第二导热部可以选用导热凝胶,其厚度相比于第一导热部21厚可以进行一定量的形变,第一导热部22的具体厚度阐述根据不同的装置环境进行适应性选择,本公开具体选择1mm厚。本体20通过移动复位件23与外壳散热器1连接,且本体20能够向外壳散热器1的方向移动使第二导热部22形变吸收公差,移动复位件23用于提供本体20向外壳散热器1移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得本体20往待散热件的方向复位产生浮动效果,使待散热件、第一导热部21、本体20、第二导热部22以及外壳散热器1等紧密抵接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找那个,外壳散热器1上设置有安装槽11,浮动机构设置在安装槽11中。该实施例主要为一些对于尺寸有严格要求的设备进行的改良设置,压缩本公开的整体结构,并且浮动机构在安装槽11中其本体20可以在安装槽11中浮动,使得本体20的浮动过程更为稳定。
在第一实施例中,移动复位件23包括螺钉231和复位弹簧232,螺钉231穿过本体20与外壳散热器1螺接,复位弹簧232套设在螺钉231上,且复位弹簧232抵接在本体20和外壳散热器1之间,在使用时待散热件安装在外壳散热器1上,此时待散热件与第一导热部21抵接,推动本体20向外壳散热器1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导热部形变吸收器件公差,过程中复位弹簧232能够提供本体20向外壳散热器移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得本体往待散热件的方向复位,进而产生本体20的浮动效果,使待散热件、第一导热部、本体、第二导热部以及外壳散热器等紧密抵接提高散热效果,在此基础上本公开的第一导热部21可以做的更薄,其散热效果得到提升。优选的,移动复位件23设置为两组,两组移动复位件23分别设置在本体20相对的两侧,使得本体20的运动更为均衡。
更进一步的,以本体20为板状结构为例,本体20相对的两侧开设放置槽201,放置槽201的槽口朝向外壳散热器1,螺钉从放置槽201的槽底穿过与外壳散热器1螺接固定,且复位弹簧232部分设置在放置槽201内。该实施例使得复位弹簧232的运动路径等位精准,本体20的浮动效果得以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复位件23为弹性垫,移动复位件23避开第二导热部22设置在本体20朝向外壳散热器1一面的四周。也可以将第一实施例中的螺钉231和复位弹簧232的组合换撑复位气缸。
根据试验观察对比待散热件为相同器件,现有技术的直接贴壳散热的自然散热系统中器件壳温为109℃,外壳散热器1上表面温度为91.8℃,器件在导热垫片上的热阻为(109-91.8)/120=0.1433℃/W。
本公开实施例,器件壳温为99.6℃,浮动机构上表面温度为97.3℃,浮动机构下表面温度为95.2℃,外壳散热器1上表面温度102为88.6℃,待散热件在第一导热部21上的热阻为(99.6-97.3)/120=0.0192℃/W,待散热件在本体20的热阻为(97.3-95.2)/120=0.0175℃/W,待散热件在第二导热部22上的热阻为(95.2-88.6)/120=0.055℃/W,待散热件在浮动机构上总热阻为0.0192+0.0175+0.055=0.0917℃/W,与现有技术方案比,下降了36%。
应用本公开后,待散热件在浮动机构上的热阻大大降低,温度梯度随之降低,器件壳温降低了9.4℃,可以有效解决自然散热系统中大功率器件的散热难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散热器(1)和浮动机构,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本体(20)、第一导热部(21)、第二导热部(22)以及移动复位件(23),所述第一导热部(21)设置在所述本体(20)朝向待散热器件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热部(22)接触设置在所述本体(20)与所述外壳散热器(1)之间,所述本体(20)通过所述移动复位件(23)与所述外壳散热器(1)连接,且所述本体(20)能够向所述外壳散热器(1)的方向移动,所述移动复位件(23)用于提供所述本体(20)向所述外壳散热器(1)移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散热器(1)上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浮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复位件(23)包括螺钉(231)和复位弹簧(232),所述螺钉(231)穿过所述本体(20)与所述外壳散热器(1)螺接,所述复位弹簧(232)套设在所述螺钉(231)上,且所述复位弹簧(232)抵接在所述本体(20)和所述外壳散热器(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复位件(23)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移动复位件(23)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20)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0)为板状结构,且所述本体(20)相对的两侧开设放置槽(201),所述放置槽(201)的槽口朝向所述外壳散热器(1),所述螺钉从所述放置槽(201)的槽底穿过与所述外壳散热器(1)螺接固定,且所述复位弹簧(232)部分设置在所述放置槽(20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复位件(23)为弹性垫,所述移动复位件(23)避开所述第二导热部(22)设置在所述本体(20)朝向所述外壳散热器(1)一面的四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21)为导热硅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21)的厚度为0.08毫米-0.15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部(22)为导热凝胶。
CN202223504870.1U 2022-12-27 2022-12-27 散热结构 Active CN219435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4870.1U CN219435299U (zh) 2022-12-27 2022-12-27 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4870.1U CN219435299U (zh) 2022-12-27 2022-12-27 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5299U true CN219435299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42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04870.1U Active CN219435299U (zh) 2022-12-27 2022-12-27 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5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18410B2 (en) Cooling assembly using heatspreader
CN207968366U (zh) 一种紧凑型电机控制器
WO2022077734A1 (zh) 雷达装置、雷达安装装置及可移动设备
CN114764269B (zh) 计算系统以及计算装置
TWM519269U (zh) 行動電子裝置之散熱緩衝導電複合成型結構(四)
CN213755463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921932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散热装置和车辆设备
CN112397465A (zh) 一种芯片散热结构
CN219435299U (zh) 散热结构
CN107509365B (zh) 一种超薄微波组件及热管散热装置
CN209845602U (zh) 弹性导热结构
CN110769658B (zh) 一种功放模块散热装置和雷达
TWI669601B (zh) Thermal buffered conductive composite forming structure of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4)
WO2022242510A1 (zh) 散热装置及车载模块
TWI607675B (zh) Dc/dc電源模組及dc/dc電源系統組裝結構
CN202918629U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冷板散热结构
GB2388473A (en) Compliant thermal interface for connec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to a heat sink
KR20140146552A (ko) 3차원 형상을 갖는 열 전도부재
CN211403361U (zh) 散热器、电路板组件及计算设备
CN208142164U (zh) 石墨烯散热结构、电源、适配器和充电器
CN220422316U (zh) 散热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210244274U (zh) 散热装置
CN212970579U (zh) 带石墨片的散热器与电子器件散热结构
CN110764598A (zh) 散热器、电路板组件及计算设备
CN210900117U (zh) 一种高电压绝缘导热硅胶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