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1961U - 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1961U
CN219431961U CN202222938426.4U CN202222938426U CN219431961U CN 219431961 U CN219431961 U CN 219431961U CN 202222938426 U CN202222938426 U CN 202222938426U CN 219431961 U CN219431961 U CN 219431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breeze
composite material
tow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384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文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9384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1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1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1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包括复合材料杆塔,复合材料杆塔顶部设置有微风发电装置,中部设置有抽风发电设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底部设置有与全部发电装置相连的配电控制箱,所述复合材料杆塔为双层中空结构,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中心的空腔中设置有抽风发电设备,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进气通道,内壁底部开有连通进气通道和内壁中心空腔的通气口;所述外壁开有若干连通外部空气与进气通道的进风口。本实用新型具备微风、抽风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功能,具备照明功能,具备分布式电源、战略储备能源、二次补偿电源功能,具备通信杆塔功能,具备快速充电桩功能,应用领域广泛。

Description

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布式电源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
背景技术
低碳经济时代的能源基础设施,是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具有显著的保障民生特性。新能源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最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就是能源基础设施的数量和分布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以智能电网、分布式电源等构成的“能源互联网”为重要支柱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配电网发展面临新形势。分布式电源系统的的供电方式应用及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各地分布式电源系统发展迅速。分布式电源的出现,是对传统UPS供电技术的探索和创新,能够彻底解决传统模式建筑中电源容量不足、电源利用率低,改造困难等问题,最大程度降低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现有的通信杆塔大多为外部铺设绝缘层的金属杆塔,其重量较大,架设工程量大,成本较高,无法大量布置,因此无法与分布式电源和发电设备等融合形成多功能综合设备。申请人在先申请有若干关于新型复合材料杆塔生产线的若干专利,实现了新型复合材料杆塔的工业化生产,制备出的复合杆塔重量轻,可直埋式安装,无需另外设备基础,安装方便,能够实现规模化部署,为综合多功能基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具备微风、抽风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功能,具备照明功能,具备分布式电源、战略储备能源、二次补偿电源功能,具备通信杆塔功能,具备快速充电桩功能,应用领域广泛。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包括复合材料杆塔,复合材料杆塔顶部设置有微风发电装置,中部设置有抽风发电设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底部设置有与全部发电装置相连的配电控制箱,所述复合材料杆塔为双层中空结构,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中心的空腔中设置有抽风发电设备,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进气通道,内壁底部开有连通进气通道和内壁中心空腔的通气口;所述外壁开有若干连通外部空气与进气通道的进风口,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进气通道后再通过通气口进入内壁中心空腔,带动抽风发电设备发电。
进一步改进,所述复合材料杆塔底部采用直埋式安装与地面固定。
进一步改进,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为若干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以45°斜铺在复合材料杆塔外壁上,复合材料杆塔外壁上的进风口设置在相邻两块太阳能板之间杆塔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微风发电装置包括微风发电机、微风发电叶片和集风罩,其中微风发电机固定在复合材料杆塔顶部,若干微风发电叶片固定在微风发电机上,集风罩固定在复合材料杆塔顶部并包围微风发电机和微风发电叶片。
进一步改进,微风发电机通过转动装置与复合材料杆塔连接,转动装置上设置有风力传感器,风力传感器控制转动装置转动使微风发电叶片朝向迎风方向。
进一步改进,所述复合材料杆塔中部设置有路灯和通信设备。
进一步改进,所述配电控制箱内设置有蓄电池、物联控制平台和汽车充电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的发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材料杆塔顶部的微风发电装置将顶部的风能转化为电能,传送到配电控制箱;
2)复合材料杆塔中部的抽风发电设备将中部的风能转化为电能,传送到配电控制箱;
3)复合材料杆塔中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将中部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传送到配电控制箱;
4)配电控制箱统一分配电能到外接设备中,并将多余的电脑储存在蓄电池内。
进一步改进,步骤2)所述抽风发电设备工作方法如下:
2.1)外部空气在风力作用下通过进风口进入进气通道;
2.2)空气在进气通道内向下运动通过通气口进入复合材料杆塔内壁中心空腔;
2.3)空气在复合材料杆塔内壁中心空腔集中,通过拔风力向上运动,带动抽风发电设备发电。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具备微风、抽风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功能,清洁环保无污染,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2、具备照明功能,绝缘杆采用直埋式安装,底部占地面积小,可以道路两边安装替代路灯,无需另外单独建设发电基站。
3、具备分布式电源、战略储备能源、二次补偿电源功能,作为通信设备及充电桩主电源使用后,结余部分入网使用,大大提高供电系统能源利用率、经济性和可靠性。
4、具备通信杆塔功能,主体材料为复合新材料,可安装通信设备作为通信杆塔使用。
5、具备快速充电桩功能,可作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为实现国家新能源汽车规划添砖加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处剖视图。
图中,1-复合材料杆塔;2-通信设备;3-路灯;4-配电控制箱;5-微风发电机;6-微风发电叶片;7-集风罩;8-太阳能板;9-通气口;10-进风口;11-抽风发电机;12-抽风发电螺旋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如图1所示,包括复合材料杆塔,复合材料杆塔顶部设置有微风发电装置,中部设置有抽风发电设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底部设置有与全部发电装置相连的配电控制箱4,所述复合材料杆塔为双层中空结构,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中心的空腔中设置有抽风发电设备,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进气通道,内壁底部开有连通进气通道和内壁中心空腔的通气口9;所述外壁开有若干连通外部空气与进气通道的进风口10,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进气通道后再通过通气口进入内壁中心空腔,带动抽风发电设备发电。
所述复合材料杆塔底部采用直埋式安装与地面固定,底部占地面积小,可以道路两边安装替代路灯,无需另外单独建设发电基站。
所述抽风发电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抽风发电机11和抽风发电螺旋叶12。
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为若干太阳能板8,太阳能板以45°斜铺在复合材料杆塔外壁上,复合材料杆塔外壁上的进风口设置在相邻两块太阳能板之间。
所述微风发电装置包括微风发电机5、微风发电叶片6和集风罩7,其截面如图2所示,其中微风发电机固定在复合材料杆塔顶部,若干微风发电叶片固定在微风发电机上,集风罩固定在复合材料杆塔顶部并包围微风发电机和微风发电叶片。
微风发电机通过转动装置与复合材料杆塔连接,转动装置上设置有风力传感器,风力传感器控制转动装置转动使微风发电叶片朝向迎风方向。
所述复合材料杆塔中部设置有路灯和通信设备。
所述配电控制箱内设置有蓄电池、物联控制平台和汽车充电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的发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材料杆塔顶部的微风发电装置将顶部的风能转化为电能,传送到配电控制箱;
2)复合材料杆塔中部的抽风发电设备将中部的风能转化为电能,传送到配电控制箱;
3)合材料绝缘杆中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将中部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传送到配电控制箱;
4)配电控制箱统一分配电能到外接设备中,并将多余的电脑储存在蓄电池内。
步骤2)所述抽风发电设备工作方法如下:
2.1)外部空气在风力作用下通过进风口进入进气通道;
2.2)空气在进气通道内向下运动通过通气口进入复合材料杆塔内壁中心空腔;
2.3)空气在复合材料杆塔内壁中心空腔集中,通过拔风力向上运动,带动抽风发电设备发电。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实施例而言,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材料杆塔,复合材料杆塔顶部设置有微风发电装置,中部设置有抽风发电设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底部设置有与全部发电装置相连的配电控制箱,所述复合材料杆塔为双层中空结构,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中心的空腔中设置有抽风发电设备,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进气通道,内壁底部开有连通进气通道和内壁中心空腔的通气口;所述外壁开有若干连通外部空气与集风进气通道的进风口,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进气通道后再通过通气口进入内壁中心空腔,带动抽风发电设备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杆塔底部采用直埋式安装与地面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为若干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以45°斜铺在复合材料杆塔外壁上,复合材料杆塔外壁上的进风口设置在相邻两块太阳能板之间杆塔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风发电装置包括微风发电机、微风发电叶片和集风罩,其中微风发电机固定在复合材料杆塔顶部,若干微风发电叶片固定在微风发电机上,集风罩固定在复合材料杆塔顶部并包围微风发电机和微风发电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其特征在于:微风发电机通过转动装置与复合材料杆塔连接,转动装置上设置有风力传感器,风力传感器控制转动装置转动使微风发电叶片朝向迎风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杆塔中部设置有路灯和通信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控制箱内设置有蓄电池、物联控制平台和汽车充电桩。
CN202222938426.4U 2022-11-04 2022-11-04 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 Active CN219431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8426.4U CN219431961U (zh) 2022-11-04 2022-11-04 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8426.4U CN219431961U (zh) 2022-11-04 2022-11-04 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1961U true CN219431961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45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38426.4U Active CN219431961U (zh) 2022-11-04 2022-11-04 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19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2921B (zh) 风光互补型新能源通信塔
CN203499920U (zh) 跨路多层垂直轴风光发电站
CN101761263A (zh) 风力发电通信塔
CN102447264A (zh) 风光一体化发电系统
CN201738627U (zh) 风光互补型新能源通信塔
CN102561745A (zh) 组装式风光互补自供电通信基站
CN212366909U (zh) 一种氢光互补微网系统
CN219431961U (zh) 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
CN103485982A (zh) 一种多功能发电装置
CN206023658U (zh) 信号发射塔独立供能系统
CN203684766U (zh) 环保节能型便携式基站
CN103259309B (zh) 利用城市道路空间的生态发电系统
CN115694326A (zh) 基于复合材料杆塔的微风光伏发电基站的发电方法
CN210074791U (zh) 基于多能源互补的合同能源服务系统
CN102457214A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道路建设方法
CN202495777U (zh) 风能与太阳能互补的电动汽车充电站
CN203295978U (zh) 风能发电装置与桥塔一体化结构
CN105932763A (zh) 一种风光路互补型太阳能充电站系统及方法
CN111817420A (zh) 一种氢光互补微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667621U (zh) 通讯基站的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CN201518420U (zh) 一种高速公路隔离带风光并网发电系统
CN202431030U (zh) 组装式风光互补自供电通信基站
CN219795447U (zh) 一种基站烟囱式高空风力发电装置
CN215170506U (zh) 一种利用水利风景区资源建设的清洁能源集成系统
CN106933251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