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0978U - 一种排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0978U
CN219430978U CN202223443853.1U CN202223443853U CN219430978U CN 219430978 U CN219430978 U CN 219430978U CN 202223443853 U CN202223443853 U CN 202223443853U CN 219430978 U CN219430978 U CN 219430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pipe
inlet pipe
ai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438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元辉
佘晓彬
戴圣根
梁泽通
余紫妍
陈冠鹏
许镇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kang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kang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kang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kang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438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0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0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0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泥装置,包括提升槽、排泥槽、第一进气管、进气总管、鼓风机、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吹气管、微孔曝气盘、第一T型管、斜台和第二T型管;鼓风机、提升槽、第一进气管、第一T型管、第三进气管和微孔曝气盘互相配合,将水池中部的大部分污泥排出;鼓风机将气体依次通过第二T型管和吹气管吹至水池壁下端的边缘处,将水池边缘处的污泥吹出边缘位置直至污泥进入水池中部,而后污泥被水带动进入提升槽后排出,提高水池中排泥覆盖率和排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排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水池排泥一般使用污泥泵或者微孔曝气盘,污泥泵排泥消耗电量大,而使用微孔曝气盘相对耗能低;但现有使用微孔曝气盘在水池进行排泥工作时,水池的四周角落上的污泥因距离微孔曝气盘远,很难被水带动排出,使得水池的排泥效果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排泥装置,包括提升槽、第一T型管和第二T型管;所述提升槽安装在水池中,所述提升槽上端部连通有排泥槽;所述水池壁外侧固定连接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连通有进气总管;所述进气总管上连通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远离所述进气总管的一端贯穿所述提升槽连通第一T型管的竖部,所述第一T型管的横部容置在所述提升槽中,所述第一T型管的横部连通有多个提升动力组件,多个所述提升动力组件沿所述第一T型管的横部呈线性排列;所述提升动力组件包括第三进气管和微孔曝气盘,所述第三进气管与所述第一T型管的横部连通,所述第三进气管远离所述第一T型管的一端安装有微孔曝气盘;所述第二T型管的竖部连通所述进气总管,所述第二T型管的横部的两端均连通有吹气组件,两个所述吹气组件分别靠近所述水池两个对立壁面内侧;所述吹气组件包括第二进气管和吹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二T型管的横部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连通有多个所述吹气管,多个所述吹气管沿所述第二进气管呈线性排列;所述提升槽的下端部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均位于所述提升动力组件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T型管的横部上设有至少三个所述提升动力组件;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有至少三个所述吹气管;所述提升槽的下端部设有至少三个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一阀;所述第二T型管的竖部上安装有第二阀。
进一步的,所述排泥槽为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水池内壁下端部且位于两个所述吹气组件下方均设有斜台。
进一步的,所述吹气管远离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一端贴合所述斜台的斜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鼓风机将气体依次通过第一进气管、第一T型管和第三进气管吹进微孔曝气盘,气体被微孔曝气盘分割后变成微小气泡,融入提升槽中的水,使提升槽内的液体变成气液混合介质,进而使得提升槽内密度比提升槽外水的密度低,故提升槽外的水带动水池底的污泥通过通孔流进提升槽中,而后污泥在提升槽中上升至排泥槽的高度后沿着排泥槽排出;多个提升动力组件将水池中部的大部分污泥排出;鼓风机将气体依次通过第二T型管和吹气管吹至水池壁下端的边缘处,将水池边缘处的污泥吹出边缘位置直至污泥进入水池中部,而后污泥被水带动进入提升槽后排出,提高水池中排泥覆盖率和排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其中:1、水池;2、提升槽;3、排泥槽;4、第一进气管;5、进气总管;6、鼓风机;7、第二进气管;8、第三进气管;9、吹气管;10、微孔曝气盘;11、通孔;12、第二T型管;13、第一阀;14、第二阀;15、斜台;16、第一T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2所示,一种排泥装置,包括提升槽2、第一T型管16和第二T型管12;提升槽2安装在水池1中,提升槽2上端部连通有排泥槽3;水池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鼓风机6,鼓风机6连通有进气总管5;进气总管5上连通有第一进气管4,第一进气管4远离进气总管5的一端贯穿提升槽2连通第一T型管16的竖部,第一T型管16的横部容置在提升槽2中,第一T型管16的横部上连通有至少三个提升动力组件,多个提升动力组件沿第一T型管16的横部呈线性排列,多个提升动力组件使水池1中部大部分污泥被水带动排出;提升动力组件包括第三进气管8和微孔曝气盘10,第三进气管8与第一T型管16的横部连通,第三进气管8远离第一T型管16的一端安装有微孔曝气盘10;第二T型管12的竖部连通进气总管5,第二T型管12的横部的两端均连通有吹气组件,两个吹气组件位于水池1的内侧,且位于对立面;吹气组件包括第二进气管7和吹气管9;第二进气管7与第二T型管12的横部连通,第二进气管7上连通有至少三个吹气管9,多个吹气管9沿第二进气管7呈线性排列,多个吹气管9吹出的气体覆盖水池1边缘处的覆盖率更高;提升槽2的下端部开设有至少三个通孔11,多个通孔11均位于第一T型管16下方;需要排泥时,鼓风机6将气体依次通过第一进气管4、第一T型管16和第三进气管8吹进微孔曝气盘10,气体被微孔曝气盘10分割后变成微小气泡,融入提升槽2中的水,使提升槽2内的液体变成气液混合介质,进而使得提升槽2内密度比提升槽2外水的密度低,故提升槽2外的水带动水池1底的污泥通过通孔11流进提升槽2中,而后污泥在提升槽2中上升至排泥槽3的高度后沿着排泥槽3排出;多个提升动力组件将水池1中部的大部分污泥排出;鼓风机6将气体依次通过第二T型管12和吹气管9吹至水池1壁下端的边缘处,将水池1边缘处的污泥吹出边缘位置直至污泥进入水池1中部,而后污泥被水带动进入提升槽2后排出,提高水池1中排泥覆盖率和排泥效率。
第一进气管4上安装有第一阀13;第二T型管12的竖部上安装有第二阀14;开始排泥时第一阀13打开,第二阀14关闭,鼓风机6将气体吹至提升动力组件,将水池1中部大部分污泥排出,中部污泥排出后,第一阀13关闭,第二阀14打开,鼓风机6将气体吹至吹气管9,将水池1边缘处污泥往水池1中部吹去后,关闭第二阀14和鼓风机6,待污泥静置在水池1中部附近时,启动鼓风机6和第一阀13,将污泥排出,防止边缘处污泥在鼓风机6、第一阀13、第二阀14、吹起组件和提升动力组件共同作用下将水池1上部的水变浑浊,使得排泥效率下降。
排泥槽3为斜向下设置,污泥被提升上至排泥槽3的高度后,沿着排泥槽3依靠重力向下排出,提高排泥速度。
水池1的内壁下端部且位于两个吹气组件下方均设有斜台15,使得水池1边缘处污泥本身会因为重力因素下滑至提升槽2附近,而后吹气管9在将斜台15上粘附的少量污泥吹至提升槽2附近;吹气管9远离第二进气管7的一端贴合斜台15的斜面设置,沿斜面吹气使得斜台15上附着的污泥更易被吹动。
本实用新型工作方式描述:
开始排泥时第一阀13打开,第二阀14关闭,鼓风机6将气体依次通过第一进气管4、第一T型管16和第三进气管8吹进微孔曝气盘10,气体被微孔曝气盘10分割后变成微小气泡,融入提升槽2中的水,使提升槽2内的液体变成气液混合介质,进而使得提升槽2内密度比提升槽2外水的密度低,故提升槽2外的水带动水池1底的污泥通过通孔11流进提升槽2中,而后污泥在提升槽2中上升至排泥槽3的高度后沿着排泥槽3排出;多个提升动力组件将水池1中部的大部分污泥排出后,第一阀13关闭,第二阀14打开,鼓风机6将气体依次通过第二T型管12和吹气管9吹至水池1壁下端的边缘处,将水池1边缘处的污泥吹出边缘位置直至污泥进入水池1中部,而后污泥被水带动进入提升槽2后排出,提高水池1中排泥覆盖率和排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槽(2)、第一T型管(16)和第二T型管(12);所述提升槽(2)安装在水池(1)中,所述提升槽(2)上端部连通有排泥槽(3);所述水池(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鼓风机(6),所述鼓风机(6)连通有进气总管(5);所述进气总管(5)上连通有第一进气管(4),所述第一进气管(4)远离所述进气总管(5)的一端贯穿所述提升槽(2)连通第一T型管(16)的竖部,所述第一T型管(16)的横部容置在所述提升槽(2)中,所述第一T型管(16)的横部连通有多个提升动力组件,多个所述提升动力组件沿所述第一T型管(16)的横部呈线性排列;所述提升动力组件包括第三进气管(8)和微孔曝气盘(10),所述第三进气管(8)与所述第一T型管(16)的横部连通,所述第三进气管(8)远离所述第一T型管(16)的一端安装有微孔曝气盘(10);所述第二T型管(12)的竖部连通所述进气总管(5),所述第二T型管(12)的横部的两端均连通有吹气组件;两个所述吹气组件位于所述水池(1)的内侧,且位于对立面;所述吹气组件包括第二进气管(7)和吹气管(9);所述第二进气管(7)与所述第二T型管(12)的横部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7)上连通有多个所述吹气管(9),多个所述吹气管(9)沿所述第二进气管(7)呈线性排列;所述提升槽(2)的下端部开设有多个通孔(11),多个所述通孔(11)均位于所述第一T型管(16)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型管(16)的横部上设有至少三个所述提升动力组件;所述第二进气管(7)上设有至少三个所述吹气管(9);所述提升槽(2)的下端部设有至少三个所述通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4)上安装有第一阀(13);所述第二T型管(12)的竖部上安装有第二阀(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槽(3)为斜向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1)的内壁下端部且位于两个所述吹气组件下方均设有斜台(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管(9)远离所述第二进气管(7)的一端贴合所述斜台(15)的斜面设置。
CN202223443853.1U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排泥装置 Active CN219430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3853.1U CN219430978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排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3853.1U CN219430978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排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0978U true CN219430978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42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43853.1U Active CN219430978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排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09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2625B2 (en) Jet ae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2015525667A (ja) 生物学的汚水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CN208073884U (zh) 一种高效气提泵
CN219430978U (zh) 一种排泥装置
CN113830913A (zh) 一种微动力浮选分离设备
CN206828216U (zh) 射流式潜水曝气机
CN106865821B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727166Y (zh) 旋流混合强力循环曝气器
WO2020206845A1 (zh) 水体增氧设备
CN2659882Y (zh) 一种高效射流曝气装置
CN105413549B (zh) 一种泥水脉冲混合装置
CN108317106A (zh) 一种气提装置
CN208089641U (zh) 一种气提装置
CN2336573Y (zh) 潜水曝气泵
CN209835749U (zh) 水体增氧设备
CN203545774U (zh) 一种应用于jsbc生化系统的曝气盘
CN101381171A (zh) 悬浮式扬水曝气器装置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CN201062220Y (zh) 曝气装置
CN115385440B (zh) 一种水流自流产生负压充氧的装置
CN2407002Y (zh) 空气动力污泥提升器
CN106587401B (zh) 一种用于有机水污染降解系统中的曝气装置
CN213549141U (zh) 曝气增氧旋水机
CN111018145A (zh) 一种高溶氧水发生器
CN210538251U (zh) 双向推水曝气式增氧机
CN219136523U (zh) 一种自流式污水曝气系统及曝气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