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22348U - 一种拉链止挡器及拉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链止挡器及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22348U
CN219422348U CN202320668647.6U CN202320668647U CN219422348U CN 219422348 U CN219422348 U CN 219422348U CN 202320668647 U CN202320668647 U CN 202320668647U CN 219422348 U CN219422348 U CN 219422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belt
connecting piece
zipper
stopper
dr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686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渊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 Lian Garment Component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 Lian Garment Component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 Lian Garment Component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 Lian Garment Component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686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22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22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22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拉链止挡器,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第二连接件及第一连接件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并固定第一布带端部和第二布带端部的夹持固定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拉链。在安装时,只需将第一布带的端部及第二布带的端部置于第一连接件上,然后将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即完成拉链止挡器安装在第一布带及第二布带上,安装过程操作简单,安装速度快。可以在大小不同的第一布带及第二布带上快速安装该拉链止挡器,该拉链止挡器可以替代大小不同的上止及下止,使得拉链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生产上止及下止,更不需要生产大小不同的上止及下止,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拉链止挡器及拉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链止挡器及拉链。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拉链通常包括第一布带10、第二布带20及拉头30,第一布带10及第二布带20一端设置有下止40,第一布带10及第二布带20的另一端设置有上止50,第一布带10和第二布带20上均设置有链齿60,拉头30设置在第一布带10和第二布带20上,正方向拉动拉头30而驱使第一布带10及第二布带20连接在一起,反方向拉动拉头30而驱使第一布带10及第二布带20互相分离,通过设置上止50及下止40,有效防止拉头30在拉动的过程中脱离第一布带10和第二布带20。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拉链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单独生产出上止50及下止40,并需要将上止50和下止40固定连接在第一布带10及第二布带20上,使得整体的生产过程较为麻烦。同时,在生产不同尺寸的拉链时,需要生产出大小型号不同的上止50和下止40,使得整体的生产成本高。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拉链止挡器,其能快速安装在第一布带及第二布带上,能替代大小不同的上止及下止,使得拉链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生产上止及下止,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拉链,其整体生产过程较为简单,生产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拉链止挡器,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第二连接件及第一连接件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并固定第一布带端部和第二布带端部的夹持固定部。
进一步,第一连接件一端设置供第一布带及第二布带穿出的开口。
进一步,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设置挡板。
进一步,第一连接件上设置卡口,第二连接件上设置用于卡入卡口的弹性卡勾。
进一步,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上设置防止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脱离夹持固定部的防脱结构。
进一步,防脱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防脱齿。
进一步,防脱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防脱齿,第二防脱齿与第一防脱齿交叉分布。
进一步,第一防脱齿包括用于夹持固定第一布带的第一左防脱齿及用于夹持固定第二布带的第一右防脱齿,第一左防脱齿及第一右防脱齿之间设置不具有防脱齿的平整部。
进一步,第二防脱齿及第一防脱齿呈斜圆锥状,第二防脱齿及第一防脱齿的端部背离开口设置。
进一步,防脱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上并供第一防脱齿插入的防脱槽或防脱口。
进一步,第一连接件内侧壁上设置多个加强连接板。
进一步,第一连接件或者第二连接件上设置用于固定在承载件上的固定结构。
进一步,固定结构为连接扣结构,连接扣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第一连接扣设置在第一连接件或者第二连接件的外侧面,第二连接扣能够与第一连接扣插接配合,第二连接扣固定在承载件上。
进一步,固定结构为魔术贴结构或者磁铁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拉链,包括第一布带、第二布带、拉头及拉链止挡器,拉头可拉动设置在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上,拉链止挡器包括第一拉链止挡器及第二拉链止挡器,第一拉链止挡器设置在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一端,第二拉链止挡器设置在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另一端,拉链止挡器为上述所述的拉链止挡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拉链止挡器,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在使用时,将第一布带的端部及第二布带的端部置于第一连接件上,然后将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使得第一布带的端部及第二布带的端部被夹持固定部夹持并固定,从而防止第一布带及第二布带脱离拉链止挡器,将第一布带的端部及第二布带的端部夹持并固定后,拉头在拉动的过程中,能有效防止拉头脱离第一布带及第二布带。
二,在安装时,只需将第一布带的端部及第二布带的端部置于第一连接件上,然后将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即完成拉链止挡器安装在第一布带及第二布带上,安装过程操作简单,安装速度快。
三,可以在大小不同的第一布带及第二布带上快速安装该拉链止挡器,该拉链止挡器可以替代大小不同的上止及下止,使得拉链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生产上止及下止,更不需要生产大小不同的上止及下止,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能快速安装在第一布带及第二布带上,能替代大小不同的上止及下止,使得拉链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生产上止及下止,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链止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链止挡器的分解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链止挡器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链止挡器的剖面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结构为连接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结构为魔术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结构为连接扣结构应用于包包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结构为魔术贴结构应用于包包上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第一连接件1、开口11、卡口12、加强连接板13、第二连接件2、弹性卡勾21、夹持固定部3、防脱结构4、第一防脱齿41、第一左防脱齿411、第一右防脱齿412、平整部413、第二防脱齿42、固定结构5、连接扣结构51、第一连接扣511、第二连接扣512、魔术贴结构52、第一布带6、第二布带7、拉头8、拉链止挡器9、第一拉链止挡器91、第二拉链止挡器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2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拉链止挡器9,包括第一连接件1及第二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2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上,第二连接件2及第一连接件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并固定第一布带6端部和第二布带7端部的夹持固定部3。
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拉链止挡器9,在使用时,将第一布带6的端部及第二布带7的端部置于第一连接件1上,然后将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连接,使得第一布带6的端部及第二布带7的端部被夹持固定部3夹持并固定,从而防止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脱离拉链止挡器9,将第一布带6的端部及第二布带7的端部夹持并固定后,拉头8在拉动的过程中,能有效防止拉头8脱离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
在安装时,只需将第一布带6的端部及第二布带7的端部置于第一连接件1上,然后将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连接,即完成拉链止挡器9安装在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上,安装过程操作简单,安装速度快。
可以在大小不同的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上快速安装该拉链止挡器9,该拉链止挡器9可以替代大小不同的上止及下止,使得拉链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生产上止及下止,更不需要生产大小不同的上止及下止,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1一端设置供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穿出的开口11,在将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固定在夹持固定部3内后,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从开口11穿出,便于拉头8在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上拉动,当拉头8在拉动至端部时,拉头8抵靠在第一连接件1及第二连接件2开口11处,从而有效防止拉头8脱离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从而实现替代上止及下止。
在本示例中的第一连接件1另一端设置挡板,在将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固定在夹持固定部3后,挡板能防止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的端部露出,从而使得整体美观。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1上设置卡口12,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用于卡入卡口12的弹性卡勾21。其中,弹性卡勾21包括倾斜面及限位面,在将第二连接件2卡入第一连接件1上时,按压第二连接件2,使得倾斜面沿着第一连接件1内侧壁滑动,使得弹性卡勾21产生形变,继续按压第二连接件2,使得弹性卡勾21卡入卡口12,弹性卡勾21恢复原状,此时限位面防止第二连接件2脱离第一连接件1,从而将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固定在夹持固定部3内。
本示例中的弹性卡勾21及卡口12均设置为六个,每一弹性卡勾21对应一卡口12,通过设置六个弹性卡勾21及卡口12,进一步防止第二连接件2脱离第一连接件1。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件1和/或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防止第一布带6和第二布带7脱离夹持固定部3的防脱结构4。通过设置防脱结构4,使得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固定在夹持固定部3内后,有效防止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脱离该拉链止挡器9。
作为一个实施例,防脱结构4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上的第一防脱齿41,其中,第一防脱齿41设置多个,在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固定在夹持固定部3内后,第一防脱齿41与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呈点接触,从而增大摩擦力,有效防止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脱离该拉链止挡器9。第一防脱齿41端部可以呈尖状,端部呈尖状的第一防脱齿41能够插入并刺破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从而进一步防止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脱离该拉链止挡器9。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防脱结构4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上的第二防脱齿42,第二防脱齿42与第一防脱齿41交叉分布,如此,在第一布带6的端部及第二布带7的端部置于第一连接件1上后,第二连接件2卡入第一连接件1上时,第一防脱齿41与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的一侧面配合,第二防脱齿42与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的另一侧面配合,使得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的上下面均被固定,交叉分布的第二防脱齿42与第一防脱齿41更进一步防止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脱离该拉链止挡器9。
本示例中,第一防脱齿41包括用于夹持固定第一布带6的第一左防脱齿411及用于夹持固定第二布带7的第一右防脱齿412,第一左防脱齿411及第一右防脱齿412之间设置不具有防脱齿的平整部413。通过设置第一左防脱齿411及第一右防脱齿412,能有效将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进行夹持固定。第一左防脱齿411及第一右防脱齿412均设置为多个,可以将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固定在第一左防脱齿411及第一右防脱齿412的不同位置,从而实现将大小不同的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进行有效夹持固定,通用性强,而第一左防脱齿411及第一右防脱齿412之间设置不具有防脱齿的平整部413,从而能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防脱齿42及第一防脱齿41呈斜圆锥状,第二防脱齿42及第一防脱齿41的端部背离开口11设置。如此,再进一步防止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脱离该拉链止挡器9。
作为再一个实施例,防脱结构4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上并供第一防脱齿41插入的防脱槽或防脱口。在将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固定在夹持固定部3内后,第一防脱齿41可以刺破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后,可以插入防脱槽或者防脱口,有效防止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脱离该拉链止挡器9。
为了使得第一连接件1整体强度大,第一连接件1内侧壁上设置多个加强连接板13。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1或者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用于固定在承载件上的固定结构5。通过设置固定结构5,能将整体固定在承载件上,其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承载件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包包。
如图7和图10所示,本示例中的固定结构5为连接扣结构51,连接扣结构51包括第一连接扣511和第二连接扣512,第一连接扣511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或者第二连接件2的外侧面,第二连接扣512能够与第一连接扣511插接配合,第二连接扣512固定在承载件上。具体地,当承载件为包包时,可以在包包的侧部设置公扣,而在第一连接件1上设置母扣,此时,公扣为第二连接扣512,母扣为第一连接扣511,母扣被公扣插入而将拉链止挡器9固定在包包侧部。
当然,如图8和图11所示,作为另一个示例,固定结构5也可以为魔术贴结构52,如在第一连接件1上设置毛面,在包包侧部设置勾面,勾面与毛面互相粘贴而使拉链止挡器9固定在包包侧部。另外,固定结构5也可以为磁铁结构,如在第一连接件1上设置第一磁铁,在包包侧部设置与第一磁铁相吸的第二磁铁,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吸而使拉链止挡器9固定在包包侧部。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拉链,包括第一布带6、第二布带7、拉头8及拉链止挡器9,拉头8可拉动设置在第一布带6和第二布带7上,拉链止挡器9包括第一拉链止挡器91及第二拉链止挡器92,第一拉链止挡器91设置在第一布带6和第二布带7一端,第二拉链止挡器92设置在第一布带6和第二布带7另一端,拉链止挡器9为上述所述的拉链止挡器9。
将第一拉链止挡器91固定在第一布带6和第二布带7一端,将第二拉链止挡器92固定在第一布带6和第二布带7另一端,如此,在拉头8拉动的过程中,第一拉链止挡器91防止拉头8从第一布带6和第二布带7一端脱离,第二拉链止挡器92防止拉头8从第一布带6和第二布带7另一端脱离。因此,本示例中的第一拉链止挡器91可以替代下止,而第二拉链止挡器92可以替代上止,整体拉链止挡器9的安装过程简单,拉链止挡器9的生产过程较为简单,生产成本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1及第二连接件2,能快速安装在第一布带6及第二布带7上,能替代大小不同的上止及下止,使得拉链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生产上止及下止,降低生产成本。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拉链止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第二连接件及第一连接件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并固定第一布带端部和第二布带端部的夹持固定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止挡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上设置卡口,第二连接件上设置用于卡入卡口的弹性卡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止挡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上设置防止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脱离夹持固定部的防脱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止挡器,其特征在于:防脱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防脱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止挡器,其特征在于:防脱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防脱齿,第二防脱齿与第一防脱齿交叉分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止挡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一端设置供第一布带及第二布带穿出的开口;第二防脱齿及第一防脱齿呈斜圆锥状,第二防脱齿及第一防脱齿的端部背离开口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止挡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防脱齿包括用于夹持固定第一布带的第一左防脱齿及用于夹持固定第二布带的第一右防脱齿,第一左防脱齿及第一右防脱齿之间设置不具有防脱齿的平整部。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止挡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或者第二连接件上设置用于固定在承载件上的固定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止挡器,其特征在于:固定结构为连接扣结构,连接扣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第一连接扣设置在第一连接件或者第二连接件的外侧面,第二连接扣能够与第一连接扣插接配合,第二连接扣固定在承载件上;或者固定结构为魔术贴结构;或者固定结构为磁铁结构。
10.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布带、第二布带、拉头及拉链止挡器,拉头可拉动设置在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上,拉链止挡器包括第一拉链止挡器及第二拉链止挡器,第一拉链止挡器设置在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一端,第二拉链止挡器设置在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另一端,拉链止挡器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止挡器。
CN202320668647.6U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拉链止挡器及拉链 Active CN219422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8647.6U CN219422348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拉链止挡器及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8647.6U CN219422348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拉链止挡器及拉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22348U true CN219422348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2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68647.6U Active CN219422348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拉链止挡器及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22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95734A3 (en) A readily burstable slide fastener
EP0345386A2 (en) Mounting attachment for structural stringers
EP0103186A1 (en) Strap adjustment assembly
GB2162238A (en) Buckle
KR900008811Y1 (ko) 견인 탭 부착구
CN219422348U (zh) 一种拉链止挡器及拉链
US2568969A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the waistband of trousers and the like
CN111887545A (zh) 一种包牙上止和特殊功能金属拉链及拉链的使用方法
US20070272238A1 (en) Arrangement for releasably fastening mask strap to breathing tube of snorkel
US20070272237A1 (en) Device for releasably fastening mask strap to breathing tube of snorkel
CN210988544U (zh) 一种快速分开拉头和拉链
US11044970B1 (en) Attachment system with quick release
CN210158126U (zh) 自动式吸附锁扣
CN210382894U (zh) 圆扣嵌入式拉链
CN219183009U (zh) 一种连接磁扣
CN220308565U (zh) 一种磁吸扣
CN212414960U (zh) 包牙上止和金属拉链
CN210227127U (zh) 一种拉链
CN213908820U (zh) 一种快卸锁
CN210054826U (zh) 一种皮带扣及皮带
CN218737555U (zh) 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及拉链头
CN112932031B (zh) 一种具有装饰件的自对准拉链
WO2007013188A1 (ja) 首回りの連結部材を有するネクタイ
CN217826875U (zh) 一种结合稳固的快拆扣
CN218790909U (zh) 一种拉链齿牙连接固定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