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20286U -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20286U CN219420286U CN202223499612.9U CN202223499612U CN219420286U CN 219420286 U CN219420286 U CN 219420286U CN 202223499612 U CN202223499612 U CN 202223499612U CN 219420286 U CN219420286 U CN 2194202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power supply
- short
- control signal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该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控制电路,接收电源电路提供的第一电源,并根据第一电源确定控制信号的发送方式;输出电路,接收控制电路发送的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发送给负载电路,以在负载电路出现短路时,第一电源的电压将周期性的逐渐减小至低于设定电压阈值后,再逐渐增大,而第一电源的电压在低于设定电压阈值时,控制电路将不向输出电路发送控制信号,并在第一电源的电压高于设定电压阈值时,向输出电路发送控制信号。本申请中的短路保护电路在负载电路出现短路时,能够反复断开、在开通提供给负载电路的输出,以有效减小短路损耗,并降低了短路保护电路中各器件的配置需求及工作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现今,在电气设备的各功能电路的常见故障中,通常会包括有短路故障,故而如何为各功能电路提供有效的短路保护便成为了电路设计领域绕不开的关键课题之一。
然而,在现有的提供短路保护的电路中,通常是采用电阻进行电流采样的方式来实现,以致在出现短路时,短路电流将变得极大,而带来较大的短路损耗,且该电路短路功率将持续保持,进而对电路中的各器件提出了较高的配置需求,相应的工作温度也较高,从而对各器件的使用寿命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该短路保护电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短路保护电路短路损耗较大,且电路短路功率将持续保持,因而对电路中的各器件提出了较高的配置需求,相应的工作温度也较高,从而对各器件的使用寿命也带来了不利影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其中,该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控制电路,连接电源电路,以接收电源电路提供的第一电源,并根据第一电源确定控制信号的发送方式;输出电路,连接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并用于连接外部的负载电路,输出电路接收控制电路发送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负载电路,以在负载电路出现短路时,第一电源的电压将周期性的逐渐减小至低于设定电压阈值后,再逐渐增大至高于设定电压阈值;其中,在第一电源的电压低于设定电压阈值时,控制电路将不向输出电路发送控制信号,并在第一电源的电压高于设定电压阈值时,向输出电路发送控制信号。
其中,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的第一供电源,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输出电路、控制电路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路,第一电阻接收第一供电源提供的第二电源,以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对第二电源进行储能或放电,以将第二电源转换为第一电源。
其中,第一电阻的阻值为10Ω-150Ω。
其中,输出电路包括驱动变压器,驱动变压器包括相互磁连接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电路,原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路,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负载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驱动变压器接收控制电路发送的控制信号,并对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后,发送给负载电路。
其中,副边绕组包括第一子副边绕组和第二子副边绕组,负载电路包括第一子负载电路和第二子负载电路,第一子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子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驱动变压器接收控制电路发送的控制信号,并对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后,发送给第一子负载电路。
其中,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子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第二子副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
其中,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一子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一子副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子负载电路的第二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
其中,控制电路还包括驱动芯片和第一开关管,驱动芯片连接电源电路和第一开关管,第一开关管连接电源电路和输出电路,驱动芯片接收电源电路提供的第一电源,并根据第一电源确定控制信号的发送方式,并在确定发送控制信号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一开关管,以经第一开关管对控制信号进行调节后,发送给输出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其中,该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升降压拓扑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升降压拓扑电路连接短路保护电路,并用于连接外部的第二供电源和负载电路,升降压拓扑电路接收第二供电源提供的第三电源和短路保护电路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对第三电源进行电压转换,以将电压转换后的第三电源提供给负载电路;其中,该短路保护电路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短路保护电路。
其中,升降压拓扑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电感、第二二极管、第三电阻以及第二电容;其中,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供电源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短路保护电路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短路保护电路的第二端、电感的第一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短路保护电路的第三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负载电路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以及短路保护电路的第四端,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负载电路的第二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短路保护电路的第五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供电源的第二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短路保护电路中的控制电路在接收电源电路提供的第一电源时,能够根据第一电源确定控制信号的发送方式,输出电路接收控制电路发送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负载电路,以在负载电路出现短路时,第一电源的电压将周期性的逐渐减小至低于设定电压阈值后,再逐渐增大至高于设定电压阈值,而第一电源的电压在低于设定电压阈值时,控制电路将不向输出电路发送控制信号,并在第一电源的电压高于设定电压阈值时,再向输出电路发送控制信号,从而在负载电路出现短路时,能够反复断开、再开通提供给负载电路的输出,以使短路保护电路间歇工作,以有效减小短路损耗,并降低了短路保护电路和负载电路中各器件的配置需求及工作温度,从而避免了对各器件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且在本次短路解除后,该短路保护电路还可以自动、及时地恢复对负载电路的正常供电,而将短路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短路保护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短路保护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电源转换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电源转换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短路保护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短路保护电路10包括:电源电路11、控制电路12以及输出电路13。
其中,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短路保护电路10具体用于需进行短路保护的功能电路,比如,非隔离DC-DC(直流变直流)电源电路11或其他任意合理的存在短路风险的电路中,以在出现短路时,能够尽可能的降低相应的短路损耗,避免对短路保护电路10和功能电路中的各器件造成不利影响,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可理解的是,该电源电路11具体可以是内部集成有供电源,或对应连接外部的供电源,以从外部获取稳定的供电源,并在对该供电源进行适应性调节,以转换为第一电源后,提供给控制电路12。
其中,该控制电路12具体连接于电源电路11,以接收电源电路11对应提供的第一电源,从而能够根据该第一电源确定控制信号的发送方式。
值得说明的是,该发送方式具体可以包括控制电路12向输出电路13发送控制信号,或不向输出电路13发送控制信号,或对控制信号进行调节后,向输出电路13发送调节后的控制信号。且该控制电路12具体响应于该第一电源的电压是否超过设定电压阈值确定当前控制信号的具体发送方式。
进一步地,该输出电路13对应连接电源电路11和控制电路12,并用于连接外部的负载电路101,以在输出电路13接收到控制电路12发送的控制信号时,能够将该控制信号发送给负载电路101。
其中,在负载电路101出现短路时,且具体可以对应为输出电路13与负载电路101实现连接的两接线端相互短接,或负载电路101中任意合理的回路出现短路,以致输出电路13与负载电路101实现连接的两接线端出现异常大的电流时,该负载电路101将通过输出电路13反过来触发第一电源的电压周期性的逐渐减小至低于设定电压阈值后,再逐渐增大至高于设定电压阈值,依此循环,直到负载电路101的短路解除,短路保护电路10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该设定电压阈值具体可理解为控制电路12的启动门限电压,以在电源电路11提供给控制电路12的第一电源的电压低于设定电压阈值时,控制电路12将停止工作,而不向输出电路13发送控制信号,并在该第一电源恢复到高于设定电压阈值时,再启动向输出电路13发送控制信号。
上述方案,短路保护电路10在负载电路101出现短路时,通过使第一电源的电压周期性的逐渐减小至低于设定电压阈值后,再逐渐增大至高于设定电压阈值,以使控制电路12间歇性地向负载电路101发送控制信号,进而使短路保护电路10间歇性工作,而输出电路13间歇性地给负载提供输出,以能够有效减小短路损耗,并降低了短路保护电路10中各器件的配置需求及工作温度,从而避免了对各器件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
可理解的是,控制电路12不输出控制信号的间隔时间内,短路保护电路10和负载电路101将不产生短路损耗,也即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尽可能的增大该间隔时长便能够有效减小短路损耗,进而能够避免短路保护电路10和负载电路101中的各器件在短路时,持续升温带来的损伤风险,也便降低了短路保护电路10中各器件的配置需求及工作温度,并避免了对各器件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而在本次短路解除后,该短路保护电路10还可以自动、及时地恢复对负载电路101的正常供电,而将短路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且该短路保护电路10简单可靠,实现成本较低,适用场景也较广阔。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短路保护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本申请提供的短路保护电路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短路保护电路20中的电源电路21具体还进一步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
具体地,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的第一供电源VCC,而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对应连接输出电路23、控制电路22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路22。
其中,该第一电阻R1在接收到第一供电源VCC提供的第二电源时,能够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对第二电源进行储能或放电,以将第二电源转换为第一电源,并将该第一电源提供给控制电路22。
可选地,该第一供电源VCC提供的第二电源具体可以对应为具有任意合理电压等级的能够稳定输出的直流电源,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该第一电容C1具体可以与控制电路22相互并联,而对应与控制电路22具有同样的工作电压,以在负载电路(图未示出)出现短路时,流经第一电阻R1的电流也将随之变大,而使通过第一电阻R1的压降增大,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也即第一电源的电压下降,直至低于控制电路22的启动门限电压,也即设定电压阈值,控制电路22停止工作,而第一电容C1又将通过第一电阻R1充电,以在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逐渐回升至超过设定电压阈值时,再次启动向输出电路23发送控制信号,但此时如果短路仍未解除时,便将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实现反复打嗝保护,直至短路解除后,短路保护电路20恢复正常。
可选地,该第一电阻R1的阻值具体可以为10Ω(欧)-150Ω,以保证短路保护电路20在正常工作时,具有较小损耗的同时,能够在负载电路短路时,尽可能的增大控制电路22停止工作的间隔时间,以降低短路损耗。
在一实施例中,该输出电路23包括驱动变压器T,且该驱动变压器T还进一步包括相互磁连接的原边绕组Np和副边绕组(图未标出),而该原边绕组Np的第一端连接于电源电路21,原边绕组Np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路22,且该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负载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在驱动变压器T接收到控制电路22发送的控制信号时,能够对该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控制信号发送给负载电路。
可理解的是,在使电源电路21和控制电路22通过驱动变压器T与负载电路实现电气隔离后,便能够有效避免电源电路21和控制电路22对负载电路的工作、运行相互造成干扰及损伤。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副边绕组具体还进一步包括第一子副边绕组Ns1和第二子副边绕组Ns2,而负载电路又进一步包括第一子负载电路(图未示出)和第二子负载电路(图未示出),且该第一子副边绕组Ns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具体是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OUT1+和第二端OUT1-,而第二子副边绕组Ns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OUT+和第二端OUT-。
其中,该驱动变压器T在接收控制电路22发送的控制信号时,具体是对该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后,发送给第一子负载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该输出电路23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该第二子副边绕组Ns2的第一端具体是连接于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而第二子副边绕组Ns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二端OUT-,且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OUT+。
可理解的是,在负载电路出现短路,且具体是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OUT+与其第二端短接时,第二子副边绕组Ns2的电压将被钳制在第一二极管D1的正向导通电压,而相当于短路,使流经第二子副边绕组Ns2的电流增大,进而使流经原边绕组Np的电流增大。
在一实施例中,短路保护电路20中的输出电路23还进一步包括第二电阻R2,而第一子副边绕组Ns1的第一端具体连接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一子副边绕组Ns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子负载电路的第二端OUT1-,且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OUT1+。
其中,该第一子负载电路具体可以为升降压拓扑电路,而在控制电路22通过输出电路23向第一子负载电路发送控制信号时,能够通过该控制信号调节升降压拓扑电路中的相应开关器件的通断状态,以对升降压拓扑电路的电压转换进行调节。
在一实施例中,短路保护电路20中的控制电路22还进一步包括驱动芯片IC和第一开关管Q1,该驱动芯片IC具体连接于电源电路21和第一开关管Q1,而第一开关管Q1连接电源电路21和输出电路23。
其中,该驱动芯片IC在接收到电源电路21提供的第一电源时,具体是根据该第一电源确定控制信号的发送方式,并在确定该第一电源的电压高于设定电压阈值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一开关管Q1,以经第一开关管Q1对控制信号进行调节后,将调节后的控制信号发送给输出电路23。
可理解的是,该设定电压阈值具体对应为驱动芯片IC的启动门限电压,或保持电压,而该控制信号具体可以对应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通过基于第一电源的电压大小及负载电路反馈给控制芯片的采用电流,确定是否发出PWM信号,和/或对PWM信号的占空比进行调节。
可选地,该驱动芯片IC具体还可以被替换为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电路等任意合理的具有信号处理功能的电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该短路保护电路20的工作原理具体可以对应为:在第一供电源VCC供电后,该第一供电源VCC将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给驱动芯片IC供电,当提供给驱动芯片IC的第一电源的电压高于驱动芯片IC的启动门限电压时,该驱动芯片IC具有PWM信号输出,也即对外发出控制信号。
其中,驱动变压器T的第二子副边绕组Ns2通过第一二极管D1并联在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OUT+和第二端OUT-上,也即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对应连接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OUT+,而第二子副边绕组Ns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二端OUT-。
可理解的是,在第二子副边绕组Ns2的产生电压低于主功率输出的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OUT+与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二端OUT-之间的电压时,驱动变压器T的另一绕组,也即第一子副边绕组Ns1将通过第二电阻R2向第一子负载电路发送PWM信号,以驱动第一子负载电路内部的开关管动作;而当第二子负载电路出现短路,也即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OUT+与其第二端OUT-相短接时,将通过第二子负载电路中的采样电阻(图未示出),实现逐波限流方案,而驱动芯片IC将持续发出PWM信号;但由于驱动变压器T中的第二子副边绕组Ns2也对应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连接于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OUT+与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二端OUT-,以在出现短路时,该第二子副边绕组Ns2的两端电压将被钳制在第一二极管D1的正向导通电压Vf,而相当于短路,此时流经原边绕组Np的电流便会增大,进而使通过第一电阻R1的压降增加,而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下降。
其中,当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低于驱动芯片IC的保持电压时,该驱动芯片IC便将停止发出PWM信号,而第一电容C1将再次通过第一电阻R1进行充电,以在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达到驱动芯片IC的启动门限电压时,该驱动芯片IC将再次具有PWM信号输出,但此时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OUT+与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二端OUT-若仍维持在短路状态时,短路保护电路20将重复以上过程,进而实现反复打嗝保护,直到短路解除后,短路保护电路20恢复正常工作。
由此可知,该短路保护电路20简单可靠,实现成本低,而且在进行短路保护后,相应产生的功率损耗将很低,并在短路解除后,可以及时恢复正常工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转换电路,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电源转换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源转换电路30包括:升降压拓扑电路31和短路保护电路32。
具体地,该升降压拓扑电路31与短路保护电路32相连接,并用于连接外部的第二供电源102和负载电路103,以在升降压拓扑电路31接收到第二供电源102提供的第三电源和短路保护电路32发送的控制信号时,能够根据控制信号对第三电源进行电压转换,以将电压转换后的第三电源提供给负载电路103。
可选地,该第二供电源102提供的第三电源具体可以对应为具有任意合理电压等级的直流电源,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该短路保护电路32具体可以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短路保护电路10或短路保护电路20,具体请参阅图1-图2及相关文字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电源转换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本申请提供的电源转换电路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电源转换电路40中的升降压拓扑电路41具体还进一步包括第二开关管Q2、电感L、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以及第二电容C2。
其中,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供电源的第一端DC+,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连接短路保护电路42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三端连接短路保护电路42的第二端、电感L的第一端以及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电感L的第二端连接短路保护电路42的第三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负载电路的第一端OUT+以及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以及短路保护电路42的第四端,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连接负载电路的第二端OUT-、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短路保护电路42的第五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供电源的第二端DC-。
需说明的是,该短路保护电路42具体还进一步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驱动芯片IC、第一开关管Q1、驱动变压器T、原边绕组Np、第一子副边绕组Ns1、第二子副边绕组Ns2、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一二极管D1,且该短路保护电路42的第一端至第五端与各元件的对应关系及相应的电气连接方式分别如图4所示,具体还可结合参阅图2及相关文字内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理解的是,该升降压拓扑电路41具体可以是非隔离DC-DC电源电路,而第二供电源在向该非隔离DC-DC电源电路提供第三电源后,能够通过该非隔离DC-DC电源电路对第三电源进行电压转换,并将电压转换后的输出给负载电路。
而短路保护电路42将为该升降压拓扑电路41和负载电路提供短路保护,并能够通过调节对应输出给升降压拓扑电路41的控制信号,也即PWM信号的占空比,进而调节第二开关管Q2的导通及关断时间占比,以对升降压拓扑电路41的电压转换状态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升压或降压功能。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短路保护电路中的控制电路在接收电源电路提供的第一电源时,能够根据第一电源确定控制信号的发送方式,输出电路接收控制电路发送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负载电路,以在负载电路出现短路时,第一电源的电压将周期性的逐渐减小至低于设定电压阈值后,再逐渐增大至高于设定电压阈值,而第一电源的电压在低于设定电压阈值时,控制电路将不向输出电路发送控制信号,并在第一电源的电压高于设定电压阈值时,再向输出电路发送控制信号,从而在负载电路出现短路时,能够反复断开、再开通提供给负载电路的输出,以使短路保护电路间歇工作,以有效减小短路损耗,并降低了短路保护电路和负载电路中各器件的配置需求及工作温度,从而避免了对各器件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且在本次短路解除后,该短路保护电路还可以自动、及时地恢复对负载电路的正常供电,而将短路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包括:
电源电路;
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以接收所述电源电路提供的第一电源,并根据所述第一电源确定控制信号的发送方式;
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并用于连接外部的负载电路,所述输出电路接收所述控制电路发送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负载电路,以在所述负载电路出现短路时,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将周期性的逐渐减小至低于设定电压阈值后,再逐渐增大至高于所述设定电压阈值;
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低于所述设定电压阈值时,所述控制电路将不向所述输出电路发送所述控制信号,并在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高于所述设定电压阈值时,向所述输出电路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的第一供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出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电阻接收所述第一供电源提供的第二电源,以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对所述第二电源进行储能或放电,以将所述第二电源转换为所述第一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10Ω-150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电路包括驱动变压器,所述驱动变压器包括相互磁连接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驱动变压器接收所述控制电路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后,发送给所述负载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边绕组包括第一子副边绕组和第二子副边绕组,所述负载电路包括第一子负载电路和第二子负载电路,所述第一子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子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驱动变压器接收所述控制电路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后,发送给所述第一子负载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子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子副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子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子副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子负载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子负载电路的第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驱动芯片和第一开关管,所述驱动芯片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输出电路,所述驱动芯片接收所述电源电路提供的所述第一电源,并根据所述第一电源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发送方式,并在确定发送所述控制信号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一开关管,以经所述第一开关管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调节后,发送给所述输出电路。
9.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升降压拓扑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所述升降压拓扑电路连接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并用于连接外部的第二供电源和负载电路,所述升降压拓扑电路接收所述第二供电源提供的第三电源和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第三电源进行电压转换,以将电压转换后的所述第三电源提供给所述负载电路;
其中,所述短路保护电路为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短路保护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压拓扑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电感、第二二极管、第三电阻以及第二电容;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短路保护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短路保护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电感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短路保护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短路保护电路的第四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短路保护电路的第五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源的第二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99612.9U CN219420286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99612.9U CN219420286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20286U true CN219420286U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7233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99612.9U Active CN219420286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20286U (zh) |
-
2022
- 2022-12-23 CN CN202223499612.9U patent/CN2194202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50005B (zh) | Dc到dc转换器 | |
CN102655378B (zh) | 一种隔离式电压转换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US11437904B2 (en) | Power converter and related system | |
US8502420B1 (en) | Power supply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ling and monitoring isolated output modules | |
JP5905689B2 (ja) | Dc/dcコンバー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源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JP5319137B2 (ja) | Dcdc変換器、及びこれに用いた電圧検出装置 | |
US10622879B2 (en) | Control module with active snubber and related flyback power converting device | |
CN101267155B (zh) | 用于为功率系统提供稳定控制的系统与方法 | |
CN101277057B (zh) | 过载保护延迟电路及交换式电源供应器 | |
CN112671214B (zh) | 一种控制电路及其电源变换系统和控制方法 | |
CN112564263A (zh) | 掉电延时保护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16154724A (zh) |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 | |
CN115276418A (zh) | 一种高频开关电源电路、开关电源以及开关单元 | |
CN114094854B (zh) | 一种电源变换系统及其控制芯片和供电控制电路 | |
US20180006567A1 (en) |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transmitter, power transmitter and noncontact power transfer apparatus | |
CN213693478U (zh) | 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电子封装件 | |
CN219420286U (zh) |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 | |
JP2016063732A (ja)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 |
KR101228767B1 (ko) | 멀티 출력 스위칭모드 전원공급장치 | |
CN214315044U (zh) | 一种控制电路及其电源变换系统 | |
CN114552945A (zh) | 一种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 |
CN113472048A (zh) | 一种开关机控制系统和开关电源供电系统 | |
CN103580488B (zh) | 电压转换装置 | |
CN113394831A (zh) | 基于dcdc的预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113922637B (zh) |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电源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